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3970A - 支撑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3970A
CN117523970A CN202210893958.2A CN202210893958A CN117523970A CN 117523970 A CN117523970 A CN 117523970A CN 202210893958 A CN202210893958 A CN 202210893958A CN 117523970 A CN117523970 A CN 117523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support
rod
housing
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939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斌
汤小强
韩忠凯
陈永亮
曾达
马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939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2397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8769 priority patent/WO202402189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523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39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可转动地连接的多个第一支撑杆,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一导折部及第二导折部,所述第一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包括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杆体的每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导折部和所述第二导折部,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导折部和第二导折部分别可转动地抵顶于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二导折部和第一导折部;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杆在相对于彼此转动的过程中,导折部滑动地抵顶导折槽的内表面使得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具有相互传递的力,以使支撑装置能沿卷曲的轨迹移动。本发明还提供设有所述支撑装置的壳体及设有壳体的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支撑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支撑柔性屏的支撑装置、设有所述支撑装置的壳体、以及设有所述壳体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屏的发展和运用,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滑卷屏手机,所述滑卷屏手机采用支撑件来支撑柔性屏,且柔性屏固定连接于支撑件形成一整体,通过柔性屏滑卷的方式来改变手机屏幕的尺寸。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支撑件在滑卷的过程中需要依靠柔性屏传递力才能实现支撑件和柔性屏的一并展开或滑卷,因此,柔性屏在展开或卷曲的过程中受力较大,易容损坏所述柔性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能实现柔性屏在展开或卷曲的过程中受力较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有上述支撑装置的壳体,以及一种设有上述壳体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可转动地连接的多个第一支撑杆,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一导折部及第二导折部,所述第一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包括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杆体的每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导折部和所述第二导折部,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导折部和第二导折部分别可转动地抵顶于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二导折部和第一导折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壳体,其包括支撑装置、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滑动地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可滑动地绕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支撑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滑动时,所述支撑装置围绕所述第二壳体滑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及柔性屏,所述柔性屏包括定位区和滑卷区,所述定位区固定于所述壳体中的第一壳体,所述滑卷区贴合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支撑装置的正面。
本发明电子设备的支撑装置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通过第一导折部与对应的第二导折部的配合转动地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在相对于彼此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导折部滑动地抵顶第二导折部,以使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具有相互传递的力,使得支撑装置能沿卷曲的轨迹移动,因此,贴接于所述柔性支撑装置的柔性屏能随所述柔性支撑装置展开或卷曲,所述柔性屏通过多次卷曲后不易受损,不会影响观感,能够提升用户体验,且所述柔性屏在展开或卷曲的过程中受力较少,能进一步保护所述柔性屏,提升了所述柔性屏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的进一步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的支撑装置的放大图;
图7是图6中的其中一第一支撑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第一支撑杆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的第一支撑杆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的第一支撑杆的其中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7中的XI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图8中的XII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图9中的XIII部分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0中的XIV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图7中的第一支撑杆其中一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6中的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杆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的两个第一支撑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6中的两个第一支撑杆连接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的两个第一支撑杆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XX部分的放大图;
图21是图19中的两个第一支撑杆的其中一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6中的支撑装置展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的支撑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2中的支撑装置的其中一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3中的XXV部分的放大图;
图26是图23中的XXVI部分的放大图;
图27是图6中的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杆折弯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7中的两个第一支撑杆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7中的两个第一支撑杆的其中一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8中的XXX部分的放大图;
图31是图6中的支撑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中的XXXII部分的放大图;
图33是图31中的支撑装置的其中一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处于收缩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34中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6是图35中的支撑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36中的XXXVII部分的放大图;
图38是图36中的支撑装置的其中一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图34中的电子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0是图39中沿XL-XL线的剖视图;
图4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标号说明:
100、电子设备;20、壳体;22、支撑装置;220、第一支撑杆;221、第一杆体;2211、正面;2213、背面;2215、侧面;2216、端面;2217、点胶槽;2218、挡部;2210、避位口;222、滚动件;223、第一导折部;2230、第一圆弧面;2231、第一末端;2233、第一连接端;2235、圆弧段;224、第一止挡部;2241、第一止挡面;2243、第二止挡面;227、第二止挡部;2271、第三止挡面;2273、第四止挡面;225、第二导折部;2250、第二圆弧面;2251、第二末端;2253、第二连接端;2255、连通段;226、连接部;228、支撑部;2280、收容槽;2282、导滑空间;2283、定位件;229、端接件;2291、连接板;2293、支撑片;2295、导滑柱;24、第一壳体;241、第一顶壁;243、第一底壁;245、第一侧壁;246、第一端壁;247、第一收容空间;2410、定位槽;2411、导滑槽;2413、连接槽;2415、导槽;26、第二壳体;260、导轨;2601、直导轨;2603、弯曲导轨;262、滑动框体;2621、第二顶壁;2623、第二底壁;2625、第二侧壁;2626、第二端壁;2627、第二收容空间;2622、避位槽;2624、导滑杆;2628、滑块;2629、连接条;265、遮挡件;2651、遮挡片;2653、U形槽;2655、通孔;2656、卡接块;267、端盖;2671、覆盖板;2673、连接板;2674、收容空间;2676、定位孔;50、柔性屏;52、定位区;521、定位条;54、滑卷区;271、导滑轨;273、导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中出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图6,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车载摄像头、相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便携多媒体播放器、移动医疗装置,本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20及柔性屏50,壳体20包括支撑装置22、第一壳体24及第二壳体26,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相互滑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能相互收缩或相互展开。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设于壳体20内的主板及电源等电子器件,该主板电连接于柔性屏50及电源,该电源用于给柔性屏50及主板供电。柔性屏50包括定位区52及位于定位区52一侧的滑卷区54,定位区52固定于第一壳体24的正面,滑卷区54贴合于支撑装置22背离第二壳体26的表面,即滑卷区54贴合于壳体20的支撑装置22的正面。定位区52背离滑卷区54的一侧设有定位条521。当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相对滑动时,支撑装置22围绕第二壳体26滑卷,滑卷区54随支撑装置22绕第二壳体26滑卷。具体地,当第二壳体26相对于第一壳体24沿第一方向伸展时,即第二壳体26沿X轴方向相对于第一壳体24移动而远离第一壳体24,第二壳体26带动支撑装置22相对于第二壳体26滑动而展开,滑卷区54随支撑装置22同步展开,使得柔性屏50的显示区域增大;当第二壳体26相对于第一壳体24沿第二方向收缩时,即第二壳体26沿X轴方向相对于第一壳体24移动而靠近第一壳体24,第二壳体26带动支撑装置22相对于第二壳体26滑动而卷曲,滑卷区54随支撑装置22同步卷曲,使得壳体20的体积缩小。当滑卷区54展开后能增大柔性屏50的显示面,方便用户使用;当滑卷区54卷曲后能使电子设备100的体积缩小而方便携带。
本发明中,所述正面指与柔性屏50的出光面朝向相同的面,背面指与柔性屏50的出光面朝向相反的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相反,X轴方向指第二壳体26相对于第一壳体24的滑动方向,Z轴方向是指电子设备100厚度方向,Y轴方向指同时垂直于X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方向。
如图2-图3及图5所示,第一壳体24包括第一顶壁241、正对第一顶壁241的第一底壁243、连接于第一顶壁241与第一底壁243同侧的第一侧壁245,以及相对的两个第一端壁246;第一顶壁241、第一底壁243、第一侧壁245和两个第一端壁246围成第一收容空间247;第一收容空间247用于收纳第二壳体26、主板及电源等元件。第一壳体24的正面设有定位槽2410,柔性屏50的定位区52定位于定位槽2410。第一壳体24于定位槽2410的底面远离第一侧壁245的一侧设有相互间隔的多个导滑槽2411,多个导滑槽2411沿Y轴方向排列,每一导滑槽2411连通定位槽2410。具体地,多个导滑槽2411位于第一顶壁241背离第一底壁243的表面远离第一侧壁245的一侧,多个导滑槽2411沿Y轴方向排列,每一导滑槽2411沿X轴方向延伸。第一侧壁245靠近第一顶壁241处设有连接槽2413,连接槽2413连通定位槽2410,连接槽2413相对两端沿Y轴方向分别延伸至靠近两个第一端壁246处,连接槽2413用于定位柔性屏50的定位条521。第一壳体24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导槽2415,导槽2415沿X轴方向延伸至靠近第一侧壁245,第二壳体26能滑动地连接于导槽2415;具体地,第一顶壁241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端壁246之间设有导槽2415。优选地,第一侧壁245的外侧面设为圆弧面。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二壳体26的侧部设有导轨260,支撑装置22滑动地绕设于导轨260;当第二壳体26相对于第一壳体24滑动时,支撑装置22绕导轨260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6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导轨260,支撑装置22相对两端分别滑动地绕设于两个导轨260。当第二壳体26相对于第一壳体24滑动时,支撑装置22相对两端分别绕两个导轨260同步移动,以实现支撑装置22的展平或卷曲。第二壳体26包括滑动框体262、连接于滑动框体262端部的遮挡件265,以及连接于滑动框体262远离第一壳体24一侧的端盖267,导轨260设于遮挡件265面朝滑动框体262的侧面。本实施例中,滑动框体262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遮挡件265,每一遮挡件265面朝滑动框体262的侧面设有导轨260。在其他实施例中,导轨260也可以设于滑动框体262的端部,优选地,滑动框体262相对两端部分别设有导轨260。
如图3所示,滑动框体262包括第二顶壁2621、正对第二顶壁2621的第二底壁2623、连接于第二顶壁2621与第二底壁2623同侧的第二侧壁2625,以及相对的两个第二端壁2626;第二顶壁2621、第二底壁2623、第二侧壁2625和两个第二端壁2626围成第二收容空间2627。第二壳体26的正面设有相互间隔的多个避位槽2622,每一避位槽2622沿第二壳体26相对于第一壳体24的滑动方向延伸,即避位槽2622沿X轴方向延伸,多个避位槽2622沿Y轴方向排列以在第二壳体26上形成多个导滑杆2624。具体地,多个避位槽2622位于第二顶壁2621,多个避位槽2622沿Y轴方向排列,每一避位槽2622穿通第二顶壁2621且避位槽2622的一端延伸至靠近第二侧壁2625,避位槽2622相对的另一端穿通第二顶壁2621背离第二侧壁2625的侧面,从而在第二顶壁2621上形成多个导滑杆2624,多个导滑杆2624沿Y轴方向排列,多个导滑杆2624与第一壳体24的多个导滑槽2411一一对应。第二侧壁2625的外侧面设为圆弧面,即第二侧壁2625背离第一壳体24的外侧面设为圆弧面,以方便支撑装置22绕第二壳体26的滑卷。第二端壁2626远离第二侧壁2625的一端设有滑块2628,滑块2628用于滑动地插设于第一壳体24对应的导槽2415。第二端壁2626的中部向背离第二收容空间2627的一侧凸设连接条2629,连接条2629沿X轴方向延伸,连接条2629上开设相互间隔的多个连接孔及卡接孔,多个连接孔沿即X轴方向间隔排列,其中一连接孔位于连接条2629靠近第二侧壁2625的端部。优选地,连接条2629靠近第二侧壁2625的端面设有圆弧面,以方便支撑装置22绕第二壳体26的滑卷。
遮挡件265包括遮挡片2651,遮挡片2651是矩形板,所述矩形板远离第一壳体24的一端面设为圆弧面,遮挡片2651面朝滑动框体262的侧面设有U形槽2653,U形槽2653沿遮挡片2651的边缘延伸,U形槽2653的两端穿通遮挡片2651背离所述圆弧面的端面,从而在遮挡片2651上形成U形的导轨260。导轨260包括间隔相对的两个直导轨2601及连接于两个直导轨2601之间的弯曲导轨2603,弯曲导轨2603位于远离第一壳体24的一端,弯曲导轨2603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直导轨2601的端部,弯曲导轨2603与直导轨2601之间圆滑过渡,支撑装置22滑动地绕设于导轨260。遮挡件265中部设有相互间隔的多个通孔2655及卡接块2656,多个通孔2655沿X轴方向排列,其中一通孔2655靠近弯曲导轨2603。
端盖267包括覆盖板2671及设置于覆盖板2671相对两端的连接板2673,覆盖板2671的横截面呈圆弧形,覆盖板2671和两个连接板2673围成收容空间2674,收容空间2674用于收容第二壳体26背离第一壳体24的一侧及绕设于第二侧壁2625的支撑装置22和柔性屏50。两个连接板2673中部分别开设定位孔2676。
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之间通过导滑轨271与导滑块273的配合滑动地连接,导滑轨271设于第一壳体24和第二壳体26中的一者,导滑块273设于第一壳体24和第二壳体26中的另一者。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4的第一收容空间247中设有平行间隔的两个导滑轨271,导滑轨271沿X轴方向延伸;第二壳体26的第二收容空间2627中设有间隔的两个导滑块273。当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配合组装时,两个导滑块273分别滑动地连接于两个导滑轨271。具体地,两个导滑轨271均连接于第一壳体24的第一底壁243,两个导滑块273均连接于第二壳体26的第二底壁262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6的第二收容空间2627中设有导滑轨271,导滑轨271沿X轴方向延伸,第一壳体24的第一收容空间274中设有导滑块273,当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配合组装时,导滑块273滑动地连接于导滑轨271。优选地,第二壳体26的第二底壁2623面朝第二收容空间2627的表面设有平行间隔的两个导滑轨271,第一壳体24的第一底壁243面朝第一收容空间274的表面设有间隔的两个导滑块273,当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配合组装时,两个导滑块273分别滑动地连接于两个导滑轨271。
如图5-图8所示,支撑装置22包括沿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相互可转动地连接的多个第一支撑杆220,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杆220之间能相互展平或折弯;每一第一支撑杆220包括第一杆体221、第一导折部223及第二导折部225,第一杆体221沿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包括相对的两侧,第一杆体221的每一侧设有第一导折部223和第二导折部225,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第一导折部223和第二导折部225分别可转动地抵顶于相邻的另一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第二导折部225和第一导折部223;也就是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第一导折部223与另一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第二导折部225可转动地相互抵顶,且该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第二导折部225与该另一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第一导折部223可转动地相互抵顶。当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相对于彼此转动时,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导折部223与对应的第二导折部225相对于彼此转动,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之间能相互传递力,以使支撑装置22弯折或展平。支撑装置22可滑动地绕设于第二壳体26,支撑装置22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24,具体地,支撑装置22靠近第一壳体24的第一支撑杆220连接于第一壳体24。
本发明电子设备100的第二壳体26可滑动地连接第一壳体24,支撑装置22滑动地绕设于第二壳体26,且支撑装置22一侧的第一支撑杆220连接于第一壳体24,柔性屏50的定位区52定位于第一壳体24的正面,柔性屏50的滑卷区54贴合于支撑装置22背离第一壳体24的表面。当第二壳体26相对于第一壳体24滑动而伸展或收缩时,第二壳体26带动支撑装置22相对于第二壳体26滑动而展开或卷曲,滑卷区54随支撑装置22展开或卷曲。由于柔性屏50的滑卷区54是通过支撑装置22与第二壳体26配合,支撑装置22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之间通过第一导折部223与第二导折部225的配合转动地连接,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在相对于彼此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导折部223滑动地抵顶第二导折部225使得两个第一支撑杆220之间具有相互传递的力,以使支撑装置22能沿卷曲的轨迹移动。也就是,支撑装置22在没有贴合柔性屏50的条件下也能绕第二壳体26滑动而展开或卷曲,因此柔性屏50的滑卷区54在随支撑装置22上展开或卷曲的过程中受力较少,能够避免柔性屏50损坏。
请一并参阅图6-图15,第一杆体221包括正面2211、背离正面2211的背面2213、相对的两个侧面2215,以及相对的两个端面2216,第一杆体221的每一侧设有第一导折部223及第二导折部225。优选地,正面2211相对两侧设为弧形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正面2211可以设有多个点胶槽,多个点胶槽沿Y轴方向排列,点胶槽用于收容胶体,以便于柔性屏50胶接于第一支撑杆220。沿第一杆体221的长度方向在第一杆体221的正面2211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挡部2218,两端的两个挡部2218之间的空间用于收容柔性屏50,即柔性屏50贴接于正面2211并位于两个挡部2218之间。具体地,挡部2218是凸设于正面2211的挡片。第一杆体221的侧壁对应第一导折部223处设有避位口2210,避位口2210用于收容对应的第二导折部225。
第一导折部223包括第一圆弧面2230,第二导折部225包括第二圆弧面2250,第一支撑杆220同侧的第一圆弧面2230和第二圆弧面2250共轴心线;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第一圆弧面2230和第二圆弧面2250分别与相邻的另一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第二圆弧面2250和第一圆弧面2230相对于彼此可转动地抵顶,且相互抵顶的第一圆弧面2230和第二圆弧面2250共轴心线。当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导折部223与相邻的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二导折部225相互抵顶时,第一导折部223搭接于对应的第二导折部225,所述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第一圆弧面2230及第二圆弧面2250分别与所述另一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第二圆弧面2250及第一圆弧面2230相对于彼此转动地抵顶。此时,第一圆弧面2230与第二圆弧面2250共轴心线,第一圆弧面2230与第二圆弧面2250之间具有相互抵顶力,以使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能实现相互展平或弯折。
第一支撑杆220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折部223及第二导折部225,第一支撑杆220同侧的第一导折部223与第二导折部225沿第一杆体221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第一导折部223与相对另一侧的第二导折部225沿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正对,其中第一杆体2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具体地,第一支撑杆220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导折部223和至少一第二导折部225,第一支撑杆220同侧的第一导折部223与第二导折部225相互间隔,第一支撑杆220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导折部223在Y轴方向上相互错位,第一支撑杆220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导折部225在Y轴方向上相互错位。第一支撑杆220同侧的一个第一导折部223与一个第二导折部225形成一个连接单元,第一支撑杆220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单元,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之间通过至少一对所述连接单元的配合转动地连接,即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连接单元的第一导折部223与另一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连接单元的第二导折部225相对于彼此转动地抵顶,该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连接单元的第二导折部225与该另一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连接单元的第一导折部223相对于彼此转动地抵顶。
第一导折部223包括设于第一杆体221的背面2213的第一圆弧条,第二导折部225包括设于第一杆体221的背面2213的第二圆弧条,第一圆弧面2230设于第一圆弧条面朝第一杆体221的表面,第二圆弧面2250设于第二圆弧条背离第一杆体221的表面;当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圆弧面2230与对应的第二圆弧面2250相对于彼此转动地抵顶时,第二导折部225相较于第一导折部223靠近第一杆体221。第一杆体221同侧的第一圆弧条和第二圆弧条向第一杆体221的同一侧延伸,具体地,第一导折部223自靠近第一杆体221的其中一侧面2215向远离另一侧面2215并向远离背面2213的方向弯曲延伸,第一圆弧面2230设于第一圆弧条面朝背面2213的一侧;第二导折部225自靠近第一杆体221的其中一侧面2215向远离另一侧面2215并向远离背面的方向弯曲延伸,第二圆弧面2250设于第二圆弧条背离背面2213的一侧;优选地,第一杆体221同侧的第一圆弧面2230和第二圆弧面2250共圆弧面。具体地,第一导折部223包括位于其相对两端的第一末端2231和第一连接端2233,第一连接端2233用于连接第一杆体221,第一末端2231相较于第一连接端2233远离第一杆体221。第二导折部225包括位于其相对两端的第二末端2251及第二连接端2253,第二连接端2253用于连接第一杆体221,第二末端2251相较于第二连接端2253远离第一杆体221。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折部223面朝第一杆体221的表面及背离第一杆体221的表面均设有圆弧面,两个圆弧面平行,面朝第一杆体221的表面的圆弧面就是第一圆弧面2230;第二导折部225背离第一杆体221的表面及面朝第一杆体221的表面均为圆弧面,第二导折部225背离第一杆体221的表面就是第二圆弧面225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折部223背离第一杆体221的表面可以不设为圆弧面,第二导折部225面朝第一杆体221的表面可以不设为圆弧面。
请一并参阅图7-图14,第一支撑杆22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导折部223的第一止挡部224及连接于第二导折部225的第二止挡部227,第一止挡部224及第二止挡部227均远离第一杆体221。优选地,第一止挡部224设于第一导折部223远离第一杆体221的一端,第二止挡部227设于第二导折部225远离第一杆体221的一端,第一杆体221一侧的第一止挡部224与相对另一侧的第二止挡部227沿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正对,即第一止挡部224与第二止挡部227在X轴方向上正对。具体地,第一止挡部224是设于第一导折部223的第一末端2231的凸条,第一止挡部224自第一导折部223沿第一圆弧面2230的轴心线方向(即沿Y轴方向)朝第一杆体221同侧的第二导折部225延伸;第二止挡部227是设于第二导折部225的第二末端2251的凸块,第二止挡部227凸设于第二导折部225的第二圆弧面2250靠近第一杆体221同侧的第一导折部223的一端。第一杆体221一侧的第一止挡部224包括面朝该第一杆体221相对另一侧的第二止挡部227的第一止挡面2241、以及面朝该第一杆体221的第二止挡面2243;第二止挡部227是设于连接部226靠近第一杆体221中部一侧的止挡片,所述止挡片自靠近第一杆体221的一侧向相邻的第二导折部225的方向(即沿Z轴方向)延伸;第一杆体221一侧的第二止挡部227包括面朝该第一杆体221相对另一侧的第一止挡部224的第三止挡面2271、以及沿该第一杆体221的长度方向面朝该第一止挡部224的第四止挡面2273,即同则的第二止挡部227上的第四止挡面2273背离相邻的第一止挡部224的第一止挡部224。当彼此连接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展平时,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止挡面2241与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三止挡面2271相互抵顶,以防止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反折;当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弯折时,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止挡面2241与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三止挡面2271相互远离,从而不会阻碍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的相互弯折。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20同侧的第一导折部223上的第一止挡部与第二导折部225上的第二止挡部可以互换,即在第一支撑杆220每一侧的第一导折部223上设有第二止挡部,第二导折部225上设有第一止挡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20同侧的第一导折部223与第二导折部225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将第一支撑杆220其中一侧的第一导折部223与第二导折部225的位置互换,该第一支撑杆220相对另一侧的第二导折部223与第二导折部225的位置互换。
如图7-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支撑杆22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相互间隔的两个第一导折部223和相互间隔的两个第二导折部225,第一支撑杆220其中一侧的两个第一导折部223及两个第二导折部225分别沿第一杆体22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靠近第一支撑杆220相对的两端处,第一支撑杆220另一侧的两个第一导折部223及两个第二导折部225分别沿第一杆体22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靠近第一支撑杆220相对的两端处;第一支撑杆220同端的两个第一导折部220与两个第二导折部225沿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分别正对,第一支撑杆220同侧的两个第一圆弧面2230的轴心线与两个第二圆弧面2250的轴心线共线。具体地,第一杆体221其中一侧的两个第一导折部223和两个第二导折部225分别靠近第一杆体221相对的两端处,且两个第二导折部225位于两个第一导折部223之间;第一杆体221另一侧的两个第一导折部223和两个第二导折部225分别靠近第一杆体221相对的两端处,且两个第一导折部223位于两个第二导折部225之间。第一杆体221其中一侧的两个第一导折部223与另一侧的两个第一导折部223相互错位,第一杆体221其中一侧的两个第二导折部225与中一侧的两个第二导折部225相互错位,第一杆体221其中一侧的两个第一导折部223与另一侧的两个第二导折部225一一对应,第一杆体221其中一侧的两个第二导折部225与另一侧的两个第一导折部223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20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相互间隔的一个第一导折部223和一个第二导折部225,第一支撑杆220其中一侧的一个第一导折部223及一个第二导折部225分别靠近第一支撑杆220的中部处,第一支撑杆220另一侧的一第一导折部223及一个第二导折部225分别靠近第一支撑杆220的中部处;第一支撑杆220其中一侧的第一导折部223与另一侧的第二导折部225沿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正对,第一支撑杆220其中一侧的第二导折部225与另一侧的第一导折部223沿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正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2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相互间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第一导折部223和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第二导折部225,第一支撑杆220其中一侧的第一导折部223的数量与另一侧的第二导折部225的数量相同。第一支撑杆220其中一侧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第一导折部223分别与另一侧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第二导折部225一一对应,第一支撑杆220其中一侧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第二导折部225分别与另一侧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第一导折部223一一对应。
优选地,如图15所示,第一支撑杆220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圆弧面2230的轴心线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杆体221的正面共面,或者第一支撑杆220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圆弧面2250的轴心线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杆体221的正面共面。具体地,第一支撑杆220同侧的第一圆弧面2230的轴心线与第二圆弧面2250的轴心线共线,第一支撑杆220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圆弧面2230的轴心线间隔平行,且两个轴心线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杆体221的正面2211共面,第一圆弧面2230的轴心线及第二圆弧面2250的轴心线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杆体221的正面2211共面。具体地,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第一圆弧面2230的第一轴心线L1与另一侧的第二圆弧面2250的第二轴心线L2相互平行,第一轴心线L1与第二轴心线L2所确定的平面与正面2211共面。
如图5及图11-图15所示,第一支撑杆22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杆体221的背面2213的连接部226、以及连接于连接部226远离第一导折部223一端的支撑部228,连接部226靠近第一杆体221的端部处,支撑部228、连接部226及第一杆体221围成导滑空间2282,导滑空间2282用于收容导轨260。具体地,连接部226自第一杆体221的背面2213靠近端面2216处沿Z轴方向延伸,连接部226在X轴上的宽度沿连接部226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少,使得连接部226与第一杆体221连接的一端沿X轴方向延伸的宽度大于连接部226远离第一杆体221的一端沿X轴方向延伸的宽度;支撑部228自连接部226远离第一杆体221的一端沿Y轴方向向远离第一导折部223的一端延伸;优选地,支撑部228为圆形柱。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体221的背面2213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226,每一连接部226远离第一杆体221的一端背离第一导折部223的一侧设有支撑部228,每一支撑部228、连接部226及第一杆体221围成导滑空间2282,即在第一杆体221相对两端分别形成一个导滑空间2282。优选地,连接部226背离第一杆体221的端面设为圆弧面,支撑部228为圆形柱,该圆形柱的外周面与该圆弧面共面。
第一支撑杆220还包括滚动件222,滚动件222活动地设于支撑部228或连接部226,当第一支撑杆220相对于导轨260移动时,滚动件222与导轨260滚动接触,使得第一支撑杆220与导轨260之间滚动连接,从而减少了第一支撑杆220与导轨260之间的摩擦阻力,有利于支撑装置22绕导轨260移动。本实施例中,滚动件222设于支撑部228面朝第一杆体221的一侧,滚动件222可以是但不限于金属滚珠等硬质滚珠。在其他实施例中,滚动件222也可以是滚动圆柱,所述滚动圆柱的轴心线平行于第一圆弧面2230的轴心线。具体地,支撑部228背离第一导折部223,支撑部228上设有收容槽2280,收容槽2280的开口连通导滑空间2282,滚动件222滚动地放置于收容槽2280中,滚动件222的部分外表面外露于收容槽2280。支撑部228连接于连接部226背离第一止挡部224的一侧,收容槽2280的开口连通导滑空间2282,滚动件222外露于收容槽2280的部分外表面位于导滑空间2282中。
如图11及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20还包括定位件2283,收容槽2280开设于支撑部228面朝第一杆体221的表面,定位件2283容置于收容槽2280,定位件2283用于防止滚动件222脱离收容槽2280。具体地,收容槽2280沿支撑部228的延伸方向(即沿Y轴方向)向远离连接部226的一端延伸,收容槽2280远离连接部226的一端穿通连接部226的端面而形成入口,滚动件222自所述入口装入收容槽2280中。本实施例中,定位件2283为软胶塞,定位件2283支撑部228的入口插入收容槽2280中,以防止滚动件222脱离收容槽2280。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件2283也可以硬质塞。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杆220采用液态金属通过注塑成型制成,即第一杆体221、第一导折部223、第一止挡部224、第二导折部225、第二止挡部227、连接部226、支撑部228及挡部2218采用一体成型制成;由此,第一支撑杆220的加工简易,制造成本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20还可以采用其他硬质材料制成。
组装本实施例中的每一第一支撑杆220时,将两个滚动件222分别自两个支撑部228的入口装入收容槽2280中,使得每一滚动件222能在对应的收容槽2280中滚动;将两个定位件2283分别自两个支撑部228的入口装入收容槽2280中,以防止滚动件222脱离对应的。本发明中每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组装无需借助工具,安装简单方便。
请一并参阅图16-图26,组装支撑装置22时,将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放置于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一侧,使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杆体221相互平行,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在第一杆体221在Y轴方向上错位,使得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导折部223及第二导折部225在Y轴方向与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二导折部225及第一导折部223相互错位,且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导折部223与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二导折部225沿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正对,第一止挡部224与对应的第二止挡部227在X轴方向相互错位;将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沿Y轴方向相对于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移动,使得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导折部223覆盖于对应的第二导折部225,使每一第一圆弧面2230与对应的第二圆弧面2250相互可转动地贴合。此时,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相互可弯折地连接,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导折部223可转动地搭接于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二导折部225,所述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导折部223可转动地搭接于所述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二导折部225,每一第一止挡部224与相应的第二止挡部227对应,即第一止挡部224的第一止挡面2241与对应的第二止挡部227的第三止挡面2271沿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相互正对。按照上述组装方法把所有的第一支撑杆220组装于一体,使支撑装置22呈铰链状的整体,每一第一支撑杆220相对两侧的第一导折部223分别可转动地搭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二导折部225。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通过第一圆弧面2230与第二圆弧面2250的配合连接,使得支撑装置22的弯折或展平均顺畅。本发明中的支撑装置22通过将第一支撑杆220相互插接就能实现组装完成,无需借助工具,安装方便快捷,组装成本较低;支撑装置22的第一支撑杆220通过第一导折部223与相邻的第一支撑杆220对应的第二导折部225的配合组装在一起形成铰链状整体结构,组装方便简单,且支撑装置22在滑卷或展平的过程中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相互传递力,使得支撑装置22能实现顺畅的滑卷或展平。
如图27-图30所示,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配合相互连接时,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导折部223可转动地搭接于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二导折部225,该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导折部223可转动地搭接于该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二导折部225;使得每一第一圆弧面2230与对应的第二圆弧面2250滑动地抵顶。当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展平时,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的正面2211共面,每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导折部223的第一末端2231远离相邻的第一支撑杆220的背面2213;每一第一导折部223的第一圆弧面2230与对应的第二导折部225的第二圆弧面2250相互抵顶,相邻的第一止挡部224和第二止挡部227相互止挡,也就是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止挡部224抵接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二止挡部227,以防止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反折;当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弯折时,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的正面2211相互折弯,每一第一导折部223的第一圆弧面2230与对应的第二导折部225的第二圆弧面2250相互抵顶,每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导折部223的第一末端2231靠近或抵顶相邻的第一支撑杆220的背面2213,相邻的第一止挡部224和第二止挡部227相互远离,也就是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止挡部224与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二止挡部227相互远离,从而不会阻碍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的相互弯折。
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只能在展平状态与折弯状态之间变换,如图20所示,当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相互展平时,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止挡部224的第一止挡面2241与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二止挡部227的第三止挡面2271相互抵顶,以使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在X轴方向相互定位;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止挡部224的第二止挡面2243与另一第一支撑杆220对应的第二圆弧面2250相互抵顶,以使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在Z轴方向相互定位;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二止挡部227的第四止挡面2273与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导折部223相互抵顶,以使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在Y轴方向相互定位。因此,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在展平状态时,两个第一支撑杆220能在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进行定位,使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的保持稳定的展平状态,提高了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的平整度,能防止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反折。如图30所示,当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相互折弯时,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第一止挡部224的第一止挡面2241与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二止挡部227的第三止挡面2271相互分离,以使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在X轴方向上松脱;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止挡部224的第二止挡面2243与另一第一支撑杆220对应的第二圆弧面2250相互抵顶,以使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在Z轴方向相互定位;另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二止挡部227的第四止挡面2273与其中一第一支撑杆220的第一导折部223相互抵顶,以使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在Y轴方向相互定位;因此,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在折弯状态时,两个第一支撑杆220能沿第一圆弧面2230与第二圆弧面2250的配合弯折或展平。
请一并参阅图1-图5,组装电子设备100时,将两个导滑轨271平行间隔地置于第一壳体24的第一收容空间247内并定位于第一底壁243;将两个导滑块273相互间隔地置于第二壳体26的第二收容空间2627内并定位于第二底壁2623;将第二壳体26的两个滑块2628分别滑动地插设于第一壳体24的两个导槽2415中,且第二壳体26上的两个导滑块273分别滑动地连接于两个导滑轨271,多个导滑杆2624分别滑动地插入多个导滑槽2411中;将柔性屏50的滑卷区54的背面与支撑装置22之间通过粘胶层连接,具体地,在第一支撑杆220的正面涂设有连接胶,再将滑卷区54的背面贴合于第一支撑杆220的正面,以使柔性屏50胶接于支撑装置22,此时,支撑装置22的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杆220之间的转动轴心线位于所述粘胶层;将柔性屏50的定位区52容置于第一壳体24的定位槽2410中,且定位区52的背面固定贴接于第一顶壁241的正面,定位条521卡接于第一壳体24的连接槽2413中;将支撑装置22背离柔性屏50的一侧围绕在第二壳体26,即支撑装置22及滑卷区54一并围绕在第二壳体26的第二顶壁2621、第二侧壁2625及第二底壁2623;支撑装置22靠近定位区52的第一支撑杆220连接于第一壳体24,支撑装置22远离定位区52的第一支撑杆220通过端接件229连接于导轨260,端接件229包括连接板2291、设于连接板2291端部的支撑片2293,以及设于支撑片2293的导滑柱2295,导滑柱2295与连接板2291之间形成导滑空间2282,导轨260滑动地容置于所述导滑空间2282中,导滑柱2295滑动地接触导轨260;将两个遮挡件265分别连接于第二壳体26的两个第二端壁2626,具体地,多个锁固件如螺丝钉分别穿过通孔2655锁固于对应的连接孔,且每一遮挡件265的卡接块2656卡接于第二端壁2626对应的卡接孔;此时,支撑装置22绕设于第二壳体26,至少部分导轨260可滑动地容置于支撑装置22的导滑空间2282,且滚动件222与导轨260滚动接触;具体地,两个遮挡件265的导轨260分别容置于支撑装置22相对两端的导滑空间2282内,滚动件222与对应的导轨260滚动接触,弯曲导轨2603与第二侧壁2625的外侧面共轴心线;将端盖267的覆盖板2671覆盖于第二壳体26背离第一壳体24一侧上的滑卷区54,且两个连接板2673分别覆盖两个遮挡件265背离第一壳体24的端部,使每一连接板2673上的定位孔2676与对应的通孔2655及连接孔对应,两个锁固件如螺钉分别穿过两个定位孔2676及通孔2655锁固于对应的连接孔,以使覆盖板2671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26,围绕于第二侧壁2625上的性屏支撑装置22及柔性屏50可滑动地容置于收容空间2674中。
此时,支撑装置22的连接部226、支撑部228、第一导折部223及第二导折部225均位于第一支撑杆220的背面靠近端面处,而非直接设置于第一支撑杆220的端面处,因此,连接部226、支撑部228、第一导折部223及第二导折部225避免占用壳体20相对两侧空间;另外,遮挡件265遮挡第一支撑杆220的连接部226、支撑部228、第一导折部223及第二导折部225,不仅防止外部的灰尘和杂物进入壳体20的内部,且连接部226、支撑部228、第一导折部223及第二导折部225不外露,提高了电子设备100整机外观表现力;还有,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之间的转动轴心线位于第一支撑杆220的粘胶层上,即第一圆弧面2230的轴心线和第二圆弧面2250的轴心线均位于第一支撑杆220与柔性屏50之间的连接胶层上,使得性屏支撑装置22在折弯或展平的过程中不受到挤压或拉伸,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所述连接胶层不被损伤,防止柔性屏50脱离第一支撑杆220,从而确保柔性屏50与性屏支撑装置22的连接稳定牢固。
如图1-图6及图31-图33所示,电子设备100的柔性屏50的展开过程如下:通过外力(如用户的拉力)拉第一壳体24和/或第二壳体26,使得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相互滑动而远离,导滑杆2624沿对应的导滑槽2411滑动而远离第一壳体24,滑块2628沿对应的导槽2415滑动而远离第一壳体24,导滑块273在对应的导滑轨271上滑动而远离第一壳体24;滑动框体262相对于支撑装置22滑动使得支撑装置22展开,使得支撑装置22绕第二壳体26滑动;具体地,贴合于第二底壁2623的第一支撑杆220经第二侧壁2625的外侧面先弯曲再展平滑动至第二顶壁2621的正面,支撑装置22远离第一壳体24的第一支撑杆220向远离第一壳体24滑动,直至端接件229滑动至抵顶弯曲导轨2603,滑卷区54随支撑装置22完全展开。
请一并参阅如图1-图6及图34-图40,电子设备100的柔性屏50的卷曲过程如下:通过外力(如用户的推力)推动第一壳体24和/或第二壳体26,使得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相互滑动而靠拢收缩,导滑杆2624沿对应的导滑槽2411滑动而靠近第一壳体24,滑块2628沿对应的导槽2415滑动而靠近第一壳体24,导滑块273在对应的导滑轨271上滑动而靠近第一壳体24;滑动框体262相对于支撑装置22滑动使得支撑装置22卷曲,使得支撑装置22绕第二壳体26滑动;具体地,贴合于第二顶壁2621上的第一支撑杆220经第二侧壁2625的外侧面先弯曲再展平滑动至第二底壁2623的背面,支撑装置22远离第一壳体24的第一支撑杆220向靠近第一壳体24滑动,直至端接件229滑动至抵顶第一壳体24,滑卷区54随支撑装置22完全卷曲。
在柔性屏50的上述展开过程或卷曲过程中,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之间通过第一导折部223与第二导折部225的配合相互传递力,从而能减少柔性屏50的受力,保护了柔性屏50,提升了柔性屏50的可靠性,且柔性屏50通过多次卷曲后不会出现折痕,不会影响观感,提升用户体验;滚动件222与对应的导轨260滚动接触,使得支撑装置22相对于导轨260滑动的摩擦阻力小,方便支撑装置22及柔性屏50的展开;由于第二侧壁2625的外侧面为圆弧面,且第二侧壁2625的外侧面与弯曲导轨2603共轴心线,方便支撑装置22沿第二侧壁2625的外侧面弯折;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之间通过第一导折部223与第二导折部225的配合,第一圆弧面2230与对应的第二圆弧面2250相互滑动地抵顶,从而使支撑装置22的折弯和展平均顺畅;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经过第二侧壁2625的外侧面后展平时,第一止挡部224与第二止挡部227相互抵顶定位,能防止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反向弯折,以保证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具有稳定的平整性以对柔性屏50进行稳定的支撑,并能避免第一支撑杆220反折而拱起柔性屏50,有效地保护柔性屏50。
请参阅图41,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22a的结构与上述其中一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22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支撑装置22a还包括第二支撑杆220a,第二支撑杆220a连接于多个第一支撑杆220中最外侧的第一支撑杆220,所述最外侧的第一支撑杆220指多个第一支撑杆220相对的最外侧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中的一个;第二支撑杆220a与第一支撑杆220之间通过第一导折部223与第二导折部225的配合转动地连接。第二支撑杆220a的结构与第一支撑杆22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支撑杆220a在第一支撑杆220的基础上省略了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第一导折部223及第二导折部225,具体地,第二支撑杆220a面朝第一支撑杆220的一侧设有第一导折部223和第二导折部225,第二支撑杆220a背离第一支撑杆220的一侧没有设置第一导折部223和第二导折部225,以方便第二支撑杆220a连接于电子设备的壳体。
请参阅图42,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22b的结构与上述其中一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22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支撑装置22a还包括第二支撑杆220a及第三支撑杆220b,第二支撑杆220a连接于多个第一支撑杆220中最外一侧的第一支撑杆220,第三支撑杆220b连接于多个第一支撑杆220中最外另一侧的第一支撑杆220;也就是第二支撑杆220a和第三支撑杆220b分别连接于多个第一支撑杆220相对的最外两侧的两个第一支撑杆220,即第三支撑杆220b连接于多个第一支撑杆220远离第二支撑杆220a一侧的第一支撑杆220,第二支撑杆220a连接于多个第一支撑杆220远离第三支撑杆220b一侧的第一支撑杆220;多个第一支撑杆220位于第二支撑杆220a和第三支撑杆220b之间,第二支撑杆220a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220之间通过第一导折部223与第二导折部225的配合转动地连接,第三支撑杆220b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220之间通过第一导折部223与第二导折部225的配合转动地连接。第二支撑杆220a的结构与第一支撑杆22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支撑杆220a在第一支撑杆220的基础上省略了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第一导折部223及第二导折部225,具体地,第二支撑杆220a面朝第一支撑杆220的一侧设有第一导折部223和第二导折部225,第二支撑杆220a背离第一支撑杆220的一侧没有设置第一导折部223和第二导折部225,以方便第二支撑杆220a连接于电子设备的壳体;第三支撑杆220b的结构与第一支撑杆22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三支撑杆220b在第一支撑杆220的基础上省略了第一支撑杆220一侧的第一导折部223及第二导折部225,具体地,第三支撑杆220b面朝第一支撑杆220的一侧设有第一导折部223和第二导折部225,第三支撑杆220b背离第一支撑杆220的一侧没有设置第一导折部223和第二导折部225,以方便第三支撑杆220b连接于壳体的端接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可转动地连接的多个第一支撑杆,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一导折部及第二导折部,所述第一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包括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杆体的每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导折部和所述第二导折部,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导折部和第二导折部分别可转动地抵顶于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二导折部和第一导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折部包括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二导折部包括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支撑杆同侧的所述第一圆弧面和所述第二圆弧面共轴心线;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分别与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二圆弧面和第一圆弧面相对于彼此可转动地抵顶,且相互抵顶的所述第一圆弧面和所述第二圆弧面共轴心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同侧的所述第一导折部与所述第二导折部沿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导折部与相对另一侧的第二导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正对,其中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折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杆体背面的第一圆弧条,所述第二导折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杆体背面的第二圆弧条,所述第一圆弧面设于所述第一圆弧条面朝所述第一杆体的表面,所述第二圆弧面设于所述第二圆弧条背离所述第一杆体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折部的第一止挡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折部的第二止挡部;当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展平时,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止挡部抵接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止挡部;当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弯折时,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止挡部与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止挡部相互远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设于所述第一导折部远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止挡部设于所述第二导折部远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杆体一侧的第一止挡部与相对另一侧的第二止挡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正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一侧的第一止挡部包括面朝该第一杆体相对另一侧的第二止挡部的第一止挡面、以及面朝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一杆体一侧的第二止挡部包括面朝该第一杆体相对另一侧的第一止挡部的第三止挡面、以及沿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面朝该第一止挡部的第四止挡面;当彼此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展平时,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一止挡面与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三止挡面相互抵顶,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二止挡面与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对应的第二圆弧面相互抵顶,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四止挡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对应的第一导折部相互抵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自所述第一导折部沿其第一圆弧面的轴心线方向朝所述第一杆体同侧的第二导折部延伸,所述第二止挡部凸设于所述第二导折部的第二圆弧面靠近所述第一杆体同侧的第一导折部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圆弧面的轴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杆体的正面共面;或者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圆弧面的轴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杆体的正面共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导折部和两个所述第二导折部,所述第一导折部及所述第二导折部分别沿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的两端处;所述第一支撑杆同端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折部与两个所述第二导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正对,所述第一支撑杆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圆弧面的轴心线与两个所述第二圆弧面的轴心线共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背面的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杆体一端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所述连接部及所述第一杆体围成导滑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还包括滚动件,所述支撑部上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开口连通所述导滑空间;所述滚动件滚动地放置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滚动件的部分外表面外露于所述收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第一杆体的正面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挡部,两端的两个所述挡部之间的空间用于收容柔性屏。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中最外侧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该第一支撑杆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导折部与所述第二导折部的配合转动地连接;第三支撑杆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中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杆最外侧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与该第一支撑杆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导折部与所述第二导折部的配合转动地连接。
15.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滑动地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可滑动地绕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支撑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滑动时,所述支撑装置围绕所述第二壳体滑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导轨,所述导轨包括间隔的两个直导轨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直导轨之间的弯曲导轨,所述弯曲导轨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所述支撑装置可滑动地绕设于所述导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装置;至少部分所述导轨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支撑装置的导滑空间,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滚动件与所述导轨滚动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滑动框体及连接于所述滑动框体端部的遮挡件,所述遮挡件面朝所述滑动框体的侧面设有所述导轨,所述遮挡件用于遮挡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导折部及第二导折部。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18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及柔性屏,所述柔性屏包括定位区和滑卷区,所述定位区固定于所述壳体中的第一壳体,所述滑卷区贴合于所述壳体中的所述支撑装置的正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的滑卷区与所述支撑装置之间通过粘胶层连接,所述支撑装置的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的转动轴心线位于所述粘胶层。
CN202210893958.2A 2022-07-27 2022-07-27 支撑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5239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3958.2A CN117523970A (zh) 2022-07-27 2022-07-27 支撑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
PCT/CN2023/098769 WO2024021890A1 (zh) 2022-07-27 2023-06-07 支撑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3958.2A CN117523970A (zh) 2022-07-27 2022-07-27 支撑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3970A true CN117523970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05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93958.2A Pending CN117523970A (zh) 2022-07-27 2022-07-27 支撑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23970A (zh)
WO (1) WO202402189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47817B1 (ko) * 2007-12-11 2010-03-15 (주) 장원테크 슬라이드 힌지 모듈
CN213461837U (zh) * 2020-11-11 2021-06-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的支撑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4546037A (zh) * 2020-11-24 2022-05-27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697431A (zh) * 2020-12-31 2022-07-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516920B (zh) * 2021-07-27 2023-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卷曲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3949760B (zh) * 2021-11-26 2024-02-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1890A1 (zh) 2024-02-01
WO2024021890A9 (zh) 2024-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4402B (zh) 卷筒组件、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8120086A1 (zh) 支撑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08064404B (zh) 支撑组件及显示装置
WO2019120167A1 (zh) 转动机构及折叠终端
CN110714977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33724B (zh) 电子设备
CN112333308A (zh) 折叠装置、折叠机壳及移动终端
WO2024001127A1 (zh) 转轴组件、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EP3757716B1 (en) Rollabl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12150925A (zh) Oled显示装置
TWM619631U (zh) 用於攜帶式電子裝置之可延伸蓋體
CN117523970A (zh) 支撑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12484807U (zh) 柔性屏幕支架及显示装置
CN107980154B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7523969A (zh) 支撑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4340243A (zh)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CN117995057A (zh) 支撑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7989220A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2088936A1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4697431A (zh) 电子设备
CN218071541U (zh) 电子设备
WO2023231390A1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8119116A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7628044A (zh) 转轴组件、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7703909A (zh) 转轴组件、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