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8781A - 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及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及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88781A
CN117588781A CN202311785072.7A CN202311785072A CN117588781A CN 117588781 A CN117588781 A CN 117588781A CN 202311785072 A CN202311785072 A CN 202311785072A CN 117588781 A CN117588781 A CN 117588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te
air duct
frame side
integ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850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伟勇
张帅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Entive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Entive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Entive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Entive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850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887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88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87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12Side rests; Side plates; Cover lids; Splash guards; Racks outside ovens, e.g. for drying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42Devices for removing cooking fum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cooking range e.g. downd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ations Of Kitchen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及集成灶,具体涉及厨具设备技术领域,该集成灶主机框架包括:框架后板,所述框架后板相对的两端分别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两个框架侧板;所述两个框架侧板中的一个框架侧板上设置有排烟孔;框架前板,所述框架前板与所述框架后板相对设置,分别与所述两个框架侧板连接,形成容纳空间;风道前板,所述风道前板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框架后板围合,形成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排烟孔相接,形成排烟通道。本申请不仅使得安装风道或者拆卸风道都更加便捷,而且提高了的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及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及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柜体、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其中抽吸油烟的功能备受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具体为抽吸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并通过风道排出,净化室内空气。
现有的集成灶主机框架中风道由较多的零部件组成,导致不管是安装风道还是拆卸风道都极为复杂。
发明内容
为能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包括:
框架后板,所述框架后板相对的两端分别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两个框架侧板;所述两个框架侧板中的一个框架侧板上设置有排烟孔;
框架前板,所述框架前板与所述框架后板相对设置,分别与所述两个框架侧板连接,形成容纳空间;
风道前板,所述风道前板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框架后板围合,形成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排烟孔相接,形成排烟通道。
可选的,所述两个框架侧板之间设置有功能模块支架,所述功能模块支架与所述框架后板的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与集成灶的功能模块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功能模块支架用于放置所述功能模块;所述框架后板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集成灶的头部。
可选的,所述框架前板在竖直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框架后板在竖直方向的尺寸;
所述框架侧板的第二端包括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所述第二端为所述框架侧板远离所述框架后板的一端,所述第一部位为所述框架侧板与所述框架前板连接的部位;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框架后板的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部位与所述框架后板的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所述框架侧板的第二部位朝着远离所述框架后板的方向延伸,形成侧拼接板;所述侧拼接板的尺寸与所述功能模块的尺寸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框架侧板的第二端还包括第三部位,所述第三部位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之间;所述两个框架侧板的第三部位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平行于所述框架后板。
可选的,所述框架后板远离第一端的部位朝着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两个框架侧板;所述第一端为所述框架后板用于连接集成灶的头部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引出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电源线。
可选的,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开口与所述两个框架侧板中的一个框架侧板的距离等于所述开口与所述两个框架侧板中的另一个框架侧板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集成灶主机框架还包括凹槽托架和接油盒,所述框架前板与所述框架后板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凹槽托架依次贯穿所述框架前板、所述横梁,与所述框架后板连接;所述接油盒放置于所述凹槽托架内,所述风道的出油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接油盒的开口内。
可选的,所述集成灶主机框架还包括两个风道连接板,所述风道前板的第一侧通过一个所述风道连接板与相应框架侧板连接,所述风道前板的第二侧通过另一个所述风道连接板与相应框架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为所述风道前板靠近所述两个框架侧板中的一个框架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为所述风道前板靠近所述两个框架侧板中的另一个框架侧板的一侧。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包括如上所述的集成灶主机框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及集成灶,其中,集成灶主机框架包括框架后板、框架前板以及风道前板,框架后板相对的两端分别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两个框架侧板;两个框架侧板中的一个框架侧板上设置有排烟孔,框架前板与框架后板相对设置,分别与两个框架侧板连接,形成容纳空间,风道前板在容纳空间内与框架后板围合,形成风道;风道与排烟孔相接,形成排烟通道。本申请将框架后板作为风道后板,不仅使得安装风道或者拆卸风道都更加便捷,而且提高了的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
本申请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左视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框架后板;2、框架侧板;3、排烟孔;4、框架前板;5、风道前板;6、风道连接板;7、功能模块支架;8、侧拼接板;9、挡板;10、凹槽;11、接油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参考图1-2,其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左视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包括:
框架后板1,框架后板1相对的两端分别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两个框架侧板2;两个框架侧板2中的一个框架侧板2上设置有排烟孔3。具体的,两个框架侧板2分别垂直于框架后板1,框架侧板2上排烟孔3的位置与风道上开设的排烟口的位置相对应。具体实施中,按照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常规放置,在左侧框架侧板2上开设排烟孔3,还是在右侧框架侧板2上开设排烟孔3,依据预先设定的排烟方向而定。
框架前板4,框架前板4与框架后板1相对设置,分别与两个框架侧板2连接,形成容纳空间。具体的,框架前板4平行于框架后板1,两个框架侧板2分别垂直于框架前板4,框架前板4分别与两个框架侧板2远离框架后板1的一端连接。具体实施中,按照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常规放置,框架前板4在竖直方向的尺寸小于框架后板1在竖直方向的尺寸,框架前板4靠近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底部设置,从而框架前板4上方、两个框架侧板2之间形成开口,集成灶的功能模块能够通过此开口放置进集成灶主机框架内。
风道前板5,风道前板5在容纳空间内与框架后板1围合,形成风道;风道与排烟孔3相接,形成排烟通道。具体的,风道前板5经多次弯折后,形成朝向框架后板1的半包围结构,与框架后板1固定连接,形成全包围的通道结构,即风道;风道一侧开设有排烟口,排烟口与框架侧板2上的排烟孔3通过排烟转接头相接,排烟孔3用于外接排烟管。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框架后板1作为风道后板,不需要先组装风道,再将风道安装到集成灶主机框架,而是直接将风道前板5与框架后板1固定连接,既完成了风道的组装,又完成了风道与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安装,不仅使得安装风道或者拆卸风道都更加便捷,而且提高了的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框架侧板2之间设置有功能模块支架7,功能模块支架7与框架后板1的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与集成灶的功能模块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相匹配;功能模块支架7用于放置功能模块;框架后板1的第一端用于连接集成灶的头部。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水平方向上,功能模块支架7远离框架后板1设置;在竖直方向上,功能模块支架7根据集成灶的功能模块的尺寸设置,具体为功能模块支架7与框架后板1的第一端的距离与集成灶的功能模块的尺寸相匹配;功能模块支架7的两侧分别与框架侧板7连接,用作支撑集成灶的功能模块,同时能够增加集成灶主机框架整体的稳固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框架前板4在竖直方向的尺寸小于框架后板1在竖直方向的尺寸。具体的,框架前板4靠近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底部设置,按照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常规放置,框架前板4在竖直方向的尺寸小于框架后板1在竖直方向的尺寸,从而框架前板4上方、两个框架侧板2之间形成开口,集成灶的功能模块能够通过此开口放置进集成灶主机框架内。
框架侧板2的第二端包括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第二端为框架侧板2远离框架后板1的一端,第一部位为框架侧板2与框架前板4连接的部位;第一部位与框架后板1的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二部位与框架后板1的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框架侧板2的第二部位朝着远离框架后板1的方向延伸,形成侧拼接板8;侧拼接板8的尺寸与功能模块的尺寸相匹配。具体的,按照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常规放置,框架前板4与侧拼接板8都设置在框架侧板2远离框架后板1的一端,其中,框架前板4平行于框架后板1设置,侧拼接板8垂直于框架后板1设置,侧拼接板8设置在框架前板4的上方。具体的,侧拼接板8的宽度与集成灶的功能模块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相匹配,用于调节集成灶主机框架的进深;侧拼接板8的长度与集成灶的功能模块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相匹配,使得集成灶的功能模块与集成灶主机框架更具有一体性。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两个框架侧板2远离框架后板1的一端设置侧拼接板8,侧拼接板8的尺寸与功能模块的尺寸相匹配,具体实施中,通过替换侧拼接板8,即能适配不同尺寸的功能模块,拓宽了集成灶主机框架1的适配范围,不需要针对不同的功能模块开发不同的集成灶主机框架,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开发成本。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框架侧板2的第二端还包括第三部位,第三部位设置于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之间;两个框架侧板2的第三部位之间设置有挡板9,挡板9平行于框架后板1。具体的,按照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常规放置,框架前板4、侧拼接板8以及挡板9都设置在框架侧板2远离框架后板1的一端;其中,框架前板4平行于框架后板1设置,侧拼接板8垂直于框架后板1设置,挡板9平行于框架后板1设置。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常规放置,框架前板4靠近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底部设置,挡板9设置在框架前板4的上方,侧拼接板8设置在挡板9的上方。框架前板4与挡板9在竖直方向的尺寸之和小于框架后板1在竖直方向的尺寸,从而挡板9上方、两个框架侧板2之间形成开口,集成灶的功能模块能够通过此开口放置进集成灶主机框架内。具体的,挡板9的宽度与两个框架侧板2之间的距离相匹配,挡板9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与集成灶的功能模块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用于在集成灶的功能模块安装在集成灶主机框架上时,遮挡功能模块与框架前板4之间的间隙,使得集成灶主机框架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集成灶功能模块,能够提高集成灶的一体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框架后板1远离第一端的部位朝着容纳空间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10,凹槽10贯穿两个框架侧板2;第一端为框架后板1用于连接集成灶的头部的一端。具体的,凹槽10的三侧分别贯穿框架后板1以及两个框架侧板2。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常规放置,在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底后方设置有凹槽10,凹槽10呈L型,用于避让厨房其他设备的管道,使得集成灶的安装更加方便,能够适配更多的厨房布局。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凹槽10内设置有开口,开口用于引出容纳空间内的电源线。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电源线引入凹槽10,便于电源线向左或向右接通电源,在与电源断开时,能够将电源线放置在凹槽10内,使得电源线不占据厨房内其他空间,以防止电源线妨碍厨房内的人或物,提高用电安全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水平方向上,开口与两个框架侧板2中的一个框架侧板2的距离等于开口与两个框架侧板2中的另一个框架侧板2的距离。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常规放置,在水平方向上,开口设置在凹槽10的中间位置,便于电源线向左或向右接通电源。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集成灶主机框架还包括凹槽托架和接油盒11,框架前板4与框架后板1之间设置有横梁,凹槽托架依次贯穿框架前板4、横梁,与框架后板1连接;接油盒11放置于凹槽托架内,风道的出油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接油盒11的开口内。具体的,框架前板4平行于框架后板1,分别与两个框架侧板2远离框架后板1的一端连接,按照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常规放置,框架前板4靠近集成灶主机框架的底部设置。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框架侧板2连接,横梁与框架后板1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与风道的尺寸相匹配,以使得横梁与框架后板1之间足够容纳风道。具体的,横梁与框架前板4都对集成灶主机框架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具体的,接油盒11可以通过框架前板4的开口从凹槽托架中取出。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凹槽托架依次贯穿框架前板4、横梁,与框架后板1连接,使得接油盒11能够通过凹槽托架放置于风道下方,使得风道的出油口能够对准接油盒11的开口。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集成灶主机框架还包括两个风道连接板6,风道前板5的第一侧通过一个风道连接板6与相应框架侧板2连接,风道前板5的第二侧通过另一个风道连接板6与相应框架侧板2连接;第一侧为风道前板5靠近两个框架侧板2中的一个框架侧板2的一侧,第二侧为风道前板5靠近两个框架侧板2中的另一个框架侧板2的一侧。具体的,风道前板5经多次弯折后,形成朝向框架后板1的半包围结构,与框架后板1固定连接,形成全包围的通道结构,即风道;风道前板5的两侧,即风道的两侧分别通过风道连接板6与相应框架侧板2连接。具体的,由于风道的两侧与相应框架侧板2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一定的距离,无法直接连接,所以通过风道连接板6进行连接,因此风道连接板6的尺寸与风道、框架侧板2的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相匹配。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风道的两侧分别通过风道连接板6与相应框架侧板2连接,增加了风道在集成灶主机框架中的安装稳固性。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包括如上的集成灶主机框架。
综上,本申请的集成灶主机框架包括框架后板、框架前板以及风道前板,框架后板相对的两端分别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两个框架侧板;两个框架侧板中的一个框架侧板上设置有排烟孔,框架前板与框架后板相对设置,分别与两个框架侧板连接,形成容纳空间,风道前板在容纳空间内与框架后板围合,形成风道;风道与排烟孔相接,形成排烟通道。本申请将框架后板作为风道后板,不仅使得安装风道或者拆卸风道都更加便捷,而且提高了的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且上述本说明书对特定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他实施例也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者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特定顺序或者而连接顺序才能够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均为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后板(1),所述框架后板(1)相对的两端分别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两个框架侧板(2);所述两个框架侧板(2)中的一个框架侧板(2)上设置有排烟孔(3);
框架前板(4),所述框架前板(4)与所述框架后板(1)相对设置,分别与所述两个框架侧板(2)连接,形成容纳空间;
风道前板(5),所述风道前板(5)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框架后板(1)围合,形成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排烟孔(3)相接,形成排烟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主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框架侧板(2)之间设置有功能模块支架(7),所述功能模块支架(7)与所述框架后板(1)的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与集成灶的功能模块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功能模块支架(7)用于放置所述功能模块;所述框架后板(1)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集成灶的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主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前板(4)在竖直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框架后板(1)在竖直方向的尺寸;
所述框架侧板(2)的第二端包括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所述第二端为所述框架侧板(2)远离所述框架后板(1)的一端,所述第一部位为所述框架侧板(2)与所述框架前板(4)连接的部位;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框架后板(1)的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部位与所述框架后板(1)的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所述框架侧板(2)的第二部位朝着远离所述框架后板(1)的方向延伸,形成侧拼接板(8);所述侧拼接板(8)的尺寸与所述功能模块的尺寸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灶主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侧板(2)的第二端还包括第三部位,所述第三部位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之间;所述两个框架侧板(2)的第三部位之间设置有挡板(9),所述挡板(9)平行于所述框架后板(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主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后板(1)远离第一端的部位朝着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10),所述凹槽(10)贯穿所述两个框架侧板(2);所述第一端为所述框架后板(1)用于连接集成灶的头部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主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内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引出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电源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灶主机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开口与所述两个框架侧板(2)中的一个框架侧板(2)的距离等于所述开口与所述两个框架侧板(2)中的另一个框架侧板(2)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主机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凹槽托架和接油盒(11),所述框架前板(4)与所述框架后板(1)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凹槽托架依次贯穿所述框架前板(4)、所述横梁,与所述框架后板(1)连接;所述接油盒(11)放置于所述凹槽托架内,所述风道的出油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接油盒(11)的开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主机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风道连接板(6),所述风道前板(5)的第一侧通过一个所述风道连接板(6)与相应框架侧板(2)连接,所述风道前板(5)的第二侧通过另一个所述风道连接板(6)与相应框架侧板(2)连接;所述第一侧为所述风道前板(5)靠近所述两个框架侧板(2)中的一个框架侧板(2)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为所述风道前板(5)靠近所述两个框架侧板(2)中的另一个框架侧板(2)的一侧。
10.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主机框架。
CN202311785072.7A 2023-12-22 2023-12-22 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及集成灶 Pending CN1175887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85072.7A CN117588781A (zh) 2023-12-22 2023-12-22 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及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85072.7A CN117588781A (zh) 2023-12-22 2023-12-22 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及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8781A true CN117588781A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18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85072.7A Pending CN117588781A (zh) 2023-12-22 2023-12-22 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及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887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9168B (zh) 一种用于安装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箱体
CN117588781A (zh) 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及集成灶
CN209991507U (zh)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
CN214223212U (zh) 一种家用小型电磁采暖炉隔磁箱体
CN219222499U (zh) 一种集成灶
CN209399449U (zh) 集成灶
CN210379813U (zh) 一种实验室用智能无尘控制柜
CN219473736U (zh) 集成灶
CN220817836U (zh) 集烟机构及集成灶
CN220119430U (zh) 一种分离式烟灶一体机
CN216775177U (zh) 一种通信工程用可防潮的设备保护外罩
CN212618454U (zh) 集成灶
CN219160483U (zh) 一种电器盒固定结构及空调器
CN211451056U (zh) 一种带有集成电源线的分体式集成灶
CN109340860A (zh) 集成灶
CN216409058U (zh) 一种灶台及具有其的集成灶
CN219389838U (zh) 一种模块式公共厨房油烟净化器
CN217031263U (zh) 一种具有内置式电源插接结构的集成灶
CN220852218U (zh) 一种可适配多嵌槽的灶具底壳结构
CN219607180U (zh) 一种集成灶
CN117847589A (zh) 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及集成灶
CN219536667U (zh) 一种控制柜
CN219498590U (zh) 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柜
CN221035890U (zh) 一种带有机头与灶具连接结构的集成烹饪一体机
CN202419799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