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1270A - 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1270A
CN117521270A CN202410010561.3A CN202410010561A CN117521270A CN 117521270 A CN117521270 A CN 117521270A CN 202410010561 A CN202410010561 A CN 202410010561A CN 117521270 A CN117521270 A CN 117521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component
gearbox
multistage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105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彤晖
李龙辉
马兵兵
于秋晔
肖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Test Center Guangzhou Co ltd
Automotive Data of China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Test Center Guangzhou Co ltd
Automotive Data of China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Test Center Guangzhou Co ltd, Automotive Data of China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Test Center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105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212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21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12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2Geometric CAD characterised by design entr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e.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8Thermal analysis or thermal optim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建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确定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建立机械结构组件和功能模块组件的基类模型;基于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选择机械结构组件和功能模块组件组成不同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并应用可替换机制建立可替换分支;根据不同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补充缺失的动态计算方程,得到完整的多级变速箱模型;对完整的多级变速箱模型应用重声明机制,根据所需的可替换分支得到所需的多级变速箱模型。使用户可以在模型开发的任意阶段进行变更,无需重新开发,将没有物理组件映射的功能模块化,便于根据优化重组,提升了研发效率。

Description

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建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车辆多级传动系统仿真是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总成的传动系统模拟技术。该技术可以用来模拟和分析车辆的传动系统的动力性、经济型与可靠性,以便更好地控制车辆的性能。通过在多级变速传动部件建模中应用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可以有效地支持系统工程中从项目早期概念设计到逻辑架构设计再到产品模型以及下属产品序列的不同阶段的模型或系统研发,更方便的在产品级建模的时候进行不同序列模型的扩展与重用,从而支持快速对不同车型、不同架构的整车系统仿真分析,提升系统仿真精度与仿真效率,减少性能不足和错误的可能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主流解决方法是通过对多级变速箱进行结构以及传动系数进行预设的简化处理方法来进行模型开发,使多级变速箱在应用过程中只能在固定结构以及变速级数中进行选择,无法进行多级变速箱结构型号扩展,当传动系统发生变化时,只能通过重写代码的方法重新进行多级变速箱开发,不但会增加系统开发时间,而且需要对前期设计进行大规模改动。部分仿真软件提供二次开发界面,用户可以通过直接编写代码的形式进行自定义多级变速箱开发,例如Matlab/Simulink的m语言开发+Simulink封装的解决方案,其缺点在于需要工程师具备较高的代码编写能力,且编写模型不具备通用性,二次开发还会耗费大量研发时间。采用一三维联合仿真模式虽然能够实现基于传动系统物理架构的拓展式建模,但缺点是仿真效率低下,且仿真过程中采用了通信方式,容易造成数据丢失。
因此,亟需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使用户可以在模型开发的任意阶段进行变更,无需重新进行模型开发,提升研发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设备及介质,使用户可以在模型开发的任意阶段进行变更,无需重新进行模型开发,且将没有物理组件映射的功能模块化,便于根据不同的多级变速箱结构进行优化重组,提升了研发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概念设计:在建模软件中确定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模型边界即模型与外界的接口,
S2、部件开发:建立各机械结构组件和各功能模块组件的基类模型;
S3、架构设计:基于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选择所需的机械结构组件和功能模块组件的基类模型组成不同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并对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可替换机制建立可替换分支;可替换分支与该组件的所有可替换模型一一对应;
S4、动态特性补充:根据不同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补充相应的缺失的动态计算方程,得到完整的多级变速箱模型;
S5、产品化:对完整的多级变速箱模型中的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重声明机制,根据所需的各组件的可替换分支得到所需型号的多级变速箱模型。
进一步的,S2中,功能模块组件包括轴损失计算模块组件,轴损失计算模块组件用于计算主副轴与动力轴之间的摩擦损失。
进一步的,S2,建立各机械结构组件和各功能模块组件的基类模型包括:
S21、分别确定各机械结构组件和各功能模块组件的模型边界;
S22、根据各机械结构组件和各功能模块组件的模型边界,分别确定各机械结构组件和各功能模块组件的内部架构;
S23、根据各机械结构组件和各功能模块组件的内部架构开发相应的动态计算方程,得到各组件的基类模型。
进一步的,在S23之后,还包括:
基于各组件的基类模型,对各组件的不同型号的模型进行开发,得到各组件的可替换模型。
进一步的,S3,基于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选择所需的机械结构组件和功能模块组件的基类模型组成不同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并对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可替换机制建立可替换分支包括:
S31、基于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选择所需的机械结构组件和功能模块组件的基类模型组成不同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
S32、对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可替换机制建立可替换分支;
S33、在该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下选择不同的各组件的可替换分支组成不同结构的多级变速箱模型。
进一步的,S5,对完整的多级变速箱模型中的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重声明机制,根据所需的各组件的可替换分支得到所需型号的多级变速箱模型包括:
S51、对完整的多级变速箱模型中的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重声明机制;
S52、通过在建模软件的下拉菜单中根据所需的各组件的可替换分支选择相应结构的多级变速箱模型,得到该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下所需型号的多级变速箱模型。
进一步的,S1中,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包括动力侧旋转动力接口、负载侧旋转动力接口、热接口和总线数据接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
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或指令,用于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采用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进行泛传动系统建模,能够有效串联系统开发中的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系统仿真等阶段的模型耦合,实现各阶段模型的完整追溯,使用户可以在模型开发的任意阶段进行变更,无需重新进行模型开发,且将没有物理组件映射的功能模块化,便于根据不同的多级变速箱结构进行优化重组,用户只需要按照实际需求拖拽功能模块组件以及其他物理结构组件,即可完成任一类型的多级变速箱建模,提升了模型的通用性和研发效率,在保证系统功能/性能的基础上使系统研发更加高效,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概念设计阶段的概念模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架构设计阶段的多级变速箱架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产品化阶段的下拉菜单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具体包括:
S1、概念设计:在建模软件中确定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
具体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概念设计阶段的概念模型示意图,参见图2,多级变速箱即能够多级变速的变速箱,示例性地,常用手动挡轿车的多级变速箱为5级变速箱,卡车的多级变速箱为12级变速箱。模型边界即模型与外界的接口,多级变速箱需要将动力侧与负载侧轴转速进行放大或缩小,因此需要建立旋转界面,同时,多级变速箱机械损失以热量形式进行扩散,因此需要建立热界面,多级变速箱需要将关键数据通过传感器传递给VCU/ECU,因此需要具备信号总线界面,基于此,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可以包括动力侧旋转动力接口、负载侧旋转动力接口、热接口和总线数据接口。
S2、部件开发:建立各机械结构组件和各功能模块组件的基类模型。
具体的,基类模型即在面向对象设计中,被定义为包含所有实体共性的典型模型。
进一步的,建立各机械结构组件和各功能模块组件的基类模型包括:
S21、分别确定各机械结构组件和各功能模块组件的模型边界。
S22、根据各机械结构组件和各功能模块组件的模型边界,分别确定各机械结构组件和各功能模块组件的内部架构。
S23、根据各机械结构组件和各功能模块组件的内部架构开发相应的动态计算方程,得到各组件的基类模型。
具体的,由于物理世界中并没有对应实现各功能的实体映射零件,因此将各功能的实现模块化,使功能模块组件能够根据不同的多级变速箱结构进行优化重组,便于开发。
进一步的,基于各组件的基类模型,对各组件的不同型号的模型进行开发,得到各组件的可替换模型。
S3、架构设计:基于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选择所需的机械结构组件和功能模块组件的基类模型组成不同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并对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可替换机制建立可替换分支。
具体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架构设计阶段的多级变速箱架构示意图,参见图3,机械结构组件可以包括飞轮、锁止离合或液力变矩器等;功能模块组件可以包括轴损失计算模块组件,轴损失计算模块组件用于计算主副轴与动力轴之间的机械损失及热损失。可替换分支与该组件的所有可替换模型一一对应。
S31、基于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选择所需的机械结构组件和功能模块组件的基类模型组成不同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
S32、对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可替换机制建立可替换分支。
具体的,可替换机制允许不通过重新接线而创建新模型,其规定了未来模型的结构框架,如命名惯例、共同接口等,同时还有助于减少模型开发过程中的创建连接错误。应用可替换机制的组件的类型可以在后续被改变,即在后续改变该组件的型号,选择可替换分支进行多级变速箱架构的组成。
S33、在该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下选择不同的各组件的可替换分支组成不同结构的多级变速箱模型。
示例性地,可以在组成多级变速箱模型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型号的机械结构组件和功能模块组件,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机械结构组件和功能模块组件实现架构拓展,即根据所需的多级变速箱结构的不同增加或减少如飞轮、锁止离合或液力变矩器等。根据所需的多级变速箱的不同结构对所需的功能模块组件进行优化重组,并拖拽所需的机械结构组件和功能模块组件即可完成任一类多级变速箱模型的建模。
S4、动态特性补充:根据不同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补充相应的缺失的动态计算方程,得到完整的多级变速箱模型。
具体的,根据不同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补充相应的缺失的动态计算方程,不同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其特性方程也不同。示例性地,动态计算方程主要包括传动约束方程和能量损失计算方程,传动约束方程包括:
(1)
(2)
其中,是主轴和副轴之间的相对速度,/>是动力轴转速,/>是动力轴的传动比,/>是主轴转速,/>是二级轴的转速。
主轴扭矩计算根据效率模式和扭矩损失模式不同,计算公式如下:
在效率模式下,主轴扭矩计算公式为:
(3)
在扭矩损失模式下,主轴扭矩计算公式为:
(4)
其中,是主轴扭矩,/>是副轴扭矩,/>是啮合齿轮的效率,/>是扭矩损失,ratio为转速比。
动力轴扭矩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效率模式下,动力轴扭矩计算公式为:
(5)
在扭矩损失模式下,动力轴扭矩计算公式为:
(6)
其中,是动力轴扭矩,/>是动力轴效率,/>是动力轴扭矩损失,/>是副轴扭矩,paratio为动力轴齿轮比。
能量损失计算方程包括:
(7)
其中,为整体热损,/>为涡轮变矩器的热损,/>为传动轴产生的热损,为动力轴产生的热损。
涡轮变矩器的热损计算公式如下:
(8)
其中,为涡轮的阻尼系数,/>为液力变矩器的阻尼系数,/>为涡轮的转速,为液力变矩器的转速,/>是液力变矩器叶轮的功率,/>是输入的涡轮机功率。
传动轴产生的热损计算公式如下:
(9)
其中,是输入齿轮箱的功率,/>是二级轴功率。
动力轴产生的热损计算公式如下:
(10)
其中,是多级变速箱输出端口的功率。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动态特性补充还可以包括对多级变速箱模型的组件架构进行补充。
S5、产品化:对完整的多级变速箱模型中的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重声明机制,根据所需的各组件的可替换分支得到所需型号的多级变速箱模型。
S51、对完整的多级变速箱模型中的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重声明机制。
具体的,重声明机制可以改变一个变量的类型,即改变应用可替换机制的组件的类型。通过对完整的多级变速箱模型中的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重声明机制,可以使各机械结构组件、各功能模块组件及其可替换分支组成不同的多级变速箱型号,并将不同型号的多级变速箱模型实例化。
S52、通过在建模软件的下拉菜单中根据所需的各组件的可替换分支选择相应结构的多级变速箱模型,得到该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下所需型号的多级变速箱模型。
具体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产品化阶段的下拉菜单示意图,参见图4,将可替换分支组成的不同型号的多级变速箱模型实例化,再通过在建模软件的下拉菜单中根据所需的各组件的可替换分支选择相应结构的多级变速箱模型,可以直接得到该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下所需型号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无需再重新拖拽开发新的多级变速箱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下拉菜单中针对每一个可替换组件选择所需的组件型号组合成所需的多级变速箱结构。例如,在下拉菜单中针对飞轮选择增加或减少飞轮或选择所需的飞轮型号,针对锁止离合选择增加或减少锁止离合或选择所需的锁止离合型号等。针对每一个可替换组件进行选择组成最终所需的多级变速箱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进行泛传动系统建模,能够有效串联系统开发中的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系统仿真等阶段的模型耦合,实现各阶段模型的完整追溯,使用户可以在模型开发的任意阶段进行变更,无需重新进行模型开发,且将没有物理组件映射的功能模块化,便于根据不同的多级变速箱结构进行优化重组,用户只需要按照实际需求拖拽功能模块组件以及其他物理结构组件,即可完成任一类型的多级变速箱建模,提升了模型的通用性和研发效率,在保证系统功能/性能的基础上使系统研发更加高效,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5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
处理器5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他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电子设备500中的其他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存储器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501可以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上文所说明的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以及/或者其他期望的功能。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还可以存储诸如初始外参、阈值等各种内容。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500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503和输出装置504,这些组件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该输入装置503可以包括例如键盘、鼠标等等。该输出装置504可以向外部输出各种信息,包括预警提示信息、制动力度等。该输出装置504可以包括例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以及通信网络及其所连接的远程输出设备等等。
当然,为了简化,图5中仅示出了该电子设备500中与本申请有关的组件中的一些,省略了诸如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等等的组件。除此之外,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电子设备500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当的组件。
除了上述方法和设备以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
此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用术语仅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请范围。如本发明说明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基于Modelica的扩展式建模方式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概念设计:在建模软件中确定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所述模型边界即模型与外界的接口;
S2、部件开发:建立各机械结构组件和各功能模块组件的基类模型;
S3、架构设计:基于所述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选择所需的所述机械结构组件和所述功能模块组件的基类模型组成不同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并对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可替换机制建立可替换分支;所述可替换分支与该组件的所有可替换模型一一对应;
S4、动态特性补充:根据所述不同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补充相应的缺失的动态计算方程,得到完整的多级变速箱模型;
S5、产品化:对所述完整的多级变速箱模型中的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重声明机制,根据所需的各组件的可替换分支得到所需型号的多级变速箱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所述功能模块组件包括轴损失计算模块组件,所述轴损失计算模块组件用于计算主副轴与动力轴之间的摩擦损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所述建立各机械结构组件和各功能模块组件的基类模型包括:
S21、分别确定各所述机械结构组件和各所述功能模块组件的模型边界;
S22、根据各所述机械结构组件和各所述功能模块组件的模型边界,分别确定各所述机械结构组件和各所述功能模块组件的内部架构;
S23、根据各所述机械结构组件和各所述功能模块组件的内部架构开发相应的动态计算方程,得到各组件的基类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3之后,还包括:
基于各组件的基类模型,对各组件的不同型号的模型进行开发,得到各组件的可替换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所述基于所述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选择所需的所述机械结构组件和所述功能模块组件的基类模型组成不同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并对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可替换机制建立可替换分支包括:
S31、基于所述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选择所需的所述机械结构组件和所述功能模块组件的基类模型组成不同的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
S32、对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可替换机制建立可替换分支;
S33、在该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下选择不同的各组件的可替换分支组成不同结构的多级变速箱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所述对所述完整的多级变速箱模型中的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重声明机制,根据所需的各组件的可替换分支得到所需型号的多级变速箱模型包括:
S51、对所述完整的多级变速箱模型中的每个存在可替换模型的组件应用重声明机制;
S52、通过在建模软件的下拉菜单中根据所需的各组件的可替换分支选择相应结构的多级变速箱模型,得到该多级变速箱模型架构下所需型号的多级变速箱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所述多级变速箱模型边界包括动力侧旋转动力接口、负载侧旋转动力接口、热接口和总线数据接口。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或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的步骤。
CN202410010561.3A 2024-01-04 2024-01-04 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75212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0561.3A CN117521270A (zh) 2024-01-04 2024-01-04 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0561.3A CN117521270A (zh) 2024-01-04 2024-01-04 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1270A true CN117521270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63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10561.3A Pending CN117521270A (zh) 2024-01-04 2024-01-04 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2127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37816A1 (en) * 2004-02-12 2014-11-13 Raju Chiluvuri Real Software Components for Achieving Real Component-Based Design
CN106874562A (zh) * 2017-01-17 2017-06-20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将架构模型转换为静态计算模型的转换系统及其方法
US20190146164A1 (en) * 2018-12-20 2019-05-16 Intel Corporation Optical isolator bridge
WO2021108680A1 (en) * 2019-11-25 2021-06-03 Strong Force Iot Portfolio 2016, Llc Intelligent vibration digital twi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CN114239144A (zh) * 2021-12-16 2022-03-25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Modelica的整车模型构建方法以及装置
CN115017674A (zh) * 2022-04-18 2022-09-06 成都工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odelica的管壳式换热器建模仿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37816A1 (en) * 2004-02-12 2014-11-13 Raju Chiluvuri Real Software Components for Achieving Real Component-Based Design
CN106874562A (zh) * 2017-01-17 2017-06-20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将架构模型转换为静态计算模型的转换系统及其方法
US20190146164A1 (en) * 2018-12-20 2019-05-16 Intel Corporation Optical isolator bridge
WO2021108680A1 (en) * 2019-11-25 2021-06-03 Strong Force Iot Portfolio 2016, Llc Intelligent vibration digital twi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CN114239144A (zh) * 2021-12-16 2022-03-25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Modelica的整车模型构建方法以及装置
CN115017674A (zh) * 2022-04-18 2022-09-06 成都工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odelica的管壳式换热器建模仿真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6431B (zh) 基于plc系统的风电机组运行仿真系统
Vasiliu et al. Simulation of fluid power systems with Simcenter Amesim
CN102114835A (zh) 一种用于在车辆启动时控制离合器的方法
JP2018036972A (ja) ファイルフォーマット変換装置及びその変換方法
US718801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delling a mechatronic system in a motor vehicle
Ranogajec et al. An automated model-order reduction method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CN117521270A (zh) 多级变速箱的面向对象的扩展式建模方法、设备及介质
EP3428606B1 (en) Simulation program
CN101561837A (zh) 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及求仿真系统参数的方法
CN102375897A (zh) 一种车身焊接和装配结构树状图生成系统
Song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ed process for torque converter design and analysis
Chen et al. A new methodology for multistage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design based on geometry
CN102591200B (zh) 一种fpga控制系统开发平台
Enocksson Modeling in MathWorks Simscapeby building a model of an automatic gearbox
Jamila et al. Physical network approach applied to wind turbine modeling with simscape language
JP2007233990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回路設計方法
CN115238409A (zh) 一种风机多源模型耦合协同仿真方法、平台、介质及设备
Estévez et al. Model driven design in industrial automation
US7870522B1 (en)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of data between blocks in a high level modeling system
Lv Detection of transmission system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ased on virtual technology
Huang et al. A Generic Function for Automated Modeling and Feedforward Control of Planetary Gear Sets
CN114609928A (zh) 一种基于Modelica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构建方法
CN202362610U (zh) 一种fpga控制系统开发平台
Zhong et al. Drivetrain modeling and model analysis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
Chaker et al. Optimisation of Gearbox Control Units by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