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75359A - 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75359A
CN117575359A CN202311579611.1A CN202311579611A CN117575359A CN 117575359 A CN117575359 A CN 117575359A CN 202311579611 A CN202311579611 A CN 202311579611A CN 117575359 A CN117575359 A CN 117575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ecosystem
carbon sink
sink
targe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796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75359B (zh
Inventor
赵卫
白丰桦
梁芳源
王昊
肖颖
安怡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Priority to CN2023115796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753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75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5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75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53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7Strategic management or analysis, e.g. setting a goal or target of an organisation; Planning actions based on goals; Analysis or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go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收集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以国土斑块为空间单元、年度为时间单元开展生态系统碳汇评估,将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输入预先以目标区域斑块为空间单元、年度为时间单元构建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模型,确定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并建立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基于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及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对目标区域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进行汇总,形成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图;确定每年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得到以年度为单位的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时间序列。

Description

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属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态系统碳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碳汇能力巩固提升是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重点任务。然而,目前生态系统碳汇总量评估严重滞后于以年度为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统计,导致生态系统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时间上不匹配,不利于对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状态的科学判断,不利于对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考核。
生态系统碳汇监管是生态监管的应有之义,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是生态系统碳汇监管的基础。针对当前生态系统碳汇评估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不足,尤其是生态系统碳汇监管对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等不足,亟需开发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
从研究现状看,当前生态系统碳汇评估一般以某一区域、某一类型的生态系统为主,利用各类资源调查监测、实地观测等数据进行评估,对于掌握某一区域、某一类型生态系统碳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目前森林、草地等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在时间、周期等方面的不一致,对同一时间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的评估较为滞后,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评估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统计在时间上尚不匹配,不利于对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状态的科学判断。同时,目前生态系统碳汇的高值区域、退化区域仍不明晰,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成效的评估和监管尚未全面开展,加之目前生态系统碳汇评估的基本单元较粗,不利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合理布局及其对碳汇能力的巩固提升。针对当前生态系统碳汇评估研究在为碳达峰、碳中和等提供科学依据方面存在的不足,亟需开发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以解决当前生态系统碳汇评估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尤其是生态系统碳汇监管方面的缺陷。
第一方面:
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收集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
将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输入预先以目标区域斑块为空间单元、年度为时间单元构建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模型,确定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并建立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
基于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及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对目标区域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进行汇总,形成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图;
根据形成的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图,确定每年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总量以及以年度为单位的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总量时间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模型的公式为:
CSij=MDij×S×∝ ①
MDij=γ×NPPij
式中,CSij为第j年评估单元i的生态系统碳汇;S为评估单元面积;α为植物生物量与碳的转换系数;MDij为第j年评估单元i的地上生物量密度;γ为植物枯损系数;NPPij为第j年评估单元i的植物净初级生产力;CSj为第j年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n为评估单元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区域斑块通过式①和式②,确定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并建立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所述对目标区域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进行汇总,通过公式(3)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栅格数据处理功能,形成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图,确定每年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总量,得到以年度为单位的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总量时间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模型以绿色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为条件,构建的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包括调查监测、模型模拟、遥感数据以及行政区划、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类型数据,其中所述遥感数据适于目标区域尺度、长时间序列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
进一步地,所述遥感数据影像派生数据包括覆盖目标区域的植物净初级生产力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城镇、荒漠和裸地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行政区划数据采用目标区域规划区数据集。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投影转换、重采样、空间插值,经过预处理,使各数据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统一到相同的图像分辨率。
第二方面:
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系统,
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输入预先以目标区域斑块为空间单元、年度为时间单元构建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模型,确定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并建立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
碳汇评估模块,用于基于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及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对目标区域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进行汇总,形成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图,根据形成的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图,确定每年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总量以及以年度为单位的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总量时间序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评估方法:(1)以绿色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为核心,实现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碳汇评估相统一,促进生态保护修复“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有利于生态环境部门对生态系统碳汇实施统一监管;(2)以年度为时间单元,实现生态系统评估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实现生态系统碳汇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时间上相匹配,为碳达峰、碳中和状态精准判断及相关监督考核等提供科学依据;(3)以国土斑块为空间单元,实现全国生态系统评估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实现生态系统碳汇监管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在空间上相匹配,避免以各类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为基础的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评估的重复、遗漏问题,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合理布局、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长时间序列的生态系统碳汇“一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为了克服当前生态系统碳汇评估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尤其是生态系统碳汇监管方面的不足,包括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碳汇评估不统一、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评估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统计在时间上不匹配、全国生态系统碳汇评估在空间上存在空缺或重叠等问题,提出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实现生态系统碳汇评估在类型上、时间上、空间上的统一,具体方法包括:
以绿色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为条件,建立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模型;
收集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
以国土斑块为空间单元、年度为时间单元开展生态系统碳汇评估,将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输入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模型,确定各斑块的生态系统每年可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即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并建立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
基于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及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对全国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进行汇总,形成全国生态系统碳汇“一张图”,形成的全国生态系统碳汇“一张图”,确定每年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得到以年度为单位的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时间序列。
(一)建立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公式:
针对目前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技术存在的主要不足,综合考虑各类生态系统碳汇的共同机理和根本机制,以及生物量与碳储量转化关系、植物枯损等因素的影响,选择绿色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作为生态系统碳汇的衡量指标,构建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公式,主要包括:
CSij=MDij×S×∝ ①
MDij=γ×NPPij
式中,CSij为第j年评估单元i的生态系统碳汇;S为评估单元面积;α为植物生物量与碳的转换系数;MDij为第j年评估单元i的地上生物量密度;γ为植物枯损系数;NPPij为第j年评估单元i的植物净初级生产力;CSj为第j年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n为评估单元数量。
(二)收集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
目前生态系统碳汇评估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植物生物量的数据来源,包括调查监测、模型模拟、遥感等数据(NPP)。其中,遥感数据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更新周期短、可比性强等优势,适于国家尺度、长时间序列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
收集覆盖全国的遥感影像、影像派生数据,以及行政区划、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类型等数据,构成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基础数据。其中,遥感数据、影像派生数据包括覆盖全国的植物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等;植被类型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万)》;生态系统类型数据参照全国生态状况遥感调查与评估生态系统分类系统,包括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城镇、荒漠和裸地等8种类型,可选择2000-2022年时段;行政区划数据采用全国行政区划数据集。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投影转换、重采样、空间插值。经过预处理后,各数据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统一到相同的图像分辨率,以方便在后续步骤中进行叠加和计算。
(三)评估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
以国土斑块为空间单元、年度为时间单元,利用式①和式②,对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进行评估,确定各斑块的生态系统每年可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即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并建立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例如2000-2022年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
(四)评估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
利用式③和ArcGIS栅格数据处理功能,对全国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进行汇总,形成全国生态系统碳汇“一张图”,确定每年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得到以年度为单位的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时间序列,并与以年度为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统计相匹配,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监督考核以及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状态精准判断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生态系统碳汇评估相关研究和深入分析目前生态系统碳汇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不足等基础上,选择绿色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作为生态系统碳汇的衡量指标,建立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公式;收集生态系统碳汇评估相关的基础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国土斑块为空间单元、年度为时间单元,开展生态系统碳汇评估,对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进行评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对全国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进行汇总,形成全国生态系统碳汇“一张图”,确定每年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得到以年度为单位的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时间序列,实现生态系统碳汇评估在类型上、时间上、空间上的统一,掌握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及其变化趋势、地域差异。这为科学判断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状态、监测评估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督考核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为生态环境部门建立以空间管控和质量提升为目标的生态系统碳汇监管体系、统一行使生态系统碳汇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例2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以国土斑块为空间单元、年度为时间单元开展生态系统碳汇评估,将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碳汇评估数据资料输入预构建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模型,确定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并建立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
碳汇评估模块,用于基于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及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对全国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进行汇总,形成全国生态系统碳汇“一张图”,确定每年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得到以年度为单位的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时间序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收集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
将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输入预先以目标区域斑块为空间单元、年度为时间单元构建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模型,确定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并建立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
基于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及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对目标区域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进行汇总,形成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图;
根据形成的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图确定每年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总量以及以年度为单位的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总量时间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模型的公式为:
CSjj=MDij×S×∝ ①
MDij=γ×NPPij
式中,CSij为第j年评估单元i的生态系统碳汇;S为评估单元面积;α为植物生物量与碳的转换系数;MDij为第j年评估单元i的地上生物量密度;γ为植物枯损系数;NPPij为第j年评估单元i的植物净初级生产力;CSj为第j年全国生态系统碳汇总量;n为评估单元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斑块通过式①和式②,确定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并建立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所述对目标区域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进行汇总,通过公式(3)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栅格数据处理功能,形成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图,确定每年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总量,得到以年度为单位的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总量时间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模型以绿色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为条件,构建的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包括调查监测、模型模拟、遥感数据以及行政区划、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类型数据,其中所述遥感数据适于目标区域尺度、长时间序列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感数据影像派生数据包括覆盖目标区域的植物净初级生产力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城镇、荒漠和裸地类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政区划数据采用目标区域规划区数据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投影转换、重采样、空间插值,经过预处理,使各数据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统一到相同的图像分辨率。
10.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数据资料输入预先以目标区域斑块为空间单元、年度为时间单元构建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模型,确定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并建立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
碳汇评估模块,用于基于各斑块的年度生态系统碳汇及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时间序列对目标区域各斑块的生态系统碳汇进行汇总,形成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图,根据形成的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图,确定每年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总量以及以年度为单位的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总量时间序列。
CN202311579611.1A 2023-11-24 2023-11-24 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5753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9611.1A CN117575359B (zh) 2023-11-24 2023-11-24 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9611.1A CN117575359B (zh) 2023-11-24 2023-11-24 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5359A true CN117575359A (zh) 2024-02-20
CN117575359B CN117575359B (zh) 2024-08-30

Family

ID=89863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79611.1A Active CN117575359B (zh) 2023-11-24 2023-11-24 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7535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8377A (zh) * 2023-04-04 2023-05-16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一种近海岸区域的碳汇效果评估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307823A (zh) * 2023-01-09 2023-06-23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一种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智能监测、评价及展示系统
CN116341986A (zh) * 2023-04-07 2023-06-27 北京一点五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源多时相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碳汇项目审计与评级方法
CN116485263A (zh) * 2023-04-25 2023-07-2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河流湿地碳汇监测评估方法
CN116992351A (zh) * 2023-09-26 2023-11-03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一种森林碳汇潜力预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07823A (zh) * 2023-01-09 2023-06-23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一种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智能监测、评价及展示系统
CN116128377A (zh) * 2023-04-04 2023-05-16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一种近海岸区域的碳汇效果评估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341986A (zh) * 2023-04-07 2023-06-27 北京一点五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源多时相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碳汇项目审计与评级方法
CN116485263A (zh) * 2023-04-25 2023-07-2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河流湿地碳汇监测评估方法
CN116992351A (zh) * 2023-09-26 2023-11-03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一种森林碳汇潜力预测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叶祖达: ""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 《城市规划》, 28 February 2011 (2011-02-28), pages 3 - 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5359B (zh) 2024-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nier et al. A framework for modeling uncertainty in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CN107958031B (zh) 基于融合数据的居民出行od分布提取方法
Alhamwi et al. OpenStreetMap data in modelling the urban energy infrastructure: a first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CN108153807A (zh) 一种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极端气象设计基准评价方法
CN115994685A (zh) 一种国土空间规划现状评估方法
Pan et al.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 China
CN115271373A (zh) 城市群弹性开发边界划定方法及系统
CN104599087A (zh) 一种输电线路巡检判定方法
CN114970953A (zh) 光伏电站的选址评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2012058772A (ja) Co2吸収量評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6156756B (zh) 建设用地效率空间分布的快速估算方法
CN117575359B (zh) 一种面向统一监管的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及系统
Bisset Problems and issu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IA audits
CN112200399B (zh) 一种地震成灾风险评估和经济损失预测方法
CN112884269B (zh) 一种基于gis的风电场技术可开发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WO2016182104A1 (ko) 신재생에너지 자원지도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CN109242289A (zh) 一种区域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系统的构建方法
Chen et al.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future scenario prediction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based on CA–Markov model
Dai et al. Study on the wind energy resources assessment in wind power generation
CN115860487B (zh) 基于植被稳定性风险指数评估当地植被变化风险的方法
CN103631999A (zh) 一种基于样点时空代表性的npp监测网采样设计方法
Jia et al.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abitat quality in the typical region of the Lunan Economic Belt: A case study of Donggang District, Rizhao
CN103489067A (zh) 一种洞庭湖生态事件实时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4491738B (zh) 一种基于bim+gis技术的农污运维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5447752A (zh) 一种基于信息共用的企业信用评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