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10392A - 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10392A
CN117510392A CN202311479983.7A CN202311479983A CN117510392A CN 117510392 A CN117510392 A CN 117510392A CN 202311479983 A CN202311479983 A CN 202311479983A CN 117510392 A CN117510392 A CN 117510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sindolyl
compound
indolyl
ethyl
containing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799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江华
谢馥伃
张越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4799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103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10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103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ne carbocyclic ring
    • C07D209/04Indoles; Hydrogenated indoles
    • C07D209/10Indoles; Hydrogenated indoles with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hetero ring
    • C07D209/18Radicals substituted by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 C07D209/24Radicals substituted by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with an alkyl or cycloalkyl radical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dol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和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本发明利用非过渡金属催化剂实现了对称双吲哚基和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的选择性合成。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无需将单吲哚基化合物进行分离,而是用一锅两步法实现选择性的合成过程,操作简单。本发明采用的路易斯酸催化剂三(五氟苯基)硼烷和三(五氟苯基)铝烷易于合成,相较于传统的过渡金属催化剂,本方法的催化体系环境友好,避免了合成过程中重金属残留的可能。本发明适用的底物范围广且产率高,反应条件温和,避免了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使用,同时具有100%的原子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吲哚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在生物学和化学领域表现出多种应用。而对于双吲哚基化合物的研究是更具有价值的,它们可以从陆地和海洋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并被多项研究证明具有抗癌、抗肿瘤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功效。因此,合成含有双吲哚骨架的化合物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合成含有两种不同吲哚取代基的双吲哚基化合物还可以赋予分子更丰富的变化。但这类结构的合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体系对反应底物的活性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在已报道的工作中,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合成通常通过吲哚和含有C-O键官能团的底物(如酮、醛、醇等)的加成和偶联反应得到,该过程需要过渡金属催化剂进行催化。然而,这些方法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小分子副产物,如H2O,H2等,从而导致反应的原子经济性降低;同时上述方法还存在工艺复杂,且得到的产物中有重金属残留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工艺简便,反应的原子经济性高,且得到的产物不含重金属残留,纯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双吲哚基化合物包括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和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
所述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硼烷、联烯酸乙酯和第一极性有机溶剂第一混合,进行第一加成反应,得到所述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
所述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铝烷、联烯酸乙酯和第二极性有机溶剂第二混合,进行第二加成反应,得到反应料液;
将所述反应料液、第三含吲哚基化合物和三(五氟苯基)硼烷第三混合,进行第三加成反应,得到所述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
所述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和第三含吲哚基化合物的结构不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含吲哚基化合物、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和第三含吲哚基化合物独立的包括
优选的,所述联烯酸乙酯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极性溶剂和第二极性溶剂独立的包括氘代苯、氯仿、二氯甲烷和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合中,所述第一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硼烷和联烯酸乙酯的摩尔比为0.2:0.005~0.02:0.1;所述第一含吲哚基化合物和第一极性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0.2~2mmol:0.6~2mL。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成反应的温度为40~70℃,时间为1~6h。
优选的,所述第二混合中,所述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铝烷和联烯酸乙酯的摩尔比为0.1:0.005~0.02:0.1;所述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和第二极性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0.1~2mmol:0.6~2mL。
优选的,所述第二加成反应的温度为40~70℃,时间为1~4h。
优选的,所述第三混合中,所述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第三吲哚基化合物和三(五氟苯基)硼烷的摩尔比为0.1:0.1:0.005~0.02。
优选的,所述第三加成反应的温度为40~70℃,时间为1~4h。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双吲哚基化合物包括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和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所述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硼烷、联烯酸乙酯和第一极性有机溶剂第一混合,进行第一加成反应,得到所述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所述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铝烷、联烯酸乙酯和第二极性有机溶剂第二混合,进行第二加成反应,得到反应料液;将所述反应料液、第三含吲哚基化合物和三(五氟苯基)硼烷第三混合,进行第三加成反应,得到所述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所述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和第三含吲哚基化合物的结构不同。本发明利用非过渡金属催化剂实现了对称双吲哚基和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的选择性合成。具体过程为利用三(五氟苯基)硼烷催化吲哚和联烯酸乙酯发生二次加成来合成对称的双吲哚基化合物;利用三(五氟苯基)铝烷催化吲哚和联烯酸乙酯发生一次加成,合成了保留一个C=C键的单吲哚基化合物,再向体系加入不同于上一步骤的吲哚和三(五氟苯基)硼烷催化剂来实现第二次加成反应,最终得到了不对称的双吲哚基化合物。最重要的是该过程无需将单吲哚基化合物进行分离,而是用一锅两步法实现选择性的合成过程,操作简单。本发明采用的路易斯酸催化剂三(五氟苯基)硼烷和三(五氟苯基)铝烷易于合成,相较于传统的过渡金属催化剂,本方法的催化体系环境友好,避免了合成过程中重金属残留的可能。本发明适用的底物范围广且产率高,反应条件温和,避免了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使用,同时具有100%的原子经济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双吲哚基化合物包括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和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
所述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硼烷、联烯酸乙酯和第一极性有机溶剂第一混合,进行第一加成反应,得到所述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
所述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铝烷、联烯酸乙酯和第二极性有机溶剂第二混合,进行第二加成反应,得到反应料液;
将所述反应料液、第三含吲哚基化合物和三(五氟苯基)硼烷第三混合,进行第三加成反应,得到所述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
所述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和第三含吲哚基化合物的结构式不同。
在本发明中,若无特殊说明,所有制备原料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产品。
在本发明中,所述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硼烷、联烯酸乙酯和第一极性有机溶剂第一混合,进行第一加成反应,得到所述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含吲哚基化合物优选包括
在本发明中,所述联烯酸乙酯优选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在本发明中,所述三(五氟苯基)硼烷(B(C6F5)3)优选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极性溶剂优选包括氘代苯(C6D6)、氯仿、二氯甲烷和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硼烷和联烯酸乙酯的摩尔比优选为0.2:0.005~0.02:0.1,进一步优选为0.2:0.01~0.015:0.1;所述第一含吲哚基化合物和第一极性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优选为0.2~2mmol:0.6~2mL。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加成反应的温度优选为40~70℃,时间优选为1~6h。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加成反应优选在密封条件下进行。
所述第一加成反应后,本发明还优选包括对得到的产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进行纯化;所述硅胶柱色谱法使用的洗脱剂优选为己烷和乙酸乙酯,所述乙烷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优选为20:1。
在本发明中,所述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铝烷、联烯酸乙酯和第二极性有机溶剂第二混合,进行第二加成反应,得到反应料液;
将所述反应料液、第三含吲哚基化合物和三(五氟苯基)硼烷第三混合,进行第三加成反应,得到所述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
所述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和第三含吲哚基化合物的结构式不同。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第三含吲哚基化合物和所述第一含吲哚基化合物的种类一致,在此不再赘述;且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和第三含吲哚基化合物不相同。
在本发明中,所述三(五氟苯基)铝烷(Al(C6F5)3)优选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在本发明中,所述联烯酸乙酯的结构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联烯酸乙酯的结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极性有机溶剂的种类和所述第一极性有机溶剂的种类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混合中,所述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铝烷和联烯酸乙酯的摩尔比优选为0.1:0.005~0.02:0.1,进一步优选为0.2:0.01~0.015:0.1;所述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和第二极性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优选为0.1~2mmol:0.6~2mL。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加成反应的温度优选为40~70℃,时间优选为1~4h。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加成反应优选在密封条件下进行。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加成反应后,不需要任何的后处理过程,直接将得到的反应料液进行后续的反应。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混合中,所述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第三吲哚基化合物和三(五氟苯基)硼烷的摩尔比优选为0.1:0.1:0.005~0.02,进一步优选为0.1:0.1:0.01~0.015。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加成反应的温度优选为40~70℃,时间优选为1~4h。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加成反应优选在密封条件下进行。所述第三加成反应后,本发明还优选包括对得到的产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进行纯化;所述硅胶柱色谱法使用的洗脱剂优选为己烷和乙酸乙酯,所述乙烷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优选为20:1。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以下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联烯酸乙酯的结构为:
实施例1
合成3,3-双(1-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所述3,3-双(1-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合成方法为:
向2mL的核磁反应管中依次加入1-甲基吲哚(26.2mg,0.2mmol)、溶剂C6D6(0.6mL)、路易斯酸催化剂B(C6F5)3(5.1mg,0.01mmol)和联烯酸乙酯(11.2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70℃加热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使用体积比为己烷:乙酸乙酯=20:1的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得到3,3-双(1-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分离产率为81%;产物核磁共振数据如下:1H NMR(500MHz,C6D6)δ7.59(d,J=8.0Hz,2H,HAr),7.12(t,J=7.6Hz,2H,HAr),6.97(dd,J=16.8,8.7Hz,4H,HAr),6.75(s,2H,HAr),3.73(q,J=7.1Hz,2H,CH2CH3),3.48(s,2H,CH2),2.95(s,6H,N-CH3),2.32(s,3H,CH3),0.60(t,J=7.1Hz,3H,CH2CH3);13C NMR(126MHz,C6D6)δ171.25,138.24,127.32,126.41,122.19,121.78,121.47,118.97,109.51,59.47,46.46,38.48,31.97,28.47,13.84。
实施例2
合成3,3-双(1,5-二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所述3,3-双(1,5-二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合成方法为:
向2mL的核磁反应管中依次加入1-甲基-5-甲基吲哚(29.0mg,0.2mmol)、溶剂C6D6(0.6mL)、路易斯酸催化剂B(C6F5)3(5.1mg,0.01mmol)和联烯酸乙酯(11.2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40℃加热6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使用体积比为己烷:乙酸乙酯=20:1的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得到3,3-双(1,5-二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分离产率为77%;产物核磁共振数据如下:1H NMR(500MHz,C6D6)δ7.56(s,2H,HAr),7.00(d,J=8.4Hz,2H,HAr),6.95(d,J=8.3Hz,2H,HAr),6.77(s,2H,HAr),3.75(q,J=7.1Hz,2H,CH2CH3),3.59(s,2H,CH2),2.96(s,6H,N-CH3),2.40(s,3H,CH3),2.27(s,6H,ArCH3),0.62(t,J=7.1Hz,3H,CH2CH3);13C NMR(126MHz,C6D6)δ171.35,136.90,127.68,127.60,126.76,123.17,121.78,121.57,109.38,59.46,46.45,38.66,32.05,28.41,21.90,13.85。
实施例3
合成3,3-双(1-甲基-5-氟吲哚-3-基)丁酸乙酯,所述3,3-双(1-甲基-5-氟吲哚-3-基)丁酸乙酯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合成方法为:
向2mL的核磁反应管中依次加入1-甲基-5-氟吲哚(30.0mg,0.2mmol)、溶剂C6D6(0.6mL)、路易斯酸催化剂B(C6F5)3(5.1mg,0.01mmol)和联烯酸乙酯(11.2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70℃加热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使用体积比为己烷:乙酸乙酯=20:1的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得到3,3-双(1-甲基-5-氟吲哚-3-基)丁酸乙酯,分离产率为88%;产物核磁共振数据如下:1H NMR(500MHz,C6D6)δ7.22(dd,J=10.2,2.5Hz,2H),HAr,6.82(td,J=9.0,2.5Hz,2H,HAr),6.69(s,2H,HAr),6.64(dd,J=8.8,4.4Hz,2H,HAr),3.73(q,J=7.1Hz,2H,CH2CH3),3.25(s,2H,CH2),2.84(s,6H,N-CH3),2.13(s,3H,CH3),0.62(t,J=7.1Hz,3H,CH2CH3);13C NMR(126MHz,C6D6)δ170.93,158.62,156.76,134.75,127.29,127.25(d,J=9.8Hz),121.56,110.33,110.29(d,J=9.9Hz),109.98,109.88(d,J=26.3Hz),106.24,106.15(d,J=23.6Hz),59.57,45.95,37.80,32.15,27.98,13.84。
实施例4
合成3,3-双(1-甲基-5-苯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所3,3-双(1-甲基-5-苯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合成方法为:
向2mL的核磁反应管中依次加入1-甲基-5-苯基吲哚(41.4mg,0.2mmol)、溶剂C6D6(0.6mL)、路易斯酸催化剂B(C6F5)3(5.1mg,0.01mmol)和联烯酸乙酯(11.2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70℃加热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使用体积比为己烷:乙酸乙酯=20:1的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得到3,3-双(1-甲基-5-苯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分离产率为88%;产物核磁共振数据如下:1H NMR(500MHz,C6D6)δ7.97(s,2H,HAr),7.56(d,J=7.6Hz,4H,HAr),7.43(d,J=9.0Hz,2H,HAr),7.22(t,J=7.6Hz,4H,HAr),7.11(t,J=7.6Hz,2H,HAr),7.01(d,J=8.5Hz,2H,HAr),6.78(s,2H,HAr),3.74(q,J=7.1Hz,2H,CH2CH3),3.58(s,2H,CH2),2.93(s,6H,N-CH3),2.39(s,3H,CH3),0.62(t,J=7.1Hz,3H,CH2CH3);13C NMR(126MHz,C6D6)δ171.30,143.60,137.85,132.70,128.92,127.28,126.34,122.64,121.52,120.41,109.93,59.63,46.59,38.57,32.01,28.58,13.87。
实施例5
合成3-(1,6-二甲基-吲哚-3-基)-3-(1-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所述3-(1,6-二甲基-吲哚-3-基)-3-(1-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合成方法为:
向2mL的核磁反应管中依次加入1-甲基吲哚(13.1mg,0.1mmol)、溶剂C6D6(0.6mL)、路易斯酸催化剂Al(C6F5)3(5.3mg,0.01mmol)和联烯酸乙酯(11.2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70℃加热1小时。反应结束后再向核磁管中加入路易斯酸催化剂B(C6F5)3(5.1mg,0.01mmol)和1-甲基-5-甲基吲哚(14.5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40℃加热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使用体积比为己烷:乙酸乙酯=20:1的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得到3-(1,6-二甲基-吲哚-3-基)-3-(1-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分离产率为50%;产物核磁共振数据如下:1H NMR(500MHz,C6D6)δ7.61(d,J=8.0Hz,1H,HAr),7.48(d,J=8.1Hz,1H,HAr),7.13(t,J=7.6Hz,1H,HAr),7.02-6.94(m,2H,HAr),6.84(s,1H,HAr),6.79(d,J=8.2Hz,1H,HAr),6.76(s,1H,HAr),6.73(s,1H,HAr),3.75(q,J=7.0Hz,2H,CH2CH3),3.49(s,2H,CH2),3.00(s,3H,N-CH3 from1,6-dimethyl-1H-indol-3-yl),2.96(s,3H,N-CH3 from 1-methyl-1H-indol-3-yl),2.34(d,J=3.7Hz,6H,ArCH3 and CH3),0.62(t,J=7.2Hz,3H,CH2CH3);13C NMR(126MHz,C6D6)δ171.29,138.69,138.23,130.75,127.37,126.38,125.76,125.33,122.30,122.18,122.11,121.77,121.46,120.75,118.95,109.52,109.48,59.46,46.48,38.44,31.97,28.48,21.92,13.86。
实施例6
合成3-(1-甲基-吲哚-3-基)-3-(1-甲基-5-氟-吲哚-3-基)丁酸乙酯,所述3-(1-甲基-吲哚-3-基)-3-(1-甲基-5-氟-吲哚-3-基)丁酸乙酯具有如下结构:
合成方法为:
向2mL的核磁反应管中依次加入1-甲基-5-氟吲哚(14.9mg,0.1mmol),溶剂C6D6(0.6mL)、路易斯酸催化剂Al(C6F5)3(5.3mg,0.01mmol)和联烯酸乙酯(11.2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70℃加热1小时;反应结束后再向核磁管中加入路易斯酸催化剂B(C6F5)3(5.1mg,0.01mmol)和1-甲基-吲哚(13.1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40℃加热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使用体积比为己烷:乙酸乙酯=20:1的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得到3-(1-甲基-吲哚-3-基)-3-(1-甲基-5-氟-吲哚-3-基)丁酸乙酯,分离产率为21%;产物核磁共振数据如下:1H NMR(500MHz,C6D6)δ7.52(d,J=8.0Hz,1H,HAr),7.31(dd,J=10.3,2.5Hz,1H,HAr),7.11(t,J=7.6Hz,1H,HAr),7.01-6.91(m,2H,HAr),6.85(td,J=9.0,2.5Hz,1H,HAr),6.77(s,1H,HAr),6.68(s,1H,HAr),6.66(dd,J=8.8,4.4Hz,1H,HAr),3.74(q,J=7.1Hz,2H,CH2CH3),3.36(d,J=3.4Hz,2H,CH2),2.93(s,3H,N-CH3 from 1-methyl-1H-indol-3-yl),2.86(s,3H,N-CH3from5-fluoro-1-methyl-1H-indol-3-yl),2.23(s,3H,CH3),0.61(t,J=7.1Hz,3H,CH2CH3);13CNMR(126MHz,C6D6)δ170.71,158.26,156.41,137.87,134.37,127.11,127.03,126.75,125.72,121.66(d,J=4.4Hz),121.34,121.13(d,J=11.7Hz),118.57,109.75(d,J=9.7Hz),109.52,106.10(d,J=23.8Hz),59.14,45.82,37.76,31.79,31.56,27.84,13.46。
实施例7
合成3-(1,6-二甲基-吲哚-3-基)-3-(1-甲基-5-氟-吲哚-3-基)丁酸乙酯所述3-(1,6-二甲基-吲哚-3-基)-3-(1-甲基-5-氟-吲哚-3-基)丁酸乙酯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合成方法为:
向2mL的核磁反应管中依次加入1-甲基-5-氟吲哚(14.9mg,0.1mmol)、溶剂C6D6(0.6mL)、路易斯酸催化剂Al(C6F5)3(5.3mg,0.01mmol)和联烯酸乙酯(11.2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70℃加热1小时;反应结束后再向核磁管中加入路易斯酸催化剂B(C6F5)3(5.1mg,0.01mmol)和1,6-二甲基-吲哚(14.5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40℃加热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使用体积比为己烷:乙酸乙酯=20:1的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得到3-(1,6-二甲基-吲哚-3-基)-3-(1-甲基-5-氟-吲哚-3-基)丁酸乙酯,分离产率为32%;产物核磁共振数据如下:1HNMR(500MHz,C6D6)δ7.40(d,J=7.9Hz,1H,HAr),7.35(dd,J=10.2,2.5Hz,1H,HAr),6.87-6.81(m,2H,HAr),6.77(d,J=6.6Hz,2H,HAr),6.65(dd,J=8.8,4.4Hz,1H,HAr),6.62(s,1H,HAr),3.76(qd,J=7.1,3.1Hz,2H,CH2CH3),3.38(d,J=5.0Hz,2H,CH2),3.19(s,3H,N-CH3 from1,7-dimethyl-1H-indol-3-yl),2.86(s,3H,N-CH3 from5-fluoro-1-methyl-1H-indol-3-yl),2.31(s,3H,ArCH3),2.24(s,3H,CH3),0.65(t,J=7.1Hz,3H,CH2CH3);13C NMR(126MHz,C6D6)δ171.12,158.63,156.78,137.07,134.75,127.52,124.34,122.06,121.24(d,J=7.6Hz),119.65,119.21,110.12(d,J=9.6Hz),109.88,109.67,106.55,106.37,59.52,46.06,37.98,36.11,32.17,28.10,19.79,13.87。
实施例8
合成3-(1-甲基-5-氟吲哚-3-基)-3-(1,7-二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所述3-(1-甲基-5-氟吲哚-3-基)-3-(1,7-二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合成方法为:
向2mL的核磁反应管中依次加入1-甲基-5-氟吲哚(14.9mg,0.1mmol)、溶剂C6D6(0.6mL)、路易斯酸催化剂Al(C6F5)3(5.3mg,0.01mmol)和联烯酸乙酯(11.2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70℃加热1小时;反应结束后再向核磁管中加入路易斯酸催化剂B(C6F5)3(5.1mg,0.01mmol)和1,7-二甲基-吲哚(14.5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40℃加热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使用体积比为己烷:乙酸乙酯=20:1的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得到3-(1-甲基-5-氟吲哚-3-基)-3-(1,7-二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分离产率为32%;产物核磁共振数据如下:1HNMR(500MHz,C6D6)δ7.40(d,J=7.9Hz,1H,HAr),7.35(dd,J=10.2,2.5Hz,1H,HAr),6.87-6.81(m,2H,HAr),6.77(d,J=6.6Hz,2H,HAr),6.65(dd,J=8.8,4.4Hz,1H,HAr),6.62(s,1H,HAr),3.76(qd,J=7.1,3.1Hz,2H,CH2CH3),3.38(d,J=5.0Hz,2H,CH2),3.19(s,3H,N-CH3 from1,7-dimethyl-1H-indol-3-yl),2.86(s,3H,N-CH3 from5-fluoro-1-methyl-1H-indol-3-yl),2.31(s,3H,ArCH3),2.24(s,3H,CH3),0.65(t,J=7.1Hz,3H,CH2CH3);13C NMR(126MHz,C6D6)δ171.12,158.63,156.78,137.07,134.75,127.52,124.34,122.06,121.24(d,J=7.6Hz),119.65,119.21,110.12(d,J=9.6Hz),109.88,109.67,106.55,106.37,59.52,46.06,37.98,36.11,32.17,28.10,19.79,13.87。
实施例9
合成3-(1-甲基-5-溴吲哚-3-基)-3-(1-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所述3-(1-甲基-5-溴吲哚-3-基)-3-(1-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合成方法为:
向2mL的核磁反应管中依次加入1-甲基-5-溴吲哚(20.9mg,0.1mmol)、溶剂C6D6(0.6mL)、路易斯酸催化剂Al(C6F5)3(5.3mg,0.01mmol)和联烯酸乙酯(11.2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70℃加热1小时;反应结束后再向核磁管中加入路易斯酸催化剂B(C6F5)3(5.1mg,0.01mmol)和1-甲基-吲哚(13.1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40℃加热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使用体积比为己烷:乙酸乙酯=20:1的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得到3-(1-甲基-5-溴吲哚-3-基)-3-(1-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分离产率为26%;产物核磁共振数据如下:1H NMR(500MHz,C6D6)δ7.87(d,J=1.8Hz,1H,HAr),7.51(dd,J=7.5,1.5Hz,1H,HAr),7.23(dd,J=8.7,1.9Hz,1H,HAr),7.11(td,J=7.4,7.0,1.1Hz,1H,HAr),6.99-6.94(m,2H,HAr),6.68(d,J=3.6Hz,2H,HAr),6.59(d,J=8.7Hz,1H,HAr),3.72(q,J=7.1Hz,2H,CH2CH3),3.35(s,2H,CH2),2.93(s,3H,N-CH3 from 1-methyl-1H-indol-3-yl),2.78(s,3H,N-CH3 from1-methyl-5-bromo-1H-indol-3-yl),2.20(s,3H,CH3),0.61(t,J=7.1Hz,3H,CH2CH3);13C NMR(126MHz,C6D6)δ171.02,138.27,136.71,128.87,127.06,126.12,124.37,123.96,121.82,121.70,121.58,121.48,118.97,112.63,111.12,109.70,59.53,46.27,38.19,31.95,28.30,13.83。
实施例10
合成3-(1-甲基-5-苯基吲哚-3-基)-3-(1,5-二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所述3-(1-甲基-5-苯基吲哚-3-基)-3-(1,5-二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合成方法为:
向2mL的核磁反应管中依次加入1-甲基-5-苯基吲哚(21.0mg,0.1mmol)、溶剂C6D6(0.6mL)、路易斯酸催化剂Al(C6F5)3(5.3mg,0.01mmol)和联烯酸乙酯(11.2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70℃加热1小时;反应结束后再向核磁管中加入路易斯酸催化剂B(C6F5)3(5.1mg,0.01mmol)和1,5-二甲基-吲哚(14.5mg,0.1mmol);随后将核磁反应管密封并在40℃加热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使用体积比为己烷:乙酸乙酯=20:1的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得到3-(1-甲基-5-苯基吲哚-3-基)-3-(1,5-二甲基-吲哚-3-基)丁酸乙酯,分离产率为45%;产物核磁共振数据如下:1H NMR(500MHz,C6D6)δ7.97-7.93(m,1H,HAr),7.56(s,1H,HAr),7.54(s,2H,HAr),7.43(dd,J=8.5,1.6Hz,1H,HAr),7.23(t,J=7.7Hz,2H,HAr),7.11(t,J=7.4Hz,1H,HAr),6.98(dt,J=14.3,8.3Hz,3H,HAr),6.80(s,1H,HAr),6.75(s,1H,HAr),3.75(q,J=7.1Hz,2H,CH2CH3),3.58(s,2H,CH2),2.95(d,J=2.8Hz,6H,N-CH3 from 1,5-dimethyl-1H-indol-3-yl and N-CH3 from 1-methyl-5-phenyl-1H-indol-3-yl),2.39(s,3H,CH3),2.26(s,3H,ArCH3),0.63(t,J=7.1Hz,3H,CH2CH3);13C NMR(126MHz,C6D6)δ171.28,143.70,137.85,136.91,132.70,128.91,127.58,127.29,126.72,126.29,123.24,122.80,121.69,121.51,121.48,120.54,109.86,109.40,59.51,46.54,38.61,32.08,31.99,28.52,21.88,13.86。
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吲哚基化合物包括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和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
所述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硼烷、联烯酸乙酯和第一极性有机溶剂第一混合,进行第一加成反应,得到所述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
所述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铝烷、联烯酸乙酯和第二极性有机溶剂第二混合,进行第二加成反应,得到反应料液;
将所述反应料液、第三含吲哚基化合物和三(五氟苯基)硼烷第三混合,进行第三加成反应,得到所述不对称双吲哚基化合物;
所述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和第三含吲哚基化合物的结构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含吲哚基化合物、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和第三含吲哚基化合物独立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烯酸乙酯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有机溶剂和第二极性有机溶剂独立的包括氘代苯、氯仿、二氯甲烷和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中,所述第一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硼烷和联烯酸乙酯的摩尔比为0.2:0.005~0.02:0.1;所述第一含吲哚基化合物和第一极性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0.2~2mmol:0.6~2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成反应的温度为40~70℃,时间为1~6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中,所述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三(五氟苯基)铝烷和联烯酸乙酯的摩尔比为0.1:0.005~0.02:0.1;所述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和第二极性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0.1~2mmol:0.6~2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成反应的温度为40~70℃,时间为1~4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混合中,所述第二含吲哚基化合物、第三吲哚基化合物和三(五氟苯基)硼烷的摩尔比为0.1:0.1:0.005~0.0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成反应的温度为40~70℃,时间为1~4h。
CN202311479983.7A 2023-11-08 2023-11-08 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5103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79983.7A CN117510392A (zh) 2023-11-08 2023-11-08 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79983.7A CN117510392A (zh) 2023-11-08 2023-11-08 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10392A true CN117510392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65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79983.7A Pending CN117510392A (zh) 2023-11-08 2023-11-08 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103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5923B (zh) 一类3-芳基喹喔啉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8299423B (zh) 一种二氢吡咯并2-氨基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7141246B (zh) 一种靛红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11205279B (zh) 一种多取代苯并二氢呋喃并杂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1212734A1 (zh) 氮杂环卡宾基混配型镍 (ii) 配合物在合成 2- 直链烷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反应中的应用
CN114524701A (zh) 一种n-n轴手性吡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WO2023173651A1 (zh) 一种手性螺环四氢呋喃 - 吡唑啉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3061104B (zh) 一种烷基硫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1620808B (zh) 一种2-醛基吲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78099B (zh) 一种吡咯[1,2,α]吲哚生物碱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9810147B (zh) 芘标记的苯并咪唑氮杂环卡宾钯金属配合物及制备和应用
CN117510392A (zh) 一种双吲哚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5785122A (zh) 一种吲哚衍生哌啶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13717132B (zh) 一种抗癫痫药物的关键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56478B (zh) 一种烯烃1,2-双官能化反应方法
CN110734354B (zh) 一种由醇类化合物制备联芳烃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3816837A (zh) 一种4,4`-二甲氧基三苯基氯甲烷的合成方法
CN108191736B (zh) 一种2,3-二取代吲哚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77850B (zh) 一种手性n-取代-3,3-二氟-4-羟基哌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8974B (zh) 一种糖衍生吡啶三氮唑镍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CN112625015B (zh) 一种2-(1,3-二氢-2-异苯并呋喃)-1-苯乙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9761947A (zh) 一种官能化苯并色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5894372B (zh) 一种基于酮和单肼盐的吡唑啉衍生物合成方法
CN109912521B (zh) 一种一步合成烯基取代的1,2,3-三氮唑衍生物的方法
CN110156683B (zh) 喹啉类氧化物的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