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7576A - 输送带用捆包单元 - Google Patents

输送带用捆包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7576A
CN117677576A CN202280051221.4A CN202280051221A CN117677576A CN 117677576 A CN117677576 A CN 117677576A CN 202280051221 A CN202280051221 A CN 202280051221A CN 117677576 A CN117677576 A CN 117677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rtion hole
conveyor belt
opening
peripheral surface
inn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12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矢岛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677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75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提高输送带的卷取效率。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A)具备在中心部具有卷取轴插通孔(2001)且互相对向地配置的木材制的一对圆形的侧板部(12)、和安装于一对侧板部(12)的外周部且卷取输送带的圆筒部(14),在输送带的卷取时在卷取轴插通孔(2001)中插通金属制的卷取轴(16A),在一对侧板部(12)分别设置开口部(1202),在该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固定安装具有卷取轴插通孔(2001)的插通孔构成构件(20A)。插通孔构成构件(20A)由支承卷取轴(16A)时的耐久性比木材优异的材料形成。

Description

输送带用捆包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带用捆包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在矿山、采石场、隧道施工等中,用于搬运煤炭、矿石、土砂等运送物的带式输送机装置被广泛地使用。
在这样的带式输送机装置中,例如使用了100m~500m之类的长的输送带。
另一方面,输送带的对接作业需要庞大的劳力和时间,因此优选在使用现场中减少对接部位。
因此,使输送带尽量长,从制造工场等搬运至使用现场,减轻使用现场的对接的劳力。
因此,以往,在制造工场中,在输送带的卷取时使用输送带用捆包单元,将卷取有输送带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向使用现场搬运(参照专利文献1)。
该输送带用捆包单元具备在中心部具有卷取轴插通孔且互相对向地配置的一对圆形的侧板部、和安装于一对侧板部的外周部且卷取输送带的圆筒部,为木材制。
并且,在制造工场中,使插通于一对侧板部的卷取轴插通孔的金属制的卷取轴旋转,将卷取轴的旋转力从开口部向输送带用捆包单元传递,将输送带向圆筒部上卷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999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输送带用捆包单元为木材制,卷取轴为金属制,因此,若在输送带的卷取时使卷取轴高速旋转,则卷取轴插通孔会因来自卷取轴的负荷而损伤、破损、变形,无法以均一的旋转速度使输送带用捆包单元旋转。
因而,要想在圆筒部上均一地卷取输送带,不得不将输送带用捆包单元的旋转速度减慢,不利于提高输送带的卷取效率。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有利于提高输送带的卷取效率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是一种输送带用捆包单元,具备在中心部具有卷取轴插通孔且互相对向地配置的木材制的一对圆形的侧板部、和安装于所述一对侧板部的外周部且卷取输送带的圆筒部,在所述输送带的卷取时在所述卷取轴插通孔中插通金属制的卷取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侧板部的中心部形成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固定安装具有所述卷取轴插通孔的插通孔构成构件,所述插通孔构成构件由支承所述卷取轴时的耐久性比木材优异的材料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通过在一对侧板部各自的开口部设置由支承金属制的卷取轴时的耐久性比木材优异的材料形成的插通孔构成构件,能够抑制插通有卷取轴的一对侧板部的部位的损伤、破损、变形,因此能够在输送带的卷取时提高输送带用捆包单元的旋转速度,有利于提高输送带的卷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中,(A)是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的立体图,(B)是剖视图,(C)是侧视图。
图2中,(A)是第1实施方式的插通孔构成构件的立体图,(B)是剖视图。
图3中,(A)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的侧视图,(B)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的侧视图。
图4中,(A)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的侧视图,(B)是插通孔构成构件的立体图,(C)是插通孔构成构件的剖视图。
图5中,(A)是第2实施方式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的立体图,(B)是剖视图,(C)是侧视图。
图6中,(A)是第2实施方式的插通孔构成构件的立体图,(B)是剖视图。
图7中,(A)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的侧视图,(B)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A卷取输送带。例如,在从制造工场向使用现场搬运输送带的情况下,在制造工场中将输送带向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A卷取,将卷取有输送带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A向使用现场搬运。
如图1所示,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A具备一对侧板部12、圆筒部14以及插通孔构成构件20A。
一对侧板部12为木材制,在中心部形成有用于安装插通孔构成构件20A的矩形状的开口部1202且互相对向地配置。
开口部120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方形,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由相同的4个平坦面形成。
在一对侧板部12各自的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固定安装有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在插通孔构成构件20A的中心部,如图1(B)的假想线所示那样设置有在输送带的卷取时供为金属制且截面为矩形的卷取轴16A插通的卷取轴插通孔2001。
圆筒部14是卷取输送带的部位,与一对侧板部12同样地为木材制,安装于一对侧板部12的外周部。
本实施方式的圆筒部14由为细长的长方形且短边的截面弯曲的多个板构件1402构成,通过使板构件1402的长边彼此相邻并连接而形成了圆筒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圆筒部14为木材制,但只要是在卷取了输送带的情况下能够经受得住的材料即可,也可以由其他的材料构成,例如,也可以为合成树脂制、钢材制等。
插通孔构成构件20A与矩形状的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接触且抵接而被固定安装,因此,如图2所示,由呈矩形框状、详细而言呈正方形的框状的单个构件构成。
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具备构成卷取轴插通孔2001且与卷取轴16A接触而支承卷取轴16A的支承面2002、和与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抵接的外周面2004,这些支承面2002和外周面2004分别由4个平坦面形成。
插通孔构成构件20A由支承金属制的卷取轴16A时的耐久性比木材优异的材料形成,详细而言,由将金属制的卷取轴16A利用卷取轴插通孔2001的支承面2002支承时的耐久性比木材优异的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钢材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向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的固定安装是由从支承面2002贯通插通孔构成构件20A且拧入到开口部1202的半径方向外方的侧板部12的木螺钉S进行的。
因此,在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形成有供木螺钉S插通的多个木螺钉插通孔22。
在本实施方式的插通孔构成构件20A中,在各边各形成有2个、即合计8个木螺钉插通孔22。木螺钉插通孔22以使得木螺钉的头部不从插通孔构成构件20A的内周面2002突出的方式形成。
在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向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固定安装的情况下,向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嵌入而配置,从8个木螺钉插通孔22分别将木螺钉S从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向侧板部12拧入而安装。
此外,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只要由将卷取轴16A利用支承面2002支承时的耐久性比木材优异的材料形成即可,除了钢材制之外,例如也可以为合成树脂制、橡胶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木螺钉S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固定安装于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但也可以利用钉子来固定安装。在该情况下,取代木螺钉插通孔22而在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形成能够供钉子的躯干部插入的孔部。此外,该孔部在插通孔构成构件20A的厚度薄的情况下不需要。
另外,还可以利用粘接剂或粘着带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向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固定安装。在该情况下,不形成木螺钉插通孔22,在插通孔构成构件20A的外周面2004和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的一方涂布粘接剂或者贴附双面粘着带等粘着带。即,插通孔构成构件20A通过介设于插通孔构成构件20A的外周面2004与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之间的粘接剂或粘着带而向开口部1202固定安装。
这样,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A,由于在一对侧板部12各自的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固定安装有具有卷取轴插通孔2001且由耐久性比木材优异的材料形成的插通孔构成构件20A,所以来自卷取轴16A的旋转力从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及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向侧板部12广泛地分散、扩散。
因此,能够抑制插通有金属制的卷取轴16A的一对侧板部12的部位的损伤、破损、变形,因此能够在输送带的卷取时提高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A的旋转速度,有利于提高输送带的卷取效率。
另外,由于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利用单个构件构成,所以能够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向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通过嵌入而配置,有利于向内周面1204容易地固定安装。
另外,由于利用木螺钉S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固定安装于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所以有利于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向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容易地固定安装。另外,在取代木螺钉S而利用钉子、粘接剂或粘着带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固定安装于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的情况下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而且,若利用从支承面2002贯通插通孔构成构件20A且拧入到开口部1202的半径方向外方的侧板部12的木螺钉S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向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固定安装,则能够在与卷取轴16A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拧入木螺钉S,因此有利于防止因输送带的卷取时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A的旋转而木螺钉S旋转并松动。
另外,通过使插通孔构成构件20A为钢材制,能够抑制插通有卷取轴16A的一对侧板部12的部位的损伤、破损、变形,因此能够在输送带的卷取时提高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A的旋转速度,有利于提高输送带的卷取效率。另外,在使插通孔构成构件20A为支承卷取轴16A时的耐久性比木材优异的合成树脂制或橡胶制的情况下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而且,由于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利用钢材制的单个构件构成,所以能够与木材相比提高卷取轴插通孔2001的精度,有利于将卷取轴16A向卷取轴插通孔2001容易地插入。在针对金属制的卷取轴16A的耐久性比木材优异的合成树脂制的插通孔构成构件20A的情况下也能同样地起到该效果。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接着,参照图3(A)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利用单个构件构成,相对于此,如图3(A)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B利用多个分割体24构成这一点不同。
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位、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位重点地说明。
插通孔构成构件20B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为了向矩形状的开口部1202固定安装而呈矩形框状,但由在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的周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分割体24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插通孔构成构件20B由L字状的同一形状的2个分割体24构成,通过一方的分割体24的端部24A和另一方的分割体24的端部24B连接而呈矩形框状,在这2个分割体24的内侧形成由支承面2002构成的卷取轴插通孔2001。
关于构成插通孔构成构件20B的材料及木螺钉插通孔22,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在2个分割体24分别各形成有4个木螺钉插通孔22。
在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B向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固定安装的情况下,将一方的分割体24的外周面2004的角部向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的角部1206A对准而配置,之后将另一方的分割体24的角部向处于角部1206A的对角的角部1206B对准而配置,向8个木螺钉插通孔22分别插入木螺钉S而安装。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取代木螺钉S而使用钉子、粘接剂或粘着带等是任意的。
在本变形例1中,除了能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之外,也能起到以下的效果。
根据本变形例1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A,由于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B利用在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的周向上被分割的L字状的2个分割体24构成,所以容易向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配置,有利于向内周面1204容易地固定安装。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接着,参照图3(B)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B利用2个分割体24构成,相对于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如图3(B)所示,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C利用4个分割体(一对第1分割体26、一对第2分割体28)构成这一点不同。
插通孔构成构件20C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为了向矩形状的开口部1202固定安装而呈矩形框状,但由在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的周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分割体26、28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插通孔构成构件20C由长方形的平板状的2种类的一对第1分割体26和一对第2分割体28这合计4个分割体26、28构成。
具体而言,第1分割体26和第2分割体28具有相同的厚度,第1分割体26的长度与构成开口部1202的1边的内周面1204的长度相同,第2分割体28的长度为从构成开口部1202的1边的内周面1204的长度减去2个第1分割体26的厚度而得到的长度。
并且,一对第1分割体26的外周面2004重叠于开口部1202的互相对向的一对内周面1204,一对第2分割体28的外周面2004在一对第1分割体26的两端处重叠于剩余的对向的一对内周面1204,配置成矩形框状,在这一对第1分割体26和一对第2分割体28的内侧形成由这些第1分割体26和第2分割体28的支承面2002构成的卷取轴插通孔2001。
关于构成插通孔构成构件20C的材料及木螺钉插通孔22,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在一对第1分割体26和一对第2分割体28分别各形成有2个木螺钉插通孔22。
在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C向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固定安装的情况下,向一对第1分割体26和一对第2分割体28的合计8个木螺钉插通孔22分别插入木螺钉S而安装。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取代木螺钉S而使用钉子、粘接剂或粘着带等是任意的。
在本变形例2中,除了能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之外,还能起到以下的效果。
根据本变形例2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A,由于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C利用在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的周向上被分割的平板状的4个分割体26、28(一对第1分割体26、一对第2分割体28)构成,所以容易向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配置,有利于向内周面1204容易地固定安装。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接着,参照图4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利用覆盖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的全域的单个构件构成,相对于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中,如图4所示,将插通孔构成构件30利用在开口部1202的各角部1206配置的L字状的4个分割体32构成这一点及未覆盖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的全域这一点不同。
各分割体32由互相正交的相同形状且相同大小的2个平板部32A构成,在各平板部32A形成有木螺钉插通孔22。
如图4(A)、(C)所示,平板部32A的长度L2形成为小于开口部1202的一个内周面1204的长度L1的1/2的长度。
在4个分割体32的外周面3004配置于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的状态下,在4个分割体32的内侧形成由各分割体32的支承面3002构成的卷取轴插通孔3001。另外,在相邻的分割体32的平板部32A间形成间隙C,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的部分从间隙C向卷取轴插通孔3001内露出。
在将插通孔构成构件30向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固定安装的情况下,将分割体32各自的角部向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的各角部1206对准而配置,向8个木螺钉插通孔22分别插入木螺钉S而安装。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取代木螺钉S而使用钉子、粘接剂或粘着带等是任意的。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能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即,来自卷取轴16A的旋转力从4个分割体32及固定安装有这4个分割体32的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向侧板部12广泛地分散、扩散。
因此,即使在相邻的分割体32的平板部32A间形成有向卷取轴插通孔2001露出的间隙C,也能够抑制插通有金属制的卷取轴16A的一对侧板部12的部位的损伤、破损、变形,因此能够在输送带的卷取时提高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A的旋转速度,有利于提高输送带的卷取效率。
另外,由于将插通孔构成构件30利用在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的周向上被分割的L字状的4个分割体32构成,所以容易向开口部1202的内周面1204配置,有利于向内周面1204容易地固定安装,另外,有利于防止因输送带的卷取时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A的旋转而木螺钉S旋转并松动。
而且,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在4个分割体32配置于开口部1202的各角部1206的状态下,在相邻的分割体32的平板部32A间形成间隙C,因此,即使在尺寸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开口部1202的情况下,若将尺寸相等的L字状的分割体32预先设置8个、12个、16个……,则也能够通过这些尺寸相等的L字状的分割体32来应对,能够省略每当开口部1202的尺寸不同时每次制作插通孔构成构件30的劳力。
在耐久性比木材优异的合成树脂制或橡胶制的情况下也能同样地起到以上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5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插通孔构成构件20A固定安装于矩形状的开口部1202,相对于此,如图5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使圆筒状的插通孔构成构件40A固定安装于圆形的开口部1802这一点不同。
如图5所示,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B构成为具备一对侧板部18、圆筒部14以及插通孔构成构件40A。
一对侧板部18呈圆形且为木材制,在中心部贯通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1802。
在一对侧板部18各自的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固定安装有具有供卷取轴16B插通的卷取轴插通孔4001的插通孔构成构件40A,插通孔构成构件40A由覆盖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2的全域的单个构件构成。
插通孔构成构件40A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由支承卷取轴16B时的耐久性比木材优异的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钢材制。
如图6所示,插通孔构成构件40A具备与卷取轴16B接触而支承卷取轴16B的支承面4002、和与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抵接的外周面4004,这些支承面4002和外周面4004分别由圆筒面形成。
插通孔构成构件40A向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的固定安装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是由从支承面4002贯通插通孔构成构件40A且拧入到开口部1802的半径方向外方的侧板部18的木螺钉S进行的。
因此,在插通孔构成构件40A形成有用于利用木螺钉S来向内周面1804固定安装的多个木螺钉插通孔42。
在本实施方式的插通孔构成构件40A中,在周向上隔开均等的间隔地形成有8个木螺钉插通孔42。
木螺钉插通孔42以使得木螺钉S能够从插通孔构成构件40A的支承面4002朝向外周面4004插入的方式形成。
在将插通孔构成构件40A向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固定安装的情况下,向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嵌入而配置,向8个木螺钉插通孔42分别插入木螺钉S而安装。
此外,插通孔构成构件40A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除了钢材制之外,例如也可以为合成树脂制、橡胶制。
另外,插通孔构成构件40A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也可以通过钉子来向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固定安装,还可以通过粘接剂、粘着带来固定安装。
在向这样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B卷取输送带的情况下,将卷取轴16B向固定安装于一对侧板部18的中心部的插通孔构成构件40A的卷取轴插通孔4001插通。在截面为圆形的本实施方式的卷取轴16B,例如设置有直径比卷取轴16B的直径大的环板状的凸缘(未图示),该凸缘经由未图示的多个木螺钉而与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B的一对侧板部18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结合。并且,通过使卷取轴16B旋转并将卷取轴16B的旋转力从侧板部18向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B传递,从而使圆筒部14旋转而将输送带向圆筒部14上卷取。
通过这样设置有凸缘,卷取轴16B的旋转力经由侧板部18而向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B传递,因此向卷取轴插通孔4001施加的负荷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变小,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若卷取轴插通孔4001的支承面由木材形成,则由木材形成的卷取轴插通孔的支承面也会因长期使用而损伤、破损、变形。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B,通过在一对侧板部18各自的中心部设置由支承金属制的卷取轴16B时的耐久性比木材优异的材料形成的插通孔构成构件40A,能够抑制插通有卷取轴16B的一对侧板部18的部位的损伤、破损、变形,因此能够在输送带的卷取时提高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B的旋转速度,有利于提高输送带的卷取效率。
另外,由于将插通孔构成构件40A利用覆盖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的全域的单个构件构成,所以能够向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通过嵌入而配置,有利于向内周面1804容易地固定安装。
另外,由于利用木螺钉S将插通孔构成构件40A固定安装于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所以有利于将插通孔构成构件40A向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容易地固定安装。另外,在取代木螺钉S而利用钉子、粘接剂或粘着带将插通孔构成构件40A固定安装于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的情况下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而且,若利用从插通孔构成构件40A的支承面4002拧入到内周面1804的半径方向外方的侧板部18的木螺钉S来将插通孔构成构件40A向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固定安装,则能够在与卷取轴16B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拧入木螺钉S,因此有利于防止因输送带的卷取时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B的旋转而木螺钉S旋转并松动。
而且,由于将插通孔构成构件40A利用钢材制的单个构件构成,所以能够与木材相比提高开口部1802的精度,有利于将卷取轴16B向开口部1802容易地插通。
此外,关于以上的效果,在使插通孔构成构件40A为耐久性比木材优异的合成树脂制或橡胶制的情况下也起到同样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接着,参照图7(A)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插通孔构成构件40A利用单个构件构成,相对于此,在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如图7(A)所示,将插通孔构成构件40B利用多个分割体44构成这一点不同。
插通孔构成构件40B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为了向圆形的开口部1802固定安装而呈圆筒状,但由在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的周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分割体44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插通孔构成构件40B由相同形状且相同大小的半圆筒状的2个分割体44构成,各分割体44具有圆筒面状的支承面4002和外周面4004,通过各分割体44的端部彼此连接而形成了圆筒。
关于构成插通孔构成构件40B的材料及木螺钉插通孔42,与第2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在2个分割体44分别各形成有4个木螺钉插通孔42。
在将插通孔构成构件40B向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固定安装的情况下,在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一个一个地配置分割体44,向8个木螺钉插通孔42分别插入木螺钉S而安装。
在本变形例1中,除了能起到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之外,还能起到以下的效果。
根据本变形例1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B,由于将插通孔构成构件40B利用在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的周向上被分割的半圆筒状的2个分割体44构成,所以容易向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配置,有利于向内周面1804容易地固定安装。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接着,参照图7(B)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在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将插通孔构成构件40B利用2个分割体44构成,相对于此,在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如图7(B)所示,将插通孔构成构件40C利用3个分割体46构成这一点不同。
插通孔构成构件40C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为了向圆形的开口部1802固定安装而呈圆筒状,但由在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的周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分割体46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插通孔构成构件40C由相同形状且相同大小的圆弧状的3个分割体46构成,各分割体46具有圆筒面状的支承面4002和外周面4004,通过各分割体46的端部彼此连接而形成了圆筒。
关于构成插通孔构成构件40C的材料,与第2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插通孔构成构件40C向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的固定安装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是由从支承面4002拧入到内周面1804的半径方向外方的侧板部18的木螺钉S进行的。
因此,在插通孔构成构件40C形成有用于利用木螺钉S来向内周面1804固定安装的多个木螺钉插通孔42。
在本实施方式的插通孔构成构件40C中,在周向上隔开均等的间隔地形成有9个木螺钉插通孔42,在3个分割体46分别各形成有3个木螺钉插通孔42。木螺钉插通孔42以使得木螺钉S能够从插通孔构成构件40C的支承面4002朝向外周面4004插入的方式形成。
在将插通孔构成构件40C向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固定安装的情况下,在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一个一个地配置分割体46,向9个木螺钉插通孔42分别插入木螺钉S而安装。
这样,根据本变形例2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10B,由于将插通孔构成构件40C利用在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的周向上被分割的圆弧状的3个分割体46构成,所以容易向开口部1802的内周面1804配置,有利于向内周面1804容易地固定安装,能起到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同样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0A、10B输送带用捆包单元
12、18一对侧板部
1202、1802开口部
1204、1804内周面
1206(1206A、1206B)角部
14圆筒部
16A、16B卷取轴
20A、20B、20C、30、40A、40B、40C插通孔构成构件
2001、3001、4001卷取轴插通孔
2002、4002支承面
2004、4004外周面
22、42木螺钉插通孔
24、32、44、46分割体
26第1分割体
28第2分割体
C间隙

Claims (6)

1.一种输送带用捆包单元,具备在中心部具有卷取轴插通孔且互相对向地配置的木材制的一对圆形的侧板部、和安装于所述一对侧板部的外周部且卷取输送带的圆筒部,在所述输送带的卷取时在所述卷取轴插通孔中插通金属制的卷取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侧板部的中心部形成开口部,
在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固定安装具有所述卷取轴插通孔的插通孔构成构件,
所述插通孔构成构件由支承所述卷取轴时的耐久性比木材优异的材料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通孔构成构件由单个构件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通孔构成构件由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分割体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呈其内周面由4个平坦面构成的矩形状,
所述插通孔构成构件由配置于所述开口部的各角部且由互相正交的2个平板部构成的L字状的4个分割体构成,
在所述4个分割体配置于所述开口部的状态下,在相邻的所述分割体的所述平板部之间形成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通孔构成构件具有支承所述卷取轴的支承面和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抵接的外周面,
所述插通孔构成构件向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的固定安装是由从所述支承面贯通所述插通孔构成构件且拧入到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的半径方向外方的所述侧板部的木螺钉或钉子、或者介设于所述插通孔构成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的粘接剂或粘着带进行的。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带用捆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通孔构成构件为钢材制或合成树脂制或橡胶制。
CN202280051221.4A 2021-10-22 2022-09-02 输送带用捆包单元 Pending CN1176775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3319 2021-10-22
JP2021-173319 2021-10-22
PCT/JP2022/033164 WO2023067917A1 (ja) 2021-10-22 2022-09-02 コンベヤベルト用梱包セ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7576A true CN117677576A (zh) 2024-03-08

Family

ID=86058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1221.4A Pending CN117677576A (zh) 2021-10-22 2022-09-02 输送带用捆包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7576A (zh)
WO (1) WO202306791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8157Y2 (zh) * 1974-07-22 1981-07-04
US4274538A (en) * 1979-11-19 1981-06-23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ackage and method of packaging for flat elongated material
JPS63199972U (zh) * 1987-06-16 1988-12-22
JPH06171809A (ja) * 1992-12-02 1994-06-21 Bridgestone Corp 材料巻付け用円筒状ボックス及び材料巻付け用円筒状ボックスの装着搬出装置
JP6003538B2 (ja) * 2012-10-31 2016-10-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コンベヤベルトの巻芯及び巻き取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7917A1 (ja)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593157A (en)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strip
US4077508A (en) Sealed hanger bearing for use with abrasive conveyors
US7517156B2 (en) Cradle bearing
CN117677576A (zh) 输送带用捆包单元
JP2014058398A (ja) コンベヤベルト搬送用保持具
US7296675B1 (en) Magnetic centering roller for reinforce conveyor belts
JP2011037576A (ja) テーパ状スリーブ、並びに、搬送用ローラ
US4399906A (en) Temperature expansive screw conveyor
US117740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directional pipe runners
JP2010007827A (ja) 自動調心ローラー
KR101808848B1 (ko) 이송장치
US20140175938A1 (en) Motorised roller
JP2014156355A (ja) ベルトコンベヤ
DE60039124D1 (de) Bauelement für förderer
US5064406A (en) Belt conveyor pulley
KR20060025810A (ko) 롤러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이용한 기판이송장치
JP5909842B2 (ja) ベルトコンベヤ
US20210024296A1 (en) Sealing arrangement for idler rollers used in weighing roller belts
CN117677570A (zh) 卷绕滚筒的连结装置
KR20210039023A (ko) 벨트컨베이어용 리턴롤러
KR20080051418A (ko) 이송용 컨베이어에 이용되는 어큐뮬레이션 롤러
JP4265032B2 (ja) ベルトコンベアのリターンローラ保護リング
CN214269117U (zh) 新型从动滚筒及包含该新型从动滚筒的带式输送机
CN220333766U (zh) 连接片、阻尼滚筒以及输送系统
CN220722398U (zh) 一种耐磨性好的皮带机辊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