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62772A - 通断阀 - Google Patents

通断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62772A
CN117662772A CN202311719381.4A CN202311719381A CN117662772A CN 117662772 A CN117662772 A CN 117662772A CN 202311719381 A CN202311719381 A CN 202311719381A CN 117662772 A CN117662772 A CN 117662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rod
chamber
rod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193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廷涛
侯颖阳
杨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op Industrial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op Industrial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op Industrial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op Industrial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193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627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62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627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断阀,包括第一阀主体、第二阀主体以及阀门机构,第一阀主体内设置有第一腔室;第二阀主体与第一阀主体连接,第二阀主体内设置有第二腔室、第一阀口以及第二阀口;阀门机构包括弹性伸缩管体、阀芯、阀杆以及驱动组件,弹性伸缩管体设置在第二腔室内并可沿自身轴向往复移动,弹性伸缩管体内贯穿设置有管孔,阀芯设置于弹性伸缩管体远离第一阀主体的一端并密封覆盖于管孔上,阀杆至少部分位于管孔内并与阀芯连接,阀杆远离阀芯的一端通过密封连接组件连接于第一腔室内并可沿自身轴向随弹性伸缩管体往复移动,驱动组件与阀杆连接。本申请解决了通断阀存在密封性能泄漏的隐患的问题。

Description

通断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断阀。
背景技术
真空通断阀广泛应用于二次电池行业、半导体行业、医药行业、食品包装行业、钟表行业、航空等领域。现有通断阀主要靠普通弹簧压缩力控制阀门组件工作,因通断阀内部零件较多,导致通断阀内的弹簧与阀门驱动组件之间、弹簧与阀门组件之间需密封的部位增多,使得通断阀存在密封性能泄漏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断阀,以解决通断阀存在密封性能泄漏的隐患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断阀,包括:
第一阀主体,所述第一阀主体内设置有第一腔室;
第二阀主体,所述第二阀主体与所述第一阀主体连接,所述第二阀主体内设置有第二腔室、第一阀口以及第二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阀门机构,所述阀门机构包括弹性伸缩管体、阀芯、阀杆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弹性伸缩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并可沿自身轴向往复移动,所述弹性伸缩管体内贯穿设置有管孔,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弹性伸缩管体远离所述第一阀主体的一端并密封覆盖于所述管孔上,所述阀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管孔内并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阀杆远离所述阀芯的一端通过密封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可沿自身轴向随所述弹性伸缩管体往复移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阀杆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阀杆带动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二腔室内运动,以使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或使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截止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室靠近所述第一阀主体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抵接台,所述第一阀主体靠近所述第二阀主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抵接台相适配的抵接部,所述通断阀还包括:
法兰盘,所述法兰盘固定压接于所述第一抵接台和所述抵接部之间并与所述弹性伸缩管体远离所述阀芯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法兰盘上设置有法兰孔,所述法兰孔与所述管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法兰盘的外周面设置有密封凹槽,所述通断阀还包括:
耐腐蚀密封件,所述耐腐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密封凹槽内以密封所述第一抵接台和所述抵接部之间的安装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室沿所述阀杆径向的一侧,所述第二阀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室沿所述阀杆轴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腔室远离所述第一阀主体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抵接台,所述第二抵接台围设形成所述第二阀口,所述阀门机构还包括:
浮动连接组件,所述阀杆通过所述浮动连接组件与所述阀芯连接以相对所述阀芯沿自身轴向和/或径向浮动预定距离,所述阀杆带动所述阀芯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台上以使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截止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连接组件包括:
浮动安装腔,所述浮动安装腔设置在所述阀芯靠近所述阀杆的一侧;
浮动插接部,所述浮动插接部与所述浮动安装腔间隙配合以用于使所述阀杆相对所述阀芯沿自身轴向和/或径向浮动预定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阀杆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凹槽;
环形板,所述环形板覆盖设置于所述插接凹槽上以与所述插接凹槽围设形成所述浮动安装腔,所述环形板上设置有避让孔,所述阀杆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浮动插接部连接;
其中,所述避让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插接凹槽的直径,且所述浮动插接部与所述环形板之间具有沿所述阀杆轴向的第一预定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插接部包括:
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连接于所述阀杆端部,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径与所述插接凹槽的内径相适配,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阀杆的外径以及所述避让孔的直径,且所述环形凸缘沿所述阀杆轴向的厚度小于所述插接凹槽沿所述阀杆轴向的高度,以与所述环形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预定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径小于所述插接凹槽的内径以与所述插接凹槽之间形成第二预定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伸缩管体包括波纹管,所述阀芯密封覆盖设置于所述波纹管的管孔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
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阀杆和所述密封连接组件之间,所述导向件用于使所述阀杆沿自身轴向做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活塞,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阀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一端,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以及所述密封连接组件之间围设形成有第一驱动腔,所述活塞远离所述密封连接组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之间围设形成有第二驱动腔,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驱动腔连通,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二驱动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主体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沿所述活塞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磁环,所述磁环通过安装座固定在所述阀杆上并位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密封连接组件的一端;
磁感应开关,所述磁感应开关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与所述磁感应开关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通断阀,其阀芯和阀杆一体设置在弹性伸缩管体上后,将弹性伸缩管体固定于第二腔室内,从而通过弹性伸缩管体将阀杆、驱动组件等关键部件与第二腔室隔离开,大大减少了通断阀内需密封的部位,提高了通断阀的密封性,且通断阀整体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密封。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通断阀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第一阀主体的A-A剖视图;
图4为第二阀主体的A-A剖视图;
图5为弹性伸缩管体与阀杆、阀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通断阀截止状态下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通断阀导通状态下的A-A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阀主体;11、第一腔室;12、抵接部;13、第一流体通道;14、第二流体通道;15、安装槽;16、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0、第二阀主体;21、第二腔室;211、第一抵接台;212、第二抵接台;22、第一阀口;23、第二阀口;24、阀口塑料盖;30、弹性伸缩管体;31、管孔;40、阀芯;41、主体部;42、插接凹槽;43、环形板;431、避让孔;44、阀口密封槽;50、阀杆;51、环形凸缘;52、第一预定间隙;53、第二预定间隙;61、安装盖;62、挡圈;63、导向件;70、活塞;71、第一驱动腔;72、第二驱动腔;73、磁环;74、安装座;75、缓冲垫;76、耐磨环;80、法兰盘;81、法兰孔;82、密封凹槽;83、耐腐蚀密封件;9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解决通断阀存在密封性能泄漏的隐患的问题,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断阀,如图1和图2所示,该通断阀包括第一阀主体10、第二阀主体20以及阀门机构。如图3所示,第一阀主体10内设置有第一腔室11。第二阀主体20与第一阀主体10连接,如图4所示,第二阀主体20内设置有第二腔室21、第一阀口22以及第二阀口23,第一阀口22和第二阀口23分别与第二腔室21连通。阀门机构包括弹性伸缩管体30、阀芯40、阀杆50以及驱动组件,弹性伸缩管体30设置在第二腔室21内并可沿自身轴向往复移动。如图5所示,弹性伸缩管体30内贯穿设置有管孔31,阀芯40设置于弹性伸缩管体30远离第一阀主体10的一端并密封覆盖于管孔31上,阀杆50至少部分位于管孔31内并与阀芯40连接,阀杆50远离阀芯40的一端通过密封连接组件连接于第一腔室11内并可沿自身轴向随弹性伸缩管体30往复移动,驱动组件与阀杆50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阀杆50带动阀芯40在第二腔室21内运动,以使第一阀口22和第二阀口23连通,或使第一阀口22和第二阀口23截止导通。阀芯40密封覆盖于弹性伸缩管体30的管体上,相当于将阀杆50、驱动组件等密封于阀芯40、弹性伸缩管体30、第一阀主体10等围设形成的全密封腔室内,大大减少了通断阀内需密封的部位,减小了通断阀密封性能产生泄露的风险。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断阀,本申请提供的通断阀,其阀芯40和阀杆50一体设置在弹性伸缩管体30上后,将弹性伸缩管体30固定于第二腔室21内,从而通过弹性伸缩管体30将阀杆50、驱动组件等关键部件与第二腔室21隔离开,大大减少了通断阀内需密封的部位,提高了通断阀的密封性,且通断阀整体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密封。
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腔室21靠近第一阀主体10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抵接台211,第一抵接台211可为沿阀杆50的周向环绕设置在第二腔室21内壁上的环形台结构,也可为沿阀杆50的周向间隔设置在第二腔室21内壁上的多个台面。第一阀主体10靠近第二阀主体20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抵接台211相适配的抵接部12。第一阀主体10与第二阀主体20可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6进行连接并固定,通断阀整体结构稳定可靠、安装便捷。由于驱动组件、密封连接组件等均设置于第一阀主体10内,第二阀主体20内在预留出能够容纳弹性伸缩管体30的第二腔室21的基础上,第二阀主体20的体积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得更大,则第二阀主体20上的第一阀口22和第二阀口23的流量口径也就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得更大,从而使得通断阀的开关流量更大,避免通断阀产生堵塞的风险。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断阀还包括法兰盘80,法兰盘80固定压接于第一抵接台211和抵接部12之间并与弹性伸缩管体30远离阀芯40的一端固定连接。法兰盘80上设置有法兰孔81,法兰孔81与管孔31连通,从而确保阀杆50沿法兰孔81穿设进第一腔室11与驱动组件连接。弹性伸缩管体30通过法兰盘80固定在第二腔室21内时,将连接有阀芯40和阀杆50的弹性伸缩管体30远离阀芯40的一端焊接在法兰盘80上,由此,法兰盘80、弹性伸缩管体30的管壁以及阀芯40围设形成的密封槽结构将第一阀主体10与第二腔体进行了有效隔离,实现将阀杆50以及第一阀主体10内的驱动组件、密封连接组件等整体密封于弹性伸缩管体30和第一阀主体10之间的密封空间内,避免第二腔室21流通的介质进入第一阀主体10,从而污染位于第一阀主体10内的关键部件。通断阀整体密封部位大大减少,能够更好地确保通断阀的密封性能。
由于现有的通断阀在第一阀主体10和第二阀主体20的连接处,沿阀杆50的外周设置密封件进行密封,阀杆50长期运动产生的磨损可能会与密封件之间形成间隙,使第二腔室21中的流体介质沿阀杆50磨损处的间隙进入第一阀主体10,影响阀杆50、驱动组件的正常运动。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阀杆50、驱动组件等运动组件是通过弹性伸缩管体30全密封于第一阀主体10和第二阀主体20之间的,不会因为运动组件的运动而使第二腔室21中的流体介质进入第一阀主体10,进一步减小了通断阀密封性能产生泄露的风险。
为进一步提高法兰盘80处的密封性,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法兰盘80的外周面设置有密封凹槽82,耐腐蚀密封件83设置于密封凹槽82内以密封第一抵接台211和抵接部12之间的安装间隙。在通断阀导通期间,耐腐蚀密封件83能够防止流体介质沿第一抵接台211和抵接部12之间的安装间隙泄露进第一阀主体10内。其中,耐腐蚀密封件83包括氟橡胶密封圈、氯丁橡胶密封圈、乙丙橡胶密封圈等其中之一,采用耐腐蚀密封件83不仅提高了法兰盘80处的密封性,还能减少对法兰盘80处进行密封的密封件的更换频次,降低了通断阀的维护成本。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阀口22位于第二腔室21沿阀杆50径向的一侧,第二阀口23位于第二腔室21沿阀杆50轴向的一侧,第二腔室21远离第一阀主体10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抵接台212,第二抵接台212沿阀杆50的周向环绕设置在第二腔室21的内壁上以围设形成第二阀口23,阀门机构还包括浮动连接组件,阀杆50通过浮动连接组件与阀芯40连接以相对阀芯40沿自身轴向和/或径向浮动预定距离,阀杆50带动阀芯40抵接于第二抵接台212上以使第一阀口22和第二阀口23截止导通。由于第二抵接台212的台面加工可能会存在不平整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将阀杆50通过浮动连接组件与阀芯40连接,在阀杆50带动阀芯40抵接于第二抵接台212上的过程中,阀杆50与阀芯40的浮动连接可以对第二抵接台212台面的平整度加工误差进行自动补偿,从而提高阀芯40与第二抵接台212之间的密封性能,能够在第一阀口22和第二阀口23截止导通后,防止通断阀在第二抵接台212处产生泄露,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通断阀的密封性能。且基于阀杆50与阀芯40之间的浮动连接方式,也可降低对第二抵接台212台面的加工精度要求,从而在降低第二阀主体20的加工难度的同时,提高了阀芯40与第二抵接台212抵接后二者之间的密封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浮动连接组件包括浮动安装腔和浮动插接部。浮动安装腔设置在阀芯40靠近阀杆50的一侧。浮动插接部与浮动安装腔间隙配合以用于使阀杆50相对阀芯40沿自身轴向和/或径向浮动预定距离。从而在第二抵接台212与阀芯40抵接的台面不平整时,通过阀芯40与阀杆50之间浮动的预定距离,来对第二抵接台212台面的平整度加工误差进行补偿,提高阀芯40与第二抵接台212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7所示,阀芯40包括主体部41和环形板43。主体部41靠近阀杆50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凹槽42。环形板43覆盖设置于插接凹槽42上以与插接凹槽42围设形成浮动安装腔,环形板43上设置有避让孔431,阀杆50穿过避让孔431与浮动插接部连接。其中,避让孔431的直径小于插接凹槽42的直径,且浮动插接部与环形板43之间具有沿阀杆50轴向的第一预定间隙52。在第二抵接台212的台面存在不平整的情况下,由于浮动插接部与环形板43之间具有第一预定间隙52,则阀杆50带动阀芯40抵接在第二抵接台212上时,阀杆50和阀芯40之间即可基于该第一预定间隙52沿阀杆50轴向进行一定量的浮动(即浮动预定距离)来对第二抵接台212上的台面加工误差进行补偿,使阀芯40更加密实地抵接在第二抵接台212上,提高阀芯40与第二抵接台212之间的密封性,使得通断阀的整体密封性能更佳。
其中,浮动插接部包括环形凸缘51,环形凸缘51连接于阀杆50端部,环形凸缘51的外径与插接凹槽42的内径相适配。环形凸缘51的外径大于阀杆50的外径以及避让孔431的直径,且环形凸缘51沿阀杆50轴向的厚度小于插接凹槽42沿阀杆50轴向的高度,以与环形板43之间形成第一预定间隙52。环形凸缘51可一体成型于阀杆50的端部,安装时,将阀杆50设置环形凸缘51的一端放置于插接凹槽42内后,通过环形板43将环形凸缘51限定止挡于插接凹槽42内即可,安装便利的同时,能够通过环形凸缘51与环形板43之间形成的第一预定间隙52,使阀芯40和阀杆50之间在该第一预定间隙52内产生的浮动量,来确保阀芯40更加密实地抵接在第二抵接台212上,从而提高通断阀的密封性能。
此外,环形凸缘51的外径小于插接凹槽42的内径以与插接凹槽42之间形成第二预定间隙53。在第二抵接台212的台面存在不平整的情况下,由于环形凸缘51与插接凹槽42之间具有第二预定间隙53,则阀杆50带动阀芯40抵接在第二抵接台212上时,阀杆50和阀芯40之间即可基于该第二预定间隙53沿阀杆50径向进行一定量的浮动来对第二抵接台212上的台面加工误差做更精细化的补偿,使阀芯40更加密实地抵接在第二抵接台212上,大大提高了通断阀的整体密封性能。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阀芯40的主体部41上设置有阀口密封槽44,阀口密封槽44内设置有密封圈90,从而通过与阀杆50浮动连接的阀芯40抵接在第二抵接台212上以使第一阀口22和第二阀口23截止导通的同时,进一步通过阀口密封圈90提高阀芯40与第二抵接台212之间的密封性。阀芯40上的密封圈90由于也会长期接触流体介质而处于易被腐蚀的环境下,因此,阀芯40上的密封圈90也可为氟橡胶密封圈、氯丁橡胶密封圈、乙丙橡胶密封圈等其中之一,从而提高阀芯40与第二抵接台212之间密封性的同时,延长密封圈90的使用寿命,降低阀芯40的维护频次和成本。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弹性伸缩管体30包括波纹管,阀芯40密封覆盖设置于波纹管的管孔31上。波纹管可包括塑料波纹管和金属波纹管,波纹管为金属波纹管时,可为耐腐蚀性强的钛或钛合金波纹管、不锈钢波纹管等。阀芯40覆盖设置在波纹管的管孔31上后,将波纹管远离阀芯40的一端通过法兰盘80固定到第二阀主体20的第二腔室21内。由此,阀芯40与波纹管的管孔31形成的密封槽形结构能够很好地地将阀杆50、驱动组件等运动部件密封在第一阀主体10和第二阀主体20之间,减少了通断阀内部需密封的部位,仅需对法兰盘80处进行密封处理即可,减小了通断阀密封性能产生泄露的风险。而且,由于波纹管本身具有较好的浮动性,因此也能对第二抵接台212台面的不平整度进行相应的补偿,进一步提高了阀芯40和第二抵接台212之间密封性。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断阀还包括导向件63,导向件63设置于阀杆50和密封连接组件之间,导向件63用于使阀杆50沿自身轴向做直线运动。该导向件63可为铜套。具体地,密封连接组件可包括安装盖61以及至少两个密封圈90,安装盖61通过挡圈62固定在第一腔室11靠近第二阀主体20的一侧。安装盖61内设置有供阀杆50从波纹管的管孔31穿设至第一腔室11的安装孔。至少一个密封圈90设置在安装盖61与第一腔室11的腔壁之间,至少一个密封圈90设置在安装盖61内的安装孔的内壁和阀杆50之间。其中安装盖61的内壁上可设置用于安装铜套的安装槽15,铜套设置在安装槽15内来确保阀杆50沿自身轴向做直线运动,防止阀杆50运动过程中因沿自身径向晃动而影响通断阀的密封性能。
如图1、图3以及图6所示,第一阀主体10上还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13和第二流体通道14,驱动组件包括活塞70,活塞70设置于阀杆50位于第一腔室11的一端,活塞70与第一腔室11的内壁以及密封连接组件之间围设形成有第一驱动腔71,活塞70远离密封连接组件的一侧与第一腔室11的内壁之间围设形成有第二驱动腔72,第一流体通道13与第一驱动腔71连通,第二流体通道14与第二驱动腔72连通。为提高第一驱动腔71和第二驱动腔72之间的气密性,防止第一驱动腔71和第二驱动腔72相互串气二影响通断阀的工作性能,在活塞70的外周面上也设置有密封圈90,密封圈90用于对活塞70和第一腔室11之间的安装间隙进行密封,从而提高第一驱动腔71和第二驱动腔72之间的气密性。
通断阀的第一阀口22和第二阀口23通常情况下通过阀口塑料盖24密封住,防止外界异物进入通断阀内部对通断阀造成损坏。在需要使用时,第一阀口22和第二阀口23上的阀口塑料盖24揭下后,将第一阀口22和第二阀口23与待导通的管道连通,从而通过控制第一阀口22和第二阀口23之间的导通情况来实现管道的导通或截止。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断阀工作过程中,可通过第一流体通道13向第一驱动腔71内输入高压流体介质(如压缩空气),使第一驱动腔71中的压强大于第二驱动腔72中的压强。活塞70在第一驱动腔71和第二驱动腔72之间的压差作用下,带动阀杆50沿远离密封连接组件的方向移动。此时,阀杆50带动阀芯40与第二抵接台212分离开(如图8所示的导通状态),即第二阀口23与第一阀口22通过第二腔室21连通。在需要使通断阀的第一阀口22和第二阀口23截止导通时,可通过第二流体通道14向第二驱动腔72通入压强较高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一流体通道13向第一驱动腔71通入压强较低的大气,活塞70在压差作用下驱动阀杆50带动阀芯40抵接到第二抵接台212上,则第一阀口22和第二阀口23截止导通(如图6所示的截止导通状态)。或者第一驱动腔71室和第二驱动腔72室均不通气,由于通断阀导通时,波纹管是处于压缩状态的,在不通气的情况下,波纹管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推动阀芯40抵接到第二抵接台212上,也能方便快速地实现通断阀的截止。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断阀,可实现气缸单动(仅导通时通气)和双动(导通和截止均可以通气方式实现)两种控制方式,控制方式灵活便利,密封性能好。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阀主体10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槽15(如图1所示),安装槽15的长度沿活塞70的移动方向延伸,驱动组件还包括磁环73、磁感应开关以及监控系统,磁环73通过安装座74固定在阀杆50上并位于活塞70靠近密封连接组件的一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断阀还包括耐磨环76和缓冲垫75,耐磨环76设置在安装座74的外周面,缓冲垫75至少可包括四块,至少两块缓冲垫75设置于活塞70远离安装盖61的一端,至少两块缓冲垫75设置于安装座74靠近安装盖61的一端,从而避免活塞70带动整个驱动组件运动过程中因冲击力过大而损坏被撞击部位。磁感应开关安装于安装槽15内。监控系统与磁感应开关电连接。由于磁环73将随活塞70运动,则可通过磁感应开关感应磁环73的位置,来确定活塞70的位置并将感应到的位置信号发送至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将接收到的位置信号供操作人员进行参考,以使操作人员确定通断阀当前是处于导通还是截止状态,以做出正确的控制决策。监控系统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如单片机PLC,将单片机与控制通断阀的气动系统连接,从而在根据接收到的位置信号确定好当前通断阀的导通状态后,通过单片机实现对通断阀工作状态的自动切换。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断阀,通过将波纹管与阀杆50、阀芯40做成一体后再与固定在第一阀主体10和第二阀主体20之间的法兰盘80焊接固定,波纹管、阀杆50、阀芯40构成的全密封件设计使得通断阀总体结构紧凑、产品重量轻。且因波纹管浮动性较好,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断阀比现有结构的通断阀阀体密封性更好。法兰盘80部位通过耐腐蚀性密封件进行密封,能够有效杜绝有害气体从第二阀主体20的第二腔室21泄漏至第一阀主体10内,提高了通断阀的实用性以及密封性。其次,阀杆50和阀芯40的浮动连接设计使得通断阀的密封性更加良好。通断阀工作状态的控制方式包括单动、双动两种,控制方式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满足客户控制使用需求。此外,通断阀设置磁环73、磁感应开关等,可通过单片机实现对通断阀工作状态的自动化切换。耐腐蚀性密封件拆装方便,维护简易便利。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通断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阀主体(10),所述第一阀主体(10)内设置有第一腔室(11);
第二阀主体(20),所述第二阀主体(20)与所述第一阀主体(10)连接,所述第二阀主体(20)内设置有第二腔室(21)、第一阀口(22)以及第二阀口(23),所述第一阀口(22)和所述第二阀口(23)分别与所述第二腔室(21)连通;
阀门机构,所述阀门机构包括弹性伸缩管体(30)、阀芯(40)、阀杆(50)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弹性伸缩管体(30)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21)内并可沿自身轴向往复移动,所述弹性伸缩管体(30)内贯穿设置有管孔(31),所述阀芯(40)设置于所述弹性伸缩管体(30)远离所述第一阀主体(10)的一端并密封覆盖于所述管孔(31)上,所述阀杆(5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管孔(31)内并与所述阀芯(40)连接,所述阀杆(50)远离所述阀芯(40)的一端通过密封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腔室(11)内并可沿自身轴向随所述弹性伸缩管体(30)往复移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阀杆(50)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阀杆(50)带动所述阀芯(40)在所述第二腔室(21)内运动,以使所述第一阀口(22)和所述第二阀口(23)连通,或使所述第一阀口(22)和所述第二阀口(23)截止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21)靠近所述第一阀主体(10)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抵接台(211),所述第一阀主体(10)靠近所述第二阀主体(20)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抵接台(211)相适配的抵接部(12),所述通断阀还包括:
法兰盘(80),所述法兰盘(80)固定压接于所述第一抵接台(211)和所述抵接部(12)之间,所述法兰盘(80)与所述弹性伸缩管体(30)远离所述阀芯(40)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法兰盘(80)上设置有法兰孔,所述法兰孔与所述管孔(3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80)的外周面设置有密封凹槽(82),所述通断阀还包括:
耐腐蚀密封件(83),所述耐腐蚀密封件(83)设置于所述密封凹槽(82)内以密封所述第一抵接台(211)和所述抵接部(12)之间的安装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口(22)位于所述第二腔室(21)沿所述阀杆(50)径向的一侧,所述第二阀口(23)位于所述第二腔室(21)沿所述阀杆(50)轴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腔室(21)远离所述第一阀主体(10)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抵接台(212),所述第二抵接台(212)围设形成所述第二阀口(23),所述阀门机构还包括:
浮动连接组件,所述阀杆(50)通过所述浮动连接组件与所述阀芯(40)连接以相对所述阀芯(40)沿自身轴向和/或径向浮动预定距离,所述阀杆(50)带动所述阀芯(40)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台(212)上以使所述第一阀口(22)和所述第二阀口(23)截止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连接组件包括:
浮动安装腔,所述浮动安装腔设置在所述阀芯(40)靠近所述阀杆(50)的一侧;
浮动插接部,所述浮动插接部与所述浮动安装腔间隙配合以用于使所述阀杆(50)相对所述阀芯(40)沿自身轴向和/或径向浮动预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40)包括:
主体部(41),所述主体部(41)靠近所述阀杆(50)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凹槽(42);
环形板(43),所述环形板(43)覆盖设置于所述插接凹槽(42)上以与所述插接凹槽(42)围设形成所述浮动安装腔,所述环形板(43)上设置有避让孔(431),所述阀杆(50)穿过所述避让孔(431)与所述浮动插接部连接;
其中,所述避让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插接凹槽(42)的直径,且所述浮动插接部与所述环形板(43)之间具有沿所述阀杆(50)轴向的第一预定间隙(5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插接部包括:
环形凸缘(51),所述环形凸缘(51)连接于所述阀杆(50)端部,所述环形凸缘(51)的外径与所述插接凹槽(42)的内径相适配,所述环形凸缘(51)的外径大于所述阀杆(50)的外径以及所述避让孔的直径,且所述环形凸缘(51)沿所述阀杆(50)轴向的厚度小于所述插接凹槽(42)沿所述阀杆(50)轴向的高度,以与所述环形板(43)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预定间隙(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缘(51)的外径小于所述插接凹槽(42)的内径以与所述插接凹槽(42)之间形成第二预定间隙(5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通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管体(30)包括波纹管,所述阀芯(40)密封覆盖设置于所述波纹管的所述管孔(3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通断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件(63),所述导向件(63)设置于所述阀杆(50)和所述密封连接组件之间,所述导向件(63)用于使所述阀杆(50)沿自身轴向做直线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通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主体(10)上还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活塞(70),所述活塞(70)设置于所述阀杆(50)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1)的一端,所述活塞(70)与所述第一腔室(11)的内壁以及所述密封连接组件之间围设形成有第一驱动腔(71),所述活塞(70)远离所述密封连接组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腔室(11)的内壁之间围设形成有第二驱动腔(72),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驱动腔(71)连通,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二驱动腔(72)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主体(10)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槽(15),所述安装槽(15)的长度沿所述活塞(70)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磁环(73),所述磁环(73)通过安装座(74)固定在所述阀杆(50)上并位于所述活塞(70)靠近所述密封连接组件的一端;
磁感应开关,所述磁感应开关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5)内;
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与所述磁感应开关电连接。
CN202311719381.4A 2023-12-14 2023-12-14 通断阀 Pending CN1176627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9381.4A CN117662772A (zh) 2023-12-14 2023-12-14 通断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9381.4A CN117662772A (zh) 2023-12-14 2023-12-14 通断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62772A true CN117662772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84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19381.4A Pending CN117662772A (zh) 2023-12-14 2023-12-14 通断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6277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91589C (en) Combination diaphragm piston actuator
US4634099A (en) High pressure inverted bellows valve
EP0244185B1 (en) Bellows valve
KR102342755B1 (ko) 밸브 장치
JP2004162918A (ja) 圧力バランス取りピストンを備える弁およびそれに関わる方法
US8820704B2 (en) Guide member for use in a valve actuator assembly
US6390126B1 (en) Coupling device to prevent fluid leakage
US11168808B2 (en) Valve device for controlling media flows of any type
CN117662772A (zh) 通断阀
JPH04262178A (ja) 流体のための弁
US6789563B2 (en) Pneumatic exhaust controller
KR20100005637A (ko) 스팀제어용 밸브의 씰 장치
CN117419183A (zh) 三通阀
CN117605839A (zh) 流体阀
US20150060708A1 (en) Bellows valve with valve body cylinder adapter
KR100857611B1 (ko) 롱 플레이트 슬라이드 나이프 게이트 밸브
CN214008151U (zh) 多功能气控阀
CN218494254U (zh) 一种便于加工安装的隔膜阀
CN219809427U (zh) 一种改进铸件结构的阀体
CN218780781U (zh) 一种阀针组件以及一种电子膨胀阀
KR20200014812A (ko) 액추에이터, 밸브, 유체 공급 시스템 및 반도체 제조 장치
CN219062445U (zh) 一种气动真空挡板阀
CN219712495U (zh) 气动真空挡板阀
CN220204825U (zh) 一种动态电磁阀
US20240117884A1 (en) Valve for controlling fluid flo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