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17697A - 医用鞘管 - Google Patents

医用鞘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17697A
CN117717697A CN202311802445.7A CN202311802445A CN117717697A CN 117717697 A CN117717697 A CN 117717697A CN 202311802445 A CN202311802445 A CN 202311802445A CN 117717697 A CN117717697 A CN 117717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deformed
pipe section
actively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024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秀静
蔡祥
陈琨
张澍田
陈东
周维海
曹锐
许之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024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176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17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176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医用鞘管,包括壳体、导管和牵引装置,导管与所述壳体连接,且形成有引导通道,导管包括沿自身轴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变形管段,各变形管段具有朝自身径向一侧弯曲变形的变形状态、以及复位状态;牵引装置与多个变形管段中的至少部分连接,以在外力驱动下带动对应的变形管段在变形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相切换。本发明在将导管插入至患者体内时,多个变形管段能够适应人体内腔的多个弯曲环境,并一一对应各弯曲环境分别进行所需程度的弯曲变形,有助于快速且准确地插入病患部位的目标位置处,供器械或者药物等经由引导通道到达目标位置处,有助于减少医用鞘管的操作时间且提高医用鞘管的操作品质,还可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Description

医用鞘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鞘管。
背景技术
现如今,医用鞘管在微创诊断和治疗手术中,主要用于建立通道、输送或回收器械、输入药物或导出体液等。在鞘管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通常会根据鞘管预期使用的位置,将鞘管远端的弯曲部分预塑形成不同的弯曲形状,使其与该病变部位的解剖学形态相适应,便于鞘管能够顺利到达人体的该部位。近年来,预塑成各种角度和形状的诊疗鞘管被开发出来,并投入到临床使用。这些诊疗鞘管在术中需要借助导丝以及扩张器的辅助才能到达病变部位,操作流程复杂。
为此,现有专利CN105251094A提出一种“可调弯鞘管”,靠手柄上旋筒的旋转带动滑块滑动,进而带动远端弯曲。此种方式虽然实现了远端的主动调弯,但对于需要多次弯曲才能到达的部位,操作者无法通过鞘管中途辨别方向,限制鞘管的使用范围;鞘管的插入段虽然具有一定的柔性,但对于多次弯曲的部位,鞘管的插入段一直依靠组织或者器官的内壁来支撑鞘管的弯曲,操作过程中极易对人体组织或者器官内壁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医用鞘管,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鞘管的插入段不适用于需要多次弯曲才能到达的患病部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医用鞘管,包括:
壳体;
导管,与所述壳体连接,且形成有引导通道,所述导管包括沿自身轴向依次连接的多个变形管段,各所述变形管段具有朝自身径向一侧弯曲变形的变形状态、以及复位状态;以及,
牵引装置,与多个所述变形管段中的至少部分连接,以在外力驱动下带动对应的所述变形管段在所述变形状态和所述复位状态之间相切换。
可选地,多个所述变形管段包括多个主动变形管段;
所述牵引装置包括:
多个牵引机构,与多个所述主动变形管段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牵引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主动变形管段的至少一侧内壁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在接收到外力驱动时,驱动所述牵引件活动以带动所述主动变形管段在所述变形状态和所述复位状态之间切换;以及,
多个锁止机构,与多个所述牵引机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锁止机构用于将对应的所述牵引机构的所述驱动组件和/或所述牵引件限位锁止在所述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腔及设于所述安装腔的一侧的第一安装孔;
多个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牵引机构,所述第一牵引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牵引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第一牵引件连接的第一卷线盘、显露在所述壳体外的操作手轮、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卷线盘和所述操作手轮,以在所述操作手轮被外力驱动旋转时,带动所述第一卷线盘同步旋转。
可选地,多个所述主动变形管段中更靠近所述导管的自由端的为第一主动变形管段,所述第一牵引机构与所述第一主动变形管段连接;
所述第一牵引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牵引件分设在所述第一主动变形管段径向上的相对两侧内壁。
可选地,多个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牵引机构对应的第一锁止机构,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套接在所述操作杆外侧的操作套环,所述操作套环相对所述连接杆可偏心旋转设置,以在所述操作套环和所述连接杆的套接面之间形成有窄区域和宽区域;
在所述操作套环和所述连接杆的套接面至少其中之一凸设有干涉凸起,以在所述操作套环被外力驱动旋转时,所述干涉凸起被带动在所述窄区域和所述宽区域之间活动,其中,在活动至所述窄区域时,所述干涉凸起在所述操作套环和所述连接杆之间产生干涉,以将所述连接杆限位锁止在所述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腔及设于所述安装腔的一侧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呈纵长形延伸;
多个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二牵引机构,所述第二牵引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第二牵引件连接的第二卷线盘、以及操作拨杆,所述操作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卷线盘的外周侧缘连接,另一端经所述第二安装孔伸出于所述壳体外,在外力驱动下,所述操作拨杆沿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纵长延伸方向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卷线盘同步旋转。
可选地,所述第二牵引机构沿所述第二卷线盘的轴向可平移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局部在对应所述第二卷线盘的轴向上的一侧开设有卡槽;
多个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牵引机构对应的第二锁止机构,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牵引机构背对所述卡槽的一侧,且在所述操作拨杆活动至远离所述卡槽时,所述弹性件处于预压缩状态,以及在所述操作拨杆活动至靠近所述卡槽时,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操作拨杆卡接至所述卡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牵引机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牵引机构的所述第二卷线盘同轴布设,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设有两个;
所述弹性件夹设在两个所述第二卷线盘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所述卡槽在所述第二卷线盘的轴向上呈相对设置。
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二卷线盘转动安装于同一转轴,两个所述第二卷线盘相对靠近的端表面凹陷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弹性件套接在所述转轴的外侧,且部分限位在两个所述第二卷线盘的所述安装槽内。
可选地,多个所述变形管段包括从导管前端往壳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主动变形管段、第二主动变形管段以及第三主动变形管段;
其中,所述第一主动变形管段能够在所述牵引装置牵引下朝向其自身径向两侧弯曲,所述第二主动变形管段能够在所述牵引装置牵引下朝向其自身径向一侧弯曲,所述第三主动变形管段能够在所述牵引装置牵引下朝向其自身径向一侧弯曲。
可选地,所述第二主动变形管段和所述第三主动变形管段在所述牵引装置牵引的所述弯曲状态时的弯曲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第二主动变形管段在其牵引装置牵引的所述变形状态时其弯曲角度与人体幽门部位形状匹配;所述第三主动变形管段在其牵引装置牵引的所述变形状态时其弯曲角度与人体胃部内部弯曲形状匹配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导管包括多个变形管段,在将导管插入至患者体内时,多个变形管段能够适应人体内腔的多个弯曲环境,并一一对应各弯曲环境分别进行所需程度的弯曲变形,有助于快速且准确地插入病患部位的目标位置处,供器械或者药物等经由引导通道到达目标位置处。本发明有助于提高导管对人体内腔形状的适应性、减少医用鞘管的操作时间、提高医用鞘管的操作品质,还有助于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医用鞘管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导管处于复位状态;
图2为图1中医用鞘管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导管处于变形状态;
图3为图1中医用鞘管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医用鞘管的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医用鞘管一视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医用鞘管另一视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第一牵引机构及第一锁止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第二牵引机构及第二锁止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壳体;110安装腔;120第一安装孔;130第二安装孔;200导管;210被动变形管段;221第一主动变形管段;222第二主动变形管段;223第三主动变形管段;300第一牵引机构;311第一卷线盘;312操作手轮;313连接杆;320第一牵引件;400第二牵引机构;411第二卷线盘;412操作拨杆;413转轴;414安装槽;420第二牵引件;500第一锁止机构;510操作套环;520干涉凸起;600第二锁止机构;610弹性件;620卡槽。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鞘管,该医用鞘管包括壳体100、导管200以及牵引装置,其中,所述导管20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且形成有引导通道,所述导管200包括沿自身轴向依次连接的多个变形管段,各所述变形管段具有朝自身径向一侧弯曲变形的变形状态、以及复位状态;所述牵引装置与多个所述变形管段中的至少部分连接,以在外力驱动下带动对应的所述变形管段在所述变形状态和所述复位状态之间相切换。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导管200包括多个变形管段,在将导管200插入至患者体内时,多个变形管段能够适应人体内腔的多个弯曲环境,并一一对应各弯曲环境分别进行所需程度的弯曲变形,有助于快速且准确地插入病患部位的目标位置处,供器械或者药物等经由引导通道到达目标位置处。本发明有助于提高导管200对人体内腔形状的适应性、减少医用鞘管的操作时间、提高医用鞘管的操作品质,还有助于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定义在导管200处于复位状态时,其轴向为前后向,其中,导管200的后端与壳体100连接,导管200的前端为自由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有传感头端。
其中,传感头端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件。传感器件的具体类型及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将其中一个传感器件设置为成像器件,成像器件可以是用于拍摄二维图像、用于拍摄有三维深度图像、或者用于摄取视频图像的器件;当然,还可进一步将其中另一个传感器件设置为照明器件,照明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LED灯,有助于为操作者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环境。
具体而言,壳体100的外形被设置为易于操作者手动握持的形状,例如呈手柄状或者枪体状。壳体100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110,安装腔110的前端开口设置,以供导管200的后端插置连接,使得安装腔110与导管200的引导通道保持连通。
导管200的引导通道沿前后向贯穿导管200,导管200的径向截面积至少可供例如器械等进出、可供药物进入、和/或可供体液导出;导管200的径向截面形状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圆形、椭圆形、类圆形、多边形或者所需的异形等。引导通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一个,或者沿径向依次布设的至少两个。
导管200中的多个变形管段包括了至少一个被动变形管段210、以及至少两个主动变形管段,其中,至少一个被动变形管段210可设置为相较其他变形管段更靠近壳体100设置;至少一个主动变形管段可设置为相较其他变形管段更靠近传感头端设置。余下的被动变形管段210和主动变形管段的排布方式不做限制,可以是依次交替排布,也可以是分区域集中排布等。
在实际应用时,请参阅图1至图2,可设置多个变形管段包括一个被动变形管段210以及三个主动变形管段,其中,三个主动变形管段分别为自所述导管200的前端往所述壳体100的方向依次布设的第一主动变形管段221、第二主动变形管段222以及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被动变形管段210连接在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和壳体100之间。其中,被动变形管段210可直接与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或者壳体100连接,也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直行管段间接地与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或者壳体100连接。直行管段可以是刚性管段,也可以是相对被动变形管段210硬度更大的柔性管段等等。如此地,导管200可适应于患者体内的各种弯曲环境,模拟出目标位置处的弯曲腔道的形状,降低医用鞘管对人体的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被动变形管段210指的是不被牵引装置主动牵引驱动的变形管段;第一主动变形管段221、第二主动变形管段222以及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均指的是能够被牵引装置主动牵引驱动的变形管段。但可以理解,当第一主动变形管段221、第二主动变形管段222以及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被牵引装置主动牵引驱动进行弯曲变形时,余下的则可以被带动而进行被动地弯曲变形。
此外,各变形管段的旋转半径和/或旋转角度范围可做相同设置,或者,各变形管段的旋转半径和/或旋转角度范围至少部分做相异设置,以使得各变形管段的弯曲状态更加丰富多样。
其中,当各变形管段的旋转半径和/或旋转角度范围做相异设置时,在进一步的方案中,可设置为在远离所述壳体100的方向上,各所述主动变形管段的旋转半径依次减少,使得如上所述的第一主动变形管段221相较于余下的第二主动变形管段222和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其更易于在相对狭窄的区域内进行弯曲变形,且弯曲变形的精度相对更高,易于带动传感头端朝向所需的目标位置处。
和/或在一实施例中,可设置为在远离所述壳体100的方向上,各所述主动变形管段的旋转角度范围依次增加,使得如上所述的第一主动变形管段221相较于余下的第二主动变形管段222和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其更易于进行较大角度范围内的弯曲变形,能够在相对狭窄的区域内进行更加多方位的弯曲变形,易于带动传感头端更加快速且准确地朝向所需的目标位置处。
牵引装置对各主动变形管段提供变形的驱动力。可以理解,牵引装置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设置为其数量少于各主动变形管段的设置数量。如此地,至少两个主动变形管段对应由同一牵引装置驱动在变形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相切换,有助于结构简化。
或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多个牵引机构,多个牵引机构与多个所述主动变形管段一一对应设置,以能够实现每一主动变形管段均独立地对应一个牵引机构。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牵引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壳体100,所述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主动变形管段的至少一侧内壁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在接收到外力驱动时,驱动所述牵引件活动以带动所述主动变形管段在所述变形状态和所述复位状态之间切换。可以理解,牵引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连杆等刚性件、或者牵引丝等柔性件。牵引件沿前后向延伸,且自安装腔110朝前延伸至与对应的一主动变形管段的靠前区域连接。驱动组件带动牵引件前后移动,其中,当驱动组件驱动牵引件朝后移动时,牵引件对对应的主动变形管段施加向后的作用力,使得该主动变形管段朝对应一侧弯曲变形,达到弯曲状态;反之,当驱动组件对牵引件施加朝前的作用力,或者释放对牵引件的朝后牵引力时,牵引件撤销对主动变形管段施加的向后作用力,使得该主动变形管段无外力作用而复位至初始的、大致沿前后向延伸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多个锁止机构,多个锁止机构与多个所述牵引机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锁止机构用于将对应的所述牵引机构的所述驱动组件和/或所述牵引件限位锁止在所述壳体100上。可以理解,牵引机构实现对应的主动变形管段在弯曲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相互切换,当主动变形管段达到其弯曲状态中的某一弯曲角度时,可通过锁止机构将该主动变形管段锁止限位在该弯曲角度处,避免主动变形管段继续弯曲变形或者复位至复位状态。
如此地,可使得导管200的每个主动变形管段都可由专门的一牵引机构单独操纵控制,且在到达目标位置后,可由专门的一锁止机构对当前的弯曲形状进行锁止保持,为后续其他器械或者药物等进入引导通道并进行相应的操作提供了便利。
牵引机构只对各主动变形管段进行主动牵引驱动,使得各主动变形管段根据实际需要可弯曲至所需的弯曲角度;牵引机构不会对被动变形管段210进行主动牵引驱动,被动变形管段210可在病患部位内腔环境内,被周侧环境影响而进行适应性变形。
具体而言,请结合图3、图5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形成有安装腔110及设于所述安装腔110的一侧的第一安装孔120;多个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牵引机构300,所述第一牵引机构300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牵引件32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110内并与所述第一牵引件320连接的第一卷线盘311、显露在所述壳体100外的操作手轮312、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0的连接杆313,所述连接杆313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卷线盘311和所述操作手轮312,以在所述操作手轮312被外力驱动旋转时,带动所述第一卷线盘311同步旋转。
可以理解,第一卷线盘311大致呈圆盘状,其旋转轴线沿导管200的某一径向延伸,且与前后向大致垂直。第一卷线盘311的外周侧缘沿其周向环设有绕线槽,第一牵引件320被设置为柔性件,绕设在绕线槽内。
第一牵引件320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其中,当第一牵引件320设置为两个时,两个第一牵引件320的一段沿着相反的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分别绕设在第一卷线盘311的绕线槽内。两个第一牵引件32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主动变形管段的沿径向呈相对设置的两侧管壁上,以在同一驱动组件的正反驱动下,实现对应的主动变形管段的双向弯曲变形。
操作手轮312完全显露在壳体100外,其可在外力驱动下进行整周旋转,使得第一卷线盘311可带动第一牵引件320进行更大旋转角度范围的旋转。因此进一步地,可设置第一牵引机构300用以对上述的第一主动变形管段221进行驱动,使得第一主动变形管段221在弯曲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相切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牵引件320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牵引件320分设在所述第一主动变形管段221径向上的相对两侧内壁。如此地,有助于借助操作手轮312的可整周旋转,增加第一主动变形管段221的旋转角度范围和弯曲变形精度。
接着请结合图4,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牵引机构300对应的第一锁止机构500,所述第一锁止机构500包括套接在所述操作杆外侧的操作套环510,所述操作套环510相对所述连接杆313可偏心旋转设置,以在所述操作套环510和所述连接杆313的套接面之间形成有窄区域和宽区域;在所述操作套环510和所述连接杆313的套接面至少其中之一凸设有干涉凸起520,以在所述操作套环510被外力驱动旋转时,所述干涉凸起520被带动在所述窄区域和所述宽区域之间活动,其中,在活动至所述窄区域时,所述干涉凸起520在所述操作套环510和所述连接杆313之间产生干涉,以将所述连接杆313限位锁止在所述壳体100上。
具体而言,操作套环510包括筒状本体和自筒状本体的一侧向外凸出的操作凸起,操作凸起可供操作人员手持。筒状本体的径向截面形状与连接杆313的径向截面形状均可设置为圆形。操作套环510的旋转轴线位于连接杆313的旋转轴线的一侧,干涉凸起520可以设置在操作套环510的内环面,和/或设置在连接杆313的外壁面。
以干涉凸起520设置在操作套环510的内环面为例:
干涉凸起520的凸出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可以理解,当干涉凸起520的凸出高度越大时,可使得操作套环510相对连接杆313转动的过程中,干涉凸起520与连接杆313的一侧外壁面之间产生的干涉量越大,锁止强度越强;当干涉凸起520的凸出高度越小时,可使得操作套环510相对连接杆313转动的过程中,干涉凸起520与连接杆313的一侧外壁面之间产生的干涉量越小,锁止强度越弱。
干涉凸起520朝向连接杆313的外壁面可设置为圆弧面,使得干涉凸起520与连接杆313的外壁面之间进行更加顺畅的圆弧滑动连接。
此外,请结合图3、图5至图6、以及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形成有安装腔110及设于所述安装腔110的一侧的第二安装孔130,所述第二安装孔130呈纵长形延伸;多个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二牵引机构400,所述第二牵引机构400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牵引件420,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110内并与所述第二牵引件420连接的第二卷线盘411、以及操作拨杆412,所述操作拨杆4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卷线盘411的外周侧缘连接,另一端经所述第二安装孔130伸出于所述壳体100外,在外力驱动下,所述操作拨杆412沿所述第二安装孔130的纵长延伸方向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卷线盘411同步旋转。
可以理解,第二安装孔130可沿第二卷线盘411的外周向呈纵长形延伸。第二卷线盘411的设置与上述的第一卷线盘311同理地,大致呈圆盘状,其旋转轴线沿导管200的某一径向延伸,且与前后向大致垂直。第二卷线盘411的外周侧缘沿其周向环设有绕线槽,第二牵引件420被设置为柔性件,绕设在绕线槽内。
第二牵引件420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其中,当第二牵引件420设置为两个时,两个第二牵引件420的一段沿着相反的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分别绕设在第二卷线盘411的绕线槽内。两个第二牵引件42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主动变形管段的沿径向呈相对设置的两侧管壁上,以在同一驱动组件的正反驱动下,实现对应的主动变形管段的双向弯曲变形。
操作拨杆412自安装腔110内经由第二安装孔130向壳体100外伸出。操作拨杆412可与第二卷线盘411的外周侧缘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与第二卷线盘411的外周侧缘分体设置后进行可拆卸连接。
接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牵引机构400沿所述第二卷线盘411的轴向可平移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130的局部在对应所述第二卷线盘411的轴向上的一侧开设有卡槽620;多个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牵引机构400对应的第二锁止机构600,所述第二锁止机构600包括弹性件610,所述弹性件610设于所述第二牵引机构400背对所述卡槽620的一侧,且在所述操作拨杆412活动至远离所述卡槽620时,所述弹性件610处于预压缩状态,以及在所述操作拨杆412活动至靠近所述卡槽620时,所述弹性件610带动所述操作拨杆412卡接至所述卡槽620内。
可以理解,第二安装孔130如上所述为沿着第二卷线盘411的周向延伸的长形孔,具体例如大致为矩形孔,其具有位于自身长度方向的两个端孔壁、以及连接两个端孔壁的两个侧孔壁,两个端孔壁限定出操作拨杆412沿第二安装孔130活动时的两个极限位置。卡槽62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任一侧孔壁靠近任一端孔壁的部位处。
当操作拨杆412卡接至卡槽620内时处于锁止状态,若需要解除该锁止状态,则可通过手动控制操作拨杆412反向活动即可。
鉴于上述,第一牵引机构300和第一锁止机构500对应第一主动变形管段221设置,那么可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二牵引机构400设为两个,两个第二牵引机构400对应第二主动变形管段222和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设置。
具体而言,两个所述第二牵引机构400的所述第二卷线盘411同轴布设,所述第二安装孔130对应设有两个;所述弹性件610夹设在两个所述第二卷线盘411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130的所述卡槽620在所述第二卷线盘411的轴向上呈相对设置。如此地,可通过将两个弹性件610串联在一起,或者直接采用统一弹性件610,实现两个第二牵引机构400的锁止。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卷线盘411转动安装于同一转轴413,两个所述第二卷线盘411相对靠近的端表面凹陷设置有安装槽414,所述弹性件610套接在所述转轴413的外侧,且部分限位在两个所述第二卷线盘411的所述安装槽414内。安装槽414的设置,能够对弹性件610进行限位,避免弹性件610在两个第二卷线盘411之间产生径向位移,导致对两个第二卷线盘411的弹性顶抵力偏移两个第二卷线盘411的旋转轴线,导致第二卷线盘411侧偏,降低锁止效果。
鉴于上述,请参阅图1,在实际应用时,可选将各牵引机构的操作部位分设在壳体100的不同侧表面处,具体例如,当如上所述第一牵引机构300通过操作手轮312接收外力驱动、第二牵引机构400通过操作拨杆412接收外力驱动,且壳体100包括两个端表面和连接两个端表面的两个侧表面时,第一牵引机构300的操作手轮312可位于壳体100的端表面上,两个第二牵引机构400的操作拨杆412可分设在壳体100的两个侧表面上,有助于在有限的壳体100空间内,尽可能地分隔开操作手轮312和操作拨杆412,防止误操作。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当多个所述变形管段包括从所述导管200的前端往所述壳体100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主动变形管段221、第二主动变形管段222以及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时;其中,所述第一主动变形管段221能够在所述牵引装置牵引下朝向其自身径向两侧弯曲,所述第二主动变形管段222能够在所述牵引装置牵引下朝向其自身径向一侧弯曲,所述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能够在所述牵引装置牵引下朝向其自身径向一侧弯曲。
为实现上述目的,可在第一牵引机构300主动牵引驱动第一主动变形管段221时,具体设置第一牵引件320设置为两个,且分设在第一主动变形管段221沿其径向上的相对两侧内壁。在第二牵引机构400分别主动牵引驱动第二主动变形管段222和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时,具体设置第二牵引件420分别对应第二主动变形管段222或者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设置为一个,且连接在第二主动变形管段222或者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沿其径向上的一侧内壁。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动变形管段222和所述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在所述牵引装置牵引的所述弯曲状态时的弯曲方向相反。也即,连接第二主动变形管段222的第二牵引件420、与连接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的第二牵引件420分设在导管200一径向上的相对两侧。如此地,导管200整体形成蛇形弯曲的形状,更适应于人体内腔道的形状。
在将医用鞘管应用于人体消化系统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动变形管段222在其牵引装置牵引的所述变形状态时其弯曲角度与人体幽门部位形状匹配;所述第三主动变形管段223在其牵引装置牵引的所述变形状态时其弯曲角度与人体胃部内部弯曲形状匹配。如此地,有助于导管200在插入过程中主动模拟出途径的消化系统内腔的器官的形状,提高插入效率,且降低对人体的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医用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导管,与所述壳体连接,且形成有引导通道,所述导管包括沿自身轴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变形管段,各所述变形管段具有弯曲变形的变形状态、以及复位状态;以及,
牵引装置,与多个所述变形管段中的至少部分连接,以在外力驱动下带动对应的所述变形管段在所述变形状态和所述复位状态之间相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鞘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变形管段包括多个主动变形管段;
所述牵引装置包括:
多个牵引机构,与多个所述主动变形管段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牵引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主动变形管段的至少一侧内壁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在接收到外力驱动时,驱动所述牵引件活动以带动所述主动变形管段在所述变形状态和所述复位状态之间切换;以及,
多个锁止机构,与多个所述牵引机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锁止机构用于将对应的所述牵引机构的所述驱动组件和/或所述牵引件限位锁止在所述壳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腔及设于所述安装腔的一侧的第一安装孔;
多个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牵引机构,所述第一牵引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牵引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第一牵引件连接的第一卷线盘、显露在所述壳体外的操作手轮、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卷线盘和所述操作手轮,以在所述操作手轮被外力驱动旋转时,带动所述第一卷线盘同步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鞘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主动变形管段中更靠近所述导管的自由端的为第一主动变形管段,所述第一牵引机构与所述第一主动变形管段连接;
所述第一牵引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牵引件分设在所述第一主动变形管段径向上的相对两侧内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鞘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牵引机构对应的第一锁止机构,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套接在所述操作杆外侧的操作套环,所述操作套环相对所述连接杆可偏心旋转设置,以在所述操作套环和所述连接杆的套接面之间形成有窄区域和宽区域;
在所述操作套环和所述连接杆的套接面至少其中之一凸设有干涉凸起,以在所述操作套环被外力驱动旋转时,所述干涉凸起被带动在所述窄区域和所述宽区域之间活动,其中,在活动至所述窄区域时,所述干涉凸起在所述操作套环和所述连接杆之间产生干涉,以将所述连接杆限位锁止在所述壳体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腔及设于所述安装腔的一侧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呈纵长形延伸;
多个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二牵引机构,所述第二牵引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第二牵引件连接的第二卷线盘、以及操作拨杆,所述操作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卷线盘的外周侧缘连接,另一端经所述第二安装孔伸出于所述壳体外,在外力驱动下,所述操作拨杆沿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纵长延伸方向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卷线盘同步旋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牵引机构沿所述第二卷线盘的轴向可平移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局部在对应所述第二卷线盘的轴向上的一侧开设有卡槽;
多个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牵引机构对应的第二锁止机构,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牵引机构背对所述卡槽的一侧,且在所述操作拨杆活动至远离所述卡槽时,所述弹性件处于预压缩状态,以及在所述操作拨杆活动至靠近所述卡槽时,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操作拨杆卡接至所述卡槽内。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鞘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变形管段包括从所述导管的前端往所述壳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主动变形管段、第二主动变形管段以及第三主动变形管段;
其中,所述第一主动变形管段能够在所述牵引装置牵引下朝向其自身径向两侧弯曲,所述第二主动变形管段能够在所述牵引装置牵引下朝向其自身径向一侧弯曲,所述第三主动变形管段能够在所述牵引装置牵引下朝向其自身径向一侧弯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动变形管段和所述第三主动变形管段在所述牵引装置牵引的所述弯曲状态时的弯曲方向相反。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动变形管段在其牵引装置牵引的所述变形状态时其弯曲角度与人体幽门部位形状匹配;所述第三主动变形管段在其牵引装置牵引的所述变形状态时其弯曲角度与人体胃部内部弯曲形状匹配。
CN202311802445.7A 2023-12-26 2023-12-26 医用鞘管 Pending CN1177176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2445.7A CN117717697A (zh) 2023-12-26 2023-12-26 医用鞘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2445.7A CN117717697A (zh) 2023-12-26 2023-12-26 医用鞘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7697A true CN117717697A (zh) 2024-03-19

Family

ID=90199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02445.7A Pending CN117717697A (zh) 2023-12-26 2023-12-26 医用鞘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1769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65505B2 (en) Catheter with a mechanism for omni-directional deflection of a catheter shaft
US9668641B2 (en) Articulating torqueable hollow device
JP5007374B2 (ja) 可撓性器具用の連接型シース
EP2049005B1 (en) Positioning system for manipulating a treatment instrument at the end of a medical device
US8676290B2 (en) Multi-directional catheter control handle
US20080300462A1 (en) Active controlled bending in medical devices
JP2022509462A (ja) 医療器具用の挿入ユニット及びその挿管システム
JP2023508542A (ja) 耳鼻咽喉ツールの偏向機構
CN112120652A (zh) 一种定向弯曲的内窥镜导管结构
CN117717697A (zh) 医用鞘管
EP1014870B1 (en) Directional endoscopic surgical device
JP2023510176A (ja) 耳鼻咽喉ツールの非円形作業チャネル
US20210369085A1 (en) Medical apparatus with reflow trapped anchor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KR102229513B1 (ko) 조향 가능 카테터 핸들
CN217852918U (zh) 一种内窥镜扩张结构
CN219021093U (zh) 内窥镜用管件、导引鞘、插入部及内窥镜
CN216724617U (zh) 一种导轨滑块组件及操作手柄
US11986157B2 (en) Braking mechanisms for steerable medical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23191056A1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2003320034A (ja) 医療用具挿入装置
JP2023081527A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EP1652483B1 (en) Directional endoscopic surgical device
JP2023508716A (ja) 耳鼻咽喉ツールを偏向させる際のプルワイヤのねじれ防止
WO2023041377A1 (en) Endoscopy system & elements thereof
CN113796821A (zh) 一种具有自主弯曲功能的肠镜系统及其自主弯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