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75173A - 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75173A
CN117575173A CN202410048217.3A CN202410048217A CN117575173A CN 117575173 A CN117575173 A CN 117575173A CN 202410048217 A CN202410048217 A CN 202410048217A CN 117575173 A CN117575173 A CN 117575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arms
firearm
response
heigh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482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75173B (zh
Inventor
周龙彬
杨树
冀清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an Chuangke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an Chuangke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an Chuangke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an Chuangke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482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75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75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5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75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5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2Matching criteria, e.g. proximity meas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及系统,涉及智能枪柜技术的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需求响应枪械以及放置初始位置;根据需求响应枪械确定标准响应高度行,并根据满值匹配关系以确定各标准响应高度行的放置上限满值;于标准响应高度行中根据各需求响应枪械进行计数以确定行中枪械数量;判断行中枪械数量是否大于放置上限满值;若不大于,则将相对应的需求响应枪械于放置初始位置移动至标准响应高度行中;若大于,则将该标准响应高度行定义为满载高度行,且将其余高度行定义为备选高度行,并将放置上限满值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满载高度行,且将剩余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备选高度行。本申请具有便于用户对枪械进行拿取存放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枪柜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枪柜是一种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智能设备为用户提供安全、便利的枪支存储解决方案的设备。它可以通过密码、指纹、面部识别等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并且只授权给授权用户访问,有效地防止非法使用和盗窃。
相关技术中,当需要使用枪械时,由授权人员开启智能枪柜,此时需要使用枪械的人员能从枪柜中拿取属于自己的枪械,当枪械使用完成后,再通过授权人员将枪柜打开以供对应的人员将枪械放置于枪柜内相对于的固定位置以进行存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枪械的位置固定,在枪械拿取或存放的过程中,处于枪柜内下方的枪械需要相对应的人员蹲下进行处理,不便于用户对枪械进行拿取存放,尚有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用户对枪械进行拿取存放,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需求响应枪械以及放置初始位置;
根据预设的标准位置匹配关系以确定需求响应枪械相对应的标准响应高度行,并根据预设的满值匹配关系以确定各标准响应高度行的放置上限满值;
于标准响应高度行中根据各需求响应枪械进行计数以确定行中枪械数量;
判断行中枪械数量是否大于放置上限满值;
若行中枪械数量不大于放置上限满值,则将相对应的需求响应枪械于放置初始位置移动至标准响应高度行中;
若行中枪械数量大于放置上限满值,则将该标准响应高度行定义为满载高度行,且将其余高度行定义为备选高度行,并将放置上限满值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满载高度行,且将剩余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备选高度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枪械进行拿取和存放时,将需要响应的枪械进行确定并将其移动至便于用户进行拿取的位置,从而减少用户需要对枪械蹲下进行处理,便于用户对枪械进行拿取存放。
可选的,将相对应的需求响应枪械于放置初始位置移动至标准响应高度行中的步骤包括:
于标准响应高度行中建立行中枪械数量的可变化的虚拟位置;
将需求响应枪械与虚拟位置进行任意一一匹配以确定位置相对组合,并于位置相对组合中根据虚拟位置以及相对应的放置初始位置确定需求移动距离;
根据所有的需求移动距离进行求和计算以确定整体调整距离;
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整体调整距离,并将该整体调整距离相对应的位置相对组合定义为标准处理组合,且控制标准响应高度行相对应的各需求响应枪械根据标准处理组合进行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每个枪械移动的位置进行确定,以便于用户进行拿取或存放。
可选的,于整体调整距离确定后,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整体调整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小的位置相对组合;
若不存在至少两个整体调整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小的位置相对组合,则确定唯一的标准处理组合以控制需求响应枪械移动;
若存在至少两个整体调整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小的位置相对组合,则将该位置相对组合定义为备选处理组合,且根据备选处理组合以确定各需求响应枪械的响应移动路径;
于预设的时间轴上根据各响应移动路径以确定处于最前端的相遇点,并根据将处于相遇点的需求响应枪械定义为相遇枪械;
根据预设的避让规则依次调整各相遇枪械的响应移动路径,且再次确定相遇点,直至均不存在相遇点可使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相对应的虚拟位置时根据当前的响应移动路径确定位置调整时长;
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调整时长,并将该调整时长相对应的备选处理组合定义为标准处理组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多个满足要求的方案进行筛选处理,以确定效率最高的组合以供枪械移动使用。
可选的,将放置上限满值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满载高度行,且将剩余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备选高度行的步骤包括:
将所有的需求响应枪械根据放置上限满值以建立到位枪械集合,并将到位枪械集合以外的需求响应枪械组合形成调离枪械集合;
于备选高度行中建立与调离枪械集合中枪械数量一致且可变化的调离位置,并于备选高度行中根据调离位置以确定备选需求数量;
于所有的备选需求数量均不大于相对应的放置上限满值时将所确定的所有调离位置确定为有效组合;
于有效组合中将调离枪械集合中的枪械与调离位置进行任意一一匹配以确定位置分配组合,并根据预设的合适匹配关系以确定位置分配组合相对应的合适程度值;
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大的合适程度值,并将该合适程度值对应的到位枪械集合中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满载高度行,且将调离枪械集合中的需求响应枪械根据相对应的位置分配组合移动至相对应的备选高度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超出数量的枪械进行合理位置调整,从而使得枪械能够便于用户拿取或存放。
可选的,于合适程度值确定后,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还包括:
于时间轴上建立以当前时间点为后端点、宽度为预设的固定时长的固定区间;
于固定区间中获取需求响应枪械的调整次数以及偏差程度值;
根据所有的偏差程度值以及调整次数进行计算以确定平均偏差值;
根据平均偏差值以由大至小对各需求响应枪械进行排序以确定枪械处理顺序;
根据放置上限满值以及枪械处理顺序由前至后确定最佳到位枪械,且将不处于到位枪械集合内的最佳到位枪械定义为偏差枪械,并获取偏差枪械于枪械处理顺序中的处理顺位;
根据预设的修正匹配关系以确定处理顺位相对应的修正参数,并根据所有的修正参数进行计算以确定补偿参数,且根据补偿参数以对合适程度值进行更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各枪械处于最佳位置的情况进行确定,以减少部分枪械长时间处于不便于用户拿取的位置的情况发生,保证枪械拿取存放公平性。
可选的,于合适程度值更新后,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合适程度值数值相同且最大的位置分配组合;
若不存在至少两个合适程度值数值相同且最大的位置分配组合,则根据所确定的位置分配组合控制需求响应枪械移动;
若存在至少两个合适程度值数值相同且最大的位置分配组合,则于到位枪械集合中根据各枪械以确定到位移动距离,且于调离枪械集合中根据各枪械以确定调离移动距离;
根据到位移动距离以及调离移动距离以确定综合移动距离,且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综合移动距离,且根据该综合移动距离相对应的位置分配组合控制需求响应枪械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多个满足要求的组合进行筛选处理,以确定所需操作最小的组合对枪械进行控制,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提高整体位置调整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需求响应枪械以及放置初始位置;
处理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判断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判断;
处理模块根据预设的标准位置匹配关系以确定需求响应枪械相对应的标准响应高度行,并根据预设的满值匹配关系以确定各标准响应高度行的放置上限满值;
处理模块于标准响应高度行中根据各需求响应枪械进行计数以确定行中枪械数量;
判断模块判断行中枪械数量是否大于放置上限满值;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行中枪械数量不大于放置上限满值,则处理模块将相对应的需求响应枪械于放置初始位置移动至标准响应高度行中;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行中枪械数量大于放置上限满值,则处理模块将该标准响应高度行定义为满载高度行,且将其余高度行定义为备选高度行,并将放置上限满值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满载高度行,且将剩余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备选高度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枪械进行拿取和存放时,处理模块将需要响应的枪械进行确定并将其移动至便于用户进行拿取的位置,从而减少用户需要对枪械蹲下进行处理,便于用户对枪械进行拿取存放。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需要对枪械进行拿取或存放时,可控制枪械对应的放置位置进行调整,以便于用户对枪械进行拿取或存放;
2.在进行位置调整时可综合分析调整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以对枪械移动位置进行确定,提高整体调整效率;
3.对各枪械放置位置进行分析以减少部分枪械长时间处于不方便拿取的位置的情况发生,提高枪械存放或拿取的整体公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移动位置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位置相对组合筛选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满载时枪械移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合适程度值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位置分配组合筛选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的模块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7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在进行枪械拿取或存放时,可对每个枪械的最佳位置进行确定,并对枪械是否可放置于对应的位置进行分析,当无法完全放置于最佳位置时,对枪械的备选位置进行确定,以使得枪械最终所处的位置整体便于用户拿取或存放。
参照图1,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的方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需求响应枪械以及放置初始位置。
需求响应枪械即需要使用或者进行存放的枪械,一般情况下对应的人员具有对应的配枪,即一枪一人绑定,需求响应枪械的确定可通过输入需要使用枪械的人员进行确定,当枪械所对应的放置位置具有该枪械时,说明用户需要拿取枪械,当枪械所对应的放置位置不具有该枪械时,说明用户需要将对应的位置的枪械放置于枪柜内;放置初始位置即用于放置枪械的放置格子当前于枪柜内的位置,可通过位置定位进行获取。
步骤S101:根据预设的标准位置匹配关系以确定需求响应枪械相对应的标准响应高度行,并根据预设的满值匹配关系以确定各标准响应高度行的放置上限满值。
标准响应高度行为需求响应枪械能被用户较好的进行拿取或存放时所需处于的高度行,高度行即枪柜上高度方向的横行,不同的需求响应枪械对应的人员不同,此时对应的人员的身高不同,因此对应的标准响应高度行也不同,两者之间的标准位置匹配关系由工作人员事先录入确定;放置上限满值为标准响应高度行能同时放下的枪械的最高数量值,由于枪柜的内部结构不同,因此不同的标准响应高度行可能对应有不同的放置上限满值,两者之间的满值匹配关系由工作人员事先录入确定。
步骤S102:于标准响应高度行中根据各需求响应枪械进行计数以确定行中枪械数量。
行中枪械数量为标准响应高度行中需要放置的需求响应枪械的总数量,可通过对各需求响应枪械对应的标准响应高度行进行计数确定。
步骤S103:判断行中枪械数量是否大于放置上限满值。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对应的高度行中是否能放下所有的需要放置的枪械。
步骤S1031:若行中枪械数量不大于放置上限满值,则将相对应的需求响应枪械于放置初始位置移动至标准响应高度行中。
当行中枪械数量不大于放置上限满值时,说明需要移动至该标准响应高度行的需求响应枪械能全部移动至该标准响应高度行中,此时正常控制需求响应枪械对应的放置格子移动至标准响应高度行即可,格子的移动可通过在枪柜内设置对应的滑动模组以实现。
步骤S1032:若行中枪械数量大于放置上限满值,则将该标准响应高度行定义为满载高度行,且将其余高度行定义为备选高度行,并将放置上限满值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满载高度行,且将剩余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备选高度行。
当行中枪械数量大于放置上限满值时,说明需要移动至该标准响应高度行的需求响应枪械无法全部移动至该标准响应高度行中,需要进一步分析;定义满载高度行以及备选高度行以便于对枪柜上不同的高度行进行区分,于所有需要移动至该标准响应高度行的需求枪械中选择放置上限满值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满载高度行,并将剩余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备选高度行,使得部分枪械能够有效的移动至对应的合适位置,以便于用户进行拿取或存放,同时对于需求响应枪械的挑选可以为随机挑选,也可根据枪械具体情况进行挑选,具体方式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中对于枪械的挑选方式下文进行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参照图2,将相对应的需求响应枪械于放置初始位置移动至标准响应高度行中的步骤包括:
步骤S200:于标准响应高度行中建立行中枪械数量的可变化的虚拟位置。
虚拟位置为处于标准响应高度行中可供枪械进行放置的格子所移动至的位置。
步骤S201:将需求响应枪械与虚拟位置进行任意一一匹配以确定位置相对组合,并于位置相对组合中根据虚拟位置以及相对应的放置初始位置确定需求移动距离。
位置相对组合为需求响应枪械与虚拟位置一一匹配所得到的组合,若存在2个需求响应枪械,则对应的位置相对组合有2组,若存在3个需求响应枪械,则对应的位置相对组合有6组;需求移动距离为需求响应枪械于放置初始位置移动至位置相对组合中相对应的虚拟位置时所需移动的距离值,该距离为控制枪械放置格子进行移动的模组沿对应的轨道所需滑动的路径距离。
步骤S202:根据所有的需求移动距离进行求和计算以确定整体调整距离。
整体调整距离为使所有的枪械移动至对应的虚拟位置时所需移动的整体距离,由所有的需求移动距离相加进行获取。
步骤S203: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整体调整距离,并将该整体调整距离相对应的位置相对组合定义为标准处理组合,且控制标准响应高度行相对应的各需求响应枪械根据标准处理组合进行移动。
排序规则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能对数值大小进行排序的方法,通过排序规则可确定数值最小的整体调整距离,即此时对枪械进行移动控制时进行驱动控制所需的能量最少,此时将其定义为标准处理组合以用于控制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从而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提高整体效率。
参照图3,于整体调整距离确定后,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0: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整体调整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小的位置相对组合。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是否存在多个满足要求的位置相对组合。
步骤S3001:若不存在至少两个整体调整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小的位置相对组合,则确定唯一的标准处理组合以控制需求响应枪械移动。
当不存在至少两个整体调整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小的位置相对组合时,说明仅有唯一的满足要求的位置相对组合,此时将其确定为标准处理组合以控制需求响应枪械移动即可。
步骤S3002:若存在至少两个整体调整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小的位置相对组合,则将该位置相对组合定义为备选处理组合,且根据备选处理组合以确定各需求响应枪械的响应移动路径。
当存在至少两个整体调整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小的位置相对组合时,说明存在多个满足要求的位置相对组合,需要进一步分析;定义备选处理组合以对不同的位置相对组合进行区分,响应移动路径即需求响应枪械对应的放置格子于放置初始位置移动至相对应的虚拟位置时所需移动的路径。
步骤S301:于预设的时间轴上根据各响应移动路径以确定处于最前端的相遇点,并根据将处于相遇点的需求响应枪械定义为相遇枪械。
时间轴为由各时间点组合形成的坐标轴,相遇点即各枪械沿相同的移动速度沿响应移动路径进行移动时最先出现枪械相遇时的相遇位置点,定义相遇枪械以对会出现碰撞的枪械进行确定,以便于后续分析。
步骤S302:根据预设的避让规则依次调整各相遇枪械的响应移动路径,且再次确定相遇点,直至均不存在相遇点可使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相对应的虚拟位置时根据当前的响应移动路径确定位置调整时长。
避让规则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对会出现碰撞的情况进行避让的方法,该方法为一个格子正常移动,其他格子等待预设单位时长,再于剩余格子中选择一个格子正常移动以使格子继续等待单位时长,直至所有的格子能完全通过相遇点;当出现避让处理时,各相遇枪械于不同时间点下所处的实际位置出现变化,因此可能会导致产生新的相遇点,此时继续进行避让调整处理,直至所有的枪械格子能移动至对应的虚拟位置,此时从格子开始移动至均移动至虚拟位置时所经过的时长即位置调整时长。
步骤S303: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调整时长,并将该调整时长相对应的备选处理组合定义为标准处理组合。
通过排序规则可确定数值最小的调整时长,即此时对于枪械放置格子的调整效率最高,此时将对应的备选处理组合定义为标准处理组合以控制枪械放置格子进行移动即可。
参照图4,将放置上限满值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满载高度行,且将剩余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备选高度行的步骤包括:
步骤S400:将所有的需求响应枪械根据放置上限满值以建立到位枪械集合,并将到位枪械集合以外的需求响应枪械组合形成调离枪械集合。
到位枪械集合即移动至满载高度行的枪械的集合,调离枪械集合即移动至备选高度行的枪械的集合;例如当所有需要移动至同一个标准响应高度行的枪械格子的数量为5,而放置上限满值为4,则到位枪械集合的集合数为5个,对应的调离枪械集合也为5个。
步骤S401:于备选高度行中建立与调离枪械集合中枪械数量一致且可变化的调离位置,并于备选高度行中根据调离位置以确定备选需求数量。
建立调离位置以便于对移动至备选高度行中的枪械位置进行确定;备选需求数量即一个备选高度行上所建立的调离位置的总数量值,例如存在不同高度的3个备选高度行,需要建立3个调离位置,则三个备选高度行的备选需求数量可以分别为300/210/201/120/111/102/012/021/003/030。
步骤S402:于所有的备选需求数量均不大于相对应的放置上限满值时将所确定的所有调离位置确定为有效组合。
定义有效组合以对每个备选高度行中均能放下对应的调离位置时的组合情况进行确定,以便于后续分析。
步骤S403:于有效组合中将调离枪械集合中的枪械与调离位置进行任意一一匹配以确定位置分配组合,并根据预设的合适匹配关系以确定位置分配组合相对应的合适程度值。
位置分配组合为调离枪械集合中的枪械与调离位置一一对应所形成的组合,该组合的确定方法与上述位置相对组合的确定方法一致;合适程度值即反映枪械移动至对应的调离位置是否合适的数值,该数值越大说明按该组合进行枪械调离更合适;不同的位置分配组合下使得不同枪械能处于不同位置,而不同枪械于不同位置的合适程度是不一致的,例如该枪械最佳的为第二层,而最便于该枪械对应的用户进行拿取存放的位置为处于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靠近第二层的位置,此时调离位置处于第一层时对于该枪械的合适程度值最高,随层数下降合适程度值下降,每个枪械格子与各格子之间的合适程度值由工作人员事先录入确定,再通过所有合适程度值进行均值计算可确定位置分配组合相对应的合适程度值,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合适匹配关系。
步骤S404: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大的合适程度值,并将该合适程度值对应的到位枪械集合中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满载高度行,且将调离枪械集合中的需求响应枪械根据相对应的位置分配组合移动至相对应的备选高度行。
通过排序规则可确定数值最大的合适程度值,即此时不仅使得到位枪械集合中的枪械能移动至最合适的位置,还可使调离枪械集合中的枪械移动至较为合适的位置,从而使得枪械位置的调整整体效果较佳,便于用户后续对枪械进行拿取或存放。
参照图5,于合适程度值确定后,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0:于时间轴上建立以当前时间点为后端点、宽度为预设的固定时长的固定区间。
固定时长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一个周期时长,一般情况下为1个月,建立固定区间可对每个枪械放置格子于每次拿取或存放时所处的实际位置进行信息获取,以便于后续分析。
步骤S501:于固定区间中获取需求响应枪械的调整次数以及偏差程度值。
调整次数即需求响应枪械于固定区间内被拿取或存放的次数,也即需要对枪械放置格子进行位置调整的总次数,偏差程度值即需求响应枪械每次调整时对应的标准响应高度行与实际放置的高度行之间的偏差程度值,当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值越大时,对应的偏差程度值也越大,两者之间的关系由工作人员事先录入确定。
步骤S502:根据所有的偏差程度值以及调整次数进行计算以确定平均偏差值。
平均偏差值为该枪械格子进行响应时所确定的偏差程度值的平均值,由所有的偏差程度值相加再除以调整次数进行确定,当该平均偏差值越大,说明该枪械格子放置在被要求的格子上的次数越少。
步骤S503:根据平均偏差值以由大至小对各需求响应枪械进行排序以确定枪械处理顺序。
枪械处理顺序为平均偏差值由大至小对各需求响应枪械进行排序所得到的顺序,即理论上,应该优先将平均偏差值偏前的枪械格子移动至对应的标准响应高度行中,以保证枪械格子放置的公平性,减少部分枪械格子每次都移动至备选高度行的情况发生。
步骤S504:根据放置上限满值以及枪械处理顺序由前至后确定最佳到位枪械,且将不处于到位枪械集合内的最佳到位枪械定义为偏差枪械,并获取偏差枪械于枪械处理顺序中的处理顺位。
最佳到位枪械即理论上需要优先被处理至满载高度行的枪械,即枪械处理顺序中处于靠前放置上限满值内的枪械;定义偏差枪械以对理论上需要放置于满载高度行内但实际未放置于满载高度行内的枪械进行标识,便于事先对不同枪械的区分;处理顺位即偏差枪械于枪械处理顺序中的顺序位。
步骤S505:根据预设的修正匹配关系以确定处理顺位相对应的修正参数,并根据所有的修正参数进行计算以确定补偿参数,且根据补偿参数以对合适程度值进行更新。
修正参数为反映偏差枪械所处位置是否合适的参数,当处理顺位越靠前,对应的修正参数越大,说明越不合适,理由所有的修正参数进行求和计算可得到补偿参数,利用合适程度值减去补偿参数可实现对合适程度值的更新,即当偏差枪械越多,对应的修正参数越大时,说明该组合与理论的实际偏差越大,此时对应的补偿参数也越大,从而使得修正后的合理程度值下降,减少该组合被选择进行使用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6,于合适程度值更新后,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600: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合适程度值数值相同且最大的位置分配组合。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是否存在多个满足要求的位置分配组合。
步骤S6001:若不存在至少两个合适程度值数值相同且最大的位置分配组合,则根据所确定的位置分配组合控制需求响应枪械移动。
当不存在至少两个合适程度值数值相同且最大的位置分配组合时,说明仅有唯一符合要求的位置分配组合,此时正常根据位置分配组合控制对应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即可。
步骤S6002:若存在至少两个合适程度值数值相同且最大的位置分配组合,则于到位枪械集合中根据各枪械以确定到位移动距离,且于调离枪械集合中根据各枪械以确定调离移动距离。
当存在至少两个合适程度值数值相同且最大的位置分配组合时,说明存在多个满足要求的位置分配组合,此时需要进一步对组合进行筛选;到位移动距离为到位枪械集合中的枪械由放置初始位置移动至对应的虚拟位置时所需移动的距离值,具体确定方法与上述步骤S200-步骤S203一致,调离移动距离为调离枪械集合中的枪械移动至调离位置时所需移动的距离值。
步骤S601:根据到位移动距离以及调离移动距离以确定综合移动距离,且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综合移动距离,且根据该综合移动距离相对应的位置分配组合控制需求响应枪械移动。
综合移动距离为所有同一标准响应高度行中的所有枪械所需移动的总距离,由所有的到位移动距离加上调离移动距离进行确定,通过排序规则能确定数值最小的综合移动距离,此时根据该综合移动距离相对应的位置分配组合控制枪械移动,以使得所需移动的整体路程最短,提高整体效率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参照图7,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需求响应枪械以及放置初始位置;
处理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判断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判断;
处理模块根据预设的标准位置匹配关系以确定需求响应枪械相对应的标准响应高度行,并根据预设的满值匹配关系以确定各标准响应高度行的放置上限满值;
处理模块于标准响应高度行中根据各需求响应枪械进行计数以确定行中枪械数量;
判断模块判断行中枪械数量是否大于放置上限满值;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行中枪械数量不大于放置上限满值,则处理模块将相对应的需求响应枪械于放置初始位置移动至标准响应高度行中;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行中枪械数量大于放置上限满值,则处理模块将该标准响应高度行定义为满载高度行,且将其余高度行定义为备选高度行,并将放置上限满值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满载高度行,且将剩余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备选高度行;
移动位置确定模块,用于对每个枪械移动的位置进行确定;
位置相对组合筛选模块,用于对多个满足要求的位置相对组合进行筛选处理;
枪械移动控制模块,用于对每个枪械所需移动的位置进行确定并控制其移动;
合适程度值更新模块,根据枪械放置情况对合适程度值进行更新以提高枪械放置公平性;
位置分配组合筛选模块,用于对多个满足要求的位置分配组合进行筛选处理。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7)

1.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需求响应枪械以及放置初始位置;
根据预设的标准位置匹配关系以确定需求响应枪械相对应的标准响应高度行,并根据预设的满值匹配关系以确定各标准响应高度行的放置上限满值;
于标准响应高度行中根据各需求响应枪械进行计数以确定行中枪械数量;
判断行中枪械数量是否大于放置上限满值;
若行中枪械数量不大于放置上限满值,则将相对应的需求响应枪械于放置初始位置移动至标准响应高度行中;
若行中枪械数量大于放置上限满值,则将该标准响应高度行定义为满载高度行,且将其余高度行定义为备选高度行,并将放置上限满值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满载高度行,且将剩余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备选高度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相对应的需求响应枪械于放置初始位置移动至标准响应高度行中的步骤包括:
于标准响应高度行中建立行中枪械数量的可变化的虚拟位置;
将需求响应枪械与虚拟位置进行任意一一匹配以确定位置相对组合,并于位置相对组合中根据虚拟位置以及相对应的放置初始位置确定需求移动距离;
根据所有的需求移动距离进行求和计算以确定整体调整距离;
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整体调整距离,并将该整体调整距离相对应的位置相对组合定义为标准处理组合,且控制标准响应高度行相对应的各需求响应枪械根据标准处理组合进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整体调整距离确定后,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整体调整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小的位置相对组合;
若不存在至少两个整体调整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小的位置相对组合,则确定唯一的标准处理组合以控制需求响应枪械移动;
若存在至少两个整体调整距离数值相同且最小的位置相对组合,则将该位置相对组合定义为备选处理组合,且根据备选处理组合以确定各需求响应枪械的响应移动路径;
于预设的时间轴上根据各响应移动路径以确定处于最前端的相遇点,并根据将处于相遇点的需求响应枪械定义为相遇枪械;
根据预设的避让规则依次调整各相遇枪械的响应移动路径,且再次确定相遇点,直至均不存在相遇点可使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相对应的虚拟位置时根据当前的响应移动路径确定位置调整时长;
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调整时长,并将该调整时长相对应的备选处理组合定义为标准处理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放置上限满值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满载高度行,且将剩余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备选高度行的步骤包括:
将所有的需求响应枪械根据放置上限满值以建立到位枪械集合,并将到位枪械集合以外的需求响应枪械组合形成调离枪械集合;
于备选高度行中建立与调离枪械集合中枪械数量一致且可变化的调离位置,并于备选高度行中根据调离位置以确定备选需求数量;
于所有的备选需求数量均不大于相对应的放置上限满值时将所确定的所有调离位置确定为有效组合;
于有效组合中将调离枪械集合中的枪械与调离位置进行任意一一匹配以确定位置分配组合,并根据预设的合适匹配关系以确定位置分配组合相对应的合适程度值;
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大的合适程度值,并将该合适程度值对应的到位枪械集合中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满载高度行,且将调离枪械集合中的需求响应枪械根据相对应的位置分配组合移动至相对应的备选高度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合适程度值确定后,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还包括:
于时间轴上建立以当前时间点为后端点、宽度为预设的固定时长的固定区间;
于固定区间中获取需求响应枪械的调整次数以及偏差程度值;
根据所有的偏差程度值以及调整次数进行计算以确定平均偏差值;
根据平均偏差值以由大至小对各需求响应枪械进行排序以确定枪械处理顺序;
根据放置上限满值以及枪械处理顺序由前至后确定最佳到位枪械,且将不处于到位枪械集合内的最佳到位枪械定义为偏差枪械,并获取偏差枪械于枪械处理顺序中的处理顺位;
根据预设的修正匹配关系以确定处理顺位相对应的修正参数,并根据所有的修正参数进行计算以确定补偿参数,且根据补偿参数以对合适程度值进行更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合适程度值更新后,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合适程度值数值相同且最大的位置分配组合;
若不存在至少两个合适程度值数值相同且最大的位置分配组合,则根据所确定的位置分配组合控制需求响应枪械移动;
若存在至少两个合适程度值数值相同且最大的位置分配组合,则于到位枪械集合中根据各枪械以确定到位移动距离,且于调离枪械集合中根据各枪械以确定调离移动距离;
根据到位移动距离以及调离移动距离以确定综合移动距离,且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综合移动距离,且根据该综合移动距离相对应的位置分配组合控制需求响应枪械移动。
7.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需求响应枪械以及放置初始位置;
处理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判断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判断;
处理模块根据预设的标准位置匹配关系以确定需求响应枪械相对应的标准响应高度行,并根据预设的满值匹配关系以确定各标准响应高度行的放置上限满值;
处理模块于标准响应高度行中根据各需求响应枪械进行计数以确定行中枪械数量;
判断模块判断行中枪械数量是否大于放置上限满值;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行中枪械数量不大于放置上限满值,则处理模块将相对应的需求响应枪械于放置初始位置移动至标准响应高度行中;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行中枪械数量大于放置上限满值,则处理模块将该标准响应高度行定义为满载高度行,且将其余高度行定义为备选高度行,并将放置上限满值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满载高度行,且将剩余的需求响应枪械移动至备选高度行。
CN202410048217.3A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575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48217.3A CN117575173B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48217.3A CN117575173B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5173A true CN117575173A (zh) 2024-02-20
CN117575173B CN117575173B (zh) 2024-05-10

Family

ID=89888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48217.3A Active CN117575173B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7517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32885A1 (zh) * 2017-06-23 2018-12-27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枪械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2991011A (zh) * 2021-03-12 2021-06-18 广东来个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租赁柜的餐具获取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525905A (zh) * 2021-07-08 2021-10-22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子商务用的物流中转柜
CN113793453A (zh) * 2021-09-10 2021-12-14 海南知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快递柜
CN116880581A (zh) * 2023-08-25 2023-10-13 宁波天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文件柜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913009A (zh) * 2023-06-25 2023-10-20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 一种智能药物存取管理柜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32885A1 (zh) * 2017-06-23 2018-12-27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枪械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2991011A (zh) * 2021-03-12 2021-06-18 广东来个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租赁柜的餐具获取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525905A (zh) * 2021-07-08 2021-10-22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子商务用的物流中转柜
CN113793453A (zh) * 2021-09-10 2021-12-14 海南知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快递柜
CN116913009A (zh) * 2023-06-25 2023-10-20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 一种智能药物存取管理柜及其控制方法
CN116880581A (zh) * 2023-08-25 2023-10-13 宁波天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文件柜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5173B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758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balancing a facility for shared use of vehicles, and facility implementing such a method and/or system
CN107103383B (zh) 一种基于打车热点的动态拼车调度方法
CN106743321A (zh) 运载方法和运载系统
CN106647763A (zh) 一种机器人调度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JP2017504923A5 (zh)
CN108876012A (zh) 一种空间众包任务分配方法
CN108304266A (zh) 一种移动多目标群智感知任务分配方法
CN117575173B (zh) 一种智能枪柜存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Bortolini et al. Optimal design of AS/RS storage systems with three-class-based assignment strategy under single and dual command operations
CN106528804A (zh) 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用户分群方法
CN108009718A (zh) 测控数传资源一体化调度方法
CN107423881A (zh) 任务分发方法及装置
CN111291969B (zh) 基于遗传算法的汽车重排序方法
CN106643736A (zh) 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5246124A (zh) 一种异构无线网络联合接纳控制方法
CN111461460B (zh) 一种警务巡查路线规划方法及人员排查方法
CN104102557B (zh) 一种基于聚类的云计算平台数据备份方法
CN113435805B (zh) 物品存储信息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035305A (zh) 一种面向众包定位场景中基于确定性轨迹的稳定任务分配方法
CN111861397A (zh) 一种针对客户探访的智能排班平台
CN110040411A (zh) 一种智能选箱装箱包装线归集区参数优化方法
CN108271178A (zh) 一种物理小区标识pci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4997532A (zh) 不确定性环境下民事电话送达调度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RU80604U1 (ru)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ресурсов для оптимального решения целевых задач
CN111446740B (zh) 一种考虑嵌套断面约束的新能源发电有功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