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52667A - 一种乳化枸杞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乳化枸杞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52667A
CN117652667A CN202311767618.6A CN202311767618A CN117652667A CN 117652667 A CN117652667 A CN 117652667A CN 202311767618 A CN202311767618 A CN 202311767618A CN 117652667 A CN117652667 A CN 1176526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t
emulsified
extraction
composition
fr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676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剑
陈醇
徐军
邬娟
杜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National Dai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Inner Mongolia Dai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Inner Mongolia Dai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Inner Mongolia Dai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652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526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CDAIRY PRODUCTS, e.g. MILK, BUTTER OR CHEESE; MILK OR CHEESE SUBSTITUTES; MAKING THEREOF
    • A23C9/00Milk preparations; Milk powder or milk powder preparations
    • A23C9/12Fermented milk preparations; Treatment using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 A23C9/13Fermented milk preparations; Treatment using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us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CDAIRY PRODUCTS, e.g. MILK, BUTTER OR CHEESE; MILK OR CHEESE SUBSTITUTES; MAKING THEREOF
    • A23C9/00Milk preparations; Milk powder or milk powder preparations
    • A23C9/152Milk preparations; Milk powder or milk powder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CDAIRY PRODUCTS, e.g. MILK, BUTTER OR CHEESE; MILK OR CHEESE SUBSTITUTES; MAKING THEREOF
    • A23C2240/00Use or particular additives or ingredients
    • A23C2240/15Use of plant extracts, including purified and isol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as ingredient in dairy produ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的方法,以及由此方法制备得到的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及其组合物。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备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的方法,其包括用乳化脂肪组合物对所述药食同源植物进行提取的步骤;其中,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中含有脂肪基制品、水以及任选的乳化剂和稳定剂;所述组合物中脂肪含量为1%‑30%,蛋白质含量为0‑1%。本申请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陈皮,姜,枸杞等药食同源植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整体提取得率。

Description

一种乳化枸杞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20年11月27日,申请号为202011360642.4,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制备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的方法”的分案申请,同时,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1月2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11199638.1、发明名称为“一种制备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的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产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的方法,以及由此方法制备得到的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及其组合物。
背景技术
药食同源植物是指既可作为食品又具有临床药用价值的植物。我国古代本草著作对药食同源植物进行了详细记载,如《黄帝内经》中的“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和《千金要方》等中记录了大量药食两用植物,如大枣、枸杞子、薏苡仁、生姜、陈皮、八角茴香等。这类植物因其性味平缓、对机体通常具有一定的补益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日常养生保健。
药食同源植物的食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中所含的大量生物活性成分,很多都是植物次生代谢的小分子产物,例如黄酮类、萜类、酚类、醌类或苯丙素类物质。
因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的方法,其可应用于从药食同源植物中提取生物活性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以乳化脂肪体系作为提取介质,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得到了一种制备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陈皮,姜,枸杞,甘草、沙棘等药食同源植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整体得率,基于此完成了本发明。
在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备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的方法,其包括用乳化脂肪组合物对所述药食同源植物进行提取的步骤;其中,
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中含有脂肪基制品、水以及任选的乳化剂;所述组合物中脂肪含量为1-30%,蛋白质含量为0-1%。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案中,可根据商品化原料中所标示的脂肪和/或蛋白质含量,调整所述组合物中脂肪和/或蛋白质含量至目标值。如有需要,也可根据本领域已知方法对所述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进行检测,例如根据GB 5413.3-2010中的方法检测组合物中脂肪的含量。例如根据GB 5009.5-2010中的方法检测组合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中脂肪含量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或30%。
商品化的脂肪基制品,例如稀奶油,黄油或植物油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含量的蛋白质,但需要明确的是,基于实验研究,蛋白质对于提取得率并无明显促进作用,且蛋白质会在药食同源植物所含有机酸和多酚类物质影响下发生絮凝和沉淀,影响提取过程。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中蛋白质类成分的含量为0-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中蛋白质含量为0、0.1%、0.2%、0.3%、0.4%、0.5%、0.6%、0.7%、0.8%、0.9%或1.0%。
本文中所述脂肪基制品是指可提供构成所述组合物中重要组分--脂肪的产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脂肪基制品选自下述的一种或多种:动物油脂及其制品、植物油脂及其制品和乳脂及其制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动物油脂及其制品选自猪油、牛油、羊油、鱼油及其任意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植物油脂及其制品选自植物油、氢化植物油、植脂末、代可可脂及其任意组合。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植物油例如可为花生油、豆油、葵花籽油、椰子油、棕榈油、可可脂、亚麻油、芝麻油、蓖麻油、菜籽油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氢化植物油例如可以为氢化花生油、氢化豆油、氢化葵花籽油、氢化椰子油、氢化棕榈油、氢化可可脂、氢化亚麻油、氢化芝麻油、氢化蓖麻油、氢化菜籽油或其任意组合。所述植脂末商品可得,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浆,氢化植物油,乳粉,酪蛋白酸钠,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硬脂酰乳酸钠、磷酸氢二钾,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和二氧化硅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乳脂及其制品选自乳脂、稀奶油和黄油。
本文中所述乳脂是指从动物(例如牛或羊等)乳汁中分出的脂肪部分,几乎不含水。
本文中所述稀奶油是指以乳为原料,分离出的含脂肪的部分,其为O/W型乳状液,脂肪含量为10.0%-80.0%。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稀奶油原料脂肪含量为38%。
本文中所述黄油是指以乳和(或)奶油或稀奶油(经发酵或不发酵)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脂肪含量不小于80.0%的产品。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黄油原料脂肪含量为8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申请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由稀奶油和水组成。二者比例视组合物中脂肪含量而定,即使得所述组合物中脂肪含量为1-30%,且蛋白质含量在0-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申请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为脂肪基制品和任选的乳化剂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所述乳浊液为大量大小不同颗粒的集合体。为了表征所述乳浊液,本申请对所述颗粒的粒度进行了测定。领域已知,颗粒的大小称作粒度,颗粒的直径称作粒径。衡量颗粒的大小(即粒度)通常是以颗粒的直径(即粒径)为依据的。但实际颗粒的形状通常很复杂,难以用一个尺度(比如粒径)来描述,所以在粒度测试中引入“等效粒径”概念。所谓等效粒径,即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这个球形颗粒的直径就称为该颗粒的等效粒径。常见的等效粒径有等效体积径、Stokes径、等效筛分径等。本申请通过激光粒径分布仪测定了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的等效体积径。所用术语“D90粒径”是指所测得样品粒度分布曲线中累积分布为90%时的最大颗粒的等效粒径。物理意义是样品中粒径小于该数值的颗粒占样品的90%。同理,所用术语“D50粒径”是指所测得样品粒度分布曲线中累积分布为50%时的最大颗粒的等效粒径。物理意义是样品中粒径小于该数值的颗粒占样品的50%,常用于表征乳液的平均粒径值。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申请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为乳浊液,其D90粒径小于100um,例如小于50um,再例如小于15um。本申请中的乳化脂肪组合物可根据本领域合适的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可通过高剪切或者均质化处理得到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加入乳化剂以促进乳化。合适的乳化剂为HLB值8-18(例如10-16)的乳化剂,例如单琥珀酸甘油酯、双琥珀酸甘油酯、酪蛋白酸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蔗糖脂肪酸酯、山梨醇脂肪酸酯等,优选HLB值为15的蔗糖脂肪酸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乳化剂占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0.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乳化剂占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0.3-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由黄油或植物油,水以及乳化剂(例如蔗糖酯)组成。其中,黄油或植物油用于提供脂肪,乳化剂的添加量占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总量的0.3-1%,水的用量为使得所述组合物中脂肪含量为1-3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申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比,向所述药食同源植物中加入5-50倍的乳化脂肪组合物,匀浆处理,得匀浆液;
(2)将步骤(1)中得到的匀浆液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提取1min-2h,得提取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提取液过滤,收集滤液即得所述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的添加量为药食同源植物的10-25倍,优选为15-25倍,最优选为20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步骤(1)中得到的匀浆液加热至40-95℃进行提取。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步骤(1)中得到的匀浆液,加热至70℃进行提取。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步骤(1)中得到的匀浆液提取15min-1.5h(例如1h)。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1)前,还包括将所述药食同源植物粉碎的步骤。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原料粒径变小,活性成分提取效果越好,综合考虑提取效果以及原料供应,优选药食同源植物粒径为2-120目,更优选为24-60目。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步骤(2)中得到的提取液过80-120目筛网进行所述过滤操作;优选趁热过滤。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3)中,还包括将所述滤液离心并收集离心液的步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30-3300g离心1-10min。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对所述滤液或离心液浓缩干燥的步骤。
结果显示,本申请的方法可显著提高陈皮,姜,枸杞,沙棘,甘草等药食同源植物中功效成分的总体提取得率。尤其地,本申请的方法可在不影响药食同源植物中水溶性功效成分提取得率的同时,提高脂溶性成分的得率。
在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其通过前述方法制备得到。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为粉末、凝胶或液体形式。
在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组合物,其含有前述的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其为食品。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食品为调制乳粉、液体奶、乳饮料、酸奶或保健食品。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保健食品为粉、片、胶囊或口服液的形式。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药食同源植物”选自生姜、丁香、八角茴香、小茴香、山药、火麻仁、代代花、白芷、决明子、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花椒、郁李仁、金银花、鱼腥草、枸杞、砂仁、香橼、香薷、桃仁、桑叶、人参、益智仁、荷叶、莱菔子、高良姜、菊花、黄芥子、紫苏、紫苏籽、黑芝麻、黑胡椒、蒲公英、榧子、橘皮、陈皮、薄荷、薏苡仁、藿香、薤白、桂圆、猴头菇、枣、山楂、桑椹、黄精、刀豆、小蓟、马齿苋、乌梅、木瓜、玉竹、甘草、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百合、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罗汉果、青果、枳椇子、栀子、胖大海、茯苓、桔梗、莲子、淡竹叶、菊苣、葛根、槐米、槐花、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和覆盆子。所述功效成分或者生物活性成分是指与机体作用后可引起特定生物效应或者能够调节机体特定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包括糖类、脂类、多肽类、甾醇类、生物碱、甙类、挥发油等等。例如,陈皮中的川陈皮素、桔皮素和橙皮苷等;姜中的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等;枸杞中的叶黄素和甜菜碱等;沙棘中的维生素E;甘草苷、异甘草素、甘草酸、甘草次酸等。
按照本发明。其中所述药食同源植物中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姜酚类、黄酮类、类胡萝卜素类、生育酚类和三萜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具体的,其中姜中含有姜酚类;
陈皮中含有川陈皮素、桔皮素、橙皮苷;甘草中含有异甘草素;皆属于黄酮类。
枸杞中含有叶黄素,为类胡萝卜素类;
沙棘中含有维生素E,为生育酚类;
甘草中含有甘草次酸,为三萜类。
在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生物活性成分,其通过前述方法制备得到。
本文中所述方法以及乳化脂肪组合物同样适用于提取水果或可食用或药用的植物(例如蔬菜)。所述水果例如可以是蔷薇科水果:例如苹果、沙果、海棠、野樱莓、枇杷、欧楂、山楂、梨(香梨、雪梨等)、温柏、蔷薇果、花楸、杏、樱桃、桃(水蜜桃、油桃、蟠桃等)、李子、梅子(青梅)、西梅、白玉樱桃、黑莓、覆盆子、云莓、罗甘莓、白里叶莓、草莓、菠萝莓等;芸香科水果:例如橘子、砂糖桔、橙子、柠檬、青柠、柚子、金桔、葡萄柚、香橼、佛手、指橙、黄皮果等;水果葫芦科水果:例如西瓜、哈密瓜、香瓜、白兰瓜、刺角瓜、金铃子(癞葡萄)等;芭蕉科水果:例如香蕉、大蕉、南洋红香蕉等;鼠李科水果:例如枣等;葡萄科水果:例如葡萄、提子等;茶藨子科水果:例如醋栗、黑醋栗、红醋栗等;杜鹃花科水果:例如蓝莓、蔓越莓、越橘、乌饭果等;漆树科水果:例如芒果等;猕猴桃科水果:例如猕猴桃(奇异果)、黄心猕猴桃、软枣猕猴桃(奇异莓)、红心猕猴桃等;凤梨科水果:例如菠萝(凤梨)等;杨梅科水果:例如杨梅等;柿科水果:例如柿子、黑枣(君迁子)、黑柿等;番木瓜科水果:例如番木瓜等;桑科水果:例如桑葚(桑椹)、无花果、菠萝蜜、构树果实、牛奶果等;仙人掌科水果:例如火龙果、黄龙果、红心火龙果、仙人掌果等;无患子科水果:例如荔枝、龙眼(桂圆)、红毛丹等;木棉科水果:例如榴莲、猴面包果(猴面包树的果实)等;酢浆草科水果:例如阳桃、三敛果等;千屈菜科水果:例如石榴等;棕榈科水果:例如椰子、槟榔、海枣(椰枣)、蛇皮果、阿萨伊浆果等;藤黄科水果:例如山竹等;桃金娘科水果:例如莲雾、嘉宝果、番石榴、菲油果、苏里南苦樱桃等;西番莲科水果:例如西番莲(百香果/热情果/鸡蛋果)等;樟科水果:例如牛油果(鳄梨)等;番荔枝科水果:例如番荔枝、牛心果(牛心番荔枝)等;茄科水果:例如枸杞、香瓜茄(人参果)、灯笼果、圣女果(小番茄)等;胡颓子科水果:例如沙棘、牛奶子等;大戟科水果:例如余甘子、木奶果等;苏木科水果:例如罗望子(酸角果)等;五味子科水果:例如黑老虎等;露兜树科水果:例如露兜果(露兜树的果实,又名野菠萝/哈拉果)等;山榄科水果:例如神秘果、黄晶果、人心果、蛋黄果等;楝科水果:例如龙功果(龙宫果/龙贡/冷刹/兰撒果)等;忍冬科水果:例如苦糖果(裤裆果/杈杷果)等;木通科水果:例如猫屎瓜(阿科比果)等;锦葵科水果:例如古布阿苏等;金虎尾科水果:例如针叶樱桃等。所述蔬菜例如可以是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萝卜、芜菁、白菜(含大白菜、白菜亚种)、甘蓝(含结球甘蓝、苤蓝、花椰菜、青花菜等变种)、芥菜(含根介菜、雪里蕻变种)等;伞形科蔬菜:例如芹菜、胡萝卜、小茴香、芫荽等;茄科蔬菜:例如番茄、茄子、辣椒(含甜椒变种)等;葫芦科蔬菜:例如黄瓜、西葫芦、南瓜、笋瓜、冬瓜、丝瓜、瓠瓜、苦瓜、佛手瓜等;豆科蔬菜:例如菜豆(含矮生菜豆、蔓生菜豆变种)、豇豆、豌豆、蚕豆、毛豆(即大豆)、扁豆、刀豆等;百合科蔬菜:例如韭菜、大葱、洋葱、大蒜、韭葱、金针菜(即黄花菜)、石刁柏(芦笋)、百合等;菊科蔬菜:例如莴苣(含结球莴苣、皱叶莴苣变种)、莴笋、茼蒿、牛蒡、菊芋、朝鲜蓟等;藜科蔬菜:例如菠菜、甜菜(含根甜菜、叶甜菜变种)等。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乳化脂肪组合物在提取药食同源植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如前文中所定义。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乳化脂肪组合物在提取药食同源植物生物活性成分中的用途,其中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和生物活性成分如前文中所定义。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室温”是指室内环境温度,也称为常温或一般温度,一般定义为25℃±5℃,例如25℃±2℃。在本申请中,20-30℃均在本申请所述室温范围内。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以乳化脂肪组合物作为提取介质,可显著提高陈皮、姜、枸杞、沙棘或甘草等药食同源植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整体得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申请的提取方法可在保持药食同源植物中水溶性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得率的同时,还可显著提高脂溶性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得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陈皮原料粒径对稀释稀奶油提取陈皮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
图2显示了稀奶油稀释比例对陈皮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得率的影响;
图3显示了料液比对稀释稀奶油提取陈皮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
图4显示了提取温度对稀释稀奶油提取陈皮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
图5显示了提取时间对稀释稀奶油提取陈皮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原料 来源 脂肪含量 蛋白质含量
稀奶油 蓝米吉 38% 2%
黄油 伊利 80% ≤2%
椰子油 益海嘉里 100% 0%
实施例1提取介质对陈皮提取得率的影响
实验组提取介质:稀释稀奶油,乳化黄油,乳化椰子油;
对比组提取介质:水,黄油,椰子油;
1)原料前处理:
a)稀释稀奶油:称取稀奶油,加9倍量纯水,搅拌均匀,即得脂肪含量为3.8%的稀奶油溶液,备用;
乳化黄油和乳化椰子油:加水分别稀释到3.8%脂肪含量,并分别加入0.3%蔗糖酯,均质处理,均质条件包括,压力150-500bar,优选200-300bar,均质时间1-5min,即得脂肪含量为3.8%的乳化黄油和乳化椰子油。
b)按比例称取陈皮,加入10倍量提取介质,破壁料理机高速匀浆处理1min,取出;
c)按比例称取10倍量提取介质,分两次加入匀浆机,清洗机腔,合并浆液和洗液;
2)加热:匀浆液,加热至70℃;
3)提取:70℃保温提取1h,注意间歇搅拌;
4)过滤:提取液趁热过120目筛网;
5)离心:滤液在129g下离心1-2min,收集离心液,即得;
6)干燥:提取液浓缩后,可冷冻干燥制粉。
7)检测方法:
7.1)标准品配制
分别精确称取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桔皮素(桔红素)标准品2.5mg于25mL容量瓶,用甲醇溶解并定容,即得标准品储备液(混标)。分别取标准品储备液,用甲醇稀释至不同浓度,过微孔滤膜,备用。
7.2)样品溶液的制备
7.2.1)固体样品溶液的配制
分别称取不同的陈皮稀释稀奶油提取物约0.5g,用20mL 50%甲醇-水超声20-30min,滤纸过滤,取续滤液过微孔滤膜,备用。
7.2.2)液体样品溶液的配制
分别称取不同的陈皮提取液10.0g,加入10mL甲醇,超声20-30min,滤纸过滤,取续滤液过微孔滤膜,备用。
7.3)HPLC检测
取10uL样品注入安捷伦1200液相色谱仪,色谱柱ZORBAX Eclipse Plus C18(4.6*250mm,5μm),检测波长284nm。
每组重复三次取均值,结果如表1中所述。
其中,生物活性成份的提取得率是指,单位质量的起始植物原料经介质提取后得到提取物中某一功效成分的总质量,单位为g/100g起始原料,计算公式如下:
表1提取介质对陈皮提取得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相较于水,稀释稀奶油、黄油和椰子油可更有效的提取脂溶性成分(川陈皮素和桔皮素)。在黄油和椰子油两种提取介质中,相较于非乳化,乳化后提取介质对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得率显著提高(p<0.05),而水溶性成分(橙皮苷)提取得率没有显著差异。
实施例2提取介质对干姜提取得率的影响
原料提取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检测方法:
1)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精确称取6-姜酚(6-姜辣素)标准品10.0mg,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mL,摇匀,即得6-姜酚标准品储备液。分别取不同体积的标准品储备液,用甲醇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过微孔滤膜,进液相进行检测,根据峰面积及标准品浓度,得到标准线性方程。
2)样品前处理
分别取干姜不同媒介提取液10g于50mL离心管,加入10mL甲醇,震荡5s,超声20min,在12900g下离心5min,离心上清液滤纸过滤,取滤液过微孔滤膜,备用。
3)姜酚含量的测定
取10uL样品注入安捷伦1200液相色谱仪,色谱柱:安捷伦ZORBAX Eclipse PlusC18(4.6*250mm,5μm),检测波长282nm。
检测结果:
表2:提取介质对干姜提取得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相较于水,黄油和椰子油可更有效的提取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在黄油和椰子油两种提取介质中,相较于非乳化,乳化后提取介质对脂溶性成分(6-姜酚,8-姜酚,10-姜酚)的提取得率更高。
实施例3提取介质对枸杞提取得率的影响
基本提取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检测方法
1)叶黄素含量的检测
1.1)试剂的配制
10%氢氧化钾溶液:称取10g氢氧化钾,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20%氢氧化钾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钾,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叶黄素萃取溶剂:称取1g BHT(二丁基羟基甲苯),以200mL环己烷溶解,加入400mL乙醚和400mL正己烷,混匀。
0.1% BHT乙醇溶液:称取0.1g BHT,以100mL无水乙醇溶解,混匀。
1.2)叶黄素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叶黄素标准品5mg,以0.1% BHT乙醇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mL,摇匀,即得标准品储备液。将储备液稀释至不同浓度,过0.45μm微孔滤膜,进样检测,得到标准曲线方程。
1.3)叶黄素的皂化和萃取
按照国标GB 5009.248-2016中液态奶样品的处理方式进行待测样品的皂化处理和叶黄素的提取,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准确称取10g(精确至0.01g)枸杞提取液样品于50mL聚丙烯离心管中,加入约0.2gBHT和10mL无水乙醇,混匀,加入2mL 20%的氢氧化钾溶液,涡动1min混匀,室温避光振荡皂化30min,以10mL萃取溶剂避光涡旋振荡提取3min,2612g离心3min,重复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以10mL水洗涤,8256g离心3min分层,取上层有机相,重复洗涤1次,取有机相于室温避光减压浓缩至近干,以0.1%BHT乙醇溶液溶解残渣并定容至25mL,过0.45μm微孔滤膜,供液相色谱测定。
1.4)叶黄素含量的检测
取10uL样品注入安捷伦1200液相色谱仪,色谱柱:C30色谱柱(250*4.6mm,5um),检测波长445nm。
2)甜菜碱含量的测定
2.1)样品前处理
分别取枸杞不同提取液10g于50mL聚丙烯离心管中,分别加入10mL甲醇,震荡,超声20min,12900g下离心5min,离心上清滤纸过滤,取滤液过0.45μm微孔滤膜,待测。
2.2)标准品的配制
精确称取甜菜碱标准品10mg,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mL,摇匀,即得甜菜碱标准品储备液。分别取一定量的标准品储备液,用纯水稀释并定容,摇匀,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过0.45μm微孔滤膜,进液相检测,得到线性标准曲线方程。
2.3)甜菜碱含量的检测与计算
取10uL样品注入安捷伦1200液相色谱仪,色谱柱:ZORBAX CarbonhydrateAnalysis Column(4.6*250mm,5μm),检测波长192nm
结果显示,相较于水,稀释稀奶油、黄油和椰子油可更有效的提取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在黄油和椰子油两种提取介质中,相较于非乳化,乳化后提取介质对脂溶性成分(叶黄素)的提取得率更高。
实施例4提取介质对甘草提取得率的影响
甘草基本提取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检测方法
1)样品前处理:水提提取液,直接离心,过滤,上样;乳提取液10g,加10mL甲醇超声20min,离心,过滤,上样。
2)色谱条件
色谱柱选用安捷伦Poroshell 120EC-C18(4.6×150mm,2.7μm);柱温:40℃;流速:1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37nm;
检测结果
计算得到各功效成分的提取得率,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溶剂对甘草功效成分的提取效果对比
结果显示,相较于水,稀释稀奶油可更有效的提取甘草中异甘草素和甘草次酸B。而在甘草苷和甘草酸的指标上稀释稀奶油和纯水提取得率相当。
实施例5提取介质对沙棘提取得率的影响
沙棘基本提取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检测方法
1)样品皂化
水提取液:取10ml水提取液,加入0.55g淀粉酶,放入60℃水浴避光恒温30min,期间经常进行震荡。向水解液中加入0.5g抗坏血酸和0.05gBHT,混匀,加入15ml乙醇和5ml氢氧化钾溶液,边加边震荡,混匀后于80℃恒温水浴皂化30min,期间经常震荡,皂化后冷水冷却至室温。
稀释稀奶油提取液:取10ml奶油提取液,加入0.55g淀粉酶,放入60℃水浴避光恒温30min,期间经常进行震荡。向水解液中加入0.5g抗坏血酸和0.05gBHT,混匀,加入15ml乙醇和5ml氢氧化钾溶液,边加边震荡,混匀后于80℃恒温水浴皂化30min,期间经常震荡,皂化后冷水冷却至室温。
2)皂化样品提取上述皂化液中加入20ml水,然后加入15ml石油醚-乙醚(1:1)混合溶液,震荡后离心,将下层溶液再次使用15ml石油醚-乙醚(1:1)混合溶液萃取。合并醚层。
3)洗涤
用约15ml的水洗涤醚层,至醚层为中性,洗涤次数为2次。
4)浓缩
将上述醚层溶液经3g无水硫酸钠滤入离心管中,用10ml石油醚冲洗分液漏斗和无水硫酸钠2次。将处理好的醚层在40℃水浴上加热挥发,挥去醚层,用甲醇将样品溶解后转移到5ml容量瓶,定容后,待用。
5)成分含量检测和比较
将上述定容的样品取适量用0.45μm的有机滤膜过滤。进行HPLC检测。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3.0x100mm,1.8μm);流动相:甲醇-水;洗脱条件:0-10min 95%甲醇;检测波长:285nm;柱温:30℃;进样量:2μL。
检测结果,计算得到各功效成分的提取得率,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结果显示,相较于水,稀释稀奶油可更有效的提取沙棘中的维生素E。
实施例6原料粒径对陈皮提取得率的影响
称取稀奶油100g,加纯水至1000g,搅拌均匀,即得稀释10倍的稀奶油溶液。分别称取200g稀释稀奶油3份于烧杯中,90℃水浴预热,分别加入不同粉碎粒径的建宁陈皮原料(0-30目、30-80目和≥80目)粗粉10g,分别水浴保温提取5min,间歇性搅拌,趁热过120目筛网,滤液129g下离心1min,分取离心液,60℃减压浓缩后,冷冻干燥,得到陈皮奶油提取物。分别取不同陈皮奶油提取物,进行功效成分的含量的测定,结果如表5和图1所示。
表5原料粒径对提取得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功效成分的提取得率随原料粒径变小而增高。但实验中发现,原料粒径过细,会给提取后的过滤等工艺环节的处理增加难度和工作量。因此,综合考虑,优选生产中常用的中等粗细原料,即24-60目陈皮粗粉作为陈皮乳脂提取工艺的原料。
实施例7提取介质中的脂肪含量对药食同源植物提取得率的影响
称取稀奶油适量,加入纯水稀释不同倍数,得到脂肪含量分别为1.9%、3.8%、7.6%、12.7%、19.0%的稀奶油溶液(1:1到1:19稀释)。另取未稀释稀奶油(脂肪含量38.0%)。分别称取不同浓度稀奶油各200g,65℃水浴预热,加入建宁陈皮粗粉10g,搅拌并保温提取15min,趁热过120目筛网,滤液129g下离心1min,分取离心液,减压浓缩(60℃),冷冻干燥,即得不同稀释比例奶油的陈皮奶油提取物。
分别取不同陈皮奶油提取物进行成分含量的检测,实验数据结果如表6和图2所示。
表6提取介质中脂肪含量对提取得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功效成分的提取得率随乳化脂肪体系中脂肪含量的提高而提高,但体系的粘度随之提高,增加工艺难度。总提取得率在1:1稀释条件下达到最高。在未稀释稀奶油体系下,提取液粘度高到严重影响回收率,造成总体提取得率下降。综合考虑以1:9稀释,即3.8%脂肪含量达到最优方案。
实施例8提取料液比对提取得率的影响
称取稀奶油100g,加纯水至1000g,搅拌均匀,即得稀释10倍的稀奶油溶液。分别称取稀释稀奶油100g、150g、200g和250g于烧杯中,90℃水浴预热,各加入建宁陈皮粗粉10g,搅拌均匀,90℃保温提取5min,间歇性搅拌,趁热过120目筛网,滤液129g下离心1min,分取离心液,60℃减压浓缩后,冷冻干燥,得到陈皮奶油提取物。
分别取不同陈皮奶油提取物样品,进行成分含量的检测分析,结果如表7和图3所示。
表7料液比对提取得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功效成分提取得率随料液比上升而上升,在1:20时达到拐点。以1:20为最优料液比。
实施例9提取温度对提取得率的影响
称取稀奶油200g,加纯水至2kg,搅拌均匀,备用。分别称取稀释的稀奶油100g于烧杯中,分别水浴加热至不同温度,包括20℃(室温)、40℃、60℃、70℃、95℃,每个温度条件作3次平行,分别加入建宁陈皮粗粉5g,快速搅拌均匀,间歇性搅拌保温提取15min,趁热过120目筛网,滤液129g下离心1min,分取离心液,称重,即得陈皮奶油提取液。
分别取各陈皮提取液,进行成分含量的检测分析,实验结果见表8和图4所示。
表8不同提取温度对提取得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陈皮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得率在趋势上随提取温度提升而提高。其中脂溶性功效成分川陈皮素在70℃的提取温度时达到较优水平,而桔皮素达到拐点。考虑到生产成本和68-70℃的常用杀菌温度,以70℃作为陈皮奶油提取工艺的最佳提取温度。
实施例10提取时间对提取得率的影响
称取稀奶油200g,加入纯水稀释并定量至2kg,搅拌均匀,备用。分别称取稀释稀奶油100g于烧杯中,70℃水浴预热,加入建宁陈皮粗粉5g,间歇性搅拌保温提取不同时间(5min、10min、15min、30min和1h),每个时间参数作3次平行,趁热过120目筛网,滤液129g下离心1min,分取离心液,称重,即得陈皮奶油提取液。取各陈皮提取液进行成分含量的检测分析,实验结果见表9和图5所示。
表9提取时间对提取得率的影响
实施例11对不同药食同源植物提取效果实验
参照实施例1中具体实验操作,对干姜、枸杞、桑叶、甘草、沙棘进行提取,并分析其中所含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体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对干姜和陈皮提取结果
结果显示,对比水提工艺,稀奶油可以提高干姜(6-姜酚,8-姜酚,10-姜酚)、枸杞(叶黄素)、沙棘(维生素E)和甘草(异甘草素、甘草次酸B)中的脂溶性成分提取得率,而不影响水溶性成分(枸杞中的甜菜碱、甘草中的甘草苷、甘草酸)的提取得率。
尽管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已经得到详细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根据已经公开的所有教导,可以对那些细节进行各种修改和替换,这些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全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任何等同物给出。

Claims (15)

1.一种乳化枸杞的制备方法,其包括用乳化脂肪组合物对枸杞进行提取的步骤;其中,
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中含有脂肪基制品、水以及任选的乳化剂;所述组合物中脂肪含量为1%-30%,蛋白质含量为0-1%。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为乳浊液,其D90粒径小于100μm;优选地,D90粒径小于50μm,更优选地,D90粒径小于15μm。
3.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脂肪基制品选自下述的一种或多种:动物油脂及其制品、植物油脂及其制品和乳脂及其制品;
优选地,所述动物油脂及其制品选自猪油、牛油、羊油、鱼油及其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植物油脂及其制品选自植物油、氢化植物油、植脂末、代可可脂及其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乳脂及其制品选自乳脂、稀奶油、黄油及其任意组合。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乳化剂选自HLB值为8-16的乳化剂中一种或多种,优选HLB值为10-16的乳化剂,例如HLB值为15的蔗糖脂肪酸酯;
优选地,所述乳化剂占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0.1-2%,优选0.3-1%。
5.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由稀奶油和水组成。
6.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由黄油或植物油,水以及乳化剂组成。
7.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枸杞中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类胡萝卜素类、生育酚类和三萜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比,向所述枸杞中加入5-50倍(优选15-25倍,更优选20倍)的乳化脂肪组合物,匀浆处理,得匀浆液;
(2)将步骤(1)中得到的匀浆液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提取1min-2h,得提取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提取液过滤,收集滤液即得枸杞提取物;优选地,还包括将所述滤液离心并收集离心液的步骤(例如在30-3300g下离心1-10min);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对所述滤液或离心液浓缩干燥的步骤。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在步骤(1)前,还包括将所述枸杞粉碎的步骤,优选地,其粒径为2-120目,更优选为24-60目。
10.权利要求8或9的方法,将步骤(1)中得到的匀浆液,加热至40-95℃(例如70℃)提取15min-1.5h(例如1h)得所述提取液。
11.权利要求8-10任一项的方法,将步骤(2)中得到的提取液过80-120目筛网进行所述过滤操作;优选趁热过滤。
12.一种乳化枸杞,其通过权利要求1-11任一项的方法制备得到;优选地,其为粉末、凝胶或液体形式。
13.一种组合物,其含有权利要求12或13的乳化枸杞;优选地,其为食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食品为保健食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保健食品为粉、片、胶囊或口服液的形式。
14.一种乳制品,其含有权利要求12所述的乳化枸杞;优选的,其为调制乳粉、液体奶、乳饮料或酸奶。
15.乳化脂肪组合物在提取枸杞中的用途,其中所述乳化脂肪组合物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中所定义。
CN202311767618.6A 2019-11-29 2020-11-27 一种乳化枸杞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76526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9638 2019-11-29
CN2019111996381 2019-11-29
CN202011360642.4A CN112869153A (zh) 2019-11-29 2020-11-27 一种制备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的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60642.4A Division CN112869153A (zh) 2019-11-29 2020-11-27 一种制备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52667A true CN117652667A (zh) 2024-03-08

Family

ID=7604317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67618.6A Pending CN117652667A (zh) 2019-11-29 2020-11-27 一种乳化枸杞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02011360642.4A Pending CN112869153A (zh) 2019-11-29 2020-11-27 一种制备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60642.4A Pending CN112869153A (zh) 2019-11-29 2020-11-27 一种制备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765266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5162B (zh) * 2021-07-31 2023-06-23 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 薄荷清新茶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
CN115991794B (zh) * 2021-11-30 2024-05-14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取多糖的提取介质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3410B2 (ja) * 2001-11-29 2004-11-04 明治乳業株式会社 可食飲食物の抽出および/または搾汁方法
ES2348743T3 (es) * 2005-11-22 2010-12-13 Nestec S.A. Emulsion aceite-en-agua y su uso para administrar una funcionalidad.
CN1895222B (zh) * 2006-06-16 2012-01-11 齐红 一种微乳液及其载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9153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elwal et al. A critical analysis of extraction techniques used for botanicals: Trends, priorities, industrial use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Kumar et al. Major phytochemicals: recent advances in health benefits and extraction method
Muhamad et al. Extraction technologies and solvents of phytocompounds from plant materials: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ingredients and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plant extract using various instrumentations
RU2317821C2 (ru) Состав, содержащий экстракт actinidia arguta (актинидии острой) и растений родственного вида, для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я и лечения аллергических болезней и неаллергических воспалительны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
US11253567B2 (en) Citrus seed extract-containing composition, food, dru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itrus seed extract-containing composition
CN117652667A (zh) 一种乳化枸杞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7357360B2 (ja) 抗老化剤
CN110101641A (zh) 中药唇部功能化妆品的高效制备工艺
Shinde et al.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A new technology to herbals
Kanchanathawornviboon et al.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of curcuminoids from organic Curcuma longa L. in different oil types for cosmetic purpose: An optimization approach
Chand et al. Application of Aloe ver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foods
CN109985079B (zh) 一种包含人参和三七花双层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DK2796058T3 (en) Low calorie antioxidant ingredient, method of providing it and its use
Garmashov et al.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 deriving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plant raw materials
CN105997723A (zh) 一种金花茶面膜粉及其制备方法
Chowdhury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n medicinal uses of Moringa oleifera LAM
EP3160483B1 (de) Mariendistelextrakt aus mariendistelfrüchteschal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Carradori et al. Patent survey on saffron and its multiple applications: an update
JP6334482B2 (ja) 固形剤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5364030B (zh) 一种重楼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33760A (zh) 一种室内除味的组合物及其制法
EP1532868B1 (de) Pflanzenextrakte enthaltend Schisandra und Wolfsbeere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KR102592954B1 (ko) 골밀도 증진을 촉진하는 조성물 제조방법
JP7229767B2 (ja) 経口組成物
Jiang et al. Polysaccharides and flavones in loquat cultiva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5

Address after: 010000 No.1 Yili Street, Chilechuan Dairy Development Zone, Hohhot, Inner Mongolia

Applicant after: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pplicant after: INNER MONGOLIA DAI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pplicant after: Inner Mongolia National Dai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010000 No.1 Yili Street, Chilechuan Dairy Development Zone, Hohhot, Inner Mongolia

Applicant before: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Applicant before: INNER MONGOLIA DAI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