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1434U - 灯头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头及灯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71434U CN220471434U CN202321845491.0U CN202321845491U CN220471434U CN 220471434 U CN220471434 U CN 220471434U CN 202321845491 U CN202321845491 U CN 202321845491U CN 220471434 U CN220471434 U CN 2204714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amp
- guide plate
- light guide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41000258971 Brachiopoda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65382 Physalis alkekeng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灯头及灯具,灯头包括灯壳、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调光膜,以及灯带;灯壳在第一侧设有第一透光孔,并在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第二透光孔,第一导光板位于灯壳内的第一侧,第二导光板位于灯壳内的第二侧,调光膜位于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调光膜具有透光性,并能够吸收或反射部分光线,使其中一导光板接收到的光线较多,故亮度较高;另一导光板接收到的光线较少,因此亮度较低,从而形成灯头两侧的亮度差,以形成灯头两侧的亮度差,调光膜的透光比例的不同,能够使灯具两侧形成不同的亮度差,给消费者的购买提供可选择性,以满足其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灯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头及灯具。
背景技术
为形成更柔和的光照环境来保护人眼,能够双面发光的台灯应运而生。通常,双面发光的台灯一般在两个导光板之间设置有电路板,并在电路板的两面均设有正对导光板的灯珠,导致产品的灯珠成本相对较高,为降低灯珠成本,灯带可以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但是这种设置下,灯头的两面亮度通常是一样的,即两个发光面的光照没有亮度差,导致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不能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亮度差合适的产品,没有可选择性导致其体验较差。
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两个发光面形成亮度差的灯头及灯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个发光面形成亮度差的灯头及灯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第一个方案为:一种灯头,包括灯壳、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调光膜,以及灯带;所述灯壳在第一侧设有第一透光孔,并在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一导光板位于所述灯壳内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导光板位于所述灯壳内的第二侧,所述调光膜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所述调光膜具有透光性,并能够吸收或反射部分光线,所述灯带对应所述调光膜设置。
优选的一种方案中,所述灯带包括分布于其内周的光源,所述光源环绕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周侧或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周侧。
优选的一种方案中,所述灯壳包括第一壳及第二壳,所述第一透光孔位于所述第一壳,所述第二透光孔位于所述第二壳,所述灯头还包括与所述灯带固定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背离所述调光膜一侧。
优选的一种方案中,所述第一壳包括与所述散热件抵靠的第一筋条,所述第一筋条沿径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一筋条沿周向排布。
优选的一种方案中,所述第一壳还包括第一限位板以及第一侧壁,所述第一限位板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筋条,且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壳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卡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优选的一种方案中,所述第二壳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周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
优选的一种方案中,所述第一壳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周的卡接件,所述第二壳还设有与所述卡接件卡接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位于所述第二壳的外周并正对所述第二限位板。
优选的一种方案中,所述调光膜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调光膜包括沿第一方向相背离的入光面与透光面,沿第一方向,所述光源位于所述透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灯具,所述灯具包括如以上任一方案中的灯头。
优选的一种方案中,所述灯具还包括与所述灯头转动连接的灯杆,以及固定于所述灯杆的底部的底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调光膜具有透光性,且能够吸收或反射部分光线,使其中一导光板接收到的光线较多,故亮度较高;另一导光板接收到的光线较少,因此亮度较低,从而形成灯头两侧的亮度差,调光膜的透光比例不同,能够使灯具两侧形成不同的亮度差,给消费者的购买提供可选择性,以满足其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灯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灯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灯带上的光源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灯带上的光源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灯头;200、灯具;10、灯壳;11、第一壳;111、第一透光孔;112、第一筋条;113、第一限位板;114、第一侧壁;115、卡接件;12、第二壳;121、第二透光孔;122、第二筋条;123、第二侧壁;124、第二限位板;125、卡接孔;20、第一导光板;30、调光膜;31、入光面;32、透光面;40、第二导光板;50、灯带;51、光源;60、散热件;F1、第一方向;70、灯杆;8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
水平”、“垂直”、“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的能涵盖的范围内。
请参考图1~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头100,灯头100包括灯壳10、第一导光板20、第二导光板40、调光膜30,以及灯带50。其中,灯壳10在第一侧设有第一透光孔111,并在第二侧设有第二透光孔121,第一侧与第二侧为灯头100的相对两侧,可参考图1和图2,第一侧为图中的顶侧,第二侧为图中的底侧,第一导光板20位于灯壳10内的第一侧,用于将光线导出第一透光孔111,第二导光板40位于灯壳10内的第二侧,用于将光线导出第二透光孔121。调光膜30调光膜具有透光性,并能够吸收或反射部分光线,调光膜30位于第一导光板20与第二导光板40之间,灯带50对应调光膜30设置,即,灯带50上的光线能够对应调光膜30照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灯带50包括分布于其内周的光源51,灯带50呈环形,光源51环绕于第一导光板20的周侧或第二导光板40的周侧,光源51优选为灯珠。
在其他实施例中,灯带50也可以是呈方形环绕于第一导光板20的周侧或第二导光板40的周侧。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调光膜30为透光吸光膜,即调光膜30具备透光性能和吸光性能,其中:
当光源51环绕于第一导光板20的周侧时,光源51包括直接照向第一导光板20的第一部分光线,以及经由调光膜30而透过至第二导光板40的第二部分光线,由于第二部分光线中,有部分光线被调光膜30所吸收,故自第一透光孔111射出的光线要比自第二透光孔121射出的光线亮。
当光源51环绕于第二导光板40的周侧时,光源51包括直接照向第二导光板40的第一部分光线,以及经由调光膜30而透过至第一导光板20的第二部分光线,由于第一部分光线中,有部分光线被调光膜30所吸收,故自第二透光孔121射出的光线要比自第一透光孔111射出的光线亮。
因此,通过设置光源51的位置,即可决定灯头100哪一侧的光照更亮,且通过设置调光膜30的反射与透射的比例,可以改变灯头100两侧的亮度差,其中,调光膜30的反射性能越好,则灯头100两侧的亮度差越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避免部分光线被调光膜30吸收而造成的浪费,调光膜30优选为透光反光膜,即,调光膜30具备光反射性能及光透射性能,能够将一部分光线透过,并将其余部分反射,其中:
当光源51环绕于第一导光板20的周侧时,第一导光板20能够接收到灯带50上光源51的直射光,以及来自调光膜30的反射光,而光源51的照向第二导板的光部分被调光膜30反射,导致自第一透光孔111射出的光线要比自第二透光孔121射出的光线亮。
当光源51环绕于第二导光板40的周侧时,第二导光板40能够接收到灯带50上光源51的直射光,以及来自调光膜30的反射光,而光源51的照向第一导板的光部分被调光膜30反射,导致自第二透光孔121射出的光线要比自第一透光孔111射出的光线亮。
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灯带50也可以为条状,仅设置在第一导光板20的周侧或第二导光板40的一侧。
以上的实施例中,灯带50上的光线在第一侧及第二侧均产生照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调光膜30为透光反光膜时,灯带50的光线可仅向其中一侧产生照射,即,向调光膜30照射,通过调光膜30的调节效果来形成灯头100两侧的亮度差。其中,调光膜30的透光率与反光率决定灯头100的哪一侧更亮,以图4为例,当调光膜30的透光率大于反光率时,从第一导光板20射出的光线多于从第二导光板40射出的光线;反之,当调光膜30的透光率小于反光率时,从第一导光板20射出的光线少于从第二导光板40射出的光线。其中,通过设置不同透光反光比例的调光膜30,能够使灯头100的两侧形成不同的亮度差,以供用户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合适的亮度差不仅能够形成用户所期望的光照效果,也能形成更柔和的光照环境,以更好地保护人眼。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灯壳10包括第一壳11及第二壳12,第一透光孔111位于第一壳11,第二透光孔121位于第二壳12。灯头100还包括与灯带50固定的散热件60,散热件60位于第一导光板20背离调光膜30一侧,散热件60用于安装灯带50,并能够将灯带50上的热量自第一侧导出,以提升灯头100的散热性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壳11包括第一筋条112,第一筋条112与散热件60抵靠,第一筋条112沿径向延伸,且多个第一筋条112沿周向排布,第一筋条112用于提升第一壳11的散热性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壳12包括第二筋条122,第一筋条112与第二导光板40抵靠,第二筋条122沿径向延伸,且多个第二筋条122沿周向排布,第二筋条122用于提升第二壳12的散热性能。
优选地,第一壳11及第二壳12均为圆形构造,故第一筋条112及第二筋条122均沿圆周方向排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壳11与第二壳12采用拼接形成灯壳10,其中,第一壳11还包括第一限位板113以及第一侧壁114,第一限位板113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筋条112,且第一限位板113与第一侧壁114间隔设置;第二壳12包括第二侧壁123,第二侧壁123卡接于第一限位板113与第一侧壁11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4及第二侧壁123的横截面优选为环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使第一壳11与第二壳12的拼接更为稳固,第二壳12还包括固定在第二侧壁123的内周的第二限位板124,第二限位板124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板113之间,用于限制第一壳11与第二壳12的周向转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壳11还包括卡接件115,卡接件115固定在第一侧壁114的内周,第二壳12还设有与卡接件115卡接的卡接孔125,参考图6,卡接孔125位于第二壳12的外周并正对第二限位板124。在本实施例中,将卡接件115对准卡接孔125,第一壳11与第二壳12相拼接时即可完成卡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可参考图3和图4,调光膜30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F1,调光膜30包括入光面31和透光面32,入光面31用于将光源51射出的光线部分反射,透光面32用于将光源51射出的光线部分透出,入光面31与透光面32沿第一方向F1相背离,沿第一方向F1,光源51位于所述透光面32朝向所述入光面31一侧。
具体地,光源51的分布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参考图4,光源51的上端不超过入光面31;参考图3,光源51的上端超过了入光面31,但不超过透光面32。以上两种设置方式能够保证灯头100的两侧能够稳定地形成亮度差。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当光源51环绕于第二导光板40的周侧时,可参考图3和图4,入光面31位于调光膜30的底部,透光面32位于调光膜30的顶部;当光源51环绕于第一导光板20的周侧时,入光面31与透光面32的位置则刚好相反,即入光面31位于调光膜30的顶部,透光面32位于调光膜30的底部。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20与调光膜30之间可通过光学胶固定,第二导光板40与调光膜30也可通过光学胶固定。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中灯头100的灯具200,可以理解的是,作为能够形成双面照射功能且具备亮度差的灯具200,灯具200可以是但不限于台灯、落地灯以及壁挂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7,灯具200为落地灯,包括与灯头100转动连接的灯杆70,以及固定于灯杆70的底部的底座80。
更为具体地,灯杆70包括固定杆以及转动杆,其中,固定杆与底座80固定,转动杆能够相对固定杆转动,且能够相对灯头100转动,以方便地调整灯头100的照射角度。
借此,调光膜30具有透光性,且能够吸收或反射部分光线,使其中一导光板接收到的光线较多,故亮度较高;另一导光板接收到的光线较少,因此亮度较低,从而形成灯头100两侧的亮度差,调光膜30的透光比例不同,能够使灯具200两侧形成不同的亮度差,给消费者的购买提供可选择性,以满足其使用需求。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壳、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调光膜,以及灯带;所述灯壳在第一侧设有第一透光孔,并在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一导光板位于所述灯壳内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导光板位于所述灯壳内的第二侧,所述调光膜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所述调光膜具有透光性,并能够吸收或反射部分光线,所述灯带对应所述调光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包括分布于其内周的光源,所述光源环绕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周侧或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包括第一壳及第二壳,所述第一透光孔位于所述第一壳,所述第二透光孔位于所述第二壳,所述灯头还包括与所述灯带固定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背离所述调光膜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包括与所述散热件抵靠的第一筋条,所述第一筋条沿径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一筋条沿周向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还包括第一限位板以及第一侧壁,所述第一限位板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筋条,且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壳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卡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周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周的卡接件,所述第二壳还设有与所述卡接件卡接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位于所述第二壳的外周并正对所述第二限位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膜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调光膜包括沿第一方向相背离的入光面与透光面,沿第一方向,所述光源位于所述透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一侧。
9.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灯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与所述灯头转动连接的灯杆,以及固定于所述灯杆的底部的底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45491.0U CN220471434U (zh) | 2023-07-13 | 2023-07-13 | 灯头及灯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45491.0U CN220471434U (zh) | 2023-07-13 | 2023-07-13 | 灯头及灯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71434U true CN220471434U (zh) | 2024-02-09 |
Family
ID=89798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845491.0U Active CN220471434U (zh) | 2023-07-13 | 2023-07-13 | 灯头及灯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71434U (zh) |
-
2023
- 2023-07-13 CN CN202321845491.0U patent/CN2204714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02602B2 (en) | LED downlight with improved light output | |
EP2162674B1 (en) | Light fixtures and lighting devices | |
JP2012094320A (ja) | 電球型照明装置 | |
CN111649263A (zh) | 一种近距离照明的光学模组及灯具 | |
CN209605083U (zh) | 光扩散装置 | |
CN212929596U (zh) | 照明灯具及其光源系统 | |
CA2943130C (en) | Field light control system for led luminaires | |
JP2011071093A (ja) | 照明器具 | |
WO2017113519A1 (zh) | 组合式led混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led灯具 | |
CN220471434U (zh) | 灯头及灯具 | |
US9945533B1 (en) | Uniform lens illumination in downlight fixtures | |
JP2010129218A (ja) | 照明器具 | |
JP2013258100A (ja) | 照明装置 | |
JP6296531B2 (ja) | 照明装置及び可視光通信装置 | |
JP2014103047A (ja) | 照明装置 | |
CN220205517U (zh) | 灯具 | |
CN220208064U (zh) | 一种直播补光灯 | |
CN220186620U (zh) | 护眼台灯 | |
CN221035418U (zh) | 灯具 | |
CN212430565U (zh) | 一种近距离照明的光学模组及灯具 | |
WO2019056660A1 (zh) | 一种散射灯罩及具有该灯罩的平板灯 | |
CN117847470B (zh) | 单侧发光的间接照明装置 | |
TWI814535B (zh) | 燈具 | |
CN216113852U (zh) | 一种新型均光性透镜 | |
CN211875813U (zh) | 一种天花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