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85042A - 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85042A
CN117685042A CN202410158321.8A CN202410158321A CN117685042A CN 117685042 A CN117685042 A CN 117685042A CN 202410158321 A CN202410158321 A CN 202410158321A CN 117685042 A CN117685042 A CN 117685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side wall
groove
pairs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583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85042B (zh
Inventor
谢荧
刘延宏
许学良
刘项
谢翠斌
何浩铭
周鹏程
项忠庆
王荣明
付紫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Jiangsu Huac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Jiangsu Huac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Jiangsu Huac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583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850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85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85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85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85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救生舱供氧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主体结构以及放氧结构,所述放氧结构通过第一管道与主体结构相连,所述主体结构可安置于放氧结构上,本发明涉及救生舱供氧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主体结构的万向轮便于移动设备,且方便投放和更换氧气罐;通过将放氧结构铺设于救生舱内地面,使每个放氧单元位于救生舱内四角部位最安全的部位,进而在事故发生时,使人员分散在四角部位进行防护和能够有效吸氧生存等待救援;通过主体结构与放氧结构配合,可以直接设定氧气含量对整体救生舱进行供氧,也可根据人员数量,改变每个放氧单元的所供氧的氧气罐数量和氧气流量,提高整体的生存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舱供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多伴随有救生舱的设置,用于塌方等突发事故的逃生和防护,避免人员受伤;现有的救生舱多形似集装箱,其设置有通风装置,以实现较深隧道内的氧气充足;但是随着隧道的铺设所需要的供氧管路较长,若是发生坍塌,则容易导致管道断裂、堵塞,使得内部供氧切断,继而救生舱内氧气缺乏,被困人员容易窒息而亡;其生存条件与时间有限,工人无法使仅有的氧气得到有效利用,提高生存时间等待救援,因此现设计 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以达到方便救生舱内的投放使用和根据需求调整供氧,实现有效供氧提高生存时间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主体结构以及放氧结构,所述放氧结构通过第一管道与主体结构相连,所述主体结构可安置于放氧结构上,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承载组件以及供氧组件,其中供氧组件可拆卸安置于承载组件内。
优选的,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箱、控制面板、温度检测器、湿度检测器、氧含量检测器、两对万向轮、两对锁管、一对第一蓄电池以及一对后盖板;所述承载箱为矩形箱体,且内部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承载箱前侧壁靠近顶端开设有第一管槽,所述承载箱前侧壁顶端开设有两对分别与上壁以及后侧壁连通的第二管槽,所述承载箱后侧壁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承载箱左侧壁设置有一对第一转接口,所述控制面板固定设置于承载箱前侧壁中部,且与其中一个第一转接口相连,所述温度检测器固定设置于承载箱前侧壁,且位于控制面板上方,所述湿度检测器固定设置于承载箱前侧壁,且位于温度检测器右侧,所述氧含量检测器固定设置于承载箱前侧壁,且位于湿度检测器右侧,两对所述万向轮分别固定设置于承载箱下壁,且靠近四角部位处,两对所述锁管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方向相反的L型锁槽,两对所述锁管分别固定嵌装于承载箱右侧壁沿内,且分别位于四角部位处,一对所述第一蓄电池分别固定设置于承载箱内,且位于隔板后侧,所述第一蓄电池分别与安装口相对,且第一蓄电池与另一个第一转接口相对串联,一对所述后盖板分别可拆卸扣装于安装口部位处,且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所述后盖板后侧壁开设有与第二管槽相对应的第三管槽。
优选的,所述供氧组件包括投放架、输送管、三个第一电磁阀、两对流量阀、若干限位单元、若干氧气罐、一对拉手以及两对锁杆;所述投放架为T型结构,且投放架一端能够活动插装于承载箱内并位于隔板前侧,所述投放架一端前侧壁开设有投放槽,所述投放架另一端与承载箱右侧壁相契合,所述输送管固定设置于投放架的投放槽顶端内,且输送管下壁等距设置有四对第一连接口,所述输送管前侧壁等设置有两对第二连接口,且第二连接口分别位于第一连接口中部,三个所述第一电磁阀分别等距固定设置于输送管上,且分别位于每两对第一连接口之间,两对所述流量阀分别固定设置于投放架上壁,且其中一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二连接口相连,若干所述限位单元分别等距设置于投放槽内后侧壁上,且分别与第一连接口相对应,若干所述限位单元分别位于投放槽内中心线位置上下两侧且互相对称,若干所述氧气罐分别可拆卸嵌装于投放架的投放槽内,且通过限位单元固定,若干所述氧气罐的出气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连接口相连接,一对所述拉手分别对称设置于投放架右侧壁,两对所述锁杆均为L型结构,且一端上下两侧壁分别设置有与L型锁槽相对应的锁块,两对所述锁杆靠近另一端分别活动嵌装于投放架右侧壁,且分别位于四角部位处,两对所述锁杆分别活动插装于L型锁槽内,且锁块能够位于L型锁槽内移动。
优选的,所述限位单元包括限位架、绑带以及粘扣;所述限位架为弧形结构,且两端中部均开设有绑槽,所述限位架固定设置于投放槽内后侧壁,所述绑带一端固定设置于限位架一端上,且绑带另一端活动贯穿于限位架另一端,所述粘扣固定设置于绑带另一端上,且绑带另一端通过粘扣相对粘贴。
优选的,所述放氧结构包括两对放氧单元,其中两对放氧单元分别可拆卸相对拼接,且放氧单元分别通过第一导线相对串联并能够与承载箱的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放氧单元包括顶盖、底板、显示屏、一对控制按钮、防护盖、第二电磁阀、吸氧管、第二蓄电池以及控制板;所述顶盖为矩形结构,且下壁中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顶盖上壁前后两端以及左右两端均对称设置有一对相同的转接槽,所述顶盖相邻右侧壁以及前侧壁均设置有第二转接口,所述顶盖上壁中部开设有防护槽,且防护槽内后侧壁中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底板可拆卸扣装于顶盖下壁,且底板下壁靠近两端均设置有挂孔,所述底板前侧壁右端内嵌装有通气管,且通气管另一端贯穿底板上壁,所述底板前侧壁左端开设有与通气管相对应的输送腔,所述显示屏固定设置于防护槽内下壁,且靠近后端,一对所述控制按钮分别固定设置于防护槽内下壁,且位于显示屏左侧,所述防护盖一端活动插装于滑动槽内,且防护盖嵌装于防护槽内,所述第二电磁阀固定设置于顶盖底部内上壁,且其中一端通过第三管道与通气管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磁阀另一端设置有三通管,且三通管其中两端分别嵌装于防护槽内下壁内,所述吸氧管其中一端分别可拆卸安置于三通管另外一端上,且吸氧管两端能够相对翻转,所述第二蓄电池固定设置于安装槽内上壁,所述第二蓄电池分别与显示屏、控制按钮以及第二转接口相连,所述控制板固定设置于安装槽内上壁,且位于第二电磁阀前侧。
优选的,所述放氧单元分别对称且交替对接,即其中一对放氧单元中通气管相邻对称,另一对放氧单元中的输送腔相邻对称。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另一端能够通过第四管道与流量阀另一端相连,且第四管道能够贯穿于输送腔以及承载箱的第一管槽,并第四管道能够嵌装于第二管槽以及第四管槽内。
优选的,所述顶盖相对拼接后,相对转接槽内均能够通过第三螺栓安装转接垫相连,且顶盖能够悬挂于墙壁上。
优选的,所述承载箱内下壁设置有若干导辊,且位于投放架下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主体结构的万向轮便于移动设备,且方便投放和更换氧气罐。
2、本发明通过将放氧结构铺设于救生舱内地面,使每个放氧单元位于救生舱内四角部位最安全的部位,进而在事故发生时,使人员分散在四角部位进行防护和能够有效吸氧生存等待救援。
3、本发明通过主体结构与放氧结构配合,可以直接设定氧气含量对整体救生舱进行供氧,也可根据人员数量,改变每个放氧单元的所供氧的氧气罐数量和氧气流量,提高整体的生存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组装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放氧单元摆放展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主体结构主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主体结构后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放氧结构俯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放氧结构仰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4中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4中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图4中的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图6中的D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结构;11、承载组件;111、承载箱;112、控制面板;113、温度检测器;114、湿度检测器;115、氧含量检测器;116、万向轮;117、锁管;118、第一蓄电池;119、后盖板;12、供氧组件;121、投放架;122、输送管;123、第一电磁阀;124、流量阀;125、限位单元;1251、限位架;1252、绑带;1253、粘扣;126、氧气罐;127、拉手;128、锁杆;2、放氧结构;21、顶盖;22、底板;23、显示屏;24、控制按钮;25、防护盖;26、第二电磁阀;27、吸氧管;28、第二蓄电池;29、控制板;3、导辊;4、转接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主体结构1以及放氧结构2,放氧结构2通过第一管道与主体结构1相连,主体结构1可安置于放氧结构2上,主体结构1包括承载组件11以及供氧组件12,其中供氧组件12可拆卸安置于承载组件11内。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承载组件11包括承载箱111、控制面板112、温度检测器113、湿度检测器114、氧含量检测器115、两对万向轮116、两对锁管117、一对第一蓄电池118以及一对后盖板119;承载箱111为矩形箱体,且内部固定设置有隔板,承载箱111前侧壁靠近顶端开设有第一管槽,承载箱111前侧壁顶端开设有两对分别与上壁以及后侧壁连通的第二管槽,承载箱111后侧壁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口,承载箱111左侧壁设置有一对第一转接口,控制面板112固定设置于承载箱111前侧壁中部,且与其中一个第一转接口相连,温度检测器113固定设置于承载箱111前侧壁,且位于控制面板112上方,湿度检测器114固定设置于承载箱111前侧壁,且位于温度检测器113右侧,氧含量检测器115固定设置于承载箱111前侧壁,且位于湿度检测器114右侧,两对万向轮116分别固定设置于承载箱111下壁,且靠近四角部位处,两对锁管117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方向相反的L型锁槽,两对锁管117分别固定嵌装于承载箱111右侧壁沿内,且分别位于四角部位处,一对第一蓄电池118分别固定设置于承载箱111内,且位于隔板后侧,第一蓄电池118分别与安装口相对,且第一蓄电池118与另一个第一转接口相对串联,一对后盖板119分别可拆卸扣装于安装口部位处,且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后盖板119后侧壁开设有与第二管槽相对应的第三管槽。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供氧组件12包括投放架121、输送管122、三个第一电磁阀123、两对流量阀124、若干限位单元125、若干氧气罐126、一对拉手127以及两对锁杆128;投放架121为T型结构,且投放架121一端能够活动插装于承载箱111内并位于隔板前侧,投放架121一端前侧壁开设有投放槽,投放架121另一端与承载箱111右侧壁相契合,输送管122固定设置于投放架121的投放槽顶端内,且输送管122下壁等距设置有四对第一连接口,输送管122前侧壁等设置有两对第二连接口,且第二连接口分别位于第一连接口中部,三个第一电磁阀123分别等距固定设置于输送管122上,且分别位于每两对第一连接口之间,两对流量阀124分别固定设置于投放架121上壁,且其中一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二连接口相连,若干限位单元125分别等距设置于投放槽内后侧壁上,且分别与第一连接口相对应,若干限位单元125分别位于投放槽内中心线位置上下两侧且互相对称,若干氧气罐126分别可拆卸嵌装于投放架121的投放槽内,且通过限位单元125固定,若干氧气罐126的出气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连接口相连接,一对拉手127分别对称设置于投放架121右侧壁,两对锁杆128均为L型结构,且一端上下两侧壁分别设置有与L型锁槽相对应的锁块,两对锁杆128靠近另一端分别活动嵌装于投放架121右侧壁,且分别位于四角部位处,两对锁杆128分别活动插装于L型锁槽内,且锁块能够位于L型锁槽内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限位单元125包括限位架1251、绑带1252以及粘扣1253;限位架1251为弧形结构,且两端中部均开设有绑槽,限位架1251固定设置于投放槽内后侧壁,绑带1252一端固定设置于限位架1251一端上,且绑带1252另一端活动贯穿于限位架1251另一端,粘扣1253固定设置于绑带1252另一端上,且绑带1252另一端通过粘扣1253相对粘贴。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放氧结构2包括两对放氧单元,其中两对放氧单元分别可拆卸相对拼接,且放氧单元分别通过第一导线相对串联并能够与承载箱111的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口相连;放氧单元包括顶盖21、底板22、显示屏23、一对控制按钮24、防护盖25、第二电磁阀26、吸氧管27、第二蓄电池28以及控制板29;顶盖21为矩形结构,且下壁中部开设有安装槽,顶盖21上壁前后两端以及左右两端均对称设置有一对相同的转接槽,顶盖21相邻右侧壁以及前侧壁均设置有第二转接口,顶盖21上壁中部开设有防护槽,且防护槽内后侧壁中部开设有滑动槽,底板22可拆卸扣装于顶盖21下壁,且底板22下壁靠近两端均设置有挂孔,底板22前侧壁右端内嵌装有通气管,且通气管另一端贯穿底板22上壁,底板22前侧壁左端开设有与通气管相对应的输送腔,显示屏23固定设置于防护槽内下壁,且靠近后端,一对控制按钮24分别固定设置于防护槽内下壁,且位于显示屏23左侧,防护盖25一端活动插装于滑动槽内,且防护盖25嵌装于防护槽内,第二电磁阀26固定设置于顶盖21底部内上壁,且其中一端通过第三管道与通气管另一端相连,第二电磁阀26另一端设置有三通管,且三通管其中两端分别嵌装于防护槽内下壁内,吸氧管27其中一端分别可拆卸安置于三通管另外一端上,且吸氧管27两端能够相对翻转,第二蓄电池28固定设置于安装槽内上壁,第二蓄电池28分别与显示屏23、控制按钮24以及第二转接口相连,控制板29固定设置于安装槽内上壁,且位于第二电磁阀26前侧。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放氧单元分别对称且交替对接,即其中一对放氧单元中通气管相邻对称,另一对放氧单元中的输送腔相邻对称。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通气管另一端能够通过第四管道与流量阀124另一端相连,且第四管道能够贯穿于输送腔以及承载箱111的第一管槽,并第四管道能够嵌装于第二管槽以及第四管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顶盖21相对拼接后,相对转接槽内均能够通过第三螺栓安装转接垫4相连,且顶盖21能够悬挂于墙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主体结构1能够根据设定或需求进行设定电磁流量阀124的流量,改变氧气供给的流量大小。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放氧单元分别能够单独控制,且可根据情况调整每个放氧单元的使用氧气罐126数量。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承载箱111内下壁设置有若干导辊3,且位于投放架121下方,便于投放架121移动。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首先,通过转动供氧组件12中的锁杆128,使锁杆128一端与锁管117相对解锁,即可借助拉手127施力,拉动投放架121使其在主体结构1中移动,即借助导辊3在承载组件11中的承载箱111内移出,进而进行投放或更换氧气罐126;使氧气罐126安放在投放架121内,并位于限位单元125中的限位架1251内,并将绑带1252另一端穿过限位架1251另一端后翻折相对,通过粘扣1253粘贴绑紧;然后使氧气罐126分别与输送管122相对连接,再将投放架121复位并借助锁杆128与锁管117相对卡锁;通过一个第一转接口可以连接电源,对通过后盖板119遮挡安置的第一蓄电池118进行充电,或连接通电;进而通过控制面板112即可进行操控,借助温度检测器113以及湿度检测器114,检测使用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同时借助氧含量检测器115检测使用环境的氧气含量,是否足够人体呼吸需求;通过万向轮116进行移动设备,即可使其在隧道内移动,并投入至救生舱中使用;根据需求,可以将放氧结构2中的四个或多个放氧单元进行拼接,位于救生舱内地面,或靠近四个墙角部位处;也可借助底板22的挂孔进行悬挂在墙壁安置;安置后的放氧单元,相对拼接,即可将转接垫4嵌入相对应的转接槽内通过第二螺栓进行紧固拼接即可;同时将相应的第四管道贯穿输送槽、第二管槽、第三管槽以及第一管槽与流量阀124相连;进而即能够通过移动防护盖25,即可借助控制面板112统一控制第一电磁阀123打开或关闭以及第二电磁阀26的打开或关闭进行同步供氧释放氧气;氧气从氧气罐126排出后,经过输送管122的分流进入流量阀124,经过调节的流量需求,再穿过第二电磁阀26后从吸氧管27排出;在不使用状态下,则第一电磁阀123处于关闭状态、第二电磁阀26同样处关闭状态;若是出现事故,则人员分散至墙角四角部位;继而根据人员需求,且人员由于救生舱坍塌阻碍接触控制面板112的前提下,即可打开防护盖25,通过两个控制按钮24控制,借助第二蓄电池28的供电通过控制板29驱动第二电磁阀26的打开和关闭,即可实现每个放氧单元借助两个氧气罐126供氧,并且人员可匍匐地面,口鼻对准吸氧管27进行呼吸,减少氧气的流失,提高生存率;若是可以通过控制面板112控制,则可根据分散需求,使人员聚集在同一处或两处,并根据人员多少,进行控制第一电磁阀123的开关,继而可以撇弃其中一个或两个放氧单元,而使相应的氧气罐126供氧转移集中,和控制供氧流速提高供氧时间,等待有效救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1)以及放氧结构(2),所述放氧结构(2)通过第一管道与主体结构(1)相连,所述主体结构(1)可安置于放氧结构(2)上,所述主体结构(1)包括承载组件(11)以及供氧组件(12),其中供氧组件(12)可拆卸安置于承载组件(11)内;
所述承载组件(11)包括承载箱(111)、控制面板(112)、温度检测器(113)、湿度检测器(114)、氧含量检测器(115)、两对万向轮(116)、两对锁管(117)、一对第一蓄电池(118)以及一对后盖板(119);
所述承载箱(111)为矩形箱体,且内部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承载箱(111)前侧壁靠近顶端开设有第一管槽,所述承载箱(111)前侧壁顶端开设有两对分别与上壁以及后侧壁连通的第二管槽,所述承载箱(111)后侧壁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承载箱(111)左侧壁设置有一对第一转接口,所述控制面板(112)固定设置于承载箱(111)前侧壁中部,且与其中一个第一转接口相连,所述温度检测器(113)固定设置于承载箱(111)前侧壁,且位于控制面板(112)上方,所述湿度检测器(114)固定设置于承载箱(111)前侧壁,且位于温度检测器(113)右侧,所述氧含量检测器(115)固定设置于承载箱(111)前侧壁,且位于湿度检测器(114)右侧,两对所述万向轮(116)分别固定设置于承载箱(111)下壁,两对所述锁管(117)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方向相反的L型锁槽,两对所述锁管(117)分别固定嵌装于承载箱(111)右侧壁沿内,一对所述第一蓄电池(118)分别固定设置于承载箱(111)内,且位于隔板后侧,所述第一蓄电池(118)分别与安装口相对,且第一蓄电池(118)与另一个第一转接口相对串联,一对所述后盖板(119)分别可拆卸扣装于安装口部位处,且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所述后盖板(119)后侧壁开设有与第二管槽相对应的第三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组件(12)包括投放架(121)、输送管(122)、三个第一电磁阀(123)、两对流量阀(124)、若干限位单元(125)、若干氧气罐(126)、一对拉手(127)以及两对锁杆(128);
所述投放架(121)为T型结构,且投放架(121)一端能够活动插装于承载箱(111)内并位于隔板前侧,所述投放架(121)一端前侧壁开设有投放槽,所述投放架(121)另一端与承载箱(111)右侧壁相契合,所述输送管(122)固定设置于投放架(121)的投放槽顶端内,且输送管(122)下壁等距设置有四对第一连接口,所述输送管(122)前侧壁等设置有两对第二连接口,且第二连接口分别位于第一连接口中部,三个所述第一电磁阀(123)分别等距固定设置于输送管(122)上,且分别位于每两对第一连接口之间,两对所述流量阀(124)分别固定设置于投放架(121)上壁,且其中一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二连接口相连,若干所述限位单元(125)分别等距设置于投放槽内后侧壁上,且分别与第一连接口相对应,若干所述限位单元(125)分别位于投放槽内中心线位置上下两侧且互相对称,若干所述氧气罐(126)分别可拆卸嵌装于投放架(121)的投放槽内,且通过限位单元(125)固定,若干所述氧气罐(126)的出气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连接口相连接,一对所述拉手(127)分别对称设置于投放架(121)右侧壁,两对所述锁杆(128)均为L型结构,且一端上下两侧壁分别设置有与L型锁槽相对应的锁块,两对所述锁杆(128)靠近另一端分别活动嵌装于投放架(121)右侧壁,两对所述锁杆(128)分别活动插装于L型锁槽内,且锁块能够位于L型锁槽内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125)包括限位架(1251)、绑带(1252)以及粘扣(1253);
所述限位架(1251)为弧形结构,且两端中部均开设有绑槽,所述限位架(1251)固定设置于投放槽内后侧壁,所述绑带(1252)一端固定设置于限位架(1251)一端上,且绑带(1252)另一端活动贯穿于限位架(1251)另一端,所述粘扣(1253)固定设置于绑带(1252)另一端上,且绑带(1252)另一端通过粘扣(1253)相对粘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氧结构(2)包括两对放氧单元,其中两对放氧单元分别可拆卸相对拼接,且放氧单元分别通过第一导线相对串联并能够与承载箱(111)的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氧单元包括顶盖(21)、底板(22)、显示屏(23)、一对控制按钮(24)、防护盖(25)、第二电磁阀(26)、吸氧管(27)、第二蓄电池(28)以及控制板(29);
所述顶盖(21)为矩形结构,且下壁中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顶盖(21)上壁前后两端以及左右两端均对称设置有一对相同的转接槽,所述顶盖(21)相邻右侧壁以及前侧壁均设置有第二转接口,所述顶盖(21)上壁中部开设有防护槽,且防护槽内后侧壁中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底板(22)可拆卸扣装于顶盖(21)下壁,且底板(22)下壁靠近两端均设置有挂孔,所述底板(22)前侧壁右端内嵌装有通气管,且通气管另一端贯穿底板(22)上壁,所述底板(22)前侧壁左端开设有与通气管相对应的输送腔,所述显示屏(23)固定设置于防护槽内下壁,一对所述控制按钮(24)分别固定设置于防护槽内下壁,且位于显示屏(23)左侧,所述防护盖(25)一端活动插装于滑动槽内,且防护盖(25)嵌装于防护槽内,所述第二电磁阀(26)固定设置于顶盖(21)底部内上壁,且其中一端通过第三管道与通气管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磁阀(26)另一端设置有三通管,且三通管其中两端分别嵌装于防护槽内下壁内,所述吸氧管(27)其中一端分别可拆卸安置于三通管另外一端上,且吸氧管(27)两端能够相对翻转,所述第二蓄电池(28)固定设置于安装槽内上壁,所述第二蓄电池(28)分别与显示屏(23)、控制按钮(24)以及第二转接口相连,所述控制板(29)固定设置于安装槽内上壁,且位于第二电磁阀(26)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氧单元分别对称且交替对接,即其中一对放氧单元中通气管相邻对称,另一对放氧单元中的输送腔相邻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另一端能够通过第四管道与流量阀(124)另一端相连,且第四管道能够贯穿于输送腔以及承载箱(111)的第一管槽,并第四管道能够嵌装于第二管槽以及第四管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1)相对拼接后,相对转接槽内均能够通过第三螺栓安装转接垫(4)相连,且顶盖(21)能够悬挂于墙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箱(111)内下壁设置有若干导辊(3),且位于投放架(121)下方。
CN202410158321.8A 2024-02-04 2024-02-04 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 Active CN1176850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8321.8A CN117685042B (zh) 2024-02-04 2024-02-04 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8321.8A CN117685042B (zh) 2024-02-04 2024-02-04 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85042A true CN117685042A (zh) 2024-03-12
CN117685042B CN117685042B (zh) 2024-04-30

Family

ID=90139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58321.8A Active CN117685042B (zh) 2024-02-04 2024-02-04 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85042B (zh)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99244A1 (en) * 2006-02-27 2007-08-30 Kennedy William R Mine Refuge
CN101353968A (zh) * 2007-11-01 2009-01-28 金龙哲 一种煤矿用可移动式应急救生舱
CN102287229A (zh) * 2011-09-10 2011-12-21 沈景才 一种矿用可移动救生舱
CN102312679A (zh) * 2011-08-22 2012-01-1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井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系统
CN102373946A (zh) * 2011-10-08 2012-03-14 江苏凯力德科技有限公司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及救援方法
CN202810907U (zh) * 2012-03-29 2013-03-20 龙岩龙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
CN202991119U (zh) * 2012-11-27 2013-06-12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矿井可移动式救生过渡站
CN203381882U (zh) * 2013-07-26 2014-01-08 北京易通安达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周转箱
CN104225838A (zh) * 2014-09-25 2014-12-24 黄幼华 一种楼宇火灾救生舱及其供氧方法
CN104759046A (zh) * 2015-04-17 2015-07-08 上海宝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无动力应急救生舱
CN205689239U (zh) * 2016-05-27 2016-1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205779002U (zh) * 2016-05-27 2016-12-0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被动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EP3181811A2 (en) * 2015-12-16 2017-06-21 Eureka Pumps AS A tunnel emergency life support system
CN107714316A (zh) * 2017-10-10 2018-02-23 陈泽楠 一种高速公路事故救援设备
CN111045167A (zh) * 2019-12-01 2020-04-21 杭州昱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维护的光缆交接箱
CN210530911U (zh) * 2019-07-06 2020-05-15 江苏华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供氧装置的隧道救生舱
CN113007601A (zh) * 2021-03-31 2021-06-22 浙江强盛医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中心供氧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14158314U (zh) * 2020-11-10 2021-09-10 纪进 一种煤炭安全施工用可移动供氧装置
CN113700523A (zh) * 2021-08-23 2021-11-26 董清华 一种移动式救生舱
CN215335793U (zh) * 2021-03-19 2021-12-28 天津汉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氧气瓶用自动切换器安装架
CN218293650U (zh) * 2022-10-13 2023-01-13 江苏华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救生舱用供氧结构
CN117307239A (zh) * 2023-11-29 2023-12-29 泰兴市华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施工救生舱的供风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99244A1 (en) * 2006-02-27 2007-08-30 Kennedy William R Mine Refuge
CN101353968A (zh) * 2007-11-01 2009-01-28 金龙哲 一种煤矿用可移动式应急救生舱
CN102312679A (zh) * 2011-08-22 2012-01-1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井下可移动分体式救生舱系统
CN102287229A (zh) * 2011-09-10 2011-12-21 沈景才 一种矿用可移动救生舱
CN102373946A (zh) * 2011-10-08 2012-03-14 江苏凯力德科技有限公司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及救援方法
CN202810907U (zh) * 2012-03-29 2013-03-20 龙岩龙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
CN202991119U (zh) * 2012-11-27 2013-06-12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矿井可移动式救生过渡站
CN203381882U (zh) * 2013-07-26 2014-01-08 北京易通安达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周转箱
CN104225838A (zh) * 2014-09-25 2014-12-24 黄幼华 一种楼宇火灾救生舱及其供氧方法
CN104759046A (zh) * 2015-04-17 2015-07-08 上海宝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无动力应急救生舱
EP3181811A2 (en) * 2015-12-16 2017-06-21 Eureka Pumps AS A tunnel emergency life support system
CN205689239U (zh) * 2016-05-27 2016-1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205779002U (zh) * 2016-05-27 2016-12-0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被动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107714316A (zh) * 2017-10-10 2018-02-23 陈泽楠 一种高速公路事故救援设备
CN210530911U (zh) * 2019-07-06 2020-05-15 江苏华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供氧装置的隧道救生舱
CN111045167A (zh) * 2019-12-01 2020-04-21 杭州昱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维护的光缆交接箱
CN214158314U (zh) * 2020-11-10 2021-09-10 纪进 一种煤炭安全施工用可移动供氧装置
CN215335793U (zh) * 2021-03-19 2021-12-28 天津汉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氧气瓶用自动切换器安装架
CN113007601A (zh) * 2021-03-31 2021-06-22 浙江强盛医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中心供氧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3700523A (zh) * 2021-08-23 2021-11-26 董清华 一种移动式救生舱
CN218293650U (zh) * 2022-10-13 2023-01-13 江苏华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救生舱用供氧结构
CN117307239A (zh) * 2023-11-29 2023-12-29 泰兴市华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施工救生舱的供风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85042B (zh) 202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685042B (zh) 一种救生舱氧气供给自动化控制装置
CN107344616B (zh) 穿戴式多用途推力装置
CN209221259U (zh) 一种用于呼吸科护理的应急呼吸设备
CN205095317U (zh) 消防设备
CN211268747U (zh) 一种多功能矿用防尘口罩
CN211513185U (zh) 一种消防急救用呼吸面罩
CN110051942B (zh) 一种智能矿井压风自救装置
CN111228669A (zh) 一种使用医用防护服时的空气置换装置
CN211301844U (zh) 一种车载电池箱的灭火装置
CN217311676U (zh) 一种新型分体式医用正压呼吸防护头盔
WO2016006961A1 (ko) 방독면용 고리유닛
CN21115092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水充电口盖板
CN212262183U (zh) 一种使用医用防护服时的空气置换装置
CN214317093U (zh) 一种感染护理用口罩
CN111232340A (zh) 一种口罩生产用压缩包装机
CN213131455U (zh) 一种icu重症监护呼吸装置
CN114984543A (zh) 一种无极调节爬杆脚扣
CN212817689U (zh) 用于生物防护的头罩装置
CN210948777U (zh) 一种用于隧道突发险情的可移动式避险舱
CN213554602U (zh) 一种全身麻醉供药装置
CN219071891U (zh) 一种背带结构及消防空气呼吸器
CN206801070U (zh) 整体移动式智能安全通道
CN212172784U (zh) 一种口罩生产用压缩包装机
CN217886838U (zh) 一种便携式风力灭火机
CN212593560U (zh) 一种应急救援供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