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91871A - 电源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91871A
CN117691871A CN202211424728.8A CN202211424728A CN117691871A CN 117691871 A CN117691871 A CN 117691871A CN 202211424728 A CN202211424728 A CN 202211424728A CN 117691871 A CN117691871 A CN 117691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onverter
coupled
voltage
resonant i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247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左任
潘茂松
王思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691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918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 Amplifiers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初级侧整流滤波电路、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直流转直流转换器、初级侧控制器、次级侧整流控制器以及次级侧反馈控制器。初级侧整流滤波电路接收输入电压,且整流、滤波输入电压以输出调整输入电压。交流转直流转换器接收调整输入电压。初级侧控制器提供第一控制信号控制交流转直流转换器转换调整输入电压为直流输入电压,且提供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直流转直流转换器。次级侧整流控制器提供第三控制信号控制直流转直流转换器基于增益条件转换直流输入电压为转换电压,对负载供电。次级侧反馈控制器接收负载提供的负载供电需求信号控制初级侧控制器与次级侧整流控制器的操作。

Description

电源转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源转换器,尤指一种可操作于半桥或全桥电路拓扑,用以提供多组不同大小的输出电压的电源转换器。
背景技术
在功率大于100瓦的情况下,电源产品通常会选用PFC+LLC的拓扑,主要原因是LLC具有零电压切换的特性,能让电源产品操作于较高的频率,进而让磁性元件缩小而降低产品的体积。
如上述的PFC作为第一级再加上第二级的LLC的架构是很常见的电源供应器设计架构。但因应科技的日益精进,3C产品众多的情况下,所需要的电压都不太一样,也因此不同输出电压的电源产品规格成为越来越普及的需求。但由于LLC效率最佳操作点为谐振频率点,在该谐振频率点下须维持稳定的输入电压及稳定的输出电压,因此LLC在单一输出电压下通常非为最佳解。
为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电源转换器,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与技术瓶颈,乃为本案发明人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转换器,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达成前揭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电源转换器包括初级侧整流滤波电路、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直流转直流转换器、初级侧控制器、次级侧整流控制器以及次级侧反馈控制器。初级侧整流滤波电路接收输入电压,且整流、滤波输入电压以输出调整输入电压。交流转直流转换器耦接初级侧整流滤波电路,且接收调整输入电压。直流转直流转换器耦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初级侧控制器耦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与直流转直流转换器,提供第一控制信号控制交流转直流转换器转换调整输入电压为直流输入电压,且提供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直流转直流转换器。次级侧整流控制器耦接直流转直流转换器,提供第三控制信号控制直流转直流转换器基于增益条件转换直流输入电压为转换电压,对负载供电。次级侧反馈控制器耦接初级侧控制器与次级侧整流控制器,次级侧反馈控制器接收负载提供的负载供电需求信号控制初级侧控制器与次级侧整流控制器的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次级侧反馈控制器提供包括交直流反馈控制信号与直直流反馈控制信号的反馈控制信号至初级侧控制器,且提供整流控制信号至次级侧整流控制器。初级侧控制器根据交直流反馈控制信号控制交流转直流转换器,根据直直流反馈控制信号控制直流转直流转换器,且根据整流控制信号控制次级侧整流控制器与调整增益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直流转直流转换器包括初级侧隔离电路与次级侧隔离电路。初级侧隔离电路耦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与初级侧控制器,用以接收第二控制信号与直流输入电压。次级侧隔离电路耦接次级侧整流控制器,用以隔离转换直流输入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初级侧隔离电路包括桥式切换电路与谐振电路。次级侧隔离电路包括桥式同步整流电路与降压型转换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桥式切换电路包括上开关与下开关。上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下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上开关的第二端与谐振电路。初级侧控制器提供第二控制信号控制上开关与下开关。
在一实施例中,桥式同步整流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以及第四开关;第一主谐振电感与第二主谐振电感;以及第一辅助谐振电感与第二辅助谐振电感。第一辅助谐振电感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第一辅助谐振电感的第二端耦接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主谐振电感的第二端;第二辅助谐振电感的第一端耦接第三开关的第二端,第二辅助谐振电感的第二端耦接第四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主谐振电感的第一端;第一主谐振电感的第一端耦接第二主谐振电感的第二端。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降压型转换电路;第四开关的第二端耦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降压型转换电路。次级侧整流控制器提供第三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以及第四开关。
在一实施例中,桥式同步整流电路更包括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耦接第三开关。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耦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耦接第四开关。
在一实施例中,降压型转换电路包括第五开关、第六开关、二极管、电感以及电容。第五开关的第一端耦接第三开关的第一端。第六开关的第一端耦接第一主谐振电感的第一端与第二主谐振电感的第二端之间,第六开关的第二端耦接第五开关的第二端。二极管的阴极耦接第五开关的第二端与第六开关的第二端。电感的第一端耦接二极管的阴极。电容的第一端耦接电感的第二端,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开关的第二端。
在一实施例中,当转换电压为第一电压时,第一开关与第三开关关断,且第二开关与第四开关相互切换导通,激磁第一主谐振电感或第二主谐振电感。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二开关导通,形成第一磁激路径包括第二开关、第一主谐振电感以及降压型转换电路,对第一主谐振电感进行激磁。当第四开关导通,形成第二磁激路径包括第四开关、第二主谐振电感以及降压型转换电路,对第二主谐振电感进行激磁。
在一实施例中,当转换电压为第一电压时,第二开关与第四开关关断,且第一开关与第三开关相互切换导通,激磁第一主谐振电感或第二主谐振电感。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开关导通,形成第三磁激路径包括第一开关、第一主谐振电感以及降压型转换电路,对第一主谐振电感进行激磁。当第三开关导通,形成第四磁激路径包括第三开关、第二主谐振电感以及降压型转换电路,对第二主谐振电感进行激磁。
在一实施例中,当转换电压为第二电压时,第一开关与第四开关同时导通与关断,第二开关与第三开关同时导通与关断,且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相互切换导通,激磁第一主谐振电感与第二主谐振电感。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开关与第四开关同时导通时,形成第一磁激路径包括第一开关、第一辅助谐振电感、第一主谐振电感、第二主谐振电感、第四开关以及降压型转换电路。当第二开关与第三开关同时导通时,形成第二磁激路径包括第二开关、第一主谐振电感、第二主谐振电感、第二辅助谐振电感、第三开关以及降压型转换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配合提高初级侧隔离电路的操作频率大于谐振频率,调整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配合降低前级功因校正电路的电压,调整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当转换电压小于第一电压时,第五开关与第六开关导通降压型转换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当转换电压小于第二电压时,第五开关与第六开关导通降压型转换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降压型转换电路用以转换转换电压为直流输出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透过控制第五开关的责任周期或第六开关的责任周期,使转换电压降压为不同电压大小的直流输出电压。
藉由所提出的电源转换器,可操作于半桥或全桥电路拓扑,用以弹性地提供多组不同大小的输出电压。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源转换器的架构方块图。
图2为本发明电源转换器的细部方块图。
图3、图4为本发明直流转直流转换器的电路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初级侧整流滤波电路 2:交流转直流转换器
3:直流转直流转换器 4:初级侧控制器
5:次级侧整流控制器 6:次级侧反馈控制器
7:负载
31:初级侧隔离电路 32:次级侧隔离电路
311:桥式切换电路 312:谐振电路
321:桥式同步整流电路 322:降压型转换电路
QH:上开关 QL:下开关
Q1:第一开关 Q2:第二开关
Q3:第三开关 Q4:第四开关
Q5:第五开关 Q6:第六开关
W11:第一主谐振电感 W12:第二主谐振电感
W21:第一辅助谐振电感 W22:第二辅助谐振电感
C1:第一电容 C2:第二电容
D:二极管 L:电感
C:电容
VIN:输入电压 VINRF:调整输入电压
VINDC:直流输入电压 VCON:转换电压
VOUTDC:直流输出电压
SC1:第一控制信号 SC2:第二控制信号
SC3:第三控制信号 SLP:负载供电需求信号
SCSR:整流控制信号 SCAD:交直流反馈控制信号
SCDD:直直流反馈控制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见图1、图2所示,其系分别为本发明电源转换器的架构方块图与细部方块图。所述具升降压转换的电源转换器包括初级侧整流滤波电路1、交流转直流转换器2、直流转直流转换器3、初级侧控制器4、次级侧整流控制器5以及次级侧反馈控制器6。
初级侧整流滤波电路1接收输入电压VIN,且整流、滤波输入电压VIN以输出调整输入电压VINRF。具体地,初级侧整流滤波电路1初级侧整流电路与初级侧滤波电路(图未示)。初级侧整流电路用以对输入电压VIN进行整流。初级侧滤波电路系用以将整流后的输入电压进行滤波,以输出调整输入电压VINRF至交流转直流转换器2。
交流转直流转换器2耦接初级侧整流滤波电路1,且接收初级侧整流滤波电路1输出的调整输入电压VINRF
直流转直流转换器3耦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2。具体地,如图3、图4所示,其系为本发明直流转直流转换器的电路图。直流转直流转换器3包括初级侧隔离电路31与次级侧隔离电路32。初级侧隔离电路31耦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2与初级侧控制器4,用以接收初级侧控制器4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SC2与直流输入电压VINDC。次级侧隔离电路32耦接次级侧整流控制器5,用以隔离转换直流输入电压VINDC
初级侧隔离电路31包括桥式切换电路311与谐振电路312。桥式切换电路311包括上开关QH与下开关QL。上开关QH的第一端耦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2。下开关QL的第一端耦接上开关QH的第二端与谐振电路312。初级侧控制器4提供第二控制信号SC2控制上开关QH与下开关QL
次级侧隔离电路32包括桥式同步整流电路321与降压型转换电路322。桥式同步整流电路321包括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第四开关Q4、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以及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其中,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第二主谐振电感W12与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系分别为相同之电感性装置(例如变压器)的主绕组与辅助绕组所实现。因此,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第二主谐振电感W12与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其上的电压大小与相应的绕组匝数比为正比关系。
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的第二端耦接第二开关Q2的第一端与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的第二端。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的第一端耦接第三开关Q3的第二端,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的第二端耦接第四开关Q4的第一端与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的第一端。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的第一端耦接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的第二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以及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的第一端皆为打点端,而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以及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的第二端皆为非打点端,然不以此为限制本发明。
第三开关Q3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与降压型转换电路322。第四开关Q4的第二端耦接第二开关Q2的第二端与降压型转换电路322。次级侧整流控制器5提供第三控制信号SC3控制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以及第四开关Q4
桥式同步整流电路321更包括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耦接第三开关Q3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耦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以及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的第一端与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的第二端(即第一主谐振电感W11与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的共接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耦接第四开关Q4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Q2的第二端。
降压型转换电路322用以转换转换电压VCON为直流输出电压VOUTDC。降压型转换电路322包括第五开关Q5、第六开关Q6、二极管D、电感L以及电容C。第五开关Q5的第一端耦接第三开关Q3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六开关Q6的第一端耦接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的第一端与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的第二端;第六开关Q6的第二端耦接第五开关Q5的第二端。二极管D的阴极耦接第五开关Q5的第二端与第六开关Q6的第二端。电感L的第一端耦接二极管D的阴极。电容C的第一端耦接电感L的第二端,电容C的第二端耦接二极管D的阳极与第四开关Q4的第二端。在一实施例中,第六开关Q6可以背靠背的半导体元件实现,然不以此为限制本发明。
初级侧控制器4耦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2与直流转直流转换器3,提供第一控制信号SC1控制交流转直流转换器2转换调整输入电压VINRF为直流输入电压VINDC,且提供第二控制信号SC2控制直流转直流转换器3。
次级侧整流控制器5耦接直流转直流转换器3,提供第三控制信号SC3控制直流转直流转换器3基于增益条件转换直流输入电压VINDC为转换电压VCON,对负载7供电。
次级侧反馈控制器6耦接初级侧控制器4与次级侧整流控制器5。次级侧反馈控制器6接收负载7提供的负载供电需求信号SLP控制初级侧控制器4与次级侧整流控制器5的操作。具体地,次级侧反馈控制器6提供包括交直流反馈控制信号SCAD与直直流反馈控制信号SCDD的反馈控制信号至初级侧控制器4,且提供整流控制信号SCSR至次级侧整流控制器5。
初级侧控制器4根据交直流反馈控制信号SCAD控制交流转直流转换器2,根据直直流反馈控制信号SCDD控制直流转直流转换器3,且根据整流控制信号SCSR控制次级侧整流控制器5与调整增益条件。
当桥式同步整流电路321为半桥操作时,此时转换电压VCON为第一电压,例如但不限制为20伏特,第三控制信号SC3控制第一开关Q1与第三开关Q3关断,且控制第二开关Q2与第四开关Q4相互切换导通,因此激磁第一主谐振电感W11或第二主谐振电感W12。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开关Q2导通,形成第一磁激路径包括第二开关Q2、第一主谐振电感W11以及降压型转换电路322,故此对第一主谐振电感W11进行激磁。当第四开关Q4导通,形成第二磁激路径包括第四开关Q4、第二主谐振电感W12以及降压型转换电路322,故此对第二主谐振电感W12进行激磁。
对称的电路操作为,转换电压VCON为第一电压时,第三控制信号SC3控制第二开关Q2与第四开关Q4关断,且控制第一开关Q1与第三开关Q3相互切换导通,因此激磁第一主谐振电感W11或第二主谐振电感W12。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开关Q1导通,形成第三磁激路径包括第一开关Q1、第一主谐振电感W11以及降压型转换电路322,故此对第一主谐振电感W11进行激磁。当第三开关Q3导通,形成第四磁激路径包括第三开关Q3、第二主谐振电感W12以及降压型转换电路322,故此对第二主谐振电感W12进行激磁。
当转换电压VCON小于第一电压(即小于20伏特)时,第五开关Q5与第六开关Q6导通降压型转换电路322。具体地,透过控制第五开关Q5的责任周期或第六开关Q6的责任周期,使转换电压VCON降压为不同电压大小的直流输出电压VOUTDC,以提供多组不同大小的输出电压。
惟在需要倍压输出需求的全桥操作下,仅有第一主谐振电感W11与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的情况下(意即,无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与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存在固定的倍数(例如2倍),因此若要实现非此固定倍数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时,例如输入电压为20伏特,而欲输出48伏特的输出电压,则需要透过拉高前级的PFC(功因校正电路)的输入电压(例如从400伏特拉高为480伏特),使得透过2倍的电压增益,提供48伏特的输出电压。然而,经由前级PFC所拉高的电压,将必须增加大电容(bulk capacitor)的体积,如此不利于系统小型化的设计。
因此,本发明进一步透过使用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与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优化电路设计。更具体地,透过设计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以及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的线圈匝数比,实现本发明之目的。
举例来说,然不以此为限制本发明,设计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以及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的线圈匝数比为2:2:1:1,因此,在全桥(即需要倍压输出)操作下,可得到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的电压(即第一主谐振电感W11两端的跨压,以下同)为20伏特(简称为第一电压),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的电压为20伏特(简称为第二电压),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的电压为10伏特(简称为第三电压),以及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的电压为10伏特(简称为第四电压)。在第二开关Q2与第三开关Q3导通的全桥操作下,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两端的电压总和为50伏特(意即为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与第四电压的总和)。同样地,在第一开关Q1与第四开关Q4导通的全桥操作下,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两端的电压总和为50伏特(意即为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的总和)。
在前述的输出电压状态下,可透过两种方式,将50伏特的输出电压修正为48伏特的电压。第一种方式:可透过提高LLC电路(意即初级侧隔离电路31)的操作频率使其大于谐振频率,将使得增益略为降小,达到输出48伏特的输出电压,如此将不再需要拉高前级PFC的电压,因此则不需要选用更大体积的大电容。第二种方式:在不提高LLC电路操作频率的情况下,可透过拉低前级PFC的电压(例如从400伏特拉低为380伏特),可直接实现输出48伏特的输出电压,意即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略小于20伏特,而第三电压与第四电压略小于10伏特,使得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的总和或者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与第四电压的总和直接达到48伏特。如此不仅可减小大电容的体积有利于系统小型化的设计外,同时可使得电源转换效率更佳。
此外,本发明更可透过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以及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不同线圈匝数比的设计,使得输出电压符合更宽范围电压的需求。
意即,当桥式同步整流电路321为全桥操作时,用以提供倍压输出,此时转换电压VCON为第二电压,例如但不限制为48伏特或36伏特,第三控制信号SC3控制第一开关Q1与第四开关Q4同时导通与关断,且控制第二开关Q2与第三开关Q3同时导通与关断,且控制第一开关Q1与第二开关Q2相互切换导通,激磁第一主谐振电感W11与第二主谐振电感W12,以及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或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具体地,当第一开关Q1与第四开关Q4同时导通时,第一磁激路径包括第一开关Q1、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第四开关Q4以及降压型转换电路322,故此同时对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第二主谐振电感W12以及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进行激磁。当第二开关Q2与第三开关Q3同时导通时,第二磁激路径包括第二开关Q2、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第三开关Q3以及降压型转换电路322,故此同时对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第二主谐振电感W12以及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进行激磁。
当转换电压VCON小于第二电压(即小于48伏特或36伏特)时,第五开关Q5与第六开关Q6导通降压型转换电路322。透过控制第五开关Q5的责任周期或第六开关Q6的责任周期,使转换电压VCON降压为不同电压大小的直流输出电压VOUTDC,以提供多组不同大小的输出电压。
藉由本发明所提出的电源转换器,可操作于半桥或全桥电路拓扑,用以弹性地提供多组不同大小的输出电压。再者,透过设计第一主谐振电感W11、第二主谐振电感W12、第一辅助谐振电感W21以及第二辅助谐振电感W22的线圈匝数比,实现输出电压符合更宽范围电压的需求。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初级侧整流滤波电路,接收一输入电压,且整流、滤波该输入电压以输出一调整输入电压;
一交流转直流转换器,耦接该初级侧整流滤波电路,且接收该调整输入电压;
一直流转直流转换器,耦接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
一初级侧控制器,耦接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与该直流转直流转换器,提供一第一控制信号控制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转换该调整输入电压为一直流输入电压,且提供一第二控制信号控制该直流转直流转换器;
一次级侧整流控制器,耦接该直流转直流转换器,提供一第三控制信号控制该直流转直流转换器基于一增益条件转换该直流输入电压为一转换电压,对一负载供电;及
一次级侧反馈控制器,耦接该初级侧控制器与该次级侧整流控制器,该次级侧反馈控制器接收该负载提供的一负载供电需求信号控制该初级侧控制器与该次级侧整流控制器的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次级侧反馈控制器提供包括一交直流反馈控制信号与一直直流反馈控制信号的一反馈控制信号至该初级侧控制器,且提供一整流控制信号至该次级侧整流控制器;
其中该初级侧控制器根据该交直流反馈控制信号控制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根据该直直流反馈控制信号控制该直流转直流转换器,且根据该整流控制信号控制该次级侧整流控制器与调整该增益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直流转直流转换器包括:
一初级侧隔离电路,耦接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与该初级侧控制器,用以接收该第二控制信号与该直流输入电压;及
一次级侧隔离电路,耦接该次级侧整流控制器,用以隔离转换该直流输入电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初级侧隔离电路包括一桥式切换电路与一谐振电路;该次级侧隔离电路包括一桥式同步整流电路与一降压型转换电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桥式切换电路包括:
一上开关,该上开关的一第一端耦接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及
一下开关,该下开关的一第一端耦接该上开关的一第二端与该谐振电路;
其中该初级侧控制器提供该第二控制信号控制该上开关与该下开关。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桥式同步整流电路包括:
一第一开关、一第二开关、一第三开关以及一第四开关;
一第一主谐振电感与一第二主谐振电感;以及
一第一辅助谐振电感与一第二辅助谐振电感;
其中该第一辅助谐振电感的一第一端耦接该第一开关的一第二端,该第一辅助谐振电感的一第二端耦接该第二开关的一第一端与该第一主谐振电感的一第二端;该第二辅助谐振电感的一第一端耦接该第三开关的一第二端,该第二辅助谐振电感的一第二端耦接该第四开关的一第一端与该第二主谐振电感的一第一端;该第一主谐振电感的一第一端耦接该第二主谐振电感的一第二端;
其中该第三开关的一第一端耦接该第一开关的一第一端与该降压型转换电路;该第四开关的一第二端耦接该第二开关的一第二端与该降压型转换电路;
其中该次级侧整流控制器提供该第三控制信号控制该第一开关、该第二开关、该第三开关以及该第四开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桥式同步整流电路更包括:
一第一电容,该第一电容的一第一端耦接该第三开关;及
一第二电容,该第二电容的一第一端耦接该第一电容的一第二端,该第二电容的一第二端耦接该第四开关。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降压型转换电路包括:
一第五开关,该第五开关的一第一端耦接该第三开关的该第一端;
一第六开关,该第六开关的一第一端耦接该第一主谐振电感的该第一端与该第二主谐振电感的该第二端,该第六开关的一第二端耦接该第五开关的一第二端;
一二极体,该二极管的一阴极耦接该第五开关的该第二端与该第六开关的该第二端;
一电感,该电感的一第一端耦接该二极管的该阴极;及
一电容,该电容的一第一端耦接该电感的一第二端,该电容的一第二端耦接该二极管的一阳极与该第四开关的一第二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转换电压为一第一电压时,该第一开关与该第三开关关断,且该第二开关与该第四开关相互切换导通,激磁该第一主谐振电感或该第二主谐振电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第二开关导通,形成一第一磁激路径包括该第二开关、该第一主谐振电感以及该降压型转换电路,对该第一主谐振电感进行激磁;当该第四开关导通,形成一第二磁激路径包括该第四开关、该第二主谐振电感以及该降压型转换电路,对该第二主谐振电感进行激磁。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转换电压为一第一电压时,该第二开关与该第四开关关断,且该第一开关与该第三开关相互切换导通,激磁该第一主谐振电感或该第二主谐振电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第一开关导通,形成一第三磁激路径包括该第一开关、该第一主谐振电感以及该降压型转换电路,对该第一主谐振电感进行激磁;当该第三开关导通,形成一第四磁激路径包括该第三开关、该第二主谐振电感以及该降压型转换电路,对该第二主谐振电感进行激磁。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转换电压为一第二电压时,该第一开关与该第四开关同时导通与关断,该第二开关与该第三开关同时导通与关断,且该第一开关与该第二开关相互切换导通,激磁该第一主谐振电感与该第二主谐振电感以及该第一辅助谐振电感或该第二辅助谐振电感。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第一开关与该第四开关同时导通时,形成一第一磁激路径包括该第一开关、该第一辅助谐振电感、该第一主谐振电感、该第二主谐振电感、该第四开关以及该降压型转换电路;当该第二开关与该第三开关同时导通时,形成一第二磁激路径包括该第二开关、该第一主谐振电感、该第二主谐振电感、该第二辅助谐振电感、该第三开关以及该降压型转换电路。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配合提高该初级侧隔离电路的操作频率大于谐振频率,调整该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电压。
1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配合降低一前级功因校正电路的电压,调整该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电压。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转换电压小于该第一电压时,该第五开关与该第六开关导通该降压型转换电路。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转换电压小于该第二电压时,该第五开关与该第六开关导通该降压型转换电路。
1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降压型转换电路用以转换该转换电压为一直流输出电压。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透过控制该第五开关的一责任周期或该第六开关的一责任周期,使该转换电压降压为不同电压大小的该直流输出电压。
CN202211424728.8A 2022-09-12 2022-11-14 电源转换器 Pending CN1176918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4390 2022-09-12
TW111140265A TWI818776B (zh) 2022-10-24 2022-10-24 電源轉換器
TW111140265 2022-10-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91871A true CN117691871A (zh) 2024-03-12

Family

ID=89857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24728.8A Pending CN117691871A (zh) 2022-09-12 2022-11-14 电源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91871A (zh)
TW (1) TWI81877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12977B2 (en) * 2015-04-01 2017-11-0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Resonant converters with an improved voltage regulation range
US10277140B2 (en) * 2017-08-31 2019-04-30 Google Llc High-bandwith resonant power converters
EP3916979A1 (en) * 2020-05-27 2021-12-0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Switching converter
US11777413B2 (en) * 2020-11-09 2023-10-03 Delta Electronics, Inc. Sigma, delta and sigma-delta DC/DC converters for wide input and output voltage rang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8776B (zh) 2023-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8605B (zh) 具有保持操作的转换器
TWI407677B (zh)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US7375994B2 (en) Highly efficient isolated AC/DC power conversion technique
US6310785B1 (en) Zero voltage switching DC-DC converter
JP4208018B2 (ja) 直流変換装置
US20110069514A1 (en) Dc conversion apparatus
US11469674B2 (en) Resonant DC-DC converter
US7915757B2 (en) Multi-output DC/DC converter
JP2001320879A (ja) Dc−dcコンバータ
CN112087143B (zh) 一种多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准并联谐振变换器
US20150194897A1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JP2010233363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およびスイッチング方法
CN114531033A (zh) 转换器
KR100966966B1 (ko) 다중출력 직류/직류 컨버터
US11245338B2 (en) 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 conversion circuit, 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 conversion method and charger
CN115378266A (zh) 适用于宽范围输出电压的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7691871A (zh) 电源转换器
JP4796101B2 (ja) 電源装置
CN111404384B (zh) 一种多级并联dc-dc变换器
US20240088799A1 (en) Power converter
CN117691870A (zh) 电源转换器
TW202418733A (zh) 電源轉換器
KR101813778B1 (ko) 하이브리드 방식 led 전원장치
KR101721321B1 (ko) 하이브리드 방식 led 전원장치
JP3069565B1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