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97633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97633A
CN117597633A CN202280047632.6A CN202280047632A CN117597633A CN 117597633 A CN117597633 A CN 117597633A CN 202280047632 A CN202280047632 A CN 202280047632A CN 117597633 A CN117597633 A CN 117597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recording medium
transfer nip
clea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76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谷友祐
星翔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97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76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transfer element, e.g. clea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47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 G03G2215/1661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of transfer belt

Abstract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转印部件、清洁部件和控制单元。转印部件与图像载体接触以形成转印夹持部,并且在转印夹持部处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清洁部件清洁图像载体的表面。控制单元执行将附着到转印部件的异物移动到图像载体以清洁转印部件的清洁动作。控制单元在未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转印夹持部之后且在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夹持部之前执行清洁动作。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接触图像载体以形成转印夹持部并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夹持部处的记录介质上的转印部件、以及清洁图像载体的表面的清洁部件。
作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专利文献(PTL)1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形成调色剂图像图案以去除作为图像载体的中间转印带上的膜,并且通过中间转印带的移动使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转印夹持部并进入清洁部件的与图像载体抵接的抵接部分。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201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记录介质的背面可能被污染。
解决问题的方案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转印部件、清洁部件和控制单元。转印部件与图像载体接触以形成转印夹持部,并且在转印夹持部处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清洁部件清洁图像载体的表面。控制单元执行将附着到转印部件的异物移动到图像载体以清洁转印部件的清洁动作。控制单元在未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转印夹持部之后且在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夹持部之前执行清洁动作。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转印部件、清洁部件和控制单元。转印部件与图像载体接触以形成转印夹持部,并且在转印夹持部处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清洁部件清洁图像载体的表面。控制单元执行将附着到转印部件的异物移动到图像载体以清洁转印部件的清洁动作。控制单元在清洁动作期间使未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转印夹持部。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转印部件、清洁部件和控制单元。转印部件与图像载体接触以形成转印夹持部,并且在转印夹持部处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清洁部件清洁图像载体的表面。控制单元执行将附着到转印部件的异物移动到图像载体以清洁转印部件的清洁动作。控制单元在未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到达转印夹持部之前完成清洁动作。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转印部件、清洁部件和控制单元。转印部件与图像载体接触以形成转印夹持部,并且在转印夹持部处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清洁部件清洁图像载体的表面。控制单元执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动作。图像形成动作包括: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其在第一记录介质到达转印夹持部之前,将粘附到输送部件的异物移动到图像载体以清洁输送部件,以及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其在最后记录介质通过转印夹持部之后,将粘附到输送部件的异物移动到图像载体以清洁输送部件。控制单元在图像形成动作期间的以下时间点1至4中的至少一个使未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转印夹持部:时间点1是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之前;时间点2是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期间;时间点3是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期间;时间点4是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之后。
本发明的效果
因此,防止了记录介质背面上的污染。
附图说明
从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说明中,可以容易地获得和理解对实施方式及其许多附带优点和特征的更完整的理解。
图1所示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串联式彩色复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所示是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的位置的示例图。
图3A和3B所示是对清洁刮板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输入量在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变化的示例图。
图4所示是一次转印工序前的调色剂的带电分布、二次转印工序前的调色剂的带电分布、以及中间转印带上的背景污染调色剂的带电量分布的曲线图。
图5所示是清洁动作的时机图。
图6所示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清洁动作和刮取调色剂图案的通过的时机图。
图7A至7C所示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清洁动作和刮取调色剂图案的通过的时机图。
图8所示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清洁动作和刮取调色剂图案的通过的时机图。
图9所示是验证第三实施例的效果的图。
图10所示是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输入的流程图。
附图旨在记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不应被解释为限制其范围。除非明确指出,否则附图不应被视为按比例绘制。另外,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时,为了清楚起见采用了特定词。然而,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并不旨在限于所选择的特定词,并且应当理解为,每个特定要素包括具有类似功能、以类似方式操作并且实现类似结果的所有技术等同物。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对于相同的部件或等同物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可能简化或省略这些组件的冗余的说明。另外,在以下描述中,后缀Y、M、C和BK分别表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为了简化说明,除非必要,否则省略这些后缀。
图1是作为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型彩色复印机的示意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可以简称为复印机。
在图1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型彩色复印机1(在以下的说明中可以简称为复印机1)具备向原稿读取单元4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单元3、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原稿读取单元4、层叠输出图像的输出托盘,以及收纳作为记录介质的用纸P的供纸部7。
复印机1还包括调整传送片材P的时间的对位辊对9(作为时机辊对)和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图像形成单元10包括例如作为潜像载体的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在其上分别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10例如还包括写入单元(曝光单元)6,以及在每个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周围的充电装置12和显影装置13。具体地,充电装置12对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中的相应一个的表面均匀地充电。写入单元(曝光单元)6根据输入的图像信息发射激光,并将静电潜像写入到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上。显影装置13对写入在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中的相应一个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还设置一次转印偏压辊14以将形成在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7上,使得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17上彼此叠加。
复印机1还包括作为转印并重叠有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的中间转印带17,以及作为将中间转印带17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P上的转印部件的二次转印辊18。复印机1还包括将未定影图像定影到片材P上的定影装置20,以及容纳用于将被供应到显影装置13的黄色、青色、品红色和黑色的每种颜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28。复印机1还包括去除附着到中间转印带17的外周表面的调色剂(未转印的调色剂)的带清洁装置30。复印机1还包括收集例如由带清洁装置30去除的作为废调色剂的未转印调色剂的废调色剂收集容器80。复印机1还包括控制单元90(例如,处理器),该控制单元90包括例如设置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的中央处理单元(CPU)。
接着,对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1的通常的彩色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原稿输送单元3通过输送辊从原稿托盘输送原稿,将原稿载置到原稿读取单元4的稿台上。原稿读取单元4光学地读取载置在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信息。
具体而言,原稿读取单元4一边将从照明灯发射的光照射到图像上,一边扫描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并经由反射镜组和透镜将原稿反射的光的图像形成到彩色传感器上。颜色传感器针对红、绿和蓝(RGB)的每种颜色分解光读取原稿的彩色图像信息,并将彩色图像信息转换成电的图像信号。图像处理单元基于RGB的颜色分解光的电的图像信号执行诸如颜色转换、颜色校准和空间频率校正的处理,以获取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彩色图像信息。
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每种颜色的图像信息被发送到写入单元6。写入单元6根据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每种颜色的图像信息分别向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的表面发射激光L。
四个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的每一个在图1中都顺时针旋转。每个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的表面在每个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的表面面对充电装置12的位置处被均匀地充电(在充电工序中)。如此,在每个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的表面上形成了带电电位。之后,每个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的带电表面到达将被相应激光照射的照射位置。
写入单元6的四个光源根据黄色、青色、品红色和黑色的各颜色的图像信号来发射激光。激光通过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每种颜色成分的分离的光路(在曝光工序中)。
对应于黄色成分的激光发射到图1中最左边的感光鼓11Y的表面。此时,对应于黄色成分的激光由以高速旋转的多面反射镜沿感光鼓11Y的轴向(即,主扫描方向)引导。因此,在由充电装置12充电的感光鼓11Y的表面上形成与黄色成分对应的静电潜像。
类似地,对应于品红色成分的激光从图1中的左侧发射到第二感光鼓11M的表面。由此,形成与品红色成分对应的静电潜像。与青色成分对应的激光从图1的左侧照射到第三感光鼓11C的表面。由此,形成与青色成分对应的静电潜像。与黑色成分对应的激光从图1的左侧照射到第四感光鼓11BK的表面。由此,形成与黑色成分对应的静电潜像。
之后,承载用于每个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的相应颜色的静电潜像的表面到达承载静电潜像的表面面对显影装置13的位置。显影装置13将相应颜色的调色剂供应到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中的相应一个上,以使形成在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中的相应一个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在显影工序中)。
显影工序后的感光鼓11Y、11M、11C、11BK的表面到达显影工序后的表面面对作为图像载体的中间转印带17的位置。各个一次转印偏压辊14设置在显影工序后的表面面对中间转印带17的位置处,从而接触中间转印带17的内周面。在一次转印偏压辊14的位置处,分别形成在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上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7上,使得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17上彼此叠加(在一次转印工序中)。
一次转印工序后的感光鼓11Y、11M、11C、11BK的表面到达一次转印工序后的表面面对清洁单元15的位置。清洁单元15去除并收集残留在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中的相应一个上的未转印调色剂(在清洁工序中)。由清洁单元15去除和收集的未转印调色剂经由输送通道作为废调色剂输送并收集到废调色剂收集容器80中。清洁工序之后的各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的表面通过电荷中和单元。如此,完成了在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上执行的一系列成像工序。
另一方面,承载由从各个感光鼓11Y、11M、11C和11BK一次转印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叠加的调色剂图像而形成的彩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17(作为图像载体)在图1中逆时针行进,并到达彩色调色剂图像面对二次转印辊18的位置。二次转印辊18与中间转印带17接触,形成作为转印夹持部的二次转印夹持部。在二次转印夹持部,承载在中间转印带17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片材P上(在二次转印工序中)。
二次转印偏压经由中间转印带17施加到面向二次转印辊18的相对辊18A。二次转印辊18电接地。当中间转印带17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片材P上时,具有负极性(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的转印偏压被施加到相对辊18A,从而使得中间转印带17上的具有负极性的正规带电调色剂被相斥地转印到片材P上。
二次转印工序后的中间转印带17的外周面到达带清洁装置30的位置。带清洁装置30包括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刮板31。清洁刮板31去除粘附到中间转印带17上的调色剂(未转印的调色剂)。由清洁刮板31去除的调色剂经由输送通道作为废调色剂输送并收集到废调色剂收集容器80中。
片材P从片材馈送单元7经由例如对位辊对9传送到中间转印带17和二次转印辊18之间的二次转印夹持部。
具体地,由片材馈送辊8从收纳片材P的片材馈送单元7馈送的片材P通过输送引导件并被引导到对位辊对9。到达对位辊对9的片材P被朝向二次转印夹持部传送,从而使得片材P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处遇到中间转印带17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
在二次转印工序中已被转印了全彩色图像(即,彩色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之后被引导到定影装置20。定影装置20在定影辊和加压辊之间的夹持部处将全色图像定影到片材P上。定影工序后的片材P通过输出辊对作为输出图像来排出到复印机1的装置主体的外部。如此,片材P堆叠到输出托盘5上。由此,一系列的图像形成工序就结束了。
调色剂的母成分、添加到调色剂中的二氧化硅或氧化钛、以及调色剂的其它所谓的外部添加剂从感光鼓1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7。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7的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可能粘附到中间转印带17并且导致在中间转印带17上的成膜。在感光鼓11的表面设置有涂敷润滑剂的润滑剂涂敷单元的情况下,除了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之外,包含在润滑剂中的各种成分也从感光鼓1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7。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和润滑剂可能彼此相互作用,而恶化中间转印带17上的成膜。此外,纸粉可能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处从片材P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7,并且可能附着到中间转印带17,从而导致纸粉成膜。
这种中间转印带17上的成膜是由于例如包含二氧化硅的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以及润滑剂中所含的各种成分等的成膜物质在中间转印带17受到外压(主要是来自感光鼓11的接触压)时附着在中间转印带17上而产生的。当输出全实心图像或半色调图像时,调色剂未能载置到中间转印带17上的膜上。其结果是,可能形成诸如包括白斑的图像的缺陷图像。
该膜被停留在清洁刮板31和中间转印带17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区域(在下面的描述中可以称为清洁区域)处的调色剂刮掉。因此,该膜从中间转印带17的外周表面被去除。
为此,复印机1在给定的时间点在中间转印带17上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以在给定的时间点从中间转印带17上去除该膜。将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清洁刮板31,使得足够量的调色剂停留在清洁区域。
图2所示是在中间转印带17上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的位置的示例图。
图2示出了在通常的图像形成动作中三张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被连续输送且打印的情况。如图2所示,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的位置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1)第一张片材到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前的位置,(2)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片材的宽度外侧的位置,(3)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片材的后端处的非图像形成区域中的位置,(4)片材之间的位置,以及(5)最后一张片材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的位置。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位置(3)可以是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片材的前端处的非图像形成区域中的位置。当中间转印带17上的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正的偏压(即,具有正极性的偏压)施加到相对辊18A。施加到相对辊18A的正的偏压将刮取调色剂图案静电吸引到中间转印带17,从而防止刮取调色剂图案被转印到二次转印辊18或片材P。
为了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例如,测量表示中间转印带17的外周面上的成膜量的成膜指标值。当成膜指标值超过给定阈值时,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例如,可以使用图像形成模式来计算成膜指标值。
与单色图像模式相比,彩色图像模式中的成膜可能变差。由于在彩色图像模式中定影温度被设定得较高并且运行电机的数量较大,因此复印机1的内部温度在彩色图像模式中趋于比在单色图像模式中高。内部温度的升高也可能增加清洁刮板31的粘滑量并使成膜恶化。另外,在感光鼓11的表面设置有涂敷润滑剂的润滑剂涂敷单元的情况下,作为附着到中间转印带17的成膜物质的成分的润滑剂的量在彩色图像模式中比在单色图像模式中大。为此,与单色图像模式相比,彩色图像模式中的成膜可能变差。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例如,将彩色图像模式的指标值B设置为高于单色图像模式的指标值A的值(A<B)。然后,在图像形成动作期间,判定模式是单色图像模式还是彩色图像模式。在单色图像模式中添加指标值A,而在彩色图像模式中添加指标值B。当累积的成膜指标值超过阈值时,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
例如,当彩色图像模式中形成的图像比单色图像模式多时,如上所述,与单色图像模式相比,成膜更容易变差。然而,当彩色图像模式中形成的图像比单色图像模式多时,因为成膜指标值在相对少的打印张数下超过阈值,刮取调色剂图案就会比在单色图像模式中更早地形成。相反地,当单色图像模式中形成的图像比彩色图像模式多时,与彩色图像模式相比,成膜不容易变差。换句话说,当单色图像模式中形成的图像比彩色图像模式多时,因为与彩色图像模式相比,单色图像模式中的成膜指标值在更多的打印张数下超过阈值,刮取调色剂图案就会比在彩色图像模式中更晚地形成。
由于刮取调色剂图案根据图像模式来形成,因此刮取调色剂图案在适当的时间点形成,从而良好地防止调色剂消耗浪费和成膜变差。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中间转印带17的行进距离来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在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之后,对中间转印带17的行进距离进行计数。当行进距离超过阈值时,形成另一个刮取调色剂图案。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成膜指标值可以根据例如中间转印带17的行进距离、图像形成模式、装置环境和图像面积率来计算。当成膜指标值超过阈值时,可以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
或者,例如,既可以在给定的时间点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也可以基于图像形成模式或中间转印带17的行进距离来判定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量。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的情况同样地,根据例如图像形成模式或中间转印带17的行进距离来计算成膜指标值。基于成膜指标值判定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的量。作为一个示例,彩色图像模式的指标值可以被设置为大于单色图像模式的指标值的值。判定是以单色图像模式还是以彩色图像模式来执行图像形成动作,并且添加指标值。作为另一示例,可以基于从先前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形成到当前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形成的中间转印带17的行进距离来计算和添加指标值。当由此获得的成膜指标值相对较大时,增加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量。相反地,当成膜指数值相对小时,减少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量。因此,在从中间转印带17去除膜的同时,防止了调色剂消耗的浪费。
附着到中间转印带17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量可以在中间转印带17的宽度方向上变化。
图3A和3B所示是对清洁刮板31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输入量在中间转印带17的宽度方向上变化的示例图。
图3A和3B所示是输入到清洁刮板31的调色剂的量在中间转印带17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和相反两端处增加的示例。具体地,图3A所示的示例是,与其它位置相比,在中间转印带17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和相反两端处沿中间转印带17的行进方向所形成的刮取调色剂图案更长,以增加在中间转印带17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和相反两端处输入到清洁刮板31的调色剂的量。图3B所示的示例是,与其它位置相比,在中间转印带17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和相反两端处所形成的刮取调色剂图案具有更多的调色剂的量,以增加在中间转印带17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和相反两端处输入到清洁刮板31的调色剂的量。
例如,光学传感器可以被设置为面对中间转印带17以检测用于图像调整的刮取调色剂图案,诸如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7上的层次图案。基于检测结果,可以调节显影偏压。当中间转印带17上通过光学传感器来检测的检测区域中存在膜时,由于成膜部分的光泽度不同于中间转印带17的其它部分,光学传感器可能不能良好地检测用于图像调整的刮取调色剂图案。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以面对光学传感器的部分在中间转印带17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增加了输入到清洁刮板31的调色剂量的方式来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因此,就从中间转印带17去除了成膜,并且提高了光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或者,也可以在中间转印带17的宽度方向的各位置计算累积图像面积率,以在中间转印带17的宽度方向上与其他位置相比具有低的累积图像面积率的位置,增加输入到清洁区域的调色剂的量。如此,可以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因此,停留在清洁刮板31处的调色剂在中间转印带17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地去除该膜。
图4所示是一次转印工序前的调色剂的带电分布、二次转印工序前的调色剂的带电分布、以及中间转印带17上的背景污染调色剂的带电量分布的曲线图。
安装在复印机1上的调色剂的正规带电极性是负的。在图4中,虚线表示一次转印工序前的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的带电分布,实线表示二次转印工序前的中间转印带17上的调色剂的带电分布。在图4中,双点划线表示中间转印带17上的背景污染调色剂的带电量分布。
感光鼓11上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的带电分布(一次转印前)和中间转印带17上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的带电分布(二次转印前)分别与图4所示的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的带电分布(一次转印前)和中间转印带17上的调色剂的带电分布(二次转印前)基本相同。如图4所示,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的带电分布呈窄的半峰全宽的尖锐状,而由于一次转印工序中的放电的危害的影响,中间转印带17上的调色剂的带电分布呈宽的半峰全宽的平坦状。与感光鼓11上的相比,在中间转印带17上的被充电到与调色剂的正规带电极性(负极性)为相反的极性(正极性)的反向带电调色剂的量变多。在复印机1的动作期间,从显影装置13连续地供应背景污染调色剂。背景污染调色剂的总量小于图像形成时使用的调色剂的量。然而,背景污染调色剂呈现具有非常宽的包括负电荷和正电荷的半峰全宽的带电量分布。
如上所述,当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正的偏压施加到相对辊18A以将具有负的极性的调色剂静电吸引到中间转印带17,从而防止调色剂移动到二次转印辊18。然而,此时,具有正的极性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反的带电调色剂和具有正的极性的背景污染调色剂静电地移动到二次转印辊18。其结果是,二次转印辊18被调色剂污染。二次转印辊18的表面层由诸如海绵的发泡剂构成并包含许多细小的空隙。为此,具有负的极性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正规带电调色剂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处被二次转印辊18刮落并附着到二次转印辊18。
当二次转印辊18被调色剂这样地污染时,会降低对片材P的背面的污染的背面污染的裕度。其结果是,当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P上时,调色剂可能附着到片材P的背面并导致背面污染。
针对这种背面污染的一种方法涉及提供接触分离机构,该接触分离机构使二次转印辊18与中间转印带17接触并使二次转印辊18与中间转印带17分离,并且使接触分离机构将二次转印辊18与中间转印带17分离以将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到清洁刮板31中。然而,如此设置的接触分离机构增加了复印机1的部件数量,可能导致复印机1成本的上升、复印机1尺寸的增加。另外,考虑到机械和电气的公差,需要分离二次转印辊18。为此,如图2所示,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片材的前端或后端的非图像形成区域的位置形成有刮取调色剂图案的情况下,有时无法及时进行二次转印辊18的接触分离动作。另外,在图2所示的(4)的情况下,在片材之间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时,除非增加片材的间隔,否则可能来不及进行二次转印辊18的接触分离动作。为了解决这样的情况,复印机1进行清洁二次转印辊18的清洁动作。复印机1执行清洁动作,来将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静电附着到二次转印辊18的反的带电调色剂以及由二次转印辊18刮落并且机械地附着到二次转印辊18的正规带电调色剂移动到中间转印带17。
图5所示是清洁动作的时机图。
如图5所示,当执行清洁动作时,负的偏压和正的偏压被交替地施加到相对辊18A,以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处形成交变电场。这样形成的交变电场通过跳跃效应增强了粘附到二次转印辊18的调色剂的有效的清洁。跳跃效应是调色剂在二次转印辊18和中间转印带17之间往复时便于调色剂从二次转印辊18到中间转印带17的移动的效应。如此形成的交变电场将粘附到二次转印辊18的双极性调色剂移动到中间转印带17,由此增强二次转印辊18的表面的可靠的清洁。
形成交变电场的负的施加(即,施加负的偏压)的周期和正的施加(即,施加正的偏压)的周期都是二次转印辊18的一次或多次旋转的周期。在图5的第一片材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前执行的清洁动作中,可以执行三次从负的施加到正的施加。换句话说,负的偏压和正的偏压交替地施加3次,即在施加负的偏压之后,施加正的偏压。之后,偏压被设置为0后,再次施加正的偏压。根据片材被供给的时间来调节再次施加的正的偏压的长度。偏压也可以不被设置为0。
如在图5中的最终片材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执行的清洁动作中那样,也可以执行一次负的施加到正的施加。或者,也可以进行4次以上的负的施加到正的施加。另外,在负的施加到正的施加的第一和第二次中的偏压值可以不是恒定的。换句话说,时机图可以展示逐渐放大或衰减偏压的行为。
现在,根据一些特定示例,与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机一起具体说明清洁动作。
现在参照图6,说明第一实施例。
图6所示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清洁动作和刮取调色剂图案的通过的时机图。
如图6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且在片材P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前执行清洁动作。通过此时执行的清洁动作,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粘附到二次转印辊18的调色剂移动到中间转印带17,以在下一片材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前清洁二次转印辊18。因此,对于由二次转印辊18引起的背面污染,片材在增加了裕度的状态下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简而言之,能够良好地防止片材背面的污染。
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适于在位置(1)或位置(5)处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位置(1)是在第一片材到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前的位置,位置(5)是在最后的片材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的位置。可以在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立即执行清洁动作。或者,可以在下一片材即将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前结束清洁动作的时间的点执行清洁动作。
另外,可以在片材间隔如下所述较宽且刮取调色剂图案如图2所示地形成在位置(3)处或位置(4)处的情况下采用第一实施例,位置(3)是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片材的后端处的非图像形成区域中的位置,位置(4)是片材之间的位置(即,片材间隔中的位置)。换句话说,第一实施例可以采用的情况是,与例如后处理相关地需要使片材间隔较宽,以及在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执行的清洁动作可以在下一片材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前完成。
现在参照图7A至图7C,说明第二实施例。
图7A至7C所示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清洁动作和刮取调色剂图案的通过的时机图。
如图7A至7C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刮取调色剂图案在清洁动作期间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
如图7A所示,在清洁动作期间施加正的偏压和零偏压时,被分割成多个部分的刮取调色剂图案可以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可替换地,如图7B所示,在清洁动作中第一次施加正的偏压时,刮取调色剂图案可以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可替换地,如图7C所示,在清洁动作中最后施加正的偏压时,刮取调色剂图案可以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
如图7A至7C所示,由于在清洁动作中施加正的偏压时,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因此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而不被转印到二次转印辊18。之后,将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到清洁区域。停留在清洁区域的调色剂刮落中间转印带17上的膜。
在清洁动作期间静电地移动到二次转印辊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反的带电调色剂以及由二次转印辊18机械刮落的正规带电调色剂在清洁动作期间也移动到中间转印带17。如此,附着到二次转印辊18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被去除到一定程度,尽管去除的程度低于第一实施例。因此,背面污染的裕度提高到片材的背面不被污染的水平。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刮取调色剂图案在清洁动作期间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因此与在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执行清洁动作的第一实施例相比,会在更短的期间内执行刮取调色剂图案的形成和清洁动作。
例如,在图2所示的对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第一片材之前的位置(1)处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的情况下执行第一实施例时(即,在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执行清洁动作),图像形成将更早地开始。其结果是,例如感光鼓11和中间转印带17的行进距离的增加可能缩短这些部件的寿命。在最后的片材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的位置(5)处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的情况下,图像形成的完成被延迟。其结果是,与上述情况类似,例如感光鼓11和中间转印带17的行进距离的增加可能缩短这些部件的寿命。
相反地,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刮取调色剂图案在清洁动作期间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与在图2所示的对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第一片材之前的位置(1)处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的情况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图像形成将更晚地开始。在最后片材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的图2所示位置(5)处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的完成更早。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实施例减少了诸如感光鼓11和中间转印带17的图像形成部件的行进距离的增加,从而与第一实施例相比防止了图像形成部件的寿命的缩短。
可以采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是,可以在片材之间的距离或者在片材的图像区域的后端和下一片材的图像区域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处执行清洁动作,以及在图2所示的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片材的后端处的非图像形成区域中的位置(3),或片材之间的位置(4)处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
例如,图7A所示的情况适于在图2所示的片材之间的位置(4)处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图7B所示的情况适于图2所示的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片材的后端处的非图像形成区域中的位置(3),或者在最后片材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的位置(5)处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图7C所示的情况适于在图2所示的对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第一片材之前的位置(1)处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或者是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片材的前端处的非图像形成区域中的位置。
现在参照图8,说明第三实施例。
图8所示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清洁动作和刮取调色剂图案的通过的时机图。
如图8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刮取调色剂图案在清洁动作之后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
在一些情况下,在与复印机1的控制相关的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在上述时间点,刮取调色剂图案可能不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在这种情况下,如在第三实施例中,在执行清洁动作以预先增加由二次转印辊18引起的背面污染的裕度之后,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
图9所示是验证第三实施例的效果的图。
图9中的虚线表示不执行二次转印辊18的清洁动作时,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量与背面污染之间的关系。图9中的实线表示第三实施例中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量与背面污染之间的关系,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刮取调色剂图案在执行二次转印辊18的清洁动作之后通过二次转印压合部。
如图9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充分防止了片材的背面的污染,在第三实施例中,在执行清洁动作之后,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以预先增加由二次转印辊18引起的背面污染的裕量。
图10所示是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输入的流程图。
如图10所示,在步骤S1中,复印机1的控制单元90判定例如基于图像形成模式计算出的成膜指标值是否超过阈值。在判定成膜指标值未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1中为"否"),控制单元90重复步骤S1的判定。相反地,在判定成膜指标值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1中为"是"),在步骤S2中,控制单元90开始将刮落用调色剂图案输入到清洁区域的输入控制。在步骤S3中,控制单元90在给定时间点开始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在步骤S4中,控制单元90在给定时间点执行清洁动作。在第一实施例中,执行清洁动作的给定时间点是在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清洁动作的给定时间点是在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在第三实施例中,执行清洁动作的给定时间点是允许清洁动作在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前结束的时间点。
另外,可以根据与在中间转印带17上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的位置的关系以及与其它动作的关系来适当地执行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如上所述,根据中间转印带17上的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机来执行清洁动作。但是,清洁动作的执行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例如用于图像调节的调色剂图案等的层次图案也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而不被二次转印到片材。根据图像调节用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时机来执行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上述清洁动作,以提高由二次转印辊18,更具体地是由粘附到二次转印辊18的图像调节用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引起的背面污染的裕度。
上述说明是根据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时机来执行清洁动作的情况。可替换地,可以根据执行清洁动作时的时机来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现在,作为第四实施例来说明这种情况。
作为执行清洁动作时的时机的一个示例,如图5所示,是在打印动作开始之后且在第一片材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前执行清洁动作。在以下的说明中,可以将此时的清洁动作称为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作为执行清洁动作时的另一个示例,如图5所示,是在最后片材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且在打印动作完成之前执行清洁动作。在以下的说明中,可以将此时的清洁动作称为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
第四实施例中当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时机(时间点)的示例如下。
时间点A:片材之间
时间点B: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之前
时间点C: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期间
时间点D: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期间
时间点E: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之后
时间点F:打印动作期间以外的任意时机
从A至E的各个时间点表示在打印动作期间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时机。在时间点F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间点F的情况下,当基于图像形成模式或中间转印带17的行进距离计算的成膜指标值超过阈值时,在除了打印动作期间之外的时间点处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诸如在打印动作完成之后或在打印动作开始之前。
优选的是,刮取调色剂图案高频率地输入清洁区域。通过提高刮取调色剂图案对清洁区域的输入频率,即使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量较少,也能够防止滞留在清洁区域的调色剂的不足。其结果是,保持了对停留在清洁区域的调色剂的成膜的去除效果。当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的减少后的量减少了粘附到二次转印辊18的调色剂的量。
在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的量较大的情况下,大量调色剂一下子输入到清洁刮板31可能引起调色剂的一部分或全部会长时间停留在清洁区域。这种长期滞留调色剂由于清洁刮板31的粘滑而受到物理危害,从而导致调色剂和外部添加剂的劣化。其结果是,成膜去除性能降低。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优选的是增加刮取调色剂图案对清洁刮板31的输入的频率,以频繁地将未受损的调色剂输入到清洁区域,并提高去除停留在清洁区域处的调色剂的成膜的效果。
在相对少量的调色剂被频繁地输入到清洁区域的情况下,因为刮取调色剂图案的形成的频率最高,所以时间点A(片材之间)是最优选的。其次优选的是时间点C(在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期间)。这是因为,在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中,需要重置例如二次转印辊18在印刷前在被调色剂污染的状态下放置等的二次转印辊18的污染的各种履历。因此,如图5所示,在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中,多次通过进行从负的施加到正的施加来形成交变电场。因此,如图7A所示,在多次施加正电压时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因此,增加了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输入的频率。
另一方面,在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中,如图5所示,仅形成一次交变电场。换句话说,在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期间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时间点D的情况下的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的频率低于在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期间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时间点C的情况。在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之前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间点B的情况下,考虑从打印动作开始到待打印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开始的时间,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的频率与在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期间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间点D的情况基本相同。另外,在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之后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间点E的情况下,考虑从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结束开始到打印动作结束的时间,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的频率与在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期间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间点D的情况基本相同。
在打印动作期间以外的任何时间点处的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间点F的情况下,由于计算的成膜指标值超过阈值时形成刮取调色剂图案,因此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的频率低于在上述每次打印动作时输入调色剂的时间点A至E的任何其它的情况。
简而言之,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到清洁刮板31的频率如下:时间点A>时间点C>时间点B=时间点D=时间点E>时间点F。
换言之,在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片材之间的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间点A的情况下,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到清洁刮板31的频率最高。尽管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的量较少,但是良好地去除了成膜。由于减少了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的量,因此当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也减少了粘附到二次转印辊18的调色剂量。另外,由于没有劣化的调色剂停留在清洁区域,所以增强了去除调色剂的成膜的效果。
当时间点A至F按照对背面污染的担心的升序来排列时,时间点D(在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期间)对背面污染的担心小。这是因为,附着于二次转印辊18的调色剂在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中被去除,并且附着于二次转印辊18的剩余调色剂在下一个打印动作中的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中被去除。由于在充分增加背面污染的裕度的同时执行连续打印,因此减少了对背面污染的担心。
虽然时间点E(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之后)和时间点B(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之前)比时间点D更担心背面污染,但由于粘附到二次转印辊18的调色剂在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中被去除,所以时间点E和时间点B也较小担心背面污染。然而,考虑到长期不使用的因素,与时间点B相比,时间点E对背面污染的裕度降低。在时间点B的情况下,在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立即开始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另一方面,在时间点E的情况下,转印到二次转印辊18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可能被长时间放置并且牢固地粘附到二次转印辊18。附着到二次转印辊18的这种调色剂在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中可能不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7而残留在二次转印辊18上。附着并残留在二次转印辊18上的这种调色剂通过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片材可以从二次转印辊18剥离并附着到片材。因此,与时间点B相比,时间点E更容易担心背面污染。
在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期间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间点C的情况下,附着在二次转印辊18上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仅一部分移动到中间转印带17。为此,时间点C与时间点B(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之前)和时间点E(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之后)相比,减小了背面污染的裕度。
另一方面,在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片材之间的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间点A的情况下,片材中的下一片材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而不去除附着到二次转印辊18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由于在时间点A的情况下的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的频率较高,因此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的量减少。另外,当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减少了粘附到二次转印辊18的调色剂量。然而,在连续打印多张片材的情况下,由二次转印辊18引起的背面污染的裕度逐渐减少,在连续印刷中的后半的片材里更容易产生背面污染。换句话说,时间点A(片材之间)对背面污染的担心最大。
另外,时间点F(除了在打印动作期间之外的任何时间点)对背面污染的副作用的担心最少。这是因为,在时间点F的情况下,在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如以上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执行清洁动作。在如此执行的清洁动作中,通过多次施加交流电压良好地清洁二次转印辊18。因此,在时间点F的情况下,由二次转印辊18引起的背面污染的裕度提高。
简而言之,在第四实施例中,从时间点A到F,按照对背面污染的副作用的担心的升序来排列时如下:时间点F>时间点D>时间点B≥时间点E>时间点C>时间点A。
考虑到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的频率和对上述的背面污染的副作用的担心,时间点C和时间点F的组合是时间点A至F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示例性组合。
在时间点C的情况下,由于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的频率非常高,因此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量减少,并且滞留在清洁区域的调色剂的成膜的去除效果提高。另外,当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减少了粘附到二次转印辊18的调色剂量。
在时间点C的情况下,例如,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量减少到足以增加用于通过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的背面污染的裕度的程度。在时间点C的情况下,通过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输入而不足的调色剂的量由在时间点F的情况下基于中间转印带17的行进距离或图像形成模式形成的刮取调色剂图案来补偿。因此,在良好地去除成膜的同时,防止了片材背面的污染。
时间点A至F的组合的另一示例是时间点C(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期间)和时间点D(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期间)的组合。时间点C和时间点D的组合是平衡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的频率和用于背面污染的裕度的组合。在时间点C和时间点D的两种情况下,刮取调色剂图案在清洁动作期间都通过。具体地,当施加了正的偏压时,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为此,附着到二次转印辊18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主要是具有正极性的相反带电调色剂。当反的带电调色剂的分布量在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的带电量分布的特性中较小的情况下,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几乎不附着到二次转印辊18。简而言之,大幅提高了背面污染的裕度。
作为另一个示例,时间点A(片材之间)和时间点C(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期间)的组合在两个时间点的组合中最大地提高了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的频率。时间点A和时间点C的组合使两个时间点的组合中的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量最小化。如此,当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减少了粘附到二次转印辊18的调色剂量。
因此,当少量片材进行连续打印时,即使时间点A(片材之间)和时间点C(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期间)的组合也防止了片材背面上的污染。
另外,由于没有劣化的调色剂被频繁地一点一点地输入,以防止调色剂长时间停留在清洁区域,并且提高了停留在清洁区域的调色剂对成膜的去除效果,因此这种组合是优选的。
尽管已经描述了一些分别具有时间点A至F中的两个的组合的情况,但是刮取调色剂图案可以在时间点A至F中的三个或更多个时间点处或者在时间点B至E中的任一个处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并且被输入到清洁区域。
另外,例如,可以根据是以彩色图像模式还是以单色图像模式执行打印动作来改变当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时机或者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的量。当在彩色图像模式中执行打印动作时,相对大量的调色剂作为残留调色剂而没有被转印。其结果是,在打印动作期间,相对大量的残余调色剂被输入到清洁区域。为此,在彩色图像模式中,例如,仅在打印动作期间的时间点中担心背面污染最小的时间点D(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期间),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相反地,当在单色图像模式中执行打印动作时,相对少量的残留调色剂被输入到清洁区域。为此,例如,在上述时间点A(片材之间)和时间点C(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期间),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并被输入到清洁区域。
或者,也可以根据中间转印带17从打印动作开始到打印动作结束的行进距离,来改变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间和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的量。例如,在进行相对大量的片材打印并因此使得中间转印带17从打印动作的开始到打印动作的结束的行进距离增加的情况下,刮取调色剂图案在时间点A(片材之间)不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或输入到清洁区域。取而代之的是,刮取调色剂图案在时间点B至E中的任一个处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并输入到清洁区域。在刮板调色剂图案在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之前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间点B的情况下,或者在刮板调色剂图案在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期间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间点C的情况下,刮板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的量随着中间转印带17的行进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以防止在打印动作期间停留在清洁刮板31的清洁区域处的调色剂的短缺。
从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的频率的观点出发,最优选的是,刮取调色剂图案在所有的点A至F处及时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并输入到清洁区域。当刮取调色剂图案如上所述地在所有的时间点A至F处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并输入到清洁区域时,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的量良好地减少。因此,当刮取调色剂图案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良好地减少了粘附到二次转印辊18的调色剂的量。另外,由于没有劣化的调色剂被频繁地一点一点地输入,以防止调色剂长时间停留在清洁区域,并且提高了停留在清洁区域的调色剂对成膜的去除效果,因此这种情况是优选的。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采用的是中间转印方法,但是,代替中间转印方法的是,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采用直接转印方法来将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上。在采用直接转印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载体对应于作为感光体的感光鼓,而转印部件对应于接触感光鼓以形成转印夹持部的转印辊。另外,清洁部件对应于清洁感光体的表面的感光体清洁刮板。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充电装置、写入单元(曝光单元)和显影装置。
虽然记述了具体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但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不限于本文具体的记述。以下例示的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几个方面。
以下,对第一方面进行说明。
诸如复印机1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诸如中间转印带17的图像载体、与图像载体接触而形成转印夹持部并在转印夹持部处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诸如片材P的记录介质上的诸如二次转印辊18的转印部件以及清洁图像载体的表面的诸如清洁刮板31的清洁部件。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诸如控制单元90的控制单元,其执行将附着到转印部件的异物移动到图像载体以清洁转印部件的清洁动作。控制单元在未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转印夹持部之后且在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夹持部之前执行清洁动作。
当未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转印夹持部时,调色剂图像图案的一部分调色剂可能附着到转印部件。当调色剂图像在转印夹持部处转印到记录介质时,粘附到转印部件的调色剂可能粘附到记录介质的背面并且污染记录介质的背面。
为了防止这种背面污染,根据第一方面,控制单元在未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转印夹持部之后且在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夹持部之前执行清洁动作,以将转印部件上的异物移动到图像载体,从而从转印部件去除异物。因此,在粘附到转印部件的调色剂图像图案的调色剂被去除的状态下,记录介质通过由转印部件形成的转印夹持部。其结果是,防止了记录介质背面上的污染。
接着,对第二方面进行说明。
诸如复印机1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诸如中间转印带17的图像载体、与图像载体接触而形成转印夹持部并在转印夹持部处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诸如片材P的记录介质上的诸如二次转印辊18的转印部件以及清洁图像载体的表面的诸如清洁刮板31的清洁部件。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诸如控制单元90的控制单元,其执行将附着到转印部件的异物移动到图像载体以清洁转印部件的清洁动作。控制单元在清洁动作期间使未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转印夹持部。
根据第二方面,如以上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由于在转印夹持部处形成电场时,诸如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诸如二次转印夹持部的转印夹持部,因此在清洁动作期间,调色剂图像图案的正规带电调色剂被静电吸引到图像载体,调色剂图像图案在不被转印到诸如二次转印辊18的转印部件的情况下通过转印夹持部。其结果是,调色剂图像图案被输入到诸如与图像载体接触的清洁部件的清洁区域的接触部分,并且调色剂图像图案的调色剂停留在清洁区域处。停留在清洁部件的与图像载体接触的接触部分处的调色剂良好地刮掉图像载体上的膜,从而从图像载体去除膜。
控制单元执行清洁动作,以在调色剂像图案通过转印夹持部时使附着于转印部件的调色剂向图像载体移动。因此,由转印部件引起的背面污染的裕度增大。因此,防止了诸如片材P(例如,纸片)的记录介质的背面的污染。
接着,对第三方面进行说明。
诸如复印机1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诸如中间转印带17的图像载体、与图像载体接触而形成转印夹持部并在转印夹持部处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诸如片材P的记录介质上的诸如二次转印辊18的转印部件以及清洁图像载体的表面的诸如清洁刮板31的清洁部件。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诸如控制单元90的控制单元,其执行将附着到转印部件的异物移动到图像载体以清洁转印部件的清洁动作。控制单元在未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到达转印夹持部之前完成清洁动作。
根据第三方面,如以上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调色剂图像图案的调色剂附着到被预先清洁并具有提高了的背面污染的裕度的转印部件。因此,防止了在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转印夹持部之后由转印部件引起的背面污染的裕度降低到记录介质的背面被污染的水平。因此,与第一方面相同,第三方面防止了记录介质背面的污染。
接着,对第四方面进行说明。
诸如复印机1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诸如中间转印带17的图像载体、与图像载体接触而形成转印夹持部并在转印夹持部处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诸如片材P的记录介质上的诸如二次转印辊18的转印部件以及清洁图像载体的表面的诸如清洁刮板31的清洁部件。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诸如控制单元90的控制单元,其执行诸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打印动作的图像形成动作。图像形成动作包括: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其在连续输送的记录介质的第一记录介质到达转印夹持部之前,将粘附到输送部件的异物移动到图像载体以清洁输送部件,以及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其在连续输送的记录介质的最后记录介质通过转印夹持部之后,将粘附到输送部件的异物移动到图像载体以清洁输送部件。控制单元在图像形成动作期间的以下时间点1至4中的至少一个使未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转印夹持部。
时间点1: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开始前(第四实施例中的时间点B)
时间点2: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期间(第四实施例中的时间点C)
时间点3: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期间(第四实施例中的时间点D)
时间点4: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之后(第四实施例中的时间点E)
根据第四方面,如以上在第四实施例中所述,调色剂图像图案在多个时间点通过转印夹持部并且被输入到清洁部件。因此,调色剂以高的频率输入到清洁部件的清洁区域。因此,防止了停留在清洁区域处的调色剂的量的不足,并良好地从图像载体去除了成膜。由于在多个时间点形成调色剂图像图案,因此未劣化的调色剂被频繁地输入到清洁区域。因此,良好地保持了通过停留在清洁区域处的调色剂对成膜的去除效果,并因此良好地从图像载体的表面去除成膜。
接着,对第五方面进行说明。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诸如复印机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诸如控制单元90的控制单元使未转印到诸如片材P的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至少在时间点2(第四实施例中的时间点C)和图像形成动作以外的时间点(第四实施例中的时间点F)通过转印夹持部。
根据第五方面,如以上在第四实施例中所述,在时间点2的情况下的诸如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调色剂图像图案的调色剂量被减少到足以提高用于通过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的背面污染的裕度的程度。因此,防止了记录介质背面上的污染。另外,根据第五方面,能够防止打印动作期间停留在清洁区域的调色剂的不足。因此,良好地从图像载体去除成膜。在第五方面中,在时间点2的情况下通过刮取调色剂图案的输入而不足的调色剂量在打印动作期间的给定的时间点被输入到清洁区域。
因此,在良好地去除成膜的同时,防止了记录介质背面的污染。
接着,对第六方面进行说明。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诸如复印机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诸如控制单元90的控制单元使未转印到诸如片材P的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至少在时间点2(第四实施例中的时间点C)和时间点3(第四实施例中的时间点D)通过转印夹持部。
根据第六方面,如以上第四实施例中所述,良好地平衡了将刮取调色剂图案输入到清洁部件的频率和用于背面污染的裕度。因此,良好地从图像载体去除成膜,同时良好地防止记录介质的背面的污染。
接着,对第七方面进行说明。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诸如复印机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诸如控制单元90的控制单元使未转印到诸如片材P的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至少在记录介质之间的时间点(第四实施例中的时间点A)和时间点2(第四实施例中的时间点C)通过转印夹持部。
根据第七方面,如以上在第四实施例中所述,增加了调色剂图像图案输入到诸如清洁刮板31的清洁部件的频率,允许少量调色剂频繁地输入到清洁部件。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防止滞留在清洁区域的调色剂的不足,并在打印动作期间使未劣化的调色剂滞留在清洁区域。因此,良好地从诸如中间转印带17的图像载体去除成膜。
接着,对第八方面进行说明。
在根据第四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诸如复印机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诸如控制单元90的控制单元使未转印到诸如片材P的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在时间点1至4、记录介质之间的时间点以及图像形成动作以外的时间点的所有时间点通过所述转印夹持部。
根据第八方面,如以上在第四实施例中所述,增加了调色剂图像图案输入到诸如清洁刮板31的清洁部件的频率,允许少量调色剂频繁地输入到清洁部件。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防止滞留在清洁区域的调色剂的不足,并在打印动作期间使未劣化的调色剂滞留在清洁区域。因此,良好地从诸如中间转印带17的图像载体去除成膜。
接着,对第九方面进行说明。
在根据第一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诸如复印机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清洁动作中,诸如控制单元90的控制单元在诸如二次转印夹持部的转印夹持部处形成交变电场,以将粘附到转印部件的异物移动到图像载体。
根据第九方面,通过在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跳跃效应,附着到诸如二次转印辊18的转印部件的诸如调色剂的异物良好地移动到诸如中间转印带17的图像载体。
接着,对第十方面进行说明。
在根据第一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诸如复印机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诸如控制单元90的控制单元基于诸如中间转印带17的图像载体的行进距离确定调色剂图像图案的未转印到诸如片材P的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的量。
根据第十方面,如以上在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在诸如中间转印带17的图像载体上成膜的调色剂的最佳量被输入到诸如清洁刮板31的清洁部件。因此,良好地从图像载体去除成膜,同时防止调色剂消耗的浪费。
接着,对第十一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诸如复印机1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诸如图像形成单元10等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根据诸如中间转印带17等的图像载体的行进距离来形成未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
根据第十一方面,如以上在实施例中所述,调色剂在最佳时间点被输入到诸如清洁刮板31的清洁部件。因此,良好地从图像载体去除成膜,同时防止调色剂消耗的浪费。
接着,对第十二方面进行说明。
在第一~第十一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诸如复印机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诸如控制单元90的控制单元基于图像模式来确定未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的调色剂量。图像模式包括转印部件将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诸如片材P的记录介质的彩色图像模式,和转印部件将黑色调色剂图像单独转印到记录介质的单色图像模式。
根据第十二方面,如以上在实施例中所述,考虑到在打印动作中输入到诸如清洁刮板31的清洁部件的残留调色剂,最佳量的调色剂被输入到诸如清洁刮板31的清洁部件。因此,良好地从图像载体去除成膜,同时防止调色剂消耗的浪费。
接着,对第十三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第十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诸如复印机1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诸如图像形成单元10等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根据图像模式来形成未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图像模式包括转印部件将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诸如片材P的记录介质的彩色图像模式,和转印部件将黑色调色剂图像单独转印到记录介质的单色图像模式。
根据第十三方面,考虑到在打印动作中输入到诸如清洁刮板31的清洁部件的残留调色剂,最佳量的调色剂被输入到诸如清洁刮板31的清洁部件。因此,良好地从图像载体去除成膜,同时防止调色剂消耗的浪费。
上述实施方式是说明性的,并不限制本发明。因此,鉴于上述教导,可以进行许多附加的修改和变化。例如,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不同说明性的实施例的元素和/或特征可以彼此组合和/或彼此替代。上述操作中的任何一个可以以各种其他方式来执行,例如,以与上述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
本发明可以以任何方便的形式来实现,例如使用专用硬件或专用硬件和软件的混合。本发明可以由通过一个或多个联网工序装置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工序装置包括任何适于编程的装置,例如通用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无线应用协议(WAP)或第三代(3G)兼容移动电话等。由于本发明可以由软件来实现,因此本发明的各方面都包括可在可编程设备上实现的计算机软件。使用任何常规的载体介质(载体装置)能够将计算机软件提供给可编程设备。载体介质包括瞬态载体介质,诸如携带计算机代码的电、光、微波、声或射频信号。这种瞬态介质的示例是在诸如因特网之类的IP网络上携带计算机代码的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TCP/IP)信号。载体介质还包括用于存储工序器可读代码的存储介质,诸如软盘、硬盘、紧凑型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磁带设备或固态存储器设备。
本文公开的元件的功能可以使用电路或处理电路来执行,该电路或处理电路包括被配置或编程为执行所公开的功能的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传统电路和/或其组合。处理器可以是包括晶体管和其它电路在其中的处理电路或电路。在本公开中,电路、单元或装置是执行或被编程为执行所述功能的硬件。硬件可以是本文公开的或其他已知的被编程或配置为执行所述功能的任何硬件。当硬件是可以被认为一种类型的电路的处理器时,电路、装置或单元是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被用于配置硬件和/或处理器。
本申请基于2021年7月26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21-121595并要求其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列表
1:复印机
11:感光鼓
17:中间转印带
18二次转印辊
18A:相对辊
30:带清洁装置
31:清洁刮板
P:片材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载体;
转印部件,其被配置为接触所述图像载体以形成转印夹持部,并且在所述转印夹持部处将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
清洁部件,其被配置为清洁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执行将附着到所述转印部件的异物移动到所述图像载体以清洁所述转印部件的清洁动作,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未被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所述转印夹持部之后且在所述记录介质进入所述转印夹持部之前执行所述清洁动作。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载体;
转印部件,其被配置为接触所述图像载体以形成转印夹持部,并且在所述转印夹持部处将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
清洁部件,其被配置为清洁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执行将附着到所述转印部件的异物移动到所述图像载体以清洁所述转印部件的清洁动作,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清洁动作期间使未被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所述转印夹持部。
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载体;
转印部件,其被配置为接触所述图像载体以形成转印夹持部,并且在所述转印夹持部处将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
清洁部件,其被配置为清洁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执行将附着到所述转印部件的异物移动到所述图像载体以清洁所述转印部件的清洁动作,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未被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到达所述转印夹持部之前完成所述清洁动作。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载体;
转印部件,其被配置为接触所述图像载体以形成转印夹持部,并且在所述转印夹持部处将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
清洁部件,其被配置为清洁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动作,
所述图像形成动作包括:
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其在连续输送的记录介质的第一记录介质到达所述转印夹持部之前,将粘附到所述输送部件的异物移动到所述图像载体以清洁所述输送部件;以及
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其在连续输送的记录介质的最后记录介质通过所述转印夹持部之后,将粘附到所述输送部件的异物移动到所述图像载体以清洁所述输送部件,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期间的以下时间点1至4中的至少一个使未被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所述转印夹持部:
时间点1是所述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之前;
时间点2是所述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期间;
时间点3是所述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期间;
时间点4是所述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之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至少在所述时间点2和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期间以外的时间点,使未被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所述转印夹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至少在所述时间点2和所述时间点3,使未被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所述转印夹持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至少在所述记录介质和所述时间点2之间的时间点,使未被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所述转印夹持部。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时间点1至4、记录介质之间的时间点以及图像形成动作期间以外的时间点,使未被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图案通过所述转印夹持部,
其中所述时间点1至4包括:
所述时间点1是所述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之前;
所述时间点2是所述片材通过前清洁动作期间;
所述时间点3是所述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期间;
所述时间点4是所述片材通过后清洁动作之后。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清洁动作中,在所述转印夹持部形成交变电场,以将附着到所述转印部件的所述异物移动到所述图像载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图像载体的行进距离来确定未被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图案的调色剂的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图像载体的行进距离形成未被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图像模式来确定未被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图案的调色剂的量,
其中,所述图像模式包括:
所述转印部件将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彩色图像模式,和
所述转印部件将黑色调色剂图像单独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单色图像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根据图像模式形成未被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图案,
其中,所述图像模式包括:
所述转印部件将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彩色图像模式,和
所述转印部件将黑色调色剂图像单独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单色图像模式。
CN202280047632.6A 2021-07-26 2022-06-16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75976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1595 2021-07-26
JP2021121595 2021-07-26
PCT/IB2022/055560 WO2023007266A1 (en) 2021-07-26 2022-06-16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7633A true CN117597633A (zh) 2024-02-23

Family

ID=82483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7632.6A Pending CN117597633A (zh) 2021-07-26 2022-06-1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17715A (zh)
CN (1) CN117597633A (zh)
WO (1) WO202300726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0581B2 (ja) * 2004-09-29 2009-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29385A (ja) * 2012-07-31 2014-02-13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4451B2 (ja) * 2013-10-22 2017-03-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06471A (ja) * 2014-05-30 2016-0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451236B2 (ja) * 2014-08-06 2019-0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878287B2 (ja) 2014-11-25 2021-05-26 アーデーセー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ソシエテ アノニム ピロロベンゾジアゼピン−抗体コンジュゲート
JP2018120183A (ja) 2017-01-27 2018-08-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17715A (ja) 2023-02-07
WO2023007266A1 (en)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0780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can optimize cleaning time of transfer member contacting inter-image area of image bearing member
JP60294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008546B2 (en) Image carri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320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147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335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759763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05901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8853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1426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7936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00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412677B2 (ja)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58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072100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482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706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361421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551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157371B2 (ja)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8630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14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211920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31863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956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