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15977A - 用于容器的保护装置、保护布置和用于将保护装置连接到容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容器的保护装置、保护布置和用于将保护装置连接到容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15977A
CN117615977A CN202280046794.8A CN202280046794A CN117615977A CN 117615977 A CN117615977 A CN 117615977A CN 202280046794 A CN202280046794 A CN 202280046794A CN 117615977 A CN117615977 A CN 117615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housing
connector
connector unit
pro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67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特·温特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U Consul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615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59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02Wall construction
    • B65D90/04Linings
    • B65D90/046Flexible liners, e.g. loosely positioned in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26Hoppers, i.e. containers having funnel-shaped discharge sections
    • B65D88/30Hoppers, i.e. containers having funnel-shaped discharge s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facilitate transportation from one utilisation site to an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2590/02Wall construction
    • B65D2590/04Linings
    • B65D2590/043Flexible liners
    • B65D2590/046Blad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器(12)的保护装置(14),所述容器用于收纳物质,特别是粉状物质,其中所述保护装置(14)具有:柔性壳体(32),其围封壳体空间(38)并且包括第一壳体开口(34);以及第一管状主体(40),其在所述第一壳体开口(34)的区中连接到所述壳体(32)并且具有第一配合容器连接单元(46)、主要第一端(42)和主要第二端(44),其中所述第一管状主体(40)连接到所述壳体(32),其方式为使得所述主要第一端(42)终止于所述第一壳体开口(34)或突出到所述壳体空间(38)中,并且所述保护装置(14)可借助于所述第一配合容器连接单元(46)连接到第一容器连接单元(24),其方式为使得所述壳体(32)可被引入到内部(18)中。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包括此类容器和此类保护装置(14)的保护布置(10)。

Description

用于容器的保护装置、保护布置和用于将保护装置连接到容 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器的保护装置,所述容器用于收纳物质,特别是用于收纳粉状物质。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包括此类容器和此类保护装置的保护布置。
背景技术
此类容器具有包围内空间的壁,所述内空间可经由容器开口进入。例如,此类容器用于物质,特别是用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储存和运送。此类容器另外用于混合两种或更多种物质。在许多情况下,此类物质为必须根据所谓的OEB 5或OEB 6标准(“职业暴露等级(Occupational Exposure Band)”)进行处理的有毒物质。根据OEB 5标准,特定物质的浓度最大可相当于1μg/m3,并且在OEB 6标准中,最大可相当于200ng/m3
一旦此类容器已填充有物质,就通过罩盖闭合容器开口,并且将此物质运送到所述物质被转移到的反应器所在的位置。为了移动容器,经常将容器夹持到可行进的框架中。一旦容器在反应器附近,就打开容器开口,并且将容器连接到反应器,使得物质可转移到反应器中。为此目的,经常旋转收纳在托架中的容器,使得容器开口面向下,以在清空时使用重力。一旦容器完全为空,就再次闭合容器,并且可随后将容器填充有另一物质。
然而,如果物质具有高毒性,则必须遵守以下特殊条件:如所提及,必须确保只有最大量的物质可逸出到环境中。因此,容器的打开和与反应器的连接必须在隔离器内进行,为此目的,需要对应的设备投入和时间投入。此外,例如由于粘合力,物质的残留物保留在容器中。因此,不能排除在进一步填充时过高量的物质可能逸出到环境中的情况。另外,物质的残留物可能在容器将填充有不同物质时导致交叉污染。因此,出于安全原因,在清空之后清洁容器,并且随后检查容器中仍存在物质的量。仅当可检测量足够小时,才能以上述方式再次使用容器。经过一段时间,在所述时间,容器不被使用并且占用空间,直到检查完成为止。因此,当在此类容器中储存和运送有毒物质时,尤其不能经济地管理此类容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或方面的目标是提供一种保护装置和保护布置,通过所述保护装置和保护布置,有可能简单且廉价的构件能够更经济地管理上述类型的容器并且简化其处理而不对操作安全造成任何损害。
此目标通过权利要求1、10和15中指定的特征来实现。有利的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容器的保护装置,所述容器用于收纳物质,特别是粉状物质,其中容器
-具有壁,所述壁包围内空间并且具有第一容器开口,所述内空间可通过所述第一容器开口进入;并且
-包括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包围第一容器开口,并且连接器部件可通过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连接到容器;以及
-保护装置
○包括柔性壳体,所述柔性壳体包围壳体空间并且包括第一壳体开口;并且
○具有第一管状部件,所述第一管状部件在第一壳体开口的区中连接到壳体并且具有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主要第一端和主要第二端,其中
-第一管状部件连接到壳体,使得主要第一端终止于第一壳体开口或突出到壳体空间中,并且
-保护装置可借助于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连接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使得壳体可被引入到内空间中。
柔性壳体在此可包括适应壁的形状的塑料膜,例如聚乙烯等。壳体通过第一容器开口被引入到容器的内空间中,并且通过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连接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物质通过主要第二端并且通过第一管状部件被引入到壳体中。由于柔性壳体适应壁的形状的事实,容器的内空间可几乎完全用于收纳物质。柔性壳体在填充状态下接触壁。一旦柔性壳体已填充有物质,管状部件就可在主要第二端处闭合。容器现在可与保护装置和收纳在其中的物质一起储存和运送。管状部件在主要第二端处连接到反应器以用于将物质转移到反应器中,并且物质基本上以已经描述的方式转移到反应器中。一旦柔性壳体已完全清空,保护装置就在主要第二端处闭合,并且与容器分离,且可例如通过焚化而被处置。
由于保护装置防止物质与容器之间的任何直接接触的事实,在保护装置移除之后,物质的残留物不会保留在容器中。可省去对容器的清洁,使得容器随后可以上述方式直接连接到另一保护装置,并且可再次进行填充。可省去费力的清洁和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使得与不使用保护装置的情况相比可使用保护装置更加经济地管理容器。
第一管状部件尤其接管适配器的功能,因为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与容器连接器单元互补,同时主要第二端可在很大程度上自由地设计,使得其可连接到所要连接器单元,例如管线或管道线。
根据另一实施例,容器可包括
-第二容器开口,内空间可通过所述第二容器开口进入;以及
-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其包围第二容器开口,并且另一连接器部件可通过所述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连接到容器。
保护装置的柔性外壳在此可具有
-第二壳体开口,以及
-第二管状部件,其在第二壳体开口的区中连接到壳体并且具有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次要第一端和次要第二端,其中
-第二管状部件连接到壳体,使得次要第一端终止于第二壳体开口或突出到壳体空间中;并且
-保护装置可借助于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连接到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使得壳体可被引入到内空间中。
在此实施例中,容器具有两个容器开口。可由此简化填充和清空,因为可省去容器的旋转,并且在清空期间仍然可有利地使用作用于物质的重力。另外,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和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可具有不同大小并且可以不同方式设计,使得也可增加灵活性并且简化对容器的处理。
根据另一实施例
-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可具有用于放置在第一锁定部件上的凸缘状径向第一延伸部,和/或
-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可具有用于放置在第二锁定部件上的凸缘状径向第二延伸部。
径向第一延伸部用于提供底切部,第一锁定部件和/或第二锁定部件可通过所述底切部将连接力引入到第一管状部件或第二管状部件,第一管状部件或第二管状部件可通过所述连接力紧固到容器。第一锁定部件或第二锁定部件在此可以盖螺母、顶部或张力锁的方式形成,仅以非排它性方式列举一些实例。有可能使用利用第一径向延伸部或第二径向延伸部不同地形成的锁定部件。因此,有可能灵活地对所存在的相应需求作出反应。径向延伸部在此不一定必须在管状部件之上径向突出,而是可实际上例如由其中可接合有锁定部件的凹部形成。在此情况下,径向延伸部可被理解为径向延伸区段。
在另一开发的实施例中,
-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可以第一三夹钳连接器的方式形成;和/或
-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可形成为第二三夹钳连接器。
三夹钳连接器尤其经常用于医药和生物技术应用中。因此,已经存在的容器具有三夹钳连接器的概率非常高。因此,保护装置可用于此类容器而无需进行调适。三夹钳联接件是规范化的,例如在ISO 2852 1993-06(1993年6月发布并且同时取消)或DIN 31676中的优先数据有效版本中。待连接的两个元件,通常管线或管状部件,在此分别在其待连接的末端处具有凸缘,所述凸缘的直径和倾斜度在规定的标准中是固定的。在此情况下,锁定部件形成为在连接状态下接合在两个凸缘周围的三夹钳紧固件,并且元件彼此连接。相应凹槽布置在凸缘的触摸表面中,并且O形环密封件可放置在其中以密封管线。在本发明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管状部件的对应末端处设置可通过紧固件连接到容器的此类凸缘。然而,也有可能设计管状部件,使得其放置对应末端处的凹槽中,所述凹槽本身意欲用于O形环密封件。第二凸缘接着由独立组件形成。三夹钳紧固件可例如由WO 2017/046220中所公开的联接单元形成。然而,也有可能设计容器连接件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使得可提供不同夹持连接件。
在另一开发的实施例中,
-第一联接单元可布置在第一管状部件的主要第二端处以连接连接器部件,和/或
-第二联接单元可布置在第二管状部件的次要第二端处以连接连接器部件。
在此实施例中,主要第二端和/或次要第二端可例如连接到管线、管道等。在连接状态下,物质可以可靠地转移到柔性壳体中。可防止管线或管道从管状部件的不受控释放并且因此防止物质到环境中的不受控逸出。
在另一开发的实施例中,
-第一联接单元可以第一三夹钳连接器的方式形成;和/或
-第二联接单元可以第二三夹钳连接器的方式形成。
如所提及,三夹钳连接器尤其经常用于医药和生物技术应用中。为此,有可能利用具有良好可用性的经过试验和测试的连接器。
在另一实施例中,
-连接到第一联接单元的连接器部件可以第一围阻界面的方式形成;和/或
-连接到第二联接单元的连接器部件可以第二围阻界面的方式形成。
例如,此类围阻界面从专利申请WO 2016/142432 A1已知。此类围阻界面可连接到对应地设计的围阻配对界面。它们的具体特征在于它们只能在连接状态下打开和闭合。因此,两个经闭合空间可彼此连接,使得它们仅朝向彼此开放,而不对环境开放。因此,物质可转移到容器中,而不存在物质在转移期间可逸出到环境中的任何风险。同时防止来自环境的物质可移动到物质中并且可染污所述物质。在分离时,也不会有任何物质粘附在可从外部接触到的表面上。为此,有毒物质也可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容器,而不会对物质自身或环境造成任何风险。
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一管状部件和/或第二管状部件由柔性材料产生。此设计适合于具有两个容器开口的容器。还可利用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和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将保护装置完全引导通过容器,并且取决于设计,还利用围阻界面从一侧引导,在此通过第二容器开口。保护装置可随后连接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和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当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和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以第一三夹钳连接件的方式形成时,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和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尤其各自具有两个径向向外突出的凸缘。当将保护布置引导通过第二容器开口时,第一管状部件的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邻接容器的在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的区中在内部从内空间看到的壁。然而,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必须从外部连接到容器连接器单元以用于正确连接。为此目的,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必须从内部引导容器连接器单元,这对于第一管状部件的刚性设计来说是不容易实现的。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可在引导通过期间变形,使得其可随后从外部连接到容器连接器单元。
保护装置可尤其在洁净室中制造,并且当保护装置具备围阻界面时,可利用经闭合围阻界面进行配送。相应围阻界面仅在物质转移到壳体空间中时打开。壳体空间有助于洁净室中的壳体空间所达到的程度的纯度,因此可在很大程度上排除源自保护装置的污染。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保护布置,其包括
-容器,其用于收纳物质,特别是粉状物质,所述容器具有
○壁,其包围内空间并且具有第一容器开口,所述内空间可通过所述第一容器开口进入;以及
○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其包围第一容器开口,并且连接器部件可通过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连接到容器;以及
-根据先前论述的实施例中的一个的保护装置,其中保护装置借助于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连接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使得壳体可被引入到内空间中。
可利用根据提议的保护布置实现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对应于已针对用于收纳物质的本发明保护装置论述的那些技术效果和优点。综上所述,必须指出,可省去对容器的费力清洁和对容器中是否仍存在物质的残留物的后续检查。因此,可更经济地管理容器。
另一开发的实施例提供
-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和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被配置成用于使用第一锁定部件;和/或
-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和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被配置成用于使用第二锁定部件。
为了能够使用锁定部件,它们必须能够将力引入到第一管状部件和/或第二管状部件中并且引入到容器中。例如,为此目的,第一管状部件和/或第二管状部件可具有用于提供底切部的径向第一延伸部或径向第二延伸部。然而,例如,底切部也可具备凹部或卡钩。第一锁定部件和/或第二锁定部件可通过此底切部将连接力引入到第一管状部件或第二管状部件中,第一管状部件或第二管状部件可通过所述连接力紧固到容器。第一锁定部件或第二锁定部件在此可以盖螺母、顶部或张力锁的方式形成,仅以非排它性方式列举一些实例。有可能使用利用第一径向延伸部或第二径向延伸部非常不同地形成的锁定部件。因此,有可能灵活地对所存在的相应需求作出反应。
根据另一实施例
-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和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以第一夹钳连接件的方式形成,和/或
-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和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以第二夹钳连接件的方式形成。
特别是与螺钉连接件相比,夹钳连接件的特征在于它们可再次更快地且更简单地建立和释放。要强调的夹钳连接件的方面由三夹钳连接件表示。三夹钳连接器尤其经常用于医药和生物技术应用中。因此,已经存在的容器具有三夹钳连接器的概率非常高。因此,保护装置可用于此类容器而无需进行调适。
在另一开发的实施例中
-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可具有第一内径;
-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可具有第二内径;并且
-第一联接单元可具有第一外径,
-其中第一外径小于第一内径和第二内径。
此设计适合于具有两个容器开口的容器。通常,第一内径对应于第一容器开口的直径,并且第二内径对应于第二容器开口的直径。可利用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和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将保护装置完全引导通过容器,并且取决于设计,还利用围阻界面从一侧引导,在此通过第二容器开口。保护装置可随后连接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和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保护装置可尤其在洁净室中制造,并且当保护装置具备围阻界面时,可利用经闭合围阻界面进行配送。相应围阻界面仅在物质转移到壳体空间中时打开。壳体空间有助于洁净室中的壳体空间所达到的程度的纯度,可在很大程度上排除源自保护装置的污染。对此的要求是第一围阻界面的最大外径不超过第一外径。
根据另一实施例,容器具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通向内空间,并且可通过所述连接器与壁和壳体之间的空间建立流体连通。真空泵可连接到连接器以在壁与壳体之间产生负压或真空。因此,壳体被拉向容器的壁。连接器可包括闭合元件,可在所述闭合元件闭合时通过所述闭合元件维持曾经产生的负压或曾经产生的真空。壳体保持与壁接触持续很长时间,直到通过打开闭合元件而消除真空或负压为止。一方面,壳体被拉向壁,由此避免了折叠的形成并且因此避免了死空间的形成。以最佳可能方式使用容器的内空间的体积。另一方面,相对于壁固定壳体,使得避免壳体的非所需滑移和断裂。为了高效地防止折叠形成,看起来适合提供多于一个连接器,可通过所述多于一个连接器将流体从壁与壳体之间的空间移除。
替代地,例如,经过滤空气可借助于泵被引入到壳体空间中,使得在柔性壳体中建立过压。为此目的,可提供过滤器,通过所述过滤器将空气泵送到壳体空间中。在此情况下,在壁与壳体之间的空间中的空气由膨胀壳体通过连接器移位到容器的环境中,直到柔性壳体接触壁为止。为了避免在释放过压时柔性壳体折叠,可在释放之前闭合所述闭合元件。柔性壳体可接着在大气压下或甚至在小负压下进行填充和清空。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涉及一种连接根据先前论述的实施例中的一个的保护装置的方法,所述保护装置具有容器,其中容器具有壁,所述壁包围内空间并且具有第一容器开口,内空间可通过所述第一容器开口进入,并且所述容器包括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包围第一容器开口,并且连接器部件可通过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连接到容器。所述方法在此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第一容器开口将保护装置引入到内空间中;以及
-借助于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将保护装置连接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
在连接状态下,提供已经描述的保护布置,其中柔性壳体紧固到容器。可利用所述方法实现的优点和技术效果对应于已针对保护装置和保护布置描述的那些优点和技术效果。具体地,此时应指出,可省去在柔性壳体移除之后对容器的清洁,因为可被引入到壳体空间中的物质不与容器接触。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其中容器具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通向内空间,并且可通过所述连接器与壁和壳体之间的空间建立流体连通,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连接器在壁与壳体之间的空间中施加负压。
壳体由于负压而被拉向容器的壁的内表面,并且在此处固定。容器的内空间的体积和壳体空间的体积接着在很大程度上相同。一方面,在此确保可几乎完全使用容器的体积。另一方面,确保柔性壳体固定在容器中,使得所述柔性壳体在操作中不滑移。甚至有可能在壳体空间中施加负压,只要所述负压小于壁与壳体之间的负压即可。可由于壳体空间中的负压而简化将壳体空间填充有物质和清空壳体空间中的物质。
如所提及,柔性壳体在负压施加时被拉向容器的壁的内表面。因此,柔性壳体膨胀。空气必须能够流入壳体空间中,使得此膨胀是可能的。为此目的,可提供至少一个通气单元,所述至少一个通气单元可由流入膨胀壳体中的空气流过。过滤器可布置在通气单元中以过滤流过的空气,使得壳体空间保持无菌。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其中容器具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通向内空间,并且可通过所述连接器与壁和壳体之间的空间建立流体连通,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第一管状部件在壳体空间中施加过压,以及
-通过连接器排出在壁与壳体之间的空间中的流体。
在此实施方案中,流体,特别是空气,可被引入到壳体空间中,由此柔性壳体被压向容器的内壁。柔性壳体的形状同样使自身适应内空间的形状,使得可几乎完全使用所述内空间。当柔性壳体膨胀时,在壁与壳体之间的空间中的流体(通常空气)通过连接器排出。在壳体空间必须保持无菌的情况下,空气可传导通过对应过滤器。如已提及,闭合元件可布置在下游。一旦流体已被引入到壳体空间中并且柔性壳体已自身抵靠壁的内表面放置,闭合元件就可闭合。当壳体空间中的过压释放时,柔性壳体还保持在壁处。在此情况下,柔性壳体还固定在容器中。在此情况下,另外有可能在壳体空间中施加特定负压,由此可在柔性壳体的填充和清空时提供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展示了
图1根据本发明的保护布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基本截面表示;
图2图1中标记为A的区的基本放大表示(未按比例);
图3图1中标记的区B的基本放大表示(未按比例);
图4根据本发明的保护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表示;
图5图4中标记的区C的放大表示;
图6图4中标记的区D的基本放大表示(未按比例);
图7在第一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的保护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表示;
图8在第二状态下的图7中所示的保护布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9图8中标记的区E的放大表示;
图10图8中标记的区F的基本放大表示(未按比例);
图11根据本发明的保护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部分截面表示;
图12图11中标记的区G的放大表示;
图13根据本发明的保护布置的第三实施例的部分截面表示;以及
图14图13中标记的区H的放大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保护布置101的第一实施例的基本截面表示。图1中所定义的区A和B未按比例绘制,并且在图2和图3中展示为纯粹基本上放大的。保护布置101包括容器12和保护装置141,所述保护装置根据第一实施例。
容器12具有包围内空间18的壁16。在所示实施例中,容器12装备有第一容器开口20和相对地安置的第二容器开口22,所述容器开口各自具有圆形横截面并且相对于由容器12限定的纵向轴线L同心地布置。内空间18可通过第一容器开口20和第二容器开口22进入。第一容器开口20由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包围,并且第二容器开口22由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26包围。第一连接器部件可紧固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并且第二连接器部件可紧固到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26,这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查看。此外,容器12包括连接器28,所述连接器穿透壁16并且因此与内空间18连通。连接器28可通过闭合元件30选择性地打开和闭合。
此外,如所提及,保护布置101包括具有柔性壳体32的保护装置141。柔性壳体32具备第一壳体开口34和第二壳体开口36,所述壳体开口各自与由柔性壳体32包围的壳体空间38连通。
包括主要第一端42和主要第二端44(具体参见图2)的第一管状部件40布置在第一壳体开口34的区中。第一管状部件40在主要第一端42(参见图2)的区中以气密方式连接到柔性壳体32。在所示实施例中,主要第一端42被设计成使得第一管状部件40稍微突出到壳体空间38中。然而,同样很可能设计主要第一端42,使得主要第一端42终止于第一壳体开口34并且因此不突出到壳体空间38中。如可同样地从图2看到,第一管状部件40在主要第一端42的区中形成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所述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被形成以使得第一管状部件40可使用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紧固到容器12。为此,在所示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器部件形成为第一管状部件40。
第一管状部件40形成第一联接单元48,另一第一连接器部件可在主要第二端44处通过所述第一联接单元紧固到第一管状部件40。在所示第一实施例中,另一第一连接器部件以第一围阻界面50的方式设计。例如,此类围阻界面从WO 2016/14232A1已知,并且可连接到对应地设计的配对界面,其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查看(参见图8)。
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可以第一三夹钳连接器52的方式形成。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形成为与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互补,使得它们在连接状态下以第一三夹钳连接件54的方式形成。然而,还有可能设计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和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使得它们提供不同地设计的夹钳连接件。
第一联接单元48也以第一三夹钳连接器56的方式形成,使得第一管状部件40与第一围阻界面50之间的连接件同样地借助于三夹钳连接件实施。三夹钳联接件是规范化的,例如在ISO 2852 1993-06(1993年6月发布并且同时取消)或DIN 31676中的优先数据有效版本中。
可从图2认识到,第一管状部件40在主要第一端42处以O形环的方式设计,使得第一管状部件40可放置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的三夹钳凸缘的凹槽中。第一三夹钳连接件54的第二三夹钳凸缘由独立组件形成,并且同样地具有第一管状部件40在主要第一端42处接合到的凹槽。第一管状部件40在其主要第一端32的区中通过主要第一三夹钳紧固件51紧固到容器12。
与此相比,第一管状部件40在主要第二端44处形成第一联接单元48的第一三夹钳凸缘。第一围阻界面50形成第一联接单元48的第二三夹钳凸缘。第一管状部件40在其主要第二端44的区中通过次要第一三夹钳紧固件51紧固到第一围阻界面。
具有次要第一端60和次要第二端62的第二管状部件58布置在第二壳体开口36的区中。第二管状部件58原则上以与已针对第一管状部件40描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连接到柔性壳体32。第二管状部件58还对应地具有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64和第二联接单元66。柔性壳体32可通过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64连接到容器12的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26。另一第二连接器部件可通过第二联接单元66连接到第二管状部件58,所述另一第二连接器部件被设计为第二围阻界面68。
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64以第二三夹钳连接器70的方式设计,其中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26被设计为与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64互补。在连接状态下,它们形成第二三夹钳连接件72。
第二联接单元66也以第二三夹钳连接器74的方式形成,使得第二管状部件58与第二围阻界面68之间的连接件同样地借助于三夹钳连接件实施。
第二管状部件58在其次要第一端32的区中通过主要第二三夹钳紧固件75紧固到容器12。此外,第二管状部件58在其次要第二端62的区中通过次要第二三夹钳紧固件77紧固到第二围阻界面68。
第一管状部件40由柔性材料产生,由相同的柔性材料产生第二管状部件58似乎也是合适的。
如具体可从图1看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具有对应于第一容器开口20的直径的第一内径di1。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26具有对应于第二容器开口22的直径的第二内径di2。第一联接单元48具有第一外径da1,其中第一外径da1小于第一内径di1和第二内径di2。同样地可从图1认识到,第一围阻界面50的最大外径等于或小于第一外径da1。如所提及,第一联接单元48被设计为包括可释放紧固件的三夹钳连接件。在确定第一外径da1时不考虑这些紧固件。
保护布置101按以下方式操作:柔性壳体32、第一管状部件40和第二管状部件58可在洁净室中产生并且可在此处彼此连接。替代地,它们可在洁净室外部制造,彼此连接,并且随后根据相应的应用需要在洁净室中进行多次清洁。第一围阻界面50和第二围阻界面68可同样地以上述方式连接到第一管状部件40或第二管状部件58,并且可任选地进行清洁。第一围阻界面50和第二围阻界面68在此处于闭合状态,使得壳体空间38被气密密封。经闭合保护装置141可随后从洁净室移除,并且折叠在一起,使得所述闭合保护装置可以空间节省方式储存和运送。
为了将保护装置141引入到容器12中,第一围阻界面50被引导通过第二容器开口22和容器12的内空间18,直到所述第一围阻界面通过第一容器开口20稍微突出到容器12之外为止。现在可抓持第一围阻界面50。从某一点开始,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在第一容器开口20的区中从内部邻接容器12的壁16。第一管状部件40接着在第一容器开口20之上稍微突出到容器12之外。如所提及,第一管状部件40由柔性材料产生。因此,第一管状部件40可被抓持和变形达如此程度,使得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可通过第一容器开口20被引导到外部。如果第一管状部件40再次被释放,则第一管状部件40再次返回到其原始形状,使得第一管状部件40可使用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连接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
第二管状部件58的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64与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26接触,并且第二管状部件58随后连接到容器12。
如所提及,容器12具有可通过闭合元件30选择性地打开或闭合的连接器28。适当的是,在将保护装置141引入到容器12中时已经打开闭合元件30;然而,这不是强制的。真空泵现在连接到连接器28,并且利用打开的闭合元件30开启,使得存在于柔性壳体32与容器12的壁16之间的空气在很大程度上被移除。由于因此产生的负压,柔性壳体32被拉向壁16,使得所述柔性壳体在很大程度上接触壁16。因此,壳体空间38的体积在很大程度上对应于容器12的内空间的体积。闭合元件30现在可闭合,并且真空泵可从连接器28移除。
取决于应用,例如连接到管线或管道线(未展示)的第一围阻配对界面可连接到第一围阻界面50。第一围阻界面50和第一围阻配对界面现在可打开,并且物质,通常粉状物质,可被引入到壳体空间38中。一旦填充已终止,第一围阻界面50和第一围阻配对界面就闭合并且彼此分离。以此方式,物质已被无污染地转移到壳体空间38中,而物质没有与容器12直接接触。例如,容器12现在可储存和运送。
为了清空容器12,所述容器可例如布置在反应器上方,并且连接件可借助于连接到第二围阻界面68的第二围阻配对界面(未展示)建立。第二围阻界面68和第二围阻配对界面现在打开,使得物质借助于重力从壳体流出。可借助于辅助在壳体空间38中施加轻微负压。一旦不再有物质从容器12流出,第二围阻界面68和第二围阻配对界面就闭合并且彼此分离。容器12现在可从反应器移除。保护装置141随后从容器12移除,其中与上述引入和连接相比以反向次序进行程序。必须注意,闭合元件30必须打开。替代地,管状部件40、58中的一个也可从容器12释放达如此程度,使得来自环境的空气可流入容器12中。保护装置141现在可与第一管状部件40、第一围阻界面50、第二管状部件58和第二围阻界面68一起被处置,特别是通过焚化而被处置。由于容器12不具有与物质的任何直接接触的事实,容器12立即可用于以上述方式重复使用。可避免例如常规容器的情况那样的费力清洁。具体地,不同物质可在下一应用中被引入到保护装置141中,而不存在任何交叉污染的风险。
替代地,也有可能如下进行:代替在柔性壳体32与容器12的壁16之间的空间中施加负压,可在壳体空间38中,特别是通过将空气吹入壳体空间38中而产生过压。为此目的,过滤器可被布置成使得空气必须在进入壳体空间38中之前流过所述过滤器。污染物,特别是颗粒由此被截留。壳体空间38可因此保持干净,并且污染可被避免。闭合元件30在此打开,使得位于柔性壳体32与壁16之间的空间中的空气可从内空间18逸出。由于过压而膨胀的柔性壳体32从内部位于壁16处,并且因此几乎采用内空间18的形状。闭合元件30随后闭合。然而,如果壳体空间38中的过压释放,例如以将物质引入其中,则柔性壳体32保持与壁16接触。甚至有可能在壳体空间38中施加小负压,而柔性壳体32不会塌缩。为了移除保护装置141,闭合元件30打开,使得来自环境的空气可流入内空间18中。保护装置141现在可从容器12移除。
在壳体空间38将保持无菌的情况下,在负压或过压施加之前,第一围阻配对界面80必须连接到第一容器围阻界面50,和/或第二围阻配对界面82必须连接到第二围阻界面68(参见图8)。相互连接的围阻界面和围阻配对界面中的至少一个打开,使得不管空气是在柔性壳体38与壁16之间的空间中施加负压时被抽吸到壳体空间38中还是在壳体空间38中施加过压时被输送到其中,空气都可流入壳体空间38中。流入壳体空间38中的空气被过滤,使得壳体空间38保持无菌。如果过压或负压释放,则从壳体空间流出的空气同样地再次被过滤,使得可防止收纳在壳体空间中的物质的残留物可移动到环境中。
图4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保护装置142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表示;图5展示图4中标记的区C的放大表示,并且图6展示图4中标记的区D的基本放大表示(未按比例)。保护装置141被展示为与容器12隔离。基本设计和使用保护装置142的方式对应于已针对保护布置101的第一实施例描述的那些基本设计和方式。
图7展示在第一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的保护布置102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表示,并且在图8中所述保护布置处于第二状态。图9展示图8中标记的区E的放大表示,并且图10展示图8中标记的区F的基本放大表示(未按比例)。保护装置142在此以与已相对于图1描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被引入到容器12中。如可从图7和图8的比较看到,第一围阻界面50连接到第一围阻配对界面80,并且第二围阻界面68连接到第二围阻配对界面82。例如,第一围阻配对界面80和第二围阻配对界面82可连接到此处未展示的管线或管道线。如已提及,第一围阻界面50和第一围阻配对界面80可在连接状态下一起打开和闭合,使得在不超过可进入环境中的物质的容许量的情况下,物质可被引入到壳体空间38中,并且再次从所述壳体空间移除,而不受污染。这还确保第一围阻配对界面80与第一围阻界面50的分离。这同样也适用于第二围阻界面68和第二围阻配对界面82。
空气可借以被引入到壳体空间38中的管道线(未展示)可连接到第一围阻配对界面80。为了避免污染,第一过滤器84布置在第一围阻配对界面80中或处,并且空气必须穿过以到达壳体空间38的第二过滤器86布置在第二围阻配对界面82中或处。如已提及,壳体空间38中的压力由于空气供应而增加,使得柔性壳体32膨胀并且压向壁16的内表面。闭合元件30在此打开。一旦已供应所要量的空气,就闭合闭合元件30。第一围阻配对界面80具有第一通气单元88,并且第二围阻配对界面82具有第二通气单元90。空气可从壳体空间38释放到环境中,以例如能够由于第一通气单元88和/或第二通气单元90的致动而将物质引入到壳体空间38中。第一过滤器84和第二过滤器86在此被布置成使得逸出空气被过滤。由于闭合元件30保持闭合的事实,柔性壳体32不会在空气释放时塌缩。甚至可在壳体空间38中施加负压。此时应注意,第一过滤器84和第二过滤器86的布置仅作为实例,并且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也可布置在不同位置处。例如,独立的第一过滤器84可连接到第一通气单元88的自由端。类似地,独立的第二过滤器可连接到第二通气单元90的自由端。至少适当的是,布置第一过滤器84和第二过滤器86,使得物质的残留物不能随着逸出空气移动到环境中。
此时应注意,如果仅提供通气单元88、90中的一个,则对于上述目的是足够的。另外适当的是,设计通气单元88、90,使得它们可被双向流过。在此情况下,不管在壳体空间38中是否产生过压或在柔性壳体32与壁16之间的空间中是否产生负压,流入壳体空间38中的空气和从壳体空间38逸出的空气两者都被过滤。
必须参考图8提及,容器12紧固到具有多个滚轮78的框架76。以此方式,有可能移动(特别是推动)、利用抓持单元抓持、升高和旋转容器12。
参考图13中的部分截面表示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保护布置103的第三实施例,其保护装置143同样具有柔性壳体32。在图11中单独地展示保护装置143,并且图12以放大表示展示图11中标记的区G。如先前描述的实施例中,柔性壳体32例如通过粘合剂结合或焊接在主要第一端42的区中连接到第一管状部件40。在这方面,从第一壳体开口34开始查看,第一管状部件40稍微突出到柔性壳体32中。
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具有其上可放置有第一锁定部件94(具体参见图14)的凸缘状径向第一延伸部92。例如,第一锁定部件94可以盖螺母、摆动顶部或张力锁的方式形成,并且可使用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将第一管状部件40连接到容器12。
在保护布置103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管状部件40连接到容器12的方式可从图13和图14看到。图14以放大表示展示图13中标记的区H。
在所示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包括外螺纹96,例如螺帽(此处未展示)可旋拧到所述外螺纹上以闭合第一容器开口20。假设此类螺帽旋拧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上,则螺帽被移除并且第一管状部件40的主要第一端42被引入到第一容器开口20中,如图14中所示。如所提及,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具有凸缘状径向第一延伸部92。此径向第一延伸部92还用于预定位密封部件98,在此为O形环。当第一管状部件40被引入到容器12中时,密封部件98与容器12的壁16接触。
如果尚未完成,则将第一锁定部件94推到第一管状部件40之上。第一锁定部件94具有与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的外螺纹96互补的内螺纹100。因此,第一锁定部件94可旋拧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上。如可从图14看到,第一锁定部件94具有L形横截面,使得径向面向内的肢部102形成。径向面向内的肢部102在此在内螺纹100之上向内突出。由于因旋拧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上而产生的第一锁定部件94的轴向移位,此肢部102与径向第一延伸部92接触,由此产生形状匹配。在这方面,密封部件98在径向第一延伸部92与壁16之间被挤压,使得所述密封部件相对于第一管状部件40密封容器12。现在可填充容器12。
此外,具体可在图14中认识到,可同样地形成为径向延伸部或可包括此类径向延伸部的第一紧固单元104布置在第一管状部件40的主要第一端42与主要第二端44之间。例如,第一管状部件40处的连接器部件(此处未展示)或第一管状部件40可通过此第一紧固单元104连接到容器12。径向延伸部可被中断,使得可以卡销连接件的方式实施连接件。因此,第一管状部件40可通过不同地设计的紧固构件连接到容器12或连接器部件。例如,额外连接器部件也可连接到管状部件,以形成次要界面。由此增加了使用可能性。
如果容器12具有第二容器开口22(参见图1),则第二管状部件58可以相同方式连接到容器12(未展示)。第二管状部件58可具有与第一管状部件40对应的设计。
附图标记列表
10 保护布置
101-103 保护布置
12 容器
14 保护装置
141-143 保护装置
16 壁
18 内空间
20 第一容器开口
22 第二容器开口
24 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
26 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
28 连接器
30 闭合元件
32 柔性壳体
34 第一壳体开口
36 第二壳体开口
38 壳体空间
40 第一管状部件
42 主要第一端
44 主要第二端
46 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
48 第一联接单元
50 第一围阻界面
51 主要第一三夹钳紧固件
52 第一三夹钳连接器
53 次要第一三夹钳紧固件
54 第一三夹钳连接件
56 第一三夹钳连接器
58 第二管状部件
60 次要第一端
62 次要第二端
64 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
66 第二联接单元
68 第二围阻界面
70 第二三夹钳连接器
72 第二三夹钳连接件
74 第二三夹钳连接器
75 主要第二三夹钳紧固件
76 框架
77 次要第二三夹钳紧固件
78 滚轮
80 第一围阻配对界面
82 第二围阻配对界面
84 第一过滤器
86 第二过滤器
88 第一通气单元
90 第二通气单元
92 径向第一延伸部
94 第一锁定部件
96 外螺纹
98 密封部件
100 内螺纹
102 径向面向内的肢部
104 第一紧固单元
da1 第一外径
di1 第一内径
di2 第二内径
L 纵向轴线。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容器(12)的保护装置(14),所述容器用于收纳物质,特别是粉状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2)包括:
-壁(16),其包围内空间(18)并且具有第一容器开口(20),所述内空间(18)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容器开口进入;以及
-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其包围所述第一容器开口(20),并且连接器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连接到所述容器(12);并且
-所述保护装置(14)
○包括柔性壳体(32),所述柔性壳体包围壳体空间(38)并且包括第一壳体开口(34);并且
○具有第一管状部件(40),所述第一管状部件在所述第一壳体开口(34)的区中连接到所述壳体(32)并且具有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主要第一端(42)和主要第二端(44),其中
-所述第一管状部件(40)连接到所述壳体(32),使得所述主要第一端(42)
终止于所述第一壳体开口(34)或突出到所述壳体空间(38)中,并且
-所述保护装置(14)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连接到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使得所述壳体(32)能够被引入到所述内空间(18)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14),
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2)包括:
-第二容器开口(22),所述内空间(18)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容器开口进入;以及
-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26),其包围所述第二容器开口(22),并且另一连接器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连接到所述容器(12);并且
-所述保护装置(14)的所述柔性壳体(32)具有:
○第二壳体开口(36);以及
○第二管状部件(58),其在所述第二壳体开口(36)的区中连接到所述壳体(32)并且具有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64)、次要第一端(60)和次要第二端(62),其中:
-所述第二管状部件连接到所述壳体(32),使得所述次要第一端(60)终止于所述第二壳体开口(36)或突出到所述壳体空间(38)中;并且
-所述保护装置(14)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64)连接到所述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26),使得所述壳体(32)能够被引入到所述内空间(18)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4),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具有用于放置在第一锁定部件(94)上的凸缘状径向第一延伸部(92);和/或
-所述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64)具有用于放置在第二锁定部件上的凸缘状径向第二延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装置(14),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以第一三夹钳连接器(52)的方式形成;和/或
-所述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64)形成为第二三夹钳连接器(70)。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4),
其特征在于,
-第一联接单元(48)布置在所述第一管状部件(40)的所述主要第二端(44)处以连接连接器部件;和/或
-第二联接单元(66)布置在所述第二管状部件(58)的所述次要第二端处以连接连接器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装置(14),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联接单元(48)以第一三夹钳连接器(56)的方式形成;和/或
-所述第二联接单元(66)以第二三夹钳连接器(74)的方式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4),
其特征在于,
-连接到所述第一联接单元(48)的所述连接器部件以第一围阻界面(50)的方式形成;和/或
-连接到所述第二联接单元(66)的所述连接器部件以第二围阻界面(68)的方式形成。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4),
其特征在于,
-第一紧固单元(104)布置在所述第一管状部件(40)的所述主要第一端(42)与所述主要第二端(44)之间,以用于将连接器部件紧固到所述第一管状部件(40)和/或用于将所述第一管状部件(40)紧固到所述容器(12);和/或
-第二紧固单元布置在所述第二管状部件(58)的所述次要第一端(60)与所述次要第二端(62)之间,以用于将连接器部件紧固到所述第二管状部件(58)和/或用于将所述第二管状部件(58)紧固到所述容器(12)。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4),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状部件(40)和/或所述第二管状部件(58)由柔性材料产生。
10.一种保护布置(10),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容器(12),其用于收纳物质,特别是粉状物质,所述容器具有
○壁(16),其包围内空间(18)并且具有第一容器开口(20),所述内空间(18)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容器开口进入;以及
○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其包围所述第一容器开口(20),并且连接器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连接到所述容器(12);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14),其中所述保护装置(14)借助于所述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连接到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使得所述壳体(32)能够被引入到所述内空间(18)中,并且所述第一管状部件(40)的所述主要第二端突出到所述容器(12)之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布置(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和所述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被配置成用于使用第一锁定部件(94);和/或
-所述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26)和所述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64)被配置成用于使用第二锁定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布置(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和所述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以第一夹钳连接件,特别是第一三夹钳连接件(54)的方式形成;和/或
-所述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26)和所述第二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64)以第二夹钳连接件,特别是第二三夹钳连接件(72)的方式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布置(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具有第一内径(di1);
-所述第二容器连接器单元(24)具有第二内径(di2);并且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48)具有第一外径(da1),
-其中所述第一外径(da1)小于所述第一内径(di1)和所述第二内径(di2)。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布置(10),
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2)具有连接器(28),所述连接器通向所述内空间(18),并且通过所述连接器能够在所述壁(16)与所述壳体(32)之间提供真空或负压。
15.一种将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连接到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容器(12)
-具有壁(16),所述壁包围内空间(18)并且具有第一容器开口(20),所述内空间(18)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容器开口进入;并且
-包括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包围所述第一容器开口(20),并且连接器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连接到所述容器(12),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第一容器开口(20)将所述保护装置(14)引入到所述内空间(18)中;以及
-借助于所述第一容器配对连接器单元(46)将所述保护装置(14)连接到所述第一容器连接器单元(24)。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容器(12)具有连接器(28),所述连接器通向所述内空间(18),并且能够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壁(16)和所述壳体(32)之间的空间建立流体连通,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所述连接器(28)在所述壁与所述壳体之间的所述空间中施加负压。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容器(12)具有连接器(28),所述连接器通向所述内空间(18),并且能够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壁(16)和所述壳体(32)之间的空间建立流体连通,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所述第一管状部件(40)在所述壳体空间(38)中施加过压;以及
-通过所述连接器(28)排出在所述壁(16)与所述壳体(32)之间的所述空间中的流体。
CN202280046794.8A 2021-07-08 2022-06-10 用于容器的保护装置、保护布置和用于将保护装置连接到容器的方法 Pending CN1176159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117729.4 2021-07-08
DE102021117729.4A DE102021117729B3 (de) 2021-07-08 2021-07-08 Schutzvorrichtung und Schutzanordnung für ein Behältnis zum Aufnehmen von Substanzen, insbesondere von pulverförmigen Substanzen
PCT/EP2022/065845 WO2023280509A1 (de) 2021-07-08 2022-06-10 Schutzvorrichtung, schutzanordnung für ein behältnis und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r schutzvorrichtung mit einem behältni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5977A true CN117615977A (zh) 2024-02-27

Family

ID=81972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6794.8A Pending CN117615977A (zh) 2021-07-08 2022-06-10 用于容器的保护装置、保护布置和用于将保护装置连接到容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46754A1 (zh)
EP (1) EP4367042A1 (zh)
CN (1) CN117615977A (zh)
DE (1) DE102021117729B3 (zh)
WO (1) WO202328050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781146A1 (de) * 1968-08-30 1970-09-24 Horst Linz Vorrichtung zum Schutz gegen Durchrosten und zur Erleichterung der Wartung unterirdischer Lagerbehaelter fuer Mineraloel,insbesondere Heizoel
DE3503916C2 (de) * 1985-02-06 1987-04-30 International Flavors & Fragrances IFF (Deutschland) GmbH, 4240 Emmerich Behälter
US4996760A (en) * 1988-09-30 1991-03-05 Fabricated Metals, Inc. Method of installing a flexible liner within the shell of a bulk material container
US5255492A (en) 1991-07-19 1993-10-26 Safety-Kleen Corporation Detachable cover and drum liner for storage and transport of controlled materials
GB9714996D0 (en) * 1997-07-17 1997-09-24 Sankey Product Developments Lt Containers
WO2005095155A1 (en) * 2004-03-30 2005-10-13 Russell Glentworth Fletcher Liquid transport vessel
EP1719714A1 (de) * 2005-05-06 2006-11-08 Rudolf Wild GmbH & Co. KG Transportbehälter für Lebensmittelprodukte und Verfahren zum Transportieren von Lebensmittelprodukten
DE102015103433A1 (de) 2015-03-09 2016-09-15 Andocksysteme G. Untch Gmbh Andockvorrichtung und Andockverfahren
DE102015115544A1 (de) 2015-09-15 2017-03-16 Andocksysteme G. Untch Gmbh Klemmbinder sowie Andockverfahren und Kuppelverfahr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67042A1 (de) 2024-05-15
DE102021117729B3 (de) 2022-06-30
US20240246754A1 (en) 2024-07-25
WO2023280509A1 (de) 2023-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13221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amination-free loading and emptying
TWI333921B (en) Method for safe filling with carbon nanotubes, filing system and industrial plant employing this method
US9382065B2 (en) Bulk storage container and bulk material handling assembly therewith
JP2008143712A (ja) ライナー接続装置とライナー充填装置
TW201522174A (zh) 用於塡充及分配液體之裝置與方法
JP2010536550A (ja) 無汚染の装填及び取り出し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9079726B2 (en) Contained transfer of materials
US20180104149A1 (en) Containment and transfer device for highly active or sensitive compounds
JP5753088B2 (ja) 殺菌液移送ポート
CN107848705B (zh) 密封式可重复使用的散装材料容器
CN117615977A (zh) 用于容器的保护装置、保护布置和用于将保护装置连接到容器的方法
US20140109526A1 (en) Carboy With Permanent Closure and Method of Filling a Carboy
US20100012225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canting Powders And Solid Substances While Avoiding Contamination And Novel Use Of A Weldable And Peelable Tubular Film
AU2001291764B2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interior and the exterior of a compartment
US20240301977A1 (en) Connecting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First Line End to a Second Line End
WO1994015864A1 (en) Process material transfer
EP409062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izing an aseptic connection between a valve unit and a tank container
JP2024523219A (ja) 変形可能部分を備える密閉されたエンクロージャのための移送デバイス
CN113661123B (zh) 用于填充和/或排空柔性容器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067396A1 (en) A contained drum dischar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toxic powdery materials
CN116507371A (zh) 用于保证一次性设备的微生物洁净度的方法以及在这种方法中使用的用于分离单元的流体连接部的盖
JPH0571479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