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59797A - 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59797A
CN117559797A CN202210931368.4A CN202210931368A CN117559797A CN 117559797 A CN117559797 A CN 117559797A CN 202210931368 A CN202210931368 A CN 202210931368A CN 117559797 A CN117559797 A CN 117559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onverter
voltage
power
load
out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313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淑惠
胡圣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313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5979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3307 priority patent/WO20240273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559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597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32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5Converters combining the concepts of switch-mode regulation and linear regulation, e.g. linear pre-regulator to switching converter, linear and switching converter in parallel, same converter or same transistor operating either in linear or switch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涉及电源技术领域,能够提高电源的灵活性,从而扩展电源的适用场景。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压变换器;第二电压变换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多路选通模块,多路选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电压变换器的上电和下电状态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和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中的一者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

Description

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通信设备等电子设备中,芯片功能和性能逐渐增强,意味着芯片复杂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芯片的电源域种类也会越来越多,电源结构越来越复杂,对于电源方案而言,就意味着电源之间的合并越多,电源合并越多,灵活性越低。如何能够进一步扩展电源的适用场景,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种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能够提高电源的灵活性,从而扩展电源的适用场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压变换器;第二电压变换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多路选通模块,多路选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电压变换器的上电和下电状态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和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中的一者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源电路,可以通过多路选通模块,根据第二电压变换器上电和下电状态,切换对应的电压变换器来为第一负载端供电,以适应不同的场景,从而提高了电源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路选通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多路选通模块具体还用于,当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在待机模式下,第一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此时,多路选通模块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此时,第一电压变换器为第一负载和第三负载供电,即保证第一负载在待机模式下也不会下电,同时,由于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之间截止,因此此时,第二电压变换器下电,第二负载下电,不会出现电源漏电至第二负载的情况,从而减少了待机模式下负载漏电的问题,降低了待机模式下的底电流,降低了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为V1,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为V2,V1<V2。在非待机模式下,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因此,此时多路选通模块控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配合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为第一负载供电,可以使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具有较高的效率;而在待机模式下,第二电压变换器下电,因此多路选通模块控制使第一电压变换器配合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为第一负载供电,以保证第一负载在待机模式下不下电,同时,第二电压变换器不会漏电给其他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时间段,第一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在第二时间段,第一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二负载端,第二负载端电连接于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第三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第三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于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第三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三负载端;第四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第四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于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第四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四负载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路选通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第二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当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使第一开关模块截止,当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时,使第二开关模块截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路选通模块与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多路选通模块的控制电路复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控制电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路选通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一开关模块串联于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和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之间;第二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串联于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和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之间;多路选通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使第一开关模块截止,使第二开关模块导通,当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时,使第二开关模块截止,使第一开关模块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时,使第二开关模块截止包括:当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小于第一阈值时,使第二开关模块截止,第一阈值小于V1,V1为当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使第一开关模块截止导通包括:当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等于V1时,使第一开关模块截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等于V1时,使第一开关模块截止包括:当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等于V1时,在预设时长后使第一开关模块截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源电路还包括:电压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控制电路电连接于电压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具体用于,当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小于第一阈值时,使第二开关模块截止,当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等于V1时,使第一开关模块截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压变换器和第二电压变换器均为降压变换器。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源电路的控制方法,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压变换器;第二电压变换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第二电压变换器的上电和下电状态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和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中的一者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二电压变换器的上电和下电状态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和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中的一者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的过程包括:当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当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时间段,第一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在第二时间段,第一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为V1,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为V2,V1<V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包括:当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小于第一阈值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第一阈值小于V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包括:当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等于V1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V1大于第一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等于V1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包括:当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等于V1时,在预设时长后,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路选通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第二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的过程包括:使第二开关模块截止;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的过程包括:使第一开关模块截止。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源电路。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压变换器;第二电压变换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多路选通模块,多路选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和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中的一者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可以通过多路选通模块,根据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切换对应的电压变换器来为第一负载端供电,以适应不同的场景,从而提高了电源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多路选通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小于第一电流阈值时,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当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二电流阈值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第二电流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由于第一负载在较小电流下对于电源的质量要求较高,在较大电流下对于电源的质量要求较低,因此当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较小时,将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切换至由输出电压较高的第一电压变换器供电,以提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质量,此时电流较小,即使供电电压较高,整体功耗也相对较小;当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较大时,将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切换至由输出电压较低的第二电压变换器供电,由于大电流下电源质量要求相对较低,在满足大电流电源质量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供电电压能够有效提升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电源效率,降低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多路选通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第二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当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小于第一电流阈值时,使第二开关模块截止,当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二电流阈值时,使第一开关模块截止,第二电流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压变换器;第二电压变换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多路选通模块,电源电路的工作时段依次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多路选通电路用于在第一时段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在第二时段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在第一时段,第一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在第二时段,第一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如果第一负载端所连接的负载需要先于第二电压变换器所供电的负载上电,但是由于其他原因,需要第二电压变换器为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供电,那么,在电源上电的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切换至一个已经上电的第一电压变换器来供电,待第二电压变换器上电之后,再将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切换至由第二电压变换器来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路选通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第二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在第一时段使第二开关模块截止,在第二时段使第一开关模块截止。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程序代码,程序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电源电路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另一种电源电路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源电路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电源电路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电源电路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第一低压线性稳压器和多路选通模块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源电路的时序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第一低压线性稳压器和多路选通模块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对相关技术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电源电路的示意图,电源电路中包括降压变换器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Dropout Regulator,LDO),其中降压变换器分别为BUCKA、BUCKB和BUCKC,BUCKC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多个LDO,包括LDO1至LDO1x,LDO1至LDO1x分别驱动负载1至负载1x,BUCKA的输出端电连接于LDO2,LDO2驱动负载A,BUCKB直接驱动负载B,其中,BUCKA和BUCKC在待机模式下不会下电,BUCKB在待机模式下会下电,以使负载B在待机模式下下电,在非待机模式下,BUCKC的输出电压为yV,BUCKA和BUCKB的输出电压均为xV,该电源电路的集成度较低,所需要的器件较多。为了提高电源电路的集成度,减少器件的数量,可以采用负载合并供电的方式,如图2所示,图2为相关技术中另一种电源电路的示意图,根据图2和图1的对比可知,图2中的电源电路结构是在图1中结构的基础上,将负载进行合并供电后得到的电路,由于图1中BUCKA和BUCKB的输出电压相同,因此,去掉BUCKB,并使BUCKA同时为负载A和负载B供电,即可以得到图2所示的电路结构,在图2所示的电路结构中,虽然器件数量减少了,但是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在待机模式下,由于负载A需要不下电,因此BUCKA也需要不下电,这样的话,即便负载B自身关闭,由于BUCKA没有下电,可能会由于BUCKA的输出而导致在负载B产生漏电,从而增加了待机模式下的底电流,即带来了功耗的增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压变换器11;第二电压变换器12;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L1,第一负载端L1用于电连接第一负载(图3中未示出);多路选通模块3,多路选通模块3用于根据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上电和下电状态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和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中的一者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
具体地,当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时,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此时第一负载端L1可以由第一电压变换器11来供电;当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时,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此时第一负载端L1可以由第二电压变换器12来供电。上述过程由多路选通模块3来控制切换,即多路选通模块3可以根据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上电和下电状态来控制选择由第一电压变换器11和第二电压变换器12中的一者来为第一负载端L1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源电路,可以通过多路选通模块,根据第二电压变换器上电和下电状态,切换对应的电压变换器来为第一负载端供电,以适应不同的场景,从而提高了电源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路选通模块3具体用于,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下电状态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多路选通模块3具体还用于,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上电状态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
具体地,例如,如图4所示,假设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还电连接于第二负载42,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两者之间的具体电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图4中仅示意了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直接电连接于第二负载42,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也可以通过另外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电连接于第二负载42;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还电连接于第三负载43,类似地,图4中仅示意了两者之间直接电连接的方式,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也可以通过另外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电连接于第三负载43。其中,第二负载42为在待机模式下下电的负载,而第三负载43和第一负载41均为在待机模式下不下电的负载。可以看出,在非待机模式下,第一电压变换器11和第二电压变换器12均处于上电状态,此时,多路选通模块3控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的输入端之间导通,即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的输入端之间截止,即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第一电压变换器11为第三负载43供电,第二电压变换器12为第一负载41和第二负载42供电;而在待机模式下,第一电压变换器11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下电状态,此时,多路选通模块3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的输入端之间截止,即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的输入端之间导通,即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此时,第一电压变换器11为第一负载41和第三负载43供电,即保证第一负载41在待机模式下也不会下电,同时,由于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41之间截止,因此此时,第二电压变换器12下电,第二负载42下电,不会出现电源漏电至第二负载42的情况,从而减少了待机模式下负载漏电的问题,降低了待机模式下的底电流,降低了功耗,即兼顾了电源电路的高集成度和低功耗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时间段,第一电压变换器11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上电状态,第一时间段即为非待机模式对应的时间段,例如,如图4所示,在该时间段,第一电压变换器11和第二电压变换器12所驱动的第一负载41、第二负载42和第三负载43均不下电,正常工作;在第二时间段,第一电压变换器11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下电状态,第二时间段即为待机模式对应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第二电压变换器12下电,其对应驱动的第二负载42下电,第一电压变换器11不下电,其对应驱动第三负载43不下电,且由于此时多路选通模块3切换至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因此,第一电压变换器11会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驱动第一负载41,使第一负载41不论在第一时间段还是在第二时间段均不会下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上电状态时,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电压为V1,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电压为V2,V1<V2。
具体地,对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来说,其效率与输入输出之间的压差相关,输入输出之间的压差越小,则效率越高,在非待机模式下,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电压,因此,此时多路选通模块3控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配合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为第一负载41供电,可以使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具有较高的效率;而在待机模式下,第二电压变换器12下电,因此多路选通模块3控制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配合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为第一负载41供电,以保证第一负载41在待机模式下不下电,同时,第二电压变换器12不会漏电给其他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二负载端L2,第二负载端L2电连接于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示意了第二电压变换器12从两个位置引出输出端O2,实际上这两个位置是同一个输出端;第三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3,第三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3的输入端电连接于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第三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3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三负载端L3,第三负载端L3用于电连接第三负载43;第四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4,第四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4的输入端电连接于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第四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4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四负载端L4,第四负载端L4用于电连接第四负载44。
具体地,第三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3和第四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即第一电压变换器11可以通过多个第三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3分别为多个第三负载43供电,第二电压变换器12可以通过多个第四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4分别为多个第四负载44供电。图5所示结构的具体工作过程与图4类似。在非待机模式下,第一电压变换器11和第二电压变换器12均处于上电状态,此时,多路选通模块3控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即第一电压变换器11为第三负载43供电,第二电压变换器12为第一负载41、第二负载42和第四负载44供电;而在待机模式下,第一电压变换器11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下电状态,此时,多路选通模块3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此时,第一电压变换器11为第一负载41和第三负载43供电,即保证第一负载41在待机模式下也不会下电,同时,由于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41之间截止,因此此时,第二电压变换器12下电,第二负载42和第四负载44下电,不会出现电源漏电至第二负载42和第四负载44的情况,从而减少了待机模式下负载漏电的问题,降低了待机模式下的底电流,降低了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图6为图3、图4或图5中第一低压线性稳压器和多路选通模块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多路选通模块3包括:第一开关模块M1,第一开关模块M1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第一开关模块M1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L1;第二开关模块M2,第二开关模块M2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第二开关模块M2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L1;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包括:运放211,运放211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于参考电压端VREF,运放211的第二输入端通过反馈电路FB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L1;电容C,电容C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L1;多路选通模块3还包括控制电路30,控制电路30电连接于第一开关模块M1的控制端、第二开关模块M2的控制端和运放211的输出端,第一开关模块M1、第二开关模块M2和控制电路30复用为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一部分,控制电路30用于,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上电状态时,使第一开关模块M1截止,此时,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即第二开关模块M2、控制电路30、运放211、反馈电路FB和电容C作为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第二开关模块M2基于运放211的反馈控制工作,以实现其功能;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下电状态时,使第二开关模块M2截止,此时,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即第一开关模块M1、控制电路30、运放211、反馈电路FB和电容C作为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第一开关模块M1基于运放211的反馈控制工作,以实现其功能。
具体地,参考电压端VREF用于给运放211的第一输入端提供参考电压,反馈电路FB用于将第一负载端L1的电压反馈给运放211,反馈电路FB例如可以由分压电阻组成,电容C串联于第一负载端L1和接地端之间。例如,在非待机模式下,第一电压变换器11和第二电压变换器12均处于上电状态,此时,控制电路30将运放211的输出信号转换后输出至第二开关模块M2的控制端,此时第二开关模块M2、控制电路30、运放211、反馈电路FB和电容C作为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即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另外,控制电路30输出截止电压至第一开关模块M1的控制端,使第一开关模块M1截止,即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而在待机模式下,第一电压变换器11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下电状态,此时,控制电路30将运放211的输出信号转换后输出至第一开关模块M1的控制端,此时第一开关模块M1、控制电路30、运放211、反馈电路FB和电容C作为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即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另外,控制电路30输出截止电压至第二开关模块M2的控制端,使第二开关模块M2截止,即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上述结构中,多路选通模块3复用为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的一部分,通过对两个开关模块的控制,使得可以通过控制电路30选择第一开关模块M1和第二开关模块M2中的一者配合控制电路30与其他器件组成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从而可以实现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与O1或O2之间的选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多路选通模块3和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多路选通模块3的控制电路30复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的控制电路。也就是说,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上电状态时,一方面,控制电路30用于使第一开关模块M1截止,另一方面,此时控制电路30还用于根据运放211的输出信号对第二开关模块M2的控制端进行控制,即控制电路30将运放211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二开关模块M2的控制电压,并将该电压输出至第二开关模块M2的控制端,以实现第二开关模块M2的反馈控制;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下电状态时,一方面,控制电路30用于使第二开关模块M2截止,另一方面,控制电路30还用于根据运放211的输出信号对第一开关模块M1的控制端进行控制,即控制电路30将运放211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一开关模块M1的控制电压,并将该电压输出至第一开关模块M1的控制端,以实现第一开关模块M1的反馈控制。
除了图6所示的,通过将多路选通模块复用为低压线性稳压器的一部分使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与不同的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之间进行选通的方式之外,也可以将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设计为与传统的线性稳压器结构相同,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之外的多路选通模块来实现切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图7为图3、图4或图5中第一低压线性稳压器和多路选通模块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多路选通模块3包括:第一开关模块M1,第一开关模块M1串联于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的输入端和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之间;第二开关模块M2,第二开关模块M2串联于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的输入端和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之间;多路选通模块3具体用于,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上电状态时,使第一开关模块M1截止,即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使第二开关模块M2导通,即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下电状态时,使第二开关模块M2截止,即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使第一开关模块M1导通,即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下电状态时,使第二开关模块M2截止,包括: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的电压小于第一阈值VA时,使第二开关模块M2截止,即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第一阈值VA小于V1。当O2的电压下降至第一阈值VA以下时,说明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电压降低到了一定程度,即第二电压变换器12正在下电,因此可以提前进行切换,以保证对第一负载端L1的供电。
具体地,第一阈值VA可以根据第一负载能够承受的电压抖动和环路相应时间确定,例如第一负载能够接受的电压变化为30mV,环路响应时间约为10μs至20μs,则第一阈值VA可以设置为V1-30mV。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上电状态时,使第一开关模块M1截止包括: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的电压等于V1时,使第一开关模块M1截止,即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的电压上升至V1时,说明第二电压变换器12恢复了上电,因此将第一负载端L1切换至由第二电压变换器12来供电,以提高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的电压等于V1时,使第一开关模块M1截止包括: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的电压等于V1时,在预设时长t后使第一开关模块M1截止。
具体地,当O2的电压上升至V1时,等待预设时长t再进行切换的原因是为了等待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的电压恢复且稳定之后再给第一负载供电,另外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时长t也可以考虑其他因素,例如可以等待以错开其他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上电时序。预设时长t具体可以根据第二电压变换器12自身的缓启动特性设置,例如预设时长为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缓启时间*3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8所示,电源电路还包括:电压检测电路4,电压检测电路4用于检测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的电压,并输出至多路选通模块3;控制电路30电连接于第一开关模块M1的控制端、第二开关模块M2的控制端、运放211的输出端和电压检测电路4;控制电路30具体用于,当电压检测电路4检测到的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的电压小于第一阈值VA时,使第二开关模块M2截止,并根据运放211的输出信号对第一开关模块M1的控制端进行控制,当根据电压检测电路31检测到的第二电压变换器M2的输出端O2的电压等于V1时,使第一开关模块M1截止,并根据运放211的输出信号对第二开关模块M2的控制端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压变换器11和第二电压变换器12均为降压变换器Buck,另外,上述开关模块,例如第一开关模块M1、第二开关模块M2均可以为晶体管,其中,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一者为源极,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另一者为漏极,控制端为栅极。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压变换器11和第二电压变换器12也可以为升压变换器Boost,但是以下的实施例具体描述均以第一电压变换器11和第二电压变换器12为降压变换器Buck为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源电路的控制方法,如图3至图5所示,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压变换器11;第二电压变换器12;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L1;如图7所示,上述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上电和下电状态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和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中的一者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
其中,电源电路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控制方法的具体原理和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多路选通模块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上电和下电状态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和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中的一者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的过程包括:
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下电状态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
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上电状态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时间段,第一电压变换器11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上电状态;在第二时间段,第一电压变换器11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下电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上电状态时,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电压为V1,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电压为V2,V1<V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下电状态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的过程包括:
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的电压小于第一阈值VA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第一阈值VA小于V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处于上电状态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的过程包括:
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的电压等于V1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V1大于第一阈值VA。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的电压等于V1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包括:当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的电压等于V1时,在预设时长t后,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导通,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多路选通模块3包括:第一开关模块M1,第一开关模块M1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第一开关模块M1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L1;第二开关模块M2,第二开关模块M2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第二开关模块M2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L1;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1包括运放211,运放211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于参考电压端VREF,运放211的第二输入端通过反馈电路FB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L1;电容C,电容C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L1。多路选通模块3还包括控制电路30,控制电路30电连接于第一开关模块M1的控制端、第二开关模块M2的控制端和运放211的输出端,第一开关模块M1、第二开关模块M2和控制电路30复用为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一部分。
其中,使第二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端O2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的过程包括:使第二开关模块M2截止;使第一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端O1与第一负载端L1之间截止的过程包括:使第一开关模块M1截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压变换器;第二电压变换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多路选通模块,多路选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和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中的一者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可以通过多路选通模块,根据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切换对应的电压变换器来为第一负载端供电,以适应不同的场景,从而提高了电源的灵活性。该电源电路可以为图3至图5所示的电源电路,本实施例中电源电路与上述实施例中电源电路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是根据电流来进行切换,而非根据电压来进行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多路选通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小于第一电流阈值时,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当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二电流阈值时,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第二电流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由于第一负载在较小电流下对于电源的质量要求较高,在较大电流下对于电源的质量要求较低,因此当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较小时,将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切换至由输出电压较高的第一电压变换器供电,以提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质量,此时电流较小,即使供电电压较高,整体功耗也相对较小;当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较大时,将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切换至由输出电压较低的第二电压变换器供电,由于大电流下电源质量要求相对较低,在满足大电流电源质量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供电电压能够有效提升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电源效率,降低功耗。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图6或图7所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多路选通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第二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包括:运放,运放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于参考电压端,运放的第二输入端通过反馈电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电容,电容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多路选通模块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当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小于第一电流阈值时,使第二开关模块截止,当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二电流阈值时,使第一开关模块截止,第二电流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压变换器;第二电压变换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多路选通模块,电源电路的工作时段依次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多路选通电路用于在第一时段使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在第二时段使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在第一时段,第一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在第二时段,第一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如果第一负载端所连接的负载需要先于第二电压变换器所供电的负载上电,但是由于其他原因,需要第二电压变换器为第一负载端所连接的负载供电,那么,在电源上电的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切换至一个已经上电的第一电压变换器来供电,待第二电压变换器上电之后,再将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切换至由第二电压变换器来供电。该电源电路可以为图3至图5所示的电源电路,本实施例中电源电路与上述实施例中电源电路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是根据时序来进行切换,而非根据电压或电流来进行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路选通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第二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包括:运放,运放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于参考电压端,运放的第二输入端通过反馈电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电容,电容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多路选通模块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在第一时段使第二开关模块截止,在第二时段使第一开关模块截止。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图6或图7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存储器,还可以包括接口电路和上述任意实施例的电源电路,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方法,接口电路用于实现芯片中电路与芯片之外外部电路之间的连接,电源电路的具体结构和工作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当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多路选通模块执行时,触发芯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源电路的控制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负载可以为芯片上的负载,也可以为芯片之外的负载,当负载位于芯片之外时,则需要通过电路连接至芯片中对应的负载端,以通过芯片中的电源电路来实现负载的驱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的电源电路,其具体工作原理和过程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该电子设备可以为任意需要电源电路供电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程序代码,程序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压变换器;
第二电压变换器;
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所述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
多路选通模块,所述多路选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上电和下电状态使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中的一者通过所述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路选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时,使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使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
所述多路选通模块具体还用于,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使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使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
在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为V1,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为V2,V1<V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路选通模块包括:
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负载端;
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负载端;
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使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截止,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时,使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截止。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路选通模块与所述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所述多路选通模块的控制电路复用所述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控制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路选通模块包括:
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串联于所述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之间;
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串联于所述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之间;
所述多路选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使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截止,使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时,使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截止,使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时,使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截止包括:
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小于第一阈值时,使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截止,所述第一阈值小于V1,V1为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使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截止包括:
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等于V1时,使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截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等于V1时,使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截止包括:
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等于V1时,在预设时长后使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截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
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具体用于,当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的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小于第一阈值时,使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截止,当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的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等于V1时,使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截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负载端,所述第二负载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
第三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所述第三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三负载端;
第四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所述第四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四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四负载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和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均为降压变换器。
14.一种电源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
第一电压变换器;
第二电压变换器;
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所述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一负载端;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上电和下电状态使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中的一者通过所述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上电和下电状态使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中的一者通过所述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所述第一负载端导通包括:
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时,使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
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使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
在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为V1,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为V2,V1<V2。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下电状态时,使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包括:
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小于第一阈值时,使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一阈值小于V1。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处于上电状态时,使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包括:
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等于V1时,使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V1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等于V1时,使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使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包括:
当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等于V1时,在预设时长后,使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
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负载端;
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负载端;
使所述第二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的过程包括:使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截止;
使所述第一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截止的过程包括:使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截止。
22.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至21中的任一所述方法。
2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931368.4A 2022-08-04 2022-08-04 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5597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1368.4A CN117559797A (zh) 2022-08-04 2022-08-04 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PCT/CN2023/103307 WO2024027385A1 (zh) 2022-08-04 2023-06-28 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1368.4A CN117559797A (zh) 2022-08-04 2022-08-04 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59797A true CN117559797A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17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31368.4A Pending CN117559797A (zh) 2022-08-04 2022-08-04 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59797A (zh)
WO (1) WO202402738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4025A (en) * 1988-11-14 1993-02-02 Elegant Design Solutions, Inc. Computer-controlle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CN202838077U (zh) * 2012-01-17 2013-03-27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在射频芯片中的电源系统
CN108471234B (zh) * 2018-03-19 2019-09-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移动终端
CN110504741A (zh) * 2018-09-14 2019-11-26 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和智能卡的电源切换电路
CN114301163A (zh) * 2022-01-28 2022-04-08 上海山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电路、功能模块、自主作业设备及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7385A1 (zh) 2024-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85013B2 (en) DC power converter and mode-switching method
US7148665B2 (en) Power supply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that provide stable output voltage
US7626371B2 (en) Power supply unit and portable device
US7430131B2 (en) Start-up circuit for providing a start-up voltage to an application circuit
CN101568893A (zh) 用于给放大器电路上电的软启动电路与方法
KR20050039577A (ko) 안정한 변환 전압을 공급 가능한 전원 장치
US10505441B2 (en) Voltage regulation system, regulator chip and voltage regul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8736563B (zh) 电子装置以及其供电方法
EP2176729B1 (en) Integrate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ircuitry for providing a system supply voltage from a primary power supply
JP4673350B2 (ja) 直流電源装置
CN110574273A (zh) 控制电路以及理想二极管电路
US20100007400A1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controller
JP2002101662A (ja) 電源装置
JP3852399B2 (ja) 電源切替回路
CN117559797A (zh) 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JP2020005481A (ja) 昇圧電源回路
JP4092834B2 (ja) 待機状態と通常状態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KR100696563B1 (ko) 전원 공급 장치
KR100417339B1 (ko) 절전형 배터리 충전 장치
CN113282159A (zh) 一种嵌入式控制器零电流待机的开关控制系统
CN114498905B (zh) 不同功率模式切换的电源供电系统
CN220156405U (zh) 辅助电源的控制电路、辅助电源及电子设备
CN112886837B (zh) 开关电源及其控制芯片
CN220291729U (zh) 电源切换电路
CN216530706U (zh)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