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5537A - 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675537A CN117675537A CN202410140960.1A CN202410140960A CN117675537A CN 117675537 A CN117675537 A CN 117675537A CN 202410140960 A CN202410140960 A CN 202410140960A CN 117675537 A CN117675537 A CN 1176755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data
- wireless line
- line
- de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897 real-tim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5—Handover due to radio link fail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对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线路进行两次检测确定在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线路是否可以进行应用。其中针对于无线线路的第一次检测通过局部离群因子确定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与时序数据是否属于同一簇,确定无线网路是否具有异常;针对于无线线路的第二次检测通过信号的传输时间是否属于预设置的阈值区间内,从而确定无线线路上是否具有异常。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无线线路的设置两次异常检测过程,基于异常检测结果提供对应的通信传输通道和信息传输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电表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电网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就是智能电表系统。我国智能电表系统目前已进入成熟阶段。但目前智能电表系统中,信息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用电负荷波动大、供电电压波动大等地区,电表信息传输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智能电表系统要进一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满足电网稳定运行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来改变智能电表信息传输的问题,能够实现针对于智能电表传输过程中的信息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应用于智能电表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无线线路和有线线路,所述无线线路与所述有线线路与智能电表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对当前时间点中所述无线线路进行通信线路进行检测,确定所述无线线路是否具有异常,具体包括:获取前序时间段内所述无线线路中与通信特征有关的时序数据,并确定所述时序数据中当前时间点在所述时序数据中的局部离群因子,并基于所述局部离群因子确定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与时序数据是否属于同一簇,并基于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无线线路是否具有异常以及异常结果,所述局部离群因子基于下式定义:
,其中p为检测时间点的特征数据,o为时序数据中相邻的检测时间点的特征数据,/>表示第k距离邻域,/>为点p的局部可达密度,/>为点o的局部可达密度;当所述无线线路具有异常时,切换传输模式为有线传输模式,并确定所述有线线路中是否具有可接受的串口,当不具有可接受串口后对所述无线线路传输进行二次检测,所述二次检测通过向所述无线线路发送检测信号并获取检测信号在通信过程中被发起和被接收过程中传输时间,并根据所述传输时间与预设置的传输阈值进行比较,通过所述二次检测结果确定所述无线线路传输是否具有异常以及异常种类;当所述无线线路传输不具有异常时采用所述无线线路进行传输,当所述无线线路具有异常时,确定异常种类,根据所述异常种类选择等待无线线路或等待所述有线线路进行二次通信连接建立;所述异常种类包括未连接、传输过慢、传输受到干扰,当所述异常种类为未连接和传输过慢时等待所述无线线路恢复后建立无线线路传输,当所述异常种类为传输受到干扰时等待所述有线线路具有可接受串口后建立有线线路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局部离群因子确定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与时序数据是否属于同一簇,并基于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无线线路是否具有异常以及异常结果,包括:当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与时序数据属于同一簇时则此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为非异常数据,所述无线线路不具有异常;当不属于统一簇时此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为异常数据,所述无线线路具有异常。
进一步的,所述点p的局部可达密度基于下式进行确定:
,其中/>为表示o点到p点的第k可达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o点到p点的第k可达距离基于下式确定:
,其中/>表示第k距离,表示两点p和o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阈值包括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和第三阈值;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时间与预设置的传输阈值进行比较,包括:当所述传输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无线线路存在传输延迟的异常,当所述传输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无线线路存在传输时间过慢的异常,当所述传输时间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无线线路存在传输失败的异常。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具有可接受串口后并确定有线传输可使用传输通道以及所述可使用传输通道数量,当所述可使用传输通道数量足以保证通信时,基于所述有线传输模式进行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有线传输模式包括集中器传输和路由器传输中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有线传输可使用传输通道以及所述可使用传输通道数量,包括确定所述路由器传输是否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以及确定所述集中器传输是否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所述路由器传输是否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包括:获取目前路由器中存在的空闲通道数量以及所需要的通道数量,基于二者确定是否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所述确定所述集中器传输是否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包括:获取所述集中器中当前传输任务中的任务等级,并比较任务等级确定是否具有优先级较高的待传输任务,当具有待传输任务时则确定不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
进一步的,当所述路由器传输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时基于所述路由器传输,具体包括:连接路由器获取需要的传输通道,并通过所述路由器传输通道数据至主站系统,所述主站系统接收到数据后向智能电表系统传输反馈数据,所述智能电表系统确认接收到反馈数据后将数据封装,并将封装数据通过所述路由器传输至所述主站系统,主站系统接收到数据后将封装数据传输至用户端;当所述路由器不具有传输通道,所述集中器传输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时基于所述集中器传输,具体包括:连接所述集中器,所述集中器将数据传输设置为主要任务,所述智能电表系统通过所述集中器传输通道传输数据到智能主站系统,智能主站系统接收到数据后向智能电表系统传输反馈数据;智能电表系统接收到所述反馈数据并进行数据封装,将封装数据通过所述集中器传输到智能主站系统,智能主站系统接收到封装数据后将所述封装数据传输到用户端。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智能电表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无线线路和有线线路,多个所述无线线路与所述有线线路与智能电表进行通信,所述装置包括:
无线线路检测模块,用于向所述无线线路发送检测信息针对所述无线线路进行通信连接检测,确定所述无线线路是否具有异常以及异常结果;
线路切换模块,用于当所述无线线路具有异常时,切换传输模式为有线传输模式。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对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线路进行两次检测确定在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线路是否可以进行应用。其中针对于无线线路的第一次检测通过局部离群因子确定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与时序数据是否属于同一簇,确定无线网路是否具有异常;针对于无线线路的第二次检测通过信号的传输时间是否属于预设置的阈值区间内,从而确定无线线路上是否具有异常。并且,针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次无线线路检测设置在通信的开始阶段,通过基于局部离群因子进行检测能够使检测效率较高,实现实时检测;针对于第二次无线线路检测设置在将无线线路切换至有线线路时有线线路,且有线线路无法实现通信传输时,确定此时的无线线路是否仍具有异常,而针对于第二次无线线路检测需要进一步的确定无线线路是否具有异常以及异常的类型从而更有效的针对后续的通信切换提供较多的信息支撑,所以针对于第二次无线线路检测需要完整的确定所对应的异常信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无线线路的设置两次异常检测过程,基于异常检测结果提供对应的通信传输通道和信息传输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中的方法、系统和/或程序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进一步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参照图纸进行详细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非限制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示例数字在附图的各个视图中代表相似的机构。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装置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线路调节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通过实例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相关指导的全面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以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方法、程序、系统、组成和/或电路已经在一个相对较高水平上被描述,没有细节,以避免不必要的模糊本申请的方面。
本申请中使用流程图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执行过程。应当明确理解的是,流程图的执行过程可以不按顺序执行。相反,这些执行过程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或同时执行。另外,可以将至少一个其他执行过程添加到流程图。一个或多个执行过程可以从流程图中删除。
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之前,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适用于如下的解释。
(1)响应于,用于表示所执行的操作所依赖的条件或者状态,当满足所依赖的条件或状态时,所执行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具有设定的延迟;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所执行的多个操作不存在执行先后顺序的限制。
(2)基于,用于表示所执行的操作所依赖的条件或者状态,当满足所依赖的条件或状态时,所执行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具有设定的延迟;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所执行的多个操作不存在执行先后顺序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具此方法应用于智能电表管理系统,其中此系统中信息传输模式包括无线模式以及有线模式,其中在实际使用中针对于信息传输优先选择无线模式,因为无线模式传输的速度以及无线传输的成本较低,所以在实际使用中优先选择无线模式。但为了避免无线传输因为网络过程中的异常以及网络波动的影响所造成的数据丢失以及数据损坏,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还需要设置有线传输作为备用传输线路。所以,针对于以上过程具体包括两个主要过程,第一个过程为确定无线线路是否具有异常,第二个过程为当无线线路具有异常时对无线线路和有线线路进行切换。
参阅图1,以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对当前时间点中所述无线线路进行通信线路进行检测,确定所述无线线路是否具有异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此过程为第一次无线线路实时检测,主要用于确定在通信建立时无线线路是否可用。针对于此方法基于无线线路中通信特征数据的数据密度进行检测,采集检测时间点在前序时间段内的时序数据,并确定时序数据中当前时间点在时序数据中的局部离群因子,并基于局部离群因子确定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与时序数据是否属于同一簇,当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与时序数据属于同一簇时则此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为非异常数据,当不属于统一簇时此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为异常数据。
具体为,针对于局部利群因子的定义为:
;
其中,p为检测时间点的特征数据,o为时序数据中相邻的检测时间点的特征数据,表示第k距离邻域,点p的第k距离邻域即p的第k距离半径内的所有的点,包括第k距离所对应的点,因此,p的第k邻域点的个数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局部离群因子的值约接近1,检测时间点的特征数据p 的与邻域内的其他点越有可能是同一簇;局部离群因子的值越大,则表明点p 的密度值越小,与p的邻域内其他点的密度越不一致,则点p越可能是异常点。
其中,为点p的局部可达密度,/>为点o的局部可达密度,其中基于下式进行确定:
,其中点p的局部可达密度越高,点p越有可能与当前的领域内其他的点属于同一簇,密度越低,点p越可能是离群点。
其中,为表示o点到p点的第k可达距离,至少是o的第k距离,或者为o、p间的真实距离,并基于下式表示:
,其中/>表示第k距离,表示两点p和o之间的距离。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检测时间点数据与时序数据中的领域点数据进行比较得到关于当前时间检测点数据是否具有异常的结果,通过此结果确定是否采用无线线路,通过此方法能够提高关于通信线路选择的实时性,从而提高整体传输的稳定性。因为此方法通过局部离群因子进行确定,对于被检测对象中的数据的复杂程度要求较低,即不需要复杂的处理过程以及复杂的数据就能确定无线线路中是否存在异常,提高了整体检测效率。
步骤S120.当所述无线线路具有异常时,切换传输模式为有线传输模式,并确定所述有线传输是否具有可接受的串口,当不具有可接受串口后进行无线线路传输进行二次检测,通过所述二次检测结果确定所述无线线路传输是否可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步骤S110处理确定无线线路具有异常时切换通信通道由预先设定的无线线路转为有线线路。但针对于有线线路的特性,如果要建立有线线路的通信信道则需要确定有线线路中是否具有能够建立通信的关系的结构,即还需要对有线线路中的串口是否可接受进行确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于串口包括rs485串口和有线窄带,其中rs485串口连接集中器,有线窄带连接路由器。所以,针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其中对于是否具有可接受的串口包括确定rs485串口通信情况和有线窄带通信情况两个过程。
其中,针对于rs485串口的接受确定包括以下过程:智能电表系统获取智能电表设备的接口信号数据保存到存储器,智能电表系统读取存储器的数据判断智能电表设备存在双线连接或四线连接。智能电表系统向与接口连接的双线传输测试数据,智能电表系统传输完成后接收到传输带反馈数据,将反馈数据保存到第二存储器。智能电表系统读取第二存储器的数据,判断当前智能电表设备通过rs485串口连接集中器。
针对于有线窄带的接受判断包括以下过程:智能电表系统获取智能电表设备的接口信号数据保存到第三存储器,智能电表系统读取第三存储器的数据判断智能电表设备存在有线连接。智能电表系统向连接的有线串口传输测试数据,智能电表系统传输完成后接收到传输来的反馈数据,将反馈数据保存到第四存储器。智能电表系统读取第四存储器的数据,判断当前智能电表设备通过有线窄带串口连接智能路由器,设定路由器有线连接模式将数据保存到第四存储器。
针对于以上两种接收串口的确定后可选择其中任一串口进行实施。
而当在有线线路中不存在可接受串口时,针对于数据传输的模式则不再进行有线线路的选择,而重新选择无线线路进行通信传输,具体为智能电表系统关闭无线网模块进行等待每隔一段时间尝试开启无线网进行传输,并采用无线线路进行通信传输网络。
而针对于建立二次无线线路通信时,同样需要对无线网路进行检测,即对无线线路进行第二次检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于无线线路的第二次检测与第一次检测虽然同样对于无线线路的通信异常进行检测,但二者具有截然的不同。针对于第一次检测主要用于确定是否能够进行无线线路,第一次检测考虑的是检测的实时性,需要采用快速且准确的检测方法;但第二次检测在第一次检测后主要用于确定无线线路经过一段时间后是否仍存在异常以及其异常的具体状态,并且基于具体状态确定是否等待无线线路恢复采用无线线路还是等待有线线路具有可使用串口后采用有线线路,所以针对于第二次检测不仅要确定无线线路的实时状态还需要确定异常状态的种类,其中针对于异常结果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未连接、传输过慢、传输受到干扰。其中针对于未连接以及传输过慢则可采用等待无线线路排除异常后进行二次无线线路连接,而针对于传输受到干扰则采用放弃无线线路连接等待有线线路具有可接受串口后进行有线线路连接。
而针对于无线线路异常排除的方法可采用关闭无线线路后进行等待二次无线线路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于第二次检测通过向无线线路进行检测通过向无线网路发出测试信号,并确定测试信号从发起到接收的时间,即评价维度为传输时间是否超出预设的标准时间,当超出标准时间时则确定传输过程具有异常,并且根据超出的范围确定异常的大致程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的过程为确定传输时间,并根据传输时间与预设置的阈值进行比较,其中阈值包括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和第三阈值,其中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和第三阈值所对应的时间逐级提高。当传输时间大于第一阈值时则确定无线线路存在传输延迟的异常,当传输时间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无线线路存在传输时间过慢的异常,当传输时间大于第三阈值时确定无线线路存在传输失败的异常。其中,针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阈值为3分钟,第二阈值为10分钟,第三阈值为30分钟。当传输时间小于第一阈值时,则说明无线线路不存在异常,则在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无线线路直接进行通信。
针对于以上方法,当所述有线线路具有可接受串口后并确定有线传输可使用传输通道以及所述可使用传输通道数量,当所述可使用传输通道数量足以保证通信时,基于所述有线传输模式进行传输。
针对于步骤S120中关于串口可接受的识别用于确定是否能够进行有线线路的通信,即是否具有有线线路进行通信接受;而针对于实现通信链路的建立还需要确定在对应的有线线路中是否存在可使用的传输通道,以及可使用传输通道的数量是否与通信使用的传输通道之间相匹配。
而针对于此步骤中确定的有线线路包括rs485和有线窄带,所以针对于可使用传输通道的确定则这针对以上两个有线线路分别进行确定。而针对于有线窄带的可使用传输通道的确定基于可使用传输通道的数量即路由器中可使用传输通道的数量进行匹配,而针对于rs485的可使用传输通道的确定基于在rs485中任务的优先级进行匹配。
针对于有线窄带的可使用传输通道的确定包括以下过程:智能电表系统向路由器请求获取权限,获取完成后智能电表系统向路由器的传输通道传输测试数据获取路由器的空闲通道,空闲通道接收到测试数据后立刻进行反馈,智能电表系统将反馈的数量保存到一个存储器。智能电表系统将需要的通道数量保存到另一个存储器。智能电表系统将存储有反馈数量的存储器中的数据减去另一个存储器的数据保存到第三个存储器中。智能电表系统读取第三个存储器的数据判断路由器存在符合智能电表传输的通道数量,并将此数据进行保存。
针对于rs485串口即rs485线路的可使用通道的确定包括以下过程:智能电表系统向集中器请求将当前连接的智能电表设置为主要传输任务,其中集中器将当前请求的电表设置为优先级,完成后集中器向智能电表进行反馈。智能电表接收到集中器的反馈后确认集中器无其他优先级任务,将数据进行保存。
而在针对于rs485以及有线窄带作为传输线路的选择,优先选择rs485,当rs485不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时,将带传输数据进行暂存,并根据暂存的时间确定可使用的传输方式。当暂存的时间超出预设的阈值时,选择切换集中器作为传输通道。在数据暂存期间内,按照单位时间对rs485中的路由器进行可使用传输通道数量的确定,当可使用传输通道的数量满足传输要求时,则通过rs485进行传输。
当以上两个线路中的可使用传输通道都无法接都无法进行数据传输时,针对于数据传输的模式则不再进行有线线路的选择,而重新选择无线线路进行通信传输,具体为智能电表系统关闭无线网模块进行等待每隔一段时间尝试开启无线网进行传输,并采用无线线路进行通信传输网络。
参阅图2,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装置200,应用于智能电表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无线线路和有线线路,多个所述无线线路与所述有线线路与智能电表进行通信,所述装置包括:
无线线路检测模块210,用于向所述无线线路发送检测信息针对所述无线线路进行通信连接检测,确定所述无线线路是否具有异常以及异常结果;
线路切换模块220,用于当所述无线线路具有异常时,切换传输模式为有线传输模式。
参阅图3,还可以将上述方法集成于提供的通信线路调节设备300中,针对于设备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存储器302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或数据。其中,存储器302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器302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未示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通信线路调节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更进一步地,处理器3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302通信,通信线路调节设备上执行存储器302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通信线路调节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303,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线路接口304,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305,一个或一个以上键盘306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信线路调节设备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且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通信线路调节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该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对当前时间点中所述无线线路进行通信线路进行检测,确定所述无线线路是否具有异常;
当所述无线线路具有异常时,切换传输模式为有线传输模式,并确定所述有线传输是否具有可接受的串口,当不具有可接受串口后进行无线线路传输进行二次检测,通过所述二次检测结果确定所述无线线路传输是否可用。
下面对处理器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可选地,处理器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各种功能,例如执行上述图1所示的方法。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来控制执行,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处理器的接口电路与处理单元进行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处理器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装置的限定,实际的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此外,处理器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 b, c, a-b, a-c, b-c, 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电表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无线线路和有线线路,所述无线线路与所述有线线路与智能电表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对当前时间点中所述无线线路进行通信线路进行检测,确定所述无线线路是否具有异常,具体包括:获取前序时间段内所述无线线路中与通信特征有关的时序数据,并确定所述时序数据中当前时间点在所述时序数据中的局部离群因子,并基于所述局部离群因子确定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与时序数据是否属于同一簇,并基于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无线线路是否具有异常以及异常结果,所述局部离群因子基于下式定义:,其中p为检测时间点的特征数据,o为时序数据中相邻的检测时间点的特征数据,/>表示第k距离邻域,为点p的局部可达密度,/>为点o的局部可达密度;
当所述无线线路具有异常时,切换传输模式为有线传输模式,并确定所述有线线路中是否具有可接受的串口,当不具有可接受串口后对所述无线线路传输进行二次检测,所述二次检测通过向所述无线线路发送检测信号并获取检测信号在通信过程中被发起和被接收过程中传输时间,并根据所述传输时间与预设置的传输阈值进行比较,通过所述二次检测结果确定所述无线线路传输是否具有异常以及异常种类;当所述无线线路传输不具有异常时采用所述无线线路进行传输,当所述无线线路具有异常时,确定异常种类,根据所述异常种类选择等待无线线路或等待所述有线线路进行二次通信连接建立;所述异常种类包括未连接、传输过慢、传输受到干扰,当所述异常种类为未连接和传输过慢时等待所述无线线路恢复后建立无线线路传输,当所述异常种类为传输受到干扰时等待所述有线线路具有可接受串口后建立有线线路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局部离群因子确定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与时序数据是否属于同一簇,并基于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无线线路是否具有异常以及异常结果,包括:当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与时序数据属于同一簇时则此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为非异常数据,所述无线线路不具有异常;当不属于统一簇时此检测时间点中的通信特征数据为异常数据,所述无线线路具有异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p的局部可达密度基于下式进行确定:
,其中/>为表示o点到p点的第k可达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点到p点的第k可达距离基于下式确定:
,其中/>表示第k距离,/>表示两点p和o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阈值包括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和第三阈值;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时间与预设置的传输阈值进行比较,包括:当所述传输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无线线路存在传输延迟的异常,当所述传输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无线线路存在传输时间过慢的异常,当所述传输时间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无线线路存在传输失败的异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具有可接受串口后并确定有线传输可使用传输通道以及所述可使用传输通道数量,当所述可使用传输通道数量足以保证通信时,基于所述有线传输模式进行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传输模式包括集中器传输和路由器传输中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有线传输可使用传输通道以及所述可使用传输通道数量,包括确定所述路由器传输是否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以及确定所述集中器传输是否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路由器传输是否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包括:获取目前路由器中存在的空闲通道数量以及所需要的通道数量,基于二者确定是否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所述确定所述集中器传输是否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包括:获取所述集中器中当前传输任务中的任务等级,并比较任务等级确定是否具有优先级较高的待传输任务,当具有待传输任务时则确定不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路由器传输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时基于所述路由器传输,具体包括:连接路由器获取需要的传输通道,并通过所述路由器传输通道数据至主站系统,所述主站系统接收到数据后向智能电表系统传输反馈数据,所述智能电表系统确认接收到反馈数据后将数据封装,并将封装数据通过所述路由器传输至所述主站系统,主站系统接收到数据后将封装数据传输至用户端;当所述路由器不具有传输通道,所述集中器传输具有可使用传输通道时基于所述集中器传输,具体包括:连接所述集中器,所述集中器将数据传输设置为主要任务,所述智能电表系统通过所述集中器传输通道传输数据到智能主站系统,智能主站系统接收到数据后向智能电表系统传输反馈数据;智能电表系统接收到所述反馈数据并进行数据封装,将封装数据通过所述集中器传输到智能主站系统,智能主站系统接收到封装数据后将所述封装数据传输到用户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40960.1A CN117675537B (zh) | 2024-02-01 | 2024-02-01 | 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40960.1A CN117675537B (zh) | 2024-02-01 | 2024-02-01 | 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675537A true CN117675537A (zh) | 2024-03-08 |
CN117675537B CN117675537B (zh) | 2024-04-26 |
Family
ID=90068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140960.1A Active CN117675537B (zh) | 2024-02-01 | 2024-02-01 | 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675537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09974A1 (en) * | 2003-12-01 | 2007-05-17 | Dennis Cutillo |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ni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terface support for a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network |
CN113484813A (zh) * | 2021-06-11 | 2021-10-08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 多环境应力下的智能电表故障率预估方法及系统 |
CN114189044A (zh) * | 2021-11-10 | 2022-03-15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 一种基于电力物联网的变电站监测技术融合方法 |
CN114676749A (zh) * | 2022-02-25 | 2022-06-28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配电网运行数据异常判定方法 |
-
2024
- 2024-02-01 CN CN202410140960.1A patent/CN1176755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09974A1 (en) * | 2003-12-01 | 2007-05-17 | Dennis Cutillo |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ni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terface support for a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network |
CN113484813A (zh) * | 2021-06-11 | 2021-10-08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 多环境应力下的智能电表故障率预估方法及系统 |
CN114189044A (zh) * | 2021-11-10 | 2022-03-15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 一种基于电力物联网的变电站监测技术融合方法 |
CN114676749A (zh) * | 2022-02-25 | 2022-06-28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配电网运行数据异常判定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乔臻;: "一种异构双网双通道的输电设备智能监测装置",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no. 08, 1 August 2020 (2020-08-01) * |
付扬;姜美玲;: "基于GPRS和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智能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 工矿自动化, no. 06, 10 June 2009 (2009-06-10)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675537B (zh) | 2024-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9348020B9 (en) | Secure distributed state estimation for networked microgrids | |
CN105828371B (zh) | 空闲态下lte终端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 |
WO2018052538A1 (en) | MANAGING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EVICES BASED ON ELECTRICAL POWER RELIABILITY | |
CN104283583A (zh) | 用于检测差分总线上的故障的方法、装置和电路装置 | |
CN103501007A (zh) | 一种计及负荷综合调节特性的低频低压减负荷控制方法 | |
WO2022183878A1 (zh) | 频段调度方法、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336338A (zh) | 均衡控制系统、方法、设备、车辆、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EP2819449B1 (en) | Silence region sett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for cognitive radio system | |
CN117675537B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电表系统动态调节信息传输的方法 | |
CN111050387A (zh) | 基于能效估计的基站休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US10416211B2 (en) |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power consumption, method of estimating power consumption, and program | |
US9882384B2 (en) | Energy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 |
US10742265B2 (en) | Method for access to a shared communication medium | |
CN115134021B (zh) | 双模通信的信道融合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CN107730845B (zh) | 物品防丢失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
CN103974321A (zh) | 一种直放站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 |
CN115333196A (zh) | 一种移动储能电源快充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16095463A1 (zh) | 小区的选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5734402B (zh) |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5145328B (zh) | 一种i型集中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及i型集中器 | |
CN113709690B (zh) | 基于网络负载的校园水路水压监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7857655B (zh) | 电缆通道的智慧物联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介质 | |
CN117692331B (zh) | 一种基于最优网络选择的cpe系统及网络配置方法 | |
EP4066344B1 (en) | Distributed voltage control for power networks | |
CN110740442B (zh) | 一种基于蓝牙sig mesh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待解锁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