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28425A - 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28425A
CN117628425A CN202210965807.3A CN202210965807A CN117628425A CN 117628425 A CN117628425 A CN 117628425A CN 202210965807 A CN202210965807 A CN 202210965807A CN 117628425 A CN117628425 A CN 117628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mp
opening
wall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658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凯庭
陈彦廷
蔡昌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filed Critical Qisda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658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284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28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284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灯具,设置于墙面,包括:壳体、第一反射片以及光源。壳体具有一个底部、一个开口以及一个内壁,内壁连接底部和开口,藉以定义出一个空腔,开口面对墙面。第一反射片位于内壁上具有第一反射面。光源位于空腔之中,用以提供至少一个光束,经由第一反射面反射后由开口向墙面射出。藉以增加光束在壳体内部进行混光的机率,提高出射光的均匀度。

Description

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灯具,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设置于一物体表面的灯具。
背景技术
设置于物体表面的灯具,应用光线投射在需要展现光影变化的物体表面(例如:天花板、墙壁、舞台背景、展览品)上,可产生明暗不同之各种光影变化。以设置于墙面的小夜灯为例,由于所发出的一部分光线会先投射到墙面上再向外出射,可提供低亮度的昏弱光线,以避免刺激眼睛而干扰使用者的睡眠,同时又能提供临时性小范围的夜间照明。
然而,目前小夜灯之灯泡大多设于灯罩中,使灯泡直接由灯罩中心朝外(墙面)发光,以致光线之照明亮度不均,光线容易刺眼,无法充分符合消费市场之需求。因此要如何改善上述问题与缺失,即为相关产业暨厂商所极力研究发展之方向。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设置于墙面的灯具,其包括:壳体,具有底部、开口以及内壁,该内壁连接该底部和该开口,藉以定义出空腔,该开口面对该墙面;第一反射片,位于该内壁上具有一第一反射面;以及光源,位于该空腔之中,用以提供至少一个光束,经由该第一反射面反射后由该开口向该墙面射出。
较佳的,该第一反射面由该底部延伸至该开口,且该开口具有大于该底部的尺寸。
较佳的,该第一反射面具有与由该底部延伸至该开口的曲面、阶梯状结构或波浪状结构。
较佳的,还包括第二反射片,位于该开口外侧,且该第二反射片具有面对该第一反射面设置的第二反射面。
较佳的,该第一反射片与该内壁共形,且与该底部形成钝角,且该第一反射片延伸并覆盖于该底部。
较佳的,该第一反射面包括多个彼此隔离的反射区域。
较佳的,该光源为环型灯条,该透光灯罩为覆盖于该环型灯条外侧的环形透光壳体。
较佳的,还包括透光灯罩,位于该光源与该第一反射面之间,该透光灯罩位于该光源与该开口之间;其中该光源包括:灯板;以及至少一个发光元件,该位于灯板上,并面对该透光灯罩。
较佳的,该灯板与该底部夹第二锐角,且该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与该透光灯罩之间,具有大于9毫米的距离。
较佳的,该透光灯罩包括树脂本体和分散于该树脂本体中的光扩散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设置于墙面的灯具,其包括一个开口面对墙面的壳体、至少一个位于壳体中的光源以及至少一个位于壳体内壁上的反射片,用以将光源所提供的光束经由反射片进行至少一次反射之后,再由开口向墙面射出,藉以增加光束在壳体内部进行混光的机率,提高出射光的均匀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灯具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1B绘示图1A的灯具部分剖面结构放大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灯具剖面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灯具剖面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灯具剖面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灯具剖面结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又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灯具局部剖面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灯具,可以提高出射光的均匀度。为了对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
但必须注意的是,这些特定的实施案例与方法,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仍可采用其他特征、元件、方法及参数来加以实施。较佳实施例的提出,仅用以例示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该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将可根据以下说明书的描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作均等的修饰与变化。在不同实施例与图式之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表示。
请参照图1A和图1B,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灯具100部分结构剖视图;图1B为绘示图1A的灯具100部分剖面结构放大图。其中,灯具100包括:壳体101、固定座102、透光灯罩103、第一反射片104以及光源105。如图1A所绘示,壳体101与固定座102连接,并通过固定座102固定于墙面11上,所述墙面11可以为立墙墙面,也可以是天花板表面,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壳体101具有一空腔101s,第一反射片104以及光源105设于空腔101s之中;透光灯罩103设于壳体101上。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灯具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装饰件106(例如饰板或饰壳),固定于壳体101底部101a和内壁101b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1可以是一种由不透光材质(例如,金属)或半透光材质(例如塑化材质)所构成。其中,壳体101包括一个底部101a以及至少一个与底部101a连接的内壁101b和一个与底部101a连接的结合套筒101c,用以定义出空腔101s。结合套筒101c的中心轴H,可以与空腔101s的开口101o的中轴线101d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套筒101c可以是由底部101a向上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立壁组成的)环状立壁所构成的套筒状结构,可用于承载光源105和透光罩103,并且将壳体101与固定座102结合。其中,结合套筒101c的环状立壁可以与壳体101的内壁101b共同定义出一个环状空腔101s。结合套筒101c的中心轴H与空腔101s的开口101o的中轴线101d共轴。
固定座102包括一个卡合部102a和一个固定部102b。其中,卡合部102a结合于套筒101c之中(位于环状立壁的相反一侧),固定部102b位于结合套筒101c外侧,与卡合部102a沿着结合套筒101c的中心轴H向外延伸至结合套筒101c外侧的一端(未绘示)结合,藉以将结合套筒101c卡合在卡合部102a和固定部102b之间。固定部102b位于卡合部102a连接的另一端,则再沿着结合套筒101c的中心轴H向外延伸至空腔101s开口101o的外侧,并固定于墙面11上,藉以使空腔101s的开口101o面对墙面11。
光源105固定于壳体101的空腔101s之中。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05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05a,例如多个发光二极管晶粒(或灯珠),固定于结合套筒101c的环状立壁上。光源105可以包括一个圆环形灯板(灯座)105b,灯板(灯座)105b的中心开口105o套设于结合套筒101c的套筒状结构上,且灯板(灯座)105b沿圆周方向的外侧表面与壳体101的底部101a夹一个锐角α1或直角。多个发光单元105a则设于环形灯板105b沿圆周方向的外侧表面。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发光单元105a所组成的环形灯条,环形排列在环形灯板105b的外侧表面。当发光单元105a发光时,每一个发光单元105a投射的平行光束,可以混合产生环形的均匀柔和的非指向性光源,避免产生刺眼的光线干扰使用者的睡眠。
透光灯罩103也通过结合套筒101c固定于壳体101的空腔101s之中。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灯罩103包括一个衬套103a、一个上盖套筒103b和一个透光盖板103c。衬套103a套设并固定于组合部101c的套筒状结构上方;上盖套筒103b套设并固定于衬套103a,透光盖板103c由上盖套筒103b的下缘往壳体101的底部101a延伸,形成一个环形透光壳体,覆盖于光源105的环形灯条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透光盖板103c的下缘低于环形灯条的最低点,可使透光盖板103c置于壳体101的内壁101b和每一个发光单元105a之间,藉以达到让使用者从壳体101空腔101s的开口101o处向内看不到发光单元105a(灯珠)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透光灯罩103可以是一种由透光或半透光的塑化材料(例如树脂)所构成的壳体结构。衬套103a和上盖套筒103b的透光度可以小于透光盖板103c的透光度。且透光盖板103c上可以另外添加(或涂布)扩散剂,或在其表面形成凹凸起伏的微结构,用以增加透光盖板103c的导光和/或扩散等光学效果,进一步提升灯具100往墙面11方向投射之光线的照度和均匀度。
例如,透光盖板103c中所使用的扩散剂成分可以包括:有机硅光扩散剂和/或无机光扩散。其中,所述的有机硅光扩散剂可以例如是(但不以此为限),压克力型、苯乙烯型、丙烯酸树脂型等其中至少一者。所述的无机光扩散可以例如是(但不以此为限),硫酸钡、碳酸钙、二氧化硅等其中至少一者。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透光灯罩103的材质,因长期受光源105的照射或高温影响而劣化。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透光盖板103c与每一个发光单元105a之间的距离K需要维持大于9(毫米)mm。另外,透光盖板103c中的扩散剂含量可以控制在透光灯罩103整体重量的0.1%至5%之间。
第一反射片104固定于壳体101的内壁101b上,并具有一个第一反射面104a对应于(例如,面对)光源105的发光单元105a。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射片104可以是一种金属板材或其他可反射光线之材料所构成的板材、片材或块材。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片104可以是一种共形毯覆(Conformally covering)于壳体101的内壁101b上的金属膜片,第一反射片104的第一反射面104a与壳体101的底部101a形成一钝角Θ,并延伸覆盖于与壳体101的底部101a上
由光源105所提供的光束,可以在穿过透光灯罩103之后到达第一反射面104a,经由第一反射面104a至少一次的反射后,再由壳体101的开口101o向墙面11射出。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由光源105所提供的一部分光束L1,可在穿过透光盖板103c之后,直接投射至墙面11。由光源105所提供的另一部分光束L2,在穿过透光盖板103c之后,经过第一反射片104的一次反射后,再投射至墙面11。由光源105所提供的又一部分光束L3,可在穿过透光盖板103c之后,经过第一反射片104的二次反射后再投射至墙面11。季由将投射至墙面11上的光束L1、L2和L3加以混合,可以让使用者看到墙面11(例如天花板)呈现柔和均匀的非指向光源,而不会看到多余的阴影。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灯具100还可选择性地(optionally)包括一个第二反射片107,位于壳体101的开口101o外侧,且具有一个第对应位于壳体101内部的二反射面107a。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射片107可以是一种金属板材,可以通过,例如螺栓、螺钉、粘着剂、卡扣或其他合适的固定元件(未绘示),设于固定座102(和/或透光灯罩103)上,藉以使第二反射面107a面向壳体101的开口101o。
在本说实施例中,光源105所提供的一部分光束L4,经由第一反射面104a至少一次(例如二次)反射后,形成反射光到达第二反射片107,再经由第二反射面107a的反射返回壳体101的空腔101s之中,再进一步与其他光束进行混光,更有助产生均匀柔和的非指向性光源。
请参照图2,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灯具200的剖面结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灯具200的结构实质上与图1A和图1B所绘示的灯具100类似,差别在于,灯具200的第一反射片204并未与壳体101的内壁101b共形。
在本实施例中,灯具200的第一反射片204的第一反射面204a包含一个第一部分204a1和一个第二部分204a2。第一部分204a1为一个斜面(平面或圆锥面),由壳体101的底部101a延伸至壳体101的开口101o,且垂直第一部分204a1的一法线T与开口101o的中轴线101d形成一个锐角α2。第一反射面204a的第二部分204a2与第一部分204a1相连,且延伸并覆盖于壳体101的底部101a上。
请参照图3,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灯具300的剖面结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灯具300的结构实质上与图2所绘示的灯具200类似,差别在于,灯具300的第一反射片包括一个阶梯状结构。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灯具300的第一反射片304的第一反射面304a包含一个第一部分304a1和一个第二部分304a2。第一部分304a1由壳体101的底部101a延伸至壳体101的开口101o,且包括多个彼此串联的(斜面/平面)阶梯反射区域R31-R35,形成一个阶梯状结构。第一反射面304a的第二部分304a2与第一部分304a1相连,且延伸并覆盖于壳体101的底部101a上。藉由阶梯反射区域而于墙壁上投射形成有明暗变化的光影效果。
请参照图4,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灯具400的剖面结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灯具400的结构实质上与图2所绘示的灯具200类似,差别在于,灯具400的第一反射片404具有一个弧型的第一反射面404a。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片404的第一反射面404a包含一个第一部分404a1和一个第二部分404a2。第一部404a1为一个曲面,由壳体101的底部101a延伸至壳体101的开口101o。第一反射面404a的第二部分404a2与第一部分404a1相连,且延伸并覆盖于壳体101的底部101a上。
请参照图5,图5系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灯具500的剖面结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灯具500的结构实质上与与图1A和图1B所绘示的灯具100类似,差别在于,灯具500的第一反射片504具有多个彼此隔离的反射区域。藉由多个彼此隔离的反射区域的反射而于墙壁上投射形成有明暗变化的光影效果。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灯具500的第一反射片504的第一反射面504a包含多个彼此隔离的(斜面/平面)隔离反射区域R51-R54,由壳体101的开口101o件隔排列至壳体101的底部101a,并隔排列地覆盖于壳体101的底部101a上。
请参照图6,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又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灯具600的局部剖面结构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灯具600的结构实质上与图3所绘示的灯具300类似,差别在于,灯具600的第一反射片包括一个波浪状结构。藉由波浪状结构反射而于墙壁上投射形成有明暗变化的光影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灯具600的第一反射片604的第一反射面604a包含一个第一部分604a1和一个第二部分604a2。第一部分604a1由壳体101的底部101a延伸至壳体101的开口101o,且包括多个彼此串联的弧型反射区域R61-R63,形成一个阶梯状结构。第一反射面604a的第二部分604a2与第一部分604a1相连,且延伸并覆盖于壳体101的底部101a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置于墙面的灯具,其包括一个开口面对墙面的壳体、至少一个位于壳体中的光源以及至少一个位于壳体内壁上的反射片,用以将光源所提供的光束经由反射片进行至少一次反射之后,再由开口向墙面射出,藉以增加光束在壳体内部进行混光的机率,提高出射光的均匀度。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结构实现小夜灯功能,其还可与朝向背离墙面方向投光的灯具结构相组合,形成具有多功能的灯具产品。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灯具,设置于墙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底部、开口以及内壁,该内壁连接该底部和该开口,藉以定义出空腔,该开口面对该墙面;
第一反射片,位于该内壁上具有一第一反射面;以及
光源,位于该空腔之中,用以提供至少一个光束,经由该第一反射面反射后由该开口向该墙面射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面由该底部延伸至该开口,且该开口具有大于该底部的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面具有与由该底部延伸至该开口的曲面、阶梯状结构或波浪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反射片,位于该开口外侧,且该第二反射片具有面对该第一反射面设置的第二反射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片与该内壁共形,且与该底部形成钝角,且该第一反射片延伸并覆盖于该底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面包括多个彼此隔离的反射区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环型灯条,该透光灯罩为覆盖于该环型灯条外侧的环形透光壳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光灯罩,位于该光源与该第一反射面之间,该透光灯罩位于该光源与该开口之间;其中该光源包括:
灯板;以及
至少一个发光元件,该位于灯板上,并面对该透光灯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板与该底部夹第二锐角,且该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与该透光灯罩之间,具有大于9毫米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透光灯罩包括树脂本体和分散于该树脂本体中的光扩散剂。
CN202210965807.3A 2022-08-12 2022-08-12 灯具 Pending CN1176284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5807.3A CN117628425A (zh) 2022-08-12 2022-08-12 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5807.3A CN117628425A (zh) 2022-08-12 2022-08-12 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28425A true CN117628425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23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65807.3A Pending CN117628425A (zh) 2022-08-12 2022-08-12 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284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35719B2 (ja) 車両用灯具
JP5550505B2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1062839B1 (ko) 넓고 균일한 배광을 가지는 led 조명
JP2012094320A (ja) 電球型照明装置
US11761597B1 (en) Downlight with multiple angles
US9945533B1 (en) Uniform lens illumination in downlight fixtures
JP6857869B2 (ja) 照明装置
CN117628425A (zh) 灯具
US20040218399A1 (e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
TWI814535B (zh) 燈具
KR200394691Y1 (ko) 천정매입형 조명기구
CN210810269U (zh) 镜子
CN210179385U (zh) 一种遮阳板化妆镜灯发光模块
JP2003257219A (ja) Ledを光源とする車両用灯具
WO2022266801A1 (zh) 一种吸顶灯
CN212673128U (zh) 背板、灯具框架以及led灯具
CN211650128U (zh) 一种导光板及应用有该导光板的灯具
US6644830B2 (en) High output lamp softener
CN220471434U (zh) 灯头及灯具
CN216383992U (zh) 侧向反光杯系统
CN218178727U (zh) 吸顶灯
CN216591111U (zh) 光学单元、光学模组及灯具
CN218954718U (zh) 一种筒灯
JP2014103047A (ja) 照明装置
CN210050600U (zh) 一种新型的发光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