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1837A - 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及求仿真系统参数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及求仿真系统参数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1837A
CN101561837A CNA2009100848240A CN200910084824A CN101561837A CN 101561837 A CN101561837 A CN 101561837A CN A2009100848240 A CNA2009100848240 A CN A2009100848240A CN 200910084824 A CN200910084824 A CN 200910084824A CN 101561837 A CN101561837 A CN 101561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ertia
unit
modular unit
search
mod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848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建华
廖日东
张卫正
左正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A2009100848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618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61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18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仿真系统的建立:根据实际系统的构成将预定的模块单元进行摆放,并把这些模块单元进行拓扑连接;模块单元的遍历:对模块单元逐个进行搜索,由此对各个模块单元的拓扑连接关系和各个模块单元携带的相关数据参数进行识别;数学物理方程的建立:把通过所述模块单元的遍历步骤所识别出的众多模块单元的拓扑连接关系和携带的相关数据参数转化成求解所述仿真系统所涉及的数学物理方程所需的数据参数。该方法使得建模更系统、更高效,容易编程实现,提高了通用性,使模型的修改和扩展变得简单。

Description

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及求仿真系统参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机械工程及其他相关领域中的建模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械工程这个的特殊领域,模块结构多、携带参数量大、拓扑关系多样化、数学物理方程复杂是其主要特点。就目前的机械工程应用领域而言,机械系统所涉及的内容比较众多,其特性的理论分析比较抽象和复杂,一般来讲都是就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过程复杂,流程繁琐,太过于物理和数学性的求解分析,且各方面内容关联性差,数据形式各异,通用性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机械工程领域的建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建模时孤立地采用DOS界面、数据文件输入输出、面向对象、模块化、图形化等技术,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械工程里的各个行业的具体需求,但灵活性不够、通用性差、图形模块与数据库分离、能识别的拓扑关系简单、图形模块可视性和可编辑性不强等是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创设出通用性、可视性、易用性和功能性等综合效果都很好的建模方法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其通用性、可视性良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仿真系统的建立:根据实际系统的构成将预定的模块单元进行摆放,并把这些模块单元进行拓扑连接;模块单元的遍历:对模块单元逐个进行搜索,由此对各个模块单元的拓扑连接关系和各个模块单元携带的相关数据参数进行识别;数学物理方程的建立:把通过所述模块单元的遍历步骤所识别出的众多模块单元的拓扑连接关系和携带的相关数据参数转化成求解所述仿真系统所涉及的数学物理方程所需的数据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求解机械领域仿真系统所涉及数学物理方程所需的数据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实际系统的构成将预定的模块单元进行摆放,并把这些模块单元进行拓扑连接,由此形成仿真系统;对所述仿真系统的各个模块单元进行遍历以对其拓扑连接关系和携带的数据参数进行识别;把通过所述模块单元的遍历所识别出的众多模块单元的拓扑连接关系和携带的数据参数转化成求解所述仿真系统所涉及的数学物理方程所需的数据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轴系扭振系统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和刚度-内阻尼单元按照实际系统的构成形式摆放,并把这些模块单元进行拓扑连接,由此形成扭振力学模型;将所述扭振力学模型里任意一个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加入搜索队列开始搜索;搜索该模块单元的所有接口,如有其它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与之相连接,并且从未被加入搜索队列中,则把该其它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加入搜索队列尾部,并记录下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间存在的刚度-内阻尼单元;对搜索队列中的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逐个进行搜索,直至搜索完毕,基于此,以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为索引地对各个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和刚度-内阻尼模块单元的拓扑连接关系和携带的数据参数进行识别,得到模型拓扑搜索顺序表和模块传动比列表;根据所述模型拓扑搜索顺序表将力学模型转换成当量系统模型,转换的方法为:按照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的搜索次序,将异级相连的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组合在一起,将同级相连的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形成一个新的单独的当量系统惯量单元,独立的惯量单元间用刚度单元连接起来,其中各惯量单元和刚度单元的原始参数引入了传动比;根据扭振系统中系统矩阵的特点,由所述当量系统模型生成惯量矩阵[J]、总的阻尼矩阵[C]、刚度矩阵[K]、力矩矢量{M(t)},从而建立扭振微分方程
Figure A2009100848240006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本发明所提出的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采用了计算机图形学、拓扑学、数据结构等学科知识,集成了面向对象、模块化、数据库、可视化等技术手段。该建模方法中模块单元的遍历采用的拓扑理论能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各类问题;面向对象化的模块单元处理采用的面向对象技术能实现不同领域数据的封装、多态和继承;模块单元的设立采用的模块化技术简化了建模过程,具有较好的容错性能;模块的编辑和仿真系统模型的建立采用的可视化技术直观、易用,便于修改;数据的存储和读取采用的数据库技术使得数据能较小代码和数据的重复冗余度,大大增加程序的重用性,便于有效管理和异构平台间的移植。
上述技术的综合利用,将原来复杂的机械工程领域图形化编程问题通用化和简单化,有利于实现各种复杂的具体工程技术分析,解放了工程师的思维,使得工程分析标准化、可视化和程序化。
利用本方法进行相关领域的图形建模时,只需要用户提供原始的实物模型,不受模型复杂程度和规模大小的限制,易于编程实现,通用性好。
作为一种通用的建模技术,本发明可以广泛运用于机械工程领域中部件系统设计、校核、优化中,并可为具有图形界面软件的开发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促进了商用工程软件的开发与利用。
总之,利用该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使得建模更系统、更高效,容易编程实现,提高了通用性,使模型的修改和扩展变得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轴系扭振系统的模块单元的示意图,其中图1A显示了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图1B显示了刚度-内阻尼单元。
图2是轴系扭振系统的三级传动扭振模型的示意图。
图3是轴系扭振系统的当量系统图。
图4是轴系扭振系统的刚度矩阵形成示意图。
图5是轴系扭振系统的转动惯量矩阵示意图。
图6是轴系扭振系统的内阻尼矩阵示意图。
图7是轴系扭振系统的外阻尼矩阵示意图。
图8是轴系扭振系统的总阻力矩阵示意图。
图9是轴系扭振系统的力矩矢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集成了面向对象、模块化、数据库、可视化技术手段,并采用拓扑学、数据结构知识,形成了一个通用的适用于机械工程各相关领域软件开发的图形化建模方法。
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i.模块单元的设立:针对具体的机械工程领域,设立若干独立无关的模块单元,形成模块单元库。这些模块单元实际上要为具体的仿真系统所涉及的数学物理方程提供数据参数。这些模块单元可以和所述数据参数直接对应,也可是间接对应。比如说,要建立机械工程中一般轴系的扭转振动仿真系统,其二阶微分方程需要惯量、刚度、阻尼和扭矩4个独立无关参数模块。则对此类机械工程问题,可以设立成这4个直接模块单元,也可间接设立和惯量、刚度、阻尼、扭矩相对应的模块单元,比如分别为轴段、弹簧、橡胶、激励力4个间接模块单元。直接模块单元不太直观,没有和具体的物理对象相对应,但在后面的拓扑遍历中更快捷和简单,而间接模块单元则相反。
ii.面向对象化的模块单元处理:确立了独立无关的模块单元后,接下来需要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为模块库里的每一个模块单元定义和封装相关数据参数,所述的相关数据参数包括:自身外观参数(位置、颜色、大小等)、计算数据参数(即数学物理方程所需的参数)、拓扑连接参数(位置关系、输入/输出接口)、图形编辑参数(移动、缩放、拷贝、删除、复制等),以及其它一些参数。这样就使得模块单元库、模块单元、参数在代码编制中以类-对象-属性的方式来实现。
iii.仿真系统的建立:在采用上述步骤建立了某一领域仿真所需的模块单元库之后,本步骤将利用这些模块单元库用可视化方法搭建某一领域里的各个具体仿真系统,具体来说,即根据实际需要从模块单元库选择相应模块单元在模型绘图区里面按照实际系统的构成形式摆放,并通过各个接口把这些模块单元进行拓扑连接以传递数据及其它相关属性。
iv.模块单元的遍历:上一步骤中用可视化方法搭建相应的仿真系统仅在显示上满足了实际问题的需求,为了对模块单元拓扑连接关系和携带的数据参数进行识别以建立实际仿真问题的数学物理方程,还需要运用拓扑理论对系统中各模块单元进行遍历。具体遍历过程如下:每次搜索时以仿真系统里任意一个模块单元加入搜索队列开始搜索,遍历该模块单元的接口看是否有其它模块单元与之相连接,如有且该模块单元没有被加入过搜索队列则把该模块单元加入搜索队列尾部,搜索完模块单元所有的接口后,接下来对搜索队列中后面的模块单元逐个进行搜索,直到搜索队列里的模块单元都被搜索过;最后形成一个模块单元的搜索队列。
v.数学物理方程的建立:图形化建模的最后一步是把通过模块单元的遍历步骤所识别出的众多模块单元的拓扑关系和数据转化成求解具体的仿真系统所涉及的数学物理方程所需的方程系数、初始值等数据参数。对于机械工程中其数学物理方程是微分方程的情况,方程常/变系数用矩阵表示法比较适宜。
以上是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的5个关键步骤,实际上在建模过程还可能涉及其它一些环节,比如:模型的数据库处理,即把建立的仿真系统模型以数据库方式进行存储和读取,它相比文件或实时储方式更快捷、冗余度小、可移植性强;再例如环节是模型的可视化编辑,包括模块单元数据之间的拷贝、模块外观的变化以及拓扑连接关系间的调整等等。这些环节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利用目前的现有技术即可完成的,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理解,这里以机械系统领域中轴系扭振系统为例,具体解释说明一下本发明的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的实现过程。
1)模块单元的规划与面向对象的处理
根据轴系扭振系统原始参数作用对象(质量圆盘和弹性轴)的不同可分解为两类基本模块单元: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和刚度-内阻尼单元,如图1A和图1B所示。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对象需要相应的转动惯量、外阻尼、扭矩等原始参数及轮齿的当量齿数,以用传动比来把系统简化成不减速、不增速的模型系统,此外还包括各连接点的连接情况属性。同样,刚度-内阻尼单元对象需要包括相应的刚度、内阻尼等原始参数属性,还应包括各连接点的连接情况属性。由此,对于轴系扭振系统,设立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和刚度-内阻尼单元这两类模块单元,形成模块单元库,并分别定义和封装其相应的参数。
2)仿真系统的建立、模块单元的遍历
将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和刚度-内阻尼单元这两类模块单元在模型绘图区里面按照实际系统的构成形式摆放,并通过各个接口把这些模块单元进行拓扑连接以传递数据及其它相关属性。对所述模块单元进行拓扑连接时需要根据实际轴系的连接情况,遵从相应的连接准则: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对象的左右连接点1、2只用于连接刚度-内阻尼单元,上下连接点3、4只用于连接其它的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并且左右连接点1、2连接单元数最多不超过一个,上下连接点3、4连接单元数没有限制;而刚度-内阻尼单元对象的左右两个连接点1、2只用于连接两边的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
在进行模块单元的遍历时可以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为索引,每次搜索时提取搜索队列里第一个单元进行搜索。先把任意一个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加入搜索队列开始搜索,搜索该单元的四个连接点,把没有搜索过的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加入搜索队列并记录下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间相连接的刚度-内阻尼模块单元。每完成一次搜索便把该单元从搜索队列里剔除,当最后搜索队列里没有模块单元,模型中所有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被搜索完毕,也即搜索结束。需要指明的是:根据实际系统构成所构建的扭振力学仿真系统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没有回路的模型,否则本发明的建模方法不能完成仿真系统中所有模块的遍历搜索。
现以图2所建立的一扭振力学模型为例来描述模块的遍历过程,该模型由7个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和4个刚度-内阻尼单元组成,并通过传动比i1 ( i 1 = ω 1 ω 2 ) 和i2 ( i 2 = ω 2 ω 3 ) 形成三级传动。为描述方便,将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简称为惯量块,用[m]表示,[n]#为当前正在搜索的惯量块,[p]*为新加入的惯量块,并将刚度-内阻尼单元简称为刚度块,直接用数字表示。假定先把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4]#加入搜索队列进行搜索,在结点2处连有刚度块3和惯量块[5]*,在结点4处连有惯量块[2]*,则第一搜索完毕后,惯量块[4]被剔除,惯量块[5]、[2]被加入搜索列表。第二次搜索时,惯量块[5]变为当前被搜索的惯量块[5]#,并从它开始搜索。最终形成的模块单元拓扑搜索顺序见表1,可得到惯量块的搜索顺序([4]-[5]-[2]-[6]-[1]-[3]-[7])、惯量块间及和刚度块的连接关系。
如前所述,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的参数包括轮齿的当量齿数,以用传动比来把系统简化成不减速、不增速的模型系统。考虑到该模型系统引入了传动比,是一个变速系统,须按系统能量守恒原则对惯量块和刚度块的原始参数进行折合计算。在实际计算处理时,将搜索列表中的第一个惯量块的传动比设定为1,并根据搜索顺序由先搜索的惯量块对后面的模块进行传动比赋值,通过结点1、2同级相连的惯量块和刚度块的传动比相等,通过结点3、4异级相连的惯量块乘以引入的传动比。由表1可知,惯量块[4]在点2通过刚度块3和惯量块[5]相连,故它们的传动比都为1;又惯量块[4]在点4和惯量块[2]相连,则惯量块[2]的传动比为i1。最后形成的模块单元传动比列表如表2所示。
表1模块单元拓扑搜索顺序表
Figure A20091008482400101
表2模块单元传动比列表
  惯量块   传动比   刚度块   传动比
  [4]   1   3   1
  [5]   1   3   1
[2] 1/i1 1和2 1/i1
  [6]   i2   4   i2
[1] 1/i1 1 1/i1
  [3]   1/i1   2   1/i1
  [7]   i2   4   i2
3)数学物理方程的建立
扭振系统的数学物理方程为:
Figure A20091008482400111
此方程中,[J]为惯量矩阵,[C]为总的阻尼矩阵(包括外阻尼矩阵[Cout]和内阻尼矩阵[Cin]),[K]为刚度矩阵,{M(t)}为力矩矢量。扭振系统的数学物理方程的建立是通过扭振系统当量系统来实现的。当量系统是用来表征扭振模型中惯量块自身间及和弹性块间的连接关系的,用它可以直接建立振动模型求解所需参数所对应的系统矩阵,因此需要根据模型拓扑搜索顺序表将力学模型转换成当量系统模型。转换的方法为:按照惯量块的搜索次序,在结点3、4异级相连的惯量块需要组合在一起(因它们的原始参数需要累加),在结点1、2同级相连的惯量块则形成一个新的单独的当量系统惯量单元,同时独立的惯量单元间要用刚度单元连接起来。需要注意,此时各惯量单元和刚度单元的原始参数已经引入了传动比。
对于图2所示的扭振力学模型,根据惯量块的搜索顺序([4]-[5]-[2]-[6]-[1]-[3]-[7]),由于惯量块[4]和惯量块[5]在结点1、2通过刚度单元3相连,故先形成两个独立的惯量单元;惯量块[4]和惯量块[2]在结点3、4相连,则惯量块[2]加入惯量块[4]形成一个组合惯量单元;惯量块[5]和惯量块[6]在结点3、4相连,则惯量块[6]加入惯量块[5]也形成一个组合惯量单元,以此类推,最后形成如图3所示的当量系统图。图中
Figure A20091008482400112
表示由惯量块6、5形成的组合惯量单元,k4表示刚度单元4的刚度值,其它符号意义同此。
根据扭振系统中系统矩阵的特点,惯量矩阵[J]和外阻尼矩阵[Cout]为正对角矩阵,对角元素即分别为当量系统中各惯量单元的惯量值累加和外阻尼值累加(线性阻尼情形)。刚度矩阵[K]和内阻尼矩阵[Cin]为对称矩阵,其对角元素分别为与该惯量单元相关联刚度单元的刚度累加值和内阻尼累加值,而在这些关联刚度单元所对应的其它惯量单元所在位置处表现为负的刚度值和阻尼值。求得外阻尼矩阵[Cout]和内阻尼矩阵[Cin]后,对它们求和即得到总的阻尼矩阵[C]。此外,可从各惯量单元的力矩参数值组合成力矩矢量{M(t)}。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各系统矩阵时,当量系统中惯量单元的提取顺序必须一致;用系统矩阵进行自由振动或强迫振动求解后,需根据传动比值将结果还原到原实际扭振力学模型中。
下面对图3所示的当量系统建立系统矩阵,以建立刚度矩阵[K]为例。任取一惯量单元提取顺序([7]-[6,5]-[4,2]-[1]-[3]),因其惯量单元数为5,首先建立5×5阶零矩阵。从第一惯量单元[7]开始,根据当量系统图,因被刚度单元4关联,则对角元素K(1,1)=k4,又刚度单元4所对应的另一惯量单元为[6,5],其所在位置为2,则非对角K(1,2)和K(2,1)都为-k4。以此类推,最后形成的刚度矩阵示意图如图4所示。
类似地,可以得到惯量矩阵、总的阻尼矩阵(外阻尼矩阵和内阻尼矩阵)、力矩矢量,如图5~图9所示。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仿真系统的建立:根据实际系统的构成将预定的模块单元进行摆放,并把这些模块单元进行拓扑连接;
模块单元的遍历:对模块单元逐个进行搜索,由此对各个模块单元的拓扑连接关系和各个模块单元携带的相关数据参数进行识别;
数学物理方程的建立:把通过所述模块单元的遍历步骤所识别出的众多模块单元的拓扑连接关系和携带的相关数据参数转化成求解所述仿真系统所涉及的数学物理方程所需的数据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单元的遍历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仿真系统里任意一个模块单元加入搜索队列开始搜索;搜索该模块单元的所有接口,如有其它模块单元与之相连接,并且这些模块单元从未被加入搜索队列,则把这些模块单元加入搜索队列的尾部;搜索完该模块单元的所有接口后,接下来对搜索队列中该模块单元后面的模块单元逐个进行搜索,直到搜索队列里的模块单元都被搜索过;最后形成一个模块单元的搜索队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单元的相关数据参数包括:自身外观参数、计算数据参数、拓扑连接参数、图形编辑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方法还包括:
模型的数据库处理步骤,即把建立的仿真系统模型以数据库方式进行存储;
模型的可视化编辑步骤,该步骤包括模块单元数据之间的拷贝、模块外观的变化以及拓扑连接关系间的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仿真系统建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为预定的模块单元封装所述的相关数据参数。
6、一种求解机械领域仿真系统所涉及数学物理方程所需的数据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实际系统的构成将预定的模块单元进行摆放,并把这些模块单元进行拓扑连接,由此形成仿真系统;
对所述仿真系统的各个模块单元进行遍历以对其拓扑连接关系和携带的数据参数进行识别;
把通过所述模块单元的遍历所识别出的众多模块单元的拓扑连接关系和携带的数据参数转化成求解所述仿真系统所涉及的数学物理方程所需的数据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单元的遍历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仿真系统里任意一个模块单元加入搜索队列开始搜索;搜索该模块单元的所有接口,如有其它模块单元与之相连接,并且这些模块单元从未被加入搜索队列,则把这些模块单元加入搜索队列的尾部;搜索完该模块单元的所有接口后,接下来对搜索队列中该模块单元后面的模块单元逐个进行搜索,直到搜索队列里的模块单元都被搜索过;最后形成一个模块单元的搜索队列。
8、一种轴系扭振系统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和刚度-内阻尼单元按照实际系统的构成形式摆放,并把这些模块单元进行拓扑连接,由此形成扭振力学模型;
将所述扭振力学模型里任意一个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加入搜索队列开始搜索;搜索该模块单元的所有接口,如有其它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与之相连接,并且从未被加入搜索队列中,则把该其它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加入搜索队列尾部,并记录下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间存在的刚度-内阻尼单元;对搜索队列中的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逐个进行搜索,直至搜索完毕,基于此,以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为索引地对各个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和刚度-内阻尼模块单元的拓扑连接关系和携带的数据参数进行识别,得到模型拓扑搜索顺序表和模块传动比列表;根据所述模型拓扑搜索顺序表将力学模型转换成当量系统模型,转换的方法为:按照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的搜索次序,将异级相连的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组合在一起,将同级相连的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形成一个新的单独的当量系统惯量单元,独立的惯量单元间用刚度单元连接起来,其中各惯量单元和刚度单元的原始参数引入了传动比;
根据扭振系统中系统矩阵的特点,由所述当量系统模型生成惯量矩阵[J]、总的阻尼矩阵[C]、刚度矩阵[K]、力矩矢量{M(t)},从而建立扭振微分方程
Figure A2009100848240003C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系扭振系统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惯量-外阻尼-扭矩单元所携带的所述数据参数包括:
原始参数,包括转动惯量、外阻尼、扭矩;
轮齿的当量齿数,据以通过传动比来描述所述仿真系统;
辅助参数,包括单元自身外观属性、连接情况属性、图形编辑参数,
所述刚度-内阻尼单元所携带的所述数据参数包括:
原始参数,包括刚度、内阻尼;
各连接点的连接情况属性;
辅助参数,包括单元自身外观属性、连接情况属性、图形编辑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系扭振系统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传动比列表的形成是按照系统能量守恒原则对惯量块和刚度块的原始参数进行折合计算的,其包括如下步骤:将模型拓扑搜索顺序表中的第一个惯量块的传动比设定为1,并根据搜索顺序由先搜索的惯量块对后面的模块进行传动比赋值,同级相连的惯量块和刚度块的传动比相等,异级相连的惯量块乘以引入的传动比的平方。
CNA2009100848240A 2009-05-25 2009-05-25 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及求仿真系统参数的方法 Pending CN1015618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0848240A CN101561837A (zh) 2009-05-25 2009-05-25 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及求仿真系统参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0848240A CN101561837A (zh) 2009-05-25 2009-05-25 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及求仿真系统参数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1837A true CN101561837A (zh) 2009-10-21

Family

ID=41220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0848240A Pending CN101561837A (zh) 2009-05-25 2009-05-25 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及求仿真系统参数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6183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6939B (zh) * 2009-06-22 2011-01-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发动机系统模块化建模仿真方法
CN104239639A (zh) * 2014-09-18 2014-12-24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简化变速器壳体拓扑优化模型参数修改的方法
CN105224299A (zh) * 2014-06-25 2016-01-06 成都普中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系统元模型构造系统模型的通用建模方法
CN106201990A (zh) * 2016-07-04 2016-12-07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利用计算机多维空间的数学建模方法
CN112597239A (zh) * 2020-12-30 2021-04-02 厦门渊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可视化建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056344A (zh) * 2023-10-12 2023-11-14 凯美瑞德(苏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大规模固定连接模式的多表查询的数据建模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6939B (zh) * 2009-06-22 2011-01-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发动机系统模块化建模仿真方法
CN105224299A (zh) * 2014-06-25 2016-01-06 成都普中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系统元模型构造系统模型的通用建模方法
CN105224299B (zh) * 2014-06-25 2018-06-26 成都普中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系统元模型构造系统模型的通用建模方法
CN104239639A (zh) * 2014-09-18 2014-12-24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简化变速器壳体拓扑优化模型参数修改的方法
CN106201990A (zh) * 2016-07-04 2016-12-07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利用计算机多维空间的数学建模方法
CN112597239A (zh) * 2020-12-30 2021-04-02 厦门渊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可视化建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056344A (zh) * 2023-10-12 2023-11-14 凯美瑞德(苏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大规模固定连接模式的多表查询的数据建模方法
CN117056344B (zh) * 2023-10-12 2024-02-20 凯美瑞德(苏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大规模固定连接模式的多表查询的数据建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1837A (zh) 面向对象的图形模块化建模方法及求仿真系统参数的方法
US9043346B2 (en) Method of providing data included i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data file, recording medium therefor, system using the method,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data us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erver
CN103080900B (zh) 并行化自动控制程序的方法及编译器
CN103605662A (zh) 一种分布式计算框架参数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050202A (zh) 用于搜索数据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80217A (zh) 一种基于模板的集成设计平台的构造方法
CN103678589B (zh) 一种基于等价类的数据库内核查询优化方法
CN105264488B (zh) 用于使用数组对来合并有序列表的方法和系统
JP2018173672A (ja) 実装装置
CN114048204A (zh) 基于数据库倒排索引的北斗网格空间索引方法和装置
CN114048271A (zh) 北斗网格数据模型在数据库中的存储方法和装置
CN109933589B (zh) 用于数据汇总的基于ElasticSearch聚合运算结果的数据结构转换方法
Steingartner et al. A new approach to semantics of procedures in categorical terms
CN101980218B (zh) 一种基于模板的集成设计平台
CN109766188B (zh) 一种负载均衡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6777616A (zh) 一种高速水稻钵苗插秧机移箱机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
CN105243504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
CN102999324A (zh) 一种Rete网络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Hafner et al. An Overview of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Co-Simul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5438563A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航天器在轨模型构建方法
Shang et al. Correlation based analysis of parameter change propagation in variant product design
Pauwels et al. Making SimModel information available as RDF graphs
Rishe et al.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high performance database research center
Ulfsby et al. Tornado: a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for graphics applications
CN115756403B (zh) 一种模型驱动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