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2028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2028A
CN117642028A CN202311745639.8A CN202311745639A CN117642028A CN 117642028 A CN117642028 A CN 117642028A CN 202311745639 A CN202311745639 A CN 202311745639A CN 117642028 A CN117642028 A CN 117642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emitting devic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456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子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456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420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42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20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层和光提取层,发光器件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发光层和像素定义层,光提取层位于发光层的出光侧,光提取层包括多个微透镜和平坦层,各个微透镜具有第一折射率n1,平坦层完全覆盖多个微透镜的出光侧且微透镜朝向发光器件层的表面相对于平坦层暴露,平坦层具有第二折射率n2,且满足n1<n2,沿发光器件层的厚度方向,各个微透镜和像素定义层在发光器件层所在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本申请能够通过光提取层提高正面出光强度,同时通过阵列化的微透镜与平坦层相配合,调节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出光效率,可提升低亮度下各颜色的亮度一致性,从而改善色偏,显著提高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激光显示)显示面板可以通过单层发光器件或者Tandem(叠层)器件进行发光,其中,Tandem器件可将多个发光层串联驱动,相较于单层发光器件可以大幅提升发光亮度。但是在低亮度下,由于Tandem器件的电流密度只有单层发光器件的一半以下,色点飘移较为严重,因此采用Tandem器件的叠层OLED显示面板更容易出现明显的色偏与色不均问题。
为了改善色偏与色不均,通常可以对叠层OLED显示面板进行伽马(Gamma)补偿。但是在低亮度下,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实际发光效率存在差异,例如,绿色子像素的发光效率通常较高、蓝色子像素的发光效率通常较低,而Gamma补偿通常难以保障各颜色子像素的亮度增益一致性,因此叠层OLED显示面板在低亮度下仍存在严重色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改善叠层OLED显示面板在低亮度下存在严重色偏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发光层和像素定义层;
光提取层,所述光提取层位于所述发光层的出光侧,所述光提取层包括多个微透镜和平坦层,各个所述微透镜具有第一折射率n1;所述平坦层完全覆盖多个所述微透镜的出光侧,且所述微透镜朝向所述发光器件层的表面相对于所述平坦层暴露,所述平坦层具有第二折射率n2,且满足n1<n2
其中,限定所述发光器件层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各个所述微透镜和所述像素定义层在所述发光器件层所在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平坦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截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微透镜在所述截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微透镜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所述第一面背离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
限定所述发光器件层的横向方向为第二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面具有第一尺寸L1,所述第二面具有第二尺寸L2,满足L1<L2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微透镜还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第三面;
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具有夹角α,所述发光层具有最大出光角度β,满足:0°<α<90°,90°≤α+β。
结合第一方面,限定相交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多个所述微透镜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各个所述第一微透镜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各个所述第二微透镜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结合第一方面,间隔设置的所述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发光器件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所述发光器件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发光器件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在所述发光器件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微透镜的材质包括无机材料,所述无机材料包括环氧树脂、亚克力、SiO2材料和SiON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平坦层的材质包括有机材料,和/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第一折射率n1和所述第二折射率n2,满足:1.3≤n1≤1.6,1.5≤n2≤1.9。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平坦层在所述截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微透镜在所述截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和所述光提取层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平坦层在所述截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仅覆盖所述微透镜在所述截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部分;所述光提取层还包括位于所述微透镜和所述平坦层之间的部分,以使所述微透镜和所述平坦层隔开。
结合第一方面,位于所述微透镜和所述平坦层之间的部分包括第一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被配置为使所述微透镜和所述平坦层之间隔开。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光提取层还包括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覆设于所述平坦层背离所述第一无机层的一侧。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发光器件层还包括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覆设于所述发光层朝向所述光提取层的一侧,且与所述像素定义层接触。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发光器件层还包括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光提取层的一侧。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背离所述光提取层的一侧;
基板,所述基板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的一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层和光提取层,发光器件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发光层和像素定义层,光提取层位于发光层的出光侧,光提取层包括多个微透镜和平坦层,各个微透镜具有第一折射率n1,平坦层覆盖多个微透镜的出光侧,且微透镜朝向发光器件层的表面相对于平坦层暴露,平坦层具有第二折射率n2,且满足n1<n2,沿发光器件层的厚度方向,各个微透镜和像素定义层在发光器件层所在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能够通过光提取层提高显示面板的正面出光强度,同时通过光提取层中阵列化的微透镜与平坦层相配合,进一步调节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出光效率,可提升低亮度下各颜色子像素的亮度一致性,从而改善色偏,显著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个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个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又一个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发光器件层;11-发光层;111-第一发光单元;112-第二发光单元;113-第三发光单元;114-截面;12-像素定义层;121-像素开口;122-第四面;13-第一电极层;131-第三区域;14-第二电极层;20-光提取层;21-微透镜;211-第一面;212-第二面;213-第三面;214-第一微透镜;215-第二微透镜;22-平坦层;23-第一无机层;24-第二无机层;30-封装层;31-第一区域;32-第二区域;40-驱动电路层;50-基板;60-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指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中,显示面板是指叠层OLED显示面板。
叠层OLED显示面板可采用Tandem器件进行发光,Tandem器件可将多个发光层串联驱动,相较于单层发光器件可以大幅提升发光亮度。但是在低亮度下,由于Tandem器件的电流密度只有单层发光器件的一半以下,色点飘移较为严重,叠层OLED显示面板更容易出现明显的色偏与色不均问题。为了改善色偏与色不均,通常可以对叠层OLED显示面板进行伽马(Gamma)补偿。但是常规的Gamma补偿方式仍有较多不足,一是Gamma补偿是将屏幕分为不同的区块(block)进行烧录,并选择其中一个block(通常是中心block)的亮度与色度作为目标值补偿,而其他block可能仍未达到设定规格,或是出现明显的色不均与条纹斑纹(mura)现象;二是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实际发光效率存在差异,例如,绿色(G)子像素的发光效率通常较高、蓝色(B)子像素的发光效率通常较低,低亮度下显示面板通常会呈现偏绿色的显示效果。也即是说,在低亮度下,Gamma补偿通常难以保障各颜色子像素的亮度增益一致性,因此叠层OLED显示面板仍存在严重色偏。
此外,由于Tandem器件的发光层在蒸镀过程中,相邻子像素,尤其是红色(R)子像素和绿色(G)子像素,其发光层易发生搭接的情况,从而形成漏流电路,进而引起子像素发生偷亮现象,产生单色画面下相邻子像素同时亮起的问题。另外,当Tandem器件的工作温度剧烈变化时,由于驱动电流与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迁移率相关,受工作温度的影响较大,而漏流电路可以看作是原电路外的一条分流支路,温度剧烈变化时支路电流亦发生扰动,且漏流并不均一,其存在会扩大屏幕的亮色度不均的问题,并提高调控的难度。因此漏流的存在会加重Tandem器件的变温色偏,且会影响到亮色度不均,导致Gamma补偿后低亮度色点偏移愈发严重。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通过在发光层的出光侧设置光提取层来提高显示面板的正面出光强度,同时通过光提取层中阵列化的微透镜与平坦层相配合,进一步调节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出光效率,从而提升低亮度下各颜色子像素的亮度一致性,进而改善显示面板的色偏,提高显示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个剖面结构,图2示意了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层10和光提取层20。该发光器件层10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发光层11和像素定义层12。该光提取层20位于发光层11的出光侧,光提取层20包括多个微透镜21和平坦层22,各个微透镜21具有第一折射率n1。平坦层22完全覆盖多个微透镜21的出光侧,且微透镜21朝向发光器件层10的表面相对于平坦层22暴露,平坦层22具有第二折射率n2,且满足n1<n2。其中,限定发光器件层10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X,沿第一方向X,各个微透镜21和像素定义层12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投影的至少部分重叠。示例性地,第一方向X可垂直于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
在一些示例中,像素定义层12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像素开口121,发光层11位于对应的像素开口121内。每个子像素包括位于像素开口121内的发光层11。其中,发光层11为至少两层。发光器件层10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层13和第二电极层14,第一电极层13覆设于发光层11朝向光提取层20的一侧,且与像素定义层12接触。第二电极层14位于发光层11背离光提取层20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该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层40和基板50,驱动电路层40位于发光器件层10背离光提取层20的一侧。基板50位于驱动电路层40背离发光器件层10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微透镜2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可以完全位于对应的像素定义层12的正投影内,或者,微透镜2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也可以部分位于对应的像素定义层12的正投影内。
具体的,微透镜21和平坦层22均为透光材质。由于微透镜21的第一折射率n1小于平坦层22的第二折射率n2,发光层11所发出的一部分光线以一定角度照射至微透镜21和平坦层22所形成的界面时,会产生全反射,如图1中的光路a所示;发光层11所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可穿过平坦层22直接透出,如图1中的光路b所示;发光层11所发出的又一部分光线进入微透镜21内部后,可经微透镜21和平坦层22所形成的界面调整折射角度后透出,因此光提取层20可以起到光线汇聚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能够通过光提取层20提高显示面板的正面出光强度,同时通过光提取层20中阵列化的微透镜21与平坦层22相配合,进一步调节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出光效率,比如可以减小绿色子像素的出光效率,或提升红色子像素的效率,以提升低亮度下各颜色子像素的亮度一致性,从而改善色偏,显著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透镜21的材质可以包括无机材料,该无机材料可以包括环氧树脂、亚克力、SiO2材料和SiON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示例性地,微透镜21的材质可以为光刻胶。这样,微透镜21易图形化,方便制备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层22的材质可以包括有机材料,和/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示例性地,有机材料可以为掺杂ZrO2、TiO2纳米粒子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的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可以为金属氧烷材料。这样,平坦层22采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透明材料,在兼顾聚光效果的同时,可以对显示面板进行更好的封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透镜21具有第一光透过率T1,平坦层22具有第二光透过率T2,满足:50%≤T1,80%≤T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射率n1和第二折射率n2,满足:1.3≤n1≤1.6,1.5≤n2≤1.9。示例性地,第一折射率n1可以为1.3、1.35、1.4、1.45、1.5、1.55、1.6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的范围值。第二折射率n2可以为1.5、1.55、1.6、1.65、1.7、1.75、1.8、1.85、1.9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的范围值。
采用上述微透镜21和平坦层22,在保证聚光效果的同时还能兼顾封装效果,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层22在显示面板的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微透镜21在该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这样,有利于显示面板厚度的减薄,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中轻薄化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透镜21具有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第二面212朝向像素定义层12设置,第一面211背离像素定义层12设置。限定发光器件层10的横向方向为第二方向Y,沿第二方向Y,第一面211具有第一尺寸L1,第二面212具有第二尺寸L2,满足L1<L2。示例性地,第二方向Y可平行于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可以均为平行于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平面。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的形状可以均为矩形。
在一些示例中,以微透镜2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位于对应的像素定义层12的正投影内为例,像素定义层12具有朝向第二面212的第四面122,第二面212的中心轴与第四面122的中心轴可以不重合。沿发光器件层10的第二方向Y,第四面122具有第五尺寸L5,第二面212的第二尺寸L2可以大于第五尺寸L5。当第二面212的第二尺寸L2大于第五尺寸L5时,在像素定义层12沿第二方向Y朝向任一像素的一侧,第二面212可伸出于第四面122,且沿第二方向Y具有偏移d,满足0μm≤d≤2μm。示例性地,偏移d可以为0μm、0.2μm、0.4μm、0.6μm、0.8μm、1.0μm、1.2μm、1.4μm、1.6μm、1.8μm、2.0μm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的范围值。这样,微透镜21朝向像素发光的方向略有偏移,更加有助于面内的走线设置。另外,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面212与第四面122也可以同轴设置。第二面212的第二尺寸L2也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五尺寸L5。具体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微透镜21还具有连接于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之间的第三面213,第三面213位于对应的发光层11的出光范围内。第三面213与第二面212之间具有夹角α,发光层11具有最大出光角度β,满足:0°<α<90°,90°≤α+β。其中,最大出光角度β为角度最大的出射光线与垂直于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法线c的夹角。
也即是说,第三面213可以平行于发光层11的角度最大的出射光线b,或者也可以与发光层11的角度最大的出射光线b具有一定的夹角。这样,第三面213作为全反射面时,可以确保反射更多的发光层11所发出的光线,从而极大提高相应像素的出光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面213为平面。这样,微透镜21在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所构成的XZ平面内的截面为梯形,从而能够更好地将光线汇聚至显示面板的正面,减少被反射回显示面板内部的光线,从而具有更好的聚光效果。
在其他示例中,第三面213也可以为弧面。弧面的弯折方向可以朝向微透镜21内部,或者弧面的弯折方向也可以朝向微透镜21外部,具体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微透镜21构成微透镜阵列,且设于相应的子像素周围。各个微透镜21的第一面211的第一尺寸L1、第二面212的第二尺寸L2、第一面211的形状、第二面212的形状、第三面213的形状、第三面21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面212的夹角α等参数均可以不同,各个微透镜21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一微透镜21位于不同发光层11的出光范围的多个第三面213的形状和尺寸也可以不同,微透镜21的具体形状、尺寸和排布应根据所提取的子像素的具体出光效率需求进行设置和调整,以满足相应光路的要求为准,同时也应考虑膜厚对出光、封装、力学等多因素要求,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搭载基板及相应阵列基板的尺寸进行具体设计,全反射界面的面积越大,聚光效率也会相应越高。这样,本申请实施例的光提取层20可以适用中、小尺寸与弯折显示屏等不同应用场景。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层22在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微透镜21在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此时,多个微透镜21与平坦层22为同层设置,且多个微透镜21位于平坦层22内,微透镜21的第二面212未被平坦层22遮盖。平坦层22覆设于多个微透镜21,且与微透镜21的第一面211和第三面213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封装层30,封装层30位于发光器件层10和光提取层20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封装层30背离发光器件层10的一侧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2,微透镜21位于第一区域31。其中,第二区域32与像素开口121对应设置。第二面212贴设于第一区域31,平坦层22与第二区域32接触。
示例性地,第二区域32的中心轴与对应的像素开口121的中心轴可以同轴。
具体的,封装层30可透光。封装层30内通常可形成谐振腔,发光层11发出的部分光线会在封装层30内不断进行全反射,最终达到可出光角度后,经过封装层30与平坦层22的界面,并从平坦层22透出显示面板。
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均为平行于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情况下,微透镜21沿第一方向X具有第一高度h1μm。像素定义层12沿第一方向X具有第二高度h2μm,封装层30沿第一方向X具有第三高度h3μm,满足:h1=δ×(h2+h3),0.5≤δ≤1。示例性地,δ为0.5、0.6、0.7、0.8、0.9、1.0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的范围值。第二高度h2为5~20μm,例如第二高度h2为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的范围值。第三高度h3可以为20μm。
通过上述实施例,显示面板可以通过封装层30进行封装,以隔绝水汽等的侵蚀,同时通过光提取层20来提高正面出光强度,通过调整阵列化的微透镜21的形状和分布,来针对性地调节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出光效率,可提升低亮度下各颜色子像素的亮度一致性,从而改善色偏,显著提高显示效果。此外,光提取层20位于封装层30背离发光器件层10的一侧,膜层结构简单,易于进行不同工序的加工。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图3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剖面结构,图4示意了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层22在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仅覆盖微透镜21在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部分。光提取层20还包括位于微透镜21和平坦层22之间的部分,以使微透镜21和平坦层22隔开。此时,平坦层22是位于多个微透镜21背离发光器件层10的一侧,且多个微透镜21与平坦层22分层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电极层13背离发光层11的一侧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三区域131,微透镜21朝向像素定义层12的一侧贯穿第三区域131,且与像素定义层12接触。也即是说,第二面212贯穿第三区域131,且贴设于像素定义层12的第四面122。这样,微透镜21可以充分隔断相邻子像素的漏流路径,从而改善漏流引发的亮色度不均和色偏,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微透镜21和平坦层22之间的部分可以包括第一无机层23,第一无机层23位于微透镜21和平坦层22之间。也即是说,第一无机层23覆设于第一电极层13和微透镜21,平坦层22覆设于第一无机层23背离发光器件层10和微透镜21的一侧。第一无机层23可使微透镜21和平坦层22隔开。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无机层23透光。沿第一方向X,第一无机层23具有厚度t,满足t≤5μm。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无机层23具有第三折射率n3,满足n3=n1。那么第一无机层23与微透镜21共同构成连续的低折射率的膜层,第一无机层23与平坦层22的交界面被配置为全反射界面,这样有利于大幅节省膜层厚度,也能够降低制备难度。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无机层23具有第三折射率n3,满足n3=n2。那么第一无机层23与平坦层22共同构成高折射率的膜层,微透镜21与第一无机层23的交界面被配置为全反射界面。在其他示例中,第三折射率n3也可以满足n1≤n3≤n2,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光提取层20还可以包括第二无机层24,第二无机层24覆设于平坦层22背离第一无机层23的一侧。
通过上述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通过光提取层20来提高正面出光强度,通过调整阵列化的微透镜21的形状和分布,来针对性地调节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出光效率,可提升低亮度下各颜色子像素的亮度一致性,从而改善色偏,显著提高显示效果。另外,微透镜21贴设于像素定义层12的第三区域131,使发光器件层10中相邻子像素的发光层11无法搭接,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从而极大改善漏流对色偏的影响。另外,第一无机层23、平坦层22和第二无机层24可共同组成封装结构,还能起到隔绝水汽等侵蚀的封装作用,同时无需再额外设置封装层30,进一步缩减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下面从俯视角度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请参阅图5,图5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个俯视结构图。其中,图1和/或图3所示的剖面结构可对应于图5中沿L-L方向剖开后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膜层的支撑柱60。限定相交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为第三方向Z。多个微透镜21可以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微透镜214和第二微透镜215,各个第一微透镜214可沿第三方向Z延伸,各个第二微透镜215可沿第二方向Y延伸。示例性地,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均平行于发光器件层10所在的平面,且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互相垂直。
在一些示例中,各个第一微透镜214沿第三方向Z具有第三尺寸L3,各个第二微透镜215沿第二方向Y具有第四尺寸L4,满足:L4<L3
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隔设置的发光层11可以包括第一发光单元111、第二发光单元112和第三发光单元113。沿第一方向X,第一微透镜214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第一发光单元111和第二发光单元112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第二微透镜215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第三发光单元113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第二发光单元112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和/或,位于相邻的第三发光单元113和第一发光单元11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示例性地,第一发光单元111为绿色发光层,第二发光单元112为红色发光层,第三发光单元113为蓝色发光层。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微透镜214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可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层1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不重叠,也可以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层1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的至少一者部分重叠。第二微透镜215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可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层1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不重叠,也可以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层1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的至少一者部分重叠。
示例性地,各个第一微透镜214沿第三方向Z的第三尺寸L3可以大于第一发光单元111沿第三方向Z的尺寸和第二发光单元112沿第三方向Z的尺寸中较大的一者。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微透镜21,可以充分阻隔第一发光单元111与第二发光单元112之间的漏流路径,从而避免漏流引发的相邻子像素偷亮的问题,还能在满足三种颜色的发光层111的发光效率调控的基础上,对于发光效率本身较低的第三发光单元113而言,无需完全阻隔漏流路径,还可以留出一部分空间来方便走线,因此布置较为灵活。
请参阅图6,图6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个俯视结构图。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第一微透镜214沿第三方向Z具有第三尺寸L3,各个第二微透镜215沿第二方向Y具有第四尺寸L4,满足:L3<L4
在一些示例中,间隔设置的发光层11可以包括第一发光单元111、第二发光单元112和第三发光单元113。沿第一方向X,第一微透镜214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第一发光单元11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第二发光单元112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第二微透镜215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三发光单元113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第二发光单元112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以及,位于第三发光单元113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第一发光单元11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示例性地,第一发光单元111为绿色发光层,第二发光单元112为红色发光层,第三发光单元113为蓝色发光层。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微透镜214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可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层1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不重叠,也可以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层1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的至少一者部分重叠。第二微透镜215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可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层1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不重叠,也可以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层1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的至少一者部分重叠。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微透镜21,可以充分阻隔第一发光单元111与第二发光单元112之间的漏流路径,从而避免漏流引发的相邻子像素偷亮的问题,还能充分阻隔第一发光单元111与第三发光单元113、第二发光单元112与第三发光单元113之间的漏流路径,提高第三发光单元113周围微透镜21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可以提升第三发光单元113的出光效率,另外,第一微透镜214沿第三方向Z的第三尺寸L3小于第二微透镜215沿第二方向Y的第四尺寸L4,也有利于减少单位面积内微透镜21的数量。
请参阅图7,图7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又一个俯视结构图。在又一些实施例中,间隔设置的发光层11可以包括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第一发光单元111、第二发光单元112和第三发光单元113。沿第一方向X,第一微透镜214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第一发光单元11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第二发光单元112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第二微透镜215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三发光单元113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第二发光单元112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和/或,位于第三发光单元113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第一发光单元111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示例性地,第一发光单元111为绿色发光层,第二发光单元112为红色发光层,第三发光单元113为蓝色发光层。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调整微透镜21的尺寸、间距和分布,来灵活满足不同图形化的像素排列所需的聚光需求和漏流阻隔需求,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有效提升出光效率,并通过调整阵列化的微透镜21的形状和分布,进一步改善低亮度下的色偏与色不均问题,同时可以降低相邻像素间漏流,改善偷亮与整体封装性能,综合大幅提升显示面板的低亮度表现。
相应的,请参阅图8,图8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形成发光器件层10,该发光器件层10包括发光层11和像素定义层12。
步骤802:在发光层11的出光侧形成光提取层20,该光提取层20包括多个微透镜21和平坦层22,各个微透镜21具有第一折射率n1。平坦层22完全覆盖多个微透镜21的出光侧,且微透镜21朝向发光器件层10的表面相对于平坦层22暴露,平坦层22具有第二折射率n2,且满足n1<n2。其中,限定发光器件层10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X,沿第一方向X,各个微透镜21和像素定义层12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层22在显示面板的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微透镜21在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发光层11的出光侧形成光提取层20,包括:
在发光层11的出光侧形成微透镜层;
对微透镜层进行刻蚀,形成多个微透镜21,该微透镜21具有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第二面212朝向像素定义层12设置,第一面211背离像素定义层12设置;限定发光器件层10的横向方向为第二方向Y,沿第二方向Y,第一面211具有第一尺寸L1,第二面212具有第二尺寸L2,满足L1<L2
在多个微透镜21上形成平坦层2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微透镜21还具有连接于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之间的第三面213,第三面213位于对应的发光层11的出光范围内;第三面213与第二面212之间具有夹角α,发光层11具有最大出光角度β,满足:0°<α<90°,90°≤α+β。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定相交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为第三方向Z;对微透镜层进行刻蚀,形成多个微透镜21,包括:
对微透镜层进行刻蚀,形成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微透镜214和第二微透镜215。各个第一微透镜214沿第三方向Z延伸,各个第二微透镜215沿第二方向Y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隔设置的发光层11包括第一发光单元111、第二发光单元112和第三发光单元113;
沿第一方向X,第一微透镜214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第一发光单元111和第二发光单元112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第二微透镜215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第二发光单元112和第三发光单元113在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透镜21的材质包括无机材料,无机材料包括环氧树脂、亚克力、SiO2材料和SiON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层22的材质包括有机材料,和/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射率n1和第二折射率n2,满足:1.3≤n1≤1.6,1.5≤n2≤1.9。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多个微透镜21上形成平坦层22,包括:
在多个微透镜21背离发光器件层10的一侧填充平坦层22,平坦层22在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微透镜21在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发光层11的出光侧形成多个微透镜21之前,该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发光器件层10和光提取层20之间形成封装层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多个微透镜21上形成平坦层22,包括:
在多个微透镜21背离发光器件层10的一侧形成隔离部分;
在隔离部分背离多个微透镜21的一侧形成平坦层22,平坦层22在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仅覆盖微透镜21在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部分,隔离部分使微透镜21和平坦层22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隔离部分包括第一无机层23,第一无机层23被配置为使微透镜21和平坦层22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平坦层22背离第一无机层23的一侧形成第二无机层24。
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发光器件层10,包括:
在发光层11朝向光提取层20的一侧形成第一电极层13,第一电极层13覆设于发光层11上,且与像素定义层12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发光器件层10,还包括:
在发光层11背离光提取层20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层14。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形成发光器件层10之前,该制备方法还包括:
提供基板50;
在基板50朝向发光器件层10的一侧形成驱动电路层40,驱动电路层40位于发光器件层10背离光提取层20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能够通过制备光提取层20提高显示面板的正面出光强度,同时通过光提取层20中制备阵列化的微透镜21与平坦层22相配合,进一步调节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出光效率,可提升低亮度下各颜色子像素的亮度一致性,从而改善色偏,能显著提升制备出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能够通过光提取层20提高显示面板的正面出光强度,同时通过光提取层20中阵列化的微透镜21与平坦层22相配合,进一步调节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出光效率,可提升低亮度下各颜色子像素的亮度一致性,从而改善色偏,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器件层(10),所述发光器件层(10)包括发光层(11)和像素定义层(12);
光提取层(20),所述光提取层(20)位于所述发光层(11)的出光侧,所述光提取层(20)包括多个微透镜(21)和平坦层(22),所述微透镜(21)具有第一折射率n1;所述平坦层(22)完全覆盖多个所述微透镜(21)的出光侧,且所述微透镜(21)朝向所述发光器件层(10)的表面相对于所述平坦层(22)暴露,所述平坦层(22)具有第二折射率n2,且满足n1<n2
其中,限定所述发光器件层(10)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X);沿所述第一方向(X),各个所述微透镜(21)和所述像素定义层(12)在所述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22)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微透镜(21)在所述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21)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所述第二面(212)朝向所述像素定义层(12)设置,所述第一面(211)背离所述像素定义层(12)设置;
限定所述发光器件层(10)的横向方向为第二方向(Y);沿所述第二方向(Y),所述第一面(211)具有第一尺寸L1,所述第二面(212)具有第二尺寸L2,满足L1<L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21)还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面(211)和所述第二面(212)之间的第三面(213);
所述第三面(213)与所述第二面(212)之间具有夹角α,所述发光层(11)具有最大出光角度β,满足:0°<α<90°,90°≤α+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限定相交于所述第二方向(Y)的方向为第三方向(Z);多个所述微透镜(21)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微透镜(214)和第二微透镜(215),各个所述第一微透镜(214)沿所述第三方向(Z)延伸,各个所述第二微透镜(215)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11)包括第一发光单元(111)、第二发光单元(112)和第三发光单元(113);
沿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一微透镜(214)在所述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11)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12)在所述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所述第二微透镜(215)在所述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12)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13)在所述发光器件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21)的材质包括无机材料,所述无机材料包括环氧树脂、亚克力、SiO2材料和SiON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22)的材质包括有机材料和/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率n1和所述第二折射率n2,满足:1.3≤n1≤1.6,1.5≤n2≤1.9。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22)在所述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微透镜(21)在所述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装层(30),所述封装层(30)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10)和所述光提取层(20)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22)在所述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仅覆盖所述微透镜(21)在所述截面(11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部分;所述光提取层(20)还包括位于所述微透镜(21)和所述平坦层(22)之间的部分,以使所述微透镜(21)和所述平坦层(22)隔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微透镜(21)和所述平坦层(22)之间的部分包括第一无机层(23),所述第一无机层(23)被配置为使所述微透镜(21)和所述平坦层(22)隔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提取层(20)还包括第二无机层(24),所述第二无机层(24)覆设于所述平坦层(22)背离所述第一无机层(23)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层(10)还包括第一电极层(13),所述第一电极层(13)覆设于所述发光层(11)朝向所述光提取层(20)的一侧,且与所述像素定义层(12)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层(10)还包括第二电极层(14),所述第二电极层(14)位于所述发光层(11)背离所述光提取层(20)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驱动电路层(40),所述驱动电路层(40)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10)背离所述光提取层(20)的一侧;
基板(50),所述基板(50)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40)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10)的一侧。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1745639.8A 2023-12-18 2023-12-1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6420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45639.8A CN117642028A (zh) 2023-12-18 2023-12-1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45639.8A CN117642028A (zh) 2023-12-18 2023-12-1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2028A true CN117642028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27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45639.8A Pending CN117642028A (zh) 2023-12-18 2023-12-1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420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42867B2 (ja) 表示装置
WO2020259021A1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透明显示面板
US1191786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for both 2D and 3D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13934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656636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545743B (zh) 有機el裝置、有機el裝置之製造方法、及電子機器
CN11168212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TWI637657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CN104851983A (zh) 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有机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20220320183A1 (en) Oled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oled display apparatus
EP3301736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13193152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10228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388560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TW201740558A (zh) 光電裝置及電子機器
CN103107180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30165098A1 (en)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apparatus
CN105895663A (zh)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299855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4335104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29112A (zh) 显示面板
CN107564944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64202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4308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for displaying multiple images at different viewing angles
US20240215311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