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8749A -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8749A
CN117758749A CN202311821964.8A CN202311821964A CN117758749A CN 117758749 A CN117758749 A CN 117758749A CN 202311821964 A CN202311821964 A CN 202311821964A CN 117758749 A CN117758749 A CN 117758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foundation
riser
jac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219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佳卿
胡爱文
史晓忠
刘杰
吕晶
高峰
陈建光
唐益新
刘厚毅
王子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xin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xin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xin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xin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219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587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58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87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基坑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设置在基坑内的升降台与支撑架、承护壁配合连接形成作用于基坑操作面的支护结构,不仅能够通过顶固装置和检测采集器检测调整基坑的形板和垂直度,还能够防止基坑底部变为斜坡,且能够通过承护壁形成均匀受力的封闭稳定支护环,不仅有效提升了支护效果,降低了调整支护和使用支护的难度,而且还减小了安装体积,便于承护板的安装与拆卸,为施工过程提供了便捷,整个过程都只需在地面操作、无需下井。

Description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基坑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基坑是岩土工程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做好防水排水工作。在软土、高地下水位及其他复杂场地条件下开挖基坑,很容易产生土体滑移、基坑失稳、桩体变位、坑底隆起、支挡结构严重漏水、流土以致破损等病害,对周边建筑物、地下构筑物及管线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应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
而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基坑支护作为一个结构体系,应要满足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即通常规范所说的两种极限状态的要求,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基坑支护来说就是支护结构破坏、倾倒、滑动或周边环境的破坏,出现较大范围的失稳。一般的设计要求是不允许支护结构出现这种极限状态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则是指支护结构的变形或是由于开挖引起周边土体产生的变形过大,影响正常使用,但未造成结构的失稳。
为此,现有技术目前有例如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CN115627780A)公开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坑两侧的拉森钢板桩、围檩和腰梁,以及连接于围檩上的第一调节支撑结构、连接于腰梁上的第二调节支撑结构,围檩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至拉森钢板桩的凹槽内的第一凸块,围檩的另一侧沿围檩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固定结构;腰梁位于围檩的下方,腰梁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至拉森钢板桩的凹槽内的第二凸块,腰梁的另一侧沿腰梁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固定结构;第一调节支撑结构的端部设置第一滑动件,安装于第一固定结构上,第二调节支撑结构的端部设置第二滑动件,安装于第二固定结构上,然而,这种技术方案,依旧存在以下技术问题:该水平支护的安装和拆除工序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且依旧需要人工先在基坑内进行操作,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设置于施工现场的多边形的基坑,所述基坑的侧面为基坑操作面,多个平板形的承护板顺次紧固连接后能够紧贴所述基坑操作面,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
升降台,安装于所述基坑操作面内,所述升降台包括台面以及与台面边缘连接的多个升降杆,所述台面与基坑底面连接以确保安装承护板的垂直度和底面的平整;以及
多个横杆,每个所述横杆跨接于相邻的两个升降杆之间,每个所述基坑的侧面均对应有至少一个与之平行的横杆,每个所述横杆设置有顶固装置;以及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端活动连接于每个所述横杆的至少一部分且与所述顶固装置抵接,另一端与该横杆对应平行的且距离最近的承护板可拆卸式地连接;以及
检测采集器,安装于所述升降杆顶部和底部且与识别计算器和移动终端连接;
所述顶固装置能够通过推动所述支撑架使得承护板进一步贴近基坑操作面,并通过所述检测采集器和识别计算器检测计算后能够判断所述基坑是否发生形变。
应当理解,所述台面形状与基坑底部适配,所述升降杆仅安装于台面边缘,即靠近承护板和基坑操作面,也就是说升降台中部区域以及台面以上部分均不安装任何组件,减小了安装体积,便于升降台的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具有凹槽以及凹槽两侧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高于所述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设置有顶固装置;其中所述“竖板”指的是垂直于水平方向的竖直板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为三角形结构且具有第一直角边和第二直角边,所述第一直角边可拆卸式地连接所述承护板,所述横杆的凹槽内设有导向轮,所述第二直角边与所述导向轮配合连接并与所述顶固装置抵接,导向轮隐藏在凹槽内能够节约安装空间,同时也能够引导支撑架在横杆上沿第二直角边做直线方向的运动,并且导向轮还能够分担一部分承载承护壁的重力,减少顶固装置的受力。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固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穿过所述第一竖板与所述支撑架的第二直角边抵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杆顶部由地面安装板与基坑边缘的地面连接;所述检测采集器安装于处于对角线位置的两个升降杆,设置在对角线的能够使得检测采集器的安装更加稳固。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设置于施工现场的圆形的基坑,所述基坑的侧面为基坑操作面,此时基坑操作面为曲面,两个半圆形的承护板两端紧固连接后能够紧贴所述基坑操作面,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
升降台,安装于所述基坑操作面内,所述升降台包括台面以及与台面边缘连接的多个升降杆,所述台面与基坑底面连接;以及
多个横杆,每个所述横杆跨接于相邻的两个升降杆之间,所述基坑的侧面对应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承护板同心的半圆形的横杆,每个所述横杆设置有顶固装置;以及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端活动连接于每个所述横杆的至少一部分且与所述顶固装置抵接,另一端与该横杆对应平行的且距离最近的承护板可拆卸式地连接;以及
检测采集器,安装于所述升降杆顶部和底部且与识别计算器和移动终端连接;
所述顶固装置能够通过推动所述支撑架使得承护板进一步贴近基坑操作面,并通过所述检测采集器和识别计算器检测计算后能够判断所述基坑是否发生形变。
应当理解,所述台面形状与基坑底部适配,所述升降杆仅安装于台面边缘,即靠近承护板和基坑操作面,也就是说升降台中部区域以及台面以上部分均不安装任何组件,减小了安装体积,便于升降台的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具有凹槽以及凹槽两侧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高于所述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设置有顶固装置;其中所述“竖板”指的是垂直于水平方向的竖直板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为三角形结构且具有第一直角边和第二直角边,所述第一直角边可拆卸式地连接所述承护板,所述横杆的凹槽内设有导向轮,所述第二直角边与所述导向轮配合连接并与所述顶固装置抵接,导向轮隐藏在凹槽内能够节约安装空间,同时也能够引导支撑架在横杆上沿第二直角边做直线方向的运动,并且导向轮还能够分担一部分承载承护壁的重力,减少顶固装置的受力。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固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穿过所述第一竖板与所述支撑架的第二直角边抵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杆顶部由地面安装板与基坑边缘的地面连接;所述检测采集器安装于处于对角线位置的两个升降杆,设置在对角线的能够使得检测采集器的安装更加稳固。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不同位置或不同特征的同类组件/部件,并无其他限定含义;所述“上”和“顶”指的是各组件背离地面的方向和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处,所述“下”和“底”指的是各组件远离地面的方向和距离地面的最小高度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设置在基坑内的升降台与支撑架、承护壁配合连接形成作用于基坑操作面的支护结构,不仅能够通过顶固装置和检测采集器检测调整基坑的形板和垂直度,还能够防止基坑底部变为斜坡,且能够通过承护壁形成均匀受力的封闭稳定支护环,不仅有效提升了支护效果,降低了调整支护和使用支护的难度,而且还减小了安装体积,便于承护板的安装与拆卸,为施工过程提供了便捷,整个过程都只需在地面操作、无需下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承护板与支撑架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横杆、升降杆、顶固装置、支撑架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顶固装置、支撑架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顶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安装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安装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安装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采集器传输信号的链路关系图。
图10为实施例5手段一的检测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5手段一步骤逻辑图。
图12为实施例5手段二的检测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5手段二步骤逻辑图。
图中,1、升降台;11、升降杆;12、横杆;2、支撑架;3、连接件;4、承护板;5、导向轮;6、顶固装置;61、驱动件;62、传动件;7、地面安装板;8、基坑操作面;9:检测采集器,91、检测采集器a;92、检测采集器b;93、检测采集器c;94、检测采集器d;95、检测采集器e;96、检测采集器f。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设置于施工现场的四边形的基坑,所述基坑的侧面为基坑操作面8,四个平板形的承护板4顺次紧固连接后能够紧贴所述基坑操作面8,如图1-5所示,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
升降台1,安装于所述基坑操作面8内,所述升降台1包括台面以及与台面边缘连接的多个升降杆11,所述台面与基坑底面连接以确保安装承护板4的垂直度和底面的平整;以及
多个横杆12,每个所述横杆12跨接于相邻的两个升降杆11之间形成H形结构,每个所述基坑的侧面均对应有至少一个与之平行的横杆12,所述横杆12具有凹槽以及凹槽两侧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高于所述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设置有顶固装置6;以及
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一端活动连接于每个所述横杆12的至少一部分且与所述顶固装置6抵接,另一端与该横杆12对应平行的且距离最近的承护板4可拆卸式地连接,所述支撑架2为三角形结构且具有第一直角边(图4中竖直长边)和第二直角边(图4中水平短边),所述第一直角边可拆卸式地连接所述承护板4,所述横杆12的凹槽内设有导向轮5,所述第二直角边与所述导向轮5配合连接并与所述顶固装置6的传动件62抵接,导向轮5隐藏在凹槽内能够节约安装空间,同时也能够引导支撑架2在横杆上沿第二直角边做直线方向的运动;以及
检测采集器9,安装于所述升降杆顶部和底部且与识别计算器10和移动终端连接,所述升降杆11顶部由地面安装板7与基坑边缘的地面连接;所述检测采集器9安装于处于对角线位置的两个升降杆11;
所述顶固装置6包括驱动件61和传动件62,所述传动件62穿过所述第一竖板与所述支撑架的第二直角边抵接;所述顶固装置6能够通过推动所述支撑架使得承护板4进一步贴近基坑操作面,并通过所述检测采集器9和识别计算器检测计算后能够判断所述基坑是否发生形变。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设置于施工现场的六边形的基坑,所述基坑的侧面为基坑操作面8,六个平板形的承护板4顺次紧固连接后能够紧贴所述基坑操作面8,如图1-5所示,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
升降台1,安装于所述基坑操作面8内,所述升降台1包括台面以及与台面边缘连接的多个升降杆11,所述台面与基坑底面连接以确保安装承护板4的垂直度和底面的平整;以及
多个横杆12,每个所述横杆12跨接于相邻的两个升降杆11之间形成H形结构,每个所述基坑的侧面均对应有至少一个与之平行的横杆12,所述横杆12具有凹槽以及凹槽两侧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高于所述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设置有顶固装置6;以及
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一端活动连接于每个所述横杆12的至少一部分且与所述顶固装置6抵接,另一端与该横杆12对应平行的且距离最近的承护板4可拆卸式地连接,所述支撑架2为三角形结构且具有第一直角边(图4中竖直长边)和第二直角边(图4中水平短边),所述第一直角边可拆卸式地连接所述承护板4,所述横杆12的凹槽内设有导向轮5,所述第二直角边与所述导向轮5配合连接并与所述顶固装置6的传动件62抵接,导向轮5隐藏在凹槽内能够节约安装空间,同时也能够引导支撑架2在横杆上沿第二直角边做直线方向的运动;以及
检测采集器9,安装于所述升降杆顶部和底部且与识别计算器10和移动终端连接,所述升降杆11顶部由地面安装板7与基坑边缘的地面连接;所述检测采集器9安装于处于对角线位置的两个升降杆11;
所述顶固装置6包括驱动件61和传动件62,所述传动件62穿过所述第一竖板与所述支撑架的第二直角边抵接;所述顶固装置6能够通过推动所述支撑架使得承护板4进一步贴近基坑操作面,并通过所述检测采集器9和识别计算器检测计算后能够判断所述基坑是否发生形变。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设置于施工现场的圆形的基坑,所述基坑的侧面为基坑操作面8,此时基坑操作面8为曲面,两个半圆形的承护板4两端紧固连接后能够紧贴所述基坑操作面8,如图1-5所示,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
升降台1,安装于所述基坑操作面8内,所述升降台1包括台面以及与台面边缘连接的多个升降杆11,所述台面与基坑底面连接以确保安装承护板4的垂直度和底面的平整;以及
多个横杆12,每个所述横杆12跨接于相邻的两个升降杆11之间,所述基坑的侧面对应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承护板4同心的半圆形的横杆12,所述横杆12具有凹槽以及凹槽两侧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高于所述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设置有顶固装置6;另外,当基坑设置为圆形时,也可根据基坑的大小选择承护壁4的拼合数量,具体为,先将基坑等分并围合成正多边形,以得到所需横杆12的数量(横杆12的数量=n),其中圆的等分计算公式:a=R×2×sin(180°/N);其中a——为内接N边形的边长,R——为圆的半径,N——为等分的数量,以得到a(该N边形边长),以确定横杆12的长度,即a≥横杆12的长度;但当基坑半径≤5M时,其仅需两片半圆状的承护壁4即可;以及
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一端活动连接于每个所述横杆12的至少一部分且与所述顶固装置6抵接,另一端与该横杆12对应平行的且距离最近的承护板4可拆卸式地连接,所述支撑架2为三角形结构且具有第一直角边和第二直角边,所述第一直角边可拆卸式地连接所述承护板,所述横杆12的凹槽内设有导向轮5,所述第二直角边与所述导向轮5配合连接并与所述顶固装置6的传动件62抵接,导向轮5隐藏在凹槽内能够节约安装空间,同时也能够引导支撑架2在横杆12上沿第二直角边做直线方向的运动;以及
检测采集器9,安装于所述升降杆11顶部和底部且与识别计算器和移动终端连接,所述升降杆11顶部由地面安装板7与基坑边缘的地面连接;所述检测采集器9安装于处于对角线位置的两个升降杆;
所述顶固装置6包括驱动件61和传动件62,所述传动件62穿过所述第一竖板与所述支撑架2的第二直角边抵接;所述顶固装置6能够通过推动所述支撑架2使得承护板4进一步贴近基坑操作面8,并通过所述检测采集器9和识别计算器检测计算后能够判断所述基坑是否发生形变。
实施例4
关于实施例1-3的施工及施工检测方法:
步骤一:根据施工标准以及施工环境,在基坑内预设升降台1并选择适配的升降杆11,对升降杆11选择时先排除表面已产生锈迹的部件,并通过无水乙醇进行表面清洁,进一步确认升降杆11的表面无明显缺陷,再调配吊桩机对升降杆11将承护壁4下降到基坑操作面内进行吊装,此时承护壁4的垂直高度小于一节升降杆11的竖直高度;
步骤二:按照施工图纸以及施工环境,计算升降杆11插入角度,并构建三维模型,以保证升降杆11的入土角度符合施工标准,利用吊桩机移动升降杆11,使升降杆11的底端移动至入土处,利用吊桩机移动升降杆11的顶端,直至升降杆11的入土角度达到施工标准;
步骤三:沉桩,将升降杆11按照预设角度压入土层中,沉桩深度按照施工标准执行,在升降杆11长度未达到施工标准时,沉桩工作可采用液压静力压桩的方式进行,沉桩过程中,观察斜桩与施工地面的夹角,若夹角发生变化,应立刻停止沉桩工作,并对沉桩角度进行修正;
步骤四:驱动件61运行,通过推动支撑架2保证承护壁4与基坑操作面8有效贴合;并将相邻的承护壁4通过插销进行紧固连接;
步骤五:对升降杆11进行检测,且在实际操作时,可在承护壁4与基坑壁之间进行水泥灌浇,并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测,本实施例中采用标准贯入或静力触探的方法进行检测,注浆效果检测点为注浆孔数的2%5%,检验点不合格率≥20%或检测点平均值未到达施工标准时,对不合格的注浆区域实施重复注浆;使用该灌浇方式,仅需反向驱动承护壁4与基坑壁分离即可,且采用该方法进行灌注的边壁完整,无需装配预制件并人工进行拆卸;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施工完成后对基坑形变情况进行检测:
包括如下三种手段:
手段一:在升降杆11上安装相对位置的检测器a91和检测器b92,如图9-1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如实施例1-3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S2:在承护壁4安装完成后,用测距工具(优选为激光距离传感器进行测量)测出检测器a91和检测器b92之间的距离L1,并输入至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转化为电信号传递至识别计算器10,并将测得的距离L1设置为阈值;
S3:检测器a91和检测器b92)实时测得间距L2,并转化成电信号传递至识别计算器10;
S4:识别计算器计算L1与L2的差值,并输出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输出可视化图表。
在基坑开挖时,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同时搭建,并由检测器a91和检测器b92采集完成搭建的基坑支护结构的位置距离L1,在实际操作时,可任选两个对角点,为便于阐述,本申请引检测器a91和检测器b92示例进行阐述,并将采集到的L1,传送至识别计算器内,并将该L1值设为阈值;
当基坑挖至第一阶段(即承护壁伸入基坑内,且能够完全贴合基坑内边壁时)此时检测采集器将采集到的L2传送至识别计算器内,由识别计算器将存储第二数据的数值,并计算识别L1与L2是否一致,并将计算结果传递至检测终端,从而判定基坑是否发生形变。
其中的数据采集,可选用实时采集,或采用定时采集,如上一次采集完数据后,10分钟至20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次采集,然后将两次采集的结果进行比对,以记录是否发生形变以及若产生形变及其形变过程,并将数据上传至移动终端进行显示。
手段二:设置两组分别位于对角位置且不在同一高度的检测器c93、检测器d94、检测器e95和检测器f96,具体地,检测器c93、检测器d94分别位于两相对的升降台1同侧的第一端的顶部;检测器e95和检测器f96分别位于两相对的升降台1的第一端的底部;
且检测器c93和检测器e95位于同一升降台1,且检测器e95和检测器f96位于同一升降台1以使得检测器c、检测器f为不同水平高度面的相对设置,距离,检测器d、检测器f为不同水平高度面的相对角设置,且两对角连线相互交错,其交点为基坑的中心点;
识别计算器,同样用于储存计算检测器c93、检测器d94、检测器e95和检测器f96间的距离,用以比对;
移动终端,与识别计算器电信号连接,其中本申请中的检测器包括但不限于角度传感器及应力传感器。
如图9、12-1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D1:搭建所述基坑支护结构;
D2:在承护壁4安装完成后,检测器c93和检测器f96实时测得间距L3,检测器d94和检测器e95实时测得间距L4,并转化成电信号传递至识别计算器;
D3:识别计算器计算L3与L4的差值,并输出至移动终端。
其操作原理为若基坑产生坍塌时,会导致支护结构整体倾斜形变,以使得支护结构在水平面上存在高度差,由于当支护结构的局部高度发生变化或端面产生形变都会导致测量的距离产生差值,从而能够用以判定基坑是否发生形变。
可选用实时采集,或采用定时采集,如上一次采集完数据后,10分钟至20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次采集,然后将两次采集的结果进行比对,以记录是否发生形变以及若产生形变及其形变过程,并将数据上传至移动终端进行显示。
此手段可提供更加准确数据对比,实时监测基坑形变情况,大幅提高施工安全系数。
综上几个实施例,本发明还具有如下具体的优势:
其一,由于承护壁4采用预制钢板拼合,无需下井操作,受力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度高,采用封闭围设的形状以分散承载力,内弯矩小,能够自动调节和平衡作用于承护壁上的土压力的力,因而支护结构本身强度破坏或失稳的可能性很小,并且坑口的水平位移也很小,从而提高了基坑支护的安全和基坑周边建筑物及道路管网的安全,不会对基坑地基造重压,也无需采用重型吊装机械对支护结构进行整体吊装;
其二,经济合理,大幅度节省了支护费用,本申请的支护结构采用水平环向支护深基坑,仅部分固定在基坑底以下,主要以取到监测效果,且可进行可拆卸安装,多次反复利用,从而可大幅度节省建筑耗材,支护造价较低,仅为现有支护造价的30%~60%左右,经济合理;
其三,节省工期,施工方便快捷,本申请支护结构是自上而下分多道与基坑挖土同步交叉进行,本身独占的工期很少,且本申请的基坑支架搭建是紧贴基坑壁做一道围板,施工非常方便,与采用挡土桩支护类方案相比,一般可以节省1—3个月基坑开挖期;
其四,改善劳动条件,避免环境污染,基坑支护的施工在大开口露天作业,劳动条件较好,而采用挡土桩会带来因打桩而产生的机械噪音或泥浆污染、人工挖孔桩的深井作业空气流通很差等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和恶劣的劳动条件。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设置于施工现场的多边形的基坑,所述基坑的侧面为基坑操作面,其特征在于,多个平板形的承护板顺次紧固连接后能够紧贴所述基坑操作面,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
升降台,安装于所述基坑操作面内,所述升降台包括台面以及与台面边缘连接的多个升降杆,所述台面与基坑底面连接;以及
多个横杆,每个所述横杆跨接于相邻的两个升降杆之间,每个所述基坑的侧面均对应有至少一个与之平行的横杆,每个所述横杆设置有顶固装置;以及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端活动连接于每个所述横杆的至少一部分且与所述顶固装置抵接,另一端与该横杆对应平行的且距离最近的承护板可拆卸式地连接;以及
检测采集器,安装于所述升降杆顶部和底部且与识别计算器和移动终端连接;
所述顶固装置能够通过推动所述支撑架使得承护板进一步贴近基坑操作面,并通过所述检测采集器和识别计算器检测计算后能够判断所述基坑是否发生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具有凹槽以及凹槽两侧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高于所述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设置有顶固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三角形结构且具有第一直角边和第二直角边,所述第一直角边可拆卸式地连接所述承护板,所述横杆的凹槽内设有导向轮,所述第二直角边与所述导向轮配合连接并与所述顶固装置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固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穿过所述第一竖板与所述支撑架的第二直角边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顶部由地面安装板与基坑边缘的地面连接,所述检测采集器安装于处于对角线位置的两个升降杆。
6.一种基坑支护结构,设置于施工现场的圆形的基坑,所述基坑的侧面为基坑操作面,其特征在于,两个半圆形的承护板两端紧固连接后能够紧贴所述基坑操作面,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
升降台,安装于所述基坑操作面内,所述升降台包括台面以及与台面边缘连接的多个升降杆,所述台面与基坑底面连接;以及
多个横杆,每个所述横杆跨接于相邻的两个升降杆之间,所述基坑的侧面对应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承护板同心的半圆形的横杆,每个所述横杆设置有顶固装置;以及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端活动连接于每个所述横杆的至少一部分且与所述顶固装置抵接,另一端与该横杆对应平行的且距离最近的承护板可拆卸式地连接;以及
检测采集器,安装于所述升降杆顶部和底部且与识别计算器和移动终端连接;
所述顶固装置能够通过推动所述支撑架使得承护板进一步贴近基坑操作面,并通过所述检测采集器和识别计算器检测计算后能够判断所述基坑是否发生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具有凹槽以及凹槽两侧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高于所述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设置有顶固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三角形结构且具有第一直角边和第二直角边,所述第一直角边可拆卸式地连接所述承护板,所述横杆的凹槽内设有导向轮,所述第二直角边与所述导向轮配合连接并与所述顶固装置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固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穿过所述第一竖板与所述支撑架的第二直角边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顶部由地面安装板与基坑边缘的地面连接。
CN202311821964.8A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Pending CN1177587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1964.8A CN117758749A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1964.8A CN117758749A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8749A true CN117758749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16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21964.8A Pending CN117758749A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5874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6340B (zh) 沉井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512764U (zh) 一种于桩顶施加垂直荷载的水平静载试验系统
CN109797749B (zh) 一种水下基坑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13737796A (zh) 钢板桩高压水冲辅助打桩与拔桩同步注浆施工工法
CN113623482A (zh) 一种管道变形非开挖顶升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CN111576446A (zh) 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的原位保护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10965558A (zh) 一种大跨度狭长型基坑支护方法及支护结构
CN212452681U (zh) 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的原位保护装置
CN104895037A (zh) 深部地层水平抗力系数原位测试仪
CN111877365A (zh) 一种h型钢组合钢板桩连续墙组合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7758749A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JPH0464620A (ja) オープンケーソンの施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0700303A (zh) 一种桩基型钢组合式塔吊基础施工方法
CN216275712U (zh) 一种转角处斜撑施工结构
CN112797227B (zh) 复杂环境超长距离顶管顶进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0031875U (zh) 顶推用沉井装置
CN106759558B (zh) 一种控制埋入土中立柱桩方向及垂直度的施工方法
CN110924312A (zh) 一种钢栈桥施工方法
CN220748352U (zh) 一种用于小净距盾构隧道的中隔墙系统
CN113684834B (zh) 一种复杂环境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
CN219731997U (zh) 一种桩柱一体化施工定位装置
CN220953428U (zh) 一种市政工程防基坑塌方的工具
CN111287763B (zh) 一种防止地铁盾构隧道长期沉降的控制方法
CN220644248U (zh) 一种钢护筒振沉组合式分层导向架
CN110629756A (zh) 锚索清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