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31319B - 一种水气分离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气分离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31319B
CN117531319B CN202410012008.3A CN202410012008A CN117531319B CN 117531319 B CN117531319 B CN 117531319B CN 202410012008 A CN202410012008 A CN 202410012008A CN 117531319 B CN117531319 B CN 1175313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shaped
water
plate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120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31319A (zh
Inventor
张雷
王保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Feng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Feng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Feng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Feng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1200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313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31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31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31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31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2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5/00 and B01D46/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5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refrigeration (condens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气分离设备,涉及水气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分离罐、排水管、进料管、破沫网、排气管和分散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分散机构,通过进料管将气液混合物排放至分离罐的内部,并与固定挡板内壁发生碰撞,此时一部分气体携带细小水珠沿着分离罐的内壁上升,另外一部分气体在水的携带下沿着固定挡板的内壁下降,同时通过第一伞型分离板、进料口、第一排气孔、输水筒、支撑柱、固定板、第二伞型分离板、第二排气孔、第三伞型分离板、伞型收集板以及导向板的相互配合,可进一步降低水珠中湿气的含量,并通过导向使水珠聚集在分离罐的内壁底端,从而通过进一步提高水与湿气的分离效率,以此降低对破沫网的更换频率。

Description

一种水气分离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气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气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水气分离设备通常是指水气分离器,是利用机械的或增加动能的方法,分离空气流中游离水分的除湿装置。
现有水气分离器在使用过程中,是通过伞型分离板与破沫网的相互配合,以此达到对湿气中水珠的过滤分离的目的,但在对湿气中的水珠进行分离的过程中,由于水珠在与伞型分离板碰撞分散,并聚集在分离罐的内壁底端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细小水珠随着湿气一同上升,因此破沫网需要对湿气中的大量细小水珠进行过滤,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细小水珠阻塞网孔导致破沫网的过滤效果的下降,此时则需要对破沫网进行更换。为了通过进一步提高湿气与水珠的分离效率,以此实现降低对破沫网的更换频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水气分离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通过进一步提高湿气与水珠的分离效率,以此实现降低对破沫网的更换频率的目的,提供一种水气分离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气分离设备,包括分离罐,所述分离罐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分离罐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贯穿至分离罐内部的进料管,所述分离罐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位于进料管一端端部的固定挡板,所述分离罐内壁上端安装有位于进料管一端上方的破沫网,所述分离罐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位于进料管相对侧面上部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位于破沫网的一侧上方,所述分离罐上竖直设置有分散机构,所述分散机构用于提高对水分的收集效率;所述分散机构包括有:导流组件,分散组件;竖直设置在分离罐上的导流组件,用于对水珠进行导向输送;设置在导流组件底端的分散组件,用于水珠与湿气的分散;
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有:竖直设置在分离罐内部的输水筒,所述输水筒的外壁竖直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分离罐固定连接的第一伞型分离板,所述第一伞型分离板的顶端周向等距成型有多个导向板,多个所述导向板的顶端横向等距开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多个所述第一排气孔贯穿导向板至第一伞型分离板的底端外部,所述输水筒的外壁竖直固定连接有两个伞型收集板,两个所述伞型收集板与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交替间隔设置;
所述分离罐上设置有冷凝机构,所述冷凝机构用于提高湿气中水分的凝结效率。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散组件包括有:固定连接在输水筒底端的第三伞型分离板,所述第三伞型分离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伞型分离板,所述第二伞型分离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壁周向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分离罐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第二伞型分离板、第三伞型分离板的顶端均周向等距开设有多组第二排气孔,一组所述第二排气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排气孔呈线形放射状等距开设在第二伞型分离板、第三伞型分离板的顶端,且分别贯穿第二伞型分离板、第三伞型分离板至第二伞型分离板、第三伞型分离板的底端外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凝机构包括有:竖直设置在输水筒内部的第一输液管,所述第一输液管贯穿至第二伞型分离板的内部,所述第一输液管的外侧竖直设置有两组位于输水筒内部的第二环形管,一组所述第二环形管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环形管的内壁一体成型有贯穿输水筒与第一输液管固定连接的第二输液管,一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二环形管分别位于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的内侧,另一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二环形管分别位于第二伞型分离板、第三伞型分离板的内侧,所述第二环形管的外壁周向等距成型有多个导热管,多个所述导热管分别贯穿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第二伞型分离板、第三伞型分离板至分离罐的内部,所述分离罐的内部竖直设置有两个第三输液管,两个所述第三输液管的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多个导热管固定连接的第一环形管,所述分离罐上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位于输水筒的一侧上方,且贯穿分离罐与一组中最上方的一个第一环形管固定连接,所述分离罐上固定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位于输水筒的一侧下方,且位于进液管的下方,所述排液管贯穿分离罐与另一组中最下方的一个第一环形管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管的内腔与分离罐的内腔相互贯通,所述分离罐内壁的底端安装有电动阀门,所述电动阀门通过导线与外界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伞型分离板、伞型收集板的内壁以及下表面均呈圆台状且圆台的小径端朝下设置,所述输水筒位于第一伞型分离板、伞型收集板上方的内壁上均周向开设有多个进料口,多个所述进料口均贯穿至输水筒的内部,所述导向板的两侧外壁均呈斜面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伞型分离板、第三伞型分离板的内壁以及上表面均呈圆台状且圆台的小径端朝上设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多个所述导热管与多组第一排气孔以及多组第二排气孔相互错位设置且互不连通,多个所述导热管的外壁分别与第二伞型分离板、第三伞型分离板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的外壁呈平行状态。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液管、排液管远离分离罐的一端均与冷凝器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排液管的内腔分别与两个第一环形管的内腔相互贯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输液管的内腔分别与第一输液管、第二环形管的内腔相互贯通,所述导热管的内腔分别与第二环形管、第一环形管的内腔相互贯通,所述第一环形管的内腔与第三输液管的内腔相互贯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置有分散机构,通过进料管将水气的混合物排放至分离罐的内部,并与固定挡板内壁发生碰撞,此时一部分湿气沿着分离罐的内壁上升,另外一部分气体水的携带下沿着固定挡板的内壁下降,同时通过第一伞型分离板、进料口、第一排气孔、输水筒、支撑柱、固定板、第二伞型分离板、第二排气孔、第三伞型分离板、伞型收集板以及导向板的相互配合,可进一步降低水珠中气体的含量,并通过对水珠导向收集,以此使水珠聚集在分离罐的内壁底端,从而进一步提高水与气的分离效率,以此降低对破沫网的更换频率;当分离罐内部聚集水的水位超过一定高度后,此时通过外界控制器打开电动阀门使水通过排水管进行排放,当水的水位降低至一定高度后,通过外界控制器关闭电动阀门,可实现对水的定量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分离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分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冷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伞型分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图3中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图4中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离罐;2、分散机构;201、第一伞型分离板;202、进料口;203、第一排气孔;204、输水筒;205、支撑柱;206、固定板;207、第二伞型分离板;208、第二排气孔;209、第三伞型分离板;2010、伞型收集板;2011、导向板;3、冷凝机构;301、进液管;302、第一环形管;303、排液管;304、导热管;305、第一输液管;306、第二输液管;307、第二环形管;308、第三输液管;4、进料管;5、排水管;6、排气管;7、破沫网;8、固定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水气分离设备,包括分离罐1,分离罐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5,分离罐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贯穿至分离罐1内部的进料管4,分离罐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位于进料管4一端端部的固定挡板8,分离罐1内壁上端安装有位于进料管4一端上方的破沫网7,分离罐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位于进料管4相对侧面上部的排气管6,排气管6位于破沫网7的一侧上方,排水管5的内腔与分离罐1的内腔相互贯通,分离罐1内壁的底端安装有电动阀门,电动阀门通过导线与外界控制器电性连接,分离罐1上竖直设置有分散机构2,分散机构2用于提高对水分的收集效率。分离罐1上设置有冷凝机构3,冷凝机构3用于提高湿气中水分的凝结效率。
分散机构2包括有:导流组件,分散组件;竖直设置在分离罐1上的导流组件,用于对水珠进行导向输送;设置在导流组件底端的分散组件,用于水珠与湿气的分散。
导流组件包括有:竖直设置在分离罐1内部的输水筒204,输水筒204的外壁竖直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分离罐1固定连接的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顶端周向等距成型有多个导向板2011,多个导向板2011的顶端横向等距开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203,多个第一排气孔203贯穿导向板2011至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底端外部,输水筒204的外壁竖直固定连接有两个伞型收集板2010,两个伞型收集板2010与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交替间隔设置,第一伞型分离板201、伞型收集板2010的内壁以及下表面均呈圆台状且圆台的小径端朝下设置,输水筒204位于第一伞型分离板201、伞型收集板2010上方的内壁上均周向开设有多个进料口202,多个进料口202均贯穿至输水筒204的内部,导向板2011的两侧外壁均呈斜面状。
分散组件包括有:固定连接在输水筒204底端的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05,支撑柱205的外壁周向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分离罐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206,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顶端均周向等距开设有多组第二排气孔208,一组第二排气孔208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排气孔208呈线形放射状等距开设在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顶端,且分别贯穿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至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底端外部,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内壁以及上表面均呈圆台状且圆台的小径端朝上设置。
本实施例中:使用本装置时,通过进料管4将水气混合物排放至分离罐1的内部,并与固定挡板8的内壁相互碰撞,可使气体的水凝结在固定挡板8的内壁上,此时一部分气流携带细小水珠沿着分离罐1的内壁上升,同时另外一部分气流在水的携带下,沿着固定挡板8的内壁下降,直至与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外壁相接触,可使混合物通过与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上表面的碰撞,散开在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外壁上,并沿着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外壁滑动,此时水分别通过第三伞型分离板209外壁上的第二排气孔208以及第三伞型分离板209外壁与分离罐1内壁之间的间隙掉落,同时掉落的水通过与第二伞型分离板207上表面的碰撞散落在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的外壁,此时分别通过第二伞型分离板207外壁上的第二排气孔208以及第二伞型分离板207外壁与分离罐1内壁之间的间隙掉落,以此可使水向分离罐1内壁底端聚集。
同时气体在水碰撞分散时,与水相互分离,可尽量降低水中气体的含量,之后与水分离的气体携带细小水珠上升,在此过程中,气体分别通过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上的第二排气孔208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上的第一排气孔203上升,此时通过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可对气体中的细小水珠进行阻挡,可实现对水珠的导向收集。
之后气体携带穿过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细小水珠与破沫网7相接触,此时通过破沫网7可对湿气中的细小水珠进行过滤,经过破沫网7过滤后的气体通过排气管6进行输送,同时细小水珠在破沫网7的阻挡下,凝结在破沫网7的下表面,直至凝结成较大水质并掉落,并且与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相接触的水珠分别沿着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外壁流动,同时水珠在导向板2011的导向下,沿着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内壁与输水筒204的外壁相接触,此时水珠通过输水筒204外壁上的进料口202进入输水筒204的内部。
而水珠在与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相接触的过程中,通过冷凝机构3可对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周围空气中的水珠进行降温,此时水珠通过凝结作用附着在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外壁上,并沿着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外壁滑动,同时部分水珠通过与伞型收集板2010内壁以及下表面的接触,附着在伞型收集板2010的内壁以及下表面上,此时第一伞型分离板201、伞型收集板2010内壁的水珠分别在第一伞型分离板201、伞型收集板2010内壁的导向下与输水筒204的外壁相接触,同时水珠通过输水筒204上的进料口202进入输水筒204的内腔中,之后水珠在自身重量下,沿着输水筒204的内壁下降,直至水珠与输水筒204的内壁相互分离,此时水珠通过掉落与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的上表面相互碰撞进行分散,从而进一步降低水珠中湿气的含量,可降低对破沫网7的更换频率。
当分离罐1内部聚集水的水位超过一定高度后,此时通过外界控制器打开电动阀门使水通过排水管5进行排放,当水的水位降低至一定高度后,通过外界控制器关闭电动阀门,可实现对水的定量排放。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冷凝机构3包括有:竖直设置在输水筒204内部的第一输液管305,第一输液管305贯穿至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的内部,第一输液管305的外侧竖直设置有两组位于输水筒204内部的第二环形管307,一组第二环形管307设置有两个,第二环形管307的内壁一体成型有贯穿输水筒204与第一输液管305固定连接的第二输液管306,一组中的两个第二环形管307分别位于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内侧,另一组中的两个第二环形管307分别位于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内侧,第二环形管307的外壁周向等距成型有多个导热管304,多个导热管304分别贯穿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至分离罐1的内部,分离罐1的内部竖直设置有两个第三输液管308,两个第三输液管308的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多个导热管304固定连接的第一环形管302,分离罐1上固定连接有进液管301,进液管301位于输水筒204的一侧上方,且贯穿分离罐1与一组中最上方的一个第一环形管302固定连接,分离罐1上固定连接有排液管303,排液管303位于输水筒204的一侧下方,且位于进液管301的下方,排液管303贯穿分离罐1与另一组中最下方的一个第一环形管30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进液管301可使冷凝器中将冷凝液输送至一个第一环形管302的内腔中,同时一个第一环形管302通过一个第三输液管308将冷凝液输送至另一个第一环形管302的内腔中,之后两个第一环形管302内腔中的冷凝液通过多个导热管304分别向两个第二环形管307的内腔输送,然后两个第二环形管307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输液管306将冷凝液输送至第一输液管305的内腔中,同时第一输液管305通过另外两个第二输液管306将冷凝液分别向另外两个第二环形管307的内腔输送,之后另外两个第二环形管307通过多个导热管304将冷凝液向另外两个第一环形管302的内腔中输送,同时另外两个第一环形管302内腔中的冷凝液通过另一个第三输液管308进行流动,之后位于最低位置处的第一环形管302将冷凝液通过排液管303输送至冷凝器的内部,可实现冷凝液的循环输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多个导热管304与多组第一排气孔203以及多组第二排气孔208相互错位设置且互不连通,多个导热管304的外壁分别与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外壁呈平行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与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外壁呈平行状态的导热管304,可通过降温使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周围的水珠附着在外壁上,同时通过相互错位设置且互不连通的导热管304、第一排气孔203以及第二排气孔208,可使水珠通过降温凝结后,通过第一排气孔203、第二排气孔208与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相互分离。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液管301、排液管303远离分离罐1的一端均与冷凝器固定连接,进液管301、排液管303的内腔分别与两个第一环形管302的内腔相互贯通,第二输液管306的内腔分别与第一输液管305、第二环形管307的内腔相互贯通,导热管304的内腔分别与第二环形管307、第一环形管302的内腔相互贯通,第一环形管302的内腔与第三输液管308的内腔相互贯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内腔相互贯通的进液管301、第一环形管302、排液管303、导热管304、第一输液管305、第二输液管306、第二环形管307、第三输液管308,可使冷凝器通过冷凝液对分离罐1内腔中漂浮的水珠进行降温冷凝,以此提高水珠与湿气的分离效率。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本装置时,通过进液管301可使冷凝器中将冷凝液输送至一个第一环形管302的内腔中,同时一个第一环形管302通过一个第三输液管308将冷凝液输送至另一个第一环形管302的内腔中,之后两个第一环形管302内腔中的冷凝液通过多个导热管304分别向两个第二环形管307的内腔输送,然后两个第二环形管307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输液管306将冷凝液输送至第一输液管305的内腔中,同时第一输液管305通过另外两个第二输液管306将冷凝液分别向另外两个第二环形管307的内腔输送,之后另外两个第二环形管307通过多个导热管304将冷凝液向另外两个第一环形管302的内腔中输送,同时另外两个第一环形管302内腔中的冷凝液通过另一个第三输液管308进行流动,之后位于最低位置处的第一环形管302将冷凝液通过排液管303输送至冷凝器的内部,可实现冷凝液的循环输送。
之后通过进料管4将水气混合物排放至分离罐1的内部,并与固定挡板8的内壁相互碰撞,可使气体的水凝结在固定挡板8的内壁上,此时一部分气流携带细小水珠沿着分离罐1的内壁上升,同时另外一部分气流在水的携带下,沿着固定挡板8的内壁下降,直至与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外壁相接触,可使混合物通过与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上表面的碰撞,散开在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外壁上,并沿着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外壁滑动,此时水分别通过第三伞型分离板209外壁上的第二排气孔208以及第三伞型分离板209外壁与分离罐1内壁之间的间隙掉落,同时掉落的水通过与第二伞型分离板207上表面的碰撞散落在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的外壁,此时分别通过第二伞型分离板207外壁上的第二排气孔208以及第二伞型分离板207外壁与分离罐1内壁之间的间隙掉落,以此可使水向分离罐1内壁底端聚集。
同时气体在水碰撞分散时,与水相互分离,可尽量降低水中气体的含量,之后与水分离的气体携带细小水珠上升,在此过程中,气体分别通过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上的第二排气孔208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上的第一排气孔203上升,此时通过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可对气体中的细小水珠进行阻挡,可实现对水珠的导向收集。
之后气体携带穿过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细小水珠与破沫网7相接触,此时通过破沫网7可对湿气中的细小水珠进行过滤,经过破沫网7过滤后的气体通过排气管6进行输送,同时细小水珠在破沫网7的阻挡下,凝结在破沫网7的下表面,直至凝结成较大水质并掉落,并且与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相接触的水珠分别沿着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外壁流动,同时水珠在导向板2011的导向下,沿着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内壁与输水筒204的外壁相接触,此时水珠通过输水筒204外壁上的进料口202进入输水筒204的内部。
而水珠在与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相接触的过程中,通过冷凝机构3可对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周围空气中的水珠进行降温,此时水珠通过凝结作用附着在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外壁上,并沿着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外壁滑动,同时部分水珠通过与伞型收集板2010内壁以及下表面的接触,附着在伞型收集板2010的内壁以及下表面上,此时第一伞型分离板201、伞型收集板2010内壁的水珠分别在第一伞型分离板201、伞型收集板2010内壁的导向下与输水筒204的外壁相接触,同时水珠通过输水筒204上的进料口202进入输水筒204的内腔中,之后水珠在自身重量下,沿着输水筒204的内壁下降,直至水珠与输水筒204的内壁相互分离,此时水珠通过掉落与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的上表面相互碰撞进行分散,从而进一步降低水珠中湿气的含量,可降低对破沫网7的更换频率。
当分离罐1内部聚集水的水位超过一定高度后,此时通过外界控制器打开电动阀门使水通过排水管5进行排放,当水的水位降低至一定高度后,通过外界控制器关闭电动阀门,可实现对水的定量排放。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水气分离设备,包括分离罐(1),所述分离罐(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5),所述分离罐(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贯穿至分离罐(1)内部的进料管(4),所述分离罐(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位于进料管(4)一端端部的固定挡板(8),所述分离罐(1)内壁上端安装有位于进料管(4)一端上方的破沫网(7),所述分离罐(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位于进料管(4)相对侧面上部的排气管(6),所述排气管(6)位于破沫网(7)的一侧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罐(1)上竖直设置有分散机构(2),所述分散机构(2)用于提高对水分的收集效率;所述分散机构(2)包括有:导流组件,分散组件;竖直设置在分离罐(1)上的导流组件,用于对水珠进行导向输送;设置在导流组件底端的分散组件,用于水珠与湿气的分散;
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有:竖直设置在分离罐(1)内部的输水筒(204),所述输水筒(204)的外壁竖直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分离罐(1)固定连接的第一伞型分离板(201),所述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顶端周向等距成型有多个导向板(2011),多个所述导向板(2011)的顶端横向等距开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203),多个所述第一排气孔(203)贯穿导向板(2011)至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底端外部,所述输水筒(204)的外壁竖直固定连接有两个伞型收集板(2010),两个所述伞型收集板(2010)与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交替间隔设置;
所述分离罐(1)上设置有冷凝机构(3),所述冷凝机构(3)用于提高湿气中水分的凝结效率;
所述分散组件包括有:固定连接在输水筒(204)底端的第三伞型分离板(209),所述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伞型分离板(207),所述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05),所述支撑柱(205)的外壁周向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分离罐(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206),所述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顶端均周向等距开设有多组第二排气孔(208),一组所述第二排气孔(208)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排气孔(208)呈线形放射状等距开设在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顶端,且分别贯穿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至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底端外部;
所述冷凝机构(3)包括有:竖直设置在输水筒(204)内部的第一输液管(305),所述第一输液管(305)贯穿至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的内部,所述第一输液管(305)的外侧竖直设置有两组位于输水筒(204)内部的第二环形管(307),一组所述第二环形管(307)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环形管(307)的内壁一体成型有贯穿输水筒(204)与第一输液管(305)固定连接的第二输液管(306),一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二环形管(307)分别位于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内侧,另一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二环形管(307)分别位于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内侧,所述第二环形管(307)的外壁周向等距成型有多个导热管(304),多个所述导热管(304)分别贯穿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至分离罐(1)的内部,所述分离罐(1)的内部竖直设置有两个第三输液管(308),两个所述第三输液管(308)的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多个导热管(304)固定连接的第一环形管(302),所述分离罐(1)上固定连接有进液管(301),所述进液管(301)位于输水筒(204)的一侧上方,且贯穿分离罐(1)与一组中最上方的一个第一环形管(302)固定连接,所述分离罐(1)上固定连接有排液管(303),所述排液管(303)位于输水筒(204)的一侧下方,且位于进液管(301)的下方,所述排液管(303)贯穿分离罐(1)与另一组中最下方的一个第一环形管(30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气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5)的内腔与分离罐(1)的内腔相互贯通,所述分离罐(1)内壁的底端安装有电动阀门,所述电动阀门通过导线与外界控制器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气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型分离板(201)、伞型收集板(2010)的内壁以及下表面均呈圆台状且圆台的小径端朝下设置,所述输水筒(204)位于第一伞型分离板(201)、伞型收集板(2010)上方的内壁上均周向开设有多个进料口(202),多个所述进料口(202)均贯穿至输水筒(204)的内部,所述导向板(2011)的两侧外壁均呈斜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气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的内壁以及上表面均呈圆台状且圆台的小径端朝上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气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热管(304)与多组第一排气孔(203)以及多组第二排气孔(208)相互错位设置且互不连通,多个所述导热管(304)的外壁分别与第二伞型分离板(207)、第三伞型分离板(209)以及两个第一伞型分离板(201)的外壁呈平行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气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301)、排液管(303)远离分离罐(1)的一端均与冷凝器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301)、排液管(303)的内腔分别与两个第一环形管(302)的内腔相互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气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液管(306)的内腔分别与第一输液管(305)、第二环形管(307)的内腔相互贯通,所述导热管(304)的内腔分别与第二环形管(307)、第一环形管(302)的内腔相互贯通,所述第一环形管(302)的内腔与第三输液管(308)的内腔相互贯通。
CN202410012008.3A 2024-01-04 2024-01-04 一种水气分离设备 Active CN117531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2008.3A CN117531319B (zh) 2024-01-04 2024-01-04 一种水气分离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2008.3A CN117531319B (zh) 2024-01-04 2024-01-04 一种水气分离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31319A CN117531319A (zh) 2024-02-09
CN117531319B true CN117531319B (zh) 2024-04-30

Family

ID=89784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12008.3A Active CN117531319B (zh) 2024-01-04 2024-01-04 一种水气分离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3131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10182U (ko) * 2010-04-21 2011-10-27 서현배 압축공기용 유수분 분리장치
CN108117904A (zh) * 2017-12-28 2018-06-05 天津良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ng加气站用气体干燥装置
KR20190093263A (ko) * 2018-02-01 2019-08-09 김종수 물을 이용하는 미세먼지 여과장치
CN215276520U (zh) * 2020-11-24 2021-12-24 中航瑞宇(天津)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处理有机废气vocs的装置
CN216537365U (zh) * 2022-01-04 2022-05-17 河南省瓦斯治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瓦斯喷孔气水煤分离机构
WO2022135557A1 (zh) * 2020-12-25 2022-06-3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排放装置
CN218166423U (zh) * 2022-07-22 2022-12-30 宁夏中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
CN218774482U (zh) * 2022-12-05 2023-03-31 太仓市双益化工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处理气液分离器
CN116164454A (zh) * 2023-01-04 2023-05-26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制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10182U (ko) * 2010-04-21 2011-10-27 서현배 압축공기용 유수분 분리장치
CN108117904A (zh) * 2017-12-28 2018-06-05 天津良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ng加气站用气体干燥装置
KR20190093263A (ko) * 2018-02-01 2019-08-09 김종수 물을 이용하는 미세먼지 여과장치
CN215276520U (zh) * 2020-11-24 2021-12-24 中航瑞宇(天津)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处理有机废气vocs的装置
WO2022135557A1 (zh) * 2020-12-25 2022-06-3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排放装置
CN216537365U (zh) * 2022-01-04 2022-05-17 河南省瓦斯治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瓦斯喷孔气水煤分离机构
CN218166423U (zh) * 2022-07-22 2022-12-30 宁夏中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
CN218774482U (zh) * 2022-12-05 2023-03-31 太仓市双益化工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处理气液分离器
CN116164454A (zh) * 2023-01-04 2023-05-26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制冷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31319A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4425A (zh) 一种深度除尘除雾装置
KR20050100406A (ko) 분리 트레이
CN217247442U (zh) 树脂生产用气液分离器
CN106422531A (zh) 换热器内置的卧式气水分离器及其气水分离方法
CN117531319B (zh) 一种水气分离设备
CN110935278A (zh) 一种液环泵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CN209771734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CN217939170U (zh) 一种蒸发用组合式除沫器
CN216457814U (zh) 真空汽水分离器
CN110332819A (zh) 汞蒸汽冷凝回收装置及方法
CN216155531U (zh) 一种内置布水器的旋流气浮装置
CN110455113B (zh) 一种收水器
CN212523118U (zh) 一种新型汽水分离装置
CN211435156U (zh) 一种新型高效真空冷阱
CN212262642U (zh) 一种强化分离型原料气聚结分离器
CN206063972U (zh) 换热器内置的卧式气水分离器
CN114272633B (zh) 一种酸性水汽提装置
CN106352621A (zh)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11659140A (zh) 二氯甲烷和白油混合液的分离设备
CN216963874U (zh) 一种新型内置式柔性管组气液分离装置
CN214004058U (zh) 一种生产过氧化氢的氧化塔装置
KR102244456B1 (ko) 기액 분리 장치
CN215086035U (zh) 一种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的气水分离装置
CN114234498B (zh) 一种导流板、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CN204656240U (zh) 一种全角度高效冲激式除尘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