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4722A - 液体收容体以及连接器的再利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收容体以及连接器的再利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4722A
CN117644722A CN202311119953.5A CN202311119953A CN117644722A CN 117644722 A CN117644722 A CN 117644722A CN 202311119953 A CN202311119953 A CN 202311119953A CN 117644722 A CN117644722 A CN 117644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engagement
engaging
liquid supply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199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泽政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644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47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9Cartridg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41J2002/17516Inn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llapsible ink holder, e.g. a flexible ba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收容体以及连接器的再利用方法,能够降低无意地使连接器从液体供给部件拆下的可能性。液体收容体具备:液体收容部,其用于收容液体;液体供给部件,其与液体收容部连接,并且具有将液体收容部所收容的液体向印刷装置侧进行供给的供给通道;连接器,其具有与液体供给部件相卡合的多个卡合部。

Description

液体收容体以及连接器的再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体收容体以及连接器的再利用方法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具备袋状部件、与袋状部件连接的液体供给口、和将液体供给口在内部固定的连接器的液体收容体(专利文献1)。
在现有的技术中,连接器由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这两个部件构成,在由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夹持着液体供给口的状态下,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过结合部件而被结合在一起。在现有的技术中,由于通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夹持液体供给口而对液体供给口进行固定,因此液体供给口并非直接与连接器卡合。因此,会产生连接器从液体供给口脱落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539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印刷装置进行拆装的液体收容体。该液体收容体具备:液体收容部,其用于收容液体;液体供给部件,其与所述液体收容部连接,并且具有将所述液体收容部所收容的所述液体向所述印刷装置侧进行供给的供给通道;连接器,其具有与所述液体供给部件相卡合的多个卡合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与液体收容体的液体供给部件相卡合的连接器的再利用方法。在该再利用方法中,针对上述方式的液体收容体中的所述多个卡合部,使用具有与所述多个卡合部相对应的突起部的工具来施加外力,从而使所述扣合部发生弹性变形并以解除所述卡合部的卡合的方式进行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从前方观察印刷装置时的概要结构图。
图3为从上方观察液体供给部时的概要俯视图。
图4为液体供给部的概要立体图。
图5为将第一液体收容体从第一壳体取出的状态下的概要分解立体图。
图6为将连接器从液体供给部件拆下的状态下的概要分解立体图。
图7为相互卡合的连接器和液体供给部件的立体图。
图8为将液体供给部件的连接部从图7所示的图中去除了的图。
图9为用于对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的图。
图10为表示连接器的再利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对卡合部从液体供给部件分离并被拆下的过程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A1.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的立体图。在图1中,示出表示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的箭头标记X、Y、Z。另外,箭头标记X、Y、Z在其他的各个图中也以与图1相对应的方式被适当图示。
箭头标记X、Y、Z所示的方向与处于通常的使用状态时的印刷装置10的配置姿态相对应。印刷装置10的通常的使用状态为,印刷装置10被配置在水平面上而被使用时的状态。在下文中,将箭头标记X、Y、Z所表示的方向分别称为“X方向”、“Y方向”、“Z方向”。Z方向为铅直方向。将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称为“+X方向”,将另一个方向称为“-X方向”。关于Y、Z方向也同样,将一个方向称为“+Y方向”以及“+Z方向”,将另一个方向称为“-Y方向”以及“-Z方向”。在下文的说明中,将-Y方向也称为“前方”,将+Y方向也称为“后方”。将-X方向也称为“右方”,将+X方向也称为“左方”。将-Z方向也称为“上方”,将+Z方向也称为“下方”。
印刷装置10为喷墨式打印机。在印刷装置10中因喷射而消耗的液体为油墨。印刷装置10喷出墨滴,从而在后述的图2所示的介质MP上形成印刷图像。介质MP例如为布帛或印刷用纸。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具备构成印刷装置10的外装的树脂制的中空箱体即外壳10c。外壳10c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外壳10c的前表面部12上,设置有操作部13、介质排出口14、介质接收部15和罩部件18。
操作部13具有显示针对用户的信息的显示部和受理用户的操作的多个操作按钮。介质排出口14为从印刷装置10的内部放出的介质MP的出口。介质排出口14为在X方向上宽度较宽的狭缝状的开口。介质接收部15在介质排出口14的下侧向-Y方向呈檐状伸出,从而接住从介质排出口14排出的介质MP。
罩部件18为构成印刷装置10的外装的一部分的树脂制的板状部件。罩部件18相对于外壳10c而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安装。罩部件18对被收纳在印刷装置10内部的图2所示的安装体105进行覆盖并保护。
图2为从前方观察印刷装置10时的概要结构图。如图2所示,印刷装置10具备控制部20、喷出执行部30、输送辊36、液体供给部40和壳体收纳部60。
壳体收纳部60被配置在图1所示的罩部件18的内侧,并且被配置在印刷装置10的最下部。在壳体收纳部60中,收纳有四个安装体105。具体而言,四个安装体105包括三个第一安装体105a和一个第二安装体105b。第一安装体105a和第二安装体105b的大小互不相同。第二安装体105b大于第一安装体105a。安装体105由壳体61和被收纳在壳体61中的液体收容体100构成。与安装体105同样地,四个壳体61包括三个第一壳体61a和一个第二壳体61b。四个液体收容体100包括三个第一液体收容体100a和一个第二液体收容体100b。第一安装体105a通过在第一壳体61a中收纳第一液体收容体100a而构成。第二安装体105b通过在第二壳体61b中收纳第二液体收容体100b而构成。第二液体收容体100b与液体收容体100a的不同之处在于,与第一液体收容体100a相比,后文所述的液体收容部的宽度更大,液体的收容量更多。例如,可以在三个第一液体收容体100a中分别收容蓝绿色、品红色、黄色的油墨,并在第二液体收容体100b中收容黑色的油墨。
喷出执行部30具备液体喷出部31、多个管32和滑架34。在液体喷出部31的底面设有朝向下方开口的喷嘴33。液体喷出部31例如通过压电元件所实现的对油墨的压力的施加等,而从喷嘴33喷出液体。在滑架34上搭载有液体喷出部31。滑架34在X方向上呈直线地往复移动。输送辊36在液体喷出部31的下方沿X方向架设。输送辊36对介质MP进行输送。多个管32在Y方向上排列,并与液体喷出部31连接。
液体供给部40具有四个供给配管42、接头部43和抽吸部45。四个供给配管42分别与四个液体收容体100连接。接头部43对四个供给配管42的每一个和多个管32的每一个进行连接。被收容在液体收容体100中的油墨经由四个供给配管42、接头部43以及多个管32而被供给到液体喷出部31。抽吸部45产生用于从液体收容体100向供给配管42送出油墨的压力。
控制部20对印刷装置10的各部的驱动进行控制。控制部20至少由具备中央处理装置和主存储装置的微型计算机构成,通过中央处理装置将各种程序读入到主存储装置中并执行,从而发挥各种功能。
图3为从上方观察液体供给部40时的概要俯视图。图4为液体供给部40的概要立体图。如图3所示,安装体105从外侧朝向+Y方向被插入到壳体收纳部60中。四个安装体105沿X方向排列并被收纳在壳体收纳部60中。在图3中,以单点划线表示壳体收纳部60中的安装体105的配置位置即配置区域LA。
液体供给部40除了具有上述结构之外,还具有四个切换机构50、和压力传递配管46。四个切换机构50被配置在配置区域LA的+Y方向侧。四个切换机构50以分别与四个配置区域LA相对应的方式进行配置。具体而言,四个切换机构50包括三个第一切换机构50a和一个第二切换机构50b。三个第一切换机构50a分别与三个第一液体收容体100a相对应。第二切换机构50b与第二液体收容体100b相对应。
如图4所示,各个切换机构50具有液体导入部51和装置侧端子58。液体导入部5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液体收容体100连接。液体导入部51具有向-Y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管状的形状。液体导入部51的顶端部51t被插入到液体收容体100的后述的液体供给部内,从而与液体收容体100连接。而且,被收容在液体收容体100中的液体在液体导入部51的内部流通。压力传递配管46对抽吸部45所产生的压力进行传递。
装置侧端子58由具有弹性的板状部件形成。装置侧端子58经由配线等与图2所示的控制部20电连接。
A2.液体收容体的结构:
图5为从第一壳体61a取出了第一液体收容体100a的状态下的概要分解立体图。图6为将连接器130从液体供给部件120拆下的状态下的概要分解立体图。第二安装体105b具有与第一安装体105a同样的结构。因此,在下文中,作为代表而对第一安装体105a进行说明,省略第二安装体105b的说明。
壳体61为上方开放的托盘状容器。壳体61例如由聚丙烯等树脂部件制成。液体收容体10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从上方收纳在壳体61中。在壳体61的+Y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从壳体61的下表面朝向上方立起的圆柱形状的两个引导部62。在液体收容体100被收纳在壳体61中的情况下,两个引导部62对后述的连接器130进行引导。
液体收容体100具备图5所示的液体收容部110以及连接器130、和图6所示的与液体收容部110连接的液体供给部件120。图5所示的液体收容部110为用于收容液体的袋体。液体收容部110具有可挠性。液体收容部110通过粘贴多个薄膜而形成。将构成液体收容部110的多个薄膜重叠,并通过热熔敷等方法将周缘部的一部分彼此、以及周缘部的另一部分与液体供给部件120接合,从而使液体收容部110与液体供给部件120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收容部110为,由后述的第一面111的薄膜、后述的第二面112的薄膜、和分别被配置在X方向的两端部处的成为接边的两片薄膜所形成的所谓的挎包型的袋。另外,液体收容部110不限于挎包型,也可以是由两片薄膜形成的所谓的枕型的袋。构成液体收容部110的薄膜由具有可挠性和气体阻隔性的材料形成。例如,作为薄膜的材料,可列举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等。此外,也可以使用层叠了多个由这些材料构成的薄膜的层叠结构来形成薄膜。在这样的层叠结构中,例如也可以由耐冲击性优异的PET或者尼龙来形成外层,并由耐油墨性优异的聚乙烯形成内层。进而,也可以将具有蒸镀了铝等的层的薄膜作为层叠结构的一个结构部件。
液体收容部110具有形成上表面的第一面111和形成底面的第二面112。第一面111和第二面112在Z方向上对置。第一面111和第二面112在构成液体收容部110的面中形成最大的主面。液体收容部110具有一个端部621和与一个端部621对置的另一个端部622。一个端部621为+Y方向侧的端部。另一个端部622为-Y方向侧的端部。随着液体收容部110内的液体被消耗,第一面111和第二面112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发生变形,从而使液体收容部110的容积变小。
在此,在液体收容体100中,第一面111和第二面112对置的Z方向为厚度方向,一个端部621和另一个端部622对置的Y方向为长度方向,与厚度方向和长度方向正交的X方向为宽度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收容体100被安装到通常的使用状态下的印刷装置10中的状态下,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
如图6所示,液体供给部件120被安装在液体收容部110的一个端部621上。液体供给部件120具有与液体收容部110内连通的供给通道123、连接部128和被卡合部件129。
供给通道123为,将液体收容部110所收容的液体供给到印刷装置10的流道。在从液体收容部110朝向印刷装置10的液体的供给方向上,供给通道123的上游端位于液体收容部110内,供给通道123的下游端位于液体收容部110的外侧。
连接部128为通过热熔敷而安装在液体收容部110的一个端部621上从而进行连接的部分。在连接部128内形成供给通道123的上游侧。
被卡合部件129与连接部128的+Y方向侧的端部连接。被卡合部件129具有筒状的液体供给部121和在液体收容体100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液体供给部121的两侧的卡合形成部239。液体供给部121形成供给通道123的下游侧,并与图4所示的液体导入部51连接。液体供给部121的顶端开口在被安装到印刷装置10上之前的初始状态下被薄膜FM密封。
卡合形成部239为大致板状的部件。卡合形成部239具有在厚度方向即Z方向上贯穿的两个定位孔122。两个定位孔122实施使连接器130与液体供给部件120卡合而进行安装时的、连接器130相对于液体供给部件120的定位。两个定位孔122隔着液体供给部121而被配置在液体收容部110的宽度方向两侧。卡合形成部239为与连接器130卡合的部分。与该连接器130的卡合的详细情况将在下文叙述。
图6所示的连接器130具备形成有接受液体供给部件120的液体供给部121的凹部131的连接器第一面侧130fa和位于连接器第一面侧130fa的相反侧的连接器第二面侧130fb。凹部131朝向+Y方向及+Z方向开口。
连接器130在使连接器第一面侧130fa与液体供给部件120对置的状态下,以接近液体供给部件120的方式相对于液体供给部件120而相对性地进行移动,从而与液体供给部件120卡合。在连接器130上安装有电路基板132。电路基板132被配置在形成于连接器130的连接器第二面侧130fb与前表面相交的角部处的凹部89中。在电路基板132的表面上配置有收容体端子,该收容体端子在液体收容体100被安装在印刷装置10中的安装状态下与图4所示的装置侧端子58接触。此外,在电路基板132的背面配置有对与液体收容体100相关的各种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装置。该存储装置通过配线而与收容体端子电连接。存储装置所存储的各种信息为,例如表示液体收容体100的种类、液体的收容量、识别编号的信息。在安装状态下,存储装置和印刷装置10的控制部20能够实施各种信息的交换。
A3.连接器以及液体供给部件的详细结构:
图7为相互卡合的连接器130和液体供给部件120的立体图。图8为从图7所示的图中去除液体供给部件120的连接部128的图。另外,图8中还示出了作为工具的卡合解除工具的第一突起部324A~第三突起部324C。第一突起部324A用于解除后述的第一卡合部134A的卡合,第二突起部324B用于解除后述的第二卡合部134B的卡合,第三突起部324C用于解除后述的第三卡合部134C的卡合。在不进行区分的条件下使用第一突起部324A~第三突起部324C的情况下,仅称为突起部324。
如图7所示,连接部128具有两个导入部223。导入部223位于液体收容部110内。导入部223形成供给通道123的上游侧端部。液体收容部110的流入到了导入部223的液体从液体供给部121被供给到印刷装置10侧。
如图7所示,在连接器130的连接器第一面侧130fa,形成有在沿着连接器130向液体供给部件120的安装方向的方向即Z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定位突起133。两个定位突起133被插穿在所对应的两个定位孔122中。由此,限制了连接器130向与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相对于液体供给部件120的移动,从而实施了连接器130在与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定位。
如图8所示,连接器130还具有在Z方向上与液体供给部件120的卡合形成部239相面对并卡合的多个卡合部134A、134B、134C。多个卡合部134A、134B、134C为第一卡合部134A、第二卡合部134B、第三卡合部134C。在不进行区分的条件下使用多个卡合部134A~134C的情况下,仅称为卡合部134。卡合部134为通过弹性变形来实施卡合和卡合的解除的扣合部。第一卡合部134A在被卡合部件129的+Y方向侧端部处与被卡合部件129在Z方向上相面对并与被卡合部件129卡合。第二卡合部134B和第三卡合部134C隔着被卡合部件129而在作为宽度方向的X方向的两侧端部处与被卡合部件129在Z方向上相面对并与被卡合部件129卡合。卡合部134的详细结构将在下文叙述。
如图8所示,液体供给部件120的卡合形成部239具有多个被卡合部124A、124B、124C。多个被卡合部124A、124B、124C为第一被卡合部124A、第二被卡合部124B、第三被卡合部124C。在不进行区分的条件下使用多个被卡合部124A~124C的情况下,仅称为被卡合部124。
第一被卡合部124A与第一卡合部134A卡合。第二被卡合部124B与第二卡合部134B卡合。第三被卡合部124C与第三卡合部134C卡合。第一被卡合部124A为从卡合部主体127的+Y方向侧端部向-Z方向侧延伸的延伸部件。第一卡合部134A通过钩挂在作为延伸部件的第一被卡合部124A的-Z方向侧的顶端面而进行卡合。第二被卡合部124B由从卡合部主体127的-Z方向侧的面127fa突出的突起和连接了突起的卡合部主体127构成。构成第二被卡合部124B的突起在面127fa中从-X方向侧的周缘部突出。第二卡合部134B通过钩挂在第二被卡合部124B的突起的-Z方向侧的顶端面而进行卡合。第三被卡合部124C为卡合形成部239的板状的卡合部主体127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第三被卡合部124C为卡合部主体127的+X方向侧的周缘部。第三卡合部134C通过钩挂在卡合部主体127的-Z方向侧的面127fa上而进行卡合。
在卡合部134和被卡合部件129进行卡合的方向即Z方向上,第一被卡合部124A的长度最大,第三被卡合部124C的长度最小。
图9为用于对卡合部134和被卡合部124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卡合部134具有沿着液体收容体100的厚度方向即Z方向进行延伸的主体部137、和与主体部137的+Z方向侧的端部连接的钩挂部135。主体部137为-Z方向侧的端部,通过以与连接器130的连接器主体连接的基端部为基点向箭头标记RrA~RrC方向进行弹性变形,从而使钩挂部135位移。钩挂部135为,从主体部137向与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爪形状部件。
各个钩挂部135具有在Z方向上与卡合形成部239的各个被卡合部124A~124C相面对的卡合面138。也就是说,多个卡合部134A~134B以卡合面138与液体供给部件120的卡合形成部239所具有的各个被卡合部124A~124C相面对的状态进行卡合。卡合面138与液体供给部件120的被卡合部124抵接,从而对液体供给部件120向+Z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卡合面138的法线方向为-Z方向,该卡合面138的法线方向为第一卡合部134A~第三卡合部134C相对于第一被卡合部124A~第三被卡合部124C的各自的卡合方向。也就是说,从多个卡合部134A~134C分别朝向液体供给部件120的第一被卡合部124A~第三被卡合部124C的方向为卡合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方向为,在将液体收容体100安装于印刷装置10中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中的下方。第一卡合部134A~第三卡合部134C各自相对于液体供给部件120的被卡合部件129的卡合方向为相同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Z方向。由于多个卡合部134A~134C各自的卡合方向相同,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卡合部134和液体供给部件120的卡合及卡合的解除。另外,卡合面138也可以不像本实施方式那样为平面,例如也可以为曲面。在该情况下,卡合面138的法线方向为针对卡合面138中的经过与液体供给部件120的被卡合部124抵接的接点的卡合面138的切平面的法线方向。
钩挂部135还具有相对于卡合方向即-Z方向而倾斜的倾斜面136。倾斜面136以随着趋向于卡合方向即-Z方向而位于钩挂部135的突出方向侧的方式相对于卡合方向倾斜。
卡合部134向被卡合部124的钩挂方向为与-Z方向即卡合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并且,为卡合面138从主体部137突出的突出方向。具体而言,第一卡合部134A的钩挂方向为-Y方向。第二卡合部134B的钩挂方向为+X方向。第三卡合部134C的钩挂方向为-X方向。这样,作为扣合部的第一卡合部134A~第三卡合部134C中的、向液体供给部件120所具有的被卡合部124A~124C的钩挂方向是互不相同的方向。由于钩挂方向互不相同,因此即使因掉落等冲击等而对卡合部134施加了外力,也能够降低无意地解除了全部的卡合部134A~134C与液体供给部件120的卡合的可能性。
将第一卡合部134A与第一被卡合部124A卡合的位置也称为第一卡合位置EP1。将第二卡合部134B与第二被卡合部124B卡合的位置也称为第二卡合位置EP2。将第三卡合部134C与第三被卡合部124C卡合的位置也称为第三卡合位置EP3。在不进行区分的条件下使用第一卡合位置EP1~第三卡合位置EP3的情况下,简称为卡合位置EP。在沿着卡合方向即-Z方向的Z方向上,作为扣合部的第一卡合部134A~第三卡合部134C的第一卡合位置EP1~第三卡合位置EP3各不相同。具体而言,第一卡合位置EP1位于最+Z方向侧,第三卡合位置EP3位于最-Z方向侧。在沿卡合方向即-Z方向的Z方向上,由于第一卡合位置EP1~第三卡合位置EP3各不相同,因此即使在无意中对一个卡合部134施加了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向其他卡合部134施加力的情况进行抑制。由此,能够降低无意地解除多个卡合部134A~134C与液体供给部件120的卡合的可能性。
A4.连接器的再利用方法:
图6所示的连接器130能够通过解除与液体供给部件120的卡合并从液体供给部件120拆下而进行再利用。在下文中对连接器130的再利用方法进行说明。
卡合解除工具的第一突起部324A~第三突起部324C各自的突出高度不同,以便将作为扣合部的第一卡合部134A~第三卡合部134C与所对应的第一被卡合部124A~第三被卡合部124C的卡合解除的解除时间成为同时。具体而言,第一突起部324A的突出高度最低,第三突起部的突出高度最高。图9所示的第一卡合部134A~第三卡合部134C的钩挂部135相对于预定的基准面在+Z方向上的高度位置,在第一卡合部134A中最高,在第三卡合部134C中最低,因此以具有与该高度位置的关系相反的关系的方式设定第一突起部324A~第三突起部324C的高度。由此,在卡合解除过程中,能够使第一突起部324A~第三突起部324C与第一卡合部134A~第三卡合部134C的钩挂部135分别抵接而解除卡合的时间设为相同。
图10为表示连接器130的再利用方法的流程图。图11为对连接器130的卡合部134从液体供给部件120分离而被拆下的过程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10所示,在连接器130的再利用方法中,首先在步骤S10中,准备液体收容体100和未图示的卡合解除工具。接下来在步骤S20中,使卡合解除工具的突起部324朝向连接器130的对应的卡合部134相对移动。例如,使卡合解除工具的突起部324从图6所示的连接器第一面侧130fa向卡合方向即-Z方向移动。
如图10所示,在步骤S30中,使用卡合解除工具的突起部324而对钩挂部135施加外力,从而使钩挂部135向解除方向位移。如图11的左图所示,在步骤S30中,突起部324朝向钩挂部135的倾斜面136而向卡合方向即-Z方向推进,并与倾斜面136抵接。从该状态起,通过进一步地将突起部324向卡合方向即-Z方向推进,从而使钩挂部135向解除方向Dd位移。解除方向Dd为与钩挂部135、详细而言为卡合面138的突出方向Pd相反的方向。如图11的中央的图所示,钩挂部135向解除方向Dd的位移通过主体部137以主体部137的基端部为基点向箭头标记Rr方向发生弹性变形而被实施。另外,箭头标记Rr方向对图9所示的箭头标记RrA~RrC进行统称而示出。图11的中央的图所示的时刻为钩挂部135从被卡合部124脱离从而卡合被解除的时刻。第一卡合部134A~第三卡合部134C各自的钩挂部135与第一被卡合部124A~第三被卡合部124C的卡合的解除同时被实施。
如图10所示,在卡合部134的钩挂部135与被卡合部124的卡合的解除被实施后,在步骤S40中,通过使连接器130相对于液体供给部件120相对移动,而使连接器130从液体供给部件120拆下。具体而言,如图11的右图所示,在钩挂部135与被卡合部124的卡合的解除被实施了的状态下,使连接器130向作为卡合方向的-Z方向相对于液体供给部件120而相对移动。-Z方向也可以说是连接器130的拆卸方向。由此,作为多个扣合部的多个卡合部134A~134C沿着所对应的被卡合部124的侧部进行移动,并与液体供给部件120的被卡合部124A~124C分离。在此,多个卡合部134A~134C从液体供给部件的被卡合部124A~124C分离的时间互不相同。具体而言,被卡合部124A~124C的沿着作为拆卸方向的-Z方向的长度越大,则卡合部134从液体供给部件120的被卡合部124分离的时间越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卡合部134C从第三被卡合部124C分离的时间最早,第一卡合部134A从第一被卡合部124A分离的时间最晚。
从液体供给部件120拆下的连接器130被再利用。例如,连接器130通过卡合而安装到新制造的液体供给部件120上或者再填充了液体的液体收容部110上所安装的液体供给部件120上,从而被再利用。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液体收容体100通过多个卡合部134A~134C而与液体供给部件120卡合,因此,能够降低连接器130与液体供给部件120脱离的可能性。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通过使用卡合解除工具对钩挂部135施加外力,从而能够使钩挂部135容易地向解除方向Dd位移,进而容易地将连接器130从液体供给部件120拆下。另一方面,由于不使用卡合解除工具来对多个卡合部134的钩挂部135施加外力而使其向解除方向Dd位移并不容易,因此能够降低不经意地使连接器130从液体供给部件120拆下的可能性。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多个钩挂部135从液体供给部件120的被卡合部124分离的时间不同,因此即使一个钩挂部135从被卡合部124分离,剩余的钩挂部135也没有从被卡合部124分离。由此,在通过卡合解除工具而容易地进行连接器130与液体供给部件120的被卡合部124的卡合的解除的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没有使用卡合解除工具而无意地使连接器130从液体供给部件120拆下的可能性。
B.其他的实施方式:
B1.其他的实施方式1: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134A~第三卡合部134C各自的卡合方向为-Z方向而相同,但也可以设为至少两个卡合方向为不同的方向。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沿着卡合方向的Z方向,多个卡合部134A~134C的第一卡合位置EP1~第三卡合位置EP3互不相同,但是也可以设为至少两个卡合位置EP相同。进一步地,即使第一卡合部134A~第三卡合部134C各自的卡合方向为-Z方向以外的方向,也不会脱离本公开的主旨。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多个卡合部134A~134C中的液体供给部件120的相对于卡合形成部239的钩挂方向各不相同,但是也可以设为至少两个钩挂方向相同。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134A~第三卡合部134C从液体供给部件120的第一被卡合部124A~第三被卡合部124C分离的时间互不相同,但也可以设为,在第一卡合部134A~第三卡合部134C中,至少两个的分离的时间是相同的。
C.其他的方式: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现。例如,本公开也能够通过以下的方式(aspect)来实现。为了解决本公开的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达成本公开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与以下所记载的各个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地实施替换或组合。此外,只要在本说明书中没有说明该技术特征为必须的,则能够适当地删除。
(1)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印刷装置进行拆装的液体收容体。该液体收容体具备:液体收容部,其用于收容液体;液体供给部件,其与所述液体收容部连接,并且具有将所述液体收容部所收容的所述液体向所述印刷装置侧进行供给的供给通道;连接器,其具有与所述液体供给部件卡合的多个卡合部。根据该方式,由于连接器通过多个卡合部与液体供给部件卡合,因此能够降低连接器与液体供给部件的卡合脱离的可能性。
(2)在上述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多个卡合部分别具有对所述液体供给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卡合面,所述多个卡合部各自以所述卡合面与所述液体供给部件相面对的状态进行卡合,所述多个卡合部各自相对于所述液体供给部件的卡合方向,即,从所述多个卡合部各自的所述卡合面朝向所述液体供给部件的卡合方向,是各自的所述卡合面的法线方向,所述多个卡合部各自的所述卡合方向为相同的方向。根据该方式,由于多个卡合部各自的卡合方向相同,因此容易进行与液体供给部件的卡合和卡合的解除。
(3)在上述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多个卡合部分别为扣合部,在沿着所述卡合方向的方向上,多个所述扣合部各自的卡合位置互不相同。根据该方式,由于钩挂部在沿着卡合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分别互不相同,因此能够降低无意地使多个卡合部与液体供给部件的卡合解除的可能性。
(4)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多个扣合部各自相对于所述液体供给部件的钩挂方向为与所述卡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并且为互不相同的方向。根据该方式,钩挂方向为与卡合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并且为互不相同的方向,因此能够降低无意地使多个卡合部与液体供给部件的卡合解除的可能性。
(5)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与液体收容体的液体供给部件卡合的连接器的再利用方法。该再利用方法可以针对上述方式的液体收容体中的所述多个卡合部使用具有与所述多个扣合部相对应的突起部的工具来施加外力,从而使所述扣合部发生弹性变形并以解除所述扣合部的卡合的方式进行位移。根据该方式,通过使用工具来对钩挂部施加外力,从而能够使扣合部容易地向卡合的解除方向位移,进而将连接器从液体供给部件上拆下,另一方面,能够降低不使用工具而无意地将连接器从液体供给部件拆下的可能性。
(6)在上述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所述多个扣合部的所述卡合解除的解除时间为同时,所述多个扣合部从所述液体供给部件分离的时间互不相同。根据该方式,通过使多个扣合部从液体供给部件分离的时间不同,从而能够在通过工具而容易地进行连接器与液体供给部件的卡合的解除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不使用工具而无意地使连接器从液体供给部件拆下的可能性。
本公开也能够以上述以外的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以液体收容体的制造方法、连接器从液体供给部件的拆卸方法等方式来实现。
符号说明
1…连接器;10…印刷装置;10c…外壳;12…前表面部;13…操作部;14…介质排出口;15…介质接收部;18…罩部件;20…控制部;30…喷出执行部;31…液体喷出部;32…管;33…喷嘴;34…滑架;36…输送辊;40…液体供给部;42…供给配管;43…接头部;45…抽吸部;46…压力传递配管;50…切换机构;50a…第一切换机构;50b…第二切换机构;51…液体导入部;51t…顶端部;58…装置侧端子;60…壳体收纳部;61…壳体;61a…第一壳体;61b…第二壳体;62…引导部;89…凹部;100…液体收容体;100a…第一液体收容体;100b…第二液体收容体;105…安装体;105a…第一安装体;105b…第二安装体;110…液体收容部;111…第一面;112…第二面;120…液体供给部件;121…液体供给部;122…定位孔;123…供给通道;124…被卡合部;124A…第一被卡合部;124B…第二被卡合部;124C…第三被卡合部;127…卡合部主体;127fa…面;128…连接部;129…被卡合部件;130…连接器;130fa…连接器第一面侧;130fb…连接器第二面侧;131…凹部;132…电路基板;133…突起;134…卡合部;134A…第一卡合部;134B…第二卡合部;134C…第三卡合部;135…钩挂部;136…倾斜面;137…主体部;138…卡合面;223…导入部;239…卡合形成部;324…突起部;324A…第一突起部;324B…第二突起部;324C…第三突起部;621…一个端部;622…另一个端部;Dd…解除方向;EP…卡合位置;EP1…第一卡合位置;EP2…第二卡合位置;EP3…第三卡合位置;FM…薄膜;LA…配置区域;MP…介质;Pd…突出方向。

Claims (6)

1.一种液体收容体,其能够相对于印刷装置进行拆装,并具备:
液体收容部,其用于收容液体;
液体供给部件,其与所述液体收容部连接,并且具有将所述液体收容部所收容的所述液体向所述印刷装置侧进行供给的供给通道;
连接器,其具有与所述液体供给部件卡合的多个卡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中,
所述多个卡合部分别具有对所述液体供给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卡合面,
所述多个卡合部各自以所述卡合面与所述液体供给部件相面对的状态进行卡合,
所述多个卡合部各自相对于所述液体供给部件的卡合方向,即,从所述多个卡合部各自的所述卡合面朝向所述液体供给部件的卡合方向,为各自的所述卡合面的法线方向,
所述多个卡合部各自的所述卡合方向彼此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中,
所述多个卡合部分别为扣合部,
多个所述扣合部各自的卡合位置在沿着所述卡合方向的方向上互不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中,
多个所述扣合部各自相对于所述液体供给部件的钩挂方向为与所述卡合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且为互不相同的方向。
5.一种连接器的再利用方法,其为与液体收容体的液体供给部件相卡合的连接器的再利用方法,其中,
针对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收容体中的多个所述扣合部,使用具有对应的突起部的工具来施加外力,从而使所述扣合部发生弹性变形并以解除所述扣合部的卡合的方式进行位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利用方法,其中,
解除多个所述扣合部的所述卡合的解除时间为同时,
多个所述扣合部与所述液体供给部件分离的时间互不相同。
CN202311119953.5A 2022-09-05 2023-08-31 液体收容体以及连接器的再利用方法 Pending CN1176447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40544 2022-09-05
JP2022140544A JP2024035919A (ja) 2022-09-05 2022-09-05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アダプターの再利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4722A true CN117644722A (zh) 2024-03-05

Family

ID=87933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19953.5A Pending CN117644722A (zh) 2022-09-05 2023-08-31 液体收容体以及连接器的再利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75746A1 (zh)
EP (1) EP4331847A1 (zh)
JP (1) JP2024035919A (zh)
CN (1) CN117644722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72160C (en) * 1992-07-31 2003-10-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JP6183273B2 (ja) * 2014-03-31 2017-08-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627375B2 (ja) * 2015-09-30 2020-01-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及び液体注入容器のシステム
JP6903453B2 (ja) 2017-03-10 2021-07-14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電動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2018153949A (ja) 2017-03-16 2018-10-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収容袋
WO2019026105A1 (en) * 2017-07-31 2019-02-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35919A (ja) 2024-03-15
US20240075746A1 (en) 2024-03-07
EP4331847A1 (en) 202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84186B1 (en) Ink container for ink jet printer, holder for the container, carriage for the holder and ink jet printer
RU2667582C2 (ru) Картридж и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печатающего материала
US20030090552A1 (en) Ink cartridge
CN112793309B (zh) 墨盒
JP3667284B2 (ja)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記録装置
JP6183273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TW200821164A (en) Liquid container, container holder, and liquid consumption device
JP2003072100A (ja) 内部にインクバッグを備えた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充填方法
US9393797B2 (en) Terminal unit, ink supply unit, and adapter
US10000064B2 (en) Cartridge having contact parts for fastening cartridge to holder
JP5210149B2 (ja) インク容器、インク供給方法
CN117644722A (zh) 液体收容体以及连接器的再利用方法
CN108430784B (zh) 液体供给单元
JP693016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CN112009108B (zh) 液体容器、安装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07106084A (ja) 記録液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8650A (ja) 液体供給具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WO2015194154A1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及び、液体消費システム
JP2023013537A (ja) 液体収容体、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収容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US20170297342A1 (en) Cartridge
US20240001684A1 (en) Liquid container
CN117754983A (zh) 液体收纳体
US9650202B2 (en) Fluid container and fluid consuming device
AU724462B2 (en) Ink container for ink jet printer, holder for the container carriage for the holder and ink jet printer
JP2006082292A (ja) 液体収容体の収納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