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82387A - 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82387A
CN117682387A CN202410145744.6A CN202410145744A CN117682387A CN 117682387 A CN117682387 A CN 117682387A CN 202410145744 A CN202410145744 A CN 202410145744A CN 117682387 A CN117682387 A CN 117682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gas cylinder
driving device
press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457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屠硕
李显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Oushidu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Oushidu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Oushidu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Oushidu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457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823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82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823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第一压辊组件包括第一压辊以及驱动第一压辊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第一压辊朝向气瓶移动以将纱头压粘至气瓶;剪切组件包括剪刀以及驱动剪刀开闭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剪刀闭合以将纱线剪断;第二压辊组件包括第二压辊以及驱动第二压辊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可驱动第二压辊朝向气瓶移动以将剪切完后的纱尾压粘至气瓶,实现了纱线的自动上纱、切纱以及压纱,实现了纱线缠绕的完全自动化,省去了用户需要手动将纱线缠绕在气瓶上然后再由气瓶带动纱线转动的步骤,同时能够保证纱线缠绕时的规整,有助于提升缠绕后纱线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纱线缠绕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对新生产出的纱线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需要将其缠绕在气瓶上来进行转运和存储。在对纱线进行缠绕时,气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旋转夹具上,由旋转夹具带动以转动,用户需先将纱线的纱头手动粘附在气瓶上,并围着气瓶缠绕数周以保证纱线与气瓶连接的稳定性,而后旋转夹具带动气瓶转动以实现纱线的缠绕。在纱线缠绕完成后,用户需要借助剪刀等工具将纱线剪断,而后将缠绕完成后的气瓶取下再更换新的气瓶重复上述操作。在上述纱线缠绕的过程中,需要用户自行拽纱并将纱线手动缠绕在气瓶上,这就导致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要求较高,并且在缠绕时无法有效保证纱线缠绕的质量,可能存在缠绕过松或过紧的情况;同时操作人员需要对纱线手动剪断,操作较为不便;并且在纱线剪断后,气瓶上会存在部分纱尾无法粘接在气瓶上的情况,操作人员需要手动按压纱尾才能将其固定在气瓶上,如若不固定纱尾则会导致纱线在运输过程中借助纱尾脱离气瓶,严重影响纱线的运输以及存储。同时上述纱线缠绕的生产过程每步都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导致生产效率大大降低,同时质量得不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包括:
第一压辊组件,所述第一压辊组件包括第一压辊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压辊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压辊朝向气瓶移动以将纱头压粘至所述气瓶;
剪切组件,所述剪切组件包括剪刀以及驱动所述剪刀开闭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剪刀闭合以将纱线剪断;
第二压辊组件,所述第二压辊组件包括第二压辊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压辊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二压辊朝向所述气瓶移动以将剪切完后的纱尾压粘至所述气瓶。
本申请中的所述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还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爪以及驱动所述夹爪开闭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夹爪闭合夹持所述纱线以使所述剪刀可剪断所述纱线。
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五驱动装置,所述第五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夹爪朝向所述气瓶移动并配合所述第一压辊以将纱头自动压粘至所述气瓶。
所述机构还包括第六驱动装置,所述第六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剪切组件和所述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纱线移动。
所述机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第一压辊组件、第二压辊组件以及所述剪切组件均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且所述剪切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压辊组件和所述第二压辊组件之间。
所述第二压辊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板具有朝向所述气瓶延伸的且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部,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支架以及向下延伸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末端铰接有所述第二压辊,所述第二支架末端与两个所述连接部铰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可伸缩以驱动所述固定支架转动。
所述剪切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以使所述剪切组件随所述固定支架转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纱线。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本申请还包括一种应用上述的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将所述纱头放置在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气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压辊朝向气瓶移动以将纱头压粘至所述气瓶;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压辊远离气瓶,且所述气瓶转动并带动纱线转动以使纱线缠绕在气瓶上;
纱线缠绕完成后,所述气瓶停止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剪刀闭合以将纱线剪断;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压辊朝向所述气瓶移动以将剪切完后的纱尾压粘至所述气瓶。
所述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还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爪以及驱动所述夹爪开闭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压辊远离气瓶,且所述气瓶转动并带动纱线转动以使纱线缠绕在气瓶上,与纱线缠绕完成后,所述气瓶停止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剪刀闭合以将纱线剪断之间还包括:
所述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夹爪夹持所述纱线。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压辊朝向所述气瓶移动以将剪切完后的纱尾压粘至所述气瓶后,所述夹爪夹持纱头并将所述纱头移动至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气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压辊朝向气瓶移动并将纱头压粘至所述气瓶;
所述气瓶反转90°后,所述气瓶在无张力作用下正转2-3圈;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压辊远离所述气瓶,开30N张力所述气瓶正转三圈后,提到正常所需张力并带动纱线转动以使纱线缠绕在气瓶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压辊组件、第二压辊组件以及剪切组件,使得用户在使用该机构进行纱线缠绕时,初次使用时仅需将纱头放置在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第一压辊朝向气瓶移动以将纱头压粘至所述气瓶,气瓶上附着的胶粘将纱头沾附在气瓶上,而后气瓶旋转并带动纱线缠绕在气瓶上,实现纱线的自动上纱缠绕;在纱线缠绕完成后,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剪刀闭合以将纱线剪断,实现对纱线的自动切纱;在对纱线剪断后,第三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二压辊朝向所述气瓶移动以将剪切完后的纱尾压粘至所述气瓶。实现了纱线的自动上纱、切纱以及压纱,进而实现了纱线缠绕的完全自动化,省去了用户需要手动将纱线缠绕在气瓶上然后再由气瓶带动纱线转动的步骤,实现了省步骤的操作,同时能够保证纱线缠绕时的规整,有助于提升缠绕后纱线的质量。并且省去了用户手动切纱,自动化程度更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缩短生产时间。此外,第二压辊能够将纱尾压向气瓶,一方面避免了需要用户手动处理纱尾的步骤,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保证产出后的纱线较为规整,避免存在纱尾相对气瓶向外延伸导致在运输过程中纱线容易通过纱尾而脱离气瓶的情况,保证纱线在气瓶上的位置可靠性。
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通过设置夹持组件,且夹持组件包括夹爪以及驱动所述夹爪开闭的第四驱动装置,使得纱线缠绕完成后,能够通过夹爪将纱线夹持住,保证纱线无法移动,而后再通过剪刀将纱线剪短,一方面,保证纱线位置的稳定性,使得剪刀能够更加精准迅速的将纱线剪短,提升切割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夹爪实现对纱线的固定,使得纱线被剪断后,纱线仍能够借助夹爪的夹持实现位置的固定,避免纱线直接下落或在张力作用下回弹造成用户需重新找寻纱头来进行下一纱线缠绕过程的情况,保证纱线缠绕过程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通过设置第五驱动装置,使得夹爪在夹持住纱头时,能够通过第五驱动装置的驱动使夹爪带动纱头移动至气瓶和第一压辊之间,而后第一压辊朝向气瓶移动并将纱头自动压粘至所述气瓶上,实现自动上纱,省去了用户需要手动将纱头压向气瓶的操作步骤,使得上一气瓶缠绕完成并更换新一气瓶后能够自动实现上纱,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通过设置第六驱动装置,使得剪切组件和夹持组件能够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靠近或远离纱线,避免剪切组件和夹持组件始终靠近纱线设置导致纱线可能与剪切组件和夹持组件发生干涉导致纱线缠绕不顺畅甚至被剪刀割断造成纱线缠绕过程中断的情况,保证纱线缠绕过程的顺利进行。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通过设置固定板,且所述第一压辊组件、第二压辊组件以及所述剪切组件均固定于所述固定板,实现对各部件的固定,保证各部件位置的稳定可靠性,同时通过一个固定板便可实现各部件的固定,结构简单且可靠,有助于简化整个机构的零部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降低其占用空间。
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通过将所述第二支架末端与两个所述连接部铰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可伸缩以驱动所述固定支架转动,使得固定支架以及第二压辊能够绕连接部转动,且第二压辊距离旋转轴线较远,因此第二压辊能够发生较大的周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三驱动装置仅伸缩较小的距离便可带动第二压辊实现靠近或远离气瓶,避免了需要第三驱动装置移动较大距离来带动第二压辊移动造成第三驱动装置结构较大,进而导致整个机构占用空间较大的情况。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第二压辊组件、剪切组件以及夹持组件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第一压辊组件以及固定板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夹爪夹持住纱线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上砂时第一压辊将纱头压粘至气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第一压辊压接纱线在气瓶上缠绕数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自动绕纱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绕纱完成后夹爪夹住纱线且剪刀位于纱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剪刀剪断纱线时第二压辊将纱尾压粘至气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绕纱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
1-第一压辊组件、11-第一压辊、12-第一驱动装置;2-第二压辊组件、21-第三驱动装置、22-固定支架、221-第一支架、222-第二支架、23-第二压辊;3-剪切组件、31-剪刀、32-第二驱动装置;4-夹持组件、41-夹爪、42-第四驱动装置;5-固定板、51-连接部;6-第六驱动装置;7-气瓶;8-纱线、81-纱头、82-纱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包括:第一压辊组件1,所述第一压辊组件1包括第一压辊11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压辊11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1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可驱动所述第一压辊11朝向气瓶7移动以将纱头81压粘至所述气瓶7;剪切组件3,所述剪切组件3包括剪刀31以及驱动所述剪刀31开闭的第二驱动装置32,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可驱动所述剪刀31闭合以将纱线8剪断;第二压辊组件2,所述第二压辊组件2包括第二压辊23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压辊23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21,所述第三驱动装置21可驱动所述第二压辊23朝向所述气瓶7移动以将剪切完后的纱尾82压粘至所述气瓶7。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压辊组件1、第二压辊组件2以及剪切组件3,使得用户在使用该机构进行纱线8缠绕时,初次使用时仅需将纱头81放置在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23之间,第一压辊11朝向气瓶7移动以将纱头81压粘至所述气瓶7,气瓶7上附着的胶粘将纱头81沾附在气瓶7上,而后气瓶7旋转并带动纱线8缠绕在气瓶7上,实现纱线8的自动上纱缠绕;在纱线8缠绕完成后,第二驱动装置32可驱动所述剪刀31闭合以将纱线8剪断,实现对纱线8的自动切纱;在对纱线8剪断后,第三驱动装置21可驱动所述第二压辊23朝向所述气瓶7移动以将剪切完后的纱尾82压粘至所述气瓶7。实现了纱线8的自动上纱、切纱以及压纱,进而实现了纱线8缠绕的完全自动化,省去了用户需要手动将纱线8缠绕在气瓶7上然后再由气瓶7带动纱线8转动的步骤,实现了省步骤的操作,同时能够保证纱线8缠绕时的规整,有助于提升缠绕后纱线8的质量。并且省去了用户手动切纱,自动化程度更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缩短生产时间。此外,第二压辊23能够将纱尾82压向气瓶7,一方面避免了需要用户手动处理纱尾82的步骤,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保证产出后的纱线8较为规整,避免存在纱尾82相对气瓶7向外延伸导致在运输过程中纱线8容易通过纱尾82而脱离气瓶7的情况,保证纱线8在气瓶7上的位置可靠性。
具体地,该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包括以下使用步骤:
用户在初次使用该机构时,如图4所示,将所述纱头81放置在所述第一压辊11与所述气瓶7之间,优选地,可通过夹爪41将纱头81夹住并带动纱头伸向气瓶7处,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驱动所述第一压辊11朝向气瓶7移动以将纱头81压粘至所述气瓶7;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驱动第一压辊11远离气瓶7,且所述气瓶7转动并带动纱线8转动以使纱线8缠绕在气瓶7上;如图8所示,纱线8缠绕完成后,所述气瓶7停止转动,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驱动所述剪刀31闭合以将纱线8剪断;如图9所示,所述第三驱动装置21驱动所述第二压辊23朝向所述气瓶7移动以将剪切完后的纱尾82压粘至所述气瓶7。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驱动装置12、第二驱动装置32以及第三驱动装置21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驱动装置12、第二驱动装置32以及第三驱动装置21均由气缸构成,当然,上述各部件也可以是液压油缸,还可以是部分为气缸,其他部分部件为液压油缸。
作为该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如图1、图2所示,通过设置夹持组件4,且夹持组件4包括夹爪41以及驱动所述夹爪41开闭的第四驱动装置42,使得纱线8缠绕完成后,能够通过夹爪41将纱线8夹持住,保证纱线8无法移动,而后再通过剪刀31将纱线8剪短,一方面,保证纱线8位置的稳定性,使得剪刀31能够更加精准迅速的将纱线8剪短,提升切割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夹爪41实现对纱线8的固定,使得纱线8被剪断后,纱线8仍能够借助夹爪41的夹持实现位置的固定,避免纱线8直接下落或在张力作用下回弹造成用户需重新找寻纱头81来进行下一纱线8缠绕过程的情况,保证纱线8缠绕过程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夹持组件4还包括第五驱动装置,所述第五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夹爪41朝向所述气瓶7移动并配合所述第一压辊11以将纱头81自动压粘至所述气瓶7。
通过设置第五驱动装置,使得夹爪41在夹持住纱头81时,能够通过第五驱动装置的驱动使夹爪41带动纱头81移动至气瓶7和第一压辊11之间,而后第一压辊11朝向气瓶7移动并将纱头81自动压粘至所述气瓶7上,实现自动上纱,省去了用户需要手动将纱头81压向气瓶7的操作步骤,使得上一气瓶7缠绕完成并更换新一气瓶7后能够自动实现上纱,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作为该实施例下的一种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机构还包括第六驱动装置6,所述第六驱动装置6可驱动所述剪切组件3和所述夹持组件4靠近或远离所述纱线8移动。
通过设置第六驱动装置6,使得剪切组件3和夹持组件4能够通过第二驱动装置32靠近或远离纱线8,避免剪切组件3和夹持组件4始终靠近纱线8设置导致纱线8可能与剪切组件3和夹持组件4发生干涉导致纱线8缠绕不顺畅甚至被剪刀31割断造成纱线8缠绕过程中断的情况,保证纱线8缠绕过程的顺利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四驱动装置42、第五驱动装置以及第六驱动装置6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如图2所示,第四驱动装置42、第五驱动装置以及第六驱动装置6均由气缸构成,当然,上述各部件也可以是液压油缸,还可以是部分为气缸,其他部分部件为液压油缸。
作为该实施例下该结构的一种优选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驱动装置12驱动第一压辊11远离气瓶7,且所述气瓶7转动并带动纱线8转动以使纱线8缠绕在气瓶7上,与纱线8缠绕完成后,所述气瓶7停止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驱动所述剪刀31闭合以将纱线8剪断的步骤之间还包括:
如图8所示,所述第四驱动装置42驱动所述夹爪41夹持所述纱线8。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21驱动所述第二压辊23朝向所述气瓶7移动以将剪切完后的纱尾82压粘至所述气瓶7后,所述夹爪41夹持纱头81并将所述纱头81移动至所述第一压辊11与所述气瓶7之间,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驱动所述第一压辊11朝向气瓶7移动并将纱头81压粘至所述气瓶7,之后气瓶7反转90°后,气瓶7在无张力作用下正转2-3圈,使得纱线8在初步粘接在气瓶7上时,气瓶7先反转一定角度能够保证纱线8粘接稳定后气瓶7再进行正转,同时气瓶7在正转刚开始时,在无张力作用下正转2-3圈,保证纱线8能够顺利粘接在气瓶7上,避免纱线8绷紧导致纱线8与气瓶7发生打滑造成纱线8无法缠绕在气瓶7上的情况。之后在气瓶7正转2-3圈后,第一驱动装置12驱动第一压辊11远离气瓶7,并首先开30N张力在气瓶7正转三圈后,再提到正常所需张力并带动纱线8转动以使纱线8缠绕在气瓶7上,进一步保证纱线8缠绕的可靠性,避免了纱线8的打滑,保证纱线8缠绕的顺利进行。在纱线8缠绕完成后,再进行切纱以及压纱尾82的操作,完成上述步骤后,气瓶7可通过机械手将缠绕完成后的气瓶7取下,而后机械手再将新的气瓶7放置在旋转装置上,之后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再配合气瓶7完成上述各步骤,实现完全自动化。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机构还包括固定板5,所述第一压辊组件1、第二压辊组件2以及所述剪切组件3均固定于所述固定板5,且所述剪切组件3位于所述第一压辊组件1和所述第二压辊组件2之间。
通过设置固定板5,且所述第一压辊组件1、第二压辊组件2以及所述剪切组件3均固定于所述固定板5,实现对各部件的固定,保证各部件位置的稳定可靠性,同时通过一个固定板5便可实现各部件的固定,结构简单且可靠,有助于简化整个机构的零部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降低其占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压辊组件1、第二压辊组件2以及所述剪切组件3的固定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第二压辊组件2还包括固定支架22,所述固定板5具有朝向所述气瓶7延伸的且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部51,所述固定支架22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支架221以及向下延伸的第二支架222,所述第一支架221的末端铰接有所述第二压辊23,所述第二支架222末端与两个所述连接部51铰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21一端与所述固定板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51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21可伸缩以驱动所述固定支架22转动。
通过将所述第二支架222末端与两个所述连接部51铰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21一端与所述固定板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51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21可伸缩以驱动所述固定支架22转动,使得固定支架22以及第二压辊23能够绕连接部51转动,且第二压辊23距离旋转轴线较远,因此第二压辊23能够发生较大的周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三驱动装置21仅伸缩较小的距离便可带动第二压辊23实现靠近或远离气瓶7,避免了需要第三驱动装置21移动较大距离来带动第二压辊23移动造成第三驱动装置21结构较大,进而导致整个机构占用空间较大的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所述剪切组件3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222上,以使所述剪切组件3随所述固定支架22转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纱线8。
通过将剪切组件3也固定在第二支架222上,使得剪切组件3能够随固定支架22的转动而靠近或远离纱线8,进而使得剪切组件3在不工作时能够远离纱线8,有效避免剪切组件3始终靠近纱线8设置导致纱线8可能与剪切组件3发生干涉导致纱线8缠绕不顺畅甚至被剪刀31割断造成纱线8缠绕过程中断的情况,保证纱线8缠绕过程的顺利进行。
优选地,机构还包括上述的第六驱动装置6,且第六驱动装置6同样位于固定支架22上,位于固定支架22上的剪切组件3,当纱线8缠绕完成后,第三驱动装置21工作以驱动固定支架22转动,固定支架22带动第六驱动装置6以及剪切组件3朝向纱线8移动,移动到一定距离时,第三驱动装置21停止运行,第六驱动装置6向前伸出并带动剪刀31朝向纱线8移动,当纱线8位于剪刀31处时,第二驱动装置32驱动剪刀31闭合以剪断纱线8,而后第六驱动装置6带动剪刀31缩回,且第三驱动装置21继续向前推动并带动第二压辊23压向气瓶7,以将剪切完后的纱尾82压粘至所述气瓶7上,完成纱线8的整个缠绕过程。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包括:
第一压辊组件,所述第一压辊组件包括第一压辊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压辊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压辊朝向气瓶移动以将纱头压粘至所述气瓶;
剪切组件,所述剪切组件包括剪刀以及驱动所述剪刀开闭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剪刀闭合以将纱线剪断;
第二压辊组件,所述第二压辊组件包括第二压辊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压辊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二压辊朝向所述气瓶移动以将剪切完后的纱尾压粘至所述气瓶;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爪以及驱动所述夹爪开闭的第四驱动装置;
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压辊远离气瓶,且所述气瓶转动并带动纱线转动以使纱线缠绕在气瓶上;
纱线缠绕完成后,所述气瓶停止转动,所述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夹爪夹持,所述纱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剪刀闭合以将纱线剪断;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压辊朝向所述气瓶移动以将剪切完后的纱尾压粘至所述气瓶;
所述夹爪夹持纱头并将所述纱头移动至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气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压辊朝向气瓶移动并将纱头压粘至所述气瓶;
所述气瓶反转90°后,所述气瓶在无张力作用下正转2-3圈;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压辊远离所述气瓶,开30N张力所述气瓶正转三圈后,提到正常所需张力并带动纱线转动以使纱线缠绕在气瓶上;
更换气瓶并重复上述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五驱动装置,所述第五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夹爪朝向所述气瓶移动并配合所述第一压辊以将纱头自动压粘至所述气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还包括第六驱动装置,所述第六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剪切组件和所述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纱线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第一压辊组件、第二压辊组件以及所述剪切组件均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且所述剪切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压辊组件和所述第二压辊组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辊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板具有朝向所述气瓶延伸的且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部,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支架以及向下延伸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末端铰接有所述第二压辊,所述第二支架末端与两个所述连接部铰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可伸缩以驱动所述固定支架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以使所述剪切组件随所述固定支架转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纱线。
CN202410145744.6A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76823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45744.6A CN117682387A (zh)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45744.6A CN117682387A (zh)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82387A true CN117682387A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39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45744.6A Pending CN117682387A (zh)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82387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0643A (zh) * 1997-04-04 1999-06-23 青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自动换筒方法及带换筒装置的络筒设备
CN113547759A (zh) * 2021-07-14 2021-10-26 武汉理工大学 能自动断挂纱的纤维缠绕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4834026A (zh) * 2022-05-19 2022-08-02 安徽绿动能源有限公司 自动铺纱剪纱机构及纤维缠绕一体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0643A (zh) * 1997-04-04 1999-06-23 青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自动换筒方法及带换筒装置的络筒设备
CN113547759A (zh) * 2021-07-14 2021-10-26 武汉理工大学 能自动断挂纱的纤维缠绕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4834026A (zh) * 2022-05-19 2022-08-02 安徽绿动能源有限公司 自动铺纱剪纱机构及纤维缠绕一体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4248B (zh) 一种电芯端面揉平装置
KR101701205B1 (ko) 코일 포장용 결속 헤드 모듈
EP4091762A1 (en) Roll changing apparatus and tab welding equipment
CN110600260A (zh) 一种全自动边滑式环形绕线机
CN113798840B (zh) 适用于机械臂的螺丝装卸夹具
CN112864477A (zh) 一种卷绕机
CN211965435U (zh) 一种焊丝缠绕装置
CN117682387A (zh) 一种自动上纱、切纱、压纱机构的使用方法
CN114400363A (zh) 电芯贴胶装置
CN110451346A (zh) 单卷筒卷绕装置和在单卷筒卷绕装置中更换卷满的卷筒的方法
CN219203228U (zh) 圆柱电芯包胶装置
CN216333307U (zh) 一种覆膜透析袋管盘管机
CN115319233A (zh) 焊接手臂总成及直角坐标系焊接机器人
CN209651537U (zh) 一种全自动收卷分切机
CN208439466U (zh) 一种导爆管自动捆扎装置
CN208424779U (zh) 动圈音膜组件自动加工设备
US11753264B2 (en) Tab roll replacing device and winding apparatus
CN217086667U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电芯卷绕收尾贴胶装置
CN216597672U (zh) 电芯贴胶装置
CN2285186Y (zh) 保温容器的焊接装置
CN219009544U (zh) 一种自动绕绳机
CN112824286A (zh) 一种自动换卷装置
CN214383632U (zh) 一种全自动卷管打包系统用的卷管部件
CN209737729U (zh) 包材分切用竖切刀
CN217859352U (zh) 一种全极耳大圆柱电池预焊机焊接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