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45231A - 一种空调器及其节能控制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及其节能控制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45231A
CN117545231A CN202311496185.5A CN202311496185A CN117545231A CN 117545231 A CN117545231 A CN 117545231A CN 202311496185 A CN202311496185 A CN 202311496185A CN 117545231 A CN117545231 A CN 117545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temperature
cooling mode
heat exchanger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961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圣文
潘子豪
罗润通
罗永前
林志成
黄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49618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452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45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452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54Refrigerating circuit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81Thermal management, e.g. evaporation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其节能控制方法、装置,该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和控制阀,所述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依次连接构成机械制冷回路,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压缩机并联设置,所述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控制阀依次连接构成自然冷却回路;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包括机械制冷模式和自然冷却模式,在所述机械制冷模式下,所述控制阀关闭以及压缩机启动,在所述自然冷却模式下,所述控制阀打开以及压缩机关闭。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包括自然冷却模式和常规的机械制冷模式,如此可避免空调器以机械制冷模式连续长时间运行,实现空调器节能运行,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空调器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及其节能控制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节能控制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是实现通讯信号传输、交换、储存的服务平台,其内部包含电源以及基站信号传输设备等发热设施,且这些发热设施通常会全年每天不间断运行。因此,为了确保基站内的设备能够正常运行,需要将基站内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一般在25℃~35℃之间),因此基站空调器需要全年制冷运行。而当前基站空调器在基站内长时间运行后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空调器的制冷效率变低低,无法实现节能运行,特别是在天气寒冷地区,在低温情况下仍采用压缩机机械制冷,导致空调器耗能大。并且,空调器在低温环境下长期制冷运行,容易导致系统回液,从而导致压缩机液压缩,影响空调器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节能控制方法、装置,旨在实现空调器节能运行,同时缩短基站空调器的机械制冷运行时间,从而提高空调器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和控制阀,所述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依次连接构成机械制冷回路,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压缩机并联设置,所述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控制阀依次连接构成自然冷却回路;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包括机械制冷模式和自然冷却模式,在所述机械制冷模式下,所述控制阀关闭以及压缩机启动,在所述自然冷却模式下,所述控制阀打开以及压缩机关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将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得到温度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温度比较结果对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进行调控;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机械制冷模式和自然冷却模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控制装置,包括:
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温度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得到温度比较结果;
模式调控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比较结果对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进行调控;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机械制冷模式和自然冷却模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节能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节能控制方法、装置,该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和控制阀,所述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依次连接构成机械制冷回路,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压缩机并联设置,所述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控制阀依次连接构成自然冷却回路;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包括机械制冷模式和自然冷却模式,在所述机械制冷模式下,所述控制阀关闭以及压缩机启动,在所述自然冷却模式下,所述控制阀打开以及压缩机关闭。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包括两种循环系统模式,即自然冷却模式和常规的机械制冷模式,故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执行自然冷却模式还是机械制冷模式,从而避免空调器以机械制冷模式连续长时间运行,实现空调器节能运行,同时缩短基站空调器的机械制冷运行时间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空调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控制方法中的制冷回路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制冷回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控制方法中步骤S103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控制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控制装置中模式调控单元的子示意性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控制装置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制冷回路示意图,该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1、室外换热器2、压缩机3和控制阀4,所述压缩机3、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1依次连接构成机械制冷回路,所述控制阀4与所述压缩机3并联设置,所述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1、控制阀4依次连接构成自然冷却回路;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包括机械制冷模式和自然冷却模式,在所述机械制冷模式下,所述控制阀4关闭以及压缩机3启动,在所述自然冷却模式下,所述控制阀4打开以及压缩机3关闭。
本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包括两种循环系统模式,即自然冷却模式和常规的机械制冷模式,故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执行自然冷却模式还是机械制冷模式,从而避免空调器以机械制冷模式连续长时间运行,实现空调器节能运行,同时缩短基站空调器的机械制冷运行时间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空调器使用寿命。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换热器2与室内换热器1之间设置电子膨胀阀5。所述控制阀4为二通电磁阀。
如图2所示,其为常规的制冷流程,或者可以理解为所述的机械制冷模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在室内换热器1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增加一二通电磁阀,该二通电磁阀通过管路件与室内换热器1和室外换热器2分别连接,从而通过二通电磁阀的开关和压缩机3的开关,来实现机械制冷模式和自然冷却模式的切换。也就是说,在控制空调器进入机械制冷模式时,具体是控制二通电磁阀关闭,并依次连通室内换热器1、压缩机3、室外换热器2和电子膨胀阀5,这样的话制冷剂便不会通过二通电磁阀通道,其制冷循环流程如图1中的黑色箭头所示。而在控制空调器进入自然冷却模式时,具体是控制二通电磁阀开启,以及停止压缩机3运转,并依次连通室内换热器1、二通电磁阀、室外换热器2和电子膨胀阀5,如此便可以实现压缩机3不运转,制冷通过二通电磁阀通道在空调系统内循环换热的效果,其制冷循环流程如图1中的灰色箭头所示。
还有,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高度高于所述室内换热器1的高度。即为了减少制冷剂自动循环压力损失,提升制冷剂流速,因此可以设置室外机(室外换热器2)的安装位置高于室内机(室内换热器1)的安装位置,例如室外机的安装位置高于室内机的安装位置50cm,或者更多。如此便可以实现压缩机3不运转时,制冷剂能够通过室内外压力差和重力作用实现自动循环,从而使室内的热量自动从高温环境向室外低温环境传递,提高节能制冷运行效果。
综合来说,在切换至自然冷却模式时,空调器的二通电磁阀得电开启,使制冷剂可从二通阀通道流通,压缩机3不得电,同时内外风机得电开启,并且将电子膨胀阀5开度开至最大,这样,室外低温侧的液态制冷剂就会在压力差及重力作用下,流动至室内侧蒸发器,然后由室内侧蒸发器吸收热量并蒸发成气体,接着以气体的形态流通至室外低温环境下的冷凝器进行冷却,如此循环便能够实现自然冷却带走室内热量。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能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步骤S101~S105。
S101、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S102、将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得到温度比较结果;
S103、根据所述温度比较结果对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进行调控;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机械制冷模式和自然冷却模式。
本实施例中,首先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等方式来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然后将其与预设的温度阈值比较,并根据温度比较结果来对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进行切换,例如将空调器切换至机械制冷模式或者是自然冷却模式,又例如维持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等等。本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包括两种循环系统模式,即自然冷却模式和机械制冷模式,故可以依据获取的当前环境温度数据来判断是执行自然冷却模式还是机械制冷模式,从而避免空调器以机械制冷模式连续长时间运行,实现空调器节能运行,同时缩短基站空调器的机械制冷运行时间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空调器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机械制冷模式属于一般空调器都具有的制冷功能,而所述的自然冷却模式则是一般空调器并不具有的制冷功能,本实施例通过该自然冷却模式可以避免空调器长期处于机械制冷模式,如此可以避免机制冷模式中的零部件长期运行使用,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包括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
如图4所示,所述S103包括:步骤S201~S204。
S201、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室外温度阈值,则控制空调器进入机械制冷模式;
S202、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预设室外温度阈值,则计算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的第一温度差,并判断所述第一温度差是否达到预设第一温度差值阈值;
S203、当判定所述第一温度差未达到预设第一温度差值阈值时,则控制空调器进入机械制冷模式;
S204、当判定所述第一温度差达到预设第一温度差值阈值时,则控制空调器进入自然冷却模式。
本实施例中,首先将当前环境温度数据中的室外环境温度与预设室外温度阈值(例如10℃)进行比较,如果室外环境温度不低于该预设室外温度阈值,则可以将空调器调控为机械制冷模式。如果室外环境温度低于该预设室外温度阈值,则进一步计算室外环境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并确认该温度差与预设的第一温度差值阈值之间的关系。如果该温度差达到了预设的第一温度差值阈值(例如20℃),则可以将空调器调控为自然冷却模式,反之则调控为机械制冷模式,即该温度差未达到预设的第一温度差值阈值则将空调器调控为机械制冷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空调器处于刚开机状态,则在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后,可以直接对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切换,例如将空调器切换至机械制冷模式或者自然冷却模式。如果空调器当前处于制冷运行状态时,则可以依据温度比较结果来确认是继续保持当前状态运行还是将其切换为自然冷却模式。而如果空调器当前处于自然冷却模式时,则同样可以依据温度比较结果来确认是继续保持当前状态运行还是将其切换为机械制冷模式。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基站空调器需常年制冷给基站设备降温,例如在过渡季节或冬天执行机械制冷模式到时,由于室外环境温度降低,因此可以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来进一步确认是否可以切换至自然冷却模式,如此可以基站空调器全年处于机械制冷模式,从而减少机械制冷的能耗以及提供空调器使用寿命。
具体的,在所述控制空调器进入机械制冷模式时,其对应的电子膨胀阀5的运行步数控制在常规步数之间;其中,所述常规步数为80步~480步;而在所述控制空调器进入自然冷却模式时,其对应的电子膨胀阀5的运行步数将控制为最大可运行步数。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器处于自然冷却模式时,由于不需要对系统循环的制冷剂节流,因此可以将电子膨胀阀5开到最大步数,从而可以减少制冷剂流通的阻力,提升自然冷却效果。而在机械制冷模式下,电子膨胀阀5的正常使用步数范围为80~480步,例如可以将机械制冷模式下的电子膨胀阀5步数设置为380步左右。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节能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301~S303。
S301、当自然冷却模式连续运行时长达到预设时间阈值时,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和预设冷却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是否大于预设第二温度差值阈值;
S302、若判定室内环境温度和预设冷却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二温度差值阈值,则继续保持自然冷却模式;
S303、若判定室内环境温度和预设冷却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二温度差值阈值,则将自然冷却模式切换为机械制冷模式。
本实施例为了确保基站设备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因此在运行自然冷却模式时无法达到期望的基站降温效果,会调控空调器退出自然冷却模式,并转为机械制冷模式。具体来说,首先监测自然冷却模式的运行时间,当监测到自然冷却模式连续运行时长达到预设时间阈值(例如60min)时,计算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的冷却温度(例如28℃)之间的温度差。并确认该温度差与预设的第二温度差值阈值(例如5℃)之间的关系。如果确认该温度差大于预设的第二温度差值阈值,则证明自然冷却模式所产生的冷却效果一般,继续运行下去可能会影响到基站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因此可以将当前运行的自然冷却模式切换为机械制冷模式,来保证相应的制冷效果。如果确认该温度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度差值阈值,则证明自然冷却模式所产生的冷却效果良好,因此可以继续运行自然冷却模式,并继续监测其自然冷却时间,直至转为机械制冷模式。在这里,在将自然冷却模式切换为机械制冷模式时,首先是将二通电磁阀断电,然后按照机械制冷模式对电子膨胀阀5复位,以及使压缩机3得电运行,从而恢复至机械制冷模式。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控制装置4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400包括:
温度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温度比较单元402,用于将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得到温度比较结果;
模式调控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比较结果对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进行调控;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机械制冷模式和自然冷却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包括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
如图7所示,所述模式调控单元403包括:
第一模式控制单元501,用于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室外温度阈值,则控制空调器进入机械制冷模式;
第一温度差判断单元502,用于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预设室外温度阈值,则计算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的第一温度差,并判断所述第一温度差是否达到预设第一温度差值阈值;
第二模式控制单元503,用于当判定所述第一温度差未达到预设第一温度差值阈值时,则控制空调器进入机械制冷模式;
第三模式控制单元504,用于当判定所述第一温度差达到预设第一温度差值阈值时,则控制空调器进入自然冷却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1和室外换热器2,所述室内换热器1的出气端和所述室外换人气的进气端之间并联设置有二通电磁阀和压缩机3,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出气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1的进气端之间设置有电子膨胀阀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式控制单元包括:
电磁阀关闭单元,用于控制二通电磁阀关闭,并依次连通室内换热器1、压缩机3、室外换热器2和电子膨胀阀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模式控制单元包括:
电磁阀开启单元,用于控制二通电磁阀开启,以及停止压缩机3运转,并依次连通室内换热器1、二通电磁阀、室外换热器2和电子膨胀阀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式控制单元还包括:
第一步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子膨胀阀5的运行步数在常规步数之间;其中,所述常规步数为80步~480步;
所述第三模式控制单元还包括:
第二步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子膨胀阀5的运行步数为最大可运行步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节能控制装置400包括:
第二温度差判断单元601,用于当自然冷却模式连续运行时长达到预设时间阈值时,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和预设冷却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是否大于预设第二温度差值阈值;
第一温度差判定单元602,用于若判定室内环境温度和预设冷却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二温度差值阈值,则继续保持自然冷却模式;
第二温度差判定单元603,用于若判定室内环境温度和预设冷却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二温度差值阈值,则将自然冷却模式切换为机械制冷模式。
所述节能控制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在如图9所示的空调器上运行。由于装置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示意性框图,该空调器900包括通过系统总线901连接的处理器902、存储器和网络接口905,其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903和内存储器904。
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903可存储操作系统9031和计算机程序9032。该计算机程序9032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902执行一种节能控制方法。
该处理器902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以支撑整个空调器900的运行。
该内存储器904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903中的计算机程序9032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9032被处理器902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902执行一种节能控制方法。
该网络接口905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网络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发明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空调器900的限定,具体的空调器900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所述处理器902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9032,以实现所述节能控制方法的任意实施例。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9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902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实现所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被该计算机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所述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所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该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空调器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所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尚且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和控制阀,所述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依次连接构成机械制冷回路,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压缩机并联设置,所述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控制阀依次连接构成自然冷却回路;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包括机械制冷模式和自然冷却模式,在所述机械制冷模式下,所述控制阀关闭以及压缩机启动,在所述自然冷却模式下,所述控制阀打开以及压缩机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电子膨胀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高度高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二通电磁阀。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将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得到温度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温度比较结果对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进行调控;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机械制冷模式和自然冷却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包括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
所述根据所述温度比较结果对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进行调控,包括:
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室外温度阈值,则控制空调器进入机械制冷模式;
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预设室外温度阈值,则计算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的第一温度差,并判断所述第一温度差是否达到预设第一温度差值阈值;
当判定所述第一温度差未达到预设第一温度差值阈值时,则控制空调器进入机械制冷模式;
当判定所述第一温度差达到预设第一温度差值阈值时,则控制空调器进入自然冷却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空调器进入机械制冷模式,还包括:
控制电子膨胀阀的运行步数在常规步数之间;其中,所述常规步数为80步~480步;
所述控制空调器进入自然冷却模式,还包括:
控制电子膨胀阀的运行步数为最大可运行步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空调器进入自然冷却模式之后,包括:
当自然冷却模式连续运行时长达到预设时间阈值时,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和预设冷却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是否大于预设第二温度差值阈值;
若判定室内环境温度和预设冷却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二温度差值阈值,则继续保持自然冷却模式;
若判定室内环境温度和预设冷却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第二温度差值阈值,则将自然冷却模式切换为机械制冷模式。
9.一种节能控制装置,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4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温度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得到温度比较结果;
模式调控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比较结果对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进行调控;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机械制冷模式和自然冷却模式。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节能控制方法。
CN202311496185.5A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空调器及其节能控制方法、装置 Pending CN1175452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6185.5A CN117545231A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空调器及其节能控制方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6185.5A CN117545231A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空调器及其节能控制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45231A true CN117545231A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83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96185.5A Pending CN117545231A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空调器及其节能控制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4523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4016B (zh) 一种氟泵自然冷却蒸发式冷凝冷水机及其控制方法
EP2102570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having a cooling mode and a free-cooling mode
US20100070082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perating in free cooling mode
US9562701B2 (e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11543148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of
CN107642879B (zh)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4949210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736203A (zh)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09945366B (zh) 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和空调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5677198B2 (ja) 空冷ヒートポンプチラー
CN114754466B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CN117545231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节能控制方法、装置
US20210207859A1 (en) Controller of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outdoor unit, relay unit, heat source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3692189B (zh) 一种机房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09668273A (zh) 制冷装置控制方法、制冷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1121152B (zh) 一种多联外机与新风机混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7199529B2 (ja) 制御装置、空気環境調整システム、空気環境調整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062555B2 (ja) 省エネ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CN115366936A (zh) 轨道车辆用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轨道车辆
CN107940691B (zh)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US20230288092A1 (en) Hvac system with improved operation of a single-stage compressor during a peak demand response
US11802703B2 (en) Automatic staging of multiple HVAC systems during a peak demand response
CN109059400B (zh) 全自动智能调节节能型供冷系统
CN114734782B (zh) 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4893870B (zh) 一种自然冷却系统运行模式的预测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