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3042B - 布膜分液结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及提纯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布膜分液结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及提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3042B
CN117753042B CN202410197539.4A CN202410197539A CN117753042B CN 117753042 B CN117753042 B CN 117753042B CN 202410197539 A CN202410197539 A CN 202410197539A CN 117753042 B CN117753042 B CN 1177530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heat exchange
liquid
heat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975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53042A (zh
Inventor
田奎
吴意彬
刘雨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non Suzho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non Suzho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non Suzho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non Suzho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975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530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53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3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53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3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布膜分液结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及提纯方法,布膜分液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设的布膜板、换热板组;其中,布膜板的上端表面呈平面状,下端表面设有供伴热介质流通的蛇形伴热通道;布膜板上均布有若干平行布设的分流孔组,任一分流孔组与蛇形伴热通道均不连通;换热板组包括若干与分流孔组一一对应设置的换热板,换热板的上端设有位于对应的分流孔组下方的引流部;任一相邻两个引流部之间设有分液板,分液板呈倒“V”型结构,其两个自由端分别向下延伸并与相邻的引流部之间形成分液通道。本发明在保证物料提纯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物料提纯过程中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布膜分液结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及提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布膜分液结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及提纯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工业产品的纯化通常采用蒸发浓缩、蒸馏、萃取、结晶等方法,其中,结晶又可细分为溶液结晶、熔融结晶、沉淀结晶和升华结晶。降膜结晶作为熔融结晶的一种,是根据分离物质之间的凝固点不同而实现分离的结晶过程,液体物料经过结晶、发汗、融化后得到高纯产品。降膜结晶因产品纯度高、操作温度低、污染小、节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等领域。
但现有的降膜结晶多采用管式结晶,液体物料沿结晶管内壁自上而下流动形成液膜,冷却介质沿结晶管外壁流动,通过管壁与液体物料进行换热使得管内的物料膜降温,以使物料膜在流动过程中发生结晶。但因液体物料与结晶管接触面积有限,为保证换热面积,结晶管的长度都很长,一般有20米左右。这就导致换热距离较长,换热管上、下端的温差相差较大,易造成晶体沿流动方向上的厚薄不一、纯度差异较大。基于此,业内人士提出了板式结晶的方式,即采用换热板替换结晶管,但现有的板式结晶布膜设计不合理,难以保证物料均匀流动至换热板上,换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膜分液结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及提纯方法,在保证物料提纯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物料提纯过程中的换热效率,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布膜分液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设的布膜板、换热板组;其中,
布膜板的上端表面呈平面状,下端表面设有供伴热介质流通的蛇形伴热通道;布膜板上均布有若干平行布设的分流孔组,每组分流孔组均包括多个沿垂直于分流孔组布设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分流孔,任一分流孔与蛇形伴热通道均不连通;
换热板组包括若干与分流孔组一一对应设置的换热板,换热板沿竖直方向布设,其上端设有位于对应的分流孔组下方的引流部;任一相邻两个引流部之间设有分液板,分液板呈倒“V”型结构,其两个自由端分别向下延伸并与相邻的引流部之间形成分液通道。
本发明布膜分液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当目标溶液自上而下流动至布膜板上时,因布膜板的上端表面呈平面状,目标溶液能沿布膜板的上端均匀流动,然后经由若干分流孔组的分流孔进入到换热板组内;由于设置有多组分流孔组,且每组分流孔组内均设有多个分流孔,因此,自布膜板流入换热板组的溶液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分布都是较为均匀的;然后通过分液板、引流部的配合使得分布较为均匀的溶液能经由分液通道流动至换热板上,进而使得溶液与换热板能充分接触,以提高换热效率。
自分流孔组进入到换热板组的溶液有可能直接落到引流部上,也有可能直接落到换热板上;因此,将分液板设置为倒“V”型结构,并使其两个自由端分别向下延伸与引流部形成分液通道,使得无论是落入到分液板还是落入到引流部上的溶液均能沿分液通道向下流动至换热板之间的间隙内;当冷/热媒介质自换热板的内部通过时,目标溶液能自换热板的外壁与冷/热媒介质进行逆流热交换,以达到换热目的。
此外,在布膜板上,因蛇形伴热通道内的伴热介质对布膜板的持续伴热,能避免溶液结晶堵塞分流孔,保证溶液在布膜板上的顺畅流通。
进一步来说,引流部包括引流圆管,引流圆管的上端高于分液板的下端。 通过引流圆管的圆形外壁能减缓溶液落下时的冲击力,而将引流圆管的上端设置为高于分液板的下端,使得落入到引流圆管上的溶液能沿着引流圆管进入到分液通道内。
进一步来说,分液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的下端分别抵接在相邻的两个引流部上;且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的下端均布有至少一个沿换热板宽度方向布设的缺口,缺口与其抵接的引流部之间形成分液通道。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包括:
箱体,箱体的顶部设有溶液进口,箱体内自上而下设有至少一个布膜分液结构;
供液箱,供液箱位于箱体的底部并与箱体连通;供液箱上分别设有进液口、出液口,出液口通过循环水泵与溶液进口连通。
本发明板式降膜结晶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
结晶操作时,目标溶液经进液口进入到供液箱内,再通过循环水泵从出液口处将溶液输送至溶液进口,然后经由至少一个布膜分液结构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溶液再次进入到供液箱内;然后再次通过循环水泵将溶液泵送至箱体内,以对溶液进行多次循环热交换,直至溶液降低至设定的结晶温度。
通过至少一个自上而下布设的布膜分液结构,在保证目标溶液换热效率的同时,使得单个布膜分液结构的换热板组高度相对较低,进而减少换热板组上、下两端的温差,利于结晶层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结晶层的高度。
在布膜分液结构中,通过布膜板、分液板及引流部的配合能使溶液均匀地流动至换热板的外壁上,以增强溶液与换热板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多个换热板形成的换热板组相较于传统的管式结晶而言,换热面积更大,进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换热板组的整体高度,以减少换热板组上、下端的温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结晶层的高度,降低了后续熔融时结晶层出现的塌方风险。
进一步来说,供液箱的内底壁上设有伴热板,伴热板倾斜设置,其低端设有出液口。通过在供液箱内设置倾斜的伴热板,既能导引结晶后剩余的母液、发汗后形成的发汗液及熔融后的纯化液流向出液口,又能对出液口处进行伴热加温,防止出液口处出现结晶堵塞的情况,以保证母液、发汗液及纯化液的完全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母液、发汗液、纯化液均是从出液口处排出,且循环水泵也是自出液口处泵吸目标溶液至溶液进口,因此,为了防止各液体的混合,在出液口处安装四通阀,以使各液体能独立排出。
进一步来说,供液箱内设有液位计,出液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液位计的设置能控制经进液口进入到供液箱内的目标溶液的进料量,通过温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对结晶过程中的溶液温度进行监测,以精确控制结晶温度。
进一步来说,换热板内设有介质流道,介质流道的下端设有介质进口,上端设有介质出口;若干换热板的介质进口与介质总进管连通,若干换热板的介质出口与介质总出管连通。通过介质总进管、介质总出管与若干换热板的介质流道的流通保证了各换热板内的介质流量和温度的一致性,利于实现换热的均匀性。
进一步来说,若干换热板的下端共同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组与换热板一一对应设置的引流孔组,换热板位于对应的引流孔组的中心线上,且换热板的厚度小于引流孔组的孔径。
由于在融化过程中,因晶层的不断融化,换热板之间的晶层可能存在塌方掉落的风险,因此,通过支撑板的设置能保证塌方掉落到支撑板上的晶层仍能接触到换热板,以进行融化动作;而融化后的液体则能经由引流孔组继续向下流动。
将换热板限定在引流孔组的中心线上,且换热板的厚度小于引流孔组的孔径,使得换热板两侧的熔融液均能流入到引流孔组内。
进一步来说,溶液进口处设有进口集管,进口集管的上端设有密封穿设在溶液进口处的上支管,下端均布有若干朝向布膜板的下支管。通过进口集管的设置能对进入到箱体内的目标溶液进行初步分流,以利于后续的布膜板的布膜均匀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三是:一种板式降膜结晶系统的提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供液箱内目标溶液经由循环水泵进入到溶液进口内,并在自重作用下依次经过至少一个布膜分液结构后,回流到供液箱内;此时,换热板组内自下而上通入冷媒介质;
S2、重复步骤S1,直至供液箱内的溶液温度降低至设定的结晶温度;将供液箱内剩余的溶液排出;
S3、换热板组内自下而上通入热媒介质,以与换热板外壁上的结晶进入换热,并使结晶进入发汗状态;发汗液随即进入到供液箱内,排出供液箱内的发汗液;
S4、换热板组内继续通入热媒介质,以与换热板外壁上的结晶进行换热,并使结晶进入融化状态,融化后的液体随即进入到供液箱内,即得纯化后的目标产品。
本发明提纯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步骤S1、S2能通过多次循环换热实现对目标溶液的结晶操作;通过步骤S3能结晶形成的结晶层中的杂质通过发汗操作进行剔除;再通过步骤S4对结晶层的融化操作实现对目标产品的提纯。
进一步来说,在步骤S1中,布膜分液结构的工作步骤如下:蛇形伴热通道内通入伴热介质,以对布膜板加热;换热板内自下而上通入冷媒介质;流向引流部上的目标溶液沿着引流部进入到换分液通道内,流向分液板的目标溶液沿着分液板进入到分液通道内;分液通道内的目标溶液能在导引部的导引下进入到换热板的外壁上,并与冷媒介质进行换热。
通过对布膜板的加热能避免目标溶液在布膜板上流动时出现结晶现象;再通过分流孔组、换热板组、引流部、分液板的配合实现了目标溶液的均匀分布,进而利于增加目标溶液与换热板间的接触面积,以提升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板式降膜结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板式降膜结晶系统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另一视角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布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分液板、引流圆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11-溶液进口;
2-供液箱;21-进液口;22-出液口;23-视窗;24-伴热板;
3-布膜板;31-蛇形伴热通道;311-伴热管道;32-分流孔组;33-加强筋条;
4-换热板组;41-换热板;411-第一定距条;412-第二定距条;42-分液板;421-分液通道;43-引流圆管;44-介质总进管;45-介质总出管;46-支撑板;461-引流孔组;
5-进口集管;51-上支管;52-下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参见附图1-3所示,本发明基于降膜结晶原理,提出了一种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包括上下设置的箱体1、供液箱2。其中,箱体1的顶部设有溶液进口11,箱体1内自上而下设有至少一个布膜分液结构。供液箱2位于箱体1的底部并与箱体1连通。供液箱2上分别设有进液口21、出液口22,出液口22通过循环水泵与溶液进口11连通。示例性地,布膜分液结构设置有两个。
具体的,参见附图3-6所示,布膜分液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设的布膜板3、换热板组4。其中,布膜板3的上端表面呈平面状,下端表面设有供伴热介质流通的蛇形伴热通道31。布膜板3上均布有若干平行布设的分流孔组32,每组分流孔组32均包括多个沿垂直于分流孔组32布设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分流孔,任一分流孔与蛇形伴热通道31均不连通。换热板组4包括若干与分流孔组32一一对应设置的换热板41,换热板41沿竖直方向布设,其上端设有位于对应的分流孔组32下方的引流部;任一相邻两个引流部之间设有分液板42,分液板42呈倒“V”型结构,其两个自由端分别向下延伸并与相邻的引流部之间形成分液通道421。
结晶操作时,目标溶液经进液口21进入到供液箱2内,再通过循环水泵从出液口22处将目标溶液输送至溶液进口11,然后经由至少一个布膜分液结构进行热交换(此时,换热板组4内通入冷媒介质),热交换后的目标溶液再次进入到供液箱2内;然后再次通过循环水泵将目标溶液泵送至箱体1内,以对目标溶液进行多次循环热交换,以使目标溶液在换热板41的外壁上进行结晶,以形成结晶层;当流入至供液箱2内的剩余母液温度降低到设定的结晶温度时,结晶操作完成。
将供液箱2内的剩余母液排出后,对结晶层进行发汗、融化操作。具体的,向换热板组4内通入热媒介质,以使热媒介质与结晶层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的初始阶段,结晶层表面开始析出杂质(即发汗现象),发汗液随即流入到供液箱2内,并经由出液口22排出;随着热交换的温度升高,结晶层逐渐融化,融化液随即流入到供液箱2内,收集后即得纯化后的目标产品。
在布膜分液结构中,因布膜板3的上端表面呈平面状,目标溶液能沿布膜板3的上端均匀流动,然后经由若干分流孔组32的分流孔进入到换热板组4内;由于设置有多组分流孔组32,且每组分流孔组32内均设有多个分流孔,因此,自布膜板3流入换热板组4的溶液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分布都是较为均匀的;然后通过分液板42、引流部的配合使得分布较为均匀的溶液能经由分液通道421流动至换热板41上,进而使得溶液与换热板41能充分接触,以提高换热效率。
自分流孔组32进入到换热板组4的溶液有可能直接落到引流部上,也有可能直接落到换热板41上;因此,将分液板42设置为倒“V”型结构,并使其两个自由端分别向下延伸与引流部形成分液通道421,使得无论是落入到分液板42还是落入到引流部上的溶液均能沿分液通道421向下流动至换热板41之间的间隙内;当冷/热媒介质自换热板41的内部通过时,目标溶液能自换热板41的外壁与冷/热媒介质进行逆流热交换,以达到换热目的。此外,在布膜板3上,因蛇形伴热通道31内的伴热介质对布膜板3的持续伴热,能避免目标溶液在布膜板3上的结晶堵塞,保证目标溶液在分流孔内的顺畅流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附图4、6所示,引流部包括引流圆管43,引流圆管43的上端高于分液板42的下端。通过引流圆管43的圆形外壁能减缓溶液落下时的冲击力,而将引流圆管43的上端设置为高于分液板42的下端,使得落入到引流圆管43上的溶液能沿着引流圆管43进入到分液通道421内。需要注意的是,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引流圆管43的外侧(即引流圆管43相互远离的一侧)并未设置分液板42,因此,当目标溶液落到引流圆管43的外侧时,是直接沿引流圆管43进入到最外侧的换热板41上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附图6所示,分液板4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的下端分别抵接在相邻的两个引流部上;且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的下端均布有至少一个沿换热板41宽度方向布设的缺口,缺口与其抵接的引流圆管43之间形成分液通道421。示例性地,缺口设置有两个,并沿换热板41宽度方向均匀布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附图4-5所示,在布膜板3的上端布设有多个加强筋条33,以利于增强布膜板3的结构强度。布膜板3在制作时,采用厚板与薄板复合的形式,薄板采用激光焊接在厚板的下端面上,并在薄板与厚板之间预留流道,流道内冲入高压空气,薄板在高压空气作用下变形鼓胀形成蛇形伴热通道31,而厚板仍维持平面状态。示例性地,厚板的厚度为8mm,薄板的厚度为1mm。
需要注意的是,蛇形伴热通道31的进出口处分别设有用以连接外置的伴热介质的伴热管道3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附图7-8所示,若干换热板41通过定距条固定,以使相邻两个换热板41间的间距相等,保证换热的均匀性。在实际应用时,换热板41之间的间距是根据溶液的处理量和收率确定的,通过计算结晶后结晶层的厚度来选择合适的定距条尺寸。更进一步地,定距条包括第一定距条411、第二定距条412,其中,第一定距条411位于若干换热板41的下端,并与箱体1内壁焊接固定。第二定距条412设置有多个,并错落设置在若干换热板41的两侧。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定距条411、第二定距条412均与换热板41焊接固定。第一定距条411起到定距和支撑的作用,而第二定距条412仅起到定距的作用。此外,换热板41的大小和数量是根据处理的目标溶液量确定的,以确保合适的溶液膜层厚度,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板41内设有介质流道,介质流道的下端设有介质进口,上端设有介质出口;若干换热板41的介质进口与介质总进管44连通,若干换热板41的介质出口与介质总出管45连通。通过若干换热板41的并联,能使冷媒/热媒介质经由介质总进管44分流至若干换热板41的介质流道内,再汇流至介质总出管45排出。这样设置保证了各换热板41内的介质流量和温度的一致性,利于实现换热的均匀性。需要注意的是,将介质总进管44、介质总出管45通过循环水泵与介质供给设备连通为现有技术,此处并未赘述。
由于在融化过程中,因晶层的不断融化,换热板41之间的晶层可能存在塌方掉落的风险,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附图7所示,若干换热板41的下端共同设置有支撑板46,支撑板46上开设有若干组与换热板41一一对应设置的引流孔组461,换热板41位于对应的引流孔组461的中心线上,且换热板41的厚度小于引流孔组461的孔径,以避免换热板41完全遮挡住引流孔组461。通过支撑板46的设置能保证塌方掉落到支撑板46上的晶层仍能接触到换热板41,以进行融化动作;而融化后的液体则能经由引流孔组461继续向下流动;将换热板41限定在引流孔组461的中心线上,且换热板41的厚度小于引流孔组461的孔径,使得换热板41两侧的熔融液均能流入到引流孔组461内。需要注意的是,引流孔组461的布设方向与分流孔组32保持一致,且每组引流孔组461均包括均匀分布的多个引流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附图3所示,溶液进口11处设有进口集管5,进口集管5的上端设有密封穿设在溶液进口11处的上支管51,下端均布有若干朝向布膜板3的下支管52。通过进口集管5的设置能对进入到箱体内的目标溶液进行初步分流,以利于后续的布膜板3的布膜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上设有与布膜分液结构一一对应设置的观察视窗,通过观察视窗的设置能便于观察目标溶液的处理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精确控制结晶温度,在供液箱2的出液口22处设有温度传感器。当目标溶液流经出液口22时,温度传感器即可检测出目标溶液的温度。在结晶操作时,当出液口22处的目标溶液温度达到设定的结晶温度时,即可判定结晶操作已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液箱2内还设有液位计,通过液位计的设置能对目标溶液的进料量进行控制。更进一步地,供液箱2的侧壁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视窗23。通过视窗23的设置便于观察供液箱2内的状态,且视窗23可作为发汗、融化过程中的取样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附图3所示,供液箱2的内底壁上设有伴热板24,伴热板24倾斜设置,其低端设有出液口22。通过在供液箱内设置倾斜的伴热板24,既能导引结晶后剩余的母液、发汗后形成的发汗液及熔融后的纯化液流向出液口22,又能对出液口22处进行伴热加温,防止出液口22处出现结晶堵塞的情况,以保证母液、发汗液及纯化液的完全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母液、发汗液、纯化液均是从出液口22处排出,且循环水泵也是自出液口处泵吸目标溶液至溶液进口,因此,为了防止各液体的混合,在出液口处安装四通阀,以使各液体能独立排出。
本发明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的提纯步骤大致如下:
S1、供液箱内目标溶液经由循环水泵进入到溶液进口内,并在自重作用下经由进口集管分流后,依次进入到至少一个布膜分液结构内,然后回流到供液箱内;此时,换热板组内自下而上通入冷媒介质;
在布膜分液结构中,蛇形伴热通道内通入伴热介质,以对布膜板加热;目标溶液经若干分流孔组分流后流向换热板组;换热板内自下而上通入冷媒介质;流向引流圆管上的目标溶液沿着引流圆管进入到分液通道内,流向分液板的目标溶液沿着分液板进入到分液通道内;分液通道内的目标溶液能在引流圆管的导引下进入到换热板的外壁上,并与冷媒介质进行换热;
S2、重复步骤S1,直至供液箱内的溶液温度降低至设定的结晶温度;将供液箱内剩余的溶液排出;此时,换热板的外壁上形成结晶层;
S3、换热板组内自下而上通入热媒介质,以与换热板外壁上的结晶层进入换热,并使结晶进入发汗状态;发汗液随即进入到供液箱内,排出供液箱内的发汗液;
S4、换热板组内继续通入热媒介质,以与换热板外壁上的结晶进行换热,并使结晶进入融化状态,融化后的液体随即进入到供液箱内,即得纯化后的目标产品。
本发明采用降膜结晶原理,根据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通过控制温度以使目标产品在换热板上结晶,而杂质与母液则从底部的出液口排出;在发汗和熔融的过程中,可通过视窗作为取样口,以对产品纯度进行检测,当达到目标产品纯度要求时,即可将结晶层进行熔融排出。
相较于传统的管式降膜结晶器而言,本发明采用换热板组,每个换热板的温度都均匀一致,在结晶、发汗、融化的过程中,能有较好的一致性。在融化时,由于管式降膜结晶器较高,易导致结晶层塌方损坏设备、融化不均匀等问题,本发明采用多个自上而下布设的换热板组设计,能在通过多个换热板组的共同配合保证目标溶液换热效率的同时,使得单个换热板组的高度相对较低,进而减少换热板组上、下两端的温差,利于结晶层的形成的均匀性,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结晶层的高度。此外,在换热板下方安装支撑板,以承接住融化掉落的晶层,保证融化效果及均匀性。
分别采用本发明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与现有的管式降膜结晶器对80%含量的间二硝基苯溶液进行纯化处理,处理量为30t/d。间二硝基苯溶液的初始温度为75℃,结晶温度为38℃,发汗温度为58℃,融化温度为72℃。在冷却结晶阶段,板式降膜结晶系统、管式降膜结晶器均采用7℃的脱盐水作为冷却介质,脱盐水的流量为80m3/h。通过实验测得现有的管式降膜结晶器的处理总时长为20小时左右,其中,冷却结晶的时长为12小时,发汗、融化的时长为8小时;最终产品纯度达到99.5%以上。而采用本发明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的处理总时长为10小时左右,其中,冷却结晶的时长为2小时,发汗、融化的时长为8小时,结晶完成后板片外部结晶层厚度为17mm,最终产品纯度也能达到99.5%以上。
由此可知,经本发明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提纯后的产品纯度与现有的管式降膜结晶器的提纯度基本一致,但结晶阶段的时长大大缩短,究其原因在于,本发明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能增强溶液与换热板组间的换热面积,且通过多个换热板组及多次循环换热进一步提升了换热效率,减少了能耗。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布膜分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设的布膜板、换热板组;其中,
所述布膜板的上端表面呈平面状,下端表面设有供伴热介质流通的蛇形伴热通道;所述布膜板上均布有若干平行布设的分流孔组,每组所述分流孔组均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所述分流孔组布设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分流孔,任一所述分流孔与所述蛇形伴热通道均不连通;
所述换热板组包括若干与所述分流孔组一一对应设置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沿竖直方向布设,其上端设有位于对应的所述分流孔组下方的引流部;任一相邻两个所述引流部之间设有分液板,所述分液板呈倒“V”型结构,其两个自由端分别向下延伸并与相邻的所述引流部之间形成分液通道;
所述分液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的下端分别抵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引流部上;且所述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的下端均布有至少一个沿换热板宽度方向布设的缺口,所述缺口与其抵接的所述引流部之间形成所述分液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膜分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包括引流圆管,所述引流圆管的上端高于所述分液板的下端。
3.一种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溶液进口,所述箱体内自上而下设有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膜分液结构;
供液箱,所述供液箱位于所述箱体的底部并与所述箱体连通;所述供液箱上分别设有进液口、出液口,所述出液口通过循环水泵与所述溶液进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箱的内底壁上设有伴热板,所述伴热板倾斜设置,其低端设有所述出液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箱内设有液位计,所述出液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内设有介质流道,所述介质流道的下端设有介质进口,上端设有介质出口;若干所述换热板的介质进口与介质总进管连通,若干所述换热板的介质出口与介质总出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换热板的下端共同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组与所述换热板一一对应设置的引流孔组,所述换热板位于对应的所述引流孔组的中心线上,且所述换热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引流孔组的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进口处设有进口集管,所述进口集管的上端设有密封穿设在所述溶液进口处的上支管,下端均布有若干朝向所述布膜板的下支管。
9.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板式降膜结晶系统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供液箱内目标溶液经由循环水泵进入到溶液进口内,并在自重作用下依次经过至少一个布膜分液结构后,回流到供液箱内;此时,换热板组内自下而上通入冷媒介质;
S2、重复步骤S1,直至供液箱内的溶液温度降低至设定的结晶温度;将供液箱内剩余的溶液排出;
S3、换热板组内自下而上通入热媒介质,以与换热板外壁上的结晶进入换热,并使结晶进入发汗状态;发汗液随即进入到供液箱内,排出供液箱内的发汗液;
S4、换热板组内继续通入热媒介质,以与换热板外壁上的结晶进行换热,并使结晶进入融化状态,融化后的液体随即进入到供液箱内,即得纯化后的目标产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布膜分液结构的工作步骤如下:
蛇形伴热通道内通入伴热介质,以对布膜板加热;目标溶液经若干分流孔组分流后流向换热板组;
换热板内自下而上通入冷媒介质;流向引流部上的目标溶液沿着引流部进入到换分液通道内,流向分液板的目标溶液沿着分液板进入到分液通道内;分液通道内的目标溶液能在导引部的导引下进入到换热板的外壁上,并与冷媒介质进行换热。
CN202410197539.4A 2024-02-22 2024-02-22 布膜分液结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及提纯方法 Active CN1177530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7539.4A CN117753042B (zh) 2024-02-22 2024-02-22 布膜分液结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及提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7539.4A CN117753042B (zh) 2024-02-22 2024-02-22 布膜分液结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及提纯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34540.4A Division CN118121978A (zh) 2024-02-22 板式降膜结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3042A CN117753042A (zh) 2024-03-26
CN117753042B true CN117753042B (zh) 2024-05-14

Family

ID=90324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97539.4A Active CN117753042B (zh) 2024-02-22 2024-02-22 布膜分液结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及提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5304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19826A1 (en) * 1992-03-27 1993-10-14 Allied-Signal Inc. Process for crystallization in a draft tube baffle crystallizer
RU2008125775A (ru) * 2008-06-24 2009-12-27 Юрий Борисович Данилов (UA) Пластинчатый выпарной аппарат
CN204364911U (zh) * 2014-12-23 2015-06-03 李开明 一种板式降膜蒸发器
CN204767492U (zh) * 2015-05-29 2015-11-18 杭州兴源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板式降膜蒸发装置及可拆板式降膜蒸发模块
CN107441753A (zh) * 2017-09-04 2017-12-08 江苏永大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降膜结晶器
WO2023134233A1 (zh) * 2022-01-14 2023-07-20 上海东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型降膜熔融结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60881A1 (de) * 2009-12-30 2011-07-07 Emery Oleochemicals GmbH, 40589 Wärmetauscher i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Ester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19826A1 (en) * 1992-03-27 1993-10-14 Allied-Signal Inc. Process for crystallization in a draft tube baffle crystallizer
RU2008125775A (ru) * 2008-06-24 2009-12-27 Юрий Борисович Данилов (UA) Пластинчатый выпарной аппарат
CN204364911U (zh) * 2014-12-23 2015-06-03 李开明 一种板式降膜蒸发器
CN204767492U (zh) * 2015-05-29 2015-11-18 杭州兴源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板式降膜蒸发装置及可拆板式降膜蒸发模块
CN107441753A (zh) * 2017-09-04 2017-12-08 江苏永大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降膜结晶器
WO2023134233A1 (zh) * 2022-01-14 2023-07-20 上海东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型降膜熔融结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3042A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48520B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rystallization
EP0718267A2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rystalline adduct of bisphenol A and phenol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7753042B (zh) 布膜分液结构、板式降膜结晶系统及提纯方法
CN211158668U (zh) 一种板式降膜结晶器
CN118121978A (zh) 板式降膜结晶系统
US8680330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meth) acrylic acid
CN112473168A (zh) 梯度降温降膜动态结晶器及混合物的降膜结晶分离方法
CN102795609A (zh) 生产高纯电子级磷酸的设备
CN114712927B (zh) 一种海水淡化系统换热器反洗过滤装置及其反洗方法
US20070251828A1 (en) Gas Sparging
CN214286770U (zh) 梯度降温降膜动态结晶器
CN213221025U (zh) 一种钾钠分离中提高氯化钾粒径的控制系统
CN211752624U (zh) 一种六氟磷酸锂生产用结晶装置
CN110551513A (zh) 多管层沥青降膜冷却器及其应用的沥青冷却成型工艺
CN107746900A (zh) 一种葡萄糖生产中的连续结晶设备及工艺
CN218793974U (zh) 一种实验室级1l板式分步式结晶器
CN208426686U (zh) 一种丙交酯纯化装置和丙交酯纯化系统
CN2856910Y (zh) 拱形通道夹套
CN117398714A (zh) 碳酸二甲酯的提纯装置和方法
CN210012783U (zh) 一种碳酸乙烯酯不合格物料回炼装置
CN206045464U (zh) 结晶器
CN205235452U (zh) 一种结晶釜
CN220110438U (zh) 一种耐压型可拆卸板式静态结晶器
CN220385828U (zh) 一种具有底部支撑和传热功能的静态结晶器
CN1808036A (zh) 拱形通道夹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