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79692A - 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79692A
CN117579692A CN202410057416.0A CN202410057416A CN117579692A CN 117579692 A CN117579692 A CN 117579692A CN 202410057416 A CN202410057416 A CN 202410057416A CN 117579692 A CN117579692 A CN 117579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text
information text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574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79692B (zh
Inventor
石江枫
赵洲洋
于伟
靳雯
王全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zhao Ru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Qingyu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Ri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zhao Ru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Qingyu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Ri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zhao Ru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Qingyu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Ri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zhao Ru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5741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796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79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9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79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9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数据监控与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存储有初始终端标识集的第一存储介质、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当接收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时,获取每一初始终端的初始活跃度和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并确定出第一目标终端,在第一目标终端存在第一信息文本时,获取所有第一信息文本权重和关键信息文本权重,并将对应第一信息文本权重大于关键信息权重的第一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可知,本发明通过对比未被响应的信息文本和新信息文本权重,实现了权重高的未响应信息文本的重复推送,避免信息被用户忽略。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监控与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可以实现线上开展,为了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达到更灵活的运营目的,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动态下发一些提示信息到终端。例如在企业的系统监控过程中,监控到系统问题后会将问题推送至预设部门人员对应的终端,终端可以在应用程序中显示系统推送的多条展示信息,根据终端用户的点击进入到信息内容的界面,完成信息内容的读取,进而实现问题的及时处理。但由于终端用户不一定能及时读取信息会导致问题处理的延时,影响业务正常进行,且在信息推送较多时终端用户可能会出现信息疲劳导致忽略某条信息,信息传达有效性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存储有初始终端标识集A={A1,A2,……,Ai,……,Am}的第一存储介质、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Ai是指第i个初始终端标识,i=1,2,……,m,m为初始终端标识的数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S100,当接收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时,获取每一Ai对应的初始终端的初始活跃度Ci和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Di;所述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Di是指Ai对应的初始终端中已被响应但还未处理完成的信息文本以及未被响应的信息文本的数量之和。
其中,Ci符合如下条件:
Ci0+0.3×φ1/T1+0.3×φ2/T2+0.2×φ3/7+0.2×(∑N n=1 (λn-∑N n=1λn/N)2/N)1/2,其中,σ0为预设活跃度,φ1为Ai对应的初始终端在当前时间点前的T1时长内的信息点击总次数,φ2为Ai对应的初始终端在上周与当前时间点对应的目标时间点的前后各T2/2时长内的信息点击总次数,φ3为Ai对应的初始终端在当天前的一周内的信息点击总次数,λn为Ai对应的初始终端在上周与所述当天对应的日期内的第n个特定时间段的信息点击总次数,N为在上周与所述当天对应的日期内的特定时间段的数量。
S200,根据每一Ai对应的初始终端的初始活跃度Ci和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Di,确定出第一目标终端。
S300,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信息文本集B={B1,B2,……,Bp,……,Bq},其中,Bp为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p个第一信息文本,p=1,2,……,q,q为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信息文本的数量,所述第一信息文本是指在当前时间点处于未被响应状态的任一信息文本。
S400,若B为空集,将所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对应的关键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
S500,若B不为空集,获取所述关键信息文本对应的关键信息文本权重W0和B对应的第一信息文本权重集W={W1,W2,……,Wp,……,Wq},其中,Wp为Bp对应的第一信息文本权重。
S600,当每一Wp≤W0时,将所述关键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
S700,当存在至少一个Wp>W0时,从B中获取第二信息文本集,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文本集包括若干个第二信息文本,所述第二信息文本是指对应第一信息文本权重大于关键信息文本权重的第一信息文本。
S800,将所述关键信息文本和若干个第二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存储有初始终端的第一存储介质、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当接收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时,获取每个初始终端的初始活跃度和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然后确定出第一目标终端,若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信息文本都已被响应,直接将关键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若存在未被响应的第一信息文本,再获取第一信息文本权重和关键信息文本权重,当所有第一信息文本权重都不大于关键信息文本权重时,只将关键信息文本请求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即可,使得关键信息文本处于信息队列前列,能够被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及时看到,当存在至少一个第一信息文本权重大于关键信息文本权重时,表明第一目标终端信息队列中的未被响应的历史信息文本中存在重要性大于新信息文本重要性的信息文本,此时从第一信息文本集中获取到若干个第二信息文本,并将若干个第二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由于获取的若干个第二信息文本是初始权重较高或者未读时间过长的信息文本,通过将每一第二信息文本进行重复推送,能够避免第二信息文本被用户忽略或沉入信息队列,从而提高了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执行计算机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服务器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存储有初始终端标识集A={A1,A2,……,Ai,……,Am}的第一存储介质、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Ai是指第i个初始终端标识,i=1,2,……,m,m为初始终端标识的数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如图1所示:
S100,当接收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时,获取每一Ai对应的初始终端的初始活跃度Ci和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Di;所述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Di是指Ai对应的初始终端中已被响应但还未处理完成的信息文本以及未被响应的信息文本的数量之和,可以理解为:当每一信息文本处理完成时,目标监控系统会将处理完成的信息文本切换为已处理状态。
具体的,所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是指目标监控系统发送的将关键信息文本首次推送至初始终端的请求,可以理解为:关键信息文本不是重复推送的信息文本,其中,目标监控系统是指用于监控某一企业系统的工作状态的系统。
具体的,所述初始终端标识是指初始终端的唯一身份标识,例如,账号信息。
具体的,所述初始终端是指处于企业的特定部门并用于处理系统问题的用户对应的终端,例如,特定部门可以是上述企业的IT部或维修部等。
具体的,Ci符合如下条件:
Ci0+0.3×φ1/T1+0.3×φ2/T2+0.2×φ3/7+0.2×(∑N n=1 (λn-∑N n=1λn/N)2/N)1/2,其中,σ0为预设活跃度,φ1为Ai对应的初始终端在当前时间点前的T1时长内的信息点击总次数,φ2为Ai对应的初始终端在上周与当前时间点对应的目标时间点的前后各T2/2时长内的信息点击总次数,φ3为Ai对应的初始终端在当天前的一周内的信息点击总次数,λn为Ai对应的初始终端在上周与所述当天对应的日期内的第n个特定时间段的信息点击总次数,N为在上周与所述当天对应的日期内的特定时间段的数量,可以理解为:将Ai对应的初始终端的在线总时长以小时为单位划为若干个时间段。
进一步的,T1=1h,T2=2h,N=8h。
具体的,所述当前时间点是指接收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的时间点,可以理解为:当前时间点为周一的十点时,φ2为Ai对应的初始终端在上周一的九点到十一点内的信息点击总次数。
具体的,所述当天是指接收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的当天。
上述,在接收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也即目标监控系统推送的新信息且非重复信息时,获取每个初始终端的初始活跃度,能够预测初始终端在此时的活跃状态,若将关键信息文本推送至活跃度高的初始终端能够提高关键信息文本被及时读取的可能性,使得关键信息文本中描述的问题能够被及时处理,在此基础上还考虑了每个初始终端的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若未处理信息文本过多时则会降低关键信息文本中描述的问题被及时处理的可能性,因此,需要获取每个初始终端的初始活跃度和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综合考虑两者因素,以提高问题被快速处理的可能性。
S200,根据每一Ai对应的初始终端的初始活跃度Ci和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Di,确定出第一目标终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S200中通过以下步骤确定出第一目标终端:
S101,根据Ci和Di,获取每一Ai对应的初始终端的空闲度Li
具体的,Li符合如下条件:
Li=Ci/Di
S102,将最大空闲度Li对应的初始终端确定为第一目标终端,可以理解为:最大空闲度Li对应的初始终端为一个时,将该初始终端确定为第一目标终端,最大空闲度Li对应的初始终端为多个时,从多个初始终端中随机确定出一个第一目标终端。
上述,通过计算初始活跃度和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的比值,综合考虑了每一初始终端对应的用户能够及时处理问题的可能性,当比值较高时,表明用户能够处理较多的未处理信息文本,当比值较低时,表明用户能够处理较少的未处理信息文本,因而即使初始终端的活跃度较高的情况下,若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很多,用户也不能及时处理到关键信息文本中描述的问题,因此将计算出的最大空闲度对应的初始终端确定为第一目标终端,提高了问题被及时处理的可能性。
S300,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信息文本集B={B1,B2,……,Bp,……,Bq},其中,Bp为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p个第一信息文本,p=1,2,……,q,q为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信息文本的数量,所述第一信息文本是指在当前时间点处于未被响应状态的任一信息文本,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信息文本处于未被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读取的状态。
上述,通过获取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信息文本的数量,能够得知第一目标终端接收的所有信息文本中处于未读状态的信息文本的数量,以对第一目标终端读取信息文本的情况进行评估,有利于判断新的关键信息文本被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及时看到的可能性。
S400,若B为空集,将所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对应的关键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
上述,当不存在第一信息文本时,也即推送给第一目标终端的所有信息文本均被第一目标终端读取,此时将关键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能够使得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及时看到关键信息文本,避免关键信息文本被忽略,实现信息传达的及时性。
S500,若B不为空集,获取所述关键信息文本对应的关键信息文本权重W0和B对应的第一信息文本权重集W={W1,W2,……,Wp,……,Wq},其中,Wp为Bp对应的第一信息文本权重。
具体的,所述关键信息文本权重W0是指关键信息文本对应的初始权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步骤获取所述关键信息文本对应的初始权重:
S501,根据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对所述关键信息文本进行分析,获取关键信息文本的关键词和分类标签。
具体的,所述分类标签是指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识别关键信息文本中的关键词、情感和主题后获取到的标签,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获取分类标签的具体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S502,将所述关键词和分类标签组成后构建目标词向量,本领域人员知晓根据词获取词向量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S503,将所述目标文本向量输入至目标监督学习模型,获取到所述关键信息文本对应的初始权重。
具体的,所述目标监督学习模型是根据若干个历史消息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历史消息文本的分类标签训练后的模型。
具体的,Wp符合如下条件:
Wpp+k1×tp,其中,θp为第一目标终端接收到Bp时Bp对应的权重,k1为第一权重系数,tp为数据处理系统接收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和第一目标终端接收到Bp之间的时长,单位为分钟,可以理解为:若Bp为首次推送的信息文本,则θp为Bp对应的初始权重,若Bp为重复推送的信息文本,则θp为在Bp对应的初始权重上叠加后的权重。
具体的,Bp对应的初始权重与关键信息文本对应初始权重的获取方式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通过在第一信息文本被接收时的权重的基础上,以被接收后的时长的延长使得第一信息文本的权重进行递增,因而第一信息文本的权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当第一信息文本被接收时的权重较高时,在短时间内达到要求的可能性更高,缩短再次推送的时长,使其能够被用户尽快看到,当第一信息文本被接收时的权重较低时,表明第一信息文本的内容不够紧急,但随着时间延长,能够逐步提高第一信息文本权重,在其权重达到要求时,进行再次推送,防止其沉入信息队列。
S600,当每一Wp≤W0时,将所述关键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
上述,在每个第一信息文本权重都不大于关键信息文本权重时,表明关键信息文本比较重要,因此只将关键信息文本请求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即可,使得关键信息文本处于信息队列前列,能够被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及时看到,在该过程中不对权重较低的第二信息文本进行重复推送,防止关键信息文本被忽略。
S700,当存在至少一个Wp>W0时,从B中获取第二信息文本集,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文本集包括若干个第二信息文本,所述第二信息文本是指第一信息文本权重大于关键信息文本权重的若干个第一信息文本中的任一信息文本。
S800,将所述关键信息文本和若干个第二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
上述,当存在第一信息文本的权重大于关键信息文本的权重时,表明第一目标终端信息队列中的未被响应的历史信息文本的重要性大于新信息文本的重要性,因此,获取的大于新信息文本的重要性的历史信息文本,也即获取的若干个第二信息文本是初始权重较高或者未读时间过长的信息文本,通过将每一第二信息文本进行重复推送,能够避免第二信息文本被用户忽略或沉入信息队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存储介质还存储有每一Ai对应的备用终端标识集E={E1,E2,E3},E1={E11,E12,……,E1r,……,E1s},E2={E21,E22,……,E2u,……,E2w},E3={E31,E32,……,E3v,……,E3z},其中,E1r为第一终端标识集E1中的第r个第一终端标识,E2u为第二终端标识集E2中的第u个第二终端标识,E3v为第三终端标识集E3中的第v个第三终端标识,r=1,2,……,s,s为第一终端标识的数量,u=1,2,……,w,w为第二终端标识的数量,v=1,2,……,z,z为第三终端标识的数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S01,根据所述关键信息文本权重W0和预设的初始权重阈值ζ,当W0≥ζ时,获取所述关键信息文本的未响应时长F。
具体的,所述关键信息文本的未响应时长F是指从首次推送关键信息文本时开始计时的时长。
具体的,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是指第一终端的唯一身份标识,其中,第一终端是指预先设置的第一目标终端的上一等级的任一终端,可以理解为:第一终端对应的用户是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的上一等级用户。
具体的,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是指第二终端的唯一身份标识,其中,第二终端是指预先设置的与第一目标终端处于同一等级的任一终端,可以理解为:第二终端对应的用户是第二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的同一等级用户。
具体的,所述第三终端标识是指第三终端的唯一身份标识,其中,第三终端是指预先设置的第一目标终端的下一等级的任一终端,可以理解为:第三终端对应的用户是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的下一等级用户。
S02,当F=δ时,获取第一目标终端与每一E1r对应的第一终端的第一关联度yr、第一目标终端与每一E2u对应的第二终端的第二关联度yu和第一目标终端与每一E3v对应的第三终端的第三关联度yv,其中,δ为预设的时长阈值。
具体的,yr符合如下条件:
yr=0.1×εr/t0,其中,εr是指第一目标终端与E1r对应的第一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联系次数,t0是指预设时间段的时长,单位为小时,可以理解为:联系次数是指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和第一终端对应的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采用内部通讯工具发送信息次数总和,预设时间段是指在F=δ时刻之前的一段时间,例如,一天或四个小时等。
具体的,yu符合如下条件:
yu=0.6×εu/t0,其中,εu是指第一目标终端与E2u对应的第二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联系次数。
具体的,yv符合如下条件:
yv=0.3×εv/t0,其中,εv是指第一目标终端与E3v对应的第三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联系次数。
S03,将每一yr、yu和yv中的最大关联度对应的终端确定为第二目标终端,可以理解为:当每一yr、yu和yv中的最大关联度为某一yr时,将yr对应的第一终端确定为第二目标终端,当最大关联度为某一yu时,将yu对应的第二终端确定为第二目标终端,当最大关联度为某一yv时,将yv对应的第三终端确定为第二目标终端。
S04,将所述关键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二目标终端。
上述,在新接收的关键信息文本的初始权重不小于预设的初始权重阈值时,表明关键信息文本的内容是相对比较重要或紧急的,因此在其一直未被响应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考虑对其进行重发处理,也即未被响应的时长达到预设的时长阈值时,根据第一目标终端与其他终端的联系次数以及等级关系,确定出最适合接收关键信息文本的第二目标终端,将关键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二目标终端,以使第二目标终端能够及时通知第一目标终端的用户或者代替第一目标终端的用户去处理对应的问题,进而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和问题处理效率。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S700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每一第二信息文本进行清洗处理,获取到第三信息文本集;所述第三信息文本集包括若干个第三信息文本,所述第三信息文本为清洗后的任一第二信息文本。
具体的,对每一第二信息文本进行清洗处理是指将每一第二信息文本中的无关字符删除,所述无关字符是指与第二信息文本的文本内容无关的字符,例如,标点符号、空格等字符。
上述,通过对第二信息文本进行清洗处理,能够去除第二信息文本中与文本内容无关的字符,使得在将第二信息文本转化为向量时,只需将文本中的有关内容转化为向量,并在后续计算相似度时,避免了无关字符的影响,以确保相似度计算的准确性。
S2,当存在两个或多个第三信息文本的相似度H≥H0时,获取目标信息文本的目标信息文本权重G,其中,H0为预设的相似度阈值;可以理解为:当有多组第三信息文本的相似度不小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时,每组第三信息文本均对应有一个目标信息文本。
具体的,所述目标信息文本是指第三信息文本的相似度不小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的两个或多个第三信息文本中已重复推送次数最多的信息文本,可以理解为:当有两个或多个第三信息文本的相似度不小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时,获取所述两个或多个第三信息文本中每个第三信息文本对应的初始信息文本的重复推送次数,最多重复推送次数对应的第三信息文本作为目标信息文本。
具体的,所述预设的相似度阈值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预先设定的阈值。
进一步的,H0≥90%。
具体的,G符合如下条件:
G=G0+k2×(D+1),其中,G0为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初始信息文本的初始权重,k2为第二权重系数,D为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初始信息文本的已重复推送次数,其中,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初始信息文本的初始权重与关键信息文本的初始权重的获取方式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由于第二信息文本可能是首次推送且未被响应的信息文本,也可能是二次或多次推送后未被响应的信息文本,例如,对于某个未被响应的初始信息文本在二次推送后,若第一目标接收人员仍未读取,首次推送的初始信息文本和其对应的二次重复推送的信息文本在下次推送时会一同进行重复推送,这样会导致信息的冗余,因此需要从若干个第二信息文本中找出相似的信息文本,再从相似信息文本中获取到重复推送次数最多的目标信息文本权重,在下次重复推送时以目标信息文本权重为准,判断是否推送目标信息文本,对其他相似的信息文本不再推送,避免了同一信息或相似信息的重复推送,降低了冗余信息的干扰,进而有效减少了用户的信息疲劳。
S3,根据G,对所述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第二信息文本添加对应的关键提示标识。
具体的,所述关键提示标识是指提示所述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第二信息文本的重要程度的提示标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S3中包括如下步骤:
S31,当G<α时,对所述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第二信息文本添加第一提示标识,其中,α为预设的第一权重阈值。
具体的,所述第一提示标识是指提示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第二信息文本处于第一提示标识对应的重要程度的标识,例如,第一提示标识为“<一般重要>”,添加于第二信息文本的开头处。
S32,当α≤G<β时,对所述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第二信息文本添加第二提示标识,其中,β为预设的第二权重阈值。
具体的,所述第二提示标识是指提示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第二信息文本处于第二提示标识对应的重要程度的标识,例如,第二提示标识为“<比较重要>”,添加于第二信息文本的开头处。
S33,当G≥β时,对所述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第二信息文本添加第三提示标识。
具体的,所述第三提示标识是指提示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第二信息文本处于第三提示标识对应的重要程度的标识,例如,第三提示标识为“<非常重要>”,添加于第二信息文本的开头处。
上述,通过目标信息文本权重对目标信息文本进行分级,并根据不同级别的目标信息文本添加对应的关键提示标识,当目标信息文本权重不小于预设的第二权重阈值时,表明该目标信息文本的初始权重较高或/和已重复推送次数较多,认为目标信息文本比较重要或紧急,通过对其添加对应的提示标识,能够引起用户较多的关注度,避免信息被用户忽略。
S4,将所述关键信息文本和添加关键提示标识后的第二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可以理解为:将关键信息文本和添加关键提示标识后的第二信息文本分别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两者的先后推送顺序随机。
上述,对第二信息文本添加对应的关键提示标识后,将其重复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以引起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的关注,提高了信息的传达效果,同时使得用户对第二信息文本的重要程度有了相关的了解,为用户的决策过程注入了动态因素,进而增强用户的工作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S10,当任一第二信息文本转换为被响应状态时,从B中获取转换为被响应状态的每一第二信息文本对应的若干个相似信息文本。
具体的,所述第二信息文本转换为被响应状态是指第二信息文本在第一目标终端中被点击,可以理解为:第二信息文本由未读状态转换为了已读状态。
具体的,所述第二信息文本对应的相似信息文本是指B中与第二信息文本的相似度不小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的任一第一信息文本。
S20,将若干个相似信息文本设置为被响应状态,可以理解为:不再对若干个相似文本进行重复推送。
上述,在某一第二信息文本被用户点击后,默认这条第二信息文本被用户读取,此时将这条第二信息文本对应的若干个相似信息文本也设置为被响应状态,以避免用户在未点击这些相似信息文本时系统对相似信息文本进行重复推送的情况,因此提供了更智能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同时减少了信息的冗余,减少用户对信息的疲劳度。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存储有初始终端的第一存储介质、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当接收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时,获取每个初始终端的初始活跃度和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然后确定出第一目标终端,若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信息文本都已被响应,直接将关键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若存在未被响应的第一信息文本,再获取第一信息文本权重和关键信息文本权重,当所有第一信息文本权重都不大于关键信息文本权重时,只将关键信息文本请求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即可,使得关键信息文本处于信息队列前列,能够被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及时看到,当存在至少一个第一信息文本权重大于关键信息文本权重时,表明第一目标终端信息队列中的未被响应的历史信息文本中存在重要性大于新信息文本重要性的信息文本,此时从第一信息文本集中获取到若干个第二信息文本,并将若干个第二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由于获取的若干个第二信息文本是初始权重较高或者未读时间过长的信息文本,通过将每一第二信息文本进行重复推送,能够避免第二信息文本被用户忽略或沉入信息队列,从而提高了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理解,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本发明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存储有初始终端标识集A={A1,A2,……,Ai,……,Am}的第一存储介质、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Ai是指第i个初始终端标识,i=1,2,……,m,m为初始终端标识的数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S100,当接收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时,获取每一Ai对应的初始终端的初始活跃度Ci和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Di;所述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Di是指Ai对应的初始终端中已被响应但还未处理完成的信息文本以及未被响应的信息文本的数量之和;
其中,Ci符合如下条件:
Ci0+0.3×φ1/T1+0.3×φ2/T2+0.2×φ3/7+0.2×(∑N n=1 (λn-∑N n=1λn/N)2/N)1/2,其中,σ0为预设活跃度,φ1为Ai对应的初始终端在当前时间点前的T1时长内的信息点击总次数,φ2为Ai对应的初始终端在上周与当前时间点对应的目标时间点的前后各T2/2时长内的信息点击总次数,φ3为Ai对应的初始终端在当天前的一周内的信息点击总次数,λn为Ai对应的初始终端在上周与所述当天对应的日期内的第n个特定时间段的信息点击总次数,N为在上周与所述当天对应的日期内的特定时间段的数量;
S200,根据每一Ai对应的初始终端的初始活跃度Ci和未处理信息文本数量Di,确定出第一目标终端;
S300,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信息文本集B={B1,B2,……,Bp,……,Bq},其中,Bp为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p个第一信息文本,p=1,2,……,q,q为第一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信息文本的数量,所述第一信息文本是指在当前时间点处于未被响应状态的任一信息文本;
S400,若B为空集,将所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对应的关键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
S500,若B不为空集,获取所述关键信息文本对应的关键信息文本权重W0和B对应的第一信息文本权重集W={W1,W2,……,Wp,……,Wq},其中,Wp为Bp对应的第一信息文本权重;
S600,当每一Wp≤W0时,将所述关键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
S700,当存在至少一个Wp>W0时,从B中获取第二信息文本集,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文本集包括若干个第二信息文本,所述第二信息文本是指对应第一信息文本权重大于关键信息文本权重的第一信息文本;
S800,将所述关键信息文本和若干个第二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是指目标监控系统发送的将关键信息文本首次推送至初始终端的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S200中通过以下步骤确定出第一目标终端:
S101,根据Ci和Di,获取每一Ai对应的初始终端的空闲度Li
Li符合如下条件:
Li=Ci/Di
S102,将最大空闲度Li对应的初始终端确定为第一目标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Wp符合如下条件:
Wpp+k1×tp,其中,θp为第一目标终端接收到Bp时Bp对应的权重,k1为第一权重系数,tp为数据处理系统接收到关键信息推送请求和第一目标终端接收到Bp之间的时长,单位为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介质还存储有每一Ai对应的备用终端标识集E={E1,E2,E3},E1={E11,E12,……,E1r,……,E1s},E2={E21,E22,……,E2u,……,E2w},E3={E31,E32,……,E3v,……,E3z},其中,E1r为第一终端标识集E1中的第r个第一终端标识,E2u为第二终端标识集E2中的第u个第二终端标识,E3v为第三终端标识集E3中的第v个第三终端标识,r=1,2,……,s,s为第一终端标识的数量,u=1,2,……,w,w为第二终端标识的数量,v=1,2,……,z,z为第三终端标识的数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S01,根据所述关键信息文本权重W0和预设的初始权重阈值ζ,当W0≥ζ时,获取所述关键信息文本的未响应时长F;
S02,当F=δ时,获取第一目标终端与每一E1r对应的第一终端的第一关联度yr、第一目标终端与每一E2u对应的第二终端的第二关联度yu和第一目标终端与每一E3v对应的第三终端的第三关联度yv,其中,δ为预设的时长阈值;
S03,将每一yr、yu和yv中的最大关联度对应的终端作为第二目标终端;
S04,将所述关键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二目标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S700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每一第二信息文本进行清洗处理,获取到第三信息文本集;所述第三信息文本集包括若干个第三信息文本,所述第三信息文本为清洗后的任一第二信息文本;
S2,当存在两个或多个第三信息文本的相似度H≥H0时,获取目标信息文本的目标信息文本权重G,其中,H0为预设的相似度阈值;所述目标信息文本是指第三信息文本的相似度不小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的两个或多个第三信息文本中已重复推送次数最多的信息文本;
S3,根据G,对所述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第二信息文本添加对应的关键提示标识;
S4,将所述关键信息文本和添加关键提示标识后的第二信息文本推送至第一目标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G符合如下条件:
G=G0+k2×(D+1),其中,G0为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初始信息文本的初始权重,k2为第二权重系数,D为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初始信息文本的已重复推送次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一第二信息文本进行清洗处理是指将每一第二信息文本中的无关字符删除,所述无关字符是指与第二信息文本的文本内容无关的字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S3中包括如下步骤:
S31,当G<α时,对所述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第二信息文本添加第一提示标识,其中,α为预设的第一权重阈值;
S32,当α≤G<β时,对所述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第二信息文本添加第二提示标识,其中,β为预设的第二权重阈值;
S33,当G≥β时,对所述目标信息文本对应的第二信息文本添加第三提示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S10,当任一第二信息文本转换为被响应状态时,从B中获取转换为被响应状态的每一第二信息文本对应的若干个相似信息文本;
S20,将若干个相似信息文本设置为被响应状态。
CN202410057416.0A 2024-01-16 2024-01-16 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 Active CN117579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7416.0A CN117579692B (zh) 2024-01-16 2024-01-16 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7416.0A CN117579692B (zh) 2024-01-16 2024-01-16 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9692A true CN117579692A (zh) 2024-02-20
CN117579692B CN117579692B (zh) 2024-03-15

Family

ID=89864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57416.0A Active CN117579692B (zh) 2024-01-16 2024-01-16 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7969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4258A (zh) * 2018-08-14 2018-11-3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后台信息推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90005121A1 (en) * 2017-06-29 2019-01-03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shing information
CN111159387A (zh) * 2019-12-12 2020-05-15 北京睿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维度报警信息文本相似度分析的推荐方法
WO2022166579A1 (zh) * 2021-02-05 2022-08-1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展示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291829A (zh) * 2022-08-01 2022-11-04 Vidaa国际控股(荷兰)公司 显示设备及订阅消息提醒方法
CN116797345A (zh) * 2023-06-02 2023-09-22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05121A1 (en) * 2017-06-29 2019-01-03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shing information
CN108924258A (zh) * 2018-08-14 2018-11-3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后台信息推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59387A (zh) * 2019-12-12 2020-05-15 北京睿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维度报警信息文本相似度分析的推荐方法
WO2022166579A1 (zh) * 2021-02-05 2022-08-1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展示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291829A (zh) * 2022-08-01 2022-11-04 Vidaa国际控股(荷兰)公司 显示设备及订阅消息提醒方法
CN116797345A (zh) * 2023-06-02 2023-09-22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9692B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54086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CN111835760B (zh) 报警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6997549A (zh) 一种广告信息的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11078742B (zh) 用户分类模型训练方法、用户分类方法及装置
CN113412607B (zh) 内容推送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297840B (zh) 恶意流量账号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86631A (zh) 任务事项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38968A (zh) 一种网络热点的挖掘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69261B (zh) 基于加密算法的模型构建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579692B (zh) 一种用于信息推送的数据处理系统
CN102693258A (zh) 高精度的类似检索系统
CN111882349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222297B (zh) 一种标签用户的识别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9766541B (zh) 一种营销策略的识别方法、服务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562990B (zh) 一种基于消息的轻量级无服务器计算方法
CN114339689A (zh) 一种物联网机卡绑定池管控方法、装置及相关介质
CN113901261A (zh) 异常对象集群的定位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Roszik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finite-source retrial queues operating in random environments
CN109391738B (zh) 一种根据移动终端信息进行预警的方法
CN111400608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936498B (zh) 即时通讯消息提示的全排序方法
CN115600609B (zh) 一种基于项目表示增强的会话推荐方法、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1815339A (zh) 一种营销信息推送方法及设备
CN117194991B (zh) 基于gpu集群的高维数据推荐系统及方法
CN110717108B (zh) 基于特征工程的相似移动应用计算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