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59091A - 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59091A
CN117659091A CN202211057119.3A CN202211057119A CN117659091A CN 117659091 A CN117659091 A CN 117659091A CN 202211057119 A CN202211057119 A CN 202211057119A CN 117659091 A CN117659091 A CN 117659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ionic lipid
phospholipid
lipid
lipid compound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71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雪晴
滕以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ngcan Bio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ngcan Bio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ngcan Bio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ngcan Bio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711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590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59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590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结构通式如下所示:其中,R1为烷烃链,C的个数为1‑12个;R2为烷烃链或烯烃链,C的个数为1‑18个;本发明的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引入磷脂基团,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相比市场已在使用的LNP(辉瑞样品)具有更好的转染效果,具有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另外本发明的脂质纳米粒的安全性好,生物相容性高,合成步骤简单,适合生物医药产业化。

Description

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和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的阳离子脂质及其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和应用。
背景技术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也称基因疫苗(genetic vaccine),是指将含编码免疫原蛋白或多肽的核酸序列(如DNA、mRNA等)导入宿主体内,通过宿主细胞表达免疫原蛋白或多肽,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对该免疫原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其中,确保外源基因的顺利导入是基因治疗过程和基因疫苗免疫极为重要的一环。在众多基因导入的方法中,开发合适的脂质纳米粒(Lipid Nanoparticle,LNP)包裹核酸,使其靶向至目标细胞,并将特定基因的核酸递送至细胞内的方法逐渐为科学家所使用。
核酸药物与普通化学药物的一个明显区别是核酸带有数量庞大的磷酸根,因而呈负电,且分子量大。为了使其能够被脂质纳米粒更好地包裹,人们开发了阳离子脂质等多种脂质化合物。
“阳离子脂质化合物”指能够带正电的脂质。示例性的阳离子脂质包括一种或多种带有正电荷的胺基团。优选的阳离子脂质是可电离的,可以根据pH值以带正电的形式或中性形式存在。阳离子脂质的电离影响脂质纳米粒在不同pH条件下的表面电荷。这种电荷状态可以影响其在血液中的免疫识别、血液清除和组织分布,以及其在细胞内的内涵体逃逸的能力,对于核酸的细胞内递送是至关重要的。
本发明将磷脂引入阳离子脂质,通过这样结构的阳离子脂质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具有比市场上脂质纳米粒更好的细胞膜融合能力和转染效果,具有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和应用,本发明的脂质纳米粒具有显著性进步的细胞膜融合能力、内涵体逃逸能力,具有更强的转染效果和药物递送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其中,R1为烷烃链,C的个数为1-12个;
R2为烷烃链或烯烃链,C的个数为1-18个。
前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R1为烷烃链,C的个数为1-12个;R2为无取代基的烷烃链,C的个数为1-18个;作为一种实施例,结构式如下所示:
前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R1为烷烃链,C的个数为1-12个;R2为有取代基的烷烃链,C的个数为1-18个;其中取代基为烷烃基,C的个数为1-12个;作为一种实施例,结构式如下所示:
前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R1为烷烃链,C的个数为1-12个;R2为烯烃链,C的个数为1-18个;作为一种实施例,结构式如下所示:
前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作为一种实施例,R1为: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非穷举,只要为烷烃链,C的个数为1-12个,无论带取代基或不带取代基,无论取代基的位置在哪,都受本发明的启示,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前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R2为: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非穷举,只要为烷烃链或烯烃链,C的个数为1-18个;无论带取代基或不带取代基或无论取代基的位置在哪,都受本发明的启示,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无论双键的位置在哪或或有几个双键,都受本发明的启示,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的一种或多种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助脂质、结构脂质、聚合物缀合脂质或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组分不受限制,可以是现有已知的物质也可以是未知的物质,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结构的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且均受本发明的启示。
前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阳离子脂质化合物与助脂质的摩尔比为0.5:1-10:1,阳离子脂质化合物与结构脂质的摩尔比为0.5:1-5:1,阳离子脂质化合物与聚合物缀合脂质的摩尔比为10:1-250:1,阳离子脂质化合物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摩尔比为0.5:1-80:1。
前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脂质纳米粒的平均尺寸为30-200nm,脂质纳米粒的制剂的多分散指数≤0.5。
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的应用,包括:应用于包含前述的阳离子脂质化合物的组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其互变异构体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前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的应用,组合物包括:前述的脂质纳米粒,所载的药物试剂,药物辅助剂;组合物的组分不受限制,可以是现有已知的物质组成的组合物也可以是未知的物质组成的组合物,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结构的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且均受本发明的启示。
前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的应用,所载的药物试剂包括:核酸分子,小分子化合物,多肽或蛋白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载的药物试剂的选择和组合配方不受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结构的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且均受本发明的启示。
前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的应用,药物辅助剂包括:稀释剂,稳定剂,防腐剂或冻干保护剂中的一种或多种;药物辅助剂的选择和组合配方不受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结构的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且均受本发明的启示。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的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引入磷脂基团,一方面,磷脂结构模拟了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利于细胞膜融合,另一方面,分子中的氮原子使其在酸性条件下产生质子海绵效应,增加其内含体逃逸能力,相比市场已在使用的LNP(辉瑞样品)具有更好的转染效果,具有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从实验可知:本发明的结构在N原子远离磷酸基的一侧是烯烃基作为尾巴时,转染效率显著性增强,说明本发明这样带磷脂基团的阳离子脂质的结构配合烯烃基在提高转染效果上具有协同作用;
本发明结构的阳离子脂质转染效率高,安全性好,生物相容性高,合成步骤简单,适合生物医药产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H1的氢谱图;
图2是本发明的H2的氢谱图;
图3是本发明的H3的氢谱图;
图4是本发明的H4的氢谱图;
图5是本发明的H5的氢谱图;
图6是本发明采用样品H-1的化合物制备得到脂质纳米粒的电镜图;
图7是本发明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制备得到的LNP和市场上的LNP的免疫效果对比实验结果示意图。
术语、英文缩写解释说明:
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是由多个核苷酸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核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单体由五碳糖、磷酸基、含氮碱基、或任何修饰基团组成。如果五碳糖是核糖,则形成的聚合物是RNA;如果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则形成的聚合物是DNA。
核酸分子包括单链DNA、双链DNA、短异构体、mRNA、tRNA、r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非编码RNA(miRNA和siRNA)、端粒酶RNA(Telomerase RNA Component)、小分子RNA(snRNA和scRNA)、环状RNA(circRNA)、合成miRNA(miRNA mimics、miRNA agomir、miRNA antagomir)、反义DNA、反义RNA、核酶(ribozyme)、不对称干扰RNA(aiRNA)、Dicer-substrate RNA(dsRNA)、小发夹RNA(shRNA)、转移RNA(tRNA)、信使RNA(mRNA)、gRNA、sgRNA、crRNA或tracrRNA、锁核酸(LNA)、肽核酸(PNA)、吗啉反义寡核苷酸、吗啉代寡核苷酸或生物定制寡核苷酸等。这里的举例也并非穷举,只要是由核苷酸单体聚合成的都可以应用于本发明。
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酸加成盐或碱加成盐。
其中酸加成盐的酸包括但不限于:盐酸、氢溴酸、硫酸、硝酸、磷酸、酸式磷酸盐、乙酸、2,2-二氯乙酸、己二酸、海藻酸、抗坏血酸、天冬氨酸、苯磺酸、苯甲酸、4-乙酰氨基苯甲酸、樟脑酸、樟脑-10-磺酸、癸酸、己酸、辛酸、碳酸、肉桂酸,柠檬酸、环酰胺酸、十二烷基硫酸、乙烷-1,2-二磺酸、乙烷磺酸、2-羟基乙磺酸、甲酸、富马酸、半乳糖酸、龙胆酸、葡庚酸、葡糖酸、葡聚糖酸、葡糖醛酸、谷氨酸、戊二酸、2-氧代戊二酸、甘油磷酸、乙醇酸、马尿酸、异丁酸、乳酸、乳糖酸、月桂酸、马来酸、苹果酸、丙二酸、扁桃酸、甲磺酸、粘酸、萘-1,5二甲酸、萘-2-磺酸、1-羟基-2-萘甲酸、烟酸、油酸、乳清酸、草酸、棕榈酸、棕榈酸、丙酸、焦谷氨酸、丙酮酸、水杨酸、4-氨基水杨酸、癸二酸、硬脂酸、琥珀酸、酒石酸、硫氰酸、对甲苯磺酸、三氟乙酸、季铵酸以及十一碳烯酸。
其中碱加成盐举例包括但不限于:钠盐、钾盐、锂盐、铵盐、钙盐、镁盐、铁盐,锌盐、铜盐、锰盐、以及铝盐;有机碱包括但不限于氨、异丙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三丙胺、二乙醇胺、乙醇胺、脱醇、2-二甲基氨基乙醇、2-二乙基氨基乙醇、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咖啡因、普鲁卡因、肼苯胺、胆碱、甜菜碱、苯那敏(benethamine)、苄星青霉素(benzathine)、乙二胺、葡糖胺、甲基葡糖胺、可可碱、三乙醇胺、嘌呤、哌嗪、哌啶、N-乙基哌啶、以及聚胺树脂;优选地,有机碱是异丙胺、二乙胺、乙醇胺、三甲胺、二环己胺、胆碱和咖啡因。
mRNA,信使RNA,中文译名:信使核糖核酸,是由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转录而来的、携带遗传信息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一类单链核糖核酸。mRNA可以是单顺反子mRNA也可以是多顺反子mRNA。mRNA也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功能性核苷酸类似物,功能性核苷酸类似物举例包括:假尿嘧啶核苷、1-甲基-假尿嘧啶核苷或5-甲基胞嘧啶等。这里的举例也并非穷举,任何修饰的mRNA或其衍生物都可以应用于本发明。
结构脂质包括:胆固醇、非甾醇、谷固醇、麦角固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芸苔甾醇、番茄碱、番茄碱、熊果酸、α-生育酚或皮质类固醇中的一种或几种。这里并非穷举,结构脂质的选择不受限制,只要是采用本发明结构的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均受本发明启示。
聚合物缀合脂质为聚乙二醇化脂质;作为一种实施例,聚乙二醇化脂质包括:PEG修饰的磷脂酰乙醇胺、PEG修饰的磷脂酸、PEG修饰的神经酰胺、PEG修饰的二烷基胺、PEG修饰的二酰基甘油或PEG修饰的二烷基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这里并非穷举,聚合物缀合脂质的选择不受限制,只要是采用本发明结构的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均受本发明启示。
助脂质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SM)、甾醇及其衍生物、神经酰胺、带电脂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磷脂酰胆碱作为一种优选包括:DSPC,DPPC,DMPC,DOPC,POPC;磷脂酰乙醇胺作为一种优选为DOPE;甾醇作为一种优选为胆固醇;带电脂质作为一种实施例为DOTAP、DOTMA、18PA;这里并非穷举,只要是采用本发明结构的阳离子脂质化合物的组合物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均受本发明启示。这里并非穷举,助脂质的选择不受限制,只要是采用本发明结构的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均受本发明启示。
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是用于治疗或预防的试剂中的有效成分,例如:抗肿瘤药、抗感染药、局部麻醉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抗生素/抗菌剂、抗真菌药、抗寄生虫药、激素、激素拮抗剂、免疫调节剂、神经递质拮抗剂、抗青光眼剂、麻醉剂、或成像剂等,这里并非穷举。
多肽是α-氨基酸以肽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以“脱水缩合”的方式组成的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物质;蛋白质可以是干扰素、蛋白质激素、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或者酶类等。
稀释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任意可以药用的水溶性辅料,包括:氨基酸、单糖、二糖、三糖、四糖、五糖、其它寡聚糖、甘露醇、右旋糖苷、氯化钠、山梨醇、聚乙二醇、磷酸盐,或其衍生物等。
稳定剂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任意可以药用的辅料: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油酸钠、甘露醇、甘露糖或海藻酸钠等。
防腐剂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任意可以药用的防腐剂,比如:硫柳汞等。
冻干保护剂可以是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任意可以药用的冻干保护剂,比如:葡萄糖、甘露醇、蔗糖、乳糖,海藻糖,麦芽糖等。
DSPC:英文名称:Distearoyl Phosphatidylcholine,1,2-distear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中文名称:二硬脂酰基卵磷脂,CAS号:816-94-4。
DPPC:中文名称:二棕榈酸磷脂酰胆碱;英文名称:1,2-DIPALMIT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CAS号:63-89-8。
DMPC:中文名称: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英文名称:1,2-Dimyrist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CAS号:18194-24-6。
DOPC:中文名称:1,2-二油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英文名称:1,2-diole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CAS号:4235-95-4。
POPC:中文名称:2-油酰-1-棕榈锡甘油-3-磷酸胆碱;英文名称:2-Oleoyl-1-palmit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CAS号:26853-31-6。
DOPE:中文名称:1,2-二油酰-SN-甘油-3-磷酰乙醇胺;英文名称:1,2-DIOLEOYL-SN-GLYCERO-3-PHOSPHOETHANOLAMINE,CAS号:4004-05-1。
DOTAP:中文名称:N-[1-(2,3-二油酰氧基)丙基]-N,N,N-三甲基铵甲基-硫酸盐;英文名称:1,2-dioleoyl-3-trimethylammonium-propane(chloride salt),CAS号:144189-73-1;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DOTMA:中文名称:N,N,N-三甲基-2,3-双(十八碳-9-烯-1-基氧基)丙-1-铵氯化物,CAS号:1325214-86-5,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18PA:CAS号:108392-02-5,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SM:中文名称:鞘磷脂(SM);英文名称:sphingomyelin。
PEG:中文名称:聚乙二醇;英文名称:Polyethylene glycol。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指:PEG与下列一种或多种聚合物组分的嵌段共聚物,聚合物组分包括: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原酸酯、聚酸酐、聚(β-氨基酯)(PBAE)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通过以下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阳离子脂质化合物。
实施例1:
合成过程如下所示:
化合物c的合成:将1-癸醇(化合物b,5.00g,31.58mmol),三乙胺(Et3N,4.79g,47.38mmol)溶于100mL四氢呋喃(THF)中,冰浴条件下滴加化合物a(5.85g,41.06mmol),逐渐恢复至室温,并搅拌反应12h。TLC监测反应完全后,使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200mL乙酸乙酯,等体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2次,等体积饱和氯化钠溶液洗1次,无水硫酸钠干燥30min,使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柱分离纯化(硅胶柱,洗脱液为PE:EA=50:1(体积比)),得7.5g无色液体,收率90%。
化合物d的合成:将化合物c(5.00g,18.92mmol),哌嗪(3.26g,37.84mmol)溶于30mL二甲亚砜(DMSO)中,氮气保护条件下,70℃加热搅拌反应24h,TLC监测反应完全后,使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柱分离纯化(硅胶柱,洗脱液为DCM:MeOH=1:1(体积比)),得4.1g白色固体,收率62%。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4.04–3.71(m,4H),3.14(s,4H),2.73(s,4H),2.62(s,2H),1.58(p,J=6.7Hz,2H),1.40–1.13(m,14H),0.89–0.82(m,3H).
化合物H-4的合成:将1-癸基十四醛(化合物e,0.39g,1.11mmol),化合物d(0.3g,0.86mmol)溶于5mL二氯甲烷(DCM)中,冰浴条件下滴加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0.27g,1.28mmol),逐渐恢复至室温,并搅拌反应12h。TLC监测反应完全后,使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100mL乙酸乙酯,等体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2次,等体积饱和氯化钠溶液洗1次,无水硫酸钠干燥30min,使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柱分离纯化(硅胶柱,洗脱液为DCM:MeOH=50:1(体积比)),得0.3g白色蜡状固体,收率51%。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4.21(s,2H),3.88(q,J=6.7Hz,2H),3.66–2.49(m,10H),2.38–2.09(m,2H),1.59(d,J=7.3Hz,2H),1.48–1.09(m,56H),0.86(t,J=6.7Hz,9H).MS m/z(ESI):687.64[M+H]+。氢谱图如图4所示。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同样也可以制备得到化合物H-1、H-2、H-3、H-5,对比样品h-1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验一:
制备mRNA-LNP用于以下实验,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将表1中H-1到H-5和对比样品h-1对应的阳离子化合物,DOPE(艾维拓(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胆固醇(艾维拓(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PEG-脂质以设计的处方配比(Lipid/DOPE/Cholesterol/lipid-PEG为50/40/25/2(摩尔比)),制得的脂质纳米粒。将表1中市售对比样品对应的阳离子化合物(辉瑞疫苗BNT162b2)通过其最优配比Lipid/DSPC/Cholesterol/lipid-PEG为50/10/38.5/1.5(摩尔比))制得的脂质纳米粒。将这些脂质纳米粒溶于乙醇中(Lipid的浓度20mg/mL),并充分混匀得到阳离子脂质乙醇溶液。
步骤二:按照脂质纳米粒(LNP)与mRNA质量比为10:1到30:1准备mRNA,使用柠檬酸盐或醋酸钠缓冲液(pH=3或5)将mRNA稀释至0.2mg/mL。
步骤三,将步骤一得到的阳离子脂质乙醇溶液与mRNA溶液以体积比为1:5到1:1的比例充分混匀。所获纳米粒通过超滤和透析的手段纯化,过滤除菌后,使用MalvernZetasizer Nano ZS表征mRNA-LNP(包载mRNA的脂质纳米粒)的粒径约和PDI,再使用Ribogreen RNA定量测定试剂盒(Thermo Fisher)测定mRNA的包封率。
表1
实验二:转染效率验证实验:
雄性ICR小鼠(6-8week,上海杰思捷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饲养在22±2℃以及相对湿度为45–75%的实验条件下,光照/黑暗周期为12h。使用编码荧光素酶的mRNA(luciferase mRNA)作为报道基因。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产生生物荧光,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生物荧光强度,反映LNP的转染效率。以荧光素酶mRNA(购自ApexBio Technology)为例,准备实验一获得的mRNA-LNP样品H1-5,市售对比样品,对比样品h-1;将以上样品分别以150μg/kg mRNA的剂量,通过肌肉注射给药,每组样品一只小鼠,两条腿。取特定的时间点,于小鼠腹腔注射荧光素(20μg/mL),5分钟后,将小鼠置于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测定荧光强度,最后的结果以平均荧光强度表示,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后荧光强度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
结果分析:
本发明的含有H1-H5的LNP样品与市售对比样品(辉瑞BNT162b2)的实验结果对比可知:本发明结构的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LNP样品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市售对比样品的转染效率,具有显著的进步;
由H1-5和h1的实验结果对比可知:本发明结构特征的阳离子脂质制备得到的LNP比h1得到的LNP的转染效率高,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磷脂结构模拟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利于细胞膜融合,另一方面,分子中的氮原子使其在酸性条件下产生质子海绵效应,增加其内含体逃逸能力;
由H1-4和H5的实验结果对比可知:在N原子远离磷酸基的一侧疏水尾部引入双键时,转染效率显著性增强,说明本发明这样带磷脂基团的阳离子脂质的结构配合烯烃基的疏水尾部在提高转染效果上具有协同作用。
实验三:脂质纳米粒结构形貌表征实验
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及表征(以样品H-1为例)。在铜网上滴上10μ制备好的样品15L,放置10min后吸干样品并晾干。醋酸双氧铀染色5min,滤纸吸干染液后干燥过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形貌。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脂质纳米粒都能形成稳定的纳米结构,尺寸分布较窄,尺寸随不同的脂质纳米粒的结构有所变化,在30-150nm范围内。
实验四:生物相容性实验
使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测定细胞活力。将处于指数增长期的Hep3B细胞(100μL,细胞密度为2×104个/ml)悬浮液加入96孔板中,于细胞培养箱中孵育24h,然后从每个孔中除去细胞培养液,并添加100μL含mRNA20μg/mL的LNP的新制细胞培养液,和细胞共孵育4h。随后,除去细胞上清液,加入新鲜细胞培养液,继续孵育20h。然后,除去上清液,加入含CCK-8工作溶液(10μL/mL)的新鲜的细胞培养液100μL,孵育2h,空白孔的设置:加含CCK-8工作溶液的细胞培养液。使用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检测每孔于450nm处的吸光度(检测过程中孔板中不能出现气泡),将未经LNP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将其细胞活力设为100%。
细胞活力(%)=[A1-A0]/[A2-A0]×100;
A1为加药组吸光度,A0为空白组吸光度,A2为对照组吸光度。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实验结果表明在限定的LNP浓度内,大多数细胞活力大于95%,未见明显细胞毒性。
实验五:脂质纳米粒低温保存稳定性实验
以样品H-1为例,将按照配方制作的脂质纳米粒置于4℃条件下低温保存,取不同时间点(0天、6天、10天、15天、30天、45天),使用Malvern Zetasizer Nano ZS表征mRNA-LNP(包载mRNA的脂质纳米粒)的粒径(Size)约和PDI,mRNA的包封率均使用Ribogreen RNA定量测定试剂盒(Thermo Fisher)测定。测定结果见表4所示。
表4
由表4可知:本发明的脂质分子形成的LNP(脂质纳米粒)可在低温储存90天粒径和包封率仍然稳定,方便产品的运输和保存,适合工业生产。
实验六:免疫效果动物试验
材料准备:六周龄雌性Balb/c小鼠,体重15~20g,30只,饲养于温度22±2℃,相对湿度45-75%的实验环境中,光照/黑暗周期为12h。小鼠购入后先于动物房内适应一周后方可进行正式的动物试验。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第一组后腿肌肉注射等体积PBS(阴性对照组),第二组后腿肌肉注射市售对比样品(阳性对照组1)、mRNA、PBS的混合物,第三组为后腿肌肉注射对比样品h-1(阳性对照组2)、mRNA、PBS的混合物,第四组后腿肌肉注射样品H-1(试验组)、10μg的mRNA、PBS的混合物;以上mRNA为基于自主设计的模板通过体外转录合成的可表达Spike全长的mRNA。
实验过程为:在第0和14天,按照以上五个分组将包载mRNA的LNP混合物肌肉注射到Balb/c小鼠体内。在第13和21天进行眼部取血,将血样放在37℃孵育1小时后,3500rpm离心15分钟,取上清进行分析。通过自制ELISA试剂盒检测一免和二免小鼠血清对Delta变异株S1蛋白特异性抗体滴度。
检测一免和二免小鼠血清对Delta变异株S1蛋白特异性抗体滴度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将Spike S1重组蛋白加入96孔板,每孔加0.25μg,4℃放置过夜。第二天,弃去孔内液体,使用5%BSA的PBST溶液(200ul)在37℃条件下封闭1h。之后弃去孔内液体,用PBST洗涤液200ul洗涤3遍,每遍3min,甩板晾干。将小鼠血清用PBS稀释(稀释比列为1:20000),或者标准品用PBS稀释为一系列浓度(母液为1ug/ul,对半稀释,共14个标曲)。将稀释后的样品和标准品100μL加入空中,37℃,孵育2h。弃去孔内液体,用PBST洗涤液200ul洗涤3遍,每遍3min,甩板晾干。加入Goat anti-mouse IgG HRP(PBS 1:5000稀释),每孔100ul,37℃,1h。弃去孔内液体,用PBST洗涤液200ul洗涤3遍,每遍3min,甩板晾干。将TMB底物A液和B液等比例混合,每孔100μL,置37℃避光放置数分钟(3-5mins)。在650nm测吸光度,最高吸光度值在1.5附近时,即可加100ul终止液。加入终止液后15min内检测450nm处的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公式计算各组IgG含量。
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1、2和试验组三组mRNA均可产生针对S1蛋白特异性抗体,试验组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1、2,试验组可高效递送mRNA进入细胞,表达抗原,进而激起体内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发挥保护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引入磷脂基团,一方面,磷脂结构模拟了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利于细胞膜融合,另一方面,分子中的氮原子使其在酸性条件下产生质子海绵效应,增加其内含体逃逸能力;从实验一到六可知:相比市场已在使用的LNP(辉瑞样品)具有更好的转染效果,安全性好,生物相容性高,稳定性好,具有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从实验二可知:本发明的结构在N原子远离磷酸基的一侧是烯烃基作为尾巴时,转染效率显著性增强,说明本发明这样带磷脂基团的阳离子脂质的结构配合烯烃基在提高转染效果上具有协同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其中,R1为烷烃链,C的个数为1-12个;
R2为烷烃链或烯烃链,C的个数为1-18个。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为烷烃链,C的个数为1-12个;R2为无取代基的烷烃链,C的个数为1-18个;结构式如下所示: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为烷烃链,C的个数为1-12个;R2为有取代基的烷烃链,C的个数为1-18个;其中取代基为烷烃基,C的个数为1-12个;结构式如下所示: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为烷烃链,C的个数为1-12个;R2为烯烃链,C的个数为1-18个;结构式如下所示: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为:
6.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为:
7.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或多种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助脂质、结构脂质、聚合物缀合脂质或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脂质化合物与助脂质的摩尔比为0.5:1-10:1,所述阳离子脂质化合物与结构脂质的摩尔比为0.5:1-5:1,所述阳离子脂质化合物与聚合物缀合脂质的摩尔比为10:1-250:
1,所述阳离子脂质化合物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摩尔比为0.5:1-80: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纳米粒的平均尺寸为30-200nm,所述脂质纳米粒的制剂的多分散指数≤0.5。
10.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应用于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离子脂质化合物的组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其互变异构体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组合物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脂质纳米粒,所载的药物试剂,药物辅助剂;所述所载的药物试剂包括:核酸分子,小分子化合物,多肽或蛋白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药物辅助剂包括:稀释剂,稳定剂,防腐剂或冻干保护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2211057119.3A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和应用 Pending CN1176590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7119.3A CN117659091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7119.3A CN117659091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59091A true CN117659091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72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7119.3A Pending CN117659091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590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72766B2 (en) Lipid nanoparticle composition
CN115784920B (zh) 一种转染效率高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4890907B (zh) 一种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063205B (zh) 一种含烷基化氨基甲酸酯键的脂质化合物及其应用
US20230053437A1 (en) Lipid compounds and lipid nanoparticle compositions
TW202229227A (zh) 脂質化合物及脂質奈米顆粒組合物
CN114206463A (zh) 脂质化合物和脂质纳米颗粒组合物
CN116615472A (zh) 聚合物缀合的脂质化合物和脂质纳米颗粒组合物
US20230348362A1 (en) Lipid compounds and lipid nanoparticle compositions
WO2023036148A1 (zh) 一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及其应用
US11964052B2 (en) Lipid compounds and lipid nanoparticle compositions
CN117659091A (zh) 一种磷脂类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和应用
CN116947669B (zh) 一种转染效率高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及其应用
WO2024067639A1 (zh) 一种转染效率高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5947671B (zh) 一种含氨基甲酸酯键的脂质化合物及其应用
WO2024109665A1 (zh) 一种含氨基甲酸酯键的脂质化合物及其应用
WO2024083172A1 (zh) 脂质化合物和脂质纳米颗粒组合物
WO2024083171A1 (zh) 脂质化合物和脂质纳米颗粒组合物
WO2024022263A1 (zh) 脂质化合物和脂质纳米颗粒组合物
WO2024109798A1 (zh) 脂质化合物和脂质纳米颗粒组合物
WO2023116804A1 (zh) 脂质化合物和脂质纳米颗粒组合物
CN117069785A (zh) 脂质化合物和脂质纳米颗粒组合物
CN114591386A (zh) 一种含尿苷衍生物的纳米粒、核酸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