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46367A - 连接端子及带连接端子的电线 - Google Patents

连接端子及带连接端子的电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46367A
CN117546367A CN202280042052.8A CN202280042052A CN117546367A CN 117546367 A CN117546367 A CN 117546367A CN 202280042052 A CN202280042052 A CN 202280042052A CN 117546367 A CN117546367 A CN 117546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onnection terminal
electric wire
core wire
tran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20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村秀树
鹫尾和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46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463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端子,具备线筒部、绝缘筒部以及过渡部。线筒部能压接具有芯线和覆盖芯线的包覆部的电线中从包覆部露出的芯线。绝缘筒部能压接包覆部。过渡部连结线筒部和绝缘筒部。另外,过渡部在与被线筒部及绝缘筒部压接的电线对置的面侧包括至少一个凸部。

Description

连接端子及带连接端子的电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端子及带连接端子的电线。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OA设备、家电产品等领域中,用于收发电的电线的连接部一般使用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具备线筒部和绝缘筒部,线筒部压接从包覆部露出的芯线,绝缘筒部压接覆盖芯线的包覆部。作为这样的连接端子,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端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673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端子是通过对作为导电性板材的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等而形成的构件,具备与作为对方侧的电连接要素的对方侧导体直接接触的对方侧连接部和与该对方侧连接部连接的电线连接部。电线连接部具备末端侧连结部、芯线压接部、中间连结部及包覆部压接部。这些末端侧连结部、芯线压接部、中间连结部及包覆部压接部沿着直线方向排成一列地形成。在此,要求电线的振动不易传递到芯线的压接部。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使电线的振动不易传递到芯线中与线筒部压接的部分。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端子,具备线筒部、绝缘筒部以及过渡部,所述线筒部能压接具有芯线和覆盖所述芯线的包覆部的电线中从所述包覆部露出的所述芯线,所述绝缘筒部能压接所述包覆部,所述过渡部连结所述线筒部和所述绝缘筒部,且在与被所述线筒部及所述绝缘筒部压接的所述电线对置的面侧包括至少一个凸部。
另外,本公开的带连接端子的电线,具备连接端子和与所述连接端子压接的电线,所述连接端子具备线筒部、绝缘筒部以及过渡部,所述线筒部能压接具有芯线和覆盖所述芯线的包覆部的电线中从所述包覆部露出的所述芯线,所述绝缘筒部能压接所述包覆部,所述过渡部连结所述线筒部和所述绝缘筒部,且在与所述线筒部及所述绝缘筒部压接的所述电线对置的面侧包括至少一个凸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使电线的振动不易传递到与线筒部压接的芯线。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带连接端子的电线分解成连接端子和电线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带连接端子的电线的连接端子的线筒部的第1突出部及绝缘筒部的第2突出部被折弯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端子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图1中的IV-IV截面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1中的V-V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端子的过渡部放大示出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连接端子的过渡部放大示出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凸部的剖视图。
图9是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带连接端子的电线分解成连接端子和电线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连接端子的后视图。
图11是示出多个凸部的优选配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端子及带连接端子的电线如下。
(1)一种连接端子,具备线筒部、绝缘筒部以及过渡部,所述线筒部能压接具有芯线和覆盖所述芯线的包覆部的电线中从所述包覆部露出的所述芯线,所述绝缘筒部能压接所述包覆部,所述过渡部连结所述线筒部和所述绝缘筒部,且在与被所述线筒部及所述绝缘筒部压接的所述电线对置的面侧包括至少一个凸部。
根据该结构,连接端子在过渡部也能使至少一个凸部与电线接触。根据该结构,能在线筒部与绝缘筒部之间设置抑制电线的振动的部分。由此,可抑制向电线的芯线中与线筒部压接的部分的振动传递。
(2)所述过渡部也可以从所述绝缘筒部朝向所述线筒部向与所述电线对置的方向逐渐倾斜。
根据该结构,能使形状从绝缘筒部朝向线筒部逐渐变形。由此,在过渡部不需要突然的变化部位。在逐渐倾斜的过渡部设置用于抑制振动的凸部。
(3)所述凸部也可以是多个。
根据该结构,电线中与连接端子接触的点进一步增加。由此,可进一步抑制向芯线中与线筒部压接的部分的振动传递。
(4)也可以为,多个所述凸部中至少两个所述凸部配置于与该连接端子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
根据该结构,在预定平面上,多个凸部能与电线接触。因此,在连接端子中可有效地抑制电线的振动。
(5)也可以为,多个所述凸部中至少一个所述凸部在该连接端子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与其他的所述凸部不同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电线的长度方向上分散的多个部位,多个凸部能与电线接触。因此,在连接端子中可有效地抑制电线的振动。
(6)也可以为,在与该连接端子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上配置有三个以上所述凸部,在三个以上所述凸部的顶点通过的假想圆的直径与所述电线的直径相等或者比该电线的直径小。
根据该结构,电线在同一平面被三个以上凸部按压。由此,可更加抑制向芯线中与线筒部压接的部分的振动传递。此外,所谓电线和直径是电线中成为凸部接触的部分的直径。
(7)另外,本公开的带连接端子的电线具备(1)至(6)中的任一项的连接端子和与所述连接端子压接的电线。
根据该结构,带连接端子的电线即使在过渡部也能使至少一个凸部与电线接触。根据该结构,能在线筒部与绝缘筒部之间设置抑制电线振动的部分。由此,可抑制向电线的芯线中与线筒部压接的部分的振动传递。
(8)所述芯线也可以是单芯线。
根据该结构,特别是在刚性高且容易传递振动的单芯线中,也可抑制向芯线中与线筒部压接的部分的振动传递。
(9)所述凸部也可以与所述芯线或者所述包覆部抵接。
根据该结构,在过渡部,连接端子和电线能可靠地接触。由此,可抑制向芯线中与线筒部压接的部分的振动传递。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连接端子及带连接端子的电线的具体例。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在各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者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平行”、“正交”不仅包括严格为平行、正交的情况,也包括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和效果的范围内大致平行、正交的情况。
另外,在各附图中适当赋予用于说明方向的XYZ正交坐标轴(右手系)。在该坐标轴中,X方向表示连接端子的长度方向,Y方向表示连接端子的宽度方向。连接端部的宽度方向是后述的一对第1突出部11b排列的方向。Z方向是连接端子的高度方向,表示与上述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有时将X方向的一侧称为+X侧,将其反侧称为-X侧。关于Y轴及Z轴也是同样,+Z侧表示连接端子中与电线接触的面侧,-Z侧表示连接端子中不与电线接触的面侧。
[实施方式1]
<关于带连接端子的电线1>
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带连接端子的电线说明结构的概要。图1是将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带连接端子的电线1分解成连接端子10和电线20而示出的立体图。带连接端子的电线1具备连接端子10和与连接端子10压接的电线20。
本实施方式的电线20例如是单芯线。单芯线具备芯线21和覆盖芯线21的包覆部22。包覆部22例如通过绝缘材料形成。在此,作为芯线21,例如利用极细径(例如截面积为0.05平方毫米程度)的芯。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装置整体的轻量化、小型化的要求,电线的细径化正在进行。并且,利用极细径的芯线21的电线20的需求提高。作为这样的极细径的芯线21,在想要确保预定强度的情况下,使用单芯线而不是绞线。这是因为:即使是同径,单芯线也比绞线刚性高,是高强度。另一方面,单芯线因为刚性高,所以也有容易传递振动的特征。因此,在利用这样的极细径的单芯线的情况下,特别要求抑制振动的办法。但是,本公开的发明不仅适用于单芯线,也能适用于绞线。
<关于连接端子10>
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连接端子10说明结构的概要。图2是示出线筒部11的第1突出部11b及绝缘筒部12的第2突出部12b被折弯的状态的说明图。在图2中省略了电线20。图3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10的后视图,图4是将图1中的IV-IV截面与假想圆C1及假想圆C2一起示出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1中的V-V截面的剖视图。
连接端子10例如通过铜或者铜合金制的板金被冲压加工而形成。连接端子10具备线筒部11、绝缘筒部12以及过渡部13。另外,连接端子10还具备主体部14。主体部14是与对方端子嵌合的部分。主体部也可以形成为销状、突片状或者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4是形成为与阳型端子嵌合的筒状的部分。
<关于线筒部11及绝缘筒部12>
线筒部11能压接具有芯线21和覆盖芯线21的包覆部22的电线中从包覆部22露出的芯线21。线筒部11具有第1底板部11a和从第1底板部11a的两端缘向上方突出的一对第1突出部11b。
绝缘筒部12能压接包覆部22。绝缘筒部12具有第2底板部12a和从第2底板部12a的两端缘向上方突出的一对第2突出部12b。此外,线筒部11及绝缘筒部12是开放筒形式。
在电线20与线筒部11压接时,通过压接机(未图示),一对第1突出部11b的末端部向中央方向且下侧折弯。通过由此变形的一对折弯片11c(参照图2),从上方按压芯线21。在该状态下,成为第1底板部11a和一对折弯片11c包围芯线21的周围而保持该芯线21的状态。因为第1底板部11a和一对折弯片11c接触芯线21的周围,所以芯线21和线筒部11保持为电接触的状态。另外,在电线20与绝缘筒部12压接时,通过压接机(未图示),一对第2突出部12b向中央方向且下侧折弯。通过由此变形的一对折弯片12c(参照图2),从上方按压包覆部22。由此,在该状态下,成为第2底板部12a和一对折弯片12c包围包覆部22的周围而保持该包覆部22的状态。由此,电线20被线筒部11和绝缘筒部12压接。绝缘筒部12在电线20相对于线筒部11延伸出的一侧保持芯线21,因此在电线20被拉伸的情况下,该拉伸力难以传到芯线21的端部。另外,电线20的振动被线筒部11抑制,该振动难以传到芯线21的端部。此外,第1突出部11b和第2突出部12b的长度也可以不同。在该情况下,第1突出部11b和第2突出部12b中较长的一方的端部延伸到较短一方的端部并与该端部重合即可。
<关于过渡部13>
过渡部13在与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呈大致U字形状(参照图3及图4)。过渡部13配置于线筒部11与绝缘筒部12之间,连结线筒部11和绝缘筒部12。更具体而言,过渡部13包括第3底板部13a和一对第3突出部13b。第3底板部13a介于上述第1底板部11a与第2底板部12a之间。
过渡部13例如从绝缘筒部12朝向线筒部11向与电线20对置的方向逐渐倾斜。即,包覆部22覆盖芯线21,因此包覆部22比芯线21粗。因此,无论在压接前及后的哪个状态下,绝缘筒部12都比线筒部11宽度大且高度也高。假设在绝缘筒部12与线筒部11直接连接的情况下,为了在它们之间突然变更宽度及高度,考虑设置台阶部等突然变形的部位。在该情况下,需要使金属板强制变形,另外,有可能加工困难。通过将过渡部13形成为从绝缘筒部12朝向线筒部11逐渐减小宽度及高度的形状,从而不会使连接绝缘筒部12和线筒部11的部分发生强制变形,另外,能容易加工。
更具体而言,过渡部13包括第3底板部13a和一对第3突出部13b。第3底板部13a形成为横截面(与端子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为弧状,在上述第1底板部11a与第2底板部12a之间以与它们相连的方式设置。第2底板部12a具有比第1底板部11a大的曲率半径,第3底板部13a形成为曲率半径从第2底板部12a朝向第1底板部11a逐渐变小的形状。
一对第3突出部13b从上述第3底板部13a的两端缘向与上述一对第1突出部11b及一对第2突出部12b相同的方向突出。一对第3突出部13b既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以朝向末端侧逐渐扩大的方式延伸。一对第3突出部13b的末端缘位于比一对第1突出部11b及一对第2突出部12b的末端缘靠第3底板部13a侧。在压接时,一对第1突出部11b及一对第2突出部12b主要能在比一对第3突出部13b靠末端侧的位置弯曲(参照图2)。
另外,过渡部13在与被线筒部11及绝缘筒部12压接的电线20(或者芯线21)对置的面S侧包括至少一个凸部1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4所示,过渡部13包括三个凸部15。此外,过渡部13不限于包括三个凸部15的结构。凸部15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外的多个。但是,从抑制电线20的振动的观点出发,优选过渡部13是包括多个凸部15的结构。该凸部15优选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在连接端子10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的情况下,从与S侧相反的一侧的面按压而形成凸部15,因此在与S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形成有凹部。
在连接端子10中,多个凸部15中至少两个凸部15A及凸部15B配置于与连接端子10的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假想的YZ平面)。例如,三个凸部15A、15B、15C全部配置于与连接端子10的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YZ平面)。换言之,三个凸部15A、15B、15C全部在连接端子10的长度方向(X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且在过渡部13的周向上配置于不同位置。更具体而言,一个凸部15形成于第3底板部13a的宽度方向中央,两个凸部15形成于一对第3突出部13b。由此,在与连接端子1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上的位置,多个凸部和电线20接触。因此,通过连接端子10可抑制电线20的振动。具体而言,在电线20中与绝缘筒部12压接的部分,传递行驶时的振动。通过设置作为与电线20的接触部分的凸部15,从而过渡部13控制住该振动。由此,在电线20(芯线21)中与线筒部11压接的部分,可抑制电线20(芯线21)的振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端子10与电线20之间不存在防触剂等材料。因此,在过渡部13与电线20之间存在空间。具体而言,在过渡部13中的一个凸部15(例如15A)、和一个凸部15邻接的其他的凸部15(例如15B)与电线20之间形成有间隙。
考虑到凸部15A、15B、15C与芯线21抵接而保持电线20的情况、和与包覆部22抵接与包覆部22抵接而保持电线20的情况。以下对与芯线21抵接而保持电线20的情况、与包覆部22抵接而保持电线20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凸部15A、15B、15C与芯线21抵接的情况下,多个凸部15A、15B、15C相对于芯线21在其周向上不同的位置与该芯线21抵接。例如,即使向电线20传递的振动的方向多种多样,也可期待任一凸部15A、15B、15C能从抑制该振动的方向有效地与芯线21抵接。
在凸部15A、15B、15C与芯线21抵接的情况下,在图4所示的三个凸部15的顶点P1、P2、P3通过的假想圆C1的直径小于不被凸部15支承的状态(即不被凸部15按压的状态)的电线20的芯线21的假想圆C2的直径。根据这样的结构,电线20的芯线21在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位置被三个凸部15按压。在通过凸部15与芯线21抵接而将电线20固定的情况下,因为芯线21的刚性比包覆部22的刚性高,所以能利用凸部15牢固地固定电线20。在电线20的芯线21在比芯线21的假想圆C2小的直径的假想圆C1上与凸部15接触的情况下,通过凸部15的末端及芯线21的至少一方变形,从而电线20的芯线21被凸部15较强地按压。例如,在线筒部11、绝缘筒部12被压接时,伴随这些压接,过渡部13也向内侧弯曲。这样,也考虑到由于过渡部13弯曲的力使凸部15陷入芯线21。由此,可抑制电线20的振动。另外,假想圆C1的直径和芯线21的假想圆C2的直径也可以相等。即使是这样的假想圆C1的直径和假想圆C2的直径相等的情况,也能利用凸部15牢固地固定电线20。
另一方面,在凸部15A、15B、15C与包覆部22抵接的情况下,多个凸部15A、15B、15C相对于包覆部22在其周向上不同的位置与该包覆部22抵接。例如,即使向电线20传递的振动的方向多种多样,也可期待任一凸部15A、15B、15C能从抑制该振动的方向有效地与包覆部22抵接。
假想圆C1的直径小于未被凸部15支承的状态(即未因凸部15的按压而凹陷的状态)的电线20的假想圆C2的直径。根据这样的结构,电线20在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位置被三个凸部15按压。凸部15例如与包覆部22抵接。包覆部22优选由氯乙烯、聚乙烯等具有可挠性的材料形成。在包覆部22在比包括包覆部22的假想圆C2小的直径的假想圆C1上与凸部15接触的情况下,通过被凸部15按压的包覆部22变形,从而电线20被凸部15较强地按压。由此,可抑制电线20的振动。
此外,在与连接端子10的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YZ平面)中,连接端子10不限于包括三个凸部15的结构。从增加电线20与连接端子10之间的接触点或者扩大接触面积的方面出发,凸部15的配置不仅配置于与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YZ平面),也可以配置于与长度方向不同的位置。
另外,过渡部13只要是包括一个以上凸部15的结构即可。但是,从通过被多个凸部15夹着而提高支承力的观点出发,优选过渡部13是包括两个以上的多个凸部15,且能夹着芯线21或者包覆部22的结构。
如上所述,通过过渡部13包括凸部15,连接端子10在过渡部13中也能与电线20。因此,能在线筒部11与绝缘筒部12之间设置抑制电线20振动的部分。由此,可抑制向电线20的芯线21中与线筒部11压接的部分的振动传递。
例如,在由于小型化的要求等而需要减小绝缘筒部12,且在绝缘筒部12与线筒部11之间也由于加工上的制约等而不得不设置某种程度长度的过渡部13的结构中,通过设置于过渡部13的凸部15,能有效地抑制电线20中的振动传递。
如图5所示,过渡部13例如从绝缘筒部12朝向线筒部11向与电线20对置的方向逐渐倾斜。根据这样的结构,能使形状从绝缘筒部12朝向线筒部11逐渐变化。由此,在过渡部13中不需要突然的变化部位。具体而言,因为是逐渐倾斜的形状,所以不需要台阶部等的加工。这样的形状是特别有益于难以形成台阶形状的冲压加工的形状。
凸部15最好是多个。凸部15不是上述那样的三个,无论是两个还是其他的多个都可以。在凸部15是四个以上的情况下,比三个的情况增加了与电线20的接触点,因此可进一步抑制电线20的振动。另一方面,在凸部15是两个的情况下,与电线20的接触点减少,但是在加工工时减少的方面比三个的情况优选。此外,即使凸部15是一个,但只要具有与电线20的接触点,就可抑制电线20的振动。
[实施方式2]
<关于连接端子210>
图6是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端子210的过渡部213放大示出的局部放大图。
实施方式2的连接端子210取代实施方式1的过渡部13而具备过渡部213。在过渡部213中,凸部215以外的结构是与上述过渡部13同样的结构。以凸部215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关于过渡部213>
如图6所示,过渡部213包括三个凸部215。
凸部215B例如是在连接端子210的长度方向(X方向)细长的形状。凸部215B的、连接端子210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长度T1比与连接端子210的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T2长。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凸部215A、215C也采用同样的结构。由此,连接端子210与电线20接触的面积增加。因此,在连接端子210中,电线20被有效地按压。由此,可抑制行驶时的电线20的振动。
另外,凸部215B沿着电线20的长度方向较长,因此一个凸部215B相对于电线20能沿着该电线20的长度方向在不同的位置接触。因此,通过凸部215可有效地抑制以该电线20为介质传递的横向振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凸部215分散地位于与连接端子21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凸部215B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实施方式3]
<关于连接端子310>
图7是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连接端子的过渡部313放大示出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图8是从连接端子的侧方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凸部315的截面的侧视剖视图。
连接端子310取代实施方式1的过渡部13而具备过渡部313。在过渡部313中,凸部315以外的结构是与上述过渡部13同样的结构。以凸部315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关于过渡部313>
过渡部313包括一个凸部315。
凸部315例如是在与连接端子310的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的平面(YZ平面)上细长的形状。也就是说,凸部315是沿着过渡部313的周向细长的形状。凸部315的与连接端子310的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T4比连接端子310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长度T3长。由此,在电线20的周围方向上,连接端子310与凸部315接触的长度扩大。因此,对电线20的各种方向的振动的抑制效果提高。由此,可抑制行驶时的电线20的振动。
此外,凸部315的个数不限于一个。凸部315也可以是多个,且在连接端子的310的长度方向(X方向)隔开间隔地并列。在该情况下,与实施方式2同样,凸部315能沿着该电线20的长度方向在不同的位置接触。因此,通过凸部315可有效地抑制以电线20为介质传递的横向振动。
[变形例1]
图9是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带连接端子的电线401分解成连接端子410和电线20而示出的立体图。
该连接端子410在取代过渡部13而具备过渡部413的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端子10不同。在过渡部413中,凸部415以外的结构是与上述过渡部13同样的结构。以凸部415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1的过渡部13,所有的凸部15A、15B、15C配置于与连接端子10的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YZ平面)。与此相对,在连接端子410中,多个凸部415A、415B、415C中至少两个凸部415A、415C配置于与该连接端子1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通过该结构,在预定平面上,多个(在此为两个)凸部415A、415C能与电线20接触。因此,在连接端子10中可有效地抑制电线20的振动。
另外,多个凸部415A、415B、415C中至少一个凸部415B在连接端子410的长度方向(X方向)上配置于与其他的凸部415A、415C不同的位置。通过该结构,在电线20的长度方向上分散的多个部位,多个(在此为两个)凸部415A、415B(或者415B、415C)能与电线20接触。通过这样的结构,利用凸部415可有效地抑制以电线20为介质传递的横向振动。因此,在连接端子10中可有效地抑制电线20的振动。
更具体而言,形成于一对第3突出部13b的两个凸部415A、415C在连接端子410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形成于第3底板部13a的凸部415B在连接端子410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与其他的凸部415A、415C不同的位置、在此为离绝缘筒部12近的位置。
这样的连接端子410也通过包括凸部415的结构,在过渡部413也能与电线20接触。因此,在线筒部11与绝缘筒部12之间能设置抑制电线20的振动的部分。因此,连接端子410对电线20的振动抑制效果提高。由此,可抑制行驶时的电线20的振动。
另外,多个凸部415A、415B、415C中至少两个凸部415A和415C在与连接端子410的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上配置于错开的位置,因此在与连接端子410的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的预定平面(与YZ平面平行的平面)中,多个(在此为两个)凸部415多个凸部415A、415B、415C在电线20的长度方向上在不同的位置与电线20接触。因此,通过多个凸部415A、415B、415C可有效地抑制电线20的横向振动。
[变形例2]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连接端子510的后视图。连接端子510在取代过渡部313而具备过渡部513的方面与实施方式3的连接端子310不同。在过渡部513中,凸部515以外的结构是与上述过渡部313同样的结构。以凸部515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另外,过渡部513也包括在与连接端子310的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的平面(YZ平面)上细长的形状的凸部515。凸部515在其细长方向进一步形成有凹凸形状。具体而言,在凸部515的与电线20接触的面S侧交替地形成谷部516和山部517。谷部516和山部517无论分别是单个还是多个都可以。通过这样的谷部516和山部517,在电线20的周围交替地存在较强地接触的部分和较弱地接触的部分。由此,电线20的振动抑制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
[附记]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假想圆C1和凸部15的优选配置的说明图。多个凸部15也可以分散地配置于假想圆C1中的成为半圆以上的区域整体。
例如,如果三个以上凸部15分散地配置于假想圆C1中超过半圆的区域,则三个以上凸部15能包围电线20,以使电线20不从凸部15之间脱离的方式进行支承(在图11中为P1点、P2、P3点)。由此,能有效地夹入电线20而有效地控制住振动。
特别是,也可以是凸部15的顶点在假想圆C1上等间隔地配置的方式。例如在三个凸部15的情况下,凸部15彼此的间隔是2π/3。在X个凸部15的情况下,凸部15彼此的间隔是2π/X。这样,通过凸部15的顶点等间隔地配置,从而电线20不偏倚地被凸部15把持。凸部15各自也能以均匀的力把持电线20。由此,各个凸部15分散而能控制住振动。另外,能利用在周向上对称的结构控制住振动,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
另外,例如,如果多个凸部15分散地配置于假想圆C1中成为半圆的区域,则该区域的两端的两个凸部能将电线20有效地夹入而有效地控制住振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过渡部13在与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呈大致U字形状,但是不限于该形状。过渡部的与X方向垂直的截面也可以是矩形、圆形或者其他形状。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相互不矛盾,就能适当组合。
如上,详细说明了本公开,但是上述的说明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应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设想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
附图标记说明
1、401带连接端子的电线
10、210、310、410、510连接端子
11线筒部
11a第1底板部
11b第1突出部
11c折弯片
12绝缘筒部
12a第2底板部
12b第2突出部
12c折弯片
13、213、313、413、513过渡部
13a第3底板部
13b第3突出部
14主体部
15、215、315、415、515凸部
20电线
21芯线
22包覆部
516谷部
517山部

Claims (9)

1.一种连接端子,具备线筒部、绝缘筒部以及过渡部,
所述线筒部能压接具有芯线和覆盖所述芯线的包覆部的电线中从所述包覆部露出的所述芯线,
所述绝缘筒部能压接所述包覆部,
所述过渡部连结所述线筒部和所述绝缘筒部,且在与被所述线筒部及所述绝缘筒部压接的所述电线对置的面侧包括至少一个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所述过渡部从所述绝缘筒部朝向所述线筒部向与所述电线对置的方向逐渐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所述凸部是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多个所述凸部中至少两个所述凸部配置于与该连接端子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多个所述凸部中至少一个所述凸部在该连接端子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与其他的所述凸部不同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在与该连接端子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上配置有三个以上所述凸部,
在三个以上所述凸部的顶点通过的假想圆的直径与所述电线的直径相等或者比该电线的直径小。
7.一种带连接端子的电线,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和与所述连接端子压接的电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连接端子的电线,其中,
所述芯线是单芯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连接端子的电线,其中,
所述凸部与所述芯线或者所述包覆部抵接。
CN202280042052.8A 2021-06-30 2022-06-15 连接端子及带连接端子的电线 Pending CN1175463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8596 2021-06-30
JP2021108596A JP2023006152A (ja) 2021-06-30 2021-06-30 接続端子、および、接続端子付電線
PCT/JP2022/023892 WO2023276661A1 (ja) 2021-06-30 2022-06-15 接続端子、および、接続端子付電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46367A true CN117546367A (zh) 2024-02-09

Family

ID=84692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2052.8A Pending CN117546367A (zh) 2021-06-30 2022-06-15 连接端子及带连接端子的电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06152A (zh)
CN (1) CN117546367A (zh)
WO (1) WO202327666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5127Y2 (ja) * 1991-08-06 1999-05-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および圧着端子と電線の圧着構造
JP2597334Y2 (ja) * 1991-08-12 1999-07-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および圧着端子と電線の圧着構造
JP5158203B2 (ja) * 2008-09-02 2013-03-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端子金具付き電線、およ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010062027A (ja) * 2008-09-04 2010-03-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金具に対する電線の接続方法
JP2010073486A (ja) * 2008-09-18 2010-04-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JP2014165158A (ja) * 2013-02-28 2014-09-08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端子付き被覆電線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8014313A (ja) * 2016-07-06 2018-01-2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端子付電線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76661A1 (ja) 2023-01-05
JP2023006152A (ja) 2023-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51194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8177591B2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electrical cabl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KR101540467B1 (ko) 압착단자
CN102598435A (zh) 电线末端处理方法
JP2011210443A (ja) 端子金具
JP5853908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07059304A (ja) 端子付き電線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7546367A (zh) 连接端子及带连接端子的电线
CN113517576B (zh) 连接器
US20240291175A1 (en)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wire with connecting terminal
JP5064983B2 (ja) 突き当てシールドコネクタ組立キット及びシールド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JP7159933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518106B2 (ja) 端子接続構造、およびコネクタ
US20240178583A1 (en) Crimp terminal and terminal-fitted electric wire
JP2020194716A (ja) 端子付き電線、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210159614A1 (en) Electric wire with terminal and terminal before crimping
JP2019125517A (ja) 端子付き電線、端子およびクリンパ
KR102338051B1 (ko) 동축 커넥터 및 동축 케이블을 구비한 동축 커넥터
JP6809811B2 (ja) 端子付き電線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18156820A (zh) 带端子的电线和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CN117134151A (zh) 带连接器的线缆
JP6112431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2185598A (ja) 通信コネクタ
JP2024100334A (ja)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JP2024081893A (ja) 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