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39084B - 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亮度控制方法和pdlc膜装置 - Google Patents

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亮度控制方法和pdlc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39084B
CN117539084B CN202410033141.7A CN202410033141A CN117539084B CN 117539084 B CN117539084 B CN 117539084B CN 202410033141 A CN202410033141 A CN 202410033141A CN 117539084 B CN117539084 B CN 1175390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rightness
signal
voltag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331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39084A (zh
Inventor
毕重生
何文基
孙瑞
吴永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ongsheng Photoelectric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ongsheng Photoelectric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ongsheng Photoelectric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ongsheng Photoelectric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331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39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39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39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39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39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亮度控制方法和PDLC膜装置,属于光学控制技术领域。该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稳压子电路、同步降压子电路、双电源子电路和输出子电路,双电源子电路中的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二电源电路形成推挽方式连接,控制单元按照第一频率控制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二电源电路的交替导通,将产生的信号经过输出子电路中的和第一整流电路后形成第三直流电压信号至输出子电路;控制单元按照使输出子电路生成提供PDLC膜的频率为第二频率的第四交流电压信号,控制PDLC膜的亮度线性渐变至预设亮度,第二频率为视频录制设备的工作频率的整数倍,第四交流电压信号在稳定工作后的实际电压值高于预设电压。本申请可提高PDLC膜的亮度。

Description

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亮度控制方法和PDLC膜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亮度控制方法和PDLC膜装置。
背景技术
PDLC(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聚合物分散液晶)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玻璃幕墙、广告等行业的电致变色膜,给PDLC膜通电时,膜变透明,断电时,膜变雾状。PDLC膜的调光驱动亮度控制电路往往需要携带交流变频电源,用交流变频电源上的输出端连接到PDLC膜的电极上,进行供电。或者直接利用车载的12V直流电池,利用逆变器生成交流电给膜供电。
PDLC膜通常采用频率在50Hz、电压在36V的交流电来驱动,交流电的波形需要正弦波或方波,严禁使用锯齿波,直流偏压要小于0.5V。直流偏压过大(比如超过0.5V),使PDLC膜变黄甚至失效,PDLC膜的工作原理是电场驱动液晶,液晶垂直于膜排列时膜变透明,但液晶仅能用交流电驱动,若用直流电或有较大直流偏压时,电与液晶层中的物质反应,在负极ITO膜上析出黄色物质,液晶层被破坏,膜变黄。
现有的PDLC膜的亮度控制亮度控制电路一般是将直流12V转化为交流36V正弦波,频率为50Hz。由于直流电压的限制,现有的PDLC膜的工作电压难以超过36V,工作频率难以超过50Hz。而较低的工作电压容易导致膜的亮度不够,且50Hz的频率在进行视频录制时,会在屏幕上看到PDLC膜的频闪。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亮度控制方法和PDLC膜装置,以提高PDLC膜的亮度和/或降低频闪。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稳压子电路、同步降压子电路、双电源子电路和输出子电路;
所述稳压子电路用于输出第一直流电压信号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同步降压子电路、所述双电源子电路和所述输出子电路;
所述同步降压子电路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信号转换第二直流电压信号,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信号提供给所述双电源子电路和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双电源子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电路、第二电源电路、变压器和第一整流电路,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二电源电路形成推挽方式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按照第一频率交替地向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电路提供第一通断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电路的交替导通,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电路交替导通产生的信号经过所述变压器形成脉冲电流信号,所述脉冲电流信号经过所述第一整流电路形成提供给所述输出子电路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按照第二频率提供给所述输出子电路的第二通断控制信号,将输入至所述输出子电路中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用于输出给PDLC膜的第四交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二频率为视频录制设备的工作频率的整数倍,所述第四交流电压信号在稳定工作后的实际电压值高于预设电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亮度控制电路启动时,所述控制单元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PDLC膜的亮度与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提供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使所述PDLC膜的亮度从初始亮度线性渐变至预设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电路中的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电源电路中的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交替地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直流电压信号包括第三直流电压第一信号和第三直流电压第二信号;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三直流电压第一信号;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三直流电压第二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子电路包括LC滤波电路和由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五场效应管和第六场效应管形成的第二整流电路,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接收所述第三直流电压第一信号,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接收所述第三直流电压第二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栅极驱动器将所述第二通断控制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使其中两个场效应管和另外两个场效应管交替导通,交替导通产生的电压信号经过所述LC滤波电路,形成所述第四交流电压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电源子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流采样电路,所述第一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用来采集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输出的第一电流信号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输出的第二电流信号;
所述第一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单元反馈所述第一电源电路的工作信号和所述第二电源电路的工作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启动后的启动时长内,所述控制单元按照第一频率交替地向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电路提供第一通断控制信号,前一次提供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si产生的PDLC膜的亮度yi,与后一次提供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si+1产生的PDLC膜的亮度yi+1之间的亮度差| yi+1-yi|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亮度控制电路关闭时,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关系曲线提供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使所述PDLC膜的亮度从所述预设亮度线性渐变至初始亮度。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PDLC膜装置,包括:
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项所述的亮度控制电路;
包含PDLC膜的玻璃,所述玻璃接收所述亮度控制电路输出的第四交流电压信号,在所述第四交流电压信号的控制下调整PDLC膜的亮度。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方法,所述方法使用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启动指令,所述亮度控制电路中的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启动指令输出第一频率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和第二频率的第二通断控制信号;
所述亮度控制电路中的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二电源电路基于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按照所述第一频率交替导通,交替导通时产生的信号经过所述亮度控制电路中的变压器和第一整流电路后生成第三直流电压信号;
所述亮度控制电路中的输出子电路根据所述第二通断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三直流电压信号转换成所述第二频率的第四交流电压信号提供至PDLC膜;
在启动时长内,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PDLC膜的亮度与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确定每次提供的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强度非线性增加,使经由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产生的PDLC膜的亮度线性增加,并在到达启动时长后,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保持稳定,使产生的第四交流电压的实际电压值保持稳定,将所述PDLC膜的亮度维持在预设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关闭指令,基于所述关闭指令将PDLC膜的亮度从所述预设亮度线性渐变至初始亮度。
上述的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亮度控制方法和PDLC膜装置,通过采用两个电源电路,该两个电源电路以推挽方式存在于电路中交替导通工作,各负责正负半周的波形放大任务,电路工作时,两个对称的电源电路同时只有一个导通。相当于两个开关电源同时输出功率,其输出功率约等于单一开关电源输出的两倍,可以保证电压稳定,且可以实现从第一整流电路输出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的稳定的电压不会产生过大的直流偏压的基础上,实现输出的电压高于预设电压。
通过进一步设置PDLC膜的亮度与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使得电路在启动的过程中,根据该关系曲线来提供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从而可以控制PDLC膜线性渐变至预设亮度,提高了设备启动过程时的体验感。且这样的设置,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提供给PDLC膜的电压的稳定性,避免在启动的时候出现过大的直流偏压,导致PDLC膜的损坏和使用寿命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定。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包含稳压子电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包含同步降压子电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包含双电源子电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包含输出子电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亮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申请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申请。这里使用的词语“一”、“一个(种)”和“该”等也应包括“多个”、“多种”的意思,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相应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另外,本文中尽管多次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或各种阈值或各种应用或各种指令或各种操作)等,不过这些元件(或阈值或应用或指令或操作)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是用于区分一个元件(或阈值或应用或指令或操作)和另一个元件(或阈值或应用或指令或操作)。例如,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可以称为第二直流电压信号,第二直流电压信号也可以称为第一直流电压信号,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和第二直流电压信号二者并不是相同的数值而已。本申请中的“连接”可以包括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电连接,也可以是间接电连接。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该电路包括:控制单元100、稳压子电路200、同步降压子电路300、双电源子电路400和输出子电路500。
其中,稳压子电路200可接收外部电压信号,对该外部电压信号进行稳压控制,输出稳定的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其中,该外部电压信号可为车载直流电池输出的电压信号,比如为8V~12V的直流电压。经过稳压子电路200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可为稳定的12V电压,该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分别提供给控制单元100、同步降压子电路300、双电源子电路400和输出子电路500,作为这些子电路的输入电压。
同步降压子电路300的输入端与稳压子电路200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双电源子电路400和控制单元100电连接。同步降压子电路300接收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并对其进行降压处理,形成第二直流电压信号,将第二直流电压信号提供给双电源子电路和控制单元100。其中,该第二直流电压信号提供的直流电压可为3.3V。
双电源子电路400包括第一电源电路410、第二电源电路420、变压器430和第一整流电路440。控制单元100分别与第一电源电路410的第一端电连接,与第二电源电路42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源电路410的第二端与变压器430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电源电路420的第二端也与变压器430的输入端电连接;变压器430的输出端与第一整流电路44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整流电路440的输出端输出第三直流电压信号。
其中,控制单元100按照第一频率交替地向第一电源电路410和第二电源电路420提供第一通断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电源电路410和第二电源电路420的交替导通,第一电源电路410和第二电源电路420交替导通产生的信号经过变压器430形成脉冲电流信号,脉冲电流信号经过第一整流电路440形成提供给输出子电路500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
其中,第一频率可为20Hz 、30Hz、50Hz、60Hz等任意合适的频率。第一通断控制信号可以由单片机中的某一个或多个引脚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产生。控制单元100可包括单片机和/或其他相关控制芯片,比如包括单片机,还可以包括控制双电源子电路和输出子电路的相关驱动器。该单片机可为51单片机、AVR单片机、STM32单片机等任意合适的单片机,具体的,比如可为STM32F103CBT6单片机,驱动器可为2EDF7275KXUMA1和/或IR4427等型号的驱动器,比如第一通断控制信号可以由单片机中的某个引脚通过IR4427驱动器提供给双电源子电路。
控制单元按照第二频率提供给输出子电路的第二通断控制信号,将输入至输出子电路中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用于输出给PDLC膜的第四交流电压信号。同样地,第二通断控制信号可以由单片机中的某一个或多个引脚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产生,比如由单片机中的某个引脚通过2EDF7275KXUMA1驱动器提供给输出子电路。
本实施例中,第二频率为视频录制设备的工作频率的整数倍,第四交流电压信号在稳定工作后的实际电压值高于预设电压。其中,第四交流电压信号的实际电压值与第三直流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相同。
视频录制设备可为手机、车载摄像头等可用来拍摄PDLC膜前方或后方等画面的设备。通常而言,视频录制设备工作时的频率为30Hz,将第二频率设置为工作频率的整数倍,比如为其工作频率的2倍、3倍、4倍等频率时,视频录制设备每次捕捉画面时,拍摄到的画面是PDLC膜在相同电压下的画面,拍摄的视频是同样的画面,不会造成频闪。
该预设电压可为现有PDLC膜的常规驱动电压值,比如为36V。利用推挽(push-pull)方式工作的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二电源电路可以提供高于36V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比如可以提供48V、50V或60V等更高的合适工作电压,且直流偏压小于0.5V。通过输出更高的电压,从而可以使得PDLC膜的亮度更高,提高了观感体验。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直流电压信号、第二直流电压信号、第三直流电压信号输出的电压均为直流电压,第四交流电压信号输出的电压为交流电压。通过采用两个电源电路,该两个电源电路以推挽方式存在于电路中交替导通工作,各负责正负半周的波形放大任务,电路工作时,两个对称的电源电路同时只有一个导通。相当于两个开关电源同时输出功率,其输出功率约等于单一开关电源输出的两倍,可以保证电压稳定,且可以实现从第一整流电路输出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的稳定的电压不会产生过大的直流偏压的基础上,实现输出的电压高于预设电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亮度控制电路启动时,控制单元根据预先设置的PDLC膜的亮度与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提供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使PDLC膜的亮度从初始亮度线性渐变至预设亮度。
本实施例中,PDLC膜的亮度和第一通断信号的信号强度、第四交流电压信号的实际电压值之间的呈正相关,即第一通断信号的信号强度越大,则第四交流电压信号的实际电压值越大,使得PDLC膜的亮度也越大。但PDLC膜的亮度和第一通断信号的信号强度、第四交流电压信号的实际电压值的并非是线性变化的关系。
控制单元可预先测试不同强度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并记录输出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和第四交流电压信号的电压的大小,以及PDLC膜的亮度与在第四交流电压信号提供的供电电压下的亮度,从而可以得到PDLC膜的亮度与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并存储PDLC膜的亮度与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第一通断信号的信号强度可为电压信号强度,也可以为电流信号强度。
比如根据该测试,可以得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为si时,该PDLC膜的亮度大小为yi。初始亮度为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开始工作之前的亮度,通常该亮度为0;预设亮度为第四交流电压信号保持稳定时,PDLC膜接收该稳定电压信号下的亮度值。比如第四交流电压信号稳定下的实际电压值为48V时,则该PDLC膜的预设亮度即为48V下的亮度。控制单元可以控制第一通断信号的信号强度从0增长至预设强度,从而使得产生的第四交流电压信号也从0增长至稳定电压值,进而使得PDLC膜的亮度也从0增长至预设亮度。并在此后持续提供该预设强度的第一通断信号,使得PDLC膜的亮度维持在预设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启动后的启动时长内,控制单元按照第一频率交替地向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二电源电路提供第一通断控制信号,前一次提供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si产生的PDLC膜的亮度yi,与后一次提供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si+1产生的PDLC膜的亮度yi+1之间的亮度差|yi+1-yi|相同。该启动时长为PDLC膜的亮度从初始亮度变化至稳定亮度时所需的时长,该初始亮度可为0。
具体的,以初始亮度为0进行说明,可根据记录的数据将PDLC膜的亮度从0至预设亮度yn等分成n份,n可为任意合适的正整数,比如可为20、30、40、50等。每份的亮度比后一份的亮度大yn/n,即亮度差| yi+1-yi|=yn/n。
电路在首次启动后,可以查询亮度为yn/n对应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x1,控制单元按照该信号强度x1输出第一通断控制信号至第一电源电路,从而使得PDLC膜产生的亮度为yn/n;再查询亮度为2yn/n对应的信号强度x2,并接着按照第一频率输出信号强度x2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至第二电源电路,从而使得PDLC膜产生的亮度为2yn/n;依此类推,直到按照第一频率在第n次及以后,持续输出信号强度xn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从而使得PDLC膜产生的亮度为yn,使得PDLC膜的亮度维持在预设亮度yn,信号强度xn即为稳定的信号强度。
其中,第一频率可为30Hz、40Hz、50Hz、60Hz等任意合适的频率。比如当n为30,第一频率为30Hz,则该启动时长即为1秒。在电路启动后的1秒内,PDLC膜的亮度从0线性增长至预设亮度yn。并在1秒之后,维持在该预设亮度yn
本申请中的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通过进一步设置PDLC膜的亮度与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使得电路在启动的过程中,根据该关系曲线来提供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从而可以控制PDLC膜线性渐变至预设亮度,提高了设备启动过程时的体验感。且这样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提供给PDLC膜的电压的稳定性,避免在启动的时候出现过大的直流偏压,导致PDLC膜的损坏和使用寿命降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亮度控制电路关闭时,控制单元根据关系曲线提供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使PDLC膜的亮度从预设亮度线性渐变至初始亮度。
与开启的时候对应的,在关闭时长内,控制单元同样控制PDLC膜线性渐变。
其中,关闭时长与启动时长相同。
控制单元接收到关闭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的信号时候,进一步根据该关系曲线查询出每次提供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并按照该信号强度来提供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从而使得PDLC膜的亮度从预设亮度线性渐变至初始亮度。其中,可在接收到关闭信号之后,获取亮度为((n-1)/n)×yn对应的信号强度为xn-1,控制单元按照该信号强度xn-1输出第一通断控制信号至第一电源电路,从而使得PDLC膜产生的亮度由yn变化至为((n-1)/n)×yn;再查询亮度为((n-2)/n)×yn对应的信号强度xn-2,并接着按照第二频率输出信号强度xn-2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至第二电源电路,从而使得PDLC膜产生的亮度由((n-1)/n)×yn变化至为((n-2)/n)×yn;依此类推,直到停止提供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使得PDLC膜的亮度为0。
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电路关闭时,不是立即进行断开,而是按照延迟一段时间,在该时间段内将PDLC膜的亮度从预设亮度线性变化至0,从而可以提高设备关闭时的体验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稳压子电路200包括一个MOS管Q1以及与MOS管Q1并联一个稳压二极管D7,该稳压二极管Q7的第1端(阳极)与MOS管Q1的第1端(栅极)相连,第3端(阴极)与MOS管Q1的第3端(源极)相连。稳压子电路200还包括串联到MOS管Q1的第2端(漏极)的电感L4,稳压子电路从输入端接收外部电压信号,比如接收车载电池提供的12V直流电压信号。经过电感L4以及MOS管Q1、稳压二极管D7输出第一直流电压信号,比如输出12V直流电压。进一步地,电感L4和MOS管Q1的漏极串联处还并联了一个电容C30并接地;MOS管Q1的栅极还串联了一个分压电阻R22并接地;MOS管Q1的源极处还连接了一个或多个二极管和/或一个多个电容并接地。比如连接和相互并联的一个二极管D10,以及电容C24、C3、C32、C50、C51。其中,二极管D10的第2端(阴极)MOS管Q1的源极连接,第1端(阳极)接地;电容C24、C3、C32、C50、C51的一端均与MOS管Q1的栅极连接,另一端均接地。其中,该MOS管Q1具体可为IPD90P03P4,稳压二极管D7具体可为BZX84C12,D10可为SMCJ28A。
本申请中,外部电压信号包括外部电压第一信号(正极信号)和外部电压第二信号(负极信号),稳压子电路200的输入端包括第一输入端J3和第二输入端J4,该第一输入端J3接收外部电压第一信号,第二输入端J4接收外部电压第二信号后接地。外部电压第一信号和外部电压第二信号之间的电压压差即为外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比如为8V~12V的直流电压。当稳压子电路200的输入端接收到的外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高于稳压二极管D7的额定电压时,稳压二极管D7将开始工作,将多余的电压转换为热量释放掉;而MOS管Q1通过控制栅极来保持电路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电感L4可以阻止电流变化,而反向的二极管可以阻止电感产生的反向电压;并联电容则起到滤波稳压的作用;这样可以使得稳压子电路200输出稳定的第一直流电压信号。第一直流电压信号为12V电压。将正极接地,负极输出,可得到图4、图5中的“L12V”的负极信号。
结合图3所示,同步降压子电路300包括一个降压型DC-DC转换器U6,通过该转换器U6将第一直流电压信号转换成第二直流电压信号。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将输出的直流电压提供给转换器U6的电压输入引脚VIN和引脚EN,并在引脚EN和引脚GND之间并联电容C37后接地。转换器U6的引脚SW端输出第二初始直流电压信号,引脚SW和引脚VBST之间通过电容C36连接,引脚SW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输出第二直流电压信号,该直流电压可为3.3V。
其中,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进一步与第一分压电阻R27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分压电阻R31的第一端与第一分压电阻R27的第二端以及转换器U6的引脚VFB连接,第二分压电阻R31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还与电容C41、电容C39和电容C40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41、电容C39和电容C40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还与电容C42和C43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42和C43的第二端接地。
本申请中的同步降压子电路,转换器U6具体可为TPS54302,TPS54302的电压输入引脚VIN和引脚EN接收的第一直流电压信号为上述的第一直流电压第一信号12V。TPS54302通过利用过压比较器来更大限度地减少过多的输出过压瞬变。当经调解的输出电压高于标称电压的108%时,过压比较器便会激活,并会关闭并禁止开启好测MOSFET,直到输出电压低于标称电压的104%。输出电压可通过输出节点和VFB引脚间的电阻分压器进行设置,从而使得输出的第二直流电压信号为稳定的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可为3.3V。
结合图4所示,双电源子电路400中,第一电源电路包括一个第一场效应管T1;第二电源电路包括一个第二场效应管T2,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二电源电路对称设置。第一场效应管T1的第1端(栅极)和第二场效应管T2的第1端(栅极)交替地接收控制单元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第一场效应管T1的第2端(漏极)和第二场效应管T2的第2端(漏极)分别与变压器430的输入端电连接;变压器430的输出端与第一整流电路440电连接。
其中,第一场效应管T1的漏极与变压器的输入端的第一接头连接,第二场效应管T2的漏极与变压器的输入端的第二接头连接。
具体地,结合图4和图6所示,控制单元包括一个单片机,还包括与该单片机相连接的驱动器U3,以该驱动器U3为IR4427为例来说,单片机的两个通用输出/复用输入引脚分别连接到U3的第一输入引脚INA和第二输入引脚INB,比如以单片机为STM32F103CBT6,其PA1引脚通过串联电阻R18与U3的引脚INA连接,PA2引脚通过串联电阻R20与U3的引脚INB连接。U3的引脚GND接地,VDD引脚通过连接电容C20后接地,并在与C20连接的节点处接收第一直流电压信号,该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具体可为第一直流电压第一信号12V。
U3的第一输出引脚OUTB可串联电阻R21连接到第一场效应管T1的栅极;第一输出引脚OUTA可串联电阻R19连接到第二场效应管T2的栅极。第一场效应管T1的漏极和第二场效应管T2的漏极分别电连接到了变压器的第一端。变压器可为RM12变压器。
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片机引脚PA1和PA2的提供的信号大小,栅极驱动器接收来自单片机的信号后,将其放大成控制场效应管通断的栅极电压信号,该信号即为第一通断控制信号,可以实现对第一场效应管T1和第二场效应管T2的通断控制。
第一电源电路还包括与第一场效应管T1的漏极连接的第一RC电路,该第一RC电路包括两个并联的电阻R16和R12,以及与该两个并联电阻串联的电容C21。电阻R16和R1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T1的漏极,第二端连接电容C21的第一端,电容C21的第二端接收第一直流电压信号。第一直流电压信号经电容C21和电阻R16和R12之后,流经至变压器的输入端的第一接头。同样的,第二电源电路还包括位于第二场效应管T2的漏极下游的第二RC电路,该第二RC电路包括两个并联的电阻R17和R23,以及与该两个并联电阻串联的电容C45。第二RC电路接收第一直流电压信号,经电容C45和电阻R17和R23之后,流经至变压器的输入端的第二接头。变压器的输入端还接收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其中,电容C21、电容C45以及变压器的输入端接收的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均为第一直流电压第一信号12V,即正极电压信号。
变压器的输入端交替接收到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二电源电路提供的信号之后,从输出端输出脉冲电流信号,经过第一整流电路后,形成第三直流电压信号。第三直流电压信号同样包括第三直流电压第一信号(正极信号)和第三直流电压第二信号(负极信号)。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三直流电压第一信号+BSV,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三直流电压第二信号-BSV,两者的电压压差即为第三直流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还连接有一个或多个电容和/或电阻。
变压器的输出端还进一步通过连接二极管D11和第二稳压器VR2来接收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和反馈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其中,该二极管D11的阳极与输出端的第三接头连接,阴极与第二稳压器VR2的第3端口连接;第二稳压器VR2的第1端口接收第一直流电压信号,第2端口接收第三直流电压信号,在第1端口和第2端口之间还并联有电容C33和电容C46,在第3端口和第2端口之间还并联有电容C31和电容C47。其中,第二稳压器VR2接收的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具体可为第一直流电压第二信号L12V,即负极信号。其中,变压器通过第二稳压器VR2接收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具体为第三直流电压第二信号-BSV,通过将-BSV反馈给变压器后再对第一整流电路输出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进行控制。
该第一整流电路可由包括4个二极管D4、D6、D9、D12形成的单向桥式第一整流电路,该4个二极管具体可为ES1D二极管。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第一接头连接D9的阳极、D12的阴极,输出端的第二接头连接D4的阳极、D6的阴极。D4的阴极、D9的阴极相互连接,形成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D12的阳极、D6的阳极相互连接,形成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在二极管D4的阴极、D6的阳极之间还连接了电容C18、C5、C7和电阻R4。
经第一整流电路输出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中,从D4、D9的阴极输出的为第三直流电压第一信号+BSV,从D6、D12的阳极输出为第三直流电压第二信号-BSV。+BSV、-BSV直流电压在启动后经过非线性变化至稳定后,其电压值可分别为+24V以及-24V,使得稳定后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的电压值高于预设电压。该预设电压可为36V。
进一步地,双电源子电路400还包括第一电流采样电路450,第一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的第3端(源极)和第二场效应管的第3端(源极)电连接,用来采集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输出的第一电流信号和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输出的第二电流信号,第一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向控制单元反馈第一电源电路的工作信号和第二电源电路的工作信号。该工作信号即为第一电流信号和第二电流信号。
其中,该第一电流采样电路450包括第一放大器U7,第一放大器U7的电源端口接收第二直流电压信号,第一场效应管T1的源极和第二场效应管T2的源极通过串联电阻R25接入第一放大器U7的正反馈输入端,第一场效应管T1的源极和第二场效应管T2的源极依次串联电阻R24、R29之后接入第一放大器U7的负反馈输入端,第一放大器U7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单元的一个通用输出/复用输入引脚,从而将第一电源电路、第二电源电路的工作情况反馈给控制单元。
其中,R25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T1的源极、第二场效应管T2的源极、电容C29的第一端连接,R25的第二端与U7的正反馈输入端连接,且串联电阻R30后接地。R24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T1的源极、第二场效应管T2的源极连接,R24的第二端接地,并与C29的第二端、R29的第一端连接。R29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放大器U7的负反馈输入端。第一放大器U7的负反馈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28与第一放大器U7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放大器U7的输出端与电阻R26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6的第二端与控制单元的一个通用输出/复用输入引脚连接,且还通过连接电容C38后接地。
第一放大器U7的电源端口还通过连接电容C35后接地,第一放大器U7的地端口直接接地。具体的,第一放大器U7的输出端可连接至STM32F103CBT6的PB1引脚。
更进一步地,双电源子电路400还包括第二电流采样电路460,第二电流采样电路460的输入端接收第三直流电压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单元100电连接,用于向控制单元100反馈第三直流电压信号的生成状况。
其中,第二电流采样电路460与第一电流采样电路相同,其包括第二放大器U4,该第二放大器U4的电源端口接收第二直流电压信号,两个差分输入端口接收第一整流电路形成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输出端口连接至控制单元的一个通用输出/复用输入引脚,从而将形成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的情况反馈给控制单元100。
具体的,从第一整流电路中输出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可经过电压传感器PC1之后再与第二放大器U4的差分输入端连接。该电压传感器PC1具体可为ACPL-C87B,第三直流电压信号中的+BSV电压信号通过串联电阻R34传输至电压传感器PC1的VIN+引脚,-BSV电压信号传输至ACPL-C87B的VIN-引脚和GND1引脚。ACPL-C87B的VIN-引脚和GND1引脚直接连接,VIN-引脚和VIN+引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49和电容C44。电压传感器PC1的VOUT1引脚通过串联电阻R3接入第二放大器U4的正反馈输入端,电压传感器PC1的VOUT2引脚通过串联电阻R8接入第二放大器U4的负反馈输入端。
电压传感器PC1的VDD1引脚通过第一稳压器VR1接收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和反馈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其中,第一稳压器VR1的第3端口接收第一直流电压第二信号L12V,第2端口接收第三直流电压第二信号-BSV,第1端口与电压传感器PC1的VDD1引脚连接。第一稳压器VR1的第1端口和第2端口之间还并联有电容C27和电容C28,在第3端口和第2端口之间还并联有电容C26。电压传感器PC1的VDD2引脚接收第二直流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容C34接地,GND2引脚直接接地。
第二放大器U4的负反馈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7与第二放大器U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放大器U4的电源端口还通过连接电容C48后接地,第二放大器U4的地端口直接接地。第二放大器U4的输出端可通过串联电阻R5以及电容C49后接地,并在串联电阻R5后还连接至STM32F103CBT6的PA6引脚。
结合图5所示,输出子电路500包括LC滤波电路和由第三场效应管T3、第四场效应管T4、第五场效应管T5和第六场效应管T6依次连接形成的第二整流电路。控制单元通过栅极驱动器将第二通断控制信号提供至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使其中两个场效应管和另外两个场效应管交替导通,交替导通产生的电压信号经过LC滤波电路,形成第四交流电压信号。第二整流电路的PN端接收第三直流电压信号,该第二整流电路可为整流桥式逆变电路。
具体地,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栅极驱动器U1将第二通断控制信号提供至第五场效应管T5的栅极和第六场效应管T6的栅极,使第五场效应管T5和第六场效应管T6交替开启;控制单元控制第二栅极驱动器U2将第二通断控制信号提供至第三场效应管T3的栅极和第四场效应管T4的栅极,使第三场效应管T3和第四场效应管T4交替开启。在同一时刻下,T3、T6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T4、T5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
其中,第一栅极驱动器U1和第二栅极驱动器U2具体均可为2EDF7275KXUMA1,其输入引脚分别连接至控制单元的通用输出/复用输入引脚,输出引脚各自串联一个电阻连接至相应的场效应管的栅极。比如U1的第一输出引脚OUTA通过串联电阻R6连接到T5的栅极,第二输出引脚OUTB通过串联电阻R10连接到T6的栅极;U2的第一输出引脚OUTA通过串联电阻R1连接到T3的栅极,第二输出引脚OUTB通过串联电阻R2连接到T4的栅极。
U2的引脚INA、INB和DISABLE引脚分别连接STM32F103CBT6的引脚PA8、PB13、PB12;U1的引脚INA、INB和DISABLE引脚分别连接STM32F103CBT6的引脚PA9、PB14、PB12。U1的引脚VDDI、SLDON以及U2的引脚VDDI、SLDON分别接收第二直流电压信号。U1的引脚VDDI、SLDON还通过电容C22接地,U2的引脚VDDI、SLDON还通过电容C1接地。U1的引脚GNDI和U2的引脚GNDI均直接接地。U1的引脚VDDA、以及U2的引脚VDDA分别接收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其中,U1的引脚VDDA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D1的阳极接收第一直流电压第二信号;U2的引脚VDDA与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D5的阳极接收第一直流电压第二信号。U2的引脚GNDA通过电容C2与其引脚VDDA连接;U1的引脚VDDA还通过电容C10接地。U1的引脚VDDB以及U2的引脚VDDB均接收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具体的,接收的均是第一直流电压第二信号。其中,U1的引脚VDDB还通过电容C6与其引脚GNDB连接,U1的引脚VDDB还通过电容C25与其引脚GNDB连接。
U2的引脚GNDA与第三场效应管T3的源极、第四场效应管T4的漏极、LC滤波电路中的电感L3的第一端连接;U1的引脚GNDA与第五场效应管T5的源极、第六场效应管T6的漏极、LC滤波电路中的电容C23的第一端、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并接地;电感L3的第二端与电容C23的第二端、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23的第一端、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J2,电容C23的第二端、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输出端J1。
第三场效应管T3的源极、第四场效应管T4的漏极经LC滤波电路中的电感L3后连接到第一输出端J1,第五场效应管T5的源极和第六场效应管T6的漏极连接到第二输出端J2,输出端J1和J2之间并联了LC滤波电路中的两个电容C4和C23,电容C4、C23与电感L3形成了LC滤波电路。
这样,在第一时刻,控制单元可通过两个栅极驱动器U1、U2控制第三场效应管T3、第四场效应管T4打开,而第五场效应管T5和第六场效应管T6闭合,形成的输出电压的实际值为+BSV-(-BSV)=2BSV;在第二时刻,控制单元控制第三场效应管T3、第四场效应管T4闭合,而第五场效应管T5和第六场效应管T6打开,形成的输出电压的实际值为-BSV-BSV=-2BSV。当按照第二频率进行通断控制时,形成的输出电压经过LC滤波电路滤去高频载波,输出正弦波的第四交流电压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其示出了控制单元内部和/或控制单元与其他相关部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以单片机为STM32F103CBT6单片机为例来说,其PA1引脚通过串联电阻R18与U3的引脚INA连接,传输信号TIM2_CH2;PA2引脚通过串联电阻R20与U3的引脚INB连接,传输信号TIM2_CH3;PA6引脚通过串联电阻R5后与第二放大器U4连接,传输信号ADC6;PA8引脚与第二栅极驱动器U2的引脚INA连接,传输信号TIM1_CH1;PA9引脚与第一栅极驱动器U1的引脚INA连接,传输信号TIM1_CH2;PB12引脚与第一栅极驱动器U1的引脚DISABLE以及第二栅极驱动器U2的引脚DISABLE连接,传输信号DISABLE;PB13引脚与第二栅极驱动器U2的引脚INB连接,传输信号TIM1_CH1N;PB14引脚与第一栅极驱动器U1的引脚INB连接,传输信号TIM1_CH2N;PB1引脚通过串联电阻R26与第一放大器U7的输出端连接,传输信号ADC9;VAAS、VSS_1、VSS2、VSS_2均接地;其他相关引脚可以根据需要连接相关的元器件,或者为空。
可以理解地,上述稳压子电路、同步降压子电路、双电源子电路和输出子电路中的相关元器件与STM32F103CBT6单片机之间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引脚进行连接,或者控制单元也可以采取其他型号的单片机或其它芯片与稳压子电路、同步降压子电路、双电源子电路和输出子电路中的相关元器件进行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还进一步设置有调整第二频率的频率调制子单元,这样当在使用不同工作频率的视频录制设备时,可通过该频率调制子单元可接收相应的视频录制设备的工作频率,并根据该工作频率来调整第二频率,使得第二频率为视频录制设备的工作频率的整数倍,避免视频录制设备拍摄的画面存在频闪。其中,控制单元还存在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可存在于单片机上,通过该通信接口与视频录制设备通信,接收视频录制设备传输过来的工作频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PDLC膜装置,该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亮度控制电路;还包括PDLC膜的玻璃,该玻璃接收亮度控制电路输出的第四交流电压信号,在第四交流电压信号的控制下调整PDLC膜的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亮度控制方法,该方法用于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该方法包括:
步骤1100,接收启动指令,亮度控制电路中的控制单元根据启动指令输出第一频率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和第二频率的第二通断控制信号;
步骤1200,亮度控制电路中的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二电源电路基于第一通断控制信号按照第一频率交替导通,交替导通时产生的信号经过亮度控制电路中的变压器和第一整流电路后生成第三直流电压信号;
步骤1300,亮度控制电路中的输出子电路根据第二通断控制信号将第三直流电压信号转换成第二频率的第四交流电压信号提供至PDLC膜。
在启动时长内,控制单元根据PDLC膜的亮度与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确定每次提供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信号强度非线性增加,使经由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产生的PDLC膜的亮度线性增加。并在到达启动时长后,控制单元输出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保持稳定,使产生的第四交流电压的实际电压值保持稳定,将PDLC膜的亮度维持在预设亮度。
具体地,可参照上述的关系曲线,针对第i次提供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获取亮度为yi对应的信号强度si,将信号强度si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提供给第一电源电路,使PDLC膜产生的亮度为yi;针对第i+1次提供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获取亮度为yi+1对应的信号强度si+1,将信号强度si+1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提供给第二电源电路,使PDLC膜产生的亮度为yi+1,相邻两个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产生的PDLC膜的亮度之差|yi+1-yi|相同。直至时长到达了启动时长,产生的亮度为稳定的预设亮度。且在此之后,每次提供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维持不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1300之后,还包括:接收关闭指令,基于关闭指令将PDLC膜的亮度从预设亮度线性渐变至初始亮度。
类似地,在关闭时长内,根据PDLC膜的亮度与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确定每次提供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信号强度非线性降低,使经由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产生的PDLC膜的亮度线性降低至初始亮度。
本申请中的亮度控制方法,可以在PDLC膜启动和关闭的时候,输出根据PDLC膜亮度曲线设定的非线性电压,可以保证开关时PDLC膜的亮度线性渐变。PDLC膜的自然特性是毫秒级的变透及变雾,本发明通过电控实现了PDLC膜的亮度线性变化,从而可以在启动时长内(比如1秒或2秒)自然变化,提高了体验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电压与亮度的关系曲线,将亮度从初始亮度到稳定亮度之间划分为预设的份数,并记录下每个份数下的亮度对应的电压。其中,划分的份数可为10份、20份、30份、40份、50份等任意合适的份数,相邻两个份数下的亮度差相同。可以看出,随着亮度线性上升,电压是非线性上升的。我们只要输入记录的电压,就可以实现亮度线性变化。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视频录制设备的工作频率,根据工作频率调整第二频率,使调整后的第二频率为工作频率的整数倍,并根据调整后的第二频率输出第二通断控制信号。
具体地,可通过单片机上设置的接口与视频录制设备进行通信,通过该接口接收视频录制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并通过频率调制子单元根据该工作频率来调整第二频率,使得第二频率为视频录制设备的工作频率的整数倍,避免视频录制设备拍摄的画面存在频闪。其中,该通信的通信方式可为蓝牙通信、wifi通信等任意合适的无线通信方式或者有线通信方式。
尽管已经描述了示例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应当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不是限制性的,而是说明性的。

Claims (10)

1.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稳压子电路、同步降压子电路、双电源子电路和输出子电路;
所述稳压子电路用于输出第一直流电压信号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同步降压子电路、所述双电源子电路和所述输出子电路;
所述同步降压子电路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信号转换第二直流电压信号,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信号提供给所述双电源子电路和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双电源子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电路、第二电源电路、变压器和第一整流电路,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二电源电路形成推挽方式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按照第一频率交替地向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电路提供第一通断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电路的交替导通,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电路交替导通产生的信号经过所述变压器形成脉冲电流信号,所述脉冲电流信号经过所述第一整流电路形成提供给所述输出子电路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按照第二频率提供给所述输出子电路的第二通断控制信号,将输入至所述输出子电路中的第三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用于输出给PDLC膜的第四交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二频率为视频录制设备的工作频率的整数倍,所述第四交流电压信号在稳定工作后的实际电压值高于预设电压;
在所述亮度控制电路启动时,所述控制单元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PDLC膜的亮度与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提供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使所述PDLC膜的亮度从初始亮度线性渐变至预设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电路中的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电源电路中的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交替地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直流电压信号包括第三直流电压第一信号和第三直流电压第二信号;
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三直流电压第一信号;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三直流电压第二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子电路包括LC滤波电路和由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五场效应管和第六场效应管形成的第二整流电路,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接收所述第三直流电压第一信号,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接收所述第三直流电压第二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栅极驱动器将所述第二通断控制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使其中两个场效应管和另外两个场效应管交替导通,交替导通产生的电压信号经过所述LC滤波电路,形成所述第四交流电压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源子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流采样电路,所述第一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用来采集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输出的第一电流信号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输出的第二电流信号,
所述第一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单元反馈所述第一电源电路的工作信号和所述第二电源电路的工作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启动后的启动时长内,所述控制单元按照第一频率交替地向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电路提供第一通断控制信号,前一次提供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si产生的PDLC膜的亮度yi,与后一次提供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si+1产生的PDLC膜的亮度yi+1之间的亮度差|yi+1-yi|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亮度控制电路关闭时,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关系曲线提供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使所述PDLC膜的亮度从所述预设亮度线性渐变至初始亮度。
8.一种PDLC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
包含PDLC膜的玻璃,所述玻璃接收所述亮度控制电路输出的第四交流电压信号,在所述第四交流电压信号的控制下调整PDLC膜的亮度。
9.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启动指令,所述亮度控制电路中的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启动指令输出第一频率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和第二频率的第二通断控制信号;
所述亮度控制电路中的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二电源电路基于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按照所述第一频率交替导通,交替导通时产生的信号经过所述亮度控制电路中的变压器和第一整流电路后生成第三直流电压信号;
所述亮度控制电路中的输出子电路根据所述第二通断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三直流电压信号转换成所述第二频率的第四交流电压信号提供至PDLC膜;
在启动时长内,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PDLC膜的亮度与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确定每次提供的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强度非线性增加,使经由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产生的PDLC膜的亮度线性增加,并在到达启动时长后,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信号强度保持稳定,使产生的第四交流电压的实际电压值保持稳定,将所述PDLC膜的亮度维持在预设亮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PDLC膜的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关闭指令,基于所述关闭指令将PDLC膜的亮度从所述预设亮度线性渐变至初始亮度。
CN202410033141.7A 2024-01-10 2024-01-10 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亮度控制方法和pdlc膜装置 Active CN117539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33141.7A CN117539084B (zh) 2024-01-10 2024-01-10 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亮度控制方法和pdlc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33141.7A CN117539084B (zh) 2024-01-10 2024-01-10 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亮度控制方法和pdlc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39084A CN117539084A (zh) 2024-02-09
CN117539084B true CN117539084B (zh) 2024-03-15

Family

ID=89788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33141.7A Active CN117539084B (zh) 2024-01-10 2024-01-10 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亮度控制方法和pdlc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3908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4534A (zh) * 2003-10-17 2005-06-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源系统和具有该系统的液晶显示器件
CN202095145U (zh) * 2011-05-30 2011-12-28 周君忠 智能充放电保护太阳能人体红外感应灯
CN104968108A (zh) * 2015-07-06 2015-10-07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可控整流波远距离调节多个led灯亮度的方法
TWI574141B (zh) * 2015-12-08 2017-03-11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模穩壓器電路
CN108024419A (zh) * 2017-12-26 2018-05-11 郑州创亿达照明有限公司 带模拟生态环境声音的led水族灯的控制系统
CN109149754A (zh) * 2018-08-24 2019-01-04 佛山市众盈电子有限公司 在线式高频ups电源控制系统
CN109687694A (zh) * 2019-01-21 2019-04-26 温州大学 一种多路电源供电集成总成及其控制方法
CN216599115U (zh) * 2021-12-07 2022-05-24 深圳市康冠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源无缝切换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0201609410PA (en) * 2015-11-30 2017-06-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Semiconductor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4534A (zh) * 2003-10-17 2005-06-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源系统和具有该系统的液晶显示器件
CN202095145U (zh) * 2011-05-30 2011-12-28 周君忠 智能充放电保护太阳能人体红外感应灯
CN104968108A (zh) * 2015-07-06 2015-10-07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可控整流波远距离调节多个led灯亮度的方法
TWI574141B (zh) * 2015-12-08 2017-03-11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模穩壓器電路
CN108024419A (zh) * 2017-12-26 2018-05-11 郑州创亿达照明有限公司 带模拟生态环境声音的led水族灯的控制系统
CN109149754A (zh) * 2018-08-24 2019-01-04 佛山市众盈电子有限公司 在线式高频ups电源控制系统
CN109687694A (zh) * 2019-01-21 2019-04-26 温州大学 一种多路电源供电集成总成及其控制方法
CN216599115U (zh) * 2021-12-07 2022-05-24 深圳市康冠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源无缝切换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39084A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81744B2 (ja)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JP4046752B2 (ja) 電源回路装置及びこの電源回路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728718B2 (ja) 昇圧型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およびその制御回路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EP2955829B1 (en) Boost circuit, backlight driver circuit and backlight module
US7317302B1 (en) Converter with feedback voltage referenced to output voltage
JP3759133B2 (ja) 電源装置
US7622871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river circuit with shunt switch
KR100967474B1 (ko) 스위칭 레귤레이터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전자 기기
US20110279045A1 (en) Control circuit for switching power supply
JP6122568B2 (ja) バックライト用駆動基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50057179A1 (en) Driver circuit for LED vehicle lamp
US7893673B2 (en) Step-up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KR20050088223A (ko) 샘플 및 홀드를 갖는 pwm led 조절기
US20070241701A1 (en) Motor Drive Circuit
US20070236199A1 (en) Step-up DC/DC converter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therewith
US9787183B2 (en) Driver and driving control method for power converter
US6025705A (en) DC-to-DC converter
CN117539084B (zh) Pdlc膜的亮度控制电路、亮度控制方法和pdlc膜装置
JP2002359090A (ja) 携帯型機器における表示装置の照明用led素子駆動回路
JP2011230556A (ja) 車両盗難警報音駆動回路
US6940703B1 (e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CN114244082A (zh) 一种驱动电路、芯片及电子设备
US8278856B2 (en) Low loss low noise motor control system
US20090295305A1 (en) Led driver circuit
JP2007164270A (ja)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