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23915B - 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23915B
CN117723915B CN202410166907.9A CN202410166907A CN117723915B CN 117723915 B CN117723915 B CN 117723915B CN 202410166907 A CN202410166907 A CN 202410166907A CN 117723915 B CN117723915 B CN 1177239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insulating
inorganic powder
voltag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669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23915A (zh
Inventor
孙云龙
张德龙
韩永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41016690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239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23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23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23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23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及方法,涉及电气绝缘测试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粉体绝缘击穿测试电极装置并不能真实反映被测粉体绝缘的实际温度,并且无法实现对粉体绝缘中的气体成分、真空度、湿度的控制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设计了螺旋式压力控制部件,能够提供稳定、均匀的压力,保证了无机粉体绝缘所受压力的均匀性。在电极绝缘筒壁上开有透气膜构成的窗口与抽气通道,通过该窗口与通道可实现确定湿度与成分或不同真空度的气体与粉体进行复合。可以应用于电气工程领域中对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

Description

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及方法
技术领域
涉及电气绝缘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下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核裂变、核聚变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应用于上述领域中的绝缘材料面临的工况环境日益极端,对绝缘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无机粉体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并且具有耐高温、耐辐射、高导热、性能稳定、来源广泛等诸多优势,是极端环境下绝缘材料的有力候选,同时也是绿色环保型绝缘材料。
目前,无机粉体主要用于矿物绝缘电缆,如氧化镁等;以及以填料形式掺杂于聚合物中构成绝缘性能良好的聚合物基复合绝缘材料,如氧化铝、氧化镁、二氧化硅、氮化硼、钛酸钡等。无机粉体绝缘材料由大量的无机粉体颗粒以及颗粒与颗粒间的气体间隙构成,颗粒之间保持相互独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正因如此,无机粉体绝缘材料在发生击穿后还具有一定的绝缘自恢复性。对无机粉体绝缘材料的击穿特性以及提升无机粉体绝缘材料击穿强度途径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无机粉体绝缘材料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同时,对于绿色环保绝缘材料的探索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由于无机粉体绝缘材料是由无机粉体颗粒以及颗粒与颗粒间的气隙构成,因此,粉体的堆积状态、粉体间气体的成分、真空度、温度、湿度均会影响无机粉体绝缘材料的击穿特性。研究无机粉体的击穿特性时需要对上述条件进行控制与监测。北京工业大学的李钒等人提交的,在2017年1月25日公开的发明专利《一种对粉体材料温度、气氛及致密度可调控的电阻率测试装置》(CN106353372A)中,尽管针对粉体电阻率可以实现温度、气氛及粉体致密度的调控,但该装置电极结构无法用于击穿测试,且温度是通过管式炉加热控制,不能准确反映被测粉体绝缘的实际温度,并且粉体中气体真空程度无法控制;而现有的粉体绝缘击穿测试电极装置的温度控制同样是通过将电极置入恒温箱中实现控温,但此时监测的温度是电极所处烘箱环境的温度,并不能真实反映被测粉体绝缘的实际温度,实际粉体绝缘的温度可能会预设温度存在较大的偏差;并且无法实现对粉体绝缘中的气体成分、真空度、湿度的控制。现有电极装置无法支撑无机粉体绝缘材料击穿特性的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粉体绝缘击穿测试电极装置并不能真实反映被测粉体绝缘的实际温度,并且无法实现对粉体绝缘中的气体成分、真空度、湿度的控制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所述电极包括:
上支撑座、下支撑座、气氛控制筒、测试电极绝缘筒、透气膜、压力控制部件、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
所述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分别密封设置在所述气氛控制筒的两端;
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与所述气氛控制筒同轴,设置在所述气氛控制筒的内部;
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的两端,与所述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密封连接;
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的筒壁上,有部分筒壁为透气膜;
所述气氛控制筒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接地电极设置在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内;
所述压力控制部件设置在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内;
所述压力控制部件包括压力柄、压力传递板和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力传递板和接地电极之间;
所述压力柄与所述上支撑座螺纹配合,用于向所述压力传递板施加朝向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
所述接地电极远离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侧用于容纳绝缘材料;
所述高压电极设置在所述绝缘材料远离所述接地电极的一侧;
所述高压电极包括高压电极绝缘筒、上侧高压电极、下侧高压电极、导热绝缘片、加热片和耐热绝缘环;
所述上侧高压电极和下侧高压电极上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直径与所述导热绝缘片的直径相同;
所述加热片嵌入所述耐热绝缘环内部,所述导热绝缘片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片的两侧;
所述导热绝缘片、耐热绝缘环和加热片,整体位于所述上侧高压电极和下侧高压电极的圆形槽中;
所述上侧高压电极和下侧高压电极设置在所述高压电极绝缘筒的内部,所述高压电极绝缘筒的外径与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的内径套接;
所述电极还包括加热引线套管,贯穿所述高压电极绝缘筒、测试电极绝缘筒和气氛控制筒,用于引出加热引线;
所述下侧高压电极远离所述上侧高压电极的一端,连接有高压接线柱,用于连接高压引线。
进一步,提供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压电极为带加热的电极,所述接地电极为带温度检测的电极。
进一步,提供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接地电极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放置槽,用于放置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提供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热绝缘片采用氮化铝材料实现,所述加热片采用氧化铝材料实现。
进一步,提供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耐热绝缘环外径与导热绝缘片直径相同,耐热绝缘环内径以及厚度,与加热片直径以及厚度一致。
进一步,提供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压接线柱侧壁上套接有绝缘套管,并贯穿所述下支撑座,连接所述高压引线。
进一步,提供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螺柱和螺母固定。
进一步,提供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引线通过所述上支撑座上的低压引线出口引出。
进一步,提供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支撑座连接接地引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方法,所述方法是基于所述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实现的,方法包括:
将确定质量的绝缘材料装入所述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的步骤;
调节所述压力柄,向所述绝缘材料施加压力,至预设条件的步骤;
开始击穿实验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设计了螺旋式压力控制部件,能够提供稳定、均匀的压力,保证了无机粉体绝缘所受压力的均匀性。这种设计可以准确测量粉体厚度的微小变化,进而根据粉体质量和电极面积计算出粉体密度,准确表征粉体的堆积状态,有助于研究粉体堆积状态对击穿特性的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在电极绝缘筒壁上开有透气膜构成的窗口与抽气通道,通过该窗口与通道可实现确定湿度与成分或不同真空度的气体与粉体进行复合,从而可实现湿度与气体成分对无机粉体绝缘击穿特性影响的研究,同时为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的击穿强度提升途径的探索提供基础。
本发明提供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采用在高压电极中嵌入加热元件的方式对电极直接加热,克服了采用烘箱加热方式温度偏差大的不足。同时在低压电极中多点嵌入传感器进行温度的实时监控,进一步实现对粉体绝缘温度的严格监测。
本发明提供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可以实现对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准确测试和研究。与现有的研究现状相比,该方案在压力控制、气体环境控制和温度监测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升,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实际工况环境,为无机粉体绝缘材料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更可靠的基础。
本发明提供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可以应用于电气工程领域中对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图1在B-B方向的剖面图;
其中,1-上支撑座;2-螺柱;3-压力柄;4-指针;5-刻度盘;6-低压引线出口;7-压力传感器引线;8-气氛控制筒;9-透气膜;10-测试电极绝缘筒;11-进气口;12-出气口;13-压力传感器;14-压力传递板;15-温度传感器放置槽;16-接地电极;17-绝缘材料;18-高压电极绝缘筒;19-接地引线;20-接地端子;21-耐热绝缘环;22-加热片;23-导热绝缘片;25-加热引线套管;26-下侧高压电极;27-上侧高压电极;28-高压电极绝缘支撑;29-下支撑座;30-绝缘套管;31-高压接线柱;32-高压引线;33-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和有益之处体现得更清楚,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具体的:
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所述电极包括:
上支撑座1、下支撑座29、气氛控制筒8、测试电极绝缘筒10、透气膜9、压力控制部件、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16;
所述上支撑座1和下支撑座29分别密封设置在所述气氛控制筒8的两端;
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10与所述气氛控制筒8同轴,设置在所述气氛控制筒8的内部;
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10的两端,与所述上支撑座1和下支撑座29密封连接;
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10的筒壁上,有部分筒壁为透气膜9;
所述气氛控制筒8上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
所述接地电极16设置在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10内;
所述压力控制部件设置在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10内;
所述压力控制部件包括压力柄3、压力传递板14和压力传感器13;
所述压力传感器13设置在所述压力传递板14和接地电极16之间;
所述压力柄3与所述上支撑座1螺纹配合,用于向所述压力传递板14施加朝向所述压力传感器13的压力;
所述接地电极16远离所述压力传感器13的一侧用于容纳绝缘材料17;
所述高压电极设置在所述绝缘材料17远离所述接地电极16的一侧;
所述高压电极包括高压电极绝缘筒18、上侧高压电极27、下侧高压电极26、导热绝缘片23、加热片22和耐热绝缘环21;
所述上侧高压电极27和下侧高压电极26上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直径与所述导热绝缘片23的直径相同;
所述加热片22嵌入所述耐热绝缘环21内部,所述导热绝缘片23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片22的两侧;
所述导热绝缘片、耐热绝缘环和加热片22,整体位于所述上侧高压电极27和下侧高压电极26的圆形槽中;
所述上侧高压电极27和下侧高压电极26设置在所述高压电极绝缘筒18的内部,所述高压电极绝缘筒18的外径与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10的内径套接;
所述电极还包括加热引线套管25,贯穿所述高压电极绝缘筒18、测试电极绝缘筒10和气氛控制筒8,用于引出加热引线;
所述下侧高压电极26远离所述上侧高压电极27的一端,连接有高压接线柱31,用于连接高压引线32。
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一提供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高压电极为带加热的电极,所述接地电极16为带温度检测的电极。
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二提供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接地电极16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放置槽,用于放置温度传感器。
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一提供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导热绝缘片23采用氮化铝材料实现,所述加热片22采用氧化铝材料实现。
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一提供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耐热绝缘环21外径与导热绝缘片23直径相同,耐热绝缘环21内径以及厚度,与加热片22直径以及厚度一致。
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一提供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高压接线柱31侧壁上套接有绝缘套管30,并贯穿所述下支撑座29,连接所述高压引线32。
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一提供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上支撑座1和下支撑座29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螺柱2和螺母33固定。
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一提供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压力传感器13的引线通过所述上支撑座1上的低压引线出口6引出。
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一提供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下支撑座29连接接地引线19。
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提供了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方法,所述方法是基于实施方式一提供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实现的,方法包括:
将确定质量的绝缘材料17装入所述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的步骤;
调节所述压力柄3,向所述绝缘材料17施加压力,至预设条件的步骤;
开始击穿实验的步骤。
具体的:
将确定质量的绝缘材料17装入测量电极中,粉体要均匀覆盖在高压电极上;调节压力柄3,当压力柄3、压力传递板14、压力传感器13、接地电极16以及粉体接触良好,且通过压力传感器13读取压力显示为零时,通过测试电极绝缘筒10上的刻度记录此时绝缘材料17的初始厚度/>以及指针4在刻度盘5上的初始刻度位置/>
通过旋转压力柄3控制对绝缘材料17施加的压力,记录压力柄3的整数旋转圈数以及指针4在刻度盘5上最终对应的刻度/>;通过计算可获得施加压力后对应的绝缘材料17的厚度/>
式中,表示升高或降低的螺距,/>表示压力柄旋转的整数圈数,/>表示刻度盘上分格数,根据测试电极绝缘筒10内径可计算出绝缘材料17底面积为/>,则绝缘材料17密度为
通过密度可以反映绝缘材料17的堆积状态;
通过加热片22对电极加热,使其达到预设温度;通过接地电极实时监控温度变化;
通过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使得固定成分、固定湿度的气体不断通过透气膜9,实现对气体成分和气体环境的控制;并且可以通过进气与抽气量的调节实现粉体中气体真空度的控制;
待温度和气体成分、湿度稳定后,高压电源连接高压引线32,通过接地引线19接地,可以开始进行击穿实验。
实施方式十一、结合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通过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完整地描述,具体的:
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装置,包括: 上支撑座1、下支撑座29、气氛控制筒8、测试电极绝缘筒10、透气膜9、压力控制部件、带加热的高压电极和带温度监测的接地电极等组成;
上支撑座1、下支撑座29具有与气氛控制筒8和测试电极绝缘筒10直径相同的带有橡胶圈的凹槽,通过金属螺柱2和金属螺母33固定在一起;在气氛控制筒8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在测试电极绝缘筒10上设有对称分布的透气膜9;测试电极绝缘筒中装有压力控制部件、电极系统和绝缘材料17,所述绝缘材料17为无机粉体绝缘材料;压力控制部件主要由压力柄3、压力传递板14和压力传感器13组成;压力传感器13位于压力传递板14与接地电极16正中间,压力传感器引线7通过位于上支撑座1的低压引线出口6引出;压力传递板14与贯穿上支撑座1的压力柄3相连;压力柄3与上支撑座1具有相匹配的螺纹;
电极系统主要包括接地电极16和高压电极,绝缘材料17均匀铺于接地电极16与高压电极之间;接地电极16内部开有七个在空间位置呈正六边形分布的温度传感器放置槽15,温度传感器引线可通过低压引线出口6引出;高压电极包括高压电极绝缘筒18、高压电极绝缘支撑28、上侧高压电极27、下侧高压电极26、导热绝缘片23、加热片22和耐热绝缘环21;上侧高压电极27和下侧高压电极26中心开有与导热绝缘片23直径相同的圆形槽;耐热绝缘环21外径与导热绝缘片23直径相同,耐热绝缘环21内径和厚度与加热片22直径和厚度一致;加热片22嵌入耐热绝缘环21中,且位于导热绝缘片23之间,导热绝缘片23与嵌入耐热绝缘环21中的加热片22整体位于上侧高压电极27和下侧高压电极26中的圆形槽中,整体构成可加热高压电极;可加热高压电极直径与高压电极绝缘筒18内径匹配,共同构成高压电极;上侧高压电极27与下侧高压电极26合在一起后,在二分之一高度位置开孔接有绝缘的加热引线套管25,加热引线套管25贯穿高压电极绝缘筒18、测试电极绝缘筒10和气氛控制筒8,可引出加热片的加热引线;高压电极绝缘支撑28设置在下侧高压电极26的下侧,下侧高压电极26下表面圆心开有螺纹孔,与高压接线柱31连接;高压接线柱31外套有绝缘套管30,并贯穿下支撑座29;高压接线柱31连接高压引线32;
下支撑座29上设有接地端子20,接地端子20上连接接地引线19;
上支撑座1圆心处设有开孔的圆形刻度盘5,刻度盘5上分格数为N,压力柄3可贯穿刻度盘5;压力柄3上设有指针4,配合刻度盘5指示刻度;刻度盘5完整一周对应压力柄3升高或降低一个螺距;
测试电极绝缘筒10筒壁上刻有刻度,方便记录粉体厚度;
上支撑座1、下支撑座29、压力柄3、压力传递板14、螺柱2和螺母33材质为金属,强度应满足测试过程中所施加压力;
压力传感器13外壳材质为金属;
接地电极16、上侧高压电极27与下侧高压电极26材质为满足测试过程中所施加压力的导电性较好的金属,如黄铜等;
气氛控制筒8和测试电极绝缘筒10材质为透明有机玻璃;
透气膜9高度应满足能够完全覆盖被测粉体,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孔径与孔隙率结合具体粉体可调整;
高压电极绝缘筒18、耐热绝缘环21和高压电极绝缘支撑28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加热引线套管25、绝缘套管30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绝缘材料17可为氧化铝、氧化镁、钛酸钡、氧化硅、氮化硼、二氧化钛等无机粉体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装置,设计了螺旋式压力控制部件,能够提供稳定、均匀的压力,保证了无机粉体绝缘材料所受压力的均匀性;同时,所设计的螺旋式升降压力部件还能准确测量粉体厚度的微小变化,进而根据粉体质量和电极面积计算出粉体密度,准确表征粉体的堆积状态,有助于研究粉体堆积状态对击穿特性的影响。
在电极测试电极绝缘筒壁上开有透气膜9构成的窗口与抽气通道,通过该窗口与通道可实现确定湿度与成分或不同真空度的气体与粉体进行复合,从而可实现湿度与气体成分对无机粉体绝缘材料击穿特性影响的研究,同时为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的击穿强度提升途径的探索提供基础。
采用在高压电极中嵌入加热元件的方式对电极直接加热,克服了采用烘箱加热方式温度偏差大的不足;同时在低压电极中多点嵌入传感器进行温度的实时监控,进一步实现对粉体绝缘温度的严格监测。
以上通过几个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是为了突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和有益之处,不过以上所述的几个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于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基于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的,对本发明的合理修改和改进、实施方式的组合和等同替换等,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另外,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N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N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N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N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N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Claims (10)

1.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
上支撑座、下支撑座、气氛控制筒、测试电极绝缘筒、透气膜、压力控制部件、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
所述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分别密封设置在所述气氛控制筒的两端;
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与所述气氛控制筒同轴,设置在所述气氛控制筒的内部;
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的两端,与所述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密封连接;
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的筒壁上,有部分筒壁为透气膜;
所述气氛控制筒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接地电极设置在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内;
所述压力控制部件设置在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内;
所述压力控制部件包括压力柄、压力传递板和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力传递板和接地电极之间;
所述压力柄与所述上支撑座螺纹配合,用于向所述压力传递板施加朝向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
所述接地电极远离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侧用于容纳绝缘材料;
所述高压电极设置在所述绝缘材料远离所述接地电极的一侧;
所述高压电极包括高压电极绝缘筒、上侧高压电极、下侧高压电极、导热绝缘片、加热片和耐热绝缘环;
所述上侧高压电极和下侧高压电极上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直径与所述导热绝缘片的直径相同;
所述加热片嵌入所述耐热绝缘环内部,所述导热绝缘片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片的两侧;
所述导热绝缘片、耐热绝缘环和加热片,整体位于所述上侧高压电极和下侧高压电极的圆形槽中;
所述上侧高压电极和下侧高压电极设置在所述高压电极绝缘筒的内部,所述高压电极绝缘筒的外径与所述测试电极绝缘筒的内径套接;
所述电极还包括加热引线套管,贯穿所述高压电极绝缘筒、测试电极绝缘筒和气氛控制筒,用于引出加热引线;
所述下侧高压电极远离所述上侧高压电极的一端,连接有高压接线柱,用于连接高压引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极为带加热的电极,所述接地电极为带温度检测的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电极内部设有开口,用于放置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绝缘片采用氮化铝材料实现,所述加热片采用氧化铝材料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绝缘环外径与导热绝缘片直径相同,耐热绝缘环内径以及厚度,与加热片直径以及厚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接线柱侧壁上套接有绝缘套管,并贯穿所述下支撑座,连接所述高压引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螺柱和螺母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引线通过所述上支撑座上的低压引线出口引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座连接接地引线。
10.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实现的,方法包括:
将确定质量的绝缘材料装入所述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的步骤;
调节所述压力柄,向所述绝缘材料施加压力,至预设条件的步骤;
开始击穿实验的步骤。
CN202410166907.9A 2024-02-06 2024-02-06 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及方法 Active CN117723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66907.9A CN117723915B (zh) 2024-02-06 2024-02-06 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66907.9A CN117723915B (zh) 2024-02-06 2024-02-06 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23915A CN117723915A (zh) 2024-03-19
CN117723915B true CN117723915B (zh) 2024-04-16

Family

ID=90205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66907.9A Active CN117723915B (zh) 2024-02-06 2024-02-06 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23915B (zh)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9102A (ja) * 1981-11-06 1983-05-12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電気ヒ−タ−内のニクロム線の偏心量検査方法
JPH08122402A (ja) * 1994-10-27 1996-05-17 Fujikura Ltd 絶縁体の絶縁破壊試験方法
CN102043094A (zh) * 2010-12-07 2011-05-04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超高温高压粉尘比电阻测量装置
CN202486215U (zh) * 2012-03-07 2012-10-10 苏州市职业大学 粉末电阻率测试台
KR101514275B1 (ko) * 2013-10-31 2015-04-22 한국전기연구원 고온 초전도 직류 케이블코어의 절연설계 실험방법
KR101587916B1 (ko) * 2014-11-05 2016-01-25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절연파괴 시험장치
CN105717424A (zh) * 2016-01-27 2016-06-29 大连理工大学 温度梯度下油纸绝缘结构复合电压击穿特性试验装置
CN106324350A (zh) * 2016-08-31 2017-01-1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测量粉末材料电阻的测量装置
CN106353372A (zh) * 2016-11-09 2017-01-2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对粉体材料温度、气氛及致密度可调控的电阻率测试装置
CN108152590A (zh) * 2017-12-20 2018-06-12 河北科技大学 粉末电导率测试装置
CN109782146A (zh) * 2019-01-30 2019-05-2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传导冷却测试低温绝缘材料的绝缘特性的装置
CN109884393A (zh) * 2019-02-01 2019-06-14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粉体电导率测试装置
CN209992602U (zh) * 2019-01-17 2020-01-24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测量不同电极粗糙程度下绝缘气体工频击穿电压的装置
WO2021039501A1 (ja) * 2019-08-23 2021-03-04 デンカ株式会社 絶縁材の耐電圧特性評価方法及び耐電圧特性測定装置
CN112540230A (zh) * 2020-12-04 2021-03-23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温度域气氛可调的粉尘比电阻测试装置
CN114646847A (zh) * 2022-03-16 2022-06-2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无机粉体介质在不同压力下的击穿场强测试系统
CN115166439A (zh) * 2022-07-12 2022-10-11 绥化学院 一种无机粉体介电特性测试的三电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267444A (zh) * 2022-07-12 2022-11-01 绥化学院 一种压力可控的无机粉体介质击穿场强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5685000A (zh) * 2023-01-04 2023-02-03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蓟州供电分公司 一种精准温湿度控制下的绝缘介质泄漏电流测量系统
CN219348943U (zh) * 2023-02-23 2023-07-14 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电池测试电极及电池原位测试装置
CN117368582A (zh) * 2023-11-08 2024-01-09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无机绝缘粉体的介电强度测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9102A (ja) * 1981-11-06 1983-05-12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電気ヒ−タ−内のニクロム線の偏心量検査方法
JPH08122402A (ja) * 1994-10-27 1996-05-17 Fujikura Ltd 絶縁体の絶縁破壊試験方法
CN102043094A (zh) * 2010-12-07 2011-05-04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超高温高压粉尘比电阻测量装置
CN202486215U (zh) * 2012-03-07 2012-10-10 苏州市职业大学 粉末电阻率测试台
KR101514275B1 (ko) * 2013-10-31 2015-04-22 한국전기연구원 고온 초전도 직류 케이블코어의 절연설계 실험방법
KR101587916B1 (ko) * 2014-11-05 2016-01-25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절연파괴 시험장치
CN105717424A (zh) * 2016-01-27 2016-06-29 大连理工大学 温度梯度下油纸绝缘结构复合电压击穿特性试验装置
CN106324350A (zh) * 2016-08-31 2017-01-1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测量粉末材料电阻的测量装置
CN106353372A (zh) * 2016-11-09 2017-01-2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对粉体材料温度、气氛及致密度可调控的电阻率测试装置
CN108152590A (zh) * 2017-12-20 2018-06-12 河北科技大学 粉末电导率测试装置
CN209992602U (zh) * 2019-01-17 2020-01-24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测量不同电极粗糙程度下绝缘气体工频击穿电压的装置
CN109782146A (zh) * 2019-01-30 2019-05-2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传导冷却测试低温绝缘材料的绝缘特性的装置
CN109884393A (zh) * 2019-02-01 2019-06-14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粉体电导率测试装置
WO2021039501A1 (ja) * 2019-08-23 2021-03-04 デンカ株式会社 絶縁材の耐電圧特性評価方法及び耐電圧特性測定装置
CN112540230A (zh) * 2020-12-04 2021-03-23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温度域气氛可调的粉尘比电阻测试装置
CN114646847A (zh) * 2022-03-16 2022-06-2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无机粉体介质在不同压力下的击穿场强测试系统
CN115166439A (zh) * 2022-07-12 2022-10-11 绥化学院 一种无机粉体介电特性测试的三电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267444A (zh) * 2022-07-12 2022-11-01 绥化学院 一种压力可控的无机粉体介质击穿场强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5685000A (zh) * 2023-01-04 2023-02-03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蓟州供电分公司 一种精准温湿度控制下的绝缘介质泄漏电流测量系统
CN219348943U (zh) * 2023-02-23 2023-07-14 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电池测试电极及电池原位测试装置
CN117368582A (zh) * 2023-11-08 2024-01-09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无机绝缘粉体的介电强度测量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nitoring of Compression and Bending Process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Using MWCNTs/PDMS Composite Sensors;Yongquan Zhang;《IEEE Sensors Journal》;20171231;全文 *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Tungsten Electrode Surface at Electric Arc Extinction in Air–Power Flux Estimation;Romaric Landfried;《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41231;全文 *
微纳米 SiC/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 界面和非线性电导特性;韩永森;《复合材料学报》;202007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23915A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1297B (zh) 一种多功能固体材料热物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4913976A (zh) 一种温度可控的岩石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US3176222A (en) Apparatus having coaxial capacitor structure for measuring fluid density
US5833365A (en) Method for local temperature sensing for use in performing high resolution in-situ parameter measurements
CN110907491A (zh) 一种低导热材料高温热导率测试装置
CN117723915B (zh) 无机粉体与气体复合绝缘击穿特性的测试电极及方法
CN109164303A (zh) 变温介电常数精密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Karami et al. A study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granular silica materials for VIP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gaseous pressure and external loads
CN102768085B (zh) 一种温度传感器高精度标定装置
CN112858381B (zh) 高速飞行器发动机用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US4306452A (en) Calorimeter
CN108332313A (zh) 用于空气质检的柔性金属纳米线基除湿装置及空气检测仪
CN110646465A (zh) 薄壁圆筒轴向热导率测量装置
CN109884393A (zh) 粉体电导率测试装置
CN103630569A (zh) 一种基于容积热质测定材料中异质含量的方法
JPH05505886A (ja) ガス混合体中のガス状成分の濃度を連続的にモニタするための装置
WO2019124357A1 (ja) 評価システム、評価方法、選別方法、製造方法、絶縁材、及び、パッケージ
CN218036539U (zh) 一种基于稳态法测量颗粒物质有效导热系数的装置
Zeng et al. A method for measuring interlayer vacuum degree of the liquified natural gas vacuum multi-layer insulation pipe by temperatures
CN216051462U (zh) 一种用于温升试验的密闭装置
CN113820353B (zh) 介质分层界面测量装置及热交换场界面测量装置
CN220820117U (zh) 一种多通道电阻率测试装置
CN110832291A (zh) 响应时间改善的温度计
CN216747512U (zh) 金属线膨胀系数实验仪
CN215768340U (zh) 一种用于测量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试验的混凝土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