CN117766558A - 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6558A
CN117766558A CN202311803985.7A CN202311803985A CN117766558A CN 117766558 A CN117766558 A CN 117766558A CN 202311803985 A CN202311803985 A CN 202311803985A CN 117766558 A CN117766558 A CN 117766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pitaxial wafer
sic
sic epitaxial
uniformity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039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凯
李函朔
项荣欣
舒天宇
宋猛
张九阳
王旗
刘硕
徐光明
李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ianyue Advanc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ianyue Advanc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ianyue Advanc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ianyue Advanc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039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665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66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65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属于半导体制备技术领域。该3C‑SiC外延片为异质外延,且3C‑SiC外延片的掺杂浓度的均匀性小于2%,外延片的质量提升,从而可提高外延片的利用率,进而提高采用该外延片制备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提高3C‑SiC外延片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属于半导体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化硅具有非常多的晶型,其中最常见的是4H、6H和3C晶型,目前商用的大部分都是4H-SiC晶型。3C-SiC是所有多型中唯一一个立方结构的晶型,因此有着一些潜在的应用前景。
3C-SiC晶型除了具有和其他多型体一样的宽禁带性质之外,还具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和更好的电子漂移速度等,这将有利于MOSFET和HEMT器件,另外,由于3C-SiC的高电子漂移速度,还可以用作导通电极,起到降低电阻率的作用。
目前3C-SiC外延生长过程中的温场主要分为两种:中心温度高边缘温度低和中心温度低边缘温度高,上述两种均使得外延片的生长中边缘和中心温度分布不均匀,而温度对于外延片的生长速率和掺杂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以往的工艺生长出来的外延片的厚度和掺杂均一性不易控制,降低外延片的品质,并且温场分布不均匀也更容易向外延片内引入应力,导致外延片的缺陷密度更高,从而影响3C-SiC外延片的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该3C-SiC的外延片的掺杂均一性和厚度均一性较高,且缺陷密度更低,提高了外延片的利用率,使得可以用于制作半导体器件的有效面积更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所述3C-SiC外延片的掺杂浓度的均匀性小于2%。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的掺杂浓度为1×1015/cm3-1×1020/cm3
可选地,所述掺杂浓度为N的掺杂浓度。
该3C-SiC外延片的掺杂浓度的均匀性越小,代表外延片在各个区域的质量越均匀,越能够提高外延片的导电性,从而提高其制备的半导体器件的质量及使用寿命。
可选地,3C-SiC外延片的厚度均匀性小于1%。
该3C-SiC外延片的厚度均匀性越小,表示外延片的厚度偏差越小,可提高同一外延片得到的合格品数量,即提高了外延片的利用率,降低了半导体器件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自中心起每15mm划分为一个同心区域,自中心向边缘方向,所述同心区域的厚度均匀性和掺杂均匀性下降。
优选的,相邻同心区域的厚度均匀性的差值为0-0.5%,掺杂均匀性的差值为0-1.0%。
更优选的,越靠近边缘,相邻同心区域的厚度均匀性和掺杂均匀性的差值越大。
中心圆中的DPB密度、掺杂均匀性和厚度均匀性最低,越远离中心,同心环中的DPB密度、掺杂均匀性和厚度均匀性均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大。
将3C-SiC外延片的中心至15mm处为中心圆,自中心圆的边缘向外每15mm均为一个同心环,中心圆和每个同心环均单独计算其内的DPB密度、掺杂均匀性和厚度均匀性,此处同心区域是指中心圆和多个同心环的统称。
上述厚度均匀性和掺杂均匀性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U代表均匀性,数值越小,代表均匀性越好,是测试点的平均值,σ为标准差,σ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i为每一个点的测试数值,n是测试点数。实际测试中通常沿直径测试10-15个点。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的厚度为0.3-30μm,所述3C-SiC外延片包括缓冲层和外延层,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0.1-3μm。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的厚度分布为中心向边缘逐渐变薄,最高点为中心。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的电阻率为0.001-100Ω·cm。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的电阻率为中心向边缘降低,最高点为中心。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的直径不小于6英寸。
优选的,所述3C-SiC外延片的直径不小于8英寸。
3C-SiC外延片直径越大,厚度越厚,其高均一性和无DPB的区域面积越大,即有效利用面积越多,则同一外延片切割后得到的合格品数量越多,制备的器件数量也越多,进而能够提高外延片的利用率,降低器件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的偏角≤4°,优选的,所述3C-SiC外延片的偏角≤1°。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通过在SiC衬底上进行外延生长得到。
可选地,所述SiC衬底的表面粗糙度Ra小于1nm。
可选地,所述SiC衬底的偏角≤4°。
可选地,所述SiC衬底为半绝缘型或导电型。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的晶向为(111)方向,外延片在4H-SiC或6H-SiC衬底的(0001)方向进行生长,得到的外延片晶向为(111)方向,晶向发生变化。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的半峰宽小于60arcsec。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的微管数量、层错数量、划痕数量和三角形缺陷数量均为0,表面颗粒物小于100个/cm2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的Bow值大于-10μm,且小于10μm,warp值小于30μm,优选的,所述3C-SiC外延片的Bow值大于-3.5μm,且小于8μm,warp值小于15μm。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的粗糙度Ra小于0.2nm。
3C-SiC外延片的表面粗糙度越小,外延片的表面质量越好,其应用价值也越高。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的DPB小于100个/cm2
可选地,所述3C-SiC外延片中至少40cm2的整块区域无DPB。
该整块区域是指由平滑的曲线或直线所限定的区域,整块区域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边长不超过8)的任意一种,无DPB的整块区域面积越大,其3C-SiC外延片的可利用面积越大,因此同一外延片就能切割出更多数量的合格品,故利用该合格品制作的器件数量就越多,从而能够降低器件的制作成本,利用规模化扩大生产。对比结晶质量好的区域,在边缘位置能明显看到DPB密度增多,即可认为在降低DPB密度的同时,将DPB限定在边缘位置生长,提高无DPB区域的面积。
可选地,自中心向边缘方向,所述同心区域内的DPB密度呈阶梯递增。
优选的,相邻同心区域DPB密度的差值为0-550个/cm2,优选为0-500个/cm2,更优选为0-400个/cm2,越靠近边缘,相邻同心区域的DPB密度差值越大。
上述3C-SiC外延片的生产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S1:将SiC衬底固定;
S2:在1600-1700℃下,使用H2或者HCl对SiC衬底进行刻蚀,刻蚀时间为1-30min;
S3:降温至1300-1550℃,通入碳源,碳源的流量为1-20ml/min,通入1-10min后停掉碳源,持续1-3min以后,通入氮气,氮气的流量为10-500ml/min,并按照碳源和硅源的碳硅比在0.5-3范围内通入碳源和硅源,控制碳源和硅源的流量,先进行3C-SiC缓冲层的生长,控制长速为0.1-3μm/h,生长时间为2-10min;再进行外延层的生长,控制长速为10-60μm/h,生长时间为1-30min,得到3C-SiC外延片。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1.本申请的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其掺杂均一性和厚度均一性较高,能提高外延片的品质,进而提高采用该外延片制备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提高3C-SiC外延片的应用价值。
2.本申请的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其尺寸至少为6寸,厚度为0.3-30μm,使得可用于制作半导体器件的有效面积更大,能够节省半导体器件的生产成本,提高3C-SiC外延片的利用率。
3.本申请采用SiC衬底上进行外延生长得到,既解决了Si片上异质外延3C-SiC存在晶格失配严重的问题,又能够得到高均一性和低密度缺陷的外延片,扩大了3C-SiC外延片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9的外延过程中所用到的石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涉及的3C-SiC外延片的AFM测试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涉及的3C-SiC外延片的拉曼光谱。
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
1、石墨盘本体;2、凹槽;3、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中的外延生长中,用到图1的石墨盘,该石墨盘主要用于中心温度高边缘温度低的温场。该石墨盘包括石墨盘本体1,石墨盘本体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2,凹槽2边缘至凹槽2中心设置有3个台阶3,台阶3为石墨材质,台阶3的高度均小于凹槽2的高度,且台阶3的高度自凹槽2边缘向凹槽2中心逐级且等距递减,相邻台阶3的高度差为1mm。生产6英寸的外延片时,石墨盘本体1的直径为150mm,凹槽2的直径为145mm,每个台阶3的宽度相等;生产8英寸的外延片时,石墨盘本体1的直径为200mm,凹槽2的直径为195mm,且每个台阶3的宽度相等。
该石墨盘结构使得外延生长3C-SiC薄膜的过程中温场分布更均匀,径向温度梯度更小,使得得到的3C-SiC的外延片缺陷密度更低、厚度分布更均匀、掺杂分布更均匀。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的生产加工,包括下述步骤:
S1:对半绝缘SiC衬底进行研磨抛光,得到表面平整度很好的SiC衬底,其表面粗糙度Ra小于1nm,衬底的尺寸为6英寸,偏角≤1°,将该SiC衬底固定;
S2:在1700℃下,使用HCl对SiC衬底进行刻蚀,刻蚀时间为10min;
S3:降温至1400℃,通入碳源,碳源的流量为20ml/min,通入1min后停掉碳源,持续2min以后,通入氮气,氮气的流量为500ml/min,并按照碳源和硅源的碳硅比在1范围内通入碳源和硅源,控制碳源和硅源的流量,先进行3C-SiC缓冲层的生长,控制长速为1μm/h,生长时间为7min;再进行外延层的生长,控制长速为30μm/h,生长时间为15min,得到3C-SiC外延片。对实施例1得到的3C-SiC外延片进行拉曼测试,结果见图3,3C-SiC的拉曼特征峰是972cm-1,根据图3的测试结果可知已成功制备3C-SiC外延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的生产加工,包括下述步骤:
S1:对半绝缘SiC衬底进行研磨抛光,得到表面平整度很好的SiC衬底,其表面粗糙度Ra小于1nm,衬底的尺寸为8英寸,偏角≤1°,将该SiC衬底固定;
S2:在1600℃下,使用HCl对SiC衬底进行刻蚀,刻蚀时间为30min;
S3:降温至1300℃,通入碳源,碳源的流量为15ml/min,通入5min后停掉碳源,持续3min以后,通入氮气,氮气的流量为100ml/min,并按照碳源和硅源的碳硅比在3范围内通入碳源和硅源,控制碳源和硅源的流量,先进行3C-SiC缓冲层的生长,控制长速为0.1μm/h,生长时间为2min;再进行外延层的生长,控制长速为60μm/h,生长时间为1min,得到3C-SiC外延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的生产加工,包括下述步骤:
S1:对半绝缘SiC衬底进行研磨抛光,得到表面平整度很好的SiC衬底,其表面粗糙度Ra小于1nm,衬底的尺寸为6英寸,偏角≤4°,将该SiC衬底固定;
S2:在1650℃下,使用H2对SiC衬底进行刻蚀,刻蚀时间为1min;
S3:降温至1550℃,通入碳源,碳源的流量为1ml/min,通入10min后停掉碳源,持续1min以后,通入氮气,氮气的流量为10ml/min,并按照碳源和硅源的碳硅比在0.5范围内通入碳源和硅源,控制碳源和硅源的流量,先进行3C-SiC缓冲层的生长,控制长速为3μm/h,生长时间为10min;再进行外延层的生长,控制长速为10μm/h,生长时间为30min,得到3C-SiC外延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3中碳源和硅源的碳硅比为2,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3C-SiC外延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3中3C-SiC缓冲层的长速为3μm/h,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3C-SiC外延片。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3中外延层的长速为45μm/h,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3C-SiC外延片。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3中氮气的流量为300ml/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3C-SiC外延片。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进行步骤S2,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3C-SiC外延片。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3中未预先通入碳源,直接通入氮气和碳硅比为1的碳源和硅源,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3C-SiC外延片。
对上述实施例得到的3C-SiC外延片进行检测,测试结果见下表1和表2,其中3C-SiC外延片的微管数量、层错数量、划痕数量和三角形缺陷均为0,表面颗粒物的数量小于100个/cm2。表2中表面粗糙度Ra的测试采用AFM进行,实施例1外延片的AFM测试图见图2,可知其表面粗糙度Ra为0.174。
表1
表2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这些具体实施例的限制,而是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思想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3C-SiC外延片为异质外延,且所述3C-SiC外延片的掺杂浓度的均匀性小于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C-SiC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3C-SiC外延片的掺杂浓度为1×1015/cm3-1×1020/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C-SiC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浓度为N的掺杂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C-SiC外延片,其特征在于,3C-SiC外延片的厚度均匀性小于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C-SiC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3C-SiC外延片自中心起每15mm划分为一个同心区域,自中心向边缘方向,所述同心区域的厚度均匀性和掺杂均匀性下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C-SiC外延片,其特征在于,相邻同心区域的厚度均匀性的差值为0-0.5%,掺杂均匀性的差值为0-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C-SiC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3C-SiC外延片的厚度为0.3-3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C-SiC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3C-SiC外延片的直径不小于6英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C-SiC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3C-SiC外延片通过在SiC衬底上进行外延生长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3C-SiC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SiC衬底的偏角≤4°。
CN202311803985.7A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 Pending CN1177665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3985.7A CN117766558A (zh)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3985.7A CN117766558A (zh)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6558A true CN117766558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3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03985.7A Pending CN117766558A (zh)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6655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91651B2 (en) Epitaxial growth on low degree off-axis silicon carbide substrate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de thereby
TWI716354B (zh) 用於與功率元件製造技術整合之大直徑半導體晶圓
US8492772B2 (en) Homoepitaxial growth of SiC on low off-axis SiC wafers
US20120061687A1 (en) Silicon carbide substrat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20025208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on carbide substrate and silicon carbide substrate
CN111676513A (zh) 具有低位错密度的SiC晶体和从晶体切割的SiC晶片
JP2003502857A (ja) <1−100>方向にオフカットした基板上で成長させた炭化ケイ素エピタキシャル層
JP7213558B2 (ja) ウエハ、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エハ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140102B (zh) 一种优化的在硅衬底上外延生长β-碳化硅薄膜的方法
WO2023016158A1 (zh) 非平衡条件下化学势调控生长单体的SiC台阶流快速生长方法
US10119200B2 (en) Silicon carbide single crystal substrat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US20200056302A1 (en) Elimination of Basal Plane Dislocation and Pinning the Conversion Point Below the Epilayer Interface for SiC Power Device Applications
CN116613056B (zh) 一种降低碳化硅外延薄膜表面缺陷的方法
JP3628079B2 (ja) 炭化珪素薄膜製造方法並びに炭化珪素薄膜および積層基板
CN117766558A (zh) 一种高均一性3C-SiC外延片
TW201938853A (zh) 碳化矽單晶的製造方法
CN114032616B (zh) 非平衡条件下化学势调控生长单体的SiC台阶流低速生长方法
CN117766557A (zh) 一种高质量结晶的3C-SiC外延片
US20220310795A1 (en) Silicon carbide epitaxial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Masumoto et al. The growth of 3-inch 4H-SiC Si-face epitaxial wafer with vicinal off-angle
US20220403551A1 (en) Silicon carbide wafer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Shao et al. Study on Uniformity of Epitaxial Graphene on 6-inch 4H-SiC Substrate
CN112420803A (zh) 碳化硅衬底及其制备方法和半导体器件
JP2022151601A (ja) 炭化ケイ素エピタキシャル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288223A (ja) 化合物半導体のエピタキシャル成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