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15090A - 天线复用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复用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15090A
CN117715090A CN202211056217.5A CN202211056217A CN117715090A CN 117715090 A CN117715090 A CN 117715090A CN 202211056217 A CN202211056217 A CN 202211056217A CN 117715090 A CN117715090 A CN 117715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hip
electronic device
main
sig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62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璠
俞泉
赖奔
刘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62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1509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4244 priority patent/WO202404617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715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150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复用方法及相关装置,在该方法中,电子设备包括两个Wi‑Fi芯片:主Wi‑Fi芯片和辅Wi‑Fi芯片,其中,主Wi‑Fi芯片可以通过主天线收发信号,辅Wi‑Fi芯片可以通过复用天线收发信号,在辅Wi‑Fi芯片未工作时,主Wi‑Fi芯片还可以使用复用天线收发信号。这样,实现了电子设备能够通过双Wi‑Fi芯片进行通信,加快通信速度的同时,又能复用辅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将其作为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尽可能减少了天线数量。

Description

天线复用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天线复用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能够执行的通信业务越来越多。其中,电子设备中配备的天线可以完成电子设备执行通信业务时的数据收发。现今,电子设备中可以配备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天线、蓝牙天线、近场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天线等多种天线。
应理解,增加天线的数量,虽然可以提高电子设备同时执行多个通信业务时的速率,但是也会增加电子设备的制作成本,使天线的设计工艺更加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天线复用方法及相关装置,该天线复用方法将辅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进行复用,将其作为主Wi-Fi芯片的备用天线,在设备配备双Wi-Fi芯片的前提下实现了天线的复用,尽可能减少了天线的数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复用方法,该方法应用在包含第一Wi-Fi芯片、第二Wi-Fi芯片的电子设备,第一Wi-Fi芯片通过第一天线收发信号,第二Wi-Fi芯片通过第二天线收发信号,该方法包括:当电子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电子设备判断第一Wi-Fi芯片是否启用第二天线收发信号,预设条件包括:第一Wi-Fi芯片通过第一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低于预设阈值、电子设备的折叠形态发生变化、接收到用户的触发操作或者电子设备处于预设场景;当第二Wi-Fi芯片没有启用第二天线收发信号时,电子设备控制第一Wi-Fi芯片切换至通过第二天线收发信号。
实施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双Wi-Fi芯片来执行通信业务,提高业务的通信速率,加大网络带宽,降低通信实验。同时,通过对第二Wi-Fi芯片使用的第二天线做复用设计,使该第二天线可以作为第一Wi-Fi芯片所需的备用天线,满足了第一Wi-Fi芯片可以切换天线的需求,且尽可能减少了设备中配置的天线数量,降低了天线设计的工艺难度,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制作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控制第一Wi-Fi芯片切换至通过第二天线收发信号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检测到第一Wi-Fi芯片通过第二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一Wi-Fi芯片通过第一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
其中,第一Wi-Fi芯片通过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可以根据以下一项或多项参数确定:接收信号强度RSS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优选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接收信号强度RSSI来作为信号质量的判断指标,进一步地,还可以结合其他与信号质量强相关的指标进行组合判断,例如协商速率、误包率等等。
这样,可以使得第一Wi-Fi芯片在工作时,能够以最佳的信号强度收发信号,保证了第一Wi-Fi收发信号时的通信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天线极化方向或方向图不同。
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设计为天线极化方向或方向图不同的天线,可以满足第一Wi-Fi芯片在电子设备处于不同折叠形态下的通信质量,保证了电子设备能够在处于各种折叠形态下,都能够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和覆盖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天线极化方向或方向图互补。这样,可以保证电子设备在使用第一Wi-Fi芯片进行Wi-Fi通信时,不存在信号覆盖范围盲点。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Wi-Fi芯片在电子设备运行预设应用,和/或,启动投屏功能时,启用第二天线收发信号。
第二Wi-Fi芯片可以在电子设备处于多设备协同和/或多网并发场景时,控制第二Wi-Fi芯片进行工作状态,使得电子设备在处于多设备协同和/或多网并发场景时,能够存在较好的通信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控制第一Wi-Fi芯片切换至通过第二天线收发信号之后,方法还包括:当电子设备运行预设应用或启动投屏功能时,电子设备控制第一Wi-Fi芯片通过第一天线收发信号,并控制第二Wi-Fi芯片通过第二天线收发信号。
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可以在第二Wi-Fi芯片需要工作时,将第一Wi-Fi芯片当前使用的第二天线切换为第一天线,使得第二Wi-Fi芯片能够使用第二天线收发信号,保证电子设备能够在第一Wi-Fi芯片使用第二天线收发信号之后,能够再次通过双Wi-Fi芯片收发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控制第一Wi-Fi芯片切换至通过第二天线收发信号之后,方法还包括: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第一Wi-Fi芯片通过第二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一Wi-Fi芯片通过第一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时,电子设备控制第一Wi-Fi芯片切换回通过第一天线收发信号;其中,电子设备控制第一Wi-Fi芯片通过第二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低于,电子设备控制第一Wi-Fi芯片通过第一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
也就是说,第一Wi-Fi芯片可以在使用第二天线收发信号的过程中,在信号质量变弱时能够切换到使用第一天线收发信号,保证第一Wi-Fi芯片的通信质量,实现第一Wi-Fi芯片根据不同天线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动态调整第一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天线类型包括:IFA天线,PIFA天线,或者Slot天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Wi-Fi芯片、第二Wi-Fi芯片、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时,使得电子设备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天线场景;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天线场景;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天线场景;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设备协同场景下,电子设备100使用双Wi-Fi芯片进行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网并发场景下,电子设备100使用双Wi-Fi芯片进行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尽地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目前,电子设备可以同时执行多个通信业务,同时满足用户的多种娱乐和使用需求。
例如,笔记本电脑能够在利用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进行上网的同时,利用Wi-Fi网络实现与投屏设备的通信,启动笔记本电脑的投屏功能,从而同时满足用户上网和使用投屏功能的需求。
但是,同时上网和启动投屏功能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上网和启动投屏功能都通过笔记本电脑的一个Wi-Fi芯片来实现,导致上网业务的速率较低,使用投屏功能时延迟较大,甚至出现投屏画面卡顿的情况。
另外,由于笔记本电脑的转轴设计,笔记本电脑存在多个折叠形态,其开合角可以呈现例如0度、110度、180度、360度等角度。那么,对于在多个折叠形态下都能够执行通信业务的笔记本电脑,这时需要笔记本电脑的天线在整体各个折叠形态下都能够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和覆盖效果,保证笔记本电脑在各种折叠形态下都存在较好的通信效果。
可以看出,为了保证上网业务和投屏功能的通信效果,可以新增一个Wi-Fi芯片,通过双Wi-Fi芯片来保证多业务并发的通信效率,另外,为了保证笔记本电脑能在多个折叠形态下都存在较好的通信效率,那就需要存在备用天线能够在天线信号较弱时,能够切换到该备用天线来增强信号的强度。但是,对于仅包含一个Wi-Fi芯片的设备,再增加一个Wi-Fi芯片,则需要为该增加的Wi-Fi芯片配置一组天线,再加上备用天线,则总共需要额外在笔记本电脑上配备两组天线,这又会增加电子设备的制作成本,使天线的设计工艺更加复杂。
因此,如何实现双Wi-Fi芯片以及满足设备使用天线收发信号的通信质量,同时尽可能减少天线的数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复用方法,该天线复用方法适用于包含双Wi-Fi芯片的电子设备,该双Wi-Fi芯片包括:主Wi-Fi芯片和辅Wi-Fi芯片。其中,该天线复用方法可以将辅Wi-Fi芯片对应的天线与主Wi-Fi芯片所需的备用天线进行复用设计,尽可能减少需要增加的天线的数量。
具体地,电子设备中可以配备有主天线和复用天线,主天线为主Wi-Fi芯片对应的天线,复用天线为辅Wi-Fi芯片对应的天线,也就是说,该主天线用于收发主Wi-Fi芯片的信号,该复用天线可用于收发辅Wi-Fi芯片的信号,另外,复用天线还可用于收发主Wi-Fi芯片的信号。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辅Wi-Fi芯片的工作状态,以及,主Wi-Fi芯片使用不同天线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确定主Wi-Fi芯片是否需要切换到复用天线,来决定该复用天线用于收发主Wi-Fi芯片的信号还是辅Wi-Fi芯片的信号。
这样,既能够保证电子设备在存在多个通信业务时,能够通过辅Wi-Fi芯片来分担主Wi-Fi芯片的运算工作量,并额外增加一组天线同时传输数据,提高业务的通信速率,加大网络带宽,降低通信时延,同时,又能在主Wi-Fi芯片工作时,能够通过切换主天线和复用天线,以最佳的信号强度进行通信,保证电子设备使用天线收发信号时的通信质量。总的来说,在使用Wi-Fi功能收发数据时,通过对辅Wi-Fi芯片对应的天线进行复用设计,使该辅Wi-Fi芯片对应的天线也可以作为主Wi-Fi芯片所需的备用天线,电子设备中只需配备两组天线,这两组天线同时实现了电子设备的双Wi-Fi芯片的配置要求,又保证了电子设备的通信效果,尽可能减少了电子设备的天线数量,降低了天线设计的工艺难度,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制作成本。
图1A示出了电子设备1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设备、可穿戴式设备、车载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和/或智慧城市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特殊限制。
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为存在多个折叠形态的设备,该折叠形态可以是指电子设备100工作过程中的摆放形态。例如,笔记本电脑可以以开合角为0度下进行工作,也可以以开合角为11度下进行工作,也可以以开合角为180度下进行工作,也可以以开合角为360度下进行工作。当笔记本电脑以不同开合角进行工作时,会导致天线的覆盖范围发生改变,进而改变通信信号的质量,影响网络体验。这时,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切换天线来保证通信质量。示例性地,电子设备100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折叠屏手机等等。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1,存储器102,无线通信模块103,天线103A,天线103B,天线103C,天线103D,USB接口104,电源开关105,传感器模块106,音频模块107,摄像头108,显示屏109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06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106A,磁传感器106B,加速度传感器106C,陀螺仪传感器106D等。其中,无线通信模块103可以包括WLAN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等。上述多个部分可以通过总线传输数据。
应理解,电子设备100包含的天线不限于上述提及的天线103A,天线103B,天线103C,天线103D,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其他更多或更少的天线,并且,上述提及的天线是针对电子设备100的Wi-Fi功能所提出的天线,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含用于实现其他功能,例如蓝牙功能、GPS功能的天线,或者,上述提及的天线也可以用于实现其他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01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可以获取辅Wi-Fi芯片的工作状态,即辅Wi-Fi芯片是否在收发信号,另外,处理器101还可以结合辅Wi-Fi芯片的工作状态,以及,主Wi-Fi芯片通过不同天线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来判断是否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存储器102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可以包括指令。处理器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2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具体实现中,存储器1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
电子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03A,天线103B,天线103C,天线103D,无线通信模块103,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03A、天线103B、天线103C和天线103D可以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09显示图像或视频。
无线通信模块103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03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0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无线通信模块103经由天线103A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无线通信模块103还可以从对经过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03A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103可以包括WLAN通信模块和蓝牙通信模块。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天线103A,天线103B,天线103C,天线103D中的任意一根天线收发蓝牙通信模块的蓝牙信号。另外,WLAN通信模块可以包括两个Wi-Fi芯片:主Wi-Fi芯片,辅Wi-Fi芯片。Wi-Fi芯片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WLAN的解决方案,将传输数据调制成无线信号,供支持Wi-Fi技术的相关设备接收,或接收支持Wi-Fi技术的相关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并解调成数字信号。其中,主Wi-Fi芯片默认连接天线103A和天线103B,即主Wi-Fi芯片默认通过天线103A和天线103B收发信号,辅Wi-Fi芯片默认连接天线103C和天线103D,即辅Wi-Fi芯片默认通过天线103C和天线103D收发信号。示例性地,天线103A,天线103B,天线103C,天线103D可以支持2.4G、5G频段。具体关于主Wi-Fi芯片与辅Wi-Fi芯片在电子设备100中的连通关系可以参见后续图2-图4所示的多天线的结构示意图,这里先不展开。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一个Wi-Fi芯片连接的天线数量不作限制,例如,主Wi-Fi芯片可以连接两个天线,辅Wi-Fi芯片可以仅连接一个天线。或者,WLAN通信模块还可以包含更多的Wi-Fi芯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USB接口104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电子设备100充电,也可以用于电子设备1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例如AR设备等。
电源开关105可用于控制电源向电子设备100的供电。
触摸传感器106A,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106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09,由触摸传感器106A与显示屏109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06A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09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06A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09所处的位置不同。
磁传感器106B包括霍尔传感器。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06B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是翻盖机时,电子设备100可以根据磁传感器106B检测翻盖的开合。进而根据检测到的皮套的开合状态或翻盖的开合状态,设置翻盖自动解锁等特性。
加速度传感器106C可检测电子设备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电子设备1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陀螺仪传感器106D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1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06D确定电子设备1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
音频模块107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07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07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01中,或将音频模块107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01中。
扬声器107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扬声器107A收听音乐,或收听提示音。
麦克风107B,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子设备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07B。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107B,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107B,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摄像头108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08,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GPU,显示屏109,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09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09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09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09,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电子设备可以是搭载iOS、Android、Microsoft或者其它操作系统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还可以是具有触敏表面或触控面板的膝上型计算机(Laptop)、具有触敏表面或触控面板的台式计算机等非便携式终端设备。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发明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1B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1B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电子设备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下面结合捕获拍照场景,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软件以及硬件的工作流程。
当触摸传感器180K接收到触摸操作,相应的硬件中断被发给内核层。内核层将触摸操作加工成原始输入事件(包括触摸坐标,触摸操作的时间戳等信息)。原始输入事件被存储在内核层。应用程序框架层从内核层获取原始输入事件,识别该输入事件所对应的控件。以该触摸操作是触摸单击操作,该单击操作所对应的控件为相机应用图标的控件为例,相机应用调用应用框架层的接口,启动相机应用,进而通过调用内核层启动摄像头驱动,通过摄像头193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
下面结合图2-图4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场景。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可包括:处理单元、主Wi-Fi芯片、辅Wi-Fi芯片、多个信号切换单元和多个天线。
其中,处理单元用于控制和管理主Wi-Fi芯片和辅Wi-Fi芯片的工作。示例性地,该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101,处理单元可以通过通信接口连接主Wi-Fi芯片和辅Wi-Fi芯片。主Wi-Fi芯片和辅Wi-Fi芯片可以通过天线收发无线信号,实现电子设备100与其他设备建立Wi-Fi通信连接。信号切换单元可用于控制不同线路的连通。示例性地,该信号切换单元可以为射频开关,包括:单刀双掷开关、四刀双掷开关。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该信号切换单元控制Wi-Fi芯片到不同天线的连通情况,来控制主Wi-Fi芯片和辅Wi-Fi芯片收发信号时使用的天线。
具体关于处理器101、主Wi-Fi芯片、辅Wi-Fi芯片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图1A中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从图2可以看出,处理单元分别连接主Wi-Fi芯片和辅Wi-Fi芯片的一端,信号切换单元A的A1端连接主Wi-Fi芯片的一端,信号切换单元A的A2端连接天线1,A3端连接信号切换单元C的C1端,信号切换单元B的B1端连接主Wi-Fi芯片的一端,信号切换单元B的B2端连接天线2,B3端连接信号切换单元C的C2端,信号切换单元C的C3端和C4端分别连接辅Wi-Fi芯片的两端,信号切换单元C的C5端和C6端分别连接天线3和天线4。其中,信号切换单元A和信号切换单元B可以为单刀双掷开关,信号切换单元C可以为四刀双掷开关。
应理解,在实际电路中,处理单元、主Wi-Fi芯片、辅Wi-Fi芯片、信号切换单元A-C、天线1-4还可以存在其他的接口,并连接有其他的器件,例如,信号切换单元A-C还存在接口用于连接电源和输入控制信号。其中,电源用于为信号切换单元A-C供电,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A-C对不同线路的导通情况。
下面分别以信号切换单元A-C的线路导通情况,描述主Wi-Fi芯片和辅Wi-Fi芯片选择收发信号的天线的具体实现过程:
1)信号切换单元A
对于输入到信号切换单元A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A的A1端到A2端连通(参见图2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A中的实线),这时,主Wi-Fi芯片可以通过天线1收发信号;或者,该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A的A1端到A3端连通(参见图2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A中的虚线),这时,主Wi-Fi芯片不通过天线1收发信号,进一步地,控制信号切换单元C对线路的连通,可以使得主Wi-Fi芯片通过天线3收发信号。
2)信号切换单元B
对于输入到信号切换单元B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B的B1端到B2端连通(参见图2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B中的实线),这时,主Wi-Fi芯片可以通过天线2收发信号;或者,该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B的B1端到B3端连通(参见图2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B中的虚线),这时,主Wi-Fi芯片不通过天线2收发信号,进一步地,控制信号切换单元C线路的连通,可以使得主Wi-Fi芯片通过天线4收发信号。
3)信号切换单元C
对于输入到信号切换单元C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C的C1端到C5端连通(参见图2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C中的虚线),这时,在信号切换单元A的A1端到A3端连通的情况下,主Wi-Fi芯片可以通过天线3收发信号;另外,该控制信号还可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C的C2端到C6端连通(参见图2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C中的虚线),这时,在信号切换单元B的B1端到B3端连通的情况下,主Wi-Fi芯片通过天线4收发信号。或者,该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C的C3端到C5端连通(参见图2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C中的实线),这时,辅Wi-Fi芯片可以通过天线3收发信号;另外,该控制信号还可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C的C4端到C6端连通(参见图2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C中的实线),这时,辅Wi-Fi芯片还可以通过天线4收发信号。
初始地,信号切换单元A可以默认连通A1端到A2端,信号切换单元B可以默认连通B1端到B2端,这样,主Wi-Fi芯片可以默认通过天线1、2收发信号,信号切换单元C可以默认连通C3端到C5端,以及C4端到C6端,这样,辅Wi-Fi芯片可以默认通过天线3、4收发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信号切换单元A-C用于控制主Wi-Fi芯片和辅Wi-Fi芯片收发信号的天线,本申请实施例对信号切换单元A-C的具体电路结构不作限制。例如,电子设备100除了通过图2所示的单刀双掷开关控制主Wi-Fi芯片连通的天线外,还可以通过在图2所示的A1端-A2端线路上连接一个开关,以及在A1端-A3端线路上连接一个开关,通过控制这两个开关的连通和断开来达到切换主Wi-Fi芯片连接的天线的目的。又例如,主Wi-Fi芯片可以提供四个接口分别用于连接天线1-天线4,并通过控制接口到天线之间的开关的连通和断开来控制主Wi-Fi芯片连通的天线,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主Wi-Fi芯片还可以同时通过天线1-天线3,或者,天线1-天线4收发信号。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对Wi-Fi芯片收发信号时使用的天线数量不作限制。类似的,本申请实施例对图3和图4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的具体电路结构,以及对Wi-Fi芯片收发信号时使用的天线数量也不作限制,下面不再赘述。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主Wi-Fi芯片可以默认处于双天线工作模式。一种优选的可能,主Wi-Fi芯片在切换连接的天线时,可以同时切换主Wi-Fi芯片所使用的两根天线。那么,信号切换单元A和信号切换单元B的切换节奏是同步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同时控制信号切换单元A和信号切换单元A的A1端到A2端连通,使得主Wi-Fi芯片同时使用天线1和天线2收发信号,或者,电子设备100可以同时控制信号切换单元A的A1端到A3端以及信号切换单元B的B1端到B3端连通,并进一步结合信号切换单元C线路的连通,使得主Wi-Fi芯片同时使用天线3和天线4收发信号。类似的,图3和图4所示的主Wi-Fi芯片也可以默认处于双天线工作模式,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切换单元实现主Wi-Fi芯片同时使用天线1和天线2,或,天线3和天线4收发信号,下面不再赘述。或者,主Wi-Fi芯片还可以通过天线1和天线3,或,天线2和天线4收发信号,或者,主Wi-Fi芯片还可以通过天线1和天线4,或,天线2和天线3收发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对Wi-Fi芯片连通的天线不作限制。
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100可包括:处理单元、主Wi-Fi芯片、辅Wi-Fi芯片、多个信号切换单元和多个天线。
其中,图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与图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类似,不同的是,图2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C替换为图3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D、E。其中,信号切换单元D的D1端连接信号切换单元A的A3端,信号切换单元D的D2端连接辅Wi-Fi芯片的一端,信号切换单元D的D3端连接天线3,信号切换单元E的E1端连接信号切换单元B的B3端,信号切换单元E的E2端连接辅Wi-Fi芯片的一端,信号切换单元E的E3端连接天线4。其中,信号切换单元D、F可以为单刀双掷开关。
具体关于图3中的部件的描述,以及未阐述的部件的连接情况可以参考前述图2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分别以信号切换单元A、B、D、E的线路导通情况,描述主Wi-Fi芯片和辅Wi-Fi芯片选择收发信号的天线的具体实现过程:
1)信号切换单元A
与图2中的信号切换单元A类似,对于输入到图3中的信号切换单元A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主Wi-Fi芯片通过天线1收发信号,不同的是,在控制信号切换单元A的A1端到A3端连通时,可以进一步通过控制信号切换单元D对线路的连通,使得主Wi-Fi芯片通过天线3收发信号。
2)信号切换单元B
与图2中的信号切换单元B类似,对于输入到图3中的信号切换单元B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主Wi-Fi芯片通过天线2收发信号,不同的是,在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切换单元B的B1端到B3端连通时,可以进一步通过控制信号切换单元E对线路的连通,使得主Wi-Fi芯片通过天线4收发信号。
3)信号切换单元D
对于输入到信号切换单元D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D的D1端到D3端连通(参见图3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D中的虚线),这时,在信号切换单元A的A1端到A3端连通的情况下,主Wi-Fi芯片可以通过天线3收发信号;或者,该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D的D2端到D3端连通(参见图3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D中的实线),这时,辅Wi-Fi芯片可以通过天线3收发信号。
4)信号切换单元E
对于输入到信号切换单元E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E的E1端到E3端连通(参见图3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E中的虚线),这时,在信号切换单元B的B1端到B3端连通的情况下,主Wi-Fi芯片可以通过天线4收发信号;或者,该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E的E2端到E3端连通(参见图3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E中的实线),这时,辅Wi-Fi芯片可以通过天线4收发信号。
初始地,信号切换单元A可以默认连通A1端到A2端,信号切换单元B可以默认连通B1端到B2端,这样,主Wi-Fi芯片可以默认通过天线1、2收发信号,信号切换单元D可以默认连通D2端到D3端,信号切换单元E可以默认连通E2端到E3端,这样,辅Wi-Fi芯片可以默认通过天线3、4收发信号。
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可包括:处理单元、主Wi-Fi芯片、辅Wi-Fi芯片、一个信号切换单元和多个天线。
其中,图4所示的结构示意图与图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类似,主Wi-Fi芯片和辅Wi-Fi芯片的一端都连接处理单元,不同的是,图2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A-C替换为图4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F。其中,信号切换单元F的F1端和F2端分别连接主Wi-Fi芯片的两端,F3端和F4端分别连接从Wi-Fi芯片的两端,F5端到F8端分别连接天线1-4。其中,信号切换单元F可以为四刀四掷开关。
具体关于图4中的部件的描述,以及未阐述的部件的连接情况可以参考前述图2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以信号切换单元F的线路导通情况,描述主Wi-Fi芯片和辅Wi-Fi芯片选择收发信号的天线的具体实现过程:
针对输入到信号切换单元F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F的F1端到F5端连通,以及,F2端到F6端连通,这时,主Wi-Fi芯片可以通过天线1、2收发信号;或者,该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F的F1端到F7端连通,以及,F2端到F8端连通(参见图4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F中的虚线),这时,主Wi-Fi芯片可以通过天线3、4收发信号;另外,该控制信号还可以用于控制信号切换单元F的F3端到F7端连通,以及,F4端到F8端连通,这时,辅Wi-Fi芯片可以通过天线3、4收发信号。
初始地,信号切换单元E可以默认连通F1端到F5端,F2端到F6端,F3端到F7端,F4端到F8端(参见图4所示的信号切换单元F中的实线),这样,主Wi-Fi芯片可以默认通过天线1、2收发信号,辅Wi-Fi芯片可以默认通过天线3、4收发信号。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图2和图3,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更加简洁,仅通过一个射频开关即可控制主Wi-Fi芯片和辅Wi-Fi芯片对天线的选择,其中,相比于图2和图3中主Wi-Fi芯片通过天线3、4收发信号,需要经过两个射频开关的损耗,图4所示的电路中仅存在一个射频开关的损耗,因此,图4所示的电路对射频通路的插损影响较小。
综上,从图2-图4可以看出,主Wi-Fi芯片可以通过天线1、2或天线3、4收发信号,其中,天线3、4作为主Wi-Fi芯片的备用天线,在主Wi-Fi芯片通过天线1、2收发信号时,如果信号强度较弱,则主Wi-Fi芯片可以切换到天线3、4收发信号,或者,主Wi-Fi芯片在通过天线1、2收发信号的基础上,额外增加天线3、4收发信号,另外,辅Wi-Fi芯片仅通过天线3、4收发信号,辅Wi-Fi芯片可以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多设备协同和/或多网并发的场景时,进入工作状态,分担主Wi-Fi芯片的运算工作量,并通过备用的天线,即天线3、4,同时传输数据,提高多业务并发的通信速度,降低通信时延。具体关于多设备协同和多网并发的描述可以参见后续方法实施例,这里先不展开。
应理解,在主Wi-Fi芯片切换到备用天线收发信号时,主Wi-Fi芯片可以仅切换一个天线,例如,在主Wi-Fi芯片通过天线1、2收发信号时,如果信号强度较弱,则主Wi-Fi芯片可以将天线2切换为天线4,这时,主Wi-Fi芯片可以通过天线1、4收发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对Wi-Fi芯片切换的天线数量不作限制。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复用方法的流程。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电子设备100控制主Wi-Fi芯片通过主天线收发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双Wi-Fi芯片:主Wi-Fi芯片和辅Wi-Fi芯片。其中,主Wi-Fi芯片默认配置的天线可以称为主天线,辅Wi-Fi天线默认配置的天线可以称为复用天线。其中,主天线和复用天线的天线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倒置F型天线(Inverted F-shaped Antenna,IFA天线)、平面倒F形天线(Planar Inverted F-shapedAntenna,PIFA天线)、槽孔(Slot)天线等等。另外,主天线和复用天线的天线极化方向或方向图可以不同,优选地,主天线和复用天线的天线极化方向或方向图互补。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不限于仅包含两个Wi-Fi芯片,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含三个Wi-Fi芯片或四个Wi-Fi芯片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100包含的Wi-Fi芯片的数量不作限制。另外,主天线或复用天线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示例性地,主天线和复用天线都包括2个天线。
示例性地,参见图2-图4,主天线可以是指天线1、2,复用天线可以是指天线3、4。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主Wi-Fi芯片、辅Wi-Fi芯片、主天线、复用天线的名称不作限制,主Wi-Fi芯片还可以被称为原始Wi-Fi芯片、第一Wi-Fi芯片,辅Wi-Fi芯片还可以被称为新增Wi-Fi芯片,第二Wi-Fi芯片,主天线还可以被称为原始天线,第一天线,复用天线还可以被称为新增天线、第二天线等等,上述部件的名称不构成对该部件的作用或功能的限定。
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在需要使用Wi-Fi功能时,例如利用Wi-Fi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等,控制主Wi-Fi芯片通过主天线收发信号。
参见图2和图3,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切换单元A的A1端到A2端连通,控制信号切换单元B的B1端到B2端连通,来使得主Wi-Fi芯片连通天线1、2,达到电子设备100控制主Wi-Fi芯片通过主天线收发信号的目的。
参见图4,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切换单元F的F1端到F5端连通,F2端到F6端连通,来使得主Wi-Fi芯片连通天线1、2,达到电子设备100控制主Wi-Fi芯片通过主天线收发信号的目的。
S102.当满足预设条件时,电子设备100触发判断是否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
其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1)主Wi-Fi芯片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变差
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可以监控主Wi-Fi芯片工作时的信号质量,在主Wi-Fi芯片的信号质量低于预设阈值时,触发判断是否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
2)电子设备100的折叠形态发生变化
由于电子设备100的折叠形态的变化,会导致天线的覆盖效果发生变化,影响主Wi-Fi芯片工作时的信号质量。因此,电子设备100可以在折叠形态发生变化时,触发判断是否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传感器器件,例如: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来检测电子设备100的姿态变化,进而确定电子设备100的折叠形态。
3)用户主动发起触发操作
该触发操作可用于控制主Wi-Fi芯片收发信号时的质量保持最佳,或者,允许主Wi-Fi芯片切换天线。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可以在检测到用户的触发操作后,响应于该操作,触发判断是否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
4)电子设备100处于预设场景
在该预设场景下,电子设备100需要优先保证主Wi-Fi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使主Wi-Fi芯片通过天线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保持最佳。该预设场景可以是指电子设备100通过主Wi-Fi芯片执行指定应用或指定功能的Wi-Fi通信,例如,游戏应用、视频会议功能等等,该指定应用或指定功能可以由开发人员提前预设,也可以由用户提前预设,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该预设场景可以是指视频会议场景,即电子设备100在通过主Wi-Fi芯片执行视频会议应用的Wi-Fi通信,开展视频会议时,为了保证视频会议的信号质量,可以在电子设备100通过主Wi-Fi芯片执行视频会议应用的Wi-Fi通信时,判断是否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触发判断是否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的条件不作限制。
当满足预设条件时,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判断辅Wi-Fi芯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来确定是否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这是由于辅Wi-Fi芯片使用复用天线收发信号,当辅Wi-Fi芯片未处于工作状态,则复用天线未被占用,这时主Wi-Fi芯片可以将复用天线作为备用天线,使用该复用天线收发信号。
S103.电子设备100判断辅Wi-Fi芯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电子设备100可以在双Wi-Fi场景下,控制辅Wi-Fi芯片进入工作状态,在退出双Wi-Fi场景时,控制辅Wi-Fi芯片退出工作状态。
在辅Wi-Fi芯片处于工作状态时,具体是指辅Wi-Fi芯片通过复用天线收发信号。示例性地,在电子设备100中,辅Wi-Fi芯片可以通过引脚与处理器相连,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读取引脚的信息来确定辅Wi-Fi芯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其中,该双Wi-Fi场景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1)多设备协同
多设备协同功能是一种分布式技术,可以实现跨系统、跨设备协同,在多个设备建立连接后,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操作。示例性地,该多设备协同场景可以是指投屏场景。
也就是说,电子设备100可以在检测到启动多设备协同功能时,触发辅Wi-Fi芯片进入工作状态。以多设备协同场景为投屏场景为例,电子设备100检测到使用投屏功能时,触发辅Wi-Fi芯片进入工作状态。
图6示例性示出了多设备协同场景下,电子设备100使用双Wi-Fi芯片进行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100通过主Wi-Fi芯片,使用2.4G/5G频段,CH36信道,与路由器建立Wi-Fi连接,执行网络下载、浏览网页等等上网业务,同时,通过辅Wi-Fi芯片,使用5G频段,CH149信道与电子设备200进行通信,进而执行电子设备100的投屏业务。
2)多网并发
多网并发是指电子设备100能够同时与路由器的多个信道建立Wi-Fi连接,实现多信道同时工作,加快数据传输的速率,提升通信质量。这时,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主Wi-Fi芯片和辅Wi-Fi芯片分别与这两个信道连接,实现多网并发场景下的通信。
总的来说,在多网并发场景下,电子设备100可以同时与多个路由器建立Wi-Fi连接,对于支持多信道同时工作的路由器,电子设备100可以同时与该路由器的多个信道连接。
具体地,电子设备100中可以设置有应用白名单,该白名单内的应用允许在多网并发场景下使用,那么,在电子设备100检测到运行白名单中的应用时,电子设备100触发辅Wi-Fi芯片进入工作状态,通过多网并发实现该应用的数据传输,加大网络带宽,提升用户使用该应用时的网络速度。
图7示例性地示出了多网并发场景下,电子设备100使用双Wi-Fi芯片进行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主Wi-Fi芯片,使用5G频段,CH36信道,以及,通过辅Wi-Fi芯片,使用5G频段,CH149信道,同时和路由器进行通信。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双Wi-Fi场景可以是指电子设备100运行预设应用,和/或,启动投屏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不限于在上述场景下,辅Wi-Fi芯片进入工作状态,本申请实施例对该场景不作限制。
另外,电子设备100可以周期性判断辅Wi-Fi芯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这时,电子设备100可以间隔一定的时长,周期性判断辅Wi-Fi芯片是否在使用,以便电子设备100能够周期性判断是否需要切换主Wi-Fi芯片连通的天线。或者,电子设备100可以持续性判断辅Wi-Fi芯片是否在使用,这时,电子设备100可以时刻监测辅Wi-Fi芯片的工作状态,保证电子设备100能够在辅Wi-Fi芯片未处于工作状态时,能够及时调整主Wi-Fi芯片连通的天线。
参见图2,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切换单元C的C3端到C5端连通,C4端到C6端连通,来使得辅Wi-Fi芯片连通天线3、4,达到电子设备100控制辅Wi-Fi芯片通过复用天线收发信号的目的。
参见图3,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切换单元D的D2端到D3端连通,信号切换单元E的E2端到E3端连通,来使得辅Wi-Fi芯片连通天线3、4,达到电子设备100控制辅Wi-Fi芯片通过复用天线收发信号的目的。
参见图4,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切换单元F的F3端到F7端连通,F4端到F8端连通,来使得辅Wi-Fi芯片连通天线3、4,达到电子设备100控制辅Wi-Fi芯片通过复用天线收发信号的目的。
如果电子设备100确定辅Wi-Fi芯片处于工作状态,则电子设备100可以保持Wi-Fi芯片的工作状态,即维持Wi-Fi芯片通过复用天线收发信号,并且不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即执行步骤S105;相反,如果电子设备100确定辅Wi-Fi芯片未处于工作状态,则此时复用天线未被占用,电子设备100可以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即执行步骤S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辅Wi-Fi芯片未处于工作状态时,电子设备100还可以进一步结合主Wi-Fi芯片使用不同天线时的信号质量来判断是否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
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使用智能天线算法,通过主Wi-Fi芯片使用不同天线时的信号质量来判断是否切换主Wi-Fi芯片的天线。
具体地,电子设备100可以将主Wi-Fi芯片分别与主天线和复用天线连通,通过比较主Wi-Fi芯片使用主天线和复用天线收发数据时的信号质量,来确定是否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
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天线收发信号时的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RSS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Ratio,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等等参数来作为信号质量的衡量指标。优选地,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or,RSSI)来作为信号质量的判断指标,进一步地,还可以结合其他与信号质量强相关的指标进行组合判断,例如协商速率、误包率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判断信号质量所使用的参数不作限制。
当电子设备100检测到主Wi-Fi芯片使用主天线的信号质量低于主Wi-Fi芯片使用复用天线的信号质量,则主Wi-Fi芯片切换到复用天线收发信号,即执行步骤S104,否则,主Wi-Fi芯片不切换天线,即执行步骤S105。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步骤S102和步骤S103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制。当电子设备100先执行步骤S102,后执行步骤S103,这时,电子设备100可以在确定满足预设条件时,再判断辅Wi-Fi芯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并在未处于工作状态时,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或进一步结合主Wi-Fi芯片使用不同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判断是否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或者,当电子设备100先执行步骤S103,后执行步骤S102,电子设备100也可以先判断辅Wi-Fi芯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并在辅Wi-Fi芯片未处于工作状态时,再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或进一步结合主Wi-Fi芯片使用不同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判断是否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
S104.电子设备100控制主Wi-Fi芯片切换至通过复用天线收发信号。
当电子设备100结合主Wi-Fi芯片使用不同天线时的信号质量来确定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如果电子设备100确定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则说明主Wi-Fi芯片通过复用天线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高于使用主天线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则电子设备100可以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控制主Wi-Fi芯片通过复用天线收发信号,保证主Wi-Fi芯片工作时的信号质量保持最佳。
参见图2,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切换单元A的A1端到A3端连通,控制信号切换单元B的B1端到B3端连通,以及控制信号切换单元C的C1端到C5端连通,控制信号切换单元C的C4端到C6端连通,来使得主Wi-Fi芯片连通天线3、4,达到电子设备100控制主Wi-Fi芯片通过复用天线收发信号的目的。
参见图3,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切换单元A的A1端到A3端连通,控制信号切换单元B的B1端到B3端连通,以及,控制信号切换单元D的D1端到D3端连通,控制信号切换单元E的E1端到E3端连通,来使得主Wi-Fi芯片连通天线3、4,达到电子设备100控制主Wi-Fi芯片通过复用天线收发信号的目的。
参见图4,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切换单元F的F1端到F7端连通,F2端到F8端连通,来使得主Wi-Fi芯片连通天线3、4,达到电子设备100控制主Wi-Fi芯片通过复用天线收发信号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主Wi-Fi芯片通过复用天线收发信号的过程中,如果电子设备100进入双Wi-Fi场景,即电子设备100需要启用辅Wi-Fi芯片时,则电子设备100可以控制主Wi-Fi芯片切换回通过主天线收发信号,控制辅Wi-Fi芯片通过复用天线收发信号。
另外,在主Wi-Fi芯片通过复用天线收发信号的过程中,如果电子设备100检测到主Wi-Fi芯片使用主天线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高于,使用复用天线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时,电子设备100也可以控制主Wi-Fi芯片切换回通过主天线收到信号。示例性地,电子设备100可以在检测到电子设备100的折叠形态发生变化,或者,检测到当前主Wi-Fi芯片使用复用天线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低于阈值时,触发检测主Wi-Fi芯片是否需要切换天线。
S105.电子设备控制主Wi-Fi芯片保持通过主天线收发信号。
当电子设备100结合主Wi-Fi芯片使用不同天线时的信号质量来确定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如果电子设备100确定不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则说明主Wi-Fi芯片通过主天线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高于使用复用天线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则电子设备100可以不必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仍然控制主Wi-Fi芯片通过主天线收发信号,保证主Wi-Fi芯片工作时的信号质量保持最佳。
类似的,在主Wi-Fi芯片通过主天线收发信号的过程中,如果电子设备100检测到主Wi-Fi芯片使用复用天线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高于,使用主天线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且辅Wi-Fi芯片未工作时,电子设备100也可以控制主Wi-Fi芯片切换到通过复用天线收到信号。示例性地,电子设备100可以在检测到电子设备100的折叠形态发生变化,或者,检测到当前主Wi-Fi芯片使用主天线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低于阈值时,触发检测主Wi-Fi芯片是否需要切换天线。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子设备100确定辅Wi-Fi芯片未处于工作状态时,也可以无需判断是否切换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直接在主Wi-Fi芯片使用主天线收发信号的基础上,新增复用天线同时收发信号,即增加主Wi-Fi芯片工作时使用的天线数量,增大主Wi-Fi芯片收发信号时的信号质量。
总的来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复用方法,将主Wi-Fi芯片所需的智能天线,与辅Wi-Fi芯片配置的天线进行复用,使得复用天线,例如天线3、4既可以作为主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也可以作为辅Wi-Fi芯片使用的天线,减少了电子设备100上需要配置的天线数量,避免天线过多时增加制作工艺的复杂度,同时,又能够在双Wi-Fi芯片的配置下,降低多业务并发的时延,提高通信效率,并且,充分考虑了设备在不同折叠形态下,天线的信号损失,避免了设备在改变折叠形态后,出现通信信号变弱,甚至中断的情况,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应理解,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可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执行的方法中所涉及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程序指令和数据,存储器位于处理器之内或处理器之外。
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存储器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和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示例性地,存储器可以是非瞬时性处理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该芯片系统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任意一个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任意一个执行的方法。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 800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具体可以是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装置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各实施方式可以任意进行组合,以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揭露,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天线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在包含第一Wi-Fi芯片、第二Wi-Fi芯片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Wi-Fi芯片通过第一天线收发信号,所述第二Wi-Fi芯片通过第二天线收发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判断所述第一Wi-Fi芯片是否启用所述第二天线收发信号,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Wi-Fi芯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低于预设阈值、所述电子设备的折叠形态发生变化、接收到用户的触发操作或者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预设场景;
当所述第二Wi-Fi芯片没有启用所述第二天线收发信号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Wi-Fi芯片切换至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收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Wi-Fi芯片切换至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收发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Wi-Fi芯片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一Wi-Fi芯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Wi-Fi芯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或所述第二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根据以下一项或多项参数确定:接收信号强度RSS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的天线极化方向或方向图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Wi-Fi芯片在所述电子设备运行预设应用,和/或,启动投屏功能时,启用所述第二天线收发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Wi-Fi芯片切换至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收发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运行预设应用或者启动投屏功能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Wi-Fi芯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收发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Wi-Fi芯片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收发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Wi-Fi芯片切换至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收发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Wi-Fi芯片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一Wi-Fi芯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收发信号的信号质量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Wi-Fi芯片切换回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收发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的天线类型包括:IFA天线,PIFA天线,或者Slot天线。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Wi-Fi芯片、第二Wi-Fi芯片、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056217.5A 2022-08-31 2022-08-31 天线复用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77150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6217.5A CN117715090A (zh) 2022-08-31 2022-08-31 天线复用方法及相关装置
PCT/CN2023/114244 WO2024046173A1 (zh) 2022-08-31 2023-08-22 天线复用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6217.5A CN117715090A (zh) 2022-08-31 2022-08-31 天线复用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5090A true CN117715090A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00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6217.5A Pending CN117715090A (zh) 2022-08-31 2022-08-31 天线复用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15090A (zh)
WO (1) WO202404617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65469B2 (en) * 2015-06-26 2021-11-02 Motorola Mobility Llc RF-antenna architectur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9076640B (zh) * 2016-08-12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及切换方法
CN107911126A (zh) * 2017-12-12 2018-04-13 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494444B (zh) * 2018-03-13 2021-03-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45517A (zh) * 2019-06-17 2019-11-12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天线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436265A (zh) * 2019-08-26 2021-03-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6173A1 (zh) 2024-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2614B (zh) 建立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641979B (zh) 一种Wi-Fi点对点业务的实现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3438354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30422154A1 (en) Method for using cellular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rela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2929972B (zh) 一种信道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645715B (zh) 用于监听链路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6055773A (zh) 一种多屏协同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1371849A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472477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6886810A (zh) 摄像头调用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64560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CN114928898B (zh) 建立基于WiFi直接连接的会话的方法和装置
CN116033342B (zh) 地理围栏的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25191A1 (zh) 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715090A (zh) 天线复用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835802A (zh) 设备交互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471707B (zh) 一种路由器的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06225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3280160A1 (zh) 一种通道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6528209B (zh) 蓝牙扫描方法、设备、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4067432A1 (zh)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装置
CN116709557A (zh) 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19362A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1293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980864A (zh) 通信方法、电子设备以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