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9709A - 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89709A
CN117589709A CN202311533684.7A CN202311533684A CN117589709A CN 117589709 A CN117589709 A CN 117589709A CN 202311533684 A CN202311533684 A CN 202311533684A CN 117589709 A CN117589709 A CN 117589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olefin
ethylene
copolymerized
monomer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336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振龙
汪加胜
王华亮
唐舫成
黎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ushan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Guangzhou Lushan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ushan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Guangzhou Lushan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ushan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Guangzhou Lushan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ushan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336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897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89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97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5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 G01N21/3563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for analysing solids; Preparation of sampl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本发明提供了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待测聚烯烃压膜后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得到红外光谱图;(b)将待测聚烯烃进行Py‑GCMS测试,选取m/z 56为特征离子,提取对应离子流图;(c)分析得到所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测试的热裂解温度为550℃~650℃。本发明利用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单体类型不同使得侧链基团存在差异,从裂解产物的角度进行表征区分,结合不同侧链基团对应的红外光谱吸收情况,使得本发明对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更快速、准确和高效。

Description

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不同原材料的共挤法制备多层体系聚烯烃薄膜广泛应用于各种包装材料中,薄膜通常使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VLLDPE、聚烯烃弹性体POE的混合物以获得最佳可加工性、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在层与层之间不同薄膜组合不仅可以获得不同的性能,并且还可以进行成本控制。
产品应用于实际场景后,当出现问题时,复杂的共混体系和多层结构使得找出根本原因变得更加困难,作为根本原因调查的一部分经常会表征薄膜结构中涉及的材料,包括对所用的与乙烯共聚单体类型进行鉴定,常用的共聚单体有辛烯-C8、己烯-C6和丁烯-C4。核磁共振13C可以用来鉴别聚烯烃中共聚单体类型,但设备昂贵,使用成本很高,需要聚合物完全溶解在溶剂中且杂质干扰少,对于鉴别混合材料中共聚单体类型存在一定困难。
另外,拉曼光谱可以用来鉴别聚烯烃中共聚单体类型,但方法是基于统计学概率和拉曼吸收,需要先获得大量数据,建立用于统计的数据库,实际鉴别中存在一定局限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检测方法,设备昂贵、成本高,局限性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待测聚烯烃压膜后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得到红外光谱图;
(b)将待测聚烯烃进行Py-GCMS测试,选取m/z 56为特征离子,提取对应离子流图;
(c)根据所述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吸收峰情况,以及所述离子流图中的出峰情况,分析得到所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
步骤(b)中,所述测试的热裂解温度为550℃~650℃。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压膜的条件包括:采用平板硫化机进行所述压膜,温度为150℃~190℃。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光谱测试的条件包括:扫描波数为4000cm-1~6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4cm-1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b)中,所述测试的条件包括:
热裂解时间为10s~30s。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b)中,所述测试的条件还包括:
色谱柱型号为HP-5MS;分流比为(100~200)﹕1;接口温度为280℃~300℃,前进样口温度为280℃~300℃,质谱条件为SCAN扫描模式,扫描范围30amu~550amu;
GC升温程序为:于40℃保留2min后,以20℃/min升温至300℃,然后于300℃保留10min。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载气为He气,柱流速为1mL/min,离子源温度为230℃。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b)中,所述待测聚烯烃的质量为0.1mg~0.5mg。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烯烃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c)中,所述分析包括:所述红外光谱图中,以1000cm-1~600cm-1为特征吸收区域,根据特征吸收峰情况判断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是否包括丁烯-C4。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c)中,所述分析包括:当所述红外光谱图中,在771cm-1±1cm-1处存在吸收峰,则所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包括丁烯-C4;在771cm-1±1cm-1处不存在吸收峰,则所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中不包括丁烯-C4。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c)中,所述分析包括:当m/z 56为特征离子的离子流图中,在保留时间为4.286min±0.1min处出峰,则所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包括辛烯-C8;在保留时间为4.286min±0.1min处不出峰,则所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中不包括辛烯-C8。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c)中,所述分析包括:当m/z 56为特征离子的离子流图中,在保留时间为5.182min±0.1min处出峰,则所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包括己烯-C6;在保留时间为5.182min±0.1min处不出峰,则所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中不包括己烯-C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利用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单体类型不同使得侧链基团存在差异,从裂解产物的角度进行表征区分,结合不同侧链基团对应的红外光谱吸收情况,使得本发明对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更快速、准确和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聚乙烯(C2)、乙烯-辛烯共聚物(C2+C8)、乙烯-己烯共聚物(C2+C6)、乙烯-丁烯共聚物(C2+C4)在1000cm-1~600cm-1的红外光谱图;
图2为聚乙烯(C2)、乙烯-辛烯共聚物(C2+C8)、乙烯-己烯共聚物(C2+C6)、乙烯-丁烯共聚物(C2+C4)的总离子流图;
图3为聚乙烯(C2)、乙烯-辛烯共聚物(C2+C8)、乙烯-己烯共聚物(C2+C6)、乙烯-丁烯共聚物(C2+C4)的特征离子m/z 56的离子流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待测LLDPE材料和聚乙烯材料的红外光谱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待测LLDPE材料和聚乙烯材料的特征离子m/z 56的离子流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待测LDPE材料和聚乙烯材料的红外光谱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待测LDPE材料和聚乙烯材料的特征离子m/z56的离子流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待测MVLLDPE材料和聚乙烯材料的红外光谱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待测MVLLDPE材料和聚乙烯材料的特征离子m/z 56的离子流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待测POE材料和聚乙烯材料的红外光谱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待测POE材料和聚乙烯材料的特征离子m/z56的离子流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待测POE混合材料和聚乙烯材料的红外光谱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待测POE混合材料和聚乙烯材料的特征离子m/z 56的离子流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待测MVLLDPE混合材料和聚乙烯材料的红外光谱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待测MVLLDPE混合材料和聚乙烯材料的特征离子m/z 56的离子流图;
图16为对比例1、实施例3的待测MVLLDPE材料和聚乙烯材料的特征离子m/z 56的离子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红外光谱图中,丁烯-C4对应的侧链乙基的亚甲基摇摆吸收位于771cm-1处,己烯-C6的侧链丁基对应吸收位于893cm-1~894cm-1处,辛烯-C8的侧链己基对应吸收位于888cm-1~889cm-1处,这些特殊官能团特征吸收可以被用来识别共聚单体的类型。在实际研究测试中发现,乙基的亚甲基摇摆吸收位于771cm-1处的特征比较明显,但是丁基和己基对应的吸收峰不明显。如图1所示为聚乙烯(C2)、乙烯-辛烯共聚物(C2+C8)、乙烯-己烯共聚物(C2+C6)、乙烯-丁烯共聚物(C2+C4)在1000cm-1~600cm-1的红外光谱图,从图中可知,对于共聚单体包含辛烯和己烯等情况,无法仅通过红外光谱对于乙烯共聚的各单体类型进行直接区分。
本发明提供了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待测聚烯烃压膜后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得到红外光谱图;
(b)将待测聚烯烃进行Py-GCMS测试,选取m/z 56为特征离子,提取对应离子流图;
(c)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吸收峰情况,以及离子流图中的出峰情况,分析得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
步骤(b)中,测试的热裂解温度为550℃~650℃。
本发明通过红外光谱仪和热裂解-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通过红外光谱图确定聚烯烃中的单体是否含有丁烯-C4;通过热裂解-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对共聚单体裂解产生特征裂解产物进行检测,进而对共聚单体的类型进行鉴别。并且,本发明的测定方法,不使用有毒有害溶剂等,绿色环保,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鉴别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
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单体类型不同,主要有辛烯-C8、己烯-C6和丁烯-C4,使得聚合物侧链上链接基团有所差异,分别为己基、丁基、乙基,热裂解-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将聚烯烃裂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侧链的差异使得裂解产物有所差异。如图2所示为聚乙烯(C2)、乙烯-辛烯共聚物(C2+C8)、乙烯-己烯共聚物(C2+C6)、乙烯-丁烯共聚物(C2+C4)的总离子流图,图3为从图2中提取的聚乙烯(C2)、乙烯-辛烯共聚物(C2+C8)、乙烯-己烯共聚物(C2+C6)、乙烯-丁烯共聚物(C2+C4)的特征离子m/z 56的离子流图。从图3中可知,保留时间在4.286min对应为辛烯-C8的特征离子出峰时间,保留时间5.182min对应为己烯-C6的特征离子出峰时间。从裂解机理上,保留时间4.286min出峰对应的物质为1-甲基-1-辛烯,这是由于侧链己基易与主链C3结合,形成特殊裂解产物1-甲基-1-辛烯;保留时间5.182min出峰对应的物质为5-癸烯,是由于侧链2个丁基易与主链C2结合,形成特殊裂解产物5-癸烯。
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步骤(b)中,热裂解的温度可以为设置为550℃、580℃、600℃、620℃、650℃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压膜的条件包括:采用平板硫化机进行压膜,温度为150℃~190℃。
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压膜的温度可以为150℃、160℃、170℃、180℃、190℃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红外光谱测试可采用薄膜透射法。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红外光谱测试的条件包括:扫描波数为4000cm-1~6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4cm-1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b)中,测试的条件包括:
热裂解时间为10s~30s;
色谱柱型号为HP-5MS。
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步骤(b)中,热裂解的时间可以为10s、15s、20s、25s、30s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b)中,测试的条件还包括:
分流比为(100~200)﹕1;接口温度为280℃~300℃,前进样口温度为280℃~300℃,质谱条件为SCAN扫描模式,扫描范围30amu~550amu;
GC升温程序为:于40℃保留2min后,以20℃/min升温至300℃,然后于300℃保留10min。
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步骤(c)的测试的条件中,分流比可以为100﹕1、120﹕1、150﹕1、180﹕1、200﹕1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接口温度可以为280℃、290℃、300℃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前进样口温度可以为280℃、290℃、300℃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载气为He气,柱流速为1mL/min,离子源温度为230℃。其余未提及参数均为常规参数设置。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b)中,待测聚烯烃的质量为0.1mg~0.5mg。
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步骤(b)中,置于Py-GCMS热裂解仪中的聚烯烃的质量可以为0.1mg、0.2mg、0.3mg、0.4mg、0.5mg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聚烯烃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c)中,分析包括:红外光谱图中,以1000cm-1~600cm-1为特征吸收区域,根据特征吸收峰情况判断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是否包括丁烯-C4。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c)中,分析包括:当红外光谱图中,在771cm-1±1cm-1处存在吸收峰,则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包括丁烯-C4;在771cm-1±1cm-1处不存在吸收峰,则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中不包括丁烯-C4。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c)中,分析包括:当m/z 56为特征离子的离子流图中,在保留时间为4.286min±0.1min处出峰,则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包括辛烯-C8;在保留时间为4.286min±0.1min处不出峰,则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中不包括辛烯-C8。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c)中,分析包括:当m/z 56为特征离子的离子流图中,在保留时间为5.182min±0.1min处出峰,则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包括己烯-C6;在保留时间为5.182min±0.1min处不出峰,则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中不包括己烯-C6。
下述实施例对于本发明的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进一步验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聚烯烃(LLDPE)中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待测LLDPE材料,采用平板硫化机170℃热压成薄膜,采用红外光谱仪薄膜透射法获得红外光谱图,如图4所示;红外光谱测试的条件包括:扫描波数为4000cm-1~6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4cm-1
(2)称取质量为0.2mg的待测LLDPE材料,置于Py-GCMS热裂解仪中,热裂解温度设置为600℃,裂解时间为10s;色谱柱型号为HP-5MS;GC升温程序为40℃保留2min,以20℃/min升温至300℃,然后于300℃保留10min,分流比为100﹕1。接口温度300℃,前进样口温度为300℃,质谱条件为SCAN扫描模式,扫描范围30amu~550amu。获得热裂解质谱图,提取m/z56为特征离子的离子流图,如图5所示。
从红外光谱图中可知,在771cm-1处不存在吸收峰;特征离子m/z 56的离子流图中,在保留时间4.286min出现明显的特征响应,说明本实施例的待测LLDPE材料为乙烯-辛烯共聚物,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为辛烯-C8。与实际相符,说明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可快速对LLDPE材料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进行测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聚烯烃(LDPE)中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待测LDPE材料,采用平板硫化机180℃热压成薄膜,采用红外光谱仪薄膜透射法获得红外光谱图,如图6所示;红外光谱测试的条件包括:扫描波数为4000cm-1~6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4cm-1
(2)称取质量为0.5mg的待测LDPE材料,置于Py-GCMS热裂解仪中,热裂解温度设置为650℃,裂解时间为20s;色谱柱型号为HP-5MS;GC升温程序为40℃保留2min,以20℃/min升温至300℃,然后于300℃保留10min,分流比为200﹕1。接口温度280℃,前进样口温度为280℃,质谱条件为SCAN扫描模式,扫描范围30amu~550amu。获得热裂解质谱图,提取m/z56为特征离子的离子流图,如图7所示。
从红外光谱图中可知,在771cm-1处不存在吸收峰;特征离子m/z 56的离子流图中,在保留时间5.182min出现明显的特征响应,说明本实施例的待测LDPE材料为乙烯-己烯共聚物,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为己烯-C6。与实际相符,说明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可快速对LDPE材料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进行测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聚烯烃(MVLLDPE)中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待测MVLLDPE材料,采用平板硫化机180℃热压成薄膜,采用红外光谱仪薄膜透射法获得红外光谱图,如图8所示;红外光谱测试的条件包括:扫描波数为4000cm-1~6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4cm-1
(2)称取质量为0.2mg的待测MVLLDPE材料,置于Py-GCMS热裂解仪中,热裂解温度设置为600℃,裂解时间为10s;色谱柱型号为HP-5MS;GC升温程序为40℃保留2min,以20℃/min升温至300℃,然后于300℃保留10min,分流比为100﹕1。接口温度300℃,前进样口温度为300℃,质谱条件为SCAN扫描模式,扫描范围30amu~550amu。获得热裂解质谱图,提取m/z56为特征离子的离子流图,如图9所示。
从红外光谱图中可知,在771cm-1处不存在吸收峰;特征离子m/z 56的离子流图中,在保留时间5.182min出现明显的特征响应,说明本实施例的待测MVLLDPE材料为乙烯-己烯共聚物,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为己烯-C6。与实际相符,说明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可快速对MVLLDPE材料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进行测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聚烯烃(POE)中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待测POE材料,采用平板硫化机190℃热压成薄膜,采用红外光谱仪薄膜透射法获得红外光谱图,如图10所示;红外光谱测试的条件包括:扫描波数为4000cm-1~6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4cm-1
(2)称取质量为0.3mg的待测POE材料,置于Py-GCMS热裂解仪中,热裂解温度设置为550℃,裂解时间为10s;色谱柱型号为HP-5MS;GC升温程序为40℃保留2min,以20℃/min升温至300℃,然后于300℃保留10min,分流比为100﹕1。接口温度300℃,前进样口温度为300℃,质谱条件为SCAN扫描模式,扫描范围30amu~550amu。获得热裂解质谱图,提取m/z56为特征离子的离子流图,如图11所示。
从红外光谱图中可知,在771cm-1处不存在吸收峰;特征离子m/z 56的离子流图中,在保留时间4.286min出现明显的特征响应,说明本实施例的待测POE材料为乙烯-辛烯共聚物,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为辛烯-C8。与实际相符,说明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可快速对POE材料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进行测定。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聚烯烃(POE)混合材料中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待测POE混合材料,采用平板硫化机170℃热压成薄膜,采用红外光谱仪薄膜透射法获得红外光谱图,如图12所示;红外光谱测试的条件包括:扫描波数为4000cm-1~6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4cm-1
(2)称取质量为0.2mg的待测POE混合材料,置于Py-GCMS热裂解仪中,热裂解温度设置为600℃,裂解时间为10s;色谱柱型号为HP-5MS;GC升温程序为40℃保留2min,以20℃/min升温至300℃,然后于300℃保留10min,分流比为100﹕1。接口温度300℃,前进样口温度为300℃,质谱条件为SCAN扫描模式,扫描范围30amu~550amu。获得热裂解质谱图,提取m/z56为特征离子的离子流图,如图13所示。
从红外光谱图中可知,在771cm-1处不存在吸收峰,如仅采用红外光谱无法区分;特征离子m/z 56的离子流图中,在保留时间4.286min和5.182min均出现明显的特征响应,说明本实施例的待测POE混合材料为乙烯-辛烯共聚物和乙烯-己烯共聚物的混合物,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包括己烯-C6和辛烯-C8。与实际相符,说明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可快速对POE混合材料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进行测定。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聚烯烃(MVLLDPE)混合材料中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待测MVLLDPE混合材料,采用平板硫化机170℃热压成薄膜,采用红外光谱仪薄膜透射法获得红外光谱图,如图14所示;红外光谱测试的条件包括:扫描波数为4000cm-1~6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4cm-1
(2)称取质量为0.2mg的待测MVLLDPE混合材料,置于Py-GCMS热裂解仪中,热裂解温度设置为600℃,裂解时间为10s;色谱柱型号为HP-5MS;GC升温程序为40℃保留2min,以20℃/min升温至300℃,然后于300℃保留10min,分流比为100﹕1。接口温度300℃,前进样口温度为300℃,,质谱条件为SCAN扫描模式,扫描范围30amu~550amu。获得热裂解质谱图,提取m/z 56为特征离子的离子流图,如图15所示。
从红外光谱图中可知,在771cm-1处存在吸收峰;特征离子m/z 56的离子流图中,在保留时间4.286min出现明显的特征响应,说明本实施例的待测POE混合材料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包括丁烯-C4和辛烯-C8。与实际相符,说明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可快速对MVLLDPE混合材料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进行测定。
对比例1
对比例1参考实施例3的测定方法,区别仅在于:热裂解温度不同。
对比例1的热裂解温度为500℃。
对比例1获得热裂解质谱图,提取m/z 56为特征离子的离子流图,如图16所示。与实施例3的离子流图对比可知,裂解温度为600℃时,特征离子m/z 56的离子流图中,在保留时间5.182min出现明显的特征响应,可快速对MVLLDPE材料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进行鉴别。而500℃由于裂解不完全,裂解产物小分子不规则,与聚乙烯进行比较无法鉴别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
本发明利用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单体类型不同使得侧链基团存在差异,从裂解产物的角度进行表征区分,结合不同侧链基团对应的红外光谱吸收情况,使得本发明对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更快速、准确和高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待测聚烯烃压膜后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得到红外光谱图;
(b)将待测聚烯烃进行Py-GCMS测试,选取m/z 56为特征离子,提取对应离子流图;
(c)根据所述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吸收峰情况,以及所述离子流图中的出峰情况,分析得到所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
步骤(b)中,所述测试的热裂解温度为550℃~6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膜的条件包括:采用平板硫化机进行所述压膜,温度为150℃~190℃;
优选的,所述红外光谱测试的条件包括:扫描波数为4000cm-1~6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4cm-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测试的条件包括:热裂解时间为10s~30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测试的条件还包括:色谱柱型号为HP-5MS;分流比为(100~200)﹕1;接口温度为280℃~300℃,前进样口温度为280℃~300℃,质谱条件为SCAN扫描模式,扫描范围30amu~550amu;
GC升温程序为:于40℃保留2min后,以20℃/min升温至300℃,然后于300℃保留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待测聚烯烃的质量为0.1mg~0.5m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分析包括:所述红外光谱图中,以1000cm-1~600cm-1为特征吸收区域,根据特征吸收峰情况判断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是否包括丁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分析包括:当所述红外光谱图中,在771cm-1±1cm-1处存在吸收峰,则所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包括丁烯;在771cm-1±1cm-1处不存在吸收峰,则所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中不包括丁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分析包括:当m/z 56为特征离子的离子流图中,在保留时间为4.286min±0.1min处出峰,则所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包括辛烯;在保留时间为4.286min±0.1min处不出峰,则所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中不包括辛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分析包括:当m/z 56为特征离子的离子流图中,在保留时间为5.182min±0.1min处出峰,则所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包括己烯;在保留时间为5.182min±0.1min处不出峰,则所述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中不包括己烯。
CN202311533684.7A 2023-11-16 2023-11-16 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 Pending CN1175897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3684.7A CN117589709A (zh) 2023-11-16 2023-11-16 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3684.7A CN117589709A (zh) 2023-11-16 2023-11-16 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9709A true CN117589709A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14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33684.7A Pending CN117589709A (zh) 2023-11-16 2023-11-16 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8970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38649B1 (en) Method for employing sec-ftir data to predic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Ortí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long the Molar Mass Distribution in Polyolefin Copolymers by GPC Using a Modern Filter‐B ased IR Detector
CN103091277A (zh) 大尺寸单晶硅片表面有机物沾污的红外透射检测方法
CN101498667B (zh) 乙丙共聚聚丙烯中乙烯或乙丙橡胶含量的检测方法
Yang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vehicle paint components containing polystyrene using 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N102359761B (zh) 一种电缆和光缆绝缘护套材料厚度测量方法
CN108254334B (zh) 一种检测聚烯烃中各成分质量含量的方法
CN104089923A (zh) 一种聚合物熔体性质的近红外光谱在线测量装置与方法
CN117589709A (zh) 聚烯烃中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类型的测定方法
Huang et al. In‐line monitoring of component content of polypropylene/polystyrene blends during melt extrusion using Raman spectroscopy
CN106248612B (zh) 乙丙丁三元共聚聚丙烯中共聚单体含量的测定方法
CN100445728C (zh) 聚乙烯共聚物中甲基含量快速测定方法
CN110261346A (zh)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土壤中pvc含量的方法
CN110865044A (zh) 一种鉴别掺白油有机硅产品的光谱分析方法
CN203981581U (zh) 一种聚合物熔体性质的近红外光谱在线测量装置
CN111307753B (zh) 一种基于太赫兹技术的纤维材料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4235735A (zh) 一种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工业透明聚丙烯中透明剂含量的方法
CN104089941B (zh) 一种聚合物熔体性质的拉曼光谱在线测量装置与方法
CN203941107U (zh) 一种聚合物熔体性质的拉曼光谱在线测量装置
Sanoria et al. Monitoring crosslinking inhomogeneities in ethylene vinyl acetate photovoltaic encapsulants using Raman microscopy
US4983528A (en) Measurement of unsaturation level in butyl and EPDM rubbers
CN115144501B (zh) 一种聚酯材料的鉴定方法
CN115629142B (zh) PP-g-MAH中游离马来酸酐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de Goede et al.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Thermo‐Oxidative Degradation in Impact Poly (propylene) Copolymers
LU502450B1 (en) Anti-counterfeiting detecting method for tannin addit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