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37320A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37320A
CN117537320A CN202210918059.3A CN202210918059A CN117537320A CN 117537320 A CN117537320 A CN 117537320A CN 202210918059 A CN202210918059 A CN 202210918059A CN 117537320 A CN117537320 A CN 117537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tting module
lighting device
housing
side plat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80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180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37320A/zh
Priority to JP2023102813A priority patent/JP2024020141A/ja
Publication of CN117537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373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7/0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 F21V17/1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85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F21V29/89Met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能够避免因散热器和壳体之间的力的作用而导致壳体开裂,进一步还能提升或确保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该照明装置包括:发光模块、散热器以及筒状的壳体,散热器具有:顶板,与发光模块抵接;侧板,从顶板的外缘向远离发光模块的方向延伸,并在远离发光模块的端部向外侧翻折,形成与壳体的内表面贴合的翻折面。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备散热器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散热问题是LED照明装置开发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现有技术中,专利CN205402288U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片的照明装置,具体来说该散热片具有多个延伸配置部,其呈悬臂梁状形成于板部且具有弹性,该延伸配置部沿着灯壳的内表面延伸,且与灯壳的内表面接触。该现有技术中通过与灯壳内表面接触的延伸配置部将LED模块中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灯壳。
然而,由于该专利中的散热片的顶部,即靠近散热片与板部连接处的部位不容易发生形变,当散热片受热膨胀时,由于金属的散热片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外壳的热膨胀系数,散热片顶部处所对应的灯壳处容易发生应力开裂。如果为了防止灯壳开裂而增大散热片与灯壳之间的间隙的话,又容易导致散热片与灯壳之间不易完美贴合,而使接触面积减小,导致LED模块中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灯壳的效率变差,散热效果不佳。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既能够避免因散热器和壳体之间的力的作用而导致壳体开裂,又能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或确保散热效果不受过多影响,是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既能够避免因散热器和壳体之间的力的作用而导致壳体开裂,又能提升或确保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该照明装置包括:发光模块、散热器以及筒状的壳体,散热器具有:顶板,与发光模块抵接;侧板,从顶板的外缘向远离发光模块的方向延伸,并在远离发光模块的端部向外侧翻折,形成与壳体的内表面贴合的翻折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散热器的顶板与发光模块抵接,可以使发光模块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固体传递至散热器,提高了热传递的效率。同时散热器的顶板也起到对发光模块支撑固定的作用。
由于散热器具有从顶板的外缘向远离发光模块的方向延伸的侧板,此侧板可将发光模块产生的热量传递至远离发光模块处,避免因热量聚集在发光模块附近,导致发光模块附件的温度不断上升从而缩短发光模块的使用寿命。
由于侧板的端部向外侧翻折形成翻折面,当散热器受热膨胀时,散热器对壳体产生作用力的同时也受到来自壳体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被施加于翻折面上,使散热器的侧板容易发生形变。此时相对应地,散热器对壳体的作用力也因为侧板发生了形变而减小,壳体也就不容易因为散热器的受热膨胀而开裂。也就是说,通过在侧板的端部向外侧翻折形成翻折面,增加了散热器顶部受力的形变力矩,有效降低了散热器的屈服应力,使散热器更容易发生形变。
一方面,易形变的翻折面可以在更大的角度行程范围内与壳体保持贴合,从而允许更大的装配误差,以及可以吸收不同程度的热变形,使翻折面可与壳体内侧面尽可能地保持贴合。另一方面,当翻折面已与壳体内侧面保持贴合时,即使散热器顶部进一步受热膨胀,该膨胀量也会转变为散热器顶部尺寸的外扩,而不会将弹性应力直接施加在壳体内表面而引发壳体的开裂。
另外,散热器通过翻折面与壳体贴合,通过与壳体贴合的散热器,可以更好地将发光模块的热量通过散热器和壳体传递至外界。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提到的“与壳体的内表面贴合的翻折面”是指在受热膨胀时壳体与翻折面贴合,以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而在照明装置生产组装时或是在常温状态下,壳体与翻折面可以贴合,也可以不贴合,本申请中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至少在照明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翻折面与壳体的内表面贴合。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壳体的内表面与沿轴方向的夹角等于翻折面和沿轴方向的夹角。
根据该较优的技术方案,由于壳体的内表面与沿轴方向的夹角等于翻折面和沿轴方向的夹角,也就是说壳体内表面与翻折面具有同样的倾斜度,当两者受热膨胀贴合时,贴合度更高,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侧板沿着顶板的外缘周向连续设置,以使侧板的翻折面环绕贴合壳体的内表面。而且壳体内表面与翻折面具有同样的倾斜度,还使得两者在贴合时受力均匀,避免壳体因为某一点受力较大而开裂。优选的,散热器与壳体同轴,可以使侧板与壳体之间的受力更均匀。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侧板从顶板的外缘向远离发光模块的方向延伸的部分为内侧板,内侧板的长度等于翻折面的长度。
根据该较优的技术方案,由于内侧板的长度等于翻折面的长度,翻折面的上侧与下侧的受力相同,从而使施加于翻折面上的力可以更加均匀地分摊至翻折面与壳体的接触面上。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内侧板与翻折面平行。
根据该较优的技术方案,由于内侧板和翻折面平行,侧板整体对壳体内部空间的侵占较小,一方面可以为同在壳体内的电路板留出更多安装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侧板在壳体内的进深深度,提高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壳体与散热器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壳体为树脂壳体,散热器为金属散热器。
根据该较优的技术方案,采用树脂壳体能够减轻照明装置整体的重量,采用金属散热器可以利用金属良好的导热性能,提高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壳体沿轴向口径较大的一端为开口部,发光模块设置于开口部。
根据该较优的技术方案,由于发光模块设置在壳体沿轴向口径较大的一端,有利于发光模块的设计,且一定程度上避免发光模块的热量过于聚集。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从顶板的外缘向远离发光模块的方向延伸的缺口。
根据该较优的技术方案,由于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从顶板的外缘向远离发光模块的方向延伸的缺口,当散热器受热膨胀时,侧板更容易受力发生形变,进一步降低了壳体开裂的风险。并且侧板之间的缺口可以释放侧板因向内形变而产生的周向应力,从而避免散热器上浮,被挤出壳体。
在一些可选的技术方案中,考虑到散热器还需为电路板上的发热元件散热,与发热元件相对的散热器部分不设有缺口,以确保散热器对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或者与发热元件相对的散热器部分中缺口的分布密度小于不与发热元件相对的散热器部分中缺口的分布密度。
在另一些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缺口可以有多个,多个缺口等间距分布,如此可以使散热器受热膨胀后的受力更均匀,避免因为受力不均而导致散热器一侧上浮的情况。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侧板在远离发光模块的端部向外侧至少进行两次翻折。
根据该较优的技术方案,由于侧板在远离发光模块的端部向外侧至少进行两次翻折,有利于增大散热器的热容。也就是说,散热器与外部进行热交换后,散热器自身的温度变化值将因侧板的两次(或多次)翻折而变小,从而减小散热器的受热膨胀程度,避免因散热器和壳体之间的力的作用而导致壳体开裂。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照明装置还包括:电路板,设置于壳体内,电路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壳体的轴向方向;发热元件,设置于电路板,被侧板包围。
根据该较优的技术方案,由于电路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壳体的轴向方向,可以缩短电路板与位于壳体开口部的发光模块之间的距离,如此方便了发光模块的接线且壳体内的结构也更为紧凑。由于设置于电路板的发热元件被侧板包围,使散热器侧板不仅能够为发光模块进行散热,还能为电路板上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壳体内设有朝向发光模块延伸的接插件,顶板和发光模块上均设有与接插件配合的插孔。
根据该较优的技术方案,由于壳体内设有朝向发光模块延伸的接插件,组装照明装置时,可以依次将散热器顶板上的插孔和发光模块上的插孔对准接插件,以此从下至上来组装照明装置,组装过程方便且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照明装置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未安装灯罩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外壳和电路板组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发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灯罩与发光模块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路板与发光模块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散热器与电路板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1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散热器在壳体中受热膨胀过程的受力情况示意图。
附图标记:
照明装置100;发光模块10,基板11,发光元件12,第一卡口131,第二卡口132,基板插孔14,凸耳15,取电部16;散热器20,顶板21,侧板22,翻折面221,内侧板222,缺口223,第一卡勾231,第二卡勾232,顶板插孔24,接线孔25;壳体30,开口部31,内筒32,接插件33,固定槽34;电路板40,发热元件41,导线42;灯罩50,接合部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100能够避免因散热器20和壳体30之间的力的作用而导致壳体30开裂,进一步还能提升或确保散热器20的散热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该照明装置100包括:发光模块10、散热器20以及筒状的壳体30,散热器20具有:顶板21,与发光模块10抵接;侧板22,从顶板21的外缘向远离发光模块10的方向延伸,并在远离发光模块10的端部向外侧翻折,形成与壳体30的内表面贴合的翻折面221。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散热器20的顶板21与发光模块10抵接,可以使发光模块10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固体传递至散热器20,提高了热传递的效率。同时散热器20的顶板21也起到对发光模块10支撑固定的作用。
由于散热器20具有从顶板21的外缘向远离发光模块10的方向延伸的侧板22,此侧板22可将发光模块1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远离发光模块10处,避免热量聚集在发光模块10附近,导致发光模块10附近的温度不断上升从而缩短发光模块10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侧板22向着远离发光模块10的方向延伸至壳体30的中部(壳体30在沿轴方向的中间部分)或下部(壳体30在沿轴方向的远离发光模块10的部分),以将发光模块1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更远离发光模块10处。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发光模块10产生的热量的大小,以及考虑到照明装置100组装的便利性,侧板22也可以向着远离发光模块10的方向仅延伸至壳体30的上部。
如图1所示,由于侧板22的端部向外侧翻折形成翻折面221,当散热器20受热膨胀时,散热器20对壳体30产生作用力F1的同时自身也受到来自壳体30的反作用力F2,该反作用力F2被施加于翻折面221上,使散热器20的侧板22容易发生形变。此时相对应地,散热器20对壳体30的作用力F1也因为侧板22发生了形变而减小,壳体30也就不容易因为散热器20的受热膨胀而开裂。也就是说,通过在侧板22的端部向外侧翻折形成翻折面221,增加了散热器20顶部受力的形变力矩,有效降低了散热器20的屈服应力,使散热器20更容易发生形变。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侧板22在远离发光模块10的端部向外侧仅进行一次翻折,形成翻折面221(如图1所示,侧板22的截面呈“U”字形)。但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侧板22在远离发光模块10的端部向外侧也可以是进行两次、甚至多次翻折(未图示,但可以理解在两次翻折的情况下侧板22的截面呈躺倒的“S”形,在多次翻折的情况下侧板22的截面类波形),以增大散热器20的热容。具体来说,可以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对翻折面221再向下翻折,在侧板22上依次形成两个弯折部。
另外,散热器20通过翻折面221与壳体30贴合,通过与壳体30贴合的散热器20,可以更好地将发光模块10的热量通过散热器20和壳体30传递至外界,并且翻折面221与壳体30贴合的面积越大对于散热而言是越有利的。本实施方式中,翻折面221与壳体30贴合的面积较大,具体地,翻折面221与壳体30的贴合面从壳体30的中部或是下部延伸至壳体30的上部。而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翻折面221与壳体30贴合的面积较小,具体地,翻折面221全部在壳体30中部的位置,即侧板22向上翻折的部分较少,不过即使如此也可以实现增加散热器20顶部受力的形变力矩,有效降低散热器20的屈服应力,使散热器20更容易发生形变,防止壳体30因为散热器20的受热膨胀而开裂。
本实施方式中,“与壳体30的内表面贴合的翻折面221”是指在受热膨胀时壳体30与翻折面221贴合,而在照明装置100生产组装时或是在常温状态下,壳体30与翻折面221可以不贴合。因为在常温状态下,壳体30内表面与翻折面221不贴合,在照明装置100组装的过程中,散热器20便能够更容易地被装入壳体30中。而受热膨胀时壳体30与翻折面221贴合,则可避免因为壳体30和翻折面221之间的间隙而产生空气热阻,提高了散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至少在照明装置100处于工作状态时,翻折面211与壳体30的内表面是贴合的。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30的内表面和翻折面221即使在常温状态下也可以是贴合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散热器20的侧板22从顶板21的外缘向远离发光模块10的方向延伸,并在远离发光模块10的端部向外侧翻折,形成与壳体30的内表面贴合的翻折面221,就可以使壳体30对散热器20的作用力施加在翻折面221上,相较于没有翻折面221的情况,增加了散热器20顶部受力的形变力矩,使散热器20更容易发生形变,壳体30也就不容易因为散热器20的受热膨胀而开裂。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100,如图1和图2所示,该照明装置100包括壳体30、灯罩50、发光模块10、与发光模块10抵接的散热器20和位于壳体30内的电路板40,以下将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照明装置100的结构以及连接组装方式进行说明。
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40安装在壳体30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壳体30内设有内筒32,该内筒32用于容纳电路板40以及电路板40上的发热元件41。内筒32的内壁上相对设置有沿内筒32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槽34,通过将电路板40插入该固定槽34以使电路板40安装于壳体30内。电路板40位于壳体30内部中间位置的内筒32中,且电路板4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壳体30的沿轴方向,可以在壳体30内侧为散热器20的安装预留出更多空间,这样散热器20可以有更大的表面积,散热效果更好。本实施方式中的壳体30是由树脂构成的,有助于减轻照明装置100的整体重量,并且树脂壳体30的厚度均匀(壳体30各部分的厚度相同),避免在壳体30受热膨胀后,壳体30自身的应力难以释放。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30也可以由陶瓷或是金属材料构成。继续参考图3,内筒32的上边缘处相对设置有一组接插件33,该接插件33是用于固定散热器20以及发光模块10的,详细的固定方式将在下文中介绍。
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器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散热器20具有圆形的顶板21以及从顶板21的外缘向下延伸的侧板22,该侧板22在端部向外侧翻折形成翻折面221。侧板22周向环绕顶板21,环绕顶板21的侧板22向着顶板21中心略微倾斜,当散热器20受热膨胀时,侧板22就更容易向着顶板21中心发生形变,减小壳体30开裂的风险。结合图1,本实施方式中壳体30的内表面与沿轴方向的夹角等于翻折面221和沿轴方向的夹角(夹角大于0°),也就是说壳体30内表面与翻折面221具有同样的倾斜度,当两者受热膨胀贴合时,贴合度更高,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30的内表面与翻折面221可以是与轴同向的(夹角为0°),即壳体为直筒型壳体30,翻折面221也是竖直的,同样,壳体30内表面与翻折面221可以完全贴合,提高散热效果。当壳体30内表面与翻折面221具有同样的倾斜度时,壳体30内表面与翻折面221贴合面积的大小就取决于翻折面221的长度L,翻折面221的长度L越长,贴合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翻折面的长度L又取决于A点的位置(与翻折后侧板22延伸进入壳体30内的深度相关)以及B点的位置(与侧板22的翻折比例有关)。即翻折后侧板22延伸进入壳体30内的深度越深,同时侧板22的翻折比例越大,翻折面221的长度L越长,贴合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
继续参考图4,侧板22包含一体折弯形成的内侧板222和翻折面221,翻折面221的长度L与内侧板222的长度(未图示)基本相等,因此如图4所示,翻折面221从外侧包围了大部分内侧板222。且内侧板222与翻折面221之间相互平行,侧板22整体对壳体30内部空间的侵占较小,可以为同在壳体30内的电路板40留出更多安装空间,还有利于增加侧板22在壳体30内的进深深度,提高散热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翻折面221与内侧板222并非平行,而是翻折面221的顶部更靠近内侧板222,施加于翻折面221上的作用力将较为不容易使散热器20发生形变,散热器20受热膨胀后壳体30开裂的风险将因此有所增高。
另外,如图4所示,散热器20顶板21上相对设置有第一卡勾231和第二卡勾232,在第一卡勾231和第二卡勾232之间的连线垂直的方向上设有一对顶板插孔24,在顶板21的中间位置设有接线孔25。其中第一卡勾231和第二卡勾232用于将发光模块10固定于散热器20顶板21,顶板插孔24用于供前文提到的壳体30内筒32上边缘的接插件33插入,以将散热器20固定于壳体30之中,而接线孔25用于供连接电路板40与发光模块10的导线42穿过。
图5是本实施方式中发光模块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发光模块10具有基板11和基板11上呈环形阵列设置的多个发光元件12,该发光元件12为发光二极管。在由多个发光元件12构成的环形阵列中间设有取电部16,该取电部16通过导线42从电路板40取电,电路板40与发光模块10的连接关系如图7所示,为了能够清晰体现电路板40与发光模块10的连接关系,图7中未示出介于电路板40与发光模块10之间的散热器20。
继续参考图5,基板11上相对设置有第一卡口131和第二卡口132,第一卡口131为在基板11边缘形成的非封闭的卡口,第二卡口132是在基板11内部形成的封闭的卡口。通过设置非封闭的第一卡口131和封闭的第二卡口132,使发光模块10能够更方便且可靠地固定于散热器20的顶部。具体来说,安装发光模块10时,先将顶板21上的第二卡勾232卡入第二卡口132,并使第一卡勾231对准第一卡口131的敞口位置,接着推动发光模块10,使第一卡勾231进入第一卡口131,便完成了发光模块10与散热器20的组装。发光模块10上还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基板插孔14,该基板插孔14用于供前文提到的壳体30内筒32上边缘的接插件33插入,接插件33依次插入散热器20上的顶板插孔24以及发光模块10上的基板插孔14,以将散热器20和发光模块10固定于壳体30之中。基板11上沿对角线方向还设有一对凸耳15,如图6所示,当灯罩50与壳体30组装时,该凸耳15伸入灯罩50边缘处的接合部51,用以加固灯罩50与壳体30之间的连接,同时可以避免散热器20受热膨胀后将发光模块10顶出壳体30的情况。
图8是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器20与电路板40的结构示意图,图8中示出了散热器20与电路板40的位置关系,即电路板40上的发热元件41的绝大部分被散热器20的侧板22包围,使散热器20侧板22还能为电路板40上的发热元件41进行散热。
组装完成后的照明装置100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照明装置100沿轴向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照明装置100去除灯罩50后的结构示意图。壳体30沿轴向口径较大的一端为开口部31,该开口部31与圆形灯罩50连接。发光模块10和散热器20均设于壳体30内,且发光模块10靠近开口部31设置。由于发光模块10设置在壳体30沿轴向口径较大的一端,增大发光模块10的可用面积或体积,且一定程度上避免发光模块10的热量过于聚集。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散热器20的侧板22上开设有多个缺口223。
如图9所示,侧板22上开设有多个从顶板21的外缘向远离发光模块10的方向延伸的缺口223,当散热器20受热膨胀时,侧板22更容易受力发生形变,进一步降低了壳体30开裂的风险。并且侧板22上的缺口223可以释放侧板22因向内形变而产生的周向应力,从而避免散热器20上浮,被挤出壳体30。优选的,多个缺口223等间距分布,如此可以使散热器20受热膨胀后的受力更均匀,避免因为受力不均而导致散热器20一侧上浮的情况。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在中散热器20的侧板22上开设有多个缺口223,但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仅开设一个缺口223(相当于侧板22呈“C”型环绕顶板21),同样可以起到释放侧板22周向应力,避免散热器20上浮的作用。
缺口223的宽度不做限制,当侧板上仅设有一个缺口223时,可以设置一个较大宽度的缺口223。
考虑到散热器20还需为电路板40上的发热元件41散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发热元件41相对的散热器20部分将不具有缺口223,以确保散热器20对发热元件41的散热效果。
以下将对在前述至少部分实施方式中,散热器20在壳体30中受热膨胀过程的受力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常温下与壳体30不贴合的散热器20在受热后,顶板21向外膨胀产生力f1,力f1使翻折面221的端部(O点处)先与壳体30接触,接着以O点为支点,侧板22的下端沿力f2的方向向外转动,直至翻折面221与壳体30贴合,使散热器20与壳体30的位置关系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在常温下散热器20与壳体30保持贴合,即在常温下散热器20与壳体30的位置关系就如图11所示。
在图11至图12的过程中,顶板21膨胀产生的力f1不会直接施加在壳体30的局部上,而是会借由翻折面221将力f1转化为力f2,力f2均匀施加到壳体30的表面。如此,壳体30就不会因为力f1集中施加在其局部而导致壳体30开裂。
散热器20的顶板21即使有较大程度的膨胀,例如膨胀为如图12所示的形态,也不会引起壳体30开裂,并且过程中翻折面221始终保持与壳体30贴合,有很好的散热效果。
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发光模块、散热器以及筒状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具有:
顶板,与所述发光模块抵接;
侧板,从所述顶板的外缘向远离所述发光模块的方向延伸,并在远离所述发光模块的端部向外侧翻折,形成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贴合的翻折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照明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翻折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与沿轴方向的夹角等于所述翻折面与沿轴方向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从所述顶板的外缘向远离所述发光模块的方向延伸的部分为内侧板,所述内侧板的长度等于所述翻折面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与所述翻折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散热器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树脂壳体,所述散热器为金属散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沿轴向口径较大的一端为开口部,所述发光模块设置于所述开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从所述顶板的外缘向远离所述发光模块的方向延伸的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在远离所述发光模块的端部向外侧至少进行两次翻折。
11.根据权利要求1-5、7-10中任一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
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被所述侧板包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设有朝向所述发光模块延伸的接插件,所述顶板和所述发光模块上均设有与所述接插件配合的插孔。
CN202210918059.3A 2022-08-01 2022-08-01 照明装置 Pending CN1175373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8059.3A CN117537320A (zh) 2022-08-01 2022-08-01 照明装置
JP2023102813A JP2024020141A (ja) 2022-08-01 2023-06-22 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8059.3A CN117537320A (zh) 2022-08-01 2022-08-01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37320A true CN117537320A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84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8059.3A Pending CN117537320A (zh) 2022-08-01 2022-08-01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20141A (zh)
CN (1) CN11753732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20141A (ja) 2024-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9500B (zh) 照明模組
US7841752B2 (en) LED lighting device having heat convection and heat conduction effects dissipating assembly therefor
EP2378184B1 (en) Lamp assembly
US7926982B2 (en)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ght engine thereof
US7847471B2 (en) LED lamp
EP2256403B1 (en) Self-ballasted lamp and lighting equipment
EP1826480B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US20080043472A1 (en) LED Lamp having a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EP2177825A1 (en) Lighting apparatus having light emitting diodes for light source
CN211853588U (zh) 灯具
US20180340682A1 (en) Lighting device modules
KR100966599B1 (ko) 전구형 led램프 방열구조
CN117537320A (zh) 照明装置
US20120013237A1 (en) Heat-dissipating structure of led bulb
JP5538550B2 (ja) 光源点灯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車載用ヘッドランプ装置
JP2016157534A (ja) Ledランプ及びledランプの放熱方法
KR20110023186A (ko) 방열기능을 갖는 엘이디 조명기구
KR101803007B1 (ko) Led 조명 램프
CN106641787B (zh) 一种led灯管
CN218883923U (zh) 一种分体式散热灯具
CN220453607U (zh) 一种led照明设备
CN218123150U (zh) 一种高能闭磁式点火线圈
CN212628443U (zh) 加热灯管组件及使用该加热灯管组件的加热器
CN219955238U (zh) 灯具
CN218599678U (zh) 一种一体式散热结构天花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