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8556A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38556A
CN117638556A CN202211002889.8A CN202211002889A CN117638556A CN 117638556 A CN117638556 A CN 117638556A CN 202211002889 A CN202211002889 A CN 202211002889A CN 117638556 A CN117638556 A CN 117638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housing
assembly
connection modul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28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云河
何文科
斯特凡·博加斯
汉斯·马格努斯·埃米尔·安德森
刘松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lian Sweden LLC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lian Sweden LLC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lian Sweden LLC,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lian Sweden LLC
Priority to CN2022110028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38556A/zh
Priority to US18/451,919 priority patent/US20240063593A1/en
Publication of CN117638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85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2Screw-ring or screw-cas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主要包括:线缆连接模块和外壳模块。该线缆连接模块包括:中心导体、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壳体,中心导体设置在第一绝缘壳体内,第二绝缘壳体可滑动地套装在第一绝缘壳体之外。线缆连接模块和外壳模块被构造成:在线缆连接模块和外壳模块与一线缆组件装配在一起时,线缆连接模块和外壳模块通过金属外壳与第二绝缘壳体之间的配合而连接在一起,该线缆组件中的内导体穿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壳体内的引导件而被顺利地引导到中心导体中,从而与位于第一绝缘壳体内的中心导体电性连接,并且该线缆组件中的套装在该内导体之外的编织件被固定在第一绝缘壳体之外。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直头线缆连接器的设计中,存在零部件较多、组装工艺相对复杂、尺寸较大、成本较高等缺点。在需要现场组装的应用场景(例如户外高压电缆连接等高空作业环境)中,零部件较多和组装工艺相对复杂等缺点给线缆连接器的组装带来较大的不便。
而且,在现有线缆连接器的组装过程中,线缆组件中的内导体通常难以顺利地插入到线缆连接器的中心导体中,造成线缆连接器的组装过程不顺利。
此外,在现有线缆连接器的组装过程中,在用作为紧固件的螺钉将线缆组件中的内导体拧紧固定到线缆连接器的中心导体之后,需要在螺钉孔处设置额外的绝缘部件以阻止螺钉与线缆连接器的金属外壳接触(尤其在螺钉松脱的情况下),从而实现电性隔离中心导体和金属外壳接触的作用。
此外,现有线缆连接器的组装过程中,线缆组件中的编织件经常会直接覆盖到螺钉孔处或者在组装之后移动以覆盖到螺钉孔处,非常容易造成编织件的编织丝或编织碎屑会进入螺钉孔与用于紧固内导体和中心导体之间的电性连接的螺钉接触中,从而导致短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
线缆连接模块,所述线缆连接模块包括:中心导体、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壳体,所述中心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内,所述第二绝缘壳体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之外;和
外壳模块,所述外壳模块包括金属外壳;
其中,所述线缆连接模块和所述外壳模块被构造成: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和所述外壳模块与一线缆组件装配在一起时,所述线缆连接模块和所述外壳模块通过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之间的配合而连接在一起,该线缆组件中的内导体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内的引导件而被顺利地引导到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内的所述中心导体中,从而与所述中心导体电性连接,并且该线缆组件中的套装在该内导体之外的编织件被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之外。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引导件包括圆筒形主体,所述圆筒形主体限定用于所述内导体从其穿过的通孔。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线缆连接模块还包括: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中心导体两者的紧固件装配孔,所述紧固件装配孔中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和所述外壳模块与该线缆组件装配在一起时使所述内导体以被压紧的方式电性连接至所述中心导体;以及所述引导件还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圆筒形主体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方向上延伸自所述圆筒形主体,其中,所述引导件中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以及所述中心导体一起共同限定所述紧固件装配孔。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紧固件装配孔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引导件中的所述第一部分形成有构成所述内螺纹的螺纹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引导件还包括:锁扣部分,所述锁扣部分在所述圆筒形主体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方向上延伸自所述圆筒形主体并且延伸超过所述第一部分,以将所述紧固件约束在所述紧固件装配孔内。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引导件还包括:金属压片,所述金属压片嵌设在所述圆筒形主体上,并且被构造成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和所述外壳模块与该线缆组件装配在一起时被定位在所述紧固件和所述内导体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中,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中心导体,并且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相应数量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内导体;其中,为每个所述内导体提供一个所述引导件以便每个所述内导体能够被顺利地引导到相应的所述中心导体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线缆连接模块还包括金属环,所述金属环套装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之外;其中,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和所述外壳模块与该线缆组件装配在一起时,所述编织件被固定到所述金属环之外。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中,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中心导体,而所述金属环套装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之外并与所述一个或多个中心导体彼此分离。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中,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中心导体,而所述金属环套装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之外并与所述一个或多个中心导体中的一个中心导体形成为一体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金属环被设置成延伸超过所述第一绝缘壳体的端面;以及所述金属环的长度被构造成: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和所述外壳模块与该线缆组件装配在一起时,所述金属环将所述编织件抵接在所述金属外壳的内表面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中,所述第一绝缘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绝缘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二限位结构;其中,所述金属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绝缘壳体、所述第二绝缘壳体和所述引导件均由塑性材料制成。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适用于双端口连接器和三端口连接器。
根据本公开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采用外壳模块和线缆连接模块等少量零部件的设计,方便作业人员现场组装。根据本公开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利用引导件能够将线缆组件中的内导体顺利地插入到线缆连接器的中心导体中。根据本公开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通过具有一定长度的金属环来固定线缆组件中的编织件,避免编织件在组装之后随意移位。根据本公开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可以适用于双端口线缆连接器或者三端口线缆连接器。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结构可靠、成本低廉、组装简单、兼容性良好等优势。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公开所作的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公开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显示了线缆组件尚未组装到线缆连接器组件中时的状态;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显示了线缆组件已组装到线缆连接器组件中时的状态;
图3是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处于图2所示的状态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处于尚未装配完成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模块中的引导件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模块中的金属环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模块中的金属环的放大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模块的放大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9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不同应用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公开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主要包括:线缆连接模块和外壳模块。所述线缆连接模块包括:中心导体、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壳体,所述中心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内,所述第二绝缘壳体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之外。所述外壳模块包括金属外壳。所述线缆连接模块和所述外壳模块被构造成: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和所述外壳模块与一线缆组件装配在一起时,所述线缆连接模块和所述外壳模块通过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之间的配合而连接在一起,该线缆组件中的内导体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内的引导件而被顺利地引导到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内的所述中心导体中,从而与所述中心导体电性连接,并且该线缆组件中的套装在该内导体之外的编织件被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之外。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显示了线缆组件尚未组装到线缆连接器组件中时的状态;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显示了线缆组件已组装到线缆连接器组件中时的状态;图3和图4分别是处于图1和图2所示的状态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处于尚未装配完成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模块中的引导件的放大立体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模块中的金属环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7,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该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适于与线缆组件300装配在一起使用,并且主要包括线缆连接模块100、外壳模块200、螺母盖400以及用于螺母盖400的密封环410等零部件。在与线缆组件300装配在一起之前,线缆连接模块100、外壳模块200、螺母盖400和密封环410等均是彼此独立的零部件或模块;而在与线缆组件300装配在一起之后,这些零部件或模块与线缆组件300一起组成完整的线缆连接器(如图1至图5所示)。
参见图1至图7,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线缆连接模块100主要包括:中心导体110、第一绝缘壳体120和第二绝缘壳体130。中心导体110设置在第一绝缘壳体120内,第二绝缘壳体130可滑动地套装在第一绝缘壳体120之外。外壳模块200主要包括金属外壳210和绝缘外壳220,绝缘外壳220套装在金属外壳210之外。例如,第一绝缘壳体120、第二绝缘壳体130和绝缘外壳220(以及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的引导件190)可以均由塑性材料制成。根据本公开,如图1至图5所示,线缆连接模块100和外壳模块200被构造成:在线缆连接模块100和外壳模块200与一线缆组件300装配在一起时,线缆连接模块100和外壳模块200通过金属外壳210与第二绝缘壳体130之间的配合而连接在一起,该线缆组件300中的内导体310穿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壳体120内的引导件190而被顺利地引导到位于第一绝缘壳体120内的中心导体110中,从而与中心导体110电性连接,并且该线缆组件300中的套装在该内导体310之外的编织件320被固定在第一绝缘壳体120之外。此外,如图4所示,线缆组件300还包括包裹在内导体310和编织件320之外的绝缘层330。另外,中心导体110电性连接有导电端子111,导电端子111布置在线缆连接模块100的插口处。举例而言,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模块的放大立体示意图,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适用于三端口线缆连接器3p。具体地,图8中的A显示了引导件190已经装配到线缆连接模块100中的状态,图8中的B显示了引导件尚未装配到线缆连接模块100中的状态,而图8中的C显示了中心导体110通过已经装配在线缆连接模块100中的引导件190插入到线缆连接模块100中的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采用外壳模块和线缆连接模块等少量零部件的设计,方便作业人员现场组装。
参见图2和图4,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线缆连接模块100还包括:形成有贯穿第一绝缘壳体120和中心导体110两者的紧固件装配孔150,紧固件装配孔150中设有紧固件151,紧固件151用于在线缆连接模块100和外壳模块200与该线缆组件300装配在一起时使内导体310以被压紧的方式电性连接至中心导体110。以此方式,可以稳定地和可靠地保持线缆组件300的内导体310和线缆连接模块100的中心导体110之间的连接。
参见图4和图6,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引导件190包括圆筒形主体191,圆筒形主体191限定用于内导体310从其穿过的通孔192(如图4所示)。通过前述构造,可以利用引导件能够将线缆组件中的内导体通过引导件的通孔而顺利地插入到线缆连接器的中心导体中。
参见图4和图6,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引导件190还包括:第一部分193。第一部分193在圆筒形主体19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方向上延伸自圆筒形主体191。具体地,引导件190中的第一部分193与第一绝缘壳体120以及中心导体110一起共同限定紧固件装配孔150。更具体地,紧固件装配孔150形成有内螺纹,引导件190中的第一部分193形成有构成内螺纹的螺纹部分194。
参见图4和图6,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引导件190还包括:锁扣部分195。锁扣部分195在圆筒形主体19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方向上延伸自圆筒形主体191并且延伸超过第一部分193,以将紧固件151约束在紧固件装配孔150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未组装之前,线缆连接模块100中的紧固件151被预先锁定在紧固件装配孔150的中心导体部分中;在组装的过程中,螺丝刀伸入紧固件装配孔150,先将紧固件151从紧固件装配孔150的中心导体部分中松开,并在线缆组件300的内导体310与线缆连接模块100的中心导体110接触连接之后,将紧固件151再次锁定在紧固件装配孔150的中心导体部分中并且以压紧的方式实现线缆组件300的内导体310和线缆连接模块100的中心导体110之间的可靠连接。而锁扣部分195的设置则是避免紧固件151从紧固件装配孔150中掉出,尤其是在组装完成之后。
参见图4和图6,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引导件190还包括:金属压片153。金属压片153嵌设在圆筒形主体191上,并且被构造成在线缆连接模块100和外壳模块200与该线缆组件300装配在一起时被定位在紧固件151和内导体310之间,从而抵接紧固件151以防止紧固件151损伤线缆组件300的内导体310。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线缆连接模块100还包括金属环140,金属环140套装在第一绝缘壳体120之外;其中,在线缆连接模块100和外壳模块200与该线缆组件300装配在一起时,编织件320被固定到金属环140之外。更具体地,金属环140被设置成延伸超过第一绝缘壳体120的端面,并且金属环140的长度被构造成:在线缆连接模块100和外壳模块200与该线缆组件300装配在一起时,金属环140将编织件320抵接在金属外壳210的内表面上。根据本公开,通过设置具有一定长度的金属环140,在有效固定编织件320的同时,避免编织件320直接套在塑料材质的第一绝缘壳体120上,从而防止第一绝缘壳体120受压变形。此外,由于设置了具有一定长度的金属环140,不仅能够实现更小的阻抗,而且也不需要在组装之前对编织件320进行修剪,因而简化了组装过程。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线缆连接模块100中,第一绝缘壳体120内设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导体110,而金属环140套装在第一绝缘壳体120之外并与一个或多个中心导体110彼此分离。可替换地,如图7A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线缆连接模块中,金属环140A套装在第一绝缘壳体之外并与一个或多个中心导体中的一个中心导体110A形成为一体件,而其余的中心导体与该一体件彼此分离。
如图3至图5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线缆连接模块100和外壳模块200与该线缆组件300装配在一起时,第二绝缘壳体130遮盖紧固件装配孔150。在没有装配在一起时之前,第二绝缘壳体130相对于第一绝缘壳体120可滑动,例如可以暴露第一绝缘壳体120中的紧固件装配孔150。如此,线缆连接模块中的第二绝缘壳体在组装完成之后直接遮盖紧固件装配孔,在减少零部件数量的同时防止紧固件从装配孔掉出或者外部碎屑进入装配孔,避免不必要的短路。
如图3至图5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线缆连接模块100中,第一绝缘壳体120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限位结构161,第二绝缘壳体130的外表面设有第二限位结构162,金属环140分别抵接第一限位结构161和第二限位结构162。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61和第二限位结构162可以是凸台结构或者台阶结构。
如图3至图5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金属外壳210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结构211,线缆连接模块100中的第二绝缘壳体130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结构131。金属外壳210与线缆连接模块100通过内螺纹结构211和外螺纹结构131之间的螺纹连接装配在一起。如此构造,简化了线缆连接模块100和外壳模块200之间的组装工艺。
如图3至图5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外壳模块200中,绝缘外壳220套装在金属外壳210之外。具体地,如图2所示,绝缘外壳220以通过密封圈231密封的方式套装在金属外壳210的外围。绝缘外壳220和金属外壳210之间设有可压缩衬套232和支撑环233。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除了前面详细描述的线缆连接模块100和外壳模块200之外,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还包括:如上文中提及的设有密封环410的螺母盖400。螺母盖400可拆卸地装配在外壳模块200上。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线缆连接模块100和外壳模块200与该线缆组件300装配在一起时,金属外壳210的一个端部装配有线缆连接模块100,金属外壳210的相反的端部装配有螺母盖400。此外,金属外壳210的一个端部处套装有屏蔽金属弹片212。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可以适用于双端口线缆连接器和三端口线缆连接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线缆连接模块100中,第一绝缘壳体120内设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导体110,并且线缆组件300包括相应数量的一个或多个内导体310;其中,为每个内导体310提供一个引导件190以便每个内导体310能够被顺利地引导到相应的中心导体110中。举例而言,图9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不同应用示例。图9中的A图和B图分别显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适用于两端口直流线缆连接器2p DC-I和2p DC-C,而C图则显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适用于三端口线缆连接器3p。
根据本公开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采用外壳模块和线缆连接模块等少量零部件的设计,方便作业人员现场组装。根据本公开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利用引导件能够将线缆组件中的内导体顺利地插入到线缆连接器的中心导体中。通过具有一定长度的金属环来固定线缆组件中的编织件,避免编织件在组装之后随意移位。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结构可靠、成本低廉、组装简单、兼容性良好等优势。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公开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包括:
线缆连接模块(100),所述线缆连接模块(100)包括:中心导体(110)、第一绝缘壳体(120)和第二绝缘壳体(130),所述中心导体(110)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内,所述第二绝缘壳体(130)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之外;和
外壳模块(200),所述外壳模块(200)包括金属外壳(210);
其中,所述线缆连接模块(100)和所述外壳模块(200)被构造成: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100)和所述外壳模块(200)与一线缆组件(300)装配在一起时,所述线缆连接模块(100)和所述外壳模块(200)通过所述金属外壳(210)与所述第二绝缘壳体(130)之间的配合而连接在一起,该线缆组件(300)中的内导体(310)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内的引导件(190)而被顺利地引导到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内的所述中心导体(110)中,从而与所述中心导体(110)电性连接,并且该线缆组件(300)中的套装在该内导体(310)之外的编织件(320)被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件(190)包括圆筒形主体(191),所述圆筒形主体(191)限定用于所述内导体(310)从其穿过的通孔(19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连接模块(100)还包括: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和所述中心导体(110)两者的紧固件装配孔(150),所述紧固件装配孔(150)中设有紧固件(151),所述紧固件(151)用于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100)和所述外壳模块(200)与该线缆组件(300)装配在一起时使所述内导体(310)以被压紧的方式电性连接至所述中心导体(110);以及
所述引导件(190)还包括:第一部分(193),所述第一部分(193)在所述圆筒形主体(19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方向上延伸自所述圆筒形主体(191),其中,所述引导件(190)中的所述第一部分(193)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以及所述中心导体(110)一起共同限定所述紧固件装配孔(1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件装配孔(150)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引导件(190)中的所述第一部分(193)形成有构成所述内螺纹的螺纹部分(19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件(190)还包括:锁扣部分(195),所述锁扣部分(195)在所述圆筒形主体(19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方向上延伸自所述圆筒形主体(191)并且延伸超过所述第一部分(193),以将所述紧固件(151)约束在所述紧固件装配孔(150)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件(190)还包括:金属压片(153),所述金属压片(153)嵌设在所述圆筒形主体(191)上,并且被构造成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100)和所述外壳模块(200)与该线缆组件(300)装配在一起时被定位在所述紧固件(151)和所述内导体(31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100)中,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中心导体(110),并且所述线缆组件(300)包括相应数量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内导体(310);
其中,为每个所述内导体(310)提供一个所述引导件(190)以便每个所述内导体(310)能够被顺利地引导到相应的所述中心导体(110)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连接模块(100)还包括金属环(140),所述金属环(140)套装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之外;
其中,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100)和所述外壳模块(200)与该线缆组件(300)装配在一起时,所述编织件(320)被固定到所述金属环(140)之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100)中,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中心导体(110),而所述金属环(140)套装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之外并与所述一个或多个中心导体(110)彼此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100)中,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中心导体(110),而所述金属环套装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之外并与所述一个或多个中心导体中的一个中心导体形成为一体件。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环(140)被设置成延伸超过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的端面;以及
所述金属环(140)的长度被构造成: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100)和所述外壳模块(200)与该线缆组件(300)装配在一起时,所述金属环(140)将所述编织件(320)抵接在所述金属外壳(210)的内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缆连接模块(100)中,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限位结构(161),所述第二绝缘壳体(130)的外表面设有第二限位结构(162);
其中,所述金属环(140)分别抵接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61)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62)。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壳体(120)、所述第二绝缘壳体(130)和所述引导件(190)均由塑性材料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适用于双端口连接器和三端口连接器。
CN202211002889.8A 2022-08-19 2022-08-19 线缆连接器组件 Pending CN1176385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2889.8A CN117638556A (zh) 2022-08-19 2022-08-19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18/451,919 US20240063593A1 (en) 2022-08-19 2023-08-18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2889.8A CN117638556A (zh) 2022-08-19 2022-08-19 线缆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8556A true CN117638556A (zh) 2024-03-01

Family

ID=89906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2889.8A Pending CN117638556A (zh) 2022-08-19 2022-08-19 线缆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63593A1 (zh)
CN (1) CN117638556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63593A1 (en) 2024-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48578B2 (en) Tooless coaxial connector
EP2722937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9048587B2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inner shield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one
US7048586B2 (en) Shield connector
JP2017168440A (ja) 電気的接続デバイス、電気ケーブルを組み立てる方法、および組み立てられた電気同軸ケーブル
US4564255A (en) Strain relief device for a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CN106911045B (zh) 屏蔽连接结构
US5151053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shielding cable
KR20060049623A (ko) 차폐 커넥터와, 그 커넥터를 차폐 전도체 경로에 접속하는방법
US6024606A (en) Connector plug
JP2006261121A (ja) 電気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329408B2 (en) Conductor connecting structure with a screw member retaining portion
CN110391532B (zh) 连接器
JP2002280131A (ja) 機器接続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EP3683892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7638556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EP2866305B1 (en) Connector
CN217589548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16960672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3208035A (en) Three-wire electrical cord connector
CN218160889U (zh) 线缆连接器
US10218122B1 (en) Circular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retaining components
US20020182924A1 (en)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appliance
CN217114954U (zh) 高压矩形连接器
CN219393769U (zh) 一种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