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10756A - 一种抗芯吸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涤纶工业长丝及其抗芯吸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芯吸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涤纶工业长丝及其抗芯吸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10756A
CN117510756A CN202311564927.3A CN202311564927A CN117510756A CN 117510756 A CN117510756 A CN 117510756A CN 202311564927 A CN202311564927 A CN 202311564927A CN 117510756 A CN117510756 A CN 117510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cking
acrylate
polyurethane
wicking agent
diisocya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649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晓南
汤添艺
王晨洋
李阳
朱文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ilide New Material Co ltd
Hailide New Material Research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ilide New Material Co ltd
Hailide New Material Resear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ilide New Material Co ltd, Hailide New Material Research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ilid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649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107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10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107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end groups
    • C08F290/06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90/067Polyurethanes; Polyurea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2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26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of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Salts or ester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101/00Chem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to be treated
    • D06M2101/16Synthetic fibres, other than mineral fibres
    • D06M2101/30Synthetic polymers consisting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2101/32Polyest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芯吸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芯吸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涤纶工业长丝及其抗芯吸处理方法,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S1: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和二异氰酸酯混合反应,得到聚氨酯预聚体;S2:将聚氨酯预聚体与多元醇类化合物、丙烯酸酯单体混合,得到混合物;S3:在混合物中加入含有碳碳双键的封端剂,对聚氨酯进行封端,再调节体系pH至中性,加水搅拌自乳化,得到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S4:在丙烯酸酯单体乳液中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抗芯吸剂。本发明制备的无氟抗芯吸剂乳液粒径更小,乳液浓度更高,可以在高速纺丝的过程中均匀的包覆涤纶工业长丝表面,并形成较高的牢度。

Description

一种抗芯吸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涤纶工业长丝及其抗芯 吸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芯吸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抗芯吸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涤纶工业长丝及其抗芯吸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涤纶工业长丝用抗芯吸剂是通过添加长链全氟烷烃(碳原子数≥6)作为功能单体以达到抗芯吸的效果,但长链全氟烷烃主要是通过醚键与油剂主链连接,在酸性条件下最终水解成酸(也就是PFOA、PFOS或者PFHxS),这些物质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为一级致癌物,并且其具有价格昂贵、生物积累性高、难分解、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特性,因此,无氟产品代替含氟产品的研究受到重视。
到目前为止,对抗芯吸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氟领域,对于无氟抗芯吸剂的研究较少,并且对无氟抗芯吸剂的乳化效果及产品乳液的粒径均达不到含氟抗芯吸剂的效果。现有含氟抗芯吸丝的芯吸高度>10mm,使得绝大部分抗芯吸丝不能满足防水要求,对于广告灯箱布、PVC布等户外用品难以满足长期户外使用、淋雨等特性,因此环保无氟并且抗芯吸高度低于10mm的抗芯吸丝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无氟产品主要是通过无氟长链烷烃作为替代单体作为抗芯吸主体,由于无氟长链烷烃的结晶性不好,所以需要链段较长的烷烃类单体(碳原子数≥16)才可以对工业丝起到有效的包覆效果,例如丙烯酸十八酯等。由于工业丝的上油过程主要采用乳液上油的方式,所以需要将纺丝油剂做成乳液的形式。但这种链段较长的烷烃亲油性太强,非常难以被乳化,使得在抗芯吸剂中需要加入大量乳化剂,这提高了油剂的制造成本。并且往往由于乳化效果差导致乳液粒径增大,乳液对丝线的包裹均匀性降低,造成成品丝品质降低,影响了抗芯吸丝的效果,同时其溶于水,在生产和应用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由于其毒性和难降解性已经被限制使用。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抗芯吸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涤纶工业长丝及其抗芯吸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抗芯吸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涤纶工业长丝及其抗芯吸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抗芯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先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多元醇类化合物和含有碳碳双键的封端剂在100-110℃条件下真空干燥4~6小时;
S1: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和二异氰酸酯混合反应,得到聚氨酯预聚体,具体步骤包括:向反应釜中先通入氮气,持续2h,将反应釜中的水分除去,先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和羟基硅油加入反应釜中混合,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70-80℃,再缓慢滴加二异氰酸酯,反应过程中每隔二十分钟取微量反应体系内物质,使用二正丁胺法滴定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至体系中的异氰酸根为25-40%,再降温至50-55℃,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优选的,二异氰酸酯和羟基硅油按照体系中异氰酸根与羟基的摩尔比为1.2~1.8的比例添加;
优选的,羟基硅油的粘度为100~2000cs;
S2:将聚氨酯预聚体与多元醇类化合物、丙烯酸酯单体混合,具体步骤包括在反应釜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缓慢滴加多元醇类化合物和丙烯酸酯单体,滴加完成后升温至60-65℃,保温反应至体系中的异氰酸根为4-8%,得到混合物;
S3:在混合物中加入含有碳碳双键的封端剂,滴加完成后,保温反应至体系内异氰酸根含量≤0.5%,对聚氨酯进行封端,将反应体系降温至室温,再调节体系pH至中性,缓慢滴加去离子水并高速搅拌使其自乳化,得到水性聚氨酯包裹丙烯酸酯单体的乳液;
优选的,按照固含量35%加入去离子水;
S4:在丙烯酸酯单体乳液中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具体步骤包括:在氮气保护下,向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体系中缓慢滴加引发剂,滴加时间为3~5小时,滴加过程反应釜内保持70~80℃,引发剂滴加完成后,保温反应2h,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到抗芯吸剂;
优选的,引发剂的加入量为丙烯酸单体质量的0.1%~0.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包括分子量为2000~4000的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反应釜抽负压置换氮气,并重复3遍,将季戊二醇(NPG)和催化剂氢氧化钾投入反应釜内,升温至126~135℃,减压脱水,在氮气保护下,通入环氧乙烷进行反应,保持负压小于0.5Mpa,保温反应20-30min,再通入环氧丙烷,保温反应20-30min,减压脱去未反应单体,得到粗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优选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为季戊二醇质量的0.1~0.5%。
(2)将粗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醚倒入中和釜中,加入去离子水、醋酸以及硅酸镁进行水解、中和、吸附,升温至130℃脱水,过滤得到淡黄色透明液体,为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异氰酸酯包括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临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元醇类化合物包括二羟甲基丁酸、二羟甲基丙酸、4,4-二羟甲基联苯、2,3-二(羟甲基)萘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含有碳碳双键的封端剂包括丙烯酸羟乙酯、3-丁烯-1-醇、4-羟基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丙烯酸酯单体包括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己酯、丙烯酸十六酯、丙烯酸十七酯、超支化丙烯酸十七酯、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苯丙酯、丙烯酸苯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引发剂包括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丁脒二盐酸盐、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氧化苯甲酰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1中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0.5~0.8):(0.7~1):1;
S2中丙烯酸酯单体与S1中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二异氰酸酯的物质的量之和的摩尔比为(0.8~1.2):1;
S3中加水搅拌自乳化过程中加入的水为去离子水,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为所加入反应体系的质量的1.5~4倍。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按照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一种抗芯吸剂,其结构式包括其中,n,m为1~50的自然数;
A的来源为含有碳碳双键的封端剂,结构式包括A在分子中的结合位为R4,R5,R6,R7中的任意一个,其中R4,R5,R6,R7分别独立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链烷基、氨基、醚基、酯基;
B的结构式包括其中,d为50~100的自然数;R8的来源为二异氰酸酯,R9为羟基硅油;
C的来源为多元醇类化合物,结构式包括C在分子中的结合位为R1,R2,R3中的任意一个,其中R1,R2,R3分别独立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链烷基;
D的结构式包括其中e是1~100的自然数;
其中R10的结构式包括其为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其中a,b为10~56的自然数;
E的结构式包括其中R11为氢或甲基;R12为甲基或苯基;R13为碳原子数1~17的长链烷烃。
本法明第三方面提出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到的抗芯吸剂在涤纶工业长丝中的应用。
本法明第四方面提出一种涤纶工业长丝的抗芯吸处理方法,包括涤纶长丝拉伸前,在第一道油剂系统上加入抗芯吸剂,由五道拉伸热辊连续拉伸和一道热定型,拉伸倍率4.9,松弛倍率6.5~8%,卷绕速度2000~3500m/min,利用油轮上油的方式在涤纶长丝附上抗芯吸剂。
本法明第五方面提出一种工业长丝,其表面含有抗芯吸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首先将合成的含有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作为原料与羟基硅油和二异氰酸酯聚合,在聚氨酯主链中引入更多亲水亲油基团,增大了聚氨酯的乳化能力。自乳化阶段引入改性基团的聚氨酯在不外加乳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加强对丙烯酸酯单体的乳化能力,得到的乳液粒径更小(平均粒径≈40nm),乳液更稳定,高速纺丝过程乳液对丝束的包裹更均匀;
2、本发明通过含双键的封端剂将碳碳双键引入聚氨酯大分子末端,利用聚氨酯主链上的活性双键与丙烯酸酯单体发生自由基聚合,从而制备无氟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抗芯吸剂。增大了聚丙烯酸酯链段与聚氨酯链段的连接牢度,使用过程不会发生相分离,成膜效果更好。通过引入的聚氨酯主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丙烯酸酯冷催热粘的问题;
3、本发明使用丙烯酸酯长链(碳原子数≥16)单体替代传统含氟长链烷烃作为抗芯吸功能性主体,更加环保。由于改性聚氨酯的乳化能力提高,不存在丙烯酸酯长链(碳原子数≥16)单体难以乳化的问题;
4、本发明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预先加入丙烯酸酯单体,可以作为溶剂降低聚氨酯体系粘度,避免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加入丙酮等有机溶剂。
5、本发明在聚氨酯主链段引入硅油,通过硅油和疏水长链烷烃的协同作用达到更低的芯吸高度。
6、本发明无氟抗芯吸剂上油纺丝后不需要放置在烘箱二次热处理,避免了烘房建设,节省场地,降低成本。
7、本发明使用丙烯酸十八酯作为功能性单体,替代传统含氟长碳链单体作为抗芯吸的主体成份。通过含碳碳双键的小分子封端剂在聚氨酯末端引入双键,双键位于聚氨酯链段末端,更易与丙烯酸酯单体聚合。为解决无氟抗芯吸单体乳化能力差的问题,通过含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双羟基单体将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引入聚氨酯主链,增加其亲水性,提高乳化能力。经本发明制备的抗芯吸剂乳液粒径更小,乳液浓度更高,可以在高速纺丝的过程中均匀的包覆涤纶工业长丝表面,并形成较高的牢度。经处理后的抗芯吸丝芯吸高度小于10mm。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或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属于现有的,且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均可以按照本领域内公开的常规技术或条件进行。
本发明实施例和/或对比例中使用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为分子量为2000~4000的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反应釜抽负压置换氮气,并重复3遍,将1质量份的季戊二醇(NPG)和季戊二醇质量的0.1~0.5%质量份的催化剂氢氧化钾投入反应釜内,升温至126~135℃,减压脱水,在氮气保护下,通入4质量份的环氧乙烷进行反应,保持负压小于0.5Mpa,保温反应20-30min,再通入4质量份的环氧丙烷,保温反应20-30min,减压脱去未反应单体,得到粗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醚;
(2)将粗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醚倒入中和釜中,加入去离子水、醋酸以及硅酸镁进行水解、中和、吸附,升温至130℃脱水,过滤得到淡黄色透明液体,为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实施例1
先将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2000)、羟基硅油(粘度1000cs)、二羟甲基丁酸在100℃条件下真空干燥6小时;
S1:向反应釜中先通入氮气,持续2h,将反应釜中的水分除去,按照异氰酸根与羟基的摩尔比值为1.4,将140g的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2000)、70g的羟基硅油(粘度1000cs)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75℃,缓慢滴加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过程中每隔二十分钟取微量反应体系内物质,使用二正丁胺法滴定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当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达到35%时,预聚反应完成,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S2:降温至55℃,在反应釜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缓慢滴加1.48g的二羟甲基丁酸(占单体总质量的12%)和64g的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比为:2.75:1,丙烯酸酯单体与聚氨酯单体的摩尔比为1:1,聚氨酯单体为S1中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二异氰酸酯的物质的量之和),滴加完成后升温至65℃,保温反应至体系中的异氰酸根测定值为8%,得到混合物;
S3:在混合物中加入丙烯酸羟乙酯进行封端,保温反应至测定体系内异氰酸根含量≤0.5%,完成聚氨酯封端,将反应体系降温至室温,使用中和剂冰醋酸调节体系pH至7左右,按产物质量的固含量为35%加入836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自乳化,得到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
S4:在氮气保护下,向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体系中缓慢滴加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质量的0.1%,并用去离子水稀释50倍),滴加时间为3h,滴加过程反应釜内保持75℃,引发剂滴加完成后,保温反应2h,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到抗芯吸剂;
S5、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制备:
拉伸前从纺丝甬道下来的丝束,在第一道油剂系统上加入无氟抗芯吸剂,由五道拉伸热辊连续拉伸和一道热定型,拉伸倍率4.9,松弛倍率7.2%,卷绕速度3000m/min。利用油轮上油的方式上无氟抗芯吸剂。处理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相关参数见表1。
实施例2
先将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3000)、羟基硅油(粘度1000cs)、二羟甲基丁酸在100℃条件下真空干燥6小时;
S1:向反应釜中先通入氮气,持续2h,将反应釜中的水分除去,按照异氰酸根与羟基的摩尔比值为1.2,将120g的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3000)、60g的羟基硅油(粘度1000cs)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75℃,缓慢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过程中每隔二十分钟取微量反应体系内物质,使用二正丁胺法滴定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当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达到35%时,预聚反应完成,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S2:降温至55℃,在反应釜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缓慢滴加1.48g的二羟甲基丁酸(占单体总质量的12%)和44g的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比为:2.75:1,丙烯酸酯单体与聚氨酯单体的摩尔比为1:1,聚氨酯单体为S1中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二异氰酸酯的物质的量之和),滴加完成后升温至65℃,保温反应至体系中的异氰酸根测定值为8%,得到混合物;
S3:在混合物中加入丙烯酸羟乙酯进行封端,保温反应至测定体系内异氰酸根含量≤0.5%,完成聚氨酯封端,将反应体系降温至室温,使用中和剂冰醋酸调节体系pH至7左右,按产物质量的固含量为35%加入742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自乳化,得到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
S4:在氮气保护下,向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体系中缓慢滴加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质量的0.1%,并用去离子水稀释50倍),滴加时间为3h,滴加过程反应釜内保持75℃,引发剂滴加完成后,保温反应2h,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到抗芯吸剂;
S5、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制备:
拉伸前从纺丝甬道下来的丝束,在第一道油剂系统上加入无氟抗芯吸剂,由五道拉伸热辊连续拉伸和一道热定型,拉伸倍率4.9,松弛倍率7.2%,卷绕速度3000m/min。利用油轮上油的方式上无氟抗芯吸剂。处理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相关参数见表1。
实施例3
先将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4000)、羟基硅油(粘度100cs)、二羟甲基丙酸在100℃条件下真空干燥6小时;
S1:向反应釜中先通入氮气,持续2h,将反应釜中的水分除去,按照异氰酸根与羟基的摩尔比值为1.6,将160g的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4000)、60g的羟基硅油(粘度100cs)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75℃,缓慢滴加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过程中每隔二十分钟取微量反应体系内物质,使用二正丁胺法滴定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当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达到35%时,预聚反应完成,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S2:降温至55℃,在反应釜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缓慢滴加1.48g的二羟甲基丁酸(占单体总质量的12%)和72g的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混合物,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质量比为:2.75:1,丙烯酸酯单体与聚氨酯单体的摩尔比为1:1,聚氨酯单体为S1中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二异氰酸酯的物质的量之和),滴加完成后升温至65℃,保温反应至体系中的异氰酸根测定值为8%,得到混合物;
S3:在混合物中加入丙烯酸羟乙酯进行封端,保温反应至测定体系内异氰酸根含量≤0.5%,完成聚氨酯封端,将反应体系降温至室温,使用中和剂冰醋酸调节体系pH至7左右,按产物质量的固含量为35%加入886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自乳化,得到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
S4:在氮气保护下,向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体系中缓慢滴加引发剂过硫酸铵(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质量的0.1%,并用去离子水稀释50倍),滴加时间为3h,滴加过程反应釜内保持75℃,引发剂滴加完成后,保温反应2h,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到抗芯吸剂;
S5、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制备:
拉伸前从纺丝甬道下来的丝束,在第一道油剂系统上加入无氟抗芯吸剂,由五道拉伸热辊连续拉伸和一道热定型,拉伸倍率4.9,松弛倍率7.2%,卷绕速度3000m/min。利用油轮上油的方式上无氟抗芯吸剂。处理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相关参数见表1。
实施例4
先将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3000)、羟基硅油(粘度350cs)、4,4-二羟甲基联苯在100℃条件下真空干燥6小时;
S1:向反应釜中先通入氮气,持续2h,将反应釜中的水分除去,按照异氰酸根与羟基的摩尔比值为1.8,将180g的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3000)、84g的羟基硅油(粘度350cs)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75℃,缓慢滴加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过程中每隔二十分钟取微量反应体系内物质,使用二正丁胺法滴定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当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达到35%时,预聚反应完成,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S2:降温至55℃,在反应釜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缓慢滴加1.48g的二羟甲基丁酸(占单体总质量的12%)和84g的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混合物,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质量比为:2.75:1,丙烯酸酯单体与聚氨酯单体的摩尔比为1:1,聚氨酯单体为S1中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二异氰酸酯的物质的量之和),滴加完成后升温至65℃,保温反应至体系中的异氰酸根测定值为8%,得到混合物;
S3:在混合物中加入丙烯酸羟乙酯进行封端,保温反应至测定体系内异氰酸根含量≤0.5%,完成聚氨酯封端,将反应体系降温至室温,使用中和剂冰醋酸调节体系pH至7左右,按产物质量的固含量为35%加入1045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自乳化,得到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
S4:在氮气保护下,向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体系中缓慢滴加引发剂过硫酸钾(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质量的0.1%,并用去离子水稀释50倍),滴加时间为3h,滴加过程反应釜内保持75℃,引发剂滴加完成后,保温反应2h,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到抗芯吸剂;
S5、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制备:
拉伸前从纺丝甬道下来的丝束,在第一道油剂系统上加入无氟抗芯吸剂,由五道拉伸热辊连续拉伸和一道热定型,拉伸倍率4.9,松弛倍率7.2%,卷绕速度3000m/min。利用油轮上油的方式上无氟抗芯吸剂。处理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相关参数见表1。
实施例5
先将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2000)、羟基硅油(粘度500cs)、2,3-二(羟甲基)萘在100℃条件下真空干燥6小时;
S1:向反应釜中先通入氮气,持续2h,将反应釜中的水分除去,按照异氰酸根与羟基的摩尔比值为1.4,将140g的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2000)、85g的羟基硅油(粘度500cs)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75℃,缓慢滴加临苯二异氰酸酯,反应过程中每隔二十分钟取微量反应体系内物质,使用二正丁胺法滴定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当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达到35%时,预聚反应完成,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S2:降温至55℃,在反应釜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缓慢滴加1.48g的二羟甲基丁酸(占单体总质量的12%)和72g的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十七酯和丙烯酸苯乙酯的混合物,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苯乙酯的质量比为:1.75:1,丙烯酸酯单体与聚氨酯单体的摩尔比为1:1,聚氨酯单体为S1中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二异氰酸酯的物质的量之和),滴加完成后升温至65℃,保温反应至体系中的异氰酸根测定值为8%,得到混合物;
S3:在混合物中加入3-丁烯-1-醇进行封端,保温反应至测定体系内异氰酸根含量≤0.5%,完成聚氨酯封端,将反应体系降温至室温,使用中和剂冰醋酸调节体系pH至7左右,按产物质量的固含量为35%加入906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自乳化,得到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
S4:在氮气保护下,向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体系中缓慢滴加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质量的0.1%,并用去离子水稀释50倍),滴加时间为3h,滴加过程反应釜内保持75℃,引发剂滴加完成后,保温反应2h,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到抗芯吸剂;
S5、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制备:
拉伸前从纺丝甬道下来的丝束,在第一道油剂系统上加入无氟抗芯吸剂,由五道拉伸热辊连续拉伸和一道热定型,拉伸倍率4.9,松弛倍率7.2%,卷绕速度3000m/min。利用油轮上油的方式上无氟抗芯吸剂。处理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相关参数见表1。
实施例6
先将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3000)、羟基硅油(粘度2000cs)、二羟甲基丁酸在100℃条件下真空干燥6小时;
S1:向反应釜中先通入氮气,持续2h,将反应釜中的水分除去,按照异氰酸根与羟基的摩尔比值为1.4,将140g的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2000)、105g的羟基硅油(粘度2000cs)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75℃,缓慢滴加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反应过程中每隔二十分钟取微量反应体系内物质,使用二正丁胺法滴定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当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达到35%时,预聚反应完成,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S2:降温至55℃,在反应釜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缓慢滴加1.48g的二羟甲基丁酸(占单体总质量的12%)和60g的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十七酯和丙烯酸丙酯的混合物,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丙酯的质量比为:2:1,丙烯酸酯单体与聚氨酯单体的摩尔比为1:1,聚氨酯单体为S1中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二异氰酸酯的物质的量之和),滴加完成后升温至65℃,保温反应至体系中的异氰酸根测定值为8%,得到混合物;
S3:在混合物中加入4-羟基苯乙烯进行封端,保温反应至测定体系内异氰酸根含量≤0.5%,完成聚氨酯封端,将反应体系降温至室温,使用中和剂冰醋酸调节体系pH至7左右,按产物质量的固含量为35%加入928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自乳化,得到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
S4:在氮气保护下,向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体系中缓慢滴加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质量的0.1%,并用去离子水稀释50倍),滴加时间为3小时,滴加过程反应釜内保持75℃,引发剂滴加完成后,保温反应2h,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到抗芯吸剂;
S5、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制备:
拉伸前从纺丝甬道下来的丝束,在第一道油剂系统上加入无氟抗芯吸剂,由五道拉伸热辊连续拉伸和一道热定型,拉伸倍率4.9,松弛倍率7.2%,卷绕速度3000m/min。利用油轮上油的方式上无氟抗芯吸剂。处理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相关参数见表1。
对比例1(和实施例1对比,不加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即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不采用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作为聚氨酯合成工艺的单体,仅使用羟基硅油和二异氰酸酯作为聚氨酯主链单体结构,扩链剂使用二羟甲基丁酸,封端剂采用丙烯酸羟乙酯,其他步骤同实施例1,制备无氟抗芯吸剂,具体如下:
先将羟基硅油(粘度1000cs)、二羟甲基丁酸在100℃条件下真空干燥6小时;
S1:向反应釜中先通入氮气,持续2h,将反应釜中的水分除去,按照异氰酸根与羟基的摩尔比值为1.4,将160g的羟基硅油(粘度1000cs)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75℃,缓慢滴加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过程中每隔二十分钟取微量反应体系内物质,使用二正丁胺法滴定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当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达到35%时,预聚反应完成,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S2:降温至55℃,在反应釜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缓慢滴加1.48g的二羟甲基丁酸(占单体总质量的12%)和64g的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比为:2.75:1,丙烯酸酯单体与聚氨酯单体的摩尔比为1:1,聚氨酯单体为S1中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二异氰酸酯的物质的量之和),滴加完成后升温至65℃,保温反应至体系中的异氰酸根测定值为8%,得到混合物;
S3:在混合物中加入丙烯酸羟乙酯进行封端,保温反应至测定体系内异氰酸根含量≤0.5%,完成聚氨酯封端,将反应体系降温至室温,使用中和剂冰醋酸调节体系pH至7左右,按产物质量的固含量为35%加入697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自乳化,得到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
S4:在氮气保护下,向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体系中缓慢滴加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质量的0.1%,并用去离子水稀释50倍),滴加时间为3小时,滴加过程反应釜内保持75℃,引发剂滴加完成后,保温反应2h,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到抗芯吸剂;
S5、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制备:
拉伸前从纺丝甬道下来的丝束,在第一道油剂系统上加入无氟抗芯吸剂,由五道拉伸热辊连续拉伸和一道热定型,拉伸倍率4.9,松弛倍率7.2%,卷绕速度3000m/min。利用油轮上油的方式上无氟抗芯吸剂。处理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相关参数见表1。
对比例2(和实施例1对比,不加入羟基硅油)
不采用羟基硅油作为聚氨酯合成工艺的单体,仅使用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二异氰酸酯作为聚氨酯主链单体结构,扩链剂使用二羟甲基丁酸,封端剂采用丙烯酸羟乙酯,其他步骤同实施例1,制备无氟抗芯吸剂,具体如下:
先将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2000)、二羟甲基丁酸在100℃条件下真空干燥6小时;
S1:向反应釜中先通入氮气,持续2h,将反应釜中的水分除去,按照异氰酸根与羟基的摩尔比值为1.4,将280g的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2000)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75℃,缓慢滴加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过程中每隔二十分钟取微量反应体系内物质,使用二正丁胺法滴定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当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达到35%时,预聚反应完成,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S2:降温至55℃,在反应釜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缓慢滴加1.48g的二羟甲基丁酸(占单体总质量的12%)和64g的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比为:2.75:1,丙烯酸酯单体与聚氨酯单体的摩尔比为1:1,聚氨酯单体为S1中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二异氰酸酯的物质的量之和),滴加完成后升温至65℃,保温反应至体系中的异氰酸根测定值为8%,得到混合物;
S3:在混合物中加入丙烯酸羟乙酯进行封端,保温反应至测定体系内异氰酸根含量≤0.5%,完成聚氨酯封端,将反应体系降温至室温,使用中和剂冰醋酸调节体系pH至7左右,按产物质量的固含量为35%加入1040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自乳化,得到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
S4:在氮气保护下,向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体系中缓慢滴加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质量的0.1%,并用去离子水稀释50倍),滴加时间为3小时,滴加过程反应釜内保持75℃,引发剂滴加完成后,保温反应2h,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到抗芯吸剂;
S5、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制备:
拉伸前从纺丝甬道下来的丝束,在第一道油剂系统上加入无氟抗芯吸剂,由五道拉伸热辊连续拉伸和一道热定型,拉伸倍率4.9,松弛倍率7.2%,卷绕速度3000m/min。利用油轮上油的方式上无氟抗芯吸剂。处理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相关参数见表1。
对比例3(和实施例1对比,改变丙烯酸酯单体的添加顺序)
后加丙烯酸酯单体,即在合成水性聚氨酯之后再加入丙烯酸酯单体,底物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反应条件及步骤不同,具体如下:
先将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2000)、羟基硅油(粘度1000cs)、二羟甲基丁酸在100℃条件下真空干燥6小时;
S1:向反应釜中先通入氮气,持续2h,将反应釜中的水分除去,按照异氰酸根与羟基的摩尔比值为1.4,将140g的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分子量2000)、70g的羟基硅油(粘度1000cs)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75℃,缓慢滴加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过程中每隔二十分钟取微量反应体系内物质,使用二正丁胺法滴定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当反应体系内的异氰酸根值达到35%时,预聚反应完成,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S2:降温至55℃,在反应釜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缓慢滴加1.48g的二羟甲基丁酸(占单体总质量的12%),滴加完成后升温至65℃,保温反应至体系中的异氰酸根测定值为8%,得到混合物;
S3:在混合物中加入丙烯酸羟乙酯进行封端,保温反应至测定体系内异氰酸根含量≤0.5%,完成聚氨酯封端,将反应体系降温至室温,使用中和剂冰醋酸调节体系pH至7左右,按产物质量的固含量为35%加入836ml去离子水,并搅拌自乳化,得到聚氨酯乳液;
将2/3*64g的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比为:2.75:1,丙烯酸酯单体与聚氨酯单体的摩尔比为1:1,聚氨酯单体为S1中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二异氰酸酯的物质的量之和)聚氨酯乳液中,在6000-8000r/min的转速下高速分散30min,室温下溶胀12h,升温至65℃;
S4:在氮气保护下,向乳液体系中缓慢滴加剩余1/3丙烯酸酯单体以及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质量的0.1%,并用去离子水稀释50倍),滴加时间为3小时,滴加过程反应釜内保持75℃,引发剂滴加完成后,保温反应2h,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到抗芯吸剂;
S5、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制备:
拉伸前从纺丝甬道下来的丝束,在第一道油剂系统上加入无氟抗芯吸剂,由五道拉伸热辊连续拉伸和一道热定型,拉伸倍率4.9,松弛倍率7.2%,卷绕速度3000m/min。利用油轮上油的方式上无氟抗芯吸剂。处理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相关参数见表1。
对比例4(和实施例1对比,丙烯酸类抗芯吸剂的常规聚合方法)
S1:将2.17g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6.5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308(SDS:1308质量比1:3,乳化剂为丙烯酸酯类单体总质量的15%)在50℃下,加入去离子水溶解,得到乳化剂水溶液;
S2:在10000r/min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向上述乳化剂水溶液中缓慢滴入25.96g丙烯酸十八酯、11.6g丙烯酸羟乙酯和12.8g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丁酯的摩尔比为1占拒水剂总质量20%),滴加完成后搅拌10min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用量的0.1%,去离子水稀释50倍);
S3:在氮气氛围保护下,70℃条件滴加3h,再保温反应2h。自然冷却,得到含外加乳化剂的无氟聚丙烯酸酯抗芯吸剂;
S4、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制备:
拉伸前从纺丝甬道下来的丝束,在第一道油剂系统上加入无氟抗芯吸剂,由五道拉伸热辊连续拉伸和一道热定型,拉伸倍率4.9,松弛倍率7.2%,卷绕速度3000m/min。利用油轮上油的方式上无氟抗芯吸剂。处理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相关参数见表1。
对比例5(和实施例1对比,丙烯酸类抗芯吸剂的常规聚合方法-种子乳液聚合)
S1:将2.17g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6.5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308(SDS:1308质量比1:3,乳化剂为丙烯酸酯类单体总质量的15%)在50℃下,加入去离子水溶解,得到乳化剂水溶液;
S2:在10000r/min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取1/2体积的上述乳化剂水溶液,在其中缓慢滴入1/3*25.96g丙烯酸十八酯、11.6g丙烯酸羟乙酯和12.8g丙烯酸丁酯的混合溶液(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丁酯的摩尔比为1占拒水剂总质量20%),滴加完成后,在细胞粉碎机中超声10min(功率25%,0℃冷水浴)得到种子乳液。超声完成后,将前述种子乳液在10000r/min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分别滴加剩余1/2乳化剂水溶液和2/3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丁酯混合液,随后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用量的0.1%,去离子水稀释50倍);
S3:在氮气氛围保护下,75℃条件滴加3h,再保温反应2h。自然冷却,得到含外加乳化剂的无氟聚丙烯酸酯抗芯吸剂;
S4、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制备:
拉伸前从纺丝甬道下来的丝束,在第一道油剂系统上加入无氟抗芯吸剂,由五道拉伸热辊连续拉伸和一道热定型,拉伸倍率4.9,松弛倍率7.2%,卷绕速度3000m/min。利用油轮上油的方式上无氟抗芯吸剂。处理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相关参数见表1。
对比例6(和实施例1对比,制备含氟丙烯酸类抗芯吸剂)
S1:将2.17g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6.5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308(SDS:1308质量比1:3,乳化剂为丙烯酸酯类单体总质量的15%)在50℃下,加入去离子水溶解,得到乳化剂水溶液;
S2:在10000r/min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向上述乳化剂水溶液中缓慢滴入33.4g全氟己基丙烯酸酯、11.6g丙烯酸羟乙酯和12.8g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酯单体占拒水剂总质量的20%),滴加完成后搅拌10min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用量的0.1%,去离子水稀释50倍);
S3:在氮气氛围保护下,75℃条件滴加3h,再保温反应2h。自然冷却,得到含外加乳化剂的无氟聚丙烯酸酯抗芯吸剂;
S4、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制备:
拉伸前从纺丝甬道下来的丝束,在第一道油剂系统上加入无氟抗芯吸剂,由五道拉伸热辊连续拉伸和一道热定型,拉伸倍率4.9,松弛倍率7.2%,卷绕速度3000m/min。利用油轮上油的方式上无氟抗芯吸剂。处理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相关参数见表1。
试验例
按照如下试验方法对实施例实施例1-6、对比例1-6制备得到的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进行测试:
1.芯吸高度测试方法:
芯吸高度按照FZ/T 01071的规定执行,取6段抗芯吸丝,将丝的一端至于水中,丝保持直立。记录30min时芯吸高度的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2.乳液粒径测试:
室温条件下取少量待测乳液,用去离子水稀释100倍后转移至测试玻璃槽内,用ZEN3700 Nano ZSE电位与粒径分析仪分别测试乳液的粒径电位。
3.机械稳定性测试方法:
在室温条件下,取30ml乳液于50ml离心试管中,使用台式高速离心机TG16-WS,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半小时,然后取出离心管,观察离心管底部是否有沉淀产生。
4.稀释稳定性测试方法:
在100ml带有刻度的试管中,用滴管加入5ml乳液,然后用滴管加入8ml无离子水。充分摇匀后放置在试管架上,分别于24h、48h后观察有无分层、分水、沉淀发生。
5.强度测试方法:
取5根纤维样品,长度20cm,选择测试所需的夹具并将其安装在机器上。使用Instron 5965万能试验机进行测试,纤维上部固定装置应安装在传感器下方并连接至传感器,下部固定装置应安装在基座上。用少许力将纤维样品的另一端放入下部固定装置,并在样品的下端施加预张力以使样品笔直。上夹具向上移动,直到样品条断裂。每段纤维测量五次取平均值。
6.含油率测试方法:
取5个纤维试样,使用纽迈核磁纤维含油率测试仪测试每个样品的含油率,测试5次取平均值。
表1实施例1-6、对比例1-6制备得到的抗芯吸涤纶工业长丝的测试结果
1.产品芯吸高度对比:对比表1中实施例1和对照例1可以发现,本发明设计的无氟抗芯吸剂(实施例1)与不加季戊二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改性的抗芯吸剂相比具有更低的芯吸高度,且远小于10mm。由于本发明设计的无氟抗芯吸剂乳液粒径更低,在高速纺丝过程中乳液在丝束表面的成膜性更好,可以较短时间内均匀包裹丝束,从而提高丝束整体抗芯吸能力。
2.对比表1中实施例1和对照例2,本发明设计的无氟抗芯吸剂比不带硅油的抗芯吸剂具有更低的芯吸高度,这得益于实施例1中在聚氨酯主链段引入硅油,硅油自身具有一定的疏水效果,在丝束表面硅油可以与疏水长链烷烃起到协同作用,硅油的柔性结构使其可以填充长链烷烃的分子链空隙,从而使疏水膜致密且牢固,达到更好的疏水效果。
3.对比表1中实施例1和对照例3,本发明设计的无氟抗芯吸剂与制备聚氨酯过程中不加入丙烯酸酯单体,先制备水性聚氨酯乳液,在加入丙烯酸酯进入乳液聚合得到的抗芯吸剂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因在制备过程中就已将丙烯酸酯与聚氨酯混合,其混合均匀性更好,乳液抗芯吸能力更强,乳液稳定性更高。
4.对比表1中实施例1和对照例4-5,本发明设计的无氟抗芯吸剂与仅含丙烯酸酯类抗芯吸剂相比,芯吸高度更低,乳液粒径更小,乳液稳定性更强。
5.对比表1中实施例1和对照例6,本发明设计的无氟抗芯吸剂与含氟丙烯酸酯类抗芯吸剂相比,抗芯吸高度基本持平,但本发明制备的乳液粒径小,成膜性及乳液稳定性优于含氟丙烯酸酯类抗芯吸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抗芯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和二异氰酸酯混合反应,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S2:将聚氨酯预聚体与多元醇类化合物、丙烯酸酯单体混合,得到混合物;
S3:在混合物中加入含有碳碳双键的封端剂,对聚氨酯进行封端,再调节体系pH至中性,加水搅拌自乳化,得到水性聚氨酯包裹的丙烯酸酯单体乳液;
S4:在丙烯酸酯单体乳液中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抗芯吸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芯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的步骤包括先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和羟基硅油混合,升温至70-80℃,再滴加二异氰酸酯至体系中的异氰酸根为25-40%,再降温至50-55℃,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芯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的步骤包括在聚氨酯预聚体中滴加多元醇类化合物和丙烯酸酯单体,滴加完成后升温至60-65℃,保温反应至体系中的异氰酸根为4-8%,得到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芯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包括分子量为2000~4000的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二异氰酸酯包括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临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芯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类化合物包括二羟甲基丁酸、二羟甲基丙酸、4,4-二羟甲基联苯、2,3-二(羟甲基)萘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含有碳碳双键的封端剂包括丙烯酸羟乙酯、3-丁烯-1-醇、4-羟基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丙烯酸酯单体包括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己酯、丙烯酸十六酯、丙烯酸十七酯、超支化丙烯酸十七酯、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苯丙酯、丙烯酸苯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引发剂包括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丁脒二盐酸盐、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氧化苯甲酰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芯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0.5~0.8):(0.7~1):1;
S2中丙烯酸酯单体与S1中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共聚物、羟基硅油、二异氰酸酯的物质的量之和的摩尔比为(0.8~1.2):1;
S3中加水搅拌自乳化过程中加入的水为去离子水,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为所加入反应体系的质量的1.5~4倍;
所述引发剂的加入量为丙烯酸单体质量的0.1%~0.5%;
所述S3中封端剂的添加量按照添加至体系内异氰酸根含量≤0.5%的量添加。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抗芯吸剂,其结构式包括其中,n,m为1~50的自然数;
A的来源为含有碳碳双键的封端剂,结构式包括A在分子中的结合位为R4,R5,R6,R7中的任意一个,其中R4,R5,R6,R7分别独立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链烷基、氨基、醚基、酯基;
B的结构式包括其中,d为50~100的自然数;R8的来源为二异氰酸酯,R9为羟基硅油;
C的来源为多元醇类化合物,结构式包括C在分子中的结合位为R1,R2,R3中的任意一个,其中R1,R2,R3分别独立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链烷基;
D的结构式包括其中e是1~100的自然数;
其中R10的结构式包括其为季戊二醇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其中a,b为10~56的自然数;
E的结构式包括其中R11为氢或甲基;R12为甲基或苯基;R13为碳原子数1~17的长链烷烃。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抗芯吸剂在涤纶工业长丝中的应用。
9.一种涤纶工业长丝的抗芯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涤纶长丝拉伸前,在第一道油剂系统上加入抗芯吸剂,由五道拉伸热辊连续拉伸和一道热定型,拉伸倍率4.9,松弛倍率6.5~8%,卷绕速度2000~3500m/min,利用油轮上油的方式在涤纶长丝附上抗芯吸剂。
10.一种涤纶工业长丝,其表面含有抗芯吸剂或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方法制备得到的。
CN202311564927.3A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抗芯吸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涤纶工业长丝及其抗芯吸处理方法 Pending CN1175107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4927.3A CN117510756A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抗芯吸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涤纶工业长丝及其抗芯吸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4927.3A CN117510756A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抗芯吸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涤纶工业长丝及其抗芯吸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10756A true CN117510756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58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64927.3A Pending CN117510756A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抗芯吸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涤纶工业长丝及其抗芯吸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107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62104B1 (en) Oem textile finishing compositions
CN1615329A (zh) 四氢呋喃、环氧乙烷和其他环醚的共聚物
CN111072881A (zh)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树脂、水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55916B (zh) 碳纤维集束剂、缠绕成型用碳纤维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87549A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树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85349A (zh) 有机硅改性的聚氨酯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JPH01284518A (ja) セグメント化ポリウレタ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Xu et al. Effect of generation number on properties of fluoroalkyl‐terminated hyperbranched polyurethane latexs and its films
CN117510756A (zh) 一种抗芯吸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涤纶工业长丝及其抗芯吸处理方法
CN113121773A (zh) 一种磺酸型无溶剂水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US3329758A (en) Treating polyester filament with a surface active compound to permit lagging before drawing
US4943602A (en) Preparation of aqueous polyester dispersions and use thereof
JP2559026B2 (ja) 付着性の改良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繊維製品の製造方法
CN115197395B (zh) 一种超纤革含浸用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3335209A (en) Method of treating polyester filaments
CN113056584A (zh) 纤维集束剂、纤维材料、成形材料及成形品
CN113004467B (zh) 一种反应型聚氨酯改性苯丙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TWI811576B (zh) 水性聚氨酯樹脂的製備方法
CN113861377A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聚脲分散体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hen et al. Potassium ion‐based polyurethane anionomers: effects of emulsification on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CN113004481B (zh) 一种反应型聚氨酯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US5637356A (en) Polyesters, polyester/acrylic dispersions,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KR20040027508A (ko) 일시적으로 가교결합되는 폴리에스테르 중합체
JPH04500543A (ja) ポリウレタン含有紡糸仕上剤
CN111471169A (zh) 一种抗菌聚酯切片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