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9449U - 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9449U
CN209399449U CN201822096505.9U CN201822096505U CN209399449U CN 209399449 U CN209399449 U CN 209399449U CN 201822096505 U CN201822096505 U CN 201822096505U CN 209399449 U CN209399449 U CN 209399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smoke
cover plate
cabinet body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9650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祥程
邢双喜
吕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gdipper Smart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gdipper Smart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gdipper Smart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igdipper Smart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9650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9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9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9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涉及集成灶结构的技术领域,包括柜体主体、安装部组件和盖板组件,通过安装部组件与柜体的顶部连接,安装部组件上设置有集成的线缆连接部,柜体主体内设置有电控部,线缆连接部与电控部电连接,盖板组件与安装部组件靠近柜体主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盖板组件和安装部组件之间围设有进烟腔,盖板组件远离柜体主体的一侧和安装部组件之间设置有进烟口,进烟口与进烟腔连通,进烟腔与柜体主体内的排烟腔连通,缓解了柜体主体和安装部组件之间的线束连接杂乱,且不便于对集成灶的进烟腔进行清洁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可对柜体主体和安装部组件之间的线束高效、有序连接,且便于对进烟腔进行清洁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集油烟机、燃气灶、蒸箱、烤箱、消毒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排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为了降低生产及运输成本,集成灶一般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分体式结构之间通过机械以及配电线束连接。
现有集成灶一般将柜体主体与安装部组件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安装部组件上设置有盖板,盖板和安装部组件之间设置有进烟腔,盖板固定连接于安装部组件上。
但是,通常的,柜体主体与安装部组件之间设置有多条连接线缆,线缆之间一一连接费时费力,且影响美观性;同时,盖板与安装部组件之间不便拆装,不便于对进烟腔内的油污进行清洁。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灶,以缓解了柜体主体和安装部组件之间的线束连接杂乱,且不便于对集成灶的进烟腔进行清洁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灶,包括柜体主体、安装部组件和盖板组件;
安装部组件设置于柜体主体的顶部,且安装部组件与柜体主体的顶部连接,安装部组件上设置有线缆连接部,柜体主体内设置有电控部,线缆连接部与电控部电连接,以实现柜体主体内的电控部与安装部组件内的电器元件连接;
盖板组件设置于安装部组件靠近柜体主体的一侧,且盖板组件与安装部组件可拆卸连接,盖板组件和安装部组件之间围设有进烟腔,盖板组件远离柜体主体的一侧和安装部组件之间设置有进烟口,进烟口与进烟腔连通,柜体主体内设置有排烟腔,进烟腔与排烟腔连通。
进一步的,安装部组件包括安装部主体、第一磁吸部和导流部;
安装部主体设置于柜体主体的顶部,且安装部主体与柜体主体的一侧连接,线缆连接部设置于安装部主体靠近柜体主体的一端,安装部主体与盖板组件之间围设有进烟腔,盖板组件远离柜体主体的一侧和安装部组件之间设置有进烟口;
第一磁吸部与安装部主体靠近盖板组件的一侧连接,第一磁吸部用于使盖板组件具有靠近安装部主体的运动趋势,以使盖板组件与安装部主体连接;
导流部设置于安装部主体靠近柜体主体的一端,进烟腔通过导流部与排烟腔连通。
进一步的,盖板组件包括盖板主体、第二磁吸部和导油部;
第二磁吸部与盖板主体靠近安装部主体的一侧连接,第二磁吸部与第一磁吸部吸合,以将盖板主体与安装部主体连接,盖板主体与安装部主体之间围设有进烟腔,盖板主体远离柜体主体的一侧和安装部主体之间设置有进烟口;
导油部设置于盖板主体靠近安装部主体的一侧,且导油部与盖板主体靠近柜体主体的一端连接,导油部的一侧与安装部主体抵接,导油部的另一侧伸入到进烟腔内。
进一步的,导油部包括抵接部和导油板;
抵接部与盖板主体靠近柜体主体的一端连接,抵接部与安装部主体抵接,导油板与抵接部远离盖板主体的一侧连接,导油板远离抵接部的一侧伸入到进烟腔内,以避免油污滞留在抵接部与安装部主体的抵接处。
进一步的,柜体主体上设置有进烟部和限位部;
进烟部设置于柜体主体靠近安装部主体的一侧,进烟部与排烟腔连通,导流部通过进烟部与排烟腔连通;
限位部设置于柜体主体上靠近进烟部的一侧,线缆连接部穿过限位部与电控部连接。
进一步的,集成灶还包括排烟部;
排烟部设置于柜体主体的侧壁上,排烟部与排烟腔连通,以将排烟腔内的油烟排至外界。
进一步的,集成灶还包括排烟系统;
排烟系统设置于排烟腔内,排烟系统与柜体主体的内壁连接,且排烟系统与排烟部连接,以将排烟腔内的油烟通过排烟部排至外界。
进一步的,集成灶还包括操作台;
操作台设置于柜体主体上,操作台与柜体主体连接。
进一步的,操作台上设置有多个燃烧器。
进一步的,第一磁吸部设置为多个;
多个第一磁吸部均设置于安装部主体靠近盖板组件的一侧。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灶,包括柜体主体、安装部组件和盖板组件;安装部组件设置于柜体主体的顶部,且安装部组件与柜体主体的顶部连接,安装部组件上设置有线缆连接部,柜体主体内设置有电控部,线缆连接部与电控部电连接,以实现柜体主体内的电控部与安装部组件内的电器元件连接;盖板组件设置于安装部组件靠近柜体主体的一侧,且盖板组件与安装部组件可拆卸连接,盖板组件和安装部组件之间围设有进烟腔,盖板组件远离柜体主体的一侧和安装部组件之间设置有进烟口,进烟口与进烟腔连通,柜体主体内设置有排烟腔,进烟腔与排烟腔连通;通过安装部组件与柜体的顶部连接,安装部组件上设置有集成的线缆连接部,柜体主体内设置有电控部,线缆连接部与电控部电连接,盖板组件与安装部组件靠近柜体主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盖板组件和安装部组件之间围设有进烟腔,盖板组件远离柜体主体的一侧和安装部组件之间设置有进烟口,进烟口与进烟腔连通,进烟腔与柜体主体内的排烟腔连通,缓解了柜体主体和安装部组件之间的线束连接杂乱,且不便于对集成灶的进烟腔进行清洁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可对柜体主体和安装部组件之间的线束高效、有序连接,且便于对进烟腔进行清洁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的柜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的柜体主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的安装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的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的盖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的安装部组件另一实施例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柜体主体;110-限位部;120-电控部;130-进烟部; 140-排烟部;200-安装部组件;210-安装部主体;211-第一磁吸部; 212-导流部;213-线缆连接部;220-进烟口;300-盖板组件;310-盖板主体;311-第二磁吸部;312-导油部;313-抵接部;314-导油板;400-操作台;500-燃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包括柜体主体100、安装部组件200和盖板组件300;安装部组件200设置于柜体主体100 的顶部,且安装部组件200与柜体主体100的顶部连接,安装部组件 200上设置有线缆连接部213,柜体主体100内设置有电控部120,线缆连接部213与电控部120电连接,以实现柜体主体100内的电控部120与安装部组件200内的电器元件连接;盖板组件300设置于安装部组件200靠近柜体主体100的一侧,且盖板组件300与安装部组件200可拆卸连接,盖板组件300和安装部组件200之间围设有进烟腔,盖板组件300远离柜体主体100的一侧和安装部组件200之间设置有进烟口220,进烟口220与进烟腔连通,柜体主体100内设置有排烟腔,进烟腔与排烟腔连通。
具体的,柜体主体100设置为长方体金属箱体结构,安装部组件 200设置于柜体主体100的上顶面,且安装部组件200通过螺钉与柜体主体100上顶面靠近较长棱边的一侧连接,安装部组件200上设置有线缆连接部213,安装部组件200上所有需要与柜体主体100进行连接的电器元件的线束的末端集成在线缆连接部213上;柜体主体 100内设置有电控部120,电控部120包括集成灶的整机控制器,柜体主体100上其它的电器元件均与电控部120通过线束连接,线缆连接部213通过连接线与电控部120连接,以实现在安装部组件200 与柜体主体100之间的线路通讯;盖板组件300与安装部组件200 靠近柜体主体100的一侧可拆卸连接,盖板组件300与安装部组件 200之间围设有进烟腔,盖板组件300远离柜体主体100的一侧和安装部组件200之间设置有进烟口220,进烟口220与进烟腔连通,且进烟腔与柜体主体100内的排烟腔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包括柜体主体100、安装部组件200和盖板组件300;安装部组件200设置于柜体主体100的顶部,且安装部组件200与柜体主体100的顶部连接,安装部组件200上设置有线缆连接部213,柜体主体100内设置有电控部120,线缆连接部213 与电控部120电连接,以实现柜体主体100内的电控部120与安装部组件200内的电器元件连接;盖板组件300设置于安装部组件200 靠近柜体主体100的一侧,且盖板组件300与安装部组件200可拆卸连接,盖板组件300和安装部组件200之间围设有进烟腔,盖板组件 300远离柜体主体100的一侧和安装部组件200之间设置有进烟口 220,进烟口220与进烟腔连通,柜体主体100内设置有排烟腔,进烟腔与排烟腔连通;通过安装部组件200与柜体的顶部连接,安装部组件200上设置有集成的线缆连接部213,柜体主体100内设置有电控部120,线缆连接部213与电控部120电连接,盖板组件300与安装部组件200靠近柜体主体100的一侧可拆卸连接,盖板组件300 和安装部组件200之间围设有进烟腔,盖板组件300远离柜体主体100的一侧和安装部组件200之间设置有进烟口220,进烟口220与进烟腔连通,进烟腔与柜体主体100内的排烟腔连通,缓解了柜体主体100和安装部组件200之间的线束连接杂乱,且不便于对集成灶的进烟腔进行清洁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可对柜体主体100和安装部组件200之间的线束高效、有序连接,且便于对进烟腔进行清洁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的安装部组件200包括安装部主体210、第一磁吸部211和导流部212;安装部主体210设置于柜体主体100的顶部,且安装部主体210与柜体主体100的一侧连接,线缆连接部213设置于安装部主体210靠近柜体主体100的一端,安装部主体210与盖板组件300之间围设有进烟腔,盖板组件300远离柜体主体100的一侧和安装部组件200之间设置有进烟口220;第一磁吸部211与安装部主体210靠近盖板组件 300的一侧连接,第一磁吸部211用于使盖板组件300具有靠近安装部主体210的运动趋势,以使盖板组件300与安装部主体210连接;导流部212设置于安装部主体210靠近柜体主体100的一端,进烟腔通过导流部212与排烟腔连通;其中,第一磁吸部211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磁吸部211均设置于安装部主体210靠近盖板组件300的一侧。
具体的,如图4所示,安装部组件200包括安装部主体210、第一磁吸部211和导流部212,安装部主体210与柜体主体100的顶面的一侧连接,安装部主体210与盖板组件300之间围设有进烟腔,盖板组件300远离柜体主体100的一侧和安装部组件200之间设置有进烟口220;线缆连接部213和导流部212均设置于安装部主体210与柜体主体100连接的一面上,导流部212设置为多个相邻的矩形开口,进烟腔通过多个导流部212与柜体主体100内的排烟腔连通;第一磁吸部211与安装部主体210靠近盖板组件300的一侧连接,且第一磁吸部211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磁吸部211分别设置于安装部主体 210靠近盖板组件300的一侧的左右框架上,第一磁吸部211设置为永磁铁,第一磁吸部211使盖板组件300具有靠近安装部主体210的运动趋势。
进一步的,盖板组件300包括盖板主体310、第二磁吸部311和导油部312;第二磁吸部311与盖板主体310靠近安装部主体210的一侧连接,第二磁吸部311与第一磁吸部211吸合,以将盖板主体 310与安装部主体210连接,盖板主体310与安装部主体210之间围设有进烟腔,盖板主体310远离柜体主体100的一侧和安装部主体 210之间设置有进烟口220;导油部312设置于盖板主体310靠近安装部主体210的一侧,且导油部312与盖板主体310靠近柜体主体 100的一端连接,导油部312的一侧与安装部主体210抵接,导油部 312的另一侧伸入到进烟腔内。
具体的,如图5所示,盖板组件300设置为矩形金属板,第二磁吸部311对应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二磁吸部311对应连接于盖板主体310靠近安装部主体210的一侧,第二磁吸部311与第一磁吸部211 吸合,以将盖板主体310和安装部主体210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盖板主体310与安装部主体210之间围设有进烟腔,盖板主体310远离柜体主体100的一侧和安装部主体210之间设置有进烟口220;导油部312设置于盖板主体310靠近安装部主体210的一侧,且导油部 312与盖板主体310的底部连接,盖板主体310的底部通过导油部312 与安装部主体210抵接,导油部312远离盖板主体310的一侧伸入到所述进烟腔内。
进一步的,导油部312包括抵接部313和导油板314;抵接部313 与盖板主体310靠近柜体主体100的一端连接,抵接部313与安装部主体210抵接,导油板314与抵接部313远离盖板主体310的一侧连接,导油板314远离抵接部313的一侧伸入到进烟腔内,以避免油污滞留在抵接部313与安装部主体210的抵接处。
具体的,如图6所示,导油部312包括抵接部313和导油板314,抵接部313可直接焊接在盖板主体310靠近柜体主体100的一端,抵接部313也可通过设置于盖板主体310远离安装部主体210一侧的金属板从盖板主体310的底部延伸而出的一部分矩形金属板,盖板主体310的的底部通过抵接部313抵接在安装部主体210上,导油板314 与抵接部313远离盖板主体310的一侧连接,导油板314所在平面与抵接部313所在平面之间设置有夹角,导油板314远离抵接部313 的一侧伸入到进烟腔内,且朝向进烟腔下部的空间延伸;在进烟腔内蓄积的油污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盖板主体310靠近安装部主体210 一侧的表面朝向导油板314流动,最终从导油板314上流入到排烟腔内,解决了油污容易从盖板主体310和安装部主体210之间的下部缝隙扩散至操作台400上的技术问题,有效避免了油污滞留在抵接部 313与安装部主体210抵接处的夹缝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通过安装部主体210设置于柜体主体 100的顶部,且安装部主体210与柜体主体100的一侧连接,第一磁吸部211与安装部主体210靠近盖板主体310的一侧连接,导流部 212设置于安装部主体210靠近柜体主体100的一端,进烟腔通过导流部212与排烟腔连通,第二磁吸部311与盖板主体310靠近安装部主体210的一侧连接,实现了可将盖板主体310从安装部主体210 上进行快速拆装,便于对盖板主体310与安装部主体210之间的进烟腔内的油污进行清洁;抵接部313与盖板主体310靠近柜体主体100 的一端连接,导油板314与抵接部313远离盖板主体310的一侧连接,导油板314远离抵接部313的一侧伸入到进烟腔内,有效避免了油污滞留在抵接部313与安装部主体210的抵接处的夹缝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的柜体主体100上设置有进烟部130和限位部110;进烟部130设置于柜体主体100靠近安装部主体210的一侧,进烟部130与排烟腔连通,导流部212通过进烟部130与排烟腔连通;限位部110设置于柜体主体100上靠近进烟部130的一侧,线缆连接部213穿过限位部110 与电控部120连接。
具体的,如图3所示,进烟部130设置于柜体主体100靠近安装部主体210的一侧,进烟部130设置为矩形开口,进烟部130与排烟腔连通,位于安装部主体210底部的导流部212穿过所述进烟部130 进入到所述排烟腔内,以将进烟腔与排烟腔连通;限位部110设置于柜体主体100上靠近排烟部140的一侧,线缆连接部213穿过限位部 110与电控部120连接,其中,电控部120包括控制主板、连接线和插头,连接线的一端与控制主板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限位部 110与插头连接,插头插入到线缆连接部213内,限位部110设置为矩形开口,矩形开口最长对角线的尺寸小于插头最大的外形尺寸,以防止插头通过限位部110进入到柜体主体100内。
另外,如图7所示,线缆连接部213的位置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以及上述实施例所限定的位置,同等的,限位部110的位置也不限于上述限定的位置,或者限位部110可从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去除,例如,当线缆连接部213设置于安装部主体210靠近盖板主体310的一侧时,插头可直接在插接在线缆连接部213内,而无需设置限位部110。
进一步的,集成灶还包括排烟部140;排烟部140设置于柜体主体100的侧壁上,排烟部140与排烟腔连通,以将排烟腔内的油烟排至外界。
具体的,排烟部140设置为位于柜体主体100侧壁上的开口,排烟部140与柜体主体100内的排烟腔连通,以使排烟腔内的油烟通过排烟部140排至外界烟道。
进一步的,集成灶还包括排烟系统;排烟系统设置于排烟腔内,排烟系统与柜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且排烟系统与排烟部140连接,以将排烟腔内的油烟通过排烟部140排至外界。
具体的,排烟系统包括风机和排风道,风机和排风道均设置于排烟腔内,排风道的外壁通过连接架与柜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风机设置于排风道的入口处,且风机固定在柜体主体100的内壁上,排风道远离风机的一端与排烟部140连接,排烟部140远离排风道的一侧与排烟管连接,排烟管与外界烟道连通。
进一步的,集成灶还包括操作台400;操作台400设置于柜体主体100上,操作台400与柜体主体100连接;另外,操作台400上设置有多个燃烧器500。
具体的,操作台400设置于柜体主体100的顶面上,操作台400 与柜体主体100连接,操作台400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座孔,多个燃烧器500分别对应设置于多个安装座孔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通过进烟部130设置于柜体主体100 靠近安装部主体210的一侧,导流部212通过进烟部130与排烟腔连通,限位部110设置于柜体主体100上靠近进烟部130的一侧,线缆连接部213穿过限位部110与电控部120连接,有效防止了上述的插头通过限位部110进入到柜体主体100内;排烟部140设置于柜体主体100的侧壁上,排烟系统与柜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排烟系统与排烟部140连接,可将排烟腔内的油烟高效的排至外界;操作台400 设置于柜体主体100上,操作台400上设置有多个燃烧器500,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功能更加完善。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的各组件之间的装配顺序为:首先,将线缆插头由柜体主体100内拉出,并插入到线缆连接部213内,其次,将线缆插头和电控部120之间冗余的线缆收入柜体主体100内,随后,将安装部组件200通过螺钉固定在柜体主体100上,随后,将操作台 400固定在柜体主体100的顶面上,将燃烧器500设置于操作台400 的安装座孔内,最后,将盖板组件300设置于安装部组件200的一侧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主体、安装部组件和盖板组件;
所述安装部组件设置于所述柜体主体的顶部,且所述安装部组件与所述柜体主体的顶部连接,所述安装部组件上设置有线缆连接部,所述柜体主体内设置有电控部,所述线缆连接部与所述电控部电连接,以实现所述柜体主体内的电控部与所述安装部组件内的电器元件连接;
所述盖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组件靠近所述柜体主体的一侧,且所述盖板组件与所述安装部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组件和所述安装部组件之间围设有进烟腔,所述盖板组件远离所述柜体主体的一侧和所述安装部组件之间设置有进烟口,所述进烟口与所述进烟腔连通,所述柜体主体内设置有排烟腔,所述进烟腔与所述排烟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组件包括安装部主体、第一磁吸部和导流部;
所述安装部主体设置于所述柜体主体的顶部,且所述安装部主体与所述柜体主体的一侧连接,所述线缆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主体靠近所述柜体主体的一端,所述安装部主体与所述盖板组件之间围设有所述进烟腔,所述盖板组件远离所述柜体主体的一侧和所述安装部组件之间设置有所述进烟口;
所述第一磁吸部与所述安装部主体靠近所述盖板组件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磁吸部用于使所述盖板组件具有靠近所述安装部主体的运动趋势,以使所述盖板组件与所述安装部主体连接;
所述导流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主体靠近所述柜体主体的一端,所述进烟腔通过所述导流部与所述排烟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主体、第二磁吸部和导油部;
所述第二磁吸部与所述盖板主体靠近所述安装部主体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磁吸部与所述第一磁吸部吸合,以将所述盖板主体与所述安装部主体连接,所述盖板主体与所述安装部主体之间围设有所述进烟腔,所述盖板主体远离所述柜体主体的一侧和所述安装部主体之间设置有所述进烟口;
所述导油部设置于所述盖板主体靠近所述安装部主体的一侧,且所述导油部与所述盖板主体靠近所述柜体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导油部的一侧与所述安装部主体抵接,所述导油部的另一侧伸入到所述进烟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部包括抵接部和导油板;
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盖板主体靠近所述柜体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安装部主体抵接,所述导油板与所述抵接部远离所述盖板主体的一侧连接,所述导油板远离所述抵接部的一侧伸入到所述进烟腔内,以避免油污滞留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安装部主体的抵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主体上设置有进烟部和限位部;
所述进烟部设置于所述柜体主体靠近所述安装部主体的一侧,所述进烟部与所述排烟腔连通,所述导流部通过所述进烟部与所述排烟腔连通;
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柜体主体上靠近所述进烟部的一侧,所述线缆连接部穿过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电控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烟部;
所述排烟部设置于所述柜体主体的侧壁上,所述排烟部与所述排烟腔连通,以将所述排烟腔内的油烟排至外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烟系统;
所述排烟系统设置于所述排烟腔内,所述排烟系统与所述柜体主体的内壁连接,且所述排烟系统与所述排烟部连接,以将所述排烟腔内的油烟通过所述排烟部排至外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台;
所述操作台设置于所述柜体主体上,所述操作台与所述柜体主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多个燃烧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部设置为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磁吸部均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主体靠近所述盖板组件的一侧。
CN201822096505.9U 2018-12-13 2018-12-13 集成灶 Active CN209399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6505.9U CN209399449U (zh) 2018-12-13 2018-12-13 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6505.9U CN209399449U (zh) 2018-12-13 2018-12-13 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9449U true CN209399449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4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96505.9U Active CN209399449U (zh) 2018-12-13 2018-12-13 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94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860A (zh) * 2018-12-13 2019-02-15 北斗星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集成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860A (zh) * 2018-12-13 2019-02-15 北斗星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集成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99449U (zh) 集成灶
CN109340860A (zh) 集成灶
CN204205315U (zh) 新型控制柜
CN205609991U (zh) 一种开关柜柜体结构
CN205065835U (zh) 嵌入式分体集成灶
CN207200088U (zh) 具有通风防尘功能的开关柜
CN202692194U (zh) 一种集成灶风机系统的安装结构
CN209325875U (zh) 一种集成灶的吸油烟机安装结构
CN205581737U (zh) 一种易拆卸计算机机箱
CN102022767A (zh) 下抽气吸油烟机
CN203374972U (zh) 泵房专用防水桥架连接器
CN207625243U (zh) 一种母线槽插接箱
CN209399432U (zh) 集成灶盖板及集成灶
CN205353157U (zh) 一种新型电表箱
CN205182948U (zh) 静电油烟净化器
CN206959060U (zh) 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开关防护结构
CN209435627U (zh) 一种基于智能电表的大数据分析装置
CN205351779U (zh) 一种具有新型集烟罩的燃气热水器风机
CN103280655A (zh) 防尘接线装置
CN205334268U (zh) 可插拔式温湿度控制装置
CN212841744U (zh) 一种风箱横置的集成灶
CN204165605U (zh) 燃气表油污防护罩
CN215112797U (zh) 一种集成灶的出烟口结构
CN207029172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电器元件安装结构
CN117588781A (zh) 一种集成灶主机框架及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