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8848A - 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8848A
CN117528848A CN202410012427.7A CN202410012427A CN117528848A CN 117528848 A CN117528848 A CN 117528848A CN 202410012427 A CN202410012427 A CN 202410012427A CN 117528848 A CN117528848 A CN 1175288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heating
ceramic
cylinder
heating devic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124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28848B (zh
Inventor
谢经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en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en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eny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en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1242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288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28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8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28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8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6Heater element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oupling elements or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具体包括红外加热筒、挡块及电热层;挡块的数量为多个,且挡块沿红外加热筒的圆周方向设置于红外加热筒的外壁上;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挡块之间均形成有过渡间隙,过渡间隙沿红外加热筒的轴向延伸设置,过渡间隙相互连通以形成安装槽,电热层设置于安装槽中。因此,设置于该安装槽中的电热层相当于呈多个沿轴向延伸的电热块,且过渡间隙相互连通,即该多个电热块是相连的,即电热层整体是导通的;此时,对于电热层而言,其截面积相当于过渡间隙的截面面积,其长度相当于安装槽的长度,即电热层的截面积减小,长度增加,增加了电热层的电阻,使得发热量提高,以显著提高升温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加热结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结构,可应用于电热器、电磁炉、电子烟、干燥器等产品上,加热结构能基于各自产品的需求对目标进行加热,目前,加热结构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形式。
直接加热形式的加热结构指的是利用电热丝等结构提供热能,并利用该热能对目标将进行加热,例如,干燥器利用加热丝加热管道,空气流经该管道后,使得空气升温,使水分蒸发,实现除湿的效果;电子烟利用电热丝加热腔壁,令烟支与被加热后的腔壁接触,使得烟支加热升温。而间接加热形式的加热结构指的是利用红外辐射对目标进行加热。
对于间接加热形式的加热结构而言,比较常用的一种结构是加热器与红外涂层复合,加热器产生的热量能够作用于目标,使得目标升温,同时能够加热红外涂层,使得红外涂层产生红外线,使得红外线作用于目标,使得目标进一步升温。目前,加热器与红外涂层仅是简单的贴合关系,热传导效率低,导致红外涂层需要较长的时间达到预定的温度,进而不利于升温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加热结构以提高升温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间接加热形式的加热结构存在升温速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包括:
红外加热筒;
挡块,所述挡块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挡块沿所述红外加热筒的圆周方向设置于所述红外加热筒的外壁上;
电热层,所述电热层用于对所述红外加热筒及所述挡块进行加热;
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挡块之间均形成有过渡间隙,所述过渡间隙沿所述红外加热筒的轴向延伸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过渡间隙相互连通以形成安装槽,所述电热层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
可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筒包括第一外筒边沿与第二外筒边沿;一部分所述挡块为第一凸块,另一部分挡块为第二凸块;
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沿所述红外加热筒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凸块自所述第一外筒边沿沿所述轴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外筒边沿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凸块自所述第二外筒边沿沿所述轴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外筒边沿留有第二间隙;
所述过渡间隙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间隙,所述过渡间隙的间隙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块远离所述第一外筒边沿的端部,及所述第二凸块远离所述第二外筒边沿的端部形成有圆角部。
可选地,所述挡块上形成有微孔结构。
可选地,还包括隔热套筒,所述隔热套筒套设于所述红外加热筒外;
所述隔热套筒对应各所述挡块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卡槽,所述挡块封堵所述卡槽的槽口。
可选地,所述隔热套筒的外壁及所述挡块伸入卡槽的部分上设置有红外反射层。
可选地,所述隔热套筒的两端边沿分别凸设有限位凸缘部,所述限位凸缘部与所述隔热套筒的外壁围设形成隔热槽;所述隔热槽中安装有隔热部。
可选地,所述隔热部朝向所述隔热套筒的外壁的一侧凸设有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伸入所述卡槽中。
可选地,所述隔热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隔热部围设呈筒状。
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的加工方法,包括:
S1、提供复合陶瓷板,复合陶瓷板的表面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挡块;
S2、在多个挡块之间的安装槽中涂覆电热材料,以形成电热层;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挡块之间均形成有过渡间隙,过渡间隙沿红外加热筒的轴向延伸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过渡间隙相互连通以形成安装槽,电热层设置于安装槽中;
S3、对复合陶瓷板进行热压,使复合陶瓷板卷曲成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其工作时,加热对象置于红外加热筒的内侧,利用电热层产生热量,使得红外加热筒温度上升,当红外加热筒的温度上升时会产生红外线,红外线能够对加热对象进行加热;在上述的过程中,通过令挡块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形成沿轴向延伸的过渡间隙,且过渡间隙相互连通形成安装槽,即该安装槽至少配置多个过渡间隙,因此,设置于该安装槽中的电热层相当于呈多个沿轴向延伸的电热块,且过渡间隙相互连通,即该多个电热块是相连的,即电热层整体是导通的;此时,对于电热层而言,其截面积相当于过渡间隙的截面,其长度相当于安装槽的长度,增加了电热层的电阻,使得发热量提高,另外,电热层既可以与红外加热筒直接接触,还可以通过挡块加热红外加热筒,增加了接触面积,使得热传导效率更高;因此,本发明提供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产生红外线,以显著提高升温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的第一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的第二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红外加热筒卷曲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0、红外加热筒;101、第一外筒边沿;102、第二外筒边沿;
20、挡块;21、第一凸块;22、第二凸块;23、圆角部;24、倒角部;25、绝缘块;201、第一间隙;202、第二间隙;203、过渡间隙;204、第一电极区;205、第二电极区;30、电热层;
40、隔热套筒;401、卡槽;402、限位凸缘部;403、隔热槽;50、隔热部;51、第三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的第一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的第二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红外加热筒卷曲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可应用于电子烟、干燥器等产品上,用于对目标进行加热(用于干燥器时,对流经的气流进行热;用于电子烟时,对烟支进行加热;),本实施例中,通过对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加热之前的等待时间缩短,能够显著提高升温速度。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包括红外加热筒10、挡块20及电热层30;红外加热筒10具备被加热后产生红外线的特点,具体地,红外加热筒10由镁铁铬尖晶石-堇青石复合陶瓷、钨、铬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得,具备在高温下产生近红外线辐射的能力,并且需要说明的是,红外加热筒10包含金属材料时,需要在红外加热筒10的表面设置绝缘层,以避免上述金属材料影响电热层30;挡块20的数量为多个,且挡块20沿红外加热筒10的圆周方向设置于红外加热筒10的外壁上;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红外加热筒10及挡块20均选用镁铁铬尖晶石-堇青石复合陶瓷成型,镁铁铬尖晶石-堇青石复合陶瓷具有高红外发射率的特性(>60%),且具有耐高温性和抗热震性,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后续以选用镁铁铬尖晶石-堇青石复合陶瓷作为红外加热筒10及挡块20进行展开;电热层30,电热层30用于对红外加热筒10及挡块20进行加热,具体可以为镍铬合金层或铁铬铝合金层,还可以为其他具备高电阻值的材质。
其中,如图5所示,任意相邻的两个挡块20之间均形成有过渡间隙203,过渡间隙203沿红外加热筒10的轴向延伸设置,相邻的两个过渡间隙203相互连通以形成安装槽,电热层30设置于安装槽中。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其工作时,加热目标置于红外加热筒10的内侧,利用电热层30产生热量,使得红外加热筒10温度上升,当红外加热筒10的温度上升时会产生红外线,红外线能够对加热对象进行辐射加热,同时电热层30产生的热量也可部分扩散至目标进行直接加热;在上述的过程中,通过令挡块20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多个过渡间隙203,且过渡间隙203相互连通形成安装槽,即该安装槽至少配置多个过渡间隙203,因此,设置于该安装槽中的电热层30相当于呈多个沿轴向延伸的电热块,且过渡间隙203相互连通,即该多个电热块是相连的,即电热层30整体是导通的;此时,对于电热层30而言,其截面积相当于过渡间隙203的截面,其长度相当于安装槽的长度,增加了电热层30的电阻,使得发热量提高,使得红外加热筒10更快地达到预设温度;另外,电热层30既可以与红外加热筒10直接接触,还可以通过挡块20加热红外加热筒10,增加了接触面积,使得热传导效率更高;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产生红外线,以显著提高升温速度。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挡块20上形成有微孔结构。具体地,提供两组原材料,一组用于成型红外加热筒10,另一组用于成型挡块20,另一组原材料与上一组原材料的区别在于,增加了发泡剂,其中上述原材料为制得镁铁铬尖晶石-堇青石复合陶瓷的常用材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展开;随后,先后将两组原材料依次注入模具中,从而得到图5中的复合陶瓷板,该复合陶瓷板的表面设置有上述挡块20,随后进行烧结,在烧结的过程中,发泡剂在挡块20中膨胀,释放气体,从而在挡块20中形成微孔结构;随后在挡块20之间的安装槽中均匀涂覆导电浆料,以形成电热层30,可以理解的电热层30的形状与安装槽相匹配,即与第一间隙201、第二间隙202及过渡间隙203相匹配;接着,对复合陶瓷板进行热压并卷曲成筒,即得到如图4所示中的红外加热筒10。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挡块20上形成了微孔结构,能够提高内部的空气接触面积,对于电热层30而言,其一部分热量能够直接作用于红外加热筒10,其另一部分的热量能够通过挡块20作用于红外加热筒10,微孔结构的设置辅助电热层30的另一部分热量能够更加迅速地对红外加热筒10进行加热,以保证加热响应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红外加热筒10包括第一外筒边沿101与第二外筒边沿102;一部分挡块20为第一凸块21,另一部分挡块20为第二凸块22;第一凸块21与第二凸块22沿红外加热筒10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第一凸块21自第一外筒边沿101沿轴向延伸设置,并与第二外筒边沿102留有第一间隙201;第二凸块22自第二外筒边沿102沿轴向延伸设置,并与第一外筒边沿101留有第二间隙202;过渡间隙203的一端连通第一间隙201,过渡间隙203的另一端连通第二间隙202。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安装槽呈多个U型槽拼接而成的形状,进而使得电热层30呈由多个U型组成的形状;如图5所示,可以令其左上角的端部为第一电极区204,右下角的端部为第二电极区205,为保证复合陶瓷板卷曲成筒时第一电极区204与第二电极区205不接触,在涂覆导电浆料时,可不涂覆第一电极区204与第二电极区205之间的区域,或者,在第一电极区204与第二电极区205之间设置绝缘块25,以避免第一电极区204及第二电极区205首尾相连;因此,当电子自第一电极区204进入电热层30时,沿着安装槽的(过渡间隙203--第二间隙202--过渡间隙203--第一间隙201--过渡间隙203……)的方向导通,并最终通过第二电极区205从电热层30流出,此时电热层30于第一电极区204的部分相当于正极,此时电热层30于第二电极区205的部分相当于负极,外部的电源可分别接通正负极,使得电热层30导通发热,其中,电热层30整体呈蜿蜒状的多个U型结构,在有限的空间的内,延长了电热层30的长度,减少了电热层30的截面积,提高了电热层30的电阻值,有效提高了发热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凸块21远离第一外筒边沿101的端部,及第二凸块22远离第二外筒边沿102的端部形成有圆角部23。同时,第一凸块21及第二凸块22的边沿均形成有倒角部24,可以理解的是,圆角部23及倒角部24的设置,有助于挡块20在加工成型中的脱模,并且圆角部23的设置,能够避免电流聚集于电热层30的拐角处,从而提高电热层30的稳定性和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还包括隔热套筒40,隔热套筒40套设于红外加热筒10外;隔热套筒40对应各挡块20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卡槽401,挡块20封堵卡槽401的槽口。可以理解的是,卡槽401的槽口面积应小于卡槽401的槽口面积,进而使得隔热套筒40能够完整地覆盖电热层30,以减少电热层30热量损耗,以提高加热效率;其中,隔热套筒40可以选用隔热橡胶。
本实施例中,隔热套筒40的外壁及挡块20伸入卡槽401的部分上设置有红外反射层;该红外反射层可以为电镀或采用沉积形成反射金属层,例如,银层,一般而言,反射金属层虽然具备红外反射的特性,但往往电阻率较低,通过上述设置,在隔热套筒40的外壁上涂设的红外反射层不会与电热层30直接接触,避免影响其电热效果,但涂设在隔热套筒40外能够保证红外线不向外侧扩散;同时,在卡槽401的槽壁及挡块20伸入卡槽401的部分涂设红外反射层,对于同样采用复合陶瓷制成的挡块20而言,同样能够起到防止红外线向外侧扩散的作用,并且由上述挡块20封堵卡槽401的槽口可知,此处红外反射层不会影响到电热层30;因此对于该隔热套筒40而言,直接对其外侧进行电镀或沉积,使得其表侧形成红外反射层即可,具备较高的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隔热套筒40的两端边沿分别凸设有限位凸缘部402,限位凸缘部402与隔热套筒40的外壁围设形成隔热槽403;隔热槽403中安装有隔热部50;通过隔热部50的设置,一方面,加强隔热的效果,另一方面起到保护红外反射层的作用。
具体地,如图2所示,隔热部50朝向隔热套筒40的外壁的一侧凸设有第三凸块51,第三凸块51伸入卡槽401中,由于卡槽401沿圆周面分布,各个第三凸块51所受到的反作用方向不同,能够稳固地将隔热部50卡接在隔热套筒40上,具备稳固性高的优点;通过该设置,能够快速安装隔热部50;同时为了提高稳固性,可以胶接隔热部50与隔热套筒40。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部5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隔热部50围设呈筒状。作为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隔热部50的数量为三个及以上,但所有的隔热部50仍围设呈筒状。
需要补充的是,红外加热筒10的内壁可以设一层玻璃釉,使内壁更加光滑且不影响红外线抵达目标。还可以在隔热部50的外侧涂敷辐射效率更低的陶瓷釉料以提高辐射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具备响应时间短、加热效率高、寿命长、易加工等有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的加工方法,用于制作实施例一中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具体包括:
S1、提供复合陶瓷板,复合陶瓷板的表面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挡块20;
S2、在多个挡块20之间的安装槽中涂覆电热材料,即涂覆导电浆料,以形成电热层30;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挡块20之间均形成有过渡间隙203,过渡间隙203沿红外加热筒10的轴向延伸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过渡间隙203相互连通以形成安装槽,电热层设置于安装槽中;
S3、对复合陶瓷板进行热压,使复合陶瓷板卷曲成筒,得到红外加热筒10。
具体地,步骤S1中,具体包括:
S101、提供第一组镁铁铬尖晶石-堇青石原料和第二组镁铁铬尖晶石-堇青石原料,第二组镁铁铬尖晶石-堇青石原料中混合有发泡剂,第二组镁铁铬尖晶石-堇青石原料的具体配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展开,同时第二组镁铁铬尖晶石-堇青石原料也可以替换为其他陶瓷原料,使得复合陶瓷板具备加热情况下能够辐射红外线的特性即可;
S102、向模具中注入第一组镁铁铬尖晶石-堇青石原料,得到复合陶瓷板,接着注入第二组镁铁铬尖晶石-堇青石原料,得到挡块20,复合陶瓷板及挡块20整体呈分层设置;
S103、进行烧结工艺,挡块20中形成微孔结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的加工方法,用于制作实施例一中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具体包括: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的加工方法,用于制作实施例一中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具体包括:
S1、提供复合陶瓷板,复合陶瓷板的表面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挡块20;步骤S1的具体步骤与实施例二相同,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展开;
S2、在多个挡块20之间的安装槽中涂覆电热材料,即涂覆导电浆料,以形成电热层30;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挡块20之间均形成有过渡间隙203,过渡间隙203沿红外加热筒10的轴向延伸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过渡间隙203相互连通以形成安装槽,电热层设置于安装槽中;
S3、对复合陶瓷板进行热压,使复合陶瓷板卷曲成筒,得到红外加热筒10;
S4、在红外加热筒10外套设隔热套筒40,使得隔热套筒40上的卡槽401与挡块20相对齐,使上述挡块20封堵卡槽401的槽口;
S5、在隔热套筒40的外侧电镀或沉积红外反射层,红外反射层覆盖隔热套筒40的筒壁、卡槽401外露的部分、挡块20于槽口中的部分,以防止红外线向外侧扩散,提高红外线的利用效率;采用上述形式,直接对隔热套筒40的外侧进行红外反射层的成型即可,具备工艺效率高的优点;
S6、将隔热部50的第三凸块51对应地卡入卡槽401中,使得两个以上的隔热部50卡设在隔热槽403中,并围成筒状包围隔热隔热套筒40。
综上所述,实施例二及实施例三提供的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的加工方法,用于成型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具备加工效率高等优点。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红外加热筒(10);
挡块(20),所述挡块(20)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挡块(20)沿所述红外加热筒(10)的圆周方向设置于所述红外加热筒(10)的外壁上;
电热层(30),所述电热层(30)用于对所述红外加热筒(10)及所述挡块(20)进行加热;
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挡块(20)之间均形成有过渡间隙(203),所述过渡间隙(203)沿所述红外加热筒(10)的轴向延伸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过渡间隙(203)相互连通以形成安装槽,所述电热层(30)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筒(10)包括第一外筒边沿(101)与第二外筒边沿(102);一部分所述挡块(20)为第一凸块(21),另一部分挡块(20)为第二凸块(22);
所述第一凸块(21)与所述第二凸块(22)沿所述红外加热筒(10)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凸块(21)自所述第一外筒边沿(101)沿所述轴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外筒边沿(102)留有第一间隙(201);所述第二凸块(22)自所述第二外筒边沿(102)沿所述轴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外筒边沿(101)留有第二间隙(202);
所述过渡间隙(20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间隙(201),所述过渡间隙(203)的间隙(203)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间隙(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21)远离所述第一外筒边沿(101)的端部,及所述第二凸块(22)远离所述第二外筒边沿(102)的端部形成有圆角部(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20)上形成有微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套筒(40),所述隔热套筒(40)套设于所述红外加热筒(10)外;
所述隔热套筒(40)对应各所述挡块(20)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卡槽(401),所述挡块(20)封堵所述卡槽(401)的槽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筒(40)的外壁及所述挡块(20)伸入卡槽(401)的部分上设置有红外反射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筒(40)的两端边沿分别凸设有限位凸缘部(402),所述限位凸缘部(402)与所述隔热套筒(40)的外壁围设形成隔热槽(403);所述隔热槽(403)中安装有隔热部(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50)朝向所述隔热套筒(40)的外壁的一侧凸设有第三凸块(51),所述第三凸块(51)伸入所述卡槽(401)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5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隔热部(50)围设呈筒状。
10.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提供复合陶瓷板,复合陶瓷板的表面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挡块;
S2、在多个挡块之间的安装槽中涂覆电热材料,以形成电热层;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挡块之间均形成有过渡间隙,过渡间隙沿红外加热筒的轴向延伸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过渡间隙相互连通以形成安装槽,电热层设置于安装槽中;
S3、对复合陶瓷板进行热压,使复合陶瓷板卷曲成筒。
CN202410012427.7A 2024-01-04 2024-01-04 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Active CN1175288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2427.7A CN117528848B (zh) 2024-01-04 2024-01-04 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2427.7A CN117528848B (zh) 2024-01-04 2024-01-04 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8848A true CN117528848A (zh) 2024-02-06
CN117528848B CN117528848B (zh) 2024-03-15

Family

ID=89751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12427.7A Active CN117528848B (zh) 2024-01-04 2024-01-04 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2884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67801A1 (en) * 2009-09-22 2011-03-24 Van T Schip Joannes Stefanus Welding apparatus for conveyor belts and method
JP2017003169A (ja) * 2015-06-09 2017-01-05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赤外線ヒーター及び赤外線処理装置
CN110996409A (zh) * 2019-12-26 2020-04-10 深圳市璞瑞达薄膜开关技术有限公司 均热防烫伤石墨烯发热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12435970U (zh) * 2020-05-20 2021-01-29 艾克森(江苏)节能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式可修复红外线电热圈
CN116480871A (zh) * 2023-04-24 2023-07-25 成都井越建材有限公司 加热钢塑转换管件防腐热收缩套用的加热筒和加热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67801A1 (en) * 2009-09-22 2011-03-24 Van T Schip Joannes Stefanus Welding apparatus for conveyor belts and method
JP2017003169A (ja) * 2015-06-09 2017-01-05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赤外線ヒーター及び赤外線処理装置
CN110996409A (zh) * 2019-12-26 2020-04-10 深圳市璞瑞达薄膜开关技术有限公司 均热防烫伤石墨烯发热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12435970U (zh) * 2020-05-20 2021-01-29 艾克森(江苏)节能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式可修复红外线电热圈
CN116480871A (zh) * 2023-04-24 2023-07-25 成都井越建材有限公司 加热钢塑转换管件防腐热收缩套用的加热筒和加热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8848B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81235B (fi) Kokplatta.
US4587402A (en) Planar heating unit
WO2016011927A1 (zh) 一种电制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22794A (zh) 微晶玻璃发热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6604422A (zh) 一种电制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US6448539B2 (en)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CN117528848B (zh) 一种陶瓷基红外加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US3684859A (en) Radiant heater
CN108990187B (zh) 一种石墨烯导热的散热器
FI87965B (fi) Underlag foer uppbaerning av elektriska komponenter, uppvaermningsenhet foer en spis och foerfarande att framstaella ett underlag
US4091355A (en) Anchored coil heater
CN109957343B (zh) 复配型涂料、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空调ptc加热器
CN205005275U (zh) 空调器用的ptc发热器
CN114423102A (zh) 一种一体化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JPS6325465B2 (zh)
US20160264100A1 (en)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heating assembly and defroster for a vehicle
EP3561398B1 (en) Electric radiator with cable resistances immersed in inert material
CN213188083U (zh) 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
CN211526491U (zh) 紧凑结构的电灶炉盘
KR100695339B1 (ko) 운모 면상발열체의 제조방법
CN105228269A (zh) 空调器用的ptc发热器
CN210899671U (zh) 易于卷曲定位的发热圈
CN220800060U (zh) 空气加热组件及电子烟具
CN215570763U (zh) 一种带发热涂层的多孔结构取暖器
CN218960071U (zh) 组装式发热体及烟草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