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37438A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37438A
CN117537438A CN202210924730.5A CN202210924730A CN117537438A CN 117537438 A CN117537438 A CN 117537438A CN 202210924730 A CN202210924730 A CN 202210924730A CN 117537438 A CN117537438 A CN 117537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valve
branch
heat exchanger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47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
汤奇雄
黎辉玲
邱小洲
冯君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2473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374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37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374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7Active noise-sup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该空调器包括四通阀、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换向组件,压缩机包括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一排气口与四通阀连通,室外换热器包括与四通阀连通的第一端和与室内换热器连通的第二端,室内换热器包括与四通阀连通的第三端,换向组件包括连接于第二排气口与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支路、连接于第二排气口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二支路,以及连接于第二排气口与第三端之间的第三支路;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和运行频率;根据运行模式和运行频率控制换向组件,以使第二排气口的冷媒流向相应的支路。本发明能够改善空调设备的工作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空调设备的制冷/制热能力以及噪音控制的要求较高,不断追求更高性能和更高舒适性。但相关技术中的空调设备难以平衡制冷/制热能力与静音运行之间的关系,性能和舒适性均有所欠缺,无法满足用户多种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能够改善空调设备的工作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空调器包括:四通阀、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换向组件,其中,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与所述四通阀连通的第一端和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通的第二端,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与所述四通阀连通的第三端,所述换向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二支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三端之间的第三支路;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和运行频率;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换向组件,以使所述第二排气口的冷媒流向相应的支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据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控制换向组件,使得第二排气口的冷媒流向不同的支路,向室外换热器或者室内换热器提供更多的冷媒,改善换热效率,提高制冷/制热性能。在低温制热的情况下,能够将高温的冷媒通过第二排气口和第二支路传输至室外换热器中进行除霜,无需切换四通阀,避免影响室内温度,实现不停机除霜。另外,根据运行频率控制第二排气口的通断状态,达到压缩机的单排气和双排气的切换控制效果,能够实现高频运行的高能效和低频运行的低噪音。因此,通过换向组件调整第二排气口的冷媒流向能够改善空调器的工作性能,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感。
在上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换向阀组件,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除霜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支路导通,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三支路截断。
在制热除霜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支路导通,则压缩机内的部分高温气态冷媒通过第二排气口和第二支路直接输送至室外换热器内,从而室外换热器能够利用高温气态冷媒进行除霜,而另一部分的高温气态冷媒通过第一排气口流入室内换热器内进行制热,因此,能够实现同时室内制热和室外除霜,避免造成室内温度下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换向阀组件,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且所述运行频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三支路截断。
在无需进行除霜的情况下,冷媒无需同时流向不同的换热器内,因此,在低频运行的情况下,为了减轻副轴承排出的气态冷媒冲击排气阀片而产生的噪音,将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截断,使得冷媒无法通过第二排气口,减少噪音。
在上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换向阀组件,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所述运行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导通,控制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三支路截断。
在压缩机以高频率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支路导通,使得压缩机内的冷媒除了能够通过第一排气口和四通阀流入室外换热器内,还能够通过第二排气口和第一支路流入室外换热器内,提高单位时间内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性能。
在上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换向阀组件,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且所述运行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所述第三支路导通,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截断。
在压缩机以高频率运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三支路导通,使得压缩机内的冷媒除了能够通过第一排气口和四通阀流入室内换热器内,还能够通过第二排气口和第三支路流入室内换热器内,增加单位时间内流入室内换热气的冷媒量,提高空调器的制热性能。
在上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的第一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第二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第三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三控制阀之间的第四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三控制阀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五管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三控制阀的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三端之间的第六管道;
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换向阀组件,包括: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
通过运行模式和运行频率综合控制第一控制阀,通过运行模式控制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使得冷媒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流入室外换热器和/或室内换热器,能够降低压缩机在中低频运行时所产生的噪音,提高制冷性能和制热性能,还能够实现不停机除霜的制热除霜模式,实现空调器功能的多样化,提高空调器的工作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上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除霜模式,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关闭。
当空调器运行制热除霜模式,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开启,使得高温气态冷媒可以通过第二排气口流入室外换热器,也可以通过第一排气口流入室内换热器,实现不停机的制热除霜功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上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且所述运行频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
在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且压缩机运行频率低于或等于预设频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能够减少压缩机在中低频运行时所产生的噪音,同时提高压缩机在中低频运行时的能效比,改善空调器的性能,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在上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所述运行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一阀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二阀口关闭。
在压缩机超高频运行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第一阀口开启,使得冷媒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一阀口,从第一端流入室外换热器,即通过第一支路流入室外换热器,增加单位时间内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提高制冷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上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且所述运行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关闭。
当压缩机以高于预设频率阈值的运行频率运行制热模式,可以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的第二阀口和第三控制阀的第四阀口开启,使得第二支路导通,增加单位时间内流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量,提高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空调器的制热量,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行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控制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据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控制换向组件,使得第二排气口的冷媒流向不同的支路,向室外换热器或者室内换热器提供更多的冷媒,改善换热效率,提高制冷/制热性能。在低温制热的情况下,能够将高温的冷媒通过第二排气口和第二支路传输至室外换热器中进行除霜,无需切换四通阀,避免影响室内温度,实现不停机除霜。另外,根据运行频率控制第二排气口的通断状态,达到压缩机的单排气和双排气的切换控制效果,能够实现高频运行的高能效和低频运行的低噪音。因此,通过换向组件调整第二排气口的冷媒流向能够改善空调器的工作性能,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感。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运行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空调器根据当前的运行模式控制换向组件,使得第二排气口的冷媒流向不同的支路,向室外换热器或者室内换热器提供更多的冷媒,改善换热效率,提高制冷/制热性能。在低温制热的情况下,能够将高温的冷媒通过第二排气口和第二支路传输至室外换热器中进行除霜,无需切换四通阀,避免影响室内温度,实现不停机除霜。另外,根据运行频率控制第二排气口的通断状态,达到压缩机的单排气和双排气的切换控制效果,能够实现高频运行的高能效和低频运行的低噪音。因此,通过换向组件调整第二排气口的冷媒流向能够提高制冷/制热性能,减少噪音,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感。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据当前的运行模式控制换向组件,使得第二排气口的冷媒流向不同的支路,向室外换热器或者室内换热器提供更多的冷媒,改善换热效率,提高制冷/制热性能。在低温制热的情况下,能够将高温的冷媒通过第二排气口和第二支路传输至室外换热器中进行除霜,无需切换四通阀,避免影响室内温度,实现不停机除霜。另外,根据运行频率控制第二排气口的通断状态,达到压缩机的单排气和双排气的切换控制效果,能够实现高频运行的高能效和低频运行的低噪音。因此,通过换向组件调整第二排气口的冷媒流向能够提高制冷/制热性能,减少噪音,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感。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执行控制方法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执行控制方法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图2中步骤S200的具体流程图;
图5是图2中步骤S200的具体流程图;
图6是图2中步骤S200的具体流程图;
图7是图2中步骤S200的具体流程图;
图8是图2中步骤S200的具体流程图;
图9是图8中步骤S300的具体流程图;
图10是图8中步骤S300的具体流程图;
图11是图8中步骤S300的具体流程图;
图12是图8中步骤S300的具体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应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另一实施例/实施方式”或“某些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两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中。在本公开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示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空调器的运行频率和运行模式,控制换向组件,使得压缩机内的冷媒可以通过相应的支路流入至室内换热器或者室外换热器,提高制冷/制热性能,同时实现不停机除霜的功能,减少低频段的运行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第一方面,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执行控制方法的空调器100的结构示意图。
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器100包括有压缩机110、四通阀120、室内换热器130、室外换热器140和电子膨胀阀150,其中,压缩机110包括有第一排气口111、第二排气口112和进气口113,第一排气口111、进气口113、室外换热器140的第一端141和室内换热器130的第三端131分别与四通阀120连通。室外换热器140的第二端142通过电子膨胀阀150与室内换热器130的第四端连接。另外,空调器100还包括与第二排气口112连通的换向组件160,而换向组件160包括有第一支路161、第二支路162和第三支路163。第二排气口112可以通过第一支路161与室外换热器140的第一端141连通,第二排气口112还可以通过第二支路162与室外换热器140的第二端142连通,第二排气口112还可以通过第三支路163与室内换热器130的第三端131连通。因此,可以控制换向组件160中各个支路的通断状态,将第二排气口112排出的高温气态冷媒输送至室内换热器130或室外换热器140内,还可以控制换向组件160关闭,使得压缩机110的气态冷媒无法通过副轴承上的第二排气口112流出,从而气态冷媒无法冲击排气阀片,减少运行噪音。
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执行控制方法的空调器100的结构示意图。
换向组件160包括有第一控制阀170、第二控制阀180、第三控制阀190、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其中,第二排气口112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控制阀170的进口端连通,而第一控制阀170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控制阀180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控制阀180的第一阀口181通过第三管道与室外换热器140的第一端141连通。因此,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连接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的第一控制阀170,以及连接在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之间的第二控制阀180形成第一支路161。当第一控制阀170和第一阀口181开启,即第一支路161导通,第二排气口112的冷媒可以依次通过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从第一端141流入室外换热器140内。
第二控制阀180的第二阀口182通过第四管道与第三控制阀190的进口端连接,而第三控制阀190的第三阀口191通过第五管道与室外换热器140的第二端142连通,第三控制阀190的第四阀口192则通过第六管道与室内换热器130的第三端131连通。其中,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连接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第一控制阀170、连接于第二管道与第四管道之间的第二控制阀180,以及连接于第四管道与第五管道之间的第三控制阀190形成第二支路162,而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四管道、第六管道、连接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第一控制阀170、连接于第二管道与第四管道之间的第二控制阀180,以及连接于第四管道与第六管道之间的第三控制阀190形成第三支路163。当第一控制阀170、第二阀口182和第三阀口191开启,即第二支路162导通,第二排气口112的冷媒可以依次通过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从第二端142流入室外换热器140。当第一控制阀170、第二阀口182和第四阀口192开启,即第三支路163导通,第二排气口112的冷媒可以依次通过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四管道和第六管道,从第三端131流入室内换热器130内。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空调器100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空调器100的演变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1和图2中示出的空调器1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基于上述空调器100的结构,提出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各个实施例。
参照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或如图2所示的空调器100,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和运行频率;
步骤S200,根据运行模式和运行频率控制换向组件,以使第二排气口的冷媒流向相应的支路。
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器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冷媒的流动方向不同。在制冷模式中,压缩机内的高温气态冷媒依次经过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经过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媒再次经过四通阀返回压缩机内进行加压处理。
在制热模式中,压缩机内的高温气态冷媒经过四通阀,进入室内换热器后进行放热液化,低温的液态冷媒经过电子膨胀阀,进入室外换热器后吸热蒸发,高温气态冷媒再经过四通阀流入压缩机。
通过控制换向组件各个支路的通断情况,能够控制从压缩机第二排气口的冷媒的流向,例如,可以控制从第二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直接流向室外换热器,也可以控制从第二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直接流向室内换热器,还可以控制从第二排气口排出的冷媒同时流向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另外,还可以控制换向组件内各个支路截断,使得压缩机内的冷媒无法通过第二排气口排出,从而达到关闭第二排气口的目的。
由于目前人们对空调舒适性追求越来越高,而单排气结构的压缩机在超高频运转的过程中,排气口的通流面积受到限制,排气阀片延迟关闭,单位时间内排气量较小,压缩机能效比低。因此,相关设备中的压缩机采用上下双排气结构以提高压缩机在超高频下的排气量,但泵体上下双排气结构会增加压缩机在常用的中低频段运转时的噪音,无法静音运行,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由于泵体采用双排气结构,余隙容积增大,导致压缩机能效比下降,影响空调器的性能。
因此,通过控制换向组件各个支路的通断情况,从而能够控制压缩机内的冷媒能否通过第二排气口流向室外换热器和/或室内换热器,即能够控制第二排气口是否关闭。在换向组件内各个支路截断的情况下,压缩机内的冷媒无法通过第二排气口流出,从而气态冷媒不会从副轴承上的第二排气口冲击排气阀片,减少噪音。因此,在压缩机以高频运行的情况下,可以控制换向组件各个支路的通断情况,开启第二排气口,提高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性能;在压缩机以中低频运行的情况下,可以控制第二排气口关闭,减少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通过控制换向组件各个支路的通断情况,还能够将压缩机内的高温气态冷媒分别优先输送至室外换热器或室内换热器,改善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或者将压缩机内的高温气态冷媒同时输送至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从而能够在向室内制热的同时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无需改变冷媒的流向,实现不停机除霜,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参照图4,图4是图2中步骤S200的具体流程图,在图4的示例中,步骤S200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210,当运行模式为制热除霜模式,控制第二支路导通,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三支路截断。
可以理解的是,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压缩机内的高温气态冷媒通过四通阀流入室内换热器,经过室内换热器换热后流入室外换热器,低温的冷媒在室外换热器内进行吸热蒸发,容易导致室外换热器表面结霜。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采用冷媒逆循环的方式,即运行制冷模式,使得高温气态冷媒优先经过室外换热器,利用高温冷媒提高室外换热器的温度从而融化表面的霜层,达到除霜的效果,但由于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导致室内温度下降,严重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通过设置换向组件,使得第二排气口可以通过第二支路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因此,在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制热除霜模式的情况下,换向组件的第二支路导通,截断第一支路和第三支路,使得压缩机内部分的高温气态冷媒可以通过第二排气口排出,而从第二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仅能够通过第二支路流入室外换热器内,提高室外换热器的温度,融化室外换热器的霜层。同时压缩机内其余部分的高温气态冷媒通过第一排气口和四通阀流入室内换热器内进行换热,对室内环境制热,因此,实现同时制热和除霜,无需改变冷媒的循环方向,停止室内换热器制热,影响室内温度,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参照图5,图5是图2中步骤S200的具体流程图,在图5的示例中,步骤S200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220,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且运行频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截断。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不是运行制热除霜模式的情况下,压缩机内的高温气态冷媒无需通过换向组件的支路同时输送至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另外,在运行频率较低的情况下,说明空调器当前所需的制冷量或制热量适中,即当前空调器单位时间内所需的冷媒循环量适中,因此,无需开启第二排气口增加单位时间内冷媒循环量。
因此,在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而且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低于或等于预先设置的频率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当前压缩机仅需将冷媒输送至室外换热器或者室内换热器,且单位时间内所需输送的冷媒量适中,控制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截断,使得压缩机内的冷媒无法通过第二排气口排出,避免气态冷媒从副轴承上的第二排气口排出冲击排气阀片而产生噪音,从而降低压缩机以中低频运行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所产生的噪音。另外,由于第二排气口封闭,压缩机泵体的余隙容积减少,压缩机能效比提高,从而提高空调器的性能,改善采用上下排气结构压缩机的空调器在中低频运转时的制冷能力和制热能力,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参照图6,图6是图2中步骤S200的具体流程图,在图6的示例中,步骤S200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230,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且运行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第一支路导通,控制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截断。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且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高于预先设置的频率阈值的情况下,说明空调器当前所需的制冷量较多,需要增加当前空调器单位时间内循环的冷媒量,以提高空调器单位时间内的制冷量,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换向组件中的第一支路分别与第二排气口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从而在第一支路导通且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截断的情况下,因此,压缩机内的冷媒可以通过第一排气口和四通阀流入室外换热器内,还可以通过第二排气口仅流入第一支路,进而流入室外换热器内,从而增加单位时间内流入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媒量,提高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制冷量,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参照图7,图7是图2中步骤S200的具体流程图,在图7的示例中,步骤S200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240,当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且运行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第三支路导通,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截断。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且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高于预先设置的频率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当前空调器所需的制热量较多,需要提高空调器单位时间内的制热量,则需要增加空调器当前单位时间内循环的冷媒量。其中,换向组件中的第三支路分别与压缩机的第二排气口和室内换热器的第三端连接,从而压缩机内的冷媒可以通过第二排气口排出,并通过第三支路流入室内换热器内,增加流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量,提高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室内换热器的制热量,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因此,在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运行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三支路导通,并且截断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使得压缩机内的冷媒可以通过第一排气口和四通阀流向室内换热器,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二排气口和第三支路流入室内换热器,而无法通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流入室外换热器内,从而提高当前空调器单位时间内循环的冷媒量,增加单位时间内流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量,提高空调器的制热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可以在运行制热模式的过程中,获取外盘管温度以及室外换热器所处环境的室外温度,通过外盘管温度与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是否满足除霜条件。当温差满足除霜条件,认为室外换热器的表面已凝结有霜层,需要进行除霜,则自动控制空调器进入制热除霜模式,控制第二支路导通,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三支路截断。
参照图8,图8是图2中步骤S200的具体流程图,在图8的示例中,步骤S200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300,根据运行模式和运行频率控制第一控制阀;根据运行模式控制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
参照图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控制阀在关闭后,压缩机内的冷媒无法通过第二排气口流入室内换热器或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内的冷媒仅能够通过第一排气口流入室内换热器或室外换热器,因此,在压缩机以中低频运转,即运转频率低于或等于预设频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使得气态冷媒无法通过第二排气口排出并冲击排气阀片,减少压缩机在中低频运行时的噪音。
在第一控制阀开启后,冷媒流经第一控制阀流入第二控制阀内。第二控制阀的第一阀口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而第二控制阀的第二阀口与第三控制阀连通。当第一阀口开启,冷媒可以通过第二排气口、第一控制阀和第一阀口,从第一端流入室外换热器内,即第一支路导通。当第二阀口开启,冷媒可以流入第三控制阀,根据第三控制阀各个阀口的开关情况,流入室外换热器或者室内换热器。因此,第二控制阀可以控制冷媒能否从第一端流入室外换热器,而第三控制阀可以控制冷媒从第二端流入室外换热器或者从第三端流入室内换热器,从而,可以在空调器运行不同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向室内换热器和/或室外换热器补充冷媒,例如,可以控制压缩机内高温冷媒同时流入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实现空调器不停机除霜的制热除霜模式;还可以在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冷媒通过支路直接流入室外换热器或者室内换热器,增大单位时间内换热器流入的冷媒量,改善换热效率,提高空调器的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
因此,通过运行模式和运行频率综合控制第一控制阀,通过运行模式控制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使得冷媒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流入室外换热器和/或室内换热器,能够降低压缩机在中低频运行时所产生的噪音,提高制冷性能和制热性能,还能够实现不停机除霜的制热除霜模式,实现空调器功能的多样化,提高空调器的工作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参照图9,图9是图8中步骤S300的具体流程图,在图9的示例中,步骤S300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310,当运行模式为制热除霜模式,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开启,控制第一阀口和第四阀口关闭。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运行制热除霜模式的情况下,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的第二阀口和第三控制阀的第三阀口开启,第二控制阀的第一阀口和第三控制阀的第四阀口关闭,从而压缩机的高温气态冷媒除了能够通过第一排气口和四通阀流入室内换热器内进行制热的同时,还能够通过第二排气口流经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从第二端流入室外换热器,从而高温气态冷媒能够流入室内换热器内进行制热,同时能够从第二端流入室外换热器内,融化室外换热器表面的霜层。因此,空调器无需在制热过程中改变冷媒的循环方向,即运行制冷模式,将压缩机内的高温冷媒全部流入室外换热器内进行除霜,使得室内温度降低,造成室内温度大幅波动,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在空调器运行制热除霜模式的情况下,第二控制阀的第一阀口和第三控制阀的第四阀口关闭,使得冷媒无法通过第一阀口从第一端流入室外换热器,也无法通过第三端流入室内换热器,从而从第二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仅能够从第二端流入室外换热器内进行除霜,提高除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可以获取外盘管温度和室外换热器所处环境的室外温度,根据外盘管温度和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判断室外换热器是否结霜,从而控制空调器运行制热除霜模式,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开启,其余控制阀的阀口关闭,即仅第二支路导通,第一支路和第三支路截断,使得从第二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仅能够通过第二支路流入室外换热器内,提高除霜速率。
另外,还可以根据外盘管温度和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以及制热除霜模式的运行时长,判断室外换热器的除霜情况,例如,在外盘管温度和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小,制热除霜模式的运行时长达到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室外换热器的霜层基本消除,为了保证室内的温度稳定,可以在第二支路导通的情况下,同时控制第四阀口开启,使得从第二排气口排出的冷媒在第三控制阀分流,同时流向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即同时从第二端流入室外换热器内进行除霜,也从第三端流入室内换热器内制热,避免室内温度波动,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10,图10是图8中步骤S300的具体流程图,在图10的示例中,步骤S300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320,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且运行频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无需运行制热除霜模式的情况下,压缩机内的高温气态冷媒无需通过换向组件的支路同时向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输送,即压缩机内的冷媒仅通过第一排气口排出,通过四通阀调整冷媒的流向,将高温冷媒输送至室内换热器或者室外换热器,空调器能够运行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
第二排气口通过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连通,当第一控制阀开启,高温气态冷媒可以通过第二排气口和第一控制阀流入第二控制阀内,从而冷媒流入第一支路、第二支路或者第三支路。另外,由于高温气态冷媒通过副轴承上的第二排气口排出,会冲击排气阀片,产生噪音,同时,泵体的余隙容积增大,降低压缩机的能效比,影响空调器的性能。
在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小于或等于预先设置的频率阈值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空调器当前所需的制冷量或制热量适中,无需增加单位时间内流入换热器的冷媒量,因此,无需开启第一控制阀,减少噪音的产生。
因此,在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且压缩机运行频率低于或等于预设频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能够减少压缩机在中低频运行时所产生的噪音,同时提高压缩机在中低频运行时的能效比,改善空调器的性能,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参照图11,图11是图8中步骤S300的具体流程图,在图11的示例中,步骤S300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330,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且运行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一阀口开启,控制第二阀口关闭。
可以理解的是,在压缩机以高于预设频率阈值的运行频率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当前空调器所需的制冷量较大,需要增加单位时间内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提高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因此,在压缩机超高频运行的情况下,可以开启第一控制阀,使得压缩机内的高温冷媒通过第二排气口排出,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排气量。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第一阀口开启,使得冷媒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一阀口,从第一端流入室外换热器,即通过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形成的第一支路流入室外换热器,增加单位时间内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提高制冷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参照图12,图12是图8中步骤S300的具体流程图,在图12的示例中,步骤S300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340,当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且运行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开启,控制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关闭。
可以理解的是,当压缩机以高于预设频率阈值的运行频率运行制热模式,可以认为当前空调器所需的制热量较多,需要提高单位时间内流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量。而压缩机的第二排气口通过第二支路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三端连通,即第二排气口通过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四管道和第六管道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三端连通,因此,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的第二阀口和第三控制阀的第四阀口开启,使得第二支路导通,同时关闭第二控制阀的第一阀口和第三控制阀的第三阀口关闭,使得从第二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仅能够通过第二支路流入室内换热器,增加单位时间内流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量,提高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空调器的制热量,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参考图13,图13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该运行控制装置13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运行控制装置1300包括:存储器1310、处理器1320及存储在存储器1310上并可在处理器13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320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1310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处理器132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310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从而实现上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131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需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31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1310,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1310,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需要说明的是,存储器131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32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1310,这些远程存储器1310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3中的方法步骤S100至步骤S200、图4中的方法步骤S210、图5中的方法步骤S220、图6中的方法步骤S230、图7中的方法步骤S240、图8中的方法步骤S300、图9中的方法步骤S310、图10中的方法步骤S320、图11中的方法步骤S330和图12中的方法步骤S340。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有如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控制装置1300。因此,根据当前的运行模式控制换向组件,使得第二排气口的冷媒流向不同的支路,向室外换热器或者室内换热器提供更多的冷媒,改善换热效率,提高制冷/制热性能。在低温制热的情况下,能够将高温的冷媒通过第二排气口和第二支路传输至室外换热器中进行除霜,无需切换四通阀,避免影响室内温度,实现不停机除霜。另外,根据运行频率控制第二排气口的通断状态,达到压缩机的单排气和双排气的切换控制效果,能够实现高频运行的高能效和低频运行的低噪音。因此,通过换向组件调整第二排气口的冷媒流向能够提高制冷/制热性能,减少噪音,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感。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3中的方法步骤S100至步骤S200、图4中的方法步骤S210、图5中的方法步骤S220、图6中的方法步骤S230、图7中的方法步骤S240、图8中的方法步骤S300、图9中的方法步骤S310、图10中的方法步骤S320、图11中的方法步骤S330和图12中的方法步骤S340。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四通阀、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换向组件,其中,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与所述四通阀连通的第一端和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通的第二端,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与所述四通阀连通的第三端,所述换向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二支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三端之间的第三支路;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和运行频率;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换向组件,以使所述第二排气口的冷媒流向相应的支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换向阀组件,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除霜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支路导通,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三支路截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换向阀组件,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且所述运行频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三支路截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换向阀组件,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所述运行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导通,控制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三支路截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换向阀组件,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且所述运行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所述第三支路导通,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截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的第一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第二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第三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三控制阀之间的第四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三控制阀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五管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三控制阀的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三端之间的第六管道;
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换向阀组件,包括: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除霜模式,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且所述运行频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所述运行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一阀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二阀口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和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且所述运行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关闭。
11.一种运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行控制装置。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210924730.5A 2022-08-02 2022-08-02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5374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4730.5A CN117537438A (zh) 2022-08-02 2022-08-02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4730.5A CN117537438A (zh) 2022-08-02 2022-08-02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37438A true CN117537438A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90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4730.5A Pending CN117537438A (zh) 2022-08-02 2022-08-02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374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97151B (zh) 空调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系统
CN108224840B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4422215B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除霜方法
CN104061705A (zh)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83157A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63707B (zh) 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
CN113154522B (zh) 一种多联空调机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CN203454454U (zh) 热泵空调系统
CN112611073A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CN114801645A (zh) 一种无ptc加热器的氢能汽车不结霜热泵系统及热管理方法
US11828507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201415614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3388881A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375604U (zh) 热泵空调系统
CN112611074A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CN210568955U (zh) 空调系统
CN110207273B (zh) 室外换热器、制冷系统、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578552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1720953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23454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7537438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217532465U (zh) 一种无ptc加热器的氢能汽车不结霜热泵系统
CN215675896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5435408A (zh) 空调器可变分流降噪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CN214746165U (zh) 机组冷媒散热系统、机组和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