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60969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60969A
CN117560969A CN202311459646.1A CN202311459646A CN117560969A CN 117560969 A CN117560969 A CN 117560969A CN 202311459646 A CN202311459646 A CN 202311459646A CN 117560969 A CN117560969 A CN 117560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on
layer
light
display panel
open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596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文玉
黄添钧
曹中林
吴川
冯亚娟
李瑶
韦东梅
陈杰
袁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596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609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60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609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发光单元层、像素定义层、封装层、折射层和彩色滤光层;折射层设置在封装层上,用于折射进入折射层的光线;彩色滤光层,设置在封装层上,彩色滤光层包括黑矩阵和多个彩色滤光部,黑矩阵设置在非开口区,彩色滤光部设置在开口区,相邻两个彩色滤光部之间通过黑矩阵隔开;其中,折射层包括多个折射部,折射部设置在黑矩阵下,位于非开口区且向开口区延伸;折射部用于折射外界环境光线,以及接收由发光单元反射的反射光线后折射至黑矩阵。通过上述方案以改善显示面板处于黑态下的环境光反射导致混色、眩光等现象。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OLED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显示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OLED显示器具有薄而轻、高对比度、快速响应、宽视角、高亮度、全彩色等优点。为了降低外部光线在OLED显示器内的反射率,目前主流的方案是在OLED显示器的出光面贴附圆偏光片,但是该方案由于圆偏光片的光损失较大,降低了出光效果。另一种方案是在OLED显示器的出光面设置彩色滤光片,通过彩色滤光片来提高出光效率,而且通过黑矩阵(BM)的设置可以降低环境光线在OLED显示器内反射的效果。
但是,由于OLED显示面板在屏幕关闭状态而呈现黑态时,环境光特别是较强的环境光进入显示面板内,到达发光单元的阳极后,经阳极反射后形成出射光线,导致显示面板在黑态时呈现混色、眩光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改善显示面板处于黑态下的环境光反射导致混色、眩光等现象。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开口区和非开口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发光单元层、像素定义层、封装层、折射层和彩色滤光层;所述发光单元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阵列排布在所述衬底上,且位于所述开口区;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在衬底上,且位于所述非开口区,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通过所述像素定义层隔开;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像素定义层上;所述折射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上,用于折射所述进入所述折射层的光线;所述彩色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上,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黑矩阵和多个彩色滤光部,所述黑矩阵设置在所述非开口区,所述彩色滤光部设置在所述开口区,相邻两个所述彩色滤光部之间通过所述黑矩阵隔开;其中,折射层包括多个折射部,所述折射部设置在所述黑矩阵下,位于所述非开口区且向所述开口区延伸;所述折射部用于折射外界环境光线,以及接收由所述发光单元反射的反射光线后折射至所述黑矩阵。
可选的,所述折射部包括第一折射部和第二折射部,所述第一折射部设置在所述开口区,所述第二折射部设置在所述非开口区,所述第一折射部由所述开口区向所述非开口区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折射部连接;所述第一折射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彩色滤光部的折射率,所述第二折射部大于等于所述彩色滤光部的折射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折射部部分设置在所述开口区,并向所述非开口区延伸;所述第一折射部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射部的两侧;在同一所述非开口区内,所述第二折射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黑矩阵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可选的,所述折射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um,小于等于3um;所述第一折射部在衬底的正投影的面积不超出所述开口区面积的20%。
可选的,所述第二折射部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反射图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折射部位于所述开口区的宽度为D,所述黑矩阵的厚度为H,满足其中,θ大于0度小于45度。
可选的,所述折射层还包括第三折射部,所述第三折射部设置在所述开口区,且所述第三折射部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折射部之间;所述第三折射部由透明材料形成。
可选的,所述第三折射部的折射率大于第二折射部的折射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折射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折射部的厚度。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和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
本申请通过在彩色滤光层下方设置有折射层,该折射层可将外界的环境光折射至黑矩阵上,或将外界进入到发光单元被发光单元反射的环境光折射至黑矩阵上。由此,来减少外界环境光,特别是大角度的外界环境光进入到显示面板内,由发光单元的底电极反射后以一大角度光线出射,与相邻像素的反射光线形成混色,在黑态以及低灰阶下,显示面板会存在彩色光晕,造成眩光等问题。本申请设置的折射层主要将大部分的大角度环境光线折射至黑矩阵上,防止大角度的环境光线发生反射后出现混色、彩色光晕等现象。本申请改善显示面板处于黑态下的环境光反射导致混色、眩光等现象,可提升显示面板在黑态或低灰阶下的显示效果,使得黑态更黑,提升显示面板的品位。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折射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种折射部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变形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变形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线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00、显示面板;101、开口区;102、非开口区;110、衬底;120、发光单元层;121、发光单元;1211、底电极;1212、发光层;1213、顶电极;122、像素定义层;123、封装层;130、折射层;130a、折射部;131、第一折射部;132、第二折射部;132a、通槽;133、第三折射部;134、反射图层;140、彩色滤光层;141、彩色滤光部;142、黑矩阵;200、显示装置;210、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外界具有一定角度的环境光线经彩色滤光片(以红色滤光部为例)过滤后,形成红色环境光,穿过封装层123、发光单元121的顶电极、发光层后,由发光单元121的底电极反射,形成一定角度的出射光线,该红色出射光线从上方的红色滤光部以一定角度出射。且与相邻的绿色滤光部的绿色出射光线交叠形成混色,造成显示面板100出现彩色光晕、眩光等问题。对此,本申请作出了以下改进。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参见图2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100,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开口区101和非开口区102,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衬底110、发光单元层120、像素定义层122、封装层123、折射层130和彩色滤光层140;
所述发光单元层12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21,多个所述发光单元121阵列排布在所述衬底110上,且位于所述开口区101;所述像素定义层122设置在衬底110上,且位于所述非开口区102,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121通过所述像素定义层122隔开;所述封装层123设置在所述发光单元121和所述像素定义层122上;所述折射层130设置在所述封装层123上,用于折射所述进入所述折射层130的光线;所述彩色滤光层140,设置在所述封装层123上,所述彩色滤光层140包括黑矩阵142和多个彩色滤光部141,所述黑矩阵142设置在所述非开口区102,所述彩色滤光部141设置在所述开口区101,相邻两个所述彩色滤光部141之间通过所述黑矩阵142隔开;其中,折射层130包括多个折射部130a,所述折射部130a设置在所述黑矩阵142下,位于所述非开口区102且向所述开口区101延伸;所述折射部130a用于折射外界环境光线,以及接收由所述发光单元121反射的反射光线后折射至所述黑矩阵142。
本申请通过在彩色滤光层140下方设置有折射层130,该折射层130可将外界的环境光折射至黑矩阵142上,或将外界进入到发光单元121被发光单元121反射的环境光折射至黑矩阵142上。由此,来减少外界环境光,特别是大角度的外界环境光进入到显示面板100内,由发光单元121的底电极反射后以一大角度光线出射,与相邻像素的反射光线形成混色,在黑态以及低灰阶下,显示面板100会存在彩色光晕,造成眩光等问题。本申请设置的折射层130主要将大部分的大角度环境光线折射至黑矩阵142上,防止大角度的环境光线发生反射后出现混色、彩色光晕等现象。本申请改善显示面板100处于黑态下的环境光反射导致混色、眩光等现象,可提升显示面板100在黑态或低灰阶下的显示效果,使得黑态更黑,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品位。
其中,开口区101一般指的是彩色滤光部141的位置,在显示时该开口区101形成出射光线,可显示多种颜色的区域,大致对应显示面板100相邻的像素定义层122之间的区域,非开口区102则是黑矩阵142所对应的位置,在显示时不具有出射光线,显示为黑色的区域,大致对应像素定义层122的区域,一般来说开口区101和非开口区102都位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内。
彩色滤光层140包括多个彩色滤光部141,彩色滤光部141可分为红色滤光部R、绿色滤光部G和蓝色滤光部B。发光单元121可分为红色发光单元121R、绿色发光单元121G和蓝色发光单元121B,红色滤光部R对应红色发光单元121R设置,绿色滤光部G对应所述绿色发光单元121G设置,蓝色滤光部B对应蓝色发光单元121B设置。
发光单元121一般包括底电极1211、发光层1212和顶电极1213,底电极1211一般由透明导电层/银电极层/透明导电层的复合膜层形成,具有高反射作用。而发光层1212具体则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等,顶电极1213则由整面的透明导电层形成。通过顶电极1213和底电极1211的共同作用,使得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激发发光。且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的发光层材料存在区别,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是一种POL-less技术的OLED显示面板100,具体指利用彩色滤光部141替换OLED中的偏振片,以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出光效率。
具体地,所述折射部130a包括第一折射部131和第二折射部132,所述第一折射部131设置在所述开口区101,所述第二折射部132设置在所述非开口区102,所述第一折射部131由所述开口区101向所述非开口区102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折射部132连接;所述第一折射部131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彩色滤光部141的折射率,所述第二折射部132大于等于所述彩色滤光部141的折射率。
继续参见图2所示,第一折射部131的折射率小于彩色滤光部141的折射率,而彩色滤光部14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折射部132的折射率。根据由折射率小的介质进入到折射率大的介质中,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移的原理。当外界环境光以一定角度入射到红色滤光部时,首先经过第一折射部131和彩色滤光部141之间的界面,此时由于彩色滤光部141的折射率高于第一折射部131的折射率。因此,环境光线由红色滤光部进入到第一折射部131,将沿远离法线的方向偏移,存在一部分环境光线从第一折射部131的侧面出射,称其为侧面入射光线,另一部分的环境光线从第一折射部131的地面出射,称其为底面入射光线。侧面入射光线一般由第一折射部131离开时,由于进入膜层的折射率高于第一折射部131,因此,侧面入射光线进一步向平行于显示面板100的面方向的方向偏移,进而不再射入到发光单元121的底电极上。而底面入射光线入射后向偏离法线方向偏移,使得底面入射光线与发光单元121的法线方向的角度更大,使得在发光单元121的底电极发生更大角度的反射,使得反射光线与法线方向的角度也更大,从而使得反射光线也射入到第一折射部131中,由第一折射部131和第二折射部132的两次折射再次折射到黑矩阵142中。
当然,由发光单元121底电极反射的环境光线也分为两种,一部分是出射至第一折射部131的侧面,一部分是出射至第一折射部131的底面。当然,还存在一部分反射光线直接从彩色滤光部141射出。该出射至第一折射部131的底面的光线大部分由第二折射部132再次折射至黑矩阵142被吸收,而该出射至第一折射部131的侧面的光线经第一折射部131部分射入黑矩阵142的侧面,部分形成出射光线。相对来说,方案中通过第一折射部131和第二折射部132的作用,使得大部分的大角度光线能够被入射光线所吸收,实现改善显示面板100处于黑态下的环境光反射导致混色、眩光等现象。
图3是本申请的折射部的俯视示意图,结合图2-3所示,通过在黑矩阵142下方设置有折射部130a,该折射部130a至少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第二折射部132完全设置在黑矩阵142的下方,第一折射部131由黑矩阵142区域向开口区101延伸。第一折射部131在俯视图下为回字形,第二折射部132在俯视图下也为回字形,且第二折射部132环绕所述第一折射部131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折射部131的内圈位于开口区101内,第一折射部131的外圈位于非开口区102内。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种折射部的示意图,参见图4所示,本方案中,在同一非开口区102,所述第一折射部13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第二折射部132的两侧,所述第一折射部131部分设置在所述开口区101,并向所述非开口区102延伸。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第一折射部131分别属于不同开口区101的第一折射部131,在同一非开口区102位置,所述第一折射部131分别从开口区101向非开口区102延伸。
在同一所述非开口区102内,所述第二折射部132在所述衬底110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黑矩阵142在所述衬底110上的正投影面积。
具体地,本申请以显示面板100的彩色滤光层140的厚度在2.8um左右时,所述折射层130的厚度在1-3um左右,本申请中,折射层130的厚度不宜过大,过大造成显示面板100的厚度增大,但是相对来说,折射层130的厚度越大,改变光线路径的能力越强。而且折射层130的厚度不宜过薄,过薄将无法发挥作用。
图5是图2的局部示意图,参见图5所示,所述第一折射部131的所述第一折射部131位于所述开口区101的宽度为D,所述黑矩阵142的厚度为H,满足D>H/Tanθ,其中,θ大于0度小于45度。
本方案中,第一折射部131位于开口区101的宽度为D,即指第一折射部131在衬底110的正投影区域位于开口区101的宽度,该宽度为第一折射部131从黑矩阵142的边缘向开口区101延伸的宽度。本实施例中,θ指的是外界环境光入射显示面板100,与显示面板100的面所成的夹角。将θ设置为大于0度小于45度,即第一折射部131至少能将大部分45度以上角度的光线进行折射,使其不再入射到发光单元121上,或使得该环境光线从发光单元121反射后不再射出。
从另一角度来说,所述第一折射层130在衬底110的正投影的面积不超出所述开口区101面积的20%。相对来说,根据光线可逆的原理,第一折射层130会反射光线具有偏移作用的情况下,会对出射光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第一折射层130在开口区101的面积不宜过大,避免影响正常的出射光线。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一折射部131的折射率小于彩色滤光层140的折射率,以及小其他各膜层,例如封装层123的折射率。而第二折射部132的折射率高于彩色滤光层140的折射率。
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变形的示意图,参见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射部131可单独使用,不需要使用所述第二折射部132,在本实施例中,在同一非开口区102位置,所述第一折射部131向开口区101延伸,且第一折射部131在黑矩阵142下方且向开口区101延伸。具体来说,所述第一折射部131在所述衬底110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黑矩阵142在衬底110上的正投影面积。本实施例中,主要利用了第一折射部131的折射能力,利用第一折射部131将部分大角度环境光线解决,从而改善了色分离现象。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变形的示意图,参见图7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折射部130a的位置做出了另一种改进,具体来说,折射部130a对应所述红色滤光部和绿色滤光部设置,而对于蓝色滤光部来说,则不环绕蓝色滤光部设置有环形折射部130a。
具体来说,显示面板100中,由于蓝色光线的波长最短,且蓝色发光单元121B相对于红色发光单元121R、绿色发光单元121G而言,在相同亮度情况下,所需要的激发电压会较大。对应的,显示面板100中若蓝色光线较少,可能会导致偏黄的问题出现。在本方案中,对应在蓝色滤光部的下方不设置有折射部130a,避免折射部130a对出光效率造成影响。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线示意图,本申请的第一折射部131对出射光线的影响,参见图8所示,一部分出射光线直接有开口处出射,该部分出射光线作为主要显示画面的光线,且大部分光线如此。而开口区101由于存在第一折射部131,发光单元121对应第一折射部131的投影区域的出射光线,必然会出射到第一折射部131上。
对应的,该出射光线也可大致分为两种光线,其中部分垂直出射光线,由于垂直出射光线平行于法线方向,并不会受到折射的影响,该大部分光线会直接穿过第一折射部131形成出射光线。而发光单元121发出的具有一定角度的出射光线中,由于第一折射部131的折射作用,会导致部分出射光线被黑矩阵142所吸收。而且部分出射光线从第一折射部131的侧面出射,由于第一折射部131的作用,可以将大角度原本会射入黑矩阵142的光线折射后从彩色滤光部141射出。由此还能弥补一部分出射光线的损失,相对来说,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在窄视角下具有不错的显示效果。
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参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对第二折射部132进行了改进。所述第二折射部132设置有通槽132a,所述通槽132a内设置有反射图层134。本方案中,反射图层134的作用主要是将从第二折射部132进入的反射光线将其反射至黑矩阵142,被黑矩阵142所吸收。
具体地,所述通槽132a在衬底110的正投影为环形,第二折射部132在衬底110的正投影也为环形,且通槽132a设置在第二折射部132的中间部分。该反射图层134用于将从第二折射部132射向反射图层134的光线反射至黑矩阵142。
具体地,第二折射部132的厚度高于所述第一折射部131的厚度。本方案中,由于第二折射部132的折射率较高,在从其他膜层进入到第二折射率时,光线向法线方向偏移。
图10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参见图10所示,本申请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第三折射部133。具体来说,所述折射层130还包括第三折射部133,所述第三折射部133设置在所述开口区101,且所述第三折射部133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折射部130a之间;所述第三折射部133由透明材料形成。
本方案中,利用第三折射部133的折射作用,使得从第一折射部131射出的光线,进一步沿平行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进行偏移,进一步避免了外部环境光线入射到发光单元121中。
具体地,所述第三折射部133的折射率大于第二折射部132的折射率。第三折射部133被所述第一折射部131环绕设置,相对来说,第三折射部133不会对发光单元121的垂直出射光线造成影响。而且当一些具有角度的出射光线经过第三折射部133时,该第三折射部133的折射率最高,会使得该角度的光线进一步向法线方向偏移,提升垂直出射光线的数量,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正面观看效果。
图11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参见图11所示,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第一折射部131的形状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使得第一折射部131的宽度在环境光入射方向上逐渐减少。换句话说,在彩色滤光部141朝向对应的发光单元121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折射部131的宽度逐渐减少,且形成一倾斜面,该第一折射部131的厚度从开口区101向非开口区102逐渐增大。本方案中,对第一折射部131的进一步改进,可使得第一折射部131与相邻膜层的界面交界位置发生改变,使得光路发生折射的法线向非开口区102偏移,当环境光线入射时,环境光不再入射到发光单元121上。
图12是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参见图12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200,包括驱动电路210和上述的显示面板100,其中,所述驱动电路210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100显示。
本申请通过在彩色滤光层140下方设置有折射层130,该折射层130可将外界的环境光折射至黑矩阵142上,或将外界进入到发光单元121被发光单元121反射的环境光折射至黑矩阵142上。由此,来减少外界环境光,特别是大角度的外界环境光进入到显示面板100内,由发光单元121的底电极反射后以一大角度光线出射,与相邻像素的反射光线形成混色,在黑态以及低灰阶下,显示面板100会存在彩色光晕,造成眩光等问题。本申请设置的折射层130主要将大部分的大角度环境光线折射至黑矩阵142上,防止大角度的环境光线发生反射后出现混色、彩色光晕等现象。本申请改善显示面板100处于黑态下的环境光反射导致混色、眩光等现象,可提升显示面板100在黑态或低灰阶下的显示效果,使得黑态更黑,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品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开口区和非开口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发光单元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阵列排布在所述衬底上,且位于所述开口区;
像素定义层,设置在衬底上,且位于所述非开口区,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通过所述像素定义层隔开;
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像素定义层上;
折射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上,用于折射所述进入所述折射层的光线;以及
彩色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上,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黑矩阵和多个彩色滤光部,所述黑矩阵设置在所述非开口区,所述彩色滤光部设置在所述开口区,相邻两个所述彩色滤光部之间通过所述黑矩阵隔开;
其中,折射层包括多个折射部,所述折射部设置在所述黑矩阵下,位于所述非开口区且向所述开口区延伸;所述折射部用于折射外界环境光线,以及接收由所述发光单元反射的反射光线后折射至所述黑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部包括第一折射部和第二折射部,所述第一折射部设置在所述开口区,所述第二折射部设置在所述非开口区,所述第一折射部由所述开口区向所述非开口区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折射部连接;
所述第一折射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彩色滤光部的折射率,所述第二折射部大于等于所述彩色滤光部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部部分设置在所述开口区,并向所述非开口区延伸;所述第一折射部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射部的两侧;
在同一所述非开口区内,所述第二折射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黑矩阵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um,小于等于3um;
所述第一折射部在衬底的正投影的面积不超出所述开口区面积的2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射部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反射图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部位于所述开口区的宽度为D,所述黑矩阵的厚度为H,满足其中,θ大于0度小于45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还包括第三折射部,所述第三折射部设置在所述开口区,且所述第三折射部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折射部之间;所述第三折射部由透明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射部的折射率大于第二折射部的折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射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折射部的厚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
CN202311459646.1A 2023-11-03 2023-11-0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5609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59646.1A CN117560969A (zh) 2023-11-03 2023-11-0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59646.1A CN117560969A (zh) 2023-11-03 2023-11-0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60969A true CN117560969A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17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59646.1A Pending CN117560969A (zh) 2023-11-03 2023-11-0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6096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934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244793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29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0004590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188299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70052455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11564571B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9993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178529B (zh) 显示面板
CN11319315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6698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74061B2 (en) OLED display panel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
CN113193152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2928144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467848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82570A (zh) 一种显示模组
CN111341818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98891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56096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471267B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12968141B (zh)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
CN113078202B (zh) 一种彩膜结构、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KR20230106116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동 단말기
CN114023904A (zh) 显示面板
CN112635694A (zh) Oled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