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08960B - 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08960B
CN117708960B CN202410158247.XA CN202410158247A CN117708960B CN 117708960 B CN117708960 B CN 117708960B CN 202410158247 A CN202410158247 A CN 202410158247A CN 117708960 B CN117708960 B CN 1177089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coordinates
coordinate
grid
r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582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08960A (zh
Inventor
姚宜斌
姚永顺
孔建
马锦山
褚睿韬
尹纪鑫
崔冉
王伟
张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ing Land Survey And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Xin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Xining Land Survey And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Xin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ing Land Survey And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Xin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Xining Land Survey And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582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089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08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08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08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08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种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坐标转换技术领域,包括当接收到用户概略位置信息时,基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从目标残差格网中确定出目标残差值,目标残差格网基于目标七参数构建,目标七参数基于预设的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和中央子午线确定,目标差值均值基于格网点坐标、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和中央子午线确定;基于目标残差值对VRS改正数中的基准站坐标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以使得用户端能够基于修正后的VRS改正数、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进行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本申请可实现CORS下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进而提升测绘效率。

Description

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坐标转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过程中,由于国家标准平面坐标系的保密性差、数值复杂易出错、无法贴合区域海拔差异等原因,因此各地以当地所处位置和高程情况为基础建立了保密的独立坐标系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以更加适合当地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满足测绘保密管理规定。其中,独立坐标系建立过程中通常考虑了基准椭球、投影带中央子午线、坐标系原点偏离等要素,若区域海拔较高,还需对投影面进行抬高,以更加贴合当地水准面,之后通过利用上述要素进行投影与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建立独立坐标系与国家标准坐标系、地方大地高和正常高间的转换关系。
但是,由于独立坐标系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具有保密特性,以致其无法提供给普通用户使用,更无法通过CORS(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系统向用户进行播发,进而导致独立坐标系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无法在实时网络RTK(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中应用,而仅能在测量后将测量结果交由相关测绘管理部门进行转换后,方能得到可以应用的成果,这极大降低了测绘效率,继而无法满足城市CORS系统实时高精度定位的系统设计要求,从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由此可见,如何实现CORS下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实现CORS下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进而提升测绘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所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概略位置信息时,基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从预设的目标残差格网中确定出目标残差值,所述目标残差格网基于目标七参数构建,所述目标七参数基于预设的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和中央子午线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均值基于格网点坐标、预设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预设的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和中央子午线确定;
基于所述目标残差值对VRS改正数中的基准站坐标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
将所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发送至用户端,以供用户端基于所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进行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差值均值基于格网点坐标、预设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预设的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和中央子午线确定,包括:
基于CORS系统的服务范围以及预设分辨率构建初始格网;
针对初始格网中的每个格网点,基于格网点平面坐标和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确定出初始平面坐标,并根据格网点高程坐标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确定出初始正常高,所述初始平面坐标和所述初始正常高构成所述格网点的初始三维坐标;
以中央子午线为基准,对格网点坐标进行投影,以得到国家标准坐标系下的第一坐标;
基于初始三维坐标和第一坐标计算出各个格网点的坐标差值;
根据各个格网点的坐标差值计算出目标差值均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七参数基于预设的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和中央子午线确定,包括:
基于格网点坐标计算出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二坐标;
根据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确定出伪独立坐标系下的第三坐标;
以中央子午线为基准,对第三坐标进行投影,以得到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四坐标;
通过第二坐标和第四坐标计算出目标七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残差格网基于目标七参数构建,包括:
基于目标七参数确定出七参数残差值;
通过七参数残差值对初始格网进行赋值,得到目标残差格网。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从预设的目标残差格网中确定出目标残差值,包括:
从目标残差格网中筛选出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对应的多个残差格网点;
对多个残差格网点对应的残差值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目标残差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进行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包括:
用户端基于修正后的VRS改正数进行解算,得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五坐标;
用户端基于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对第五坐标进行实时转换,得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端基于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对第五坐标进行实时转换,得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七参数对第五坐标进行转换,得到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六坐标;
根据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对第六坐标进行投影转换,得到转换后的平面坐标和转换后的正常高。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装置,所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其用于当接收到用户概略位置信息时,基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从预设的目标残差格网中确定出目标残差值,所述目标残差格网基于目标七参数构建,所述目标七参数基于预设的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和中央子午线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均值基于格网点坐标、预设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预设的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和中央子午线确定;
修正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残差值对VRS改正数中的基准站坐标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
转换模块,其用于将所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发送至用户端,以供用户端基于所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进行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装置还包括构建模块,其用于:
基于CORS系统的服务范围以及预设分辨率构建初始格网;
针对初始格网中的每个格网点,基于格网点平面坐标和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确定出初始平面坐标,并根据格网点高程坐标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确定出初始正常高,所述初始平面坐标和所述初始正常高构成所述格网点的初始三维坐标;
以中央子午线为基准,对格网点坐标进行投影,以得到国家标准坐标系下的第一坐标;
基于初始三维坐标和第一坐标计算出各个格网点的坐标差值;
根据各个格网点的坐标差值计算出目标差值均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构建模块还用于:
基于格网点坐标计算出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二坐标;
根据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确定出伪独立坐标系下的第三坐标;
以中央子午线为基准,对第三坐标进行投影,以得到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四坐标;
通过第二坐标和第四坐标计算出目标七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构建模块还用于:
基于目标七参数确定出七参数残差值;
通过七参数残差值对初始格网进行赋值,得到目标残差格网。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从目标残差格网中筛选出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对应的多个残差格网点;
对多个残差格网点对应的残差值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目标残差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装置还包括用户端控制模块,其用于:
基于修正后的VRS改正数进行解算,得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五坐标;
基于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对第五坐标进行实时转换,得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用户端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七参数对第五坐标进行转换,得到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六坐标;
根据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对第六坐标进行投影转换,得到转换后的平面坐标和转换后的正常高。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设备,所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程序,其中所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程序,其中所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目标残差格网确定出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残差值,其中,目标残差格网基于目标七参数构建,目标七参数基于预设的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和中央子午线确定,目标差值均值基于格网点坐标、预设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预设的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和中央子午线确定;再根据目标残差值对VRS改正数中的基准站坐标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使得用户端能够根据修正后的VRS改正数、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进行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进而可以在实时CORS解算中获取高精度的平面坐标以及经过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改正后的正常高,避免了实测数据采集后还需通过相关部门进行转换,有效提高了测绘效率,进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服务器端与用户端的数据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目标残差格网的构建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装置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中涉及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
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接收到用户概略位置信息时,基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从预设的目标残差格网中确定出目标残差值,所述目标残差格网基于目标七参数构建,所述目标七参数基于预设的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和中央子午线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均值基于格网点坐标、预设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预设的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和中央子午线确定。
示范性的,可以理解的是,测绘人员通过常规的GNSS(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量手段获得的实测位置信息一般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位置信息,但是在各个地市的规划建设时使用的坐标系为各个地市根据当地所处位置所建立的独立坐标系,因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间需要通过坐标投影方式建立联系,即需相关部门通过具有保密性的独立坐标系将实测位置信息转换为平面坐标;此外,在GNSS测量过程中得到的实测高程信息处于大地高高程体系,而工程建设时使用的高程则是正常高高程体系,因此需相关部门基于具有保密性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将实测高程信息转化为正常高。由此可见,上述在完成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转化时,均需要通过相关部门进行事后的转换,而无法在用户端实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将通过构建残差格网来实现对高度保密的独立坐标系中平面坐标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脱密,进而能够在用户端实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以避免实测数据采集后还需通过相关部门进行转换,有效提高了测绘效率,进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当用户需要使用CORS进行定位时,用户端将会向服务器端发送其用户概略位置信息;当服务器端接收到用户概略位置信息后,将从预先构建好的目标残差格网中确定出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残差值,通过该目标残差值能够实现对基准站坐标的修正。
其中,本实施例中,将预先计算出经过格网点坐标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改正后的三维坐标,该三维坐标包括改正后的独立坐标系下的平面坐标以及改正后的正常高,并计算出以中央子午线为基准对应的国家标准坐标系下的坐标;再计算出改正后的三维坐标与国家标准坐标系下的坐标间的目标差值均值;然后通过目标差值均值、格网点坐标和中央子午线即可计算出目标七参数,接着对该目标七参数进行拟合处理来构建出目标残差格网;在完成对目标残差格网的构建的同时,还会将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和中央子午线发送至用户端进行存储,以在需要进行坐标转换时,能够直接实时获取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和中央子午线。
需要说明的是,七参数包括:(1)三个坐标平移量(△X,△Y,△Z),即两个空间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之间坐标差值;(2)三个坐标轴的旋转角度(△α,△β,△γ),即通过按顺序旋转三个坐标轴指定角度,可以使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YZ轴重合在一起;(3)尺度因子K,即两个空间坐标系内的同一段直线的长度比值,实现尺度的比例转换。
步骤S20:基于所述目标残差值对VRS改正数中的基准站坐标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VRS(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虚拟参考站技术)改正数。
示范性的,可以理解的是,VRS改正数包括电离层延迟改正数、对流层延迟改正数、几何距离改正数以及基准站坐标改正数等。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在得到目标残差值后,将对目标残差值和VRS改正数进行组合,即通过目标残差值对VRS改正数中的基准站坐标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
步骤S30:将所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发送至用户端,以供用户端基于所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进行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
示范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服务器端将会把改正后的VRS改正数播发给用户,用户端在接收到该修正后的VRS改正数后,将会基于该修正后的VRS改正数进行RTK解算,并利用已存储在用户设备内的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对解算结果进行平面坐标和标准高的转换,即可实时得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由此可见,本实施例能够在用户端实现对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即可以在实时CORS解算中获取高精度的平面坐标以及经过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改正后的正常高,避免了实测数据采集后还需通过相关部门进行转换,有效提高了测绘效率,进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差值均值基于格网点坐标、预设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预设的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和中央子午线确定,包括:
基于CORS系统的服务范围以及预设分辨率构建初始格网;
针对初始格网中的每个格网点,基于格网点平面坐标和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确定出初始平面坐标,并根据格网点高程坐标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确定出初始正常高,所述初始平面坐标和所述初始正常高构成所述格网点的初始三维坐标;
以中央子午线为基准,对格网点坐标进行投影,以得到国家标准坐标系下的第一坐标;
基于初始三维坐标和第一坐标计算出各个格网点的坐标差值;
根据各个格网点的坐标差值计算出目标差值均值。
示范性的,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确定CORS系统服务范围并按一定分辨率建立初始格网,并收集初始格网上各个格网点坐标,其中分辨率的具体值设定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此不作限定。具体的,进行资料收集,并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确定出CORS系统的服务范围;再按照服务区域大小以及格网点分辨率在CORS服务范围边界处建立一定距离的缓冲区,该缓冲区大小可优选设置为2倍的格网点间距,然后在服务范围及缓冲区内按照预设分辨率建立格网点,并在高程变化剧烈或精度要求较高区域对格网进行加密,进而获取各个格网点的坐标
参见图3所示,在完成初始格网的创建后,将以格网点平面坐标和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为输入计算独立坐标系下的初始平面坐标,并使用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对格网点高程坐标进行改正,以得到初始正常高,该初始平面坐标和初始正常高构成格网点的初始三维坐标,再以中央子午线为基准确定出国家标准投影坐标,之后计算两者间坐标差值的均值。具体的,收集当地的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与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其中包括所使用的基准椭球参数、中央子午线、坐标原点北向偏移、东向偏移以及投影抬高等,/>为服务区域内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然后,利用参数/>计算每个格网点坐标/>在独立坐标系下的初始平面坐标/>,再利用/>将初始平面坐标/>的高程转换至正常高,得到初始三维坐标/>;将投影至以L0为中央子午线的国家标准坐标系,得到国家标准坐标系下的第一坐标/>;接着根据/>与/>计算出各个格网点在三个方向的坐标差值,最后对所有格网点在三个方向的坐标差值进行均值计算,将得到目标差值均值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七参数基于预设的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和中央子午线确定,包括:
基于格网点坐标计算出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二坐标;
根据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确定出伪独立坐标系下的第三坐标;
以中央子午线为基准,对第三坐标进行投影,以得到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四坐标;
通过第二坐标和第四坐标计算出目标七参数。
示范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将计算出格网点坐标在真实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下对应的的第二坐标;同时,使用/>中的基准椭球、中央子午线以及投影抬高参数将格网点坐标/>投影至平面,得到投影后坐标/>;之后将按照目标差值均值/>对投影后坐标/>进行平移,得到伪独立坐标系下的第三坐标/>;然后,以中央子午线L0为基准,将伪独立坐标系下的第三坐标/>进行投影反算,以得到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四坐标;最后根据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二坐标/>与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四坐标/>即可计算出目标七参数。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残差格网基于目标七参数构建,包括:
基于目标七参数确定出七参数残差值;
通过七参数残差值对初始格网进行赋值,得到目标残差格网。
示范性的,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在计算出目标七参数后,将把目标七参数转换为残差,即通过残差计算得到七参数残差值,并根据预设的阈值判断七参数残差值是否超限,若超限则对中央子午线L0进行调整,以降低七参数残差值,直至残差满足阈值约束;然后通过七参数残差值对初始格网进行赋值,即可得到目标残差格网。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从预设的目标残差格网中确定出目标残差值,包括:
从目标残差格网中筛选出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对应的多个残差格网点;
对多个残差格网点对应的残差值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目标残差值。
示范性的,需要说明的是,所筛选的残差格网点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此不作限定,比如残差格网点的数量优选为4个。在本实施例中,将以目标残差格网为基础计算用户点处的目标残差值,具体的,根据用户概略位置信息从目标残差格网中筛选出用户所在位置附近的4个残差格网点,对该4个残差格网点的残差值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目标残差值。可以理解的是,具体采用哪种插值方法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进行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包括:
用户端基于修正后的VRS改正数进行解算,得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五坐标;
用户端基于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对第五坐标进行实时转换,得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
示范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用户端在接收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后,将会基于该修正后的VRS改正数进行RTK解算,以得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五坐标;由于目标差异均值、中央子午线L0以及目标七参数已事先存储至用户设备中,因此用户可利用已存储的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对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五坐标进行平面坐标和标准高的实时转换,进而实时得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端基于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对第五坐标进行实时转换,得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七参数对第五坐标进行转换,得到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六坐标;
根据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对第六坐标进行投影转换,得到转换后的平面坐标和转换后的正常高。
示范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利用目标七参数将第五坐标转换至伪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得到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六坐标,再利用中央子午线以及目标差异均值/>对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六坐标/>进行投影,即可实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得到转换后的平面坐标和转换后的正常高。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保密信息非密化,使得可以在实时CORS解算中获取高精度的独立坐标系下的平面坐标以及经过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改正后的正常高,即在保证转换精度的同时为CORS系统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实时独立坐标系下的平面坐标与正常高,进而避免了实测数据采集后还需通过相关部门进行事后转换,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装置。
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装置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如图4所示,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其用于当接收到用户概略位置信息时,基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从预设的目标残差格网中确定出目标残差值,所述目标残差格网基于目标七参数构建,所述目标七参数基于预设的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和中央子午线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均值基于格网点坐标、预设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预设的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和中央子午线确定;
修正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残差值对VRS改正数中的基准站坐标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
转换模块,其用于将所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发送至用户端,以供用户端基于所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进行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装置还包括构建模块,其用于:
基于CORS系统的服务范围以及预设分辨率构建初始格网;
针对初始格网中的每个格网点,基于格网点平面坐标和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确定出初始平面坐标,并根据格网点高程坐标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确定出初始正常高,所述初始平面坐标和所述初始正常高构成所述格网点的初始三维坐标;
以中央子午线为基准,对格网点坐标进行投影,以得到国家标准坐标系下的第一坐标;
基于初始三维坐标和第一坐标计算出各个格网点的坐标差值;
根据各个格网点的坐标差值计算出目标差值均值。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构建模块还用于:
基于格网点坐标计算出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二坐标;
根据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确定出伪独立坐标系下的第三坐标;
以中央子午线为基准,对第三坐标进行投影,以得到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四坐标;
通过第二坐标和第四坐标计算出目标七参数。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构建模块还用于:
基于目标七参数确定出七参数残差值;
通过七参数残差值对初始格网进行赋值,得到目标残差格网。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从目标残差格网中筛选出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对应的多个残差格网点;
对多个残差格网点对应的残差值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目标残差值。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装置还包括用户端控制模块,其用于:
基于修正后的VRS改正数进行解算,得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五坐标;
基于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对第五坐标进行实时转换,得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用户端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七参数对第五坐标进行转换,得到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六坐标;
根据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对第六坐标进行投影转换,得到转换后的平面坐标和转换后的正常高。
其中,上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与上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实施例中各步骤相对应,其功能和实现过程在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设备,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设备。
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中涉及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通信总线。
其中,通信总线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用于实现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接口互连。
通信接口包括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物理接口和逻辑接口等用于实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设备内部的器件互连的接口,以及用于实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设备与其他设备(例如其他计算设备或用户设备)互连的接口。物理接口可以是以太网接口、光纤接口、ATM接口等;用户设备可以是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等。
存储器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 (random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非易失性RAM(non-volatileRAM,NVRAM)、闪存、光存储器、硬盘、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PROM(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M,EEPROM)等。
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通用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程序,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例如,通用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其中,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程序被调用时所执行的方法可参照本申请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的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程序,其中所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的步骤。
其中,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程序被执行时所实现的方法可参照本申请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的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对象等,其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第二”和“第三”是不同的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示例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或步骤,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操作或步骤可以不按照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仅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或步骤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并且这些操作或步骤可以进行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概略位置信息时,基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从预设的目标残差格网中确定出目标残差值,所述目标残差格网基于目标七参数构建,所述目标七参数基于预设的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和中央子午线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均值基于格网点坐标、预设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预设的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和中央子午线确定;
基于所述目标残差值对VRS改正数中的基准站坐标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
将所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发送至用户端,以供用户端基于所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进行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
其中,所述目标差值均值基于格网点坐标、预设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预设的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和中央子午线确定,包括:
基于CORS系统的服务范围以及预设分辨率构建初始格网;
针对初始格网中的每个格网点,基于格网点平面坐标和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确定出初始平面坐标,并根据格网点高程坐标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确定出初始正常高,所述初始平面坐标和所述初始正常高构成所述格网点的初始三维坐标;
以中央子午线为基准,对格网点坐标进行投影,以得到国家标准坐标系下的第一坐标;
基于初始三维坐标和第一坐标计算出各个格网点的坐标差值;
根据各个格网点的坐标差值计算出目标差值均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七参数基于预设的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和中央子午线确定,包括:
基于格网点坐标计算出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二坐标;
根据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确定出伪独立坐标系下的第三坐标;
以中央子午线为基准,对第三坐标进行投影,以得到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四坐标;
通过第二坐标和第四坐标计算出目标七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残差格网基于目标七参数构建,包括:
基于目标七参数确定出七参数残差值;
通过七参数残差值对初始格网进行赋值,得到目标残差格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从预设的目标残差格网中确定出目标残差值,包括:
从目标残差格网中筛选出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对应的多个残差格网点;
对多个残差格网点对应的残差值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目标残差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进行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包括:
用户端基于修正后的VRS改正数进行解算,得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五坐标;
用户端基于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对第五坐标进行实时转换,得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基于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对第五坐标进行实时转换,得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七参数对第五坐标进行转换,得到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第六坐标;
根据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对第六坐标进行投影转换,得到转换后的平面坐标和转换后的正常高。
7.一种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其用于当接收到用户概略位置信息时,基于用户概略位置信息从预设的目标残差格网中确定出目标残差值,所述目标残差格网基于目标七参数构建,所述目标七参数基于预设的格网点坐标、目标差值均值和中央子午线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均值基于格网点坐标、预设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预设的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和中央子午线确定;
修正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残差值对VRS改正数中的基准站坐标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
转换模块,其用于将所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发送至用户端,以供用户端基于所述修正后的VRS改正数、目标七参数、目标差值均值以及中央子午线进行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构建模块,其用于:
基于CORS系统的服务范围以及预设分辨率构建初始格网;
针对初始格网中的每个格网点,基于格网点平面坐标和独立坐标系建立参数确定出初始平面坐标,并根据格网点高程坐标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确定出初始正常高,所述初始平面坐标和所述初始正常高构成所述格网点的初始三维坐标;
以中央子午线为基准,对格网点坐标进行投影,以得到国家标准坐标系下的第一坐标;
基于初始三维坐标和第一坐标计算出各个格网点的坐标差值;
根据各个格网点的坐标差值计算出目标差值均值。
8.一种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程序,其中所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程序,其中所述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的步骤。
CN202410158247.XA 2024-02-04 2024-02-04 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77089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8247.XA CN117708960B (zh) 2024-02-04 2024-02-04 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8247.XA CN117708960B (zh) 2024-02-04 2024-02-04 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08960A CN117708960A (zh) 2024-03-15
CN117708960B true CN117708960B (zh) 2024-05-03

Family

ID=90144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58247.XA Active CN117708960B (zh) 2024-02-04 2024-02-04 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08960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3709A (zh) * 2011-06-10 2011-10-19 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基于cors系统实时获取特定基准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方法
CN103185885A (zh) * 2012-11-19 2013-07-03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一种cors坐标实时转换方法及系统
CN105930306A (zh) * 2016-04-14 2016-09-07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工程区域水准椭球的方法
CN106202000A (zh) * 2016-07-22 2016-12-07 武汉大学 国家三维坐标系与任意地方平面坐标系间七参数转换方法
WO2017039000A1 (ja) * 2015-09-03 2017-03-09 測位衛星技術株式会社 移動体の走行軌跡計測システム、移動体、及び計測プログラム
CN109191579A (zh) * 2018-07-02 2019-01-11 广东省地质测绘院 坐标转换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189868A (zh) * 2018-07-02 2019-01-11 广东省地质测绘院 坐标转换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884676A (zh) * 2019-01-03 2019-06-14 自然资源部第三大地测量队 一种基于cors系统的地方坐标实时定位服务方法
CN111462322A (zh) * 2020-03-27 2020-07-28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一种基于dem的城市平面坐标系统建立方法
CN113239567A (zh) * 2021-05-28 2021-08-10 山东交通学院 重力场模型辅助反距离加权似大地水准面格网插值方法
CN114001650A (zh) * 2021-09-16 2022-02-01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一种地方坐标系与任意平面坐标系转换参数加密方法
CN114019584A (zh) * 2021-10-11 2022-02-08 武汉大学 一种大高差地区高精度cors网vrs解算方法
CN114280652A (zh) * 2021-12-13 2022-04-05 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rtk实时地方基准服务方法
WO2023082785A1 (zh) * 2021-11-09 2023-05-19 千寻位置网络(浙江)有限公司 网络rtk抗电离层干扰定位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55083A (zh) * 2023-10-13 2023-11-14 武汉大学 一种正常高安全服务方法、系统及数据播发服务器
WO2024007512A1 (zh) * 2022-07-08 2024-01-11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定位测量及监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3709A (zh) * 2011-06-10 2011-10-19 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基于cors系统实时获取特定基准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方法
CN103185885A (zh) * 2012-11-19 2013-07-03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一种cors坐标实时转换方法及系统
WO2017039000A1 (ja) * 2015-09-03 2017-03-09 測位衛星技術株式会社 移動体の走行軌跡計測システム、移動体、及び計測プログラム
CN105930306A (zh) * 2016-04-14 2016-09-07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工程区域水准椭球的方法
CN106202000A (zh) * 2016-07-22 2016-12-07 武汉大学 国家三维坐标系与任意地方平面坐标系间七参数转换方法
CN109191579A (zh) * 2018-07-02 2019-01-11 广东省地质测绘院 坐标转换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189868A (zh) * 2018-07-02 2019-01-11 广东省地质测绘院 坐标转换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884676A (zh) * 2019-01-03 2019-06-14 自然资源部第三大地测量队 一种基于cors系统的地方坐标实时定位服务方法
CN111462322A (zh) * 2020-03-27 2020-07-28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一种基于dem的城市平面坐标系统建立方法
CN113239567A (zh) * 2021-05-28 2021-08-10 山东交通学院 重力场模型辅助反距离加权似大地水准面格网插值方法
CN114001650A (zh) * 2021-09-16 2022-02-01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一种地方坐标系与任意平面坐标系转换参数加密方法
CN114019584A (zh) * 2021-10-11 2022-02-08 武汉大学 一种大高差地区高精度cors网vrs解算方法
WO2023082785A1 (zh) * 2021-11-09 2023-05-19 千寻位置网络(浙江)有限公司 网络rtk抗电离层干扰定位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80652A (zh) * 2021-12-13 2022-04-05 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rtk实时地方基准服务方法
WO2024007512A1 (zh) * 2022-07-08 2024-01-11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定位测量及监控系统
CN117055083A (zh) * 2023-10-13 2023-11-14 武汉大学 一种正常高安全服务方法、系统及数据播发服务器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种格网改正数法实现DGN图形无缝坐标转换;白洁;郑凤娇;李江卫;黄兵杰;;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20815(04);249-253 *
云南省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方法;周峻松;李石华;李文华;彭双云;;测绘通报;20161125(11);80-84 *
基于格网改正的CORS实时三维坐标服务系统;刘文建;施闯;;测绘通报;20131025(10);70-73 *
基于残差改正模型的三维激光扫描点云坐标转换;田正华;《地理空间信息》;20190831;98-102 *
复杂地形多源数据融合GNSS高程转换及实时服务;成兵 等;《测绘科学》;20230331;第48卷(第3期);111-119 *
西宁市CORS中坐标转换方法的研究;张志山;刘鸿飞;姚永顺;;测绘信息与工程;20101205(06);34-3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08960A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6082B2 (en) Ionospheric slant total electron content analysis us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based estimation
CN111724477A (zh) 一种多源数据融合构建多层次三维地形模型方法
CN109884676B (zh) 一种基于cors系统的地方坐标实时定位服务方法
KR100686287B1 (ko) 공간정보/위치정보의 정밀 위치정보 변환을 위한 변동량모델링 방법
CN104007457A (zh) 一种基于cors系统的无参数实时定位方法
CN109671150B (zh) 基于数字地球的机场土方计算方法
KR102038590B1 (ko) 다수 측량기기를 이용한 다차원측량정보 생성 시스템,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10096540B (zh) 测绘数据转换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08897937B (zh) 民航机场cad数据自动转换成dem数据的方法
CN110501733A (zh) 一种自适应格网vrs生成与服务方法
CN110954931A (zh) 定位方法、定位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18438B (zh) 大气误差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708960B (zh) 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的实时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055083B (zh) 一种正常高安全服务方法、系统及数据播发服务器
US20040172264A1 (en) Parcel networks
CN111307125B (zh) 基于gnss和地面测距联合平差的斜轴圆柱投影方法
CN112560231A (zh) 一种基于gis的径流站点空间位置校正方法
CN115357675B (zh) 一种像控点标准化处理建设像控点数据库方法和系统
Lindenthal et al. Airborne LIDAR: A fully-automated self-calibration procedure
CN115935561A (zh) 一种三维管网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Hashim et al. Cadastral database positional accuracy improvement
Tsakiri Evaluation of GPS/Galileo RTK network configuration: Case study in Greece
CN109947877B (zh) 一种提高gis移动终端地图定位精度的方法及系统
Grant et al.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w Zealand Geodetic Datum 2000
Felus On the positional enhancement of digital cadastral map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