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69290A - 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69290A
CN117569290A CN202311607183.9A CN202311607183A CN117569290A CN 117569290 A CN117569290 A CN 117569290A CN 202311607183 A CN202311607183 A CN 202311607183A CN 117569290 A CN117569290 A CN 117569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erosion
rod
plate
tre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071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波
张麓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vyan Ecolo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vyan Ec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vyan Ecolo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vyan Ec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0718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692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69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692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05Soil-conditioning by mixing with fibrous materials, filaments, open mesh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6Foundation trenches ditches or narrow shafts
    • E02D17/08Border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ditches trenches or narrow shafts for found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6Foundation trenches ditches or narrow shafts
    • E02D17/12Back-filling of foundation trenches or d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涉及地貌修复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对侵蚀沟内表层风化程度高的碎石进行清理;S2、对清理后的侵蚀沟进行测量放样,计算出侵蚀沟土壤流失的体积,并对清理后侵蚀沟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培育出对应体积、对应成分的填充土壤;S3、采用和上述所培育成分相同的土壤,来培育固土绿植;S4、在侵蚀沟的外侧安装防护板,将填充土壤填充于防护板和侵蚀沟的内壁之间,并将固土绿植栽种于填充土壤的顶部和外露的侧面;S5、观察固土绿植长势,固土绿植存活且根系延伸至侵蚀沟原始土壤内之后,拆除防护板;S6、在侵蚀沟的坡面上铺设内置土壤和绿植种子的生态袋。本申请具有缩短侵蚀沟地貌恢复施工的工期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貌修复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地貌修复,是生态修复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的是采用各种技术和修复手段,对被破坏的地貌进行修复处理,以修复原始地貌上受损的生态系统(包括动物、植物、地势环境及土壤结构等),并使得受损区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长期受到非自然水流(人为的非法排水,比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侵蚀的边坡,会在边坡的坡面上形成侵蚀沟,随着这种非自然水流(以下简称水流)的不断冲刷,边坡的土壤会被不断冲刷,造成愈加严重的水土流失,对此种现象,在地貌恢复治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水流进行合理引排,还需要对冲刷形成的侵蚀沟进行修复。
传统对侵蚀沟的修复手段如下所述,先对侵蚀沟进行土壤回填(以下将侵蚀沟回填的土壤简称为“填充土壤”),待侵蚀沟内回填的土壤沉降趋于稳定之后,在回填的土壤内栽种根系较为发达、且生长较快的绿植(以下简称“固土绿植”),随着固土绿植根系的不断生长,根系由填充土壤伸入原始土壤内,以加强填充土壤和原始土壤的整体性。
侵蚀沟内回填土壤沉降稳定完成之后,再进行固土绿植的栽种作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侵蚀沟地貌恢复施工的工期。
发明内容
为了缩短侵蚀沟地貌恢复施工的工期,本申请提供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侵蚀沟内表层风化程度高的碎石进行清理;
S2、对清理后的侵蚀沟进行测量放样,计算出侵蚀沟土壤流失的体积,并对清理后侵蚀沟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培育出对应体积、对应成分的填充土壤;
S3、采用和上述所培育成分相同的土壤,来培育固土绿植;
S4、在侵蚀沟的外侧安装防护板,将填充土壤填充于所述防护板和侵蚀沟的内壁之间,并将固土绿植栽种于填充土壤的顶部和外露的侧面;
S5、观察固土绿植长势,固土绿植存活且根系延伸至侵蚀沟原始土壤内之后,拆除所述防护板;
S6、在侵蚀沟的坡面上铺设内置土壤和绿植种子的生态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在侵蚀沟的外部安装防护板,向防护板和侵蚀沟之间填充预先培育的土壤,并在填充土壤的顶部和侧面栽种固土绿植,因此,侵蚀沟内所填充土壤的沉降和固土绿植的根系发育可同时进行,相较于先等待填充土壤的沉降再进行绿植栽种的传统治理方法,有效缩短了侵蚀沟地貌恢复施工的工期。
其中,操作人员安装防护板时,将防护板贴合安装于侵蚀沟所在的坡面上,因此在防护板的阻碍作用下,降低了所填充的土壤从侵蚀沟内分离的可能性,待固土绿植的根系伸入原始土壤内之后,则象征着固土绿植的根系对填充土壤起到一定的锚固作用,此时再拆除防护板,以便于操作人员能够循环使用防护板。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板的背面安装有防护网,所述防护板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槽,所述防护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和所述通槽相互连通,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若干个单元板,所述单元板上开设有供固土绿植伸出的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安装板安装于侵蚀沟外侧之后,向防护板和侵蚀沟之间填充预先培育的土壤,填充土壤在防护板和防护网的临时阻碍作用下,减少了沿坡面下落的土壤。
土壤填充完成之后,将单元板自上而下插入滑动槽内,使得通槽被单元板封闭,接着,通过通孔向填充土壤内钻设种植孔(根据实际需要可剪断部分防护网,以便于栽种较为粗壮的固土绿植),最后将固土绿植穿过通孔置入种植孔内,并采用填充土壤对种植孔进行回填,从而完成固土绿植的栽种。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单元板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相互靠近的侧壁开设有半圆槽,所述上层板的所述半圆槽和所述下层板的所述半圆槽形成所述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先自上而下将下层板装入安装板内,然后进行固土绿植的栽种,接着将自上而下将上层板装入安装板内,以形成通孔,从而使得固土绿植的主干处于通孔内,依次重复此下层板、固土绿植栽种、上层板的安装,完成填充土壤侧面的绿植栽种。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层板上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支撑固土绿植主干的凹槽,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杆,所述下层板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杆滑动设置于所述弧形槽内,所述下层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弧形杆的固定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完成固土绿植的栽种之后,根据实际坡面倾斜角度,滑动弧形杆,以改变支撑板的倾斜角度,使得固土绿植的主干能够贴合于凹槽内壁,这样固土绿植的主干在支撑板的支撑作用下,降低了固土绿植自由端长势下垂的可能性。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和所述螺母螺纹配合,所述弧形杆上开设有若干个供所述螺栓穿设的固定孔一,所述下层板上设置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供所述螺栓穿设的固定孔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完成弧形杆的滑动调节之后,将螺栓穿设于固定孔一和固定孔二内,并将螺母螺纹连接于螺栓上,这样在螺栓的阻碍作用下,降低了弧形杆在弧形槽内滑动的可能性,也就能够将支撑板维持于理想的倾斜角度。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板上转动安装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上转动安装有锚固杆,所述锚固杆上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内滑动设置有锚固刺,所述锚固杆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锚固刺伸出所述锚固杆以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转动延伸杆,并转动锚固杆,将锚固杆插接于侵蚀沟两侧边坡的土壤内,再通过驱动组件驱动锚固刺伸出锚固杆以外,在锚固杆和锚固刺的锚固作用下,降低了防护板从边坡上滑落的可能性,从而提升了防护板的稳定性。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丝杠、驱动块以及连杆,所述丝杠转动设置于所述锚固杆内,所述驱动块和所述丝杠螺纹配合,所述驱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锚固杆内,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驱动块,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锚固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锚固杆插接于土壤内之后,通过转动丝杠,丝杠驱动驱动块向靠近锚固刺的方向移动,驱动块通过连杆推动锚固刺插入土壤内,从而能够发挥锚固刺的锚固作用。
反之,操作人员通过反向转动丝杠,驱动驱动块向远离锚固刺的方向移动,驱动块通过连杆带动锚固刺收入锚固杆内,以便于操作人员从土壤内抽出锚固杆,以便于拆除防护板。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延伸杆的容纳槽,所述延伸杆转动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延伸杆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锚固杆的空腔,所述锚固杆转动安装于所述空腔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将锚固杆从土壤内抽出之后,转动锚固杆,使得锚固杆收纳于延伸杆的空腔内,再转动延伸杆,使得延伸杆锚固杆均收纳于容纳槽内,这样在防护板的搬运过程中,不仅降低了锚固杆和延伸杆受损的可能性,还减小了本设备所占据的空间。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板上安装有插杆,所述防护板上开设有供插杆插接的插孔一,所述延伸杆上开设有供所述插杆插接的插孔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插杆依次穿过插孔一和插孔二,一方面,在插杆的锚固作用下,进一步提升了防护板安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插杆的阻碍作用下,降低了延伸杆发生转动的可能性。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杆包括底杆和若干个单元杆,所述底杆的顶部和每个所述单元杆的顶部均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和所述单元杆的底部螺纹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杆和单元杆均通过凸起螺纹连接于相邻的单元杆,因此,操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单元杆的数量,使得插杆具有足够的长度,从而使得插杆能够插接于边坡底部的土壤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中所述侵蚀沟治理方法,填充土壤的沉降和固土绿植的根系发育可同时进行,相较于先等待填充土壤的沉降,再进行绿植栽种的传统治理方法,有效缩短了侵蚀沟地貌恢复施工的工期;
2、操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坡面倾斜角度,滑动弧形杆,以改变支撑板的倾斜角度,使得固土绿植的主干贴合于凹槽内壁,在支撑板的支撑作用下,降低了固土绿植自由端长势下垂的可能性;
3、操作人员通过将锚固杆、锚固刺以及插杆插入土壤内,在锚固杆和锚固刺的锚固作用下,降低了防护板从边坡上滑落的可能性,从而提升了防护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防护板的构造。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防护网的构造。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上层板和下层板的构造。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主要示意固定机构的构造。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主要示意插杆的构造。
图6是图5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示意锚固杆的构造。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主要示意驱动组件的构造。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护板;11、防护网;12、通槽;13、滑动槽;14、容纳槽;15、插孔一;2、单元板;201、通孔;21、上层板;211、半圆槽;22、下层板;221、弧形槽;222、连接耳;223、固定孔二;3、支撑板;31、凹槽;32、弧形杆;321、固定孔一;4、固定机构;41、螺栓;42、螺母;5、延伸杆;51、空腔;52、插孔二;6、锚固杆;61、滑动孔;611、锚固刺;7、驱动组件;71、丝杠;711、手轮;712、导杆;72、驱动块;73、连杆;8、插杆;81、底杆;811、凸起;82、单元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
本申请中所公开的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侵蚀沟内表层风化程度高的碎石进行清理;
S2、对清理后的侵蚀沟进行测量放样,计算出侵蚀沟土壤流失的体积,并对清理后侵蚀沟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培育出对应体积、对应成分的填充土壤;
S3、采用和上述所培育成分相同的土壤,来培育固土绿植;
S4、在侵蚀沟的外侧安装防护板1,将填充土壤填充于防护板1和侵蚀沟的内壁之间,并将固土绿植栽种于填充土壤的顶部和外露的侧面;
S5、观察固土绿植长势,固土绿植存活且根系延伸至侵蚀沟原始土壤内之后,拆除防护板1;
S6、在侵蚀沟的坡面上铺设内置土壤和绿植种子的生态袋。
填充土壤在防护板1的阻挡作用下,能够持续向下发生沉降,在填充土壤沉降过程中,固土绿植的根系也在不断生长,因此,本侵蚀沟治理方法,填充土壤的沉降和固土绿植的根系发育可同时进行,相较于先等待填充土壤的沉降,再进行绿植栽种的传统治理方法,有效缩短了侵蚀沟地貌恢复施工的工期。
固土绿植的根系伸入原始土壤内之后(固土绿植的根系生长情况,可通过外置同条件固土绿植的对照组来观测得出,例如,在透明容器中置入同条件的土壤,栽种长势接近的固土绿植,参照自然条件进行培育),则象征着固土绿植的根系对填充土壤起到一定的锚固作用,此时再拆除防护板1,以便于操作人员能够对防护板1进行循环使用。
参照附图1和附图2所示,防护板1的背面安装有防护网11,用于减少填充土壤的流失,根据土壤的性质,防护网11可采用铁丝网或者纺织网,防护网11可通过铁钉安装在防护板1的背面。防护板1上沿水平方向贯穿开设有若干个通槽12,防护板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滑动槽13,若干个滑动槽13和若干个通槽12一一对应设置,滑动槽13和对应的通槽12相互连通。
为了附图展示简洁,附图中仅展示两个通槽12,由于每个通槽12内的结构均相同,以下仅对其中一个通槽12内的相关结构进行展开描述,其余通槽12内的相关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附图1和附图2所示,滑动槽13内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有若干个单元板2,同样,为了附图简洁,附图所示的每个滑动槽13内仅展示两个单元板2,单元板2均竖直设置,若干个单元板2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相邻的两个单元板2相互抵接设置。
参照附图1和附图3所示,单元板2包括相互抵接的上层板21和下层板22,上层板21和下层板22相互靠近的侧壁均开设有半圆槽211,上层板21的半圆槽211和下层板22的半圆槽211形成通孔201,操作人员通过通孔201向填充土壤内栽种固土绿植。通过上层板21和下层板22的分离式安装,便于操作人员将固土绿植根系置入填充土壤内,即先安装下层板22,再将固土绿植的主干置于半圆槽211内,再安装上层板21,使得固土绿植主干处于通孔201内。
操作人员向沿着通孔201向填充土壤内栽种固土绿植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先适当剪断防护网11,再在填充土壤上开孔栽种固土绿植,然后将固土绿植的根系置入填充土壤内,最后,回填孔洞并适当浇水施肥,保证固土绿植能够快速生长。
参照附图3和附图4所示,下层板22上安装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顶面开设有圆弧状的凹槽31,凹槽31用于支撑固土绿植的主干,支撑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杆32,下层板22内开设有弧形槽221,弧形槽221和弧形杆32相互契合,弧形杆32滑动设置于弧形槽221内。
参照附图3和附图4所示,下层板2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弧形杆32的固定机构4,固定机构4包括相互螺纹配合的螺栓41和螺母42,弧形杆32上沿水平方向贯穿开设有若干个供螺栓41穿设的固定孔一321,若干个固定孔一321沿着弧形杆3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下层板2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耳222,两个连接耳222分别处于弧形杆32的两侧,每个连接耳222上沿水平方向贯穿开设有供螺栓41穿设的固定孔二223。
完成固土绿植的栽种之后,操作人员根据实际坡面倾斜角度,滑动弧形杆32,以改变支撑板3的倾斜角度,使得固土绿植的主干能够贴合于凹槽31内壁,再将螺栓41穿设于固定孔一321和固定孔二223内,并将螺母42螺纹连接于螺栓41上,这样在支撑板3的支撑作用下,降低了固土绿植自由端长势下垂的可能性。
参照附图1、附图5以及附图6所示,防护板1两侧均开设有容纳槽14,每个容纳槽14内均转动安装有两个延伸杆5,两个延伸杆5能够同时隐藏收纳于容纳槽14内。每个延伸杆5靠近防护网11的侧壁均开设有空腔51,空腔51内转动安装有锚固杆6,锚固杆6能够收纳隐藏于对应的空腔51内,图示为延伸杆5和锚固杆6展开的状态,锚固杆6远离延伸杆5的一端呈尖状,便于插入土内。
参照附图6和附图7所示,锚固杆6上开设有两个滑动孔61,两个滑动孔61关于锚固杆6的轴线对称,每个滑动孔61内均沿滑动孔61的轴线方向滑动安装有锚固刺611。
参照附图6和附图7所示,每个锚固杆6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锚固刺611滑动的驱动组件7,驱动组件7包括丝杠71、驱动块72以及连杆73,丝杠71转动设置于锚固杆6内,驱动块72和丝杠71螺纹配合,驱动块72滑动设置于锚固杆6内,锚固杆6内固定连接有导杆712,导杆712的长度方向和丝杠71的长度方向一致,驱动块72滑动设置于导杆712上。丝杠7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手轮711,便于转动丝杠71,手轮711位于锚固杆6以外。连杆73的一端铰接于驱动块72,连杆73的另一端铰接于锚固刺611。
当操作人员放置好防护板1之后,将延伸杆5转动至容纳槽14以外,并将锚固杆6转动至空腔51以外,再转动手轮711,手轮711带动丝杠71转动,丝杠71驱动驱动块72移动,驱动块72通过连杆73推动锚固刺611向外滑动并刺入土壤内,在锚固杆6和锚固刺611的锚固作用下,降低了防护板1从边坡上滑落的可能性,从而提升了防护板1的稳定性。
拆除防护板1时,先反向转动手轮711,驱动锚固刺611进入锚固杆6内,再从土壤内抽出锚固杆6,并依次转动锚固杆6和延伸杆5,使得锚固杆6收纳于延伸杆5内,也使得锚固杆6和延伸杆5均收纳于容纳腔内,降低了锚固杆6和延伸杆5受损的可能性,也减小了本设备所占据的空间。
参照附图1和附图5所示,防护板1上安装有插杆8,防护板1自上而下贯穿开设有供插杆8插接的插孔一15,延伸杆5上自上而下贯穿开设有供插杆8插接的插孔二52。操作人员通过将插杆8自上而下插入通孔201一和通孔201二内,使得插杆8的底部插入土壤内,进一步提升防护板1的稳定性,而延伸杆5在插杆8的阻碍作用下,降低了延伸杆5发生转动的可能性。
参照附图1和附图5所示,插杆8由底杆81和若干个单元杆82依次首位相连而成,底杆81位于最底部,底杆81的底部呈尖状,底杆81的顶部和每个单元杆82的顶部均设置有凸起811,凸起811和单元杆82的底部螺纹配合。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单元杆82的数量,使得插杆8具有足够的长度,从而使得插杆8能够插接于土壤内。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通过将预先培育的填充土壤置于防护板1和侵蚀沟之间,并在填充土壤的顶部和侧面栽种固土绿植,因此填充土壤的沉降和固土绿植的根系生长能够同时进行,有效缩短了侵蚀沟地貌恢复施工的工期。
待固土绿植的根系伸入原始土壤内之后,拆除防护板1,以便于操作人员能够循环使用防护板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侵蚀沟内表层风化程度高的碎石进行清理;
S2、对清理后的侵蚀沟进行测量放样,计算出侵蚀沟土壤流失的体积,并对清理后侵蚀沟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培育出对应体积、对应成分的填充土壤;
S3、采用和上述所培育成分相同的土壤,来培育固土绿植;
S4、在侵蚀沟的外侧安装防护板(1),将填充土壤填充于所述防护板(1)和侵蚀沟的内壁之间,并将固土绿植栽种于填充土壤的顶部和外露的侧面;
S5、观察固土绿植长势,固土绿植存活且根系延伸至侵蚀沟原始土壤内之后,拆除所述防护板(1);
S6、在侵蚀沟的坡面上铺设内置土壤和绿植种子的生态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的背面安装有防护网(11),所述防护板(1)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槽(12),所述防护板(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动槽(13),所述滑动槽(13)和所述通槽(12)相互连通,所述滑动槽(13)内滑动设置有若干个单元板(2),所述单元板(2)上开设有供固土绿植伸出的通孔(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板(2)包括上层板(21)和下层板(22),所述上层板(21)和所述下层板(22)相互靠近的侧壁开设有半圆槽(211),所述上层板(21)的所述半圆槽(211)和所述下层板(22)的所述半圆槽(211)形成所述通孔(2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板(22)上安装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上开设有用于支撑固土绿植主干的凹槽(31),所述支撑板(3)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杆(32),所述下层板(22)上开设有弧形槽(221),所述弧形杆(32)滑动设置于所述弧形槽(221)内,所述下层板(2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弧形杆(32)的固定机构(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螺栓(41)和螺母(42),所述螺栓(41)和所述螺母(42)螺纹配合,所述弧形杆(32)上开设有若干个供所述螺栓(41)穿设的固定孔一(321),所述下层板(22)上设置有连接耳(222),所述连接耳(222)上开设有供所述螺栓(41)穿设的固定孔二(22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上转动安装有延伸杆(5),所述延伸杆(5)上转动安装有锚固杆(6),所述锚固杆(6)上开设有滑动孔(61),所述滑动孔(61)内滑动设置有锚固刺(611),所述锚固杆(6)内设置有驱动组件(7),所述驱动组件(7)用于驱动所述锚固刺(611)伸出所述锚固杆(6)以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7)包括丝杠(71)、驱动块(72)以及连杆(73),所述丝杠(71)转动设置于所述锚固杆(6)内,所述驱动块(72)和所述丝杠(71)螺纹配合,所述驱动块(72)滑动设置于所述锚固杆(6)内,所述连杆(7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驱动块(72),所述连杆(73)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锚固刺(6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延伸杆(5)的容纳槽(14),所述延伸杆(5)转动安装于所述容纳槽(14)内,所述延伸杆(5)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锚固杆(6)的空腔(51),所述锚固杆(6)转动安装于所述空腔(51)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上安装有插杆(8),所述防护板(1)上开设有供插杆(8)插接的插孔一(15),所述延伸杆(5)上开设有供所述插杆(8)插接的插孔二(5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8)包括底杆(81)和若干个单元杆(82),所述底杆(81)的顶部和每个所述单元杆(82)的顶部均设置有凸起(811),所述凸起(811)和所述单元杆(82)的底部螺纹配合。
CN202311607183.9A 2023-11-28 2023-11-28 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 Pending CN1175692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7183.9A CN117569290A (zh) 2023-11-28 2023-11-28 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7183.9A CN117569290A (zh) 2023-11-28 2023-11-28 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69290A true CN117569290A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84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07183.9A Pending CN117569290A (zh) 2023-11-28 2023-11-28 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692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9813B (zh) 一种在采矿坑高陡岩质边坡绿化方法
CN106212201A (zh) 一种智能型树木移栽设备
KR101334266B1 (ko) 지질특성을 이용한 배수로형 지하수 인공함양방법
CN117569290A (zh) 一种侵蚀沟治理方法
CN115772904A (zh) 钻孔嵌入基质容器苗复绿体系施工方法
CN113174898B (zh) 一种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方法用的深松机
CN109601083A (zh) 一种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白菜幼苗挖取机
CN111149650B (zh) 一种移动式苗木种植用自动栽植设备
CN212561559U (zh) 一种基于生物桩和藤蔓植物的急陡土坡绿色防护结构
KR101018247B1 (ko) 간척지의 고소득 과수 재배를 위한 기반조성 방법 및 그 구조
CN108617451A (zh) 一种玄参的栽培种植方法
KR200442424Y1 (ko) 식생용 옹벽블록
JPH09294488A (ja) ポット植栽の移植装置とその施工方法
KR100933883B1 (ko) 비오톱 이식장치 및 이식공법
Polster Restoration of landslides and unstable slopes: considerations for bioengineering in interior locations
CN217998110U (zh) 用于边坡水土保持的绿化结构
CN221306481U (zh) 园林绿化用挖坑装置
CN215011981U (zh) 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
KR101472362B1 (ko) 식생자루 및 식생자루를 이용한 광산지역 사면 녹화공법
CN217679185U (zh) 一种用于矿山加固修复的装置
CN117125836B (zh) 智能化立体生态生物膜污水处理系统
CN113940172B (zh) 一种水土保持生态装置
CN116034675A (zh) 一种治理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生态种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8104127U (zh) 一种多功能农业种植用点播器
JPH0931988A (ja) 植生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植生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