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7895A - 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07895A
CN117507895A CN202311620967.5A CN202311620967A CN117507895A CN 117507895 A CN117507895 A CN 117507895A CN 202311620967 A CN202311620967 A CN 202311620967A CN 117507895 A CN117507895 A CN 117507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temperature
sealed cabin
air
exchange sea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209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倍宇
连彩云
田雅颂
陈志伟
徐耿彬
聂晓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6209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078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07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78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方法和装置,其中,该系统包括:电器盒,集成有充电桩散热模块中的电发热元器件;空调器,用于为所述电发热元器件提供冷量;热交换密封舱,与所述空调器和所述电器盒相连,用于为所述电器盒中的电发热元器件提供冷热交换的空间;密封胶条,设置在所述电器盒与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之间进行密封,以隔绝外部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在保证为充电桩散热模块提供充足冷量的同时,电发热元器件不会因过渡降温而产生凝露,从而保证了电发热元器件的安全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车的普及,对于充电桩的建设需求和充电桩性能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充电桩的关键参数之一是充电速度,由于对充电速度的需求是越来越快,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会导致电子元件在运行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也就势必需要对充电桩的热管理进行更严格的把控,如果热管理不当,会导致充电桩的散热不佳、影响其正常工作运行,甚至会产生安全事故。
针对如何高效对充电桩进行热管理,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充电桩进行有效散热,而导致的危险性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包括:
电器盒,集成有充电桩散热模块中的电发热元器件;
空调器,用于为所述电发热元器件提供冷量;
热交换密封舱,与所述空调器和所述电器盒相连,用于为所述电器盒中的电发热元器件提供冷热交换的空间;
密封胶条,设置在所述电器盒与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之间进行密封,以隔绝外部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设置有: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顶部,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的空气干球温度;
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顶部,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的空气相对湿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的散热翅片上,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中央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空气干球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进行降温或除湿控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第一侧,所述电器盒安装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
所述空调器包括: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部件、压缩机、内风机、外风机和集水箱,其中:
所述电发热元器件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内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内风机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内部,所述集水箱与所述蒸发器一体设置;
所述冷凝器、所述外风机、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部件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外部,通过蒸发器与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高温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冷凝器将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热量转移到外界空气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干燥剂盒,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底部,用于吸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的水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散热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
获取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
根据所述空气干球温度、所述空气相对湿度和所述表面温度,生成控制决策指令;
按照生成的控制决策指令,进行散热控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包括:
通过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的第一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和用于采集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的第二传感器,每间隔预定时长采集一次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以得到多次采集结果;
对所述多次采集结果取平均值,作为获取的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空气干球温度、所述空气相对湿度和所述表面温度,生成控制决策指令,包括:
在所述空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预设湿度阈值的情况下,生成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的控制决策指令;
在所述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生成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
在所述空气干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生成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
其中,所述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高于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所述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决策指令为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情况下,按照生成的控制决策指令,进行散热控制,包括:
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
根据所述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所述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
以蒸发器的内管温度为所述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减去第一预设值为目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内风机的运行转速、外风机的运行转速进行调整,以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决策指令为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情况下,按照生成的控制决策指令,进行散热控制,包括:
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
根据所述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所述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
以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大于所述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加上第二预设值,且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温度阈值为目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内风机的运行转速、外风机的运行转速进行调整,以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决策指令为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情况下,按照生成的控制决策指令,进行散热控制,包括:
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
根据所述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所述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
以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大于所述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加上第三预设值,且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小于等于第四预设温度阈值为目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内风机的运行转速、外风机的运行转速进行调整,以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
一种充电桩散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气干球温度、所述空气相对湿度和所述表面温度,生成控制决策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按照生成的控制决策指令,进行散热控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上述的充电桩散热控制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包括:电器盒,集成有充电桩散热模块中的电发热元器件;空调器,用于为所述电发热元器件提供冷量;热交换密封舱,与所述空调器和所述电器盒相连,用于为所述电器盒中的电发热元器件提供冷热交换的空间;密封胶条,设置在所述电器盒与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之间进行密封,以隔绝外部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即,通过空调器为电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并在热交换密封舱中完成散热流程,从而可以在保证为充电桩散热模块提供充足冷量的同时,电发热元器件不会因过渡降温而产生凝露,从而保证了电发热元器件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桩散热模块用空调器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行控制决策指令1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行控制决策指令2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行控制决策指令3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桩散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桩散热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
实施例1
为了实现对充电桩发热模块的降温,在本例中考虑到可以通过空调或者空气源热泵空调等为充电桩的发热模块冷量。基于此,在本例中提出了一种充电桩散热模块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通过具体的装置将空调器与充电桩的散热模块相结合,通过合理的散热降温装置以及控制方法,可以为充电桩在各种复杂环境工况中提供稳定可靠的冷量,在保证为充电桩散热模块提供充足冷量的同时,也能保证电发热元器件不会因过渡降温而产生凝露,从而保证电发热元器件的安全运行。
具体的,在本例中主要提供了:
1)一种充电桩散热模块用空调器装置,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空调器、热交换密封舱、电器盒、密封胶条以及干燥剂盒,其中:
空调器,是为充电桩散热模块提供冷量的一体式空气源热泵装置,是充电桩散热模块的核心部件之一。
热交换密封舱,是为充电桩散热模块提供热量交换的装置,主要作用是:为充电桩散热模块提供冷热交换的空间;避免空调器的冷量外溢,能够更加有效地将冷量提供给充电桩散热模块降温;避免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的湿空气接触,导致充电桩散热模块的元器件出现凝露。
电器盒,是充电桩散热模块用于集成电发热元器件的装置,通过电器盒与上述热交换密封舱结合,能够为需要降温的电发热元器件提供一个良好的热交换空间。
密封胶条,是用于在电器盒与热交换密封舱之间连接处密封用的橡胶条部件,用于隔绝外部的空气进入到热交换密封舱中,与电发热元器件接触,产生凝露。
干燥剂盒,是设置在热交换密封舱底部的用于存放干燥剂的装置,以进一步保障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间空气干燥。
具体的,如图2所示,空调器可以由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部件、压缩机、内外风机以及集水箱组成的一体式空气源热泵空调器;空调器固定安装设置在热交换密封舱的左侧,其中,蒸发器和内风机安置在热交换密封舱的内部空间,通过蒸发器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高温空气进行热交换,与蒸发器一体式组装的是集水箱,用于收集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并防止水汽向热交换密封舱内部扩散的装置,冷凝器、外风机、压缩机、节流部件设置安装在热交换密封舱的外部空间,通过冷凝器将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热量转移到外界空气中。
其中,上述电器盒及其附属电发热元器件可以固定安装设置在热交换密封舱的右侧,其中,电发热元器件安置在热交换密封舱内部,为了提高换热效果可以在电发热元器件上设置散热翅片,以增加换热面积。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空调器内风机的工作,使得电发热元器件产生热量通过强迫对流的方式,转移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调中,然后与蒸发器进行热量交换,将通过空调器转移到热交换密封舱外部空间。
进一步的,上述热交换密封舱还可以配置有用于监测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参数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蒸发器内管温的蒸发器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散热器翅片表面的温度参数的散热器翅片温度传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的干球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的相对湿度的传感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蒸发器的内管温度;散热器翅片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散热器翅片的表面温度。
上述干燥剂盒可以固定安装设置在热交换密封舱的底部,用于吸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的水分,保障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干燥。
2)一种充电桩散热模块用空调器控制系统框架:
本申请提出一种充电桩散热模块用空调器控制系统框架,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执行器模块以及智能降温模块,其中:
中央控制模块,是充电桩散热模块用空调器的核心控制模块,其通过协调控制传感器模块获取实时检测参数,接收传感器模块(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传递过来的数据信息,调动计时模块,完成对数据信息的接收、处理以及传递,然后,调动智能降温模块进行控制方法的判断、选择和反馈,最后,调动执行器模块完成相应的智能降温指令;
传感器模块,是在中央控制模块的调控下,负责对采集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参数的数据进行采集、识别、处理、存储和传递的板块。具体的,该传感器模块可以包括:设置在热交换密封舱内顶部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干球温度;设置在热交密封舱内顶部的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相对湿度;设置在散热器翅片上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散热器翅片表面的温度参数。
执行器模块,是在中央控制模块调控下,完成充电桩散热模块用空调器智能降温功能指令的执行部件,在本例中,执行器模块可以包括:压缩机模块、外风机模块以及内风机模块;
智能降温模块,存储有控制充电桩散热模块用空调器执行智能降温功能的指令,其内部包含:制冷模块和防凝露模块,其中:智能降温模块中的制冷模块,用于接收传感器模块采集的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参数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识别、处理,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选择对应的控制功能指令,完成对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的温湿调控;智能降温模块中的防凝露模块,用于接收传感器模块采集的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参数,然后对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状态进行凝露判断,根据判断的结果,选择对应的防凝露调控指令;
3)一种充电桩散热模块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由中央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执行器模块以及智能降温模块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系列控制策略和执行策略。
如图4所示,从空调器接入电源后,中央控制模块先唤醒传感器模块,通过检测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参数以及散热器翅片温度参数来选择开机或待机,其中,上述传感器模块的具体工作包括:
启动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Ta;
启动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湿度传感器,采集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RH;
启动散热器翅片温度传感器,采集散热器翅片的表面温度参数T散热器翅片
进一步的,上述传感器模块中的各传感器可以按照每△T1为时间间隔采集一组数据,连续采集5组数据,然后,反馈给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将各个传感器采集的5组数据进行求取平均值,按求取的平均值分别作为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Ta、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RH以及散热器翅片的表面温度参数T散热器翅片的状态参数。
上述△T1的取值范围可以是2s~10s,优选为6s。
在传感器模块完成上述参数采集后,可以将数据反馈给中央控制模块,由中央控制模块按照以下决策指令进行判断:
决策指令1:判断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RH是否≥70%,如果是,则执行决策指令1(除湿指令);
决策指令2:判断散热器翅片的表面温度参数T散热器翅片是否≥65℃,如果是,则执行降决策指令2(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指令);
决策指令3:判断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Ta是否≥45℃,如果是,则执行决策指令3(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指令);
其中,上述决策指令的优先等级为:决策指令1>决策指令2>决策指令3。
具体的,决策指令1是考虑到当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湿度传感器采集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RH≥70%时,认为此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过于潮湿,此时,为了保证电元器件的安全运行,需要优先执行除湿指令,以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
决策指令2是考虑到当散热器翅片温度传感器采集到散热器翅片的表面温度T散热器翅片≥65℃时,认为此时散热器翅片温度过高,此时,为了避免电元器件温度过高,需要执行降温指令,以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
决策指令3是考虑到当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Ta≥45℃时,认为此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过高,此时为了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温度,需要执行降温指令,以避免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过高。
当中央控制模块完成上述决策指令的判断后,将对应的决策指令发送给智能降温模块,智能降温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决策指令调动相应的制冷模块或防凝露模块执行工作指令,具体的:
当智能降温模块接收到决策指令1时,如图5所示,智能降温模块调动防凝露模块,防凝露,模块接收到决策指令1后,将反馈一条数据获取信号给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在接收到该条指令后,将获取的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Ta和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RH数据反馈给防凝露模块,防凝露模块在接收到中央控制模块反馈的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Ta和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RH数据后,将利用该组数据求取此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露点温度Td;
防凝露模块将计算得到的此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露点温度Td反馈给智能降温模块,然后,智能降温模块将启动制冷模块,以执行热交换密封舱除湿功能。
其中,除湿功能是通过制冷模块反馈指令给中央控制模块,由中央控制模块调动执行模块完成相应的除湿功能指令,除湿功能指令包括:启动压缩机模块,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控制方法采用PID控制方法,在智能降温模块执行决策指令1时,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压缩机运行频率的目标值为满足“T内管温=Td-2℃”,其中,“T内管温=Td-2℃”表示蒸发器的内管温T内管温的目标值是此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露点温度Td减去2℃的值,其中,蒸发器的内管温T内管温是由传感器模块的蒸发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的蒸发器内管温参数。
具体的,采用PID的控制方法,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控制目标转变为对蒸发器内管温T内管温的控制方法,即中央控制模块不直接给出压缩机的实时频率控制的目标值,而是将蒸发器的内管温T内管温作为控制参数,此时压缩机通过实时升降频控制,以实现“T内管温=Td-2℃”作为控制目标。在实现的时候,可以是启动内风机模块,内机启动后首先按最低风档运行,当内风机转速达到最低风风档的转速后,中央控制模块对内风机模块的控制也转变为PID控制方法,即,在智能降温模块执行决策指令1时,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内风机运行转速的目标值为满足“T内管温=Td-2℃”;
与压缩机的控制方法相似,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内风机运行转速的目标值为满足“T内管温=Td-2℃”的具体解释为,采用PID的控制方法,将内风机运行转速的控制目标转变为对蒸发器内管温T内管温的控制方法,即中央控制模块不直接给出内风机的实时转速控制的目标值,而是将蒸发器的内管温T内管温作为控制参数,此时内风机通过实时升降转速控制,以实现“T内管温=Td-2℃”作为控制目标。在实现的时候,可以是启动外风机模块,外机启动后首先按最高风档运行,当外风机转速达到最高风风档的转速后,中央控制模块对外风机模块的控制也转变为PID控制方法,即,智能降温模块在执行决策指令1时,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外风机运行转速的目标值为满足“T内管温=Td-2℃”;
与内风机的控制方法相似,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外风机运行转速的目标值为满足“T内管温=Td-2℃”的具体解释为,采用PID的控制方法,将外风机运行转速的控制目标转变为对蒸发器内管温T内管温的控制方法,即中央控制模块不直接给出外风机的实时转速控制目标值,而是将蒸发器的内管温T内管温作为控制参数,此时外风机通过实时升降转速控制,以实现“T内管温=Td-2℃”作为控制目标。
当智能降温模块接收到决策指令2时,如图6所示,智能降温模块先调动防凝露模块,防凝露,当智能降温模块接收到决策指令2后,反馈一条数据获取信号给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在接收到该条指令后,将获取的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Ta和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RH数据反馈给防凝露模块,防凝露模块在接收到中央控制模块反馈的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Ta和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RH数据后,通过该组数据求取此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露点温度Td;
防凝露模块将计算得到的此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露点温度Td反馈给智能降温模块,然后,智能降温模块将启动制冷模块,以执行散热器降温功能。
其中,散热器降温功能是通过制冷模块反馈指令给中央控制模块,由中央控制模块调动执行模块完成相应的散热器降温功能指令,其中,散热器降温功能指令包括:启动压缩机模块,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控制方法采用PID控制方法,在智能降温模块执行决策指令2时,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压缩机运行频率的目标值为满足“T散热器翅片≤35℃”且“T内管温>Td+2℃”,其中,“T散热器翅片≤35℃”表示散热器翅片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散热器翅片表面温度T散热器翅片不高于35℃,其中,“T内管温=Td+2℃”表示蒸发器的内管温T内管温的目标值是此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露点温度Td加上2℃的值,其中,散热器翅片表面温度T散热器翅片是由传感器模块的散热器翅片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散热器翅片表面温度参数,蒸发器的内管温T内管温是由传感器模块的蒸发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的蒸发器内管温参数。
具体的,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压缩机运行频率的目标值为满足“T散热器翅片≤35℃”且“T内管温>Td+2℃”指的是:采用PID的控制方法,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控制目标转变为对散热器翅片温度T散热器翅片和蒸发器内管温T内管温的控制方法,即中央控制模块不直接给出压缩机的实时频率控制的目标值,而是将散热器翅片温度T散热器翅片和蒸发器内管温T内管温作为控制参数,此时压缩机通过实时升降频控制,以实现“T散热器翅片≤35℃”且“T内管温>Td+2℃”作为控制目标。在实现的时候,可以是启动内风机模块,内机启动后首先按高风档转速运行,当内风机转速达到高风档的转速后,中央控制模块对内风机模块的控制也转变为PID控制方法,即,在智能降温模块执行决策指令2时,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内风机运行转速的目标值为满足“T散热器翅片≤35℃”且“T内管温>Td+2℃”。
具体的,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内风机运行转速的目标值为满足“T散热器翅片≤35℃”且“T内管温>Td+2℃”指的是采用PID的控制方法,将内风机的运行转速的控制目标转变为对散热器翅片温度T散热器翅片和蒸发器内管温T内管温的控制方法,即中央控制模块不直接给出内风机的实时转速控制目标值,而是将散热器翅片温度T散热器翅片和蒸发器内管温T内管温作为控制参数,此时内风机通过实时升降转速控制,以实现“T散热器翅片≤35℃”且“T内管温>Td+2℃”作为控制目标。在实现的时候,可以是启动外风机模块,内机启动后首先按高风档转速运行,当外风机转速达到高风档的转速后,中央控制模块对外风机模块的控制也转变为PID控制方法,即,在智能降温模块执行决策指令2时,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外风机运行转速的目标值为满足“T散热器翅片≤35℃”且“T内管温>Td+2℃”。
具体的,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外风机运行转速的目标值为满足“T散热器翅片≤35℃”且“T内管温>Td+2℃”指的是采用PID的控制方法,将外风机的运行转速的控制目标转变为对散热器翅片温度T散热器翅片和蒸发器内管温T内管温的控制方法,即中央控制模块不直接给出外风机的实时转速控制目标值,而是将散热器翅片温度T散热器翅片和蒸发器内管温T内管温作为控制参数,此时外风机通过实时升降转速控制,以实现“T散热器翅片≤35℃”且“T内管温>Td+2℃”作为控制目标。
当智能降温模块接收到决策指令3时,如图7所示,智能降温模块首先调动防凝露模块,防凝露,智能降温模块在接收到决策指令3后,反馈一条数据获取信号给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在接收到该条指令后,将获取的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Ta和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RH数据反馈给防凝露模块,防凝露模块在接收到中央控制模块反馈的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Ta和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RH数据后,通过该组数据求取此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露点温度Td;
防凝露模块将计算得到的此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露点温度Td反馈给智能降温模块,然后,智能降温模块将启动制冷模块,以执行热交换密封舱降温功能。
其中,热交换密封舱降温功能是通过制冷模块反馈指令给中央控制模块,由中央控制模块调动执行模块完成相应的热交换密封舱降温功能指令,其中,散热器降温功能指令包括:启动压缩机模块,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控制方法采用PID控制方法,在智能降温模块执行决策指令3时,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压缩机运行频率的目标值为满足“T热交换密封舱≤30℃”且“T内管温>Td+3℃”,其中,“T热交换密封舱≤30℃”表示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热交换密封舱内空气干球温度T热交换密封舱不高于30℃,其中,“T内管温=Td+3℃”表示蒸发器的内管温T内管温的目标值是此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露点温度Td加上3℃的值,其中,蒸发器的内管温T内管温是由传感器模块的蒸发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的蒸发器内管温参数。
具体的,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压缩机运行频率的目标值为满足“T热交换密封舱≤30℃”且“T内管温>Td+3℃”指的是:采用PID的控制方法,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控制目标转变为对热交换密封舱内空气干球温度T热交换密封舱和蒸发器内管温T内管温的控制方法,即中央控制模块不直接给出压缩机的实时频率控制目标值,而是将热交换密封舱内空气干球温度T热交换密封舱和蒸发器内管温T内管温作为控制参数,此时压缩机通过实时升降频控制,以实现“T热交换密封舱≤30℃”且“T内管温>Td+3℃”作为控制目标。在实现的时候,可以是启动内风机模块,内机启动后首先按中风档转速运行,当内风机转速达到中风档的转速后,中央控制模块对内风机模块的控制也转变为PID控制方法,即,在智能降温模块执行决策指令3时,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内风机运行转速的目标值为满足“T热交换密封舱≤30℃”且“T内管温>Td+3℃”。
具体的,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内风机运行转速的目标值为满足“T热交换密封舱≤30℃”且“T内管温>Td+3℃”指的是采用PID的控制方法,将内风机的运行转速的控制目标转变为对热交换密封舱内空气干球温度T热交换密封舱和蒸发器内管温T内管温的控制方法,即中央控制模块不直接给出内风机的实时转速控制目标值,而是将热交换密封舱内空气干球温度T热交换密封舱和蒸发器内管温T内管温作为控制参数,此时内风机通过实时升降转速控制,以实现“T热交换密封舱≤30℃”且“T内管温>Td+3℃”作为控制目标。在实现的时候,可以启动外风机模块,内机启动后首先按高风档转速运行,当外风机转速达到高风档的转速后,中央控制模块对外风机模块的控制也转变为PID控制方法,即,在智能降温模块执行决策指令3时,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外风机运行转速的目标值为满足“T热交换密封舱≤30℃”且“T内管温>Td+3℃”。
具体的,采用PID控制方法的外风机运行转速的目标值为满足“T热交换密封舱≤30℃”且“T内管温>Td+3℃”指的是采用PID的控制方法,将外风机的运行转速的控制目标转变为对热交换密封舱内空气干球温度T热交换密封舱和蒸发器内管温T内管温的控制方法,即中央控制模块不直接给出外风机的实时转速控制目标值,而是将热交换密封舱内空气干球温度T热交换密封舱和蒸发器内管温T内管温作为控制参数,此时外风机通过实时升降转速控制,以实现“T热交换密封舱≤30℃”且“T内管温>Td+3℃”作为控制目标。
智能降温模块可以分别完成对上述决策指令1、决策指令2和决策指令3控制算法的识别、处理和执行,不管是决策指令1、决策指令2、决策指令3都需要根据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环境参数以及目标传感器采集的参数的变化计时作出控制策略上的调整,为此,在本例中考虑到可以进行实时动态的控制,具体的,实时动态控制调节可以是在中央控制模块的协同下,在智能降温模块执行决策指令1、决策指令2或决策指令3的期间,控制数据采集模块按每△T2为时间间隔采集/计算一组以下数据:
如果执行决策指令1:数据采集模块采集一组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Ta、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RH数据以及蒸发器的内管温T内管温,同时利用该组数据计算得到此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露点温度Td,然后由中央控制模块将该组数据反馈给智能降温模块,完成决策指令1的热交换密封舱除湿功能指令;
如果执行决策指令2:数据采集模块采集一组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Ta、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RH数据以及散热器翅片表面温度T散热器翅片,同时利用该组数据计算得到此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露点温度Td,然后由中央控制模块将该组数据反馈给智能降温模块,完成决策指令2的散热器降温功能指令;
如果执行决策指令3:数据采集模块采集一组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Ta、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RH数据以及热交换密封舱内空气干球温度T热交换密封舱,同时利用该组数据计算得到此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露点温度Td,然后由中央控制模块将该组数据反馈给智能降温模块,完成决策指令3的热交换密封舱降温功能指令;
其中,上述△T2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10min,优选值为3min。
实施例2
在本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包括:
电器盒,集成有充电桩散热模块中的电发热元器件;
空调器,用于为所述电发热元器件提供冷量;
热交换密封舱,与所述空调器和所述电器盒相连,用于为所述电器盒中的电发热元器件提供冷热交换的空间;
密封胶条,设置在所述电器盒与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之间进行密封,以隔绝外部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
其中,上述的热交换密封舱中可以设置有: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顶部,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的空气干球温度;
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顶部,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的空气相对湿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的散热翅片上,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
相应的,上述充电桩散热系统中还可以设置有中央控制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空气干球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进行降温或除湿控制。
具体的,上述空调器可以固定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第一侧,上述电器盒可以安装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设置;其中,空调器可以包括: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部件、压缩机、内风机、外风机和集水箱,其中:电发热元器件可以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内部,蒸发器和内风机可以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内部,所述集水箱与所述蒸发器一体设置;冷凝器、外风机、压缩机和节流部件可以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外部,通过蒸发器与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高温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冷凝器将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热量转移到外界空气中。
为了进一步保障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干燥,可以在热交换密封舱的底部设置干燥剂盒,用于吸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的水分,保障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干燥。即,上述充电桩散热系统还可以包括:干燥剂盒,设置在热交换密封舱的底部,用于吸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的水分。
在上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包括:电器盒,集成有充电桩散热模块中的电发热元器件;空调器,用于为所述电发热元器件提供冷量;热交换密封舱,与所述空调器和所述电器盒相连,用于为所述电器盒中的电发热元器件提供冷热交换的空间;密封胶条,设置在所述电器盒与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之间进行密封,以隔绝外部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即,通过空调器为电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并在热交换密封舱中完成散热流程,从而可以在保证为充电桩散热模块提供充足冷量的同时,电发热元器件不会因过渡降温而产生凝露,从而保证了电发热元器件的安全运行。
基于上述的充电桩散热系统,在本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散热控制方法,如图8所示,该充电桩散热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01,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
步骤S802,获取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
步骤S803,根据所述空气干球温度、所述空气相对湿度和所述表面温度,生成控制决策指令;
步骤S804,按照生成的控制决策指令,进行散热控制。
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采集值,可以采用多次采集取平均值的方式,即,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可以是通过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的第一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和用于采集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的第二传感器,每间隔预定时长采集一次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以得到多次采集结果;对所述多次采集结果取平均值,作为获取的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
在根据空气干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表面温度,生成控制决策指令,可以包括:
1)在空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预设湿度阈值的情况下,生成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的控制决策指令;
2)在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生成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
3)在空气干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生成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
其中,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高于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所述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即,优先处理优先级更高的控制决策指令。
在实际控制的时候,在蒸发器上可以设置有传感器,用于监测蒸发器的内管温。
对于上述不同的控制决策指令,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逻辑,具体的:
1)在控制决策指令为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情况下,按照生成的控制决策指令,进行散热控制,可以是: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根据所述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所述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以蒸发器的内管温度为所述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减去第一预设值为目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内风机的运行转速、外风机的运行转速进行调整,以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
2)在控制决策指令为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情况下,按照生成的控制决策指令,进行散热控制,可以是: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根据所述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所述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以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大于所述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加上第二预设值,且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温度阈值为目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内风机的运行转速、外风机的运行转速进行调整,以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
3)在控制决策指令为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情况下,按照生成的控制决策指令,进行散热控制,可以是: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根据所述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所述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以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大于所述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加上第三预设值,且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小于等于第四预设温度阈值为目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内风机的运行转速、外风机的运行转速进行调整,以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
实施例3
对应于图8介绍的充电桩散热控制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桩散热控制装置,如图9所示的充电桩散热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
第二获取模块902,用于获取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
生成模块903,用于根据所述空气干球温度、所述空气相对湿度和所述表面温度,生成控制决策指令;
控制模块904,用于按照生成的控制决策指令,进行散热控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获取模块901具体可以用于通过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的第一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和用于采集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的第二传感器,每间隔预定时长采集一次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以得到多次采集结果;对所述多次采集结果取平均值,作为获取的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生成模块903具体可以在所述空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预设湿度阈值的情况下,生成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的控制决策指令;在所述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生成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在所述空气干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生成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其中,所述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高于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所述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模块904具体可以在所述控制决策指令为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情况下,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根据所述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所述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以蒸发器的内管温度为所述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减去第一预设值为目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内风机的运行转速、外风机的运行转速进行调整,以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模块904具体可以在控制决策指令为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情况下,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根据所述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所述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以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大于所述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加上第二预设值,且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温度阈值为目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内风机的运行转速、外风机的运行转速进行调整,以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模块904具体可以在所述控制决策指令为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情况下,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根据所述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所述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以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大于所述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加上第三预设值,且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小于等于第四预设温度阈值为目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内风机的运行转速、外风机的运行转速进行调整,以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
实施例4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02(处理器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模块0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电子设备10还可包括比图10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0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充电桩散热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充电桩散热控制方法。存储器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子设备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模块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电子设备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模块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模块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充电桩散热控制方法。
上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装置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5)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装置,例如电视机、车载大屏等。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器盒,集成有充电桩散热模块中的电发热元器件;
空调器,用于为所述电发热元器件提供冷量;
热交换密封舱,与所述空调器和所述电器盒相连,用于为所述电器盒中的电发热元器件提供冷热交换的空间;
密封胶条,设置在所述电器盒与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之间进行密封,以隔绝外部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设置有: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顶部,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的空气干球温度;
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顶部,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的空气相对湿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的散热翅片上,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中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央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空气干球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进行降温或除湿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第一侧,所述电器盒安装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
所述空调器包括: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部件、压缩机、内风机、外风机和集水箱,其中:
所述电发热元器件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内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内风机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内部,所述集水箱与所述蒸发器一体设置;
所述冷凝器、所述外风机、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部件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外部,通过蒸发器与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高温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冷凝器将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热量转移到外界空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干燥剂盒,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密封舱的底部,用于吸收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的水分。
6.一种充电桩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
获取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
根据所述空气干球温度、所述空气相对湿度和所述表面温度,生成控制决策指令;
按照生成的控制决策指令,进行散热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包括:
通过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的第一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和用于采集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的第二传感器,每间隔预定时长采集一次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以得到多次采集结果;
对所述多次采集结果取平均值,作为获取的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空气干球温度、所述空气相对湿度和所述表面温度,生成控制决策指令,包括:
在所述空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预设湿度阈值的情况下,生成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的控制决策指令;
在所述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生成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
在所述空气干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生成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
其中,所述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高于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所述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优先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决策指令为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情况下,按照生成的控制决策指令,进行散热控制,包括:
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
根据所述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所述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
以蒸发器的内管温度为所述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减去第一预设值为目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内风机的运行转速、外风机的运行转速进行调整,以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决策指令为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情况下,按照生成的控制决策指令,进行散热控制,包括:
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
根据所述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所述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
以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大于所述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加上第二预设值,且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温度阈值为目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内风机的运行转速、外风机的运行转速进行调整,以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决策指令为降低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的控制决策指令的情况下,按照生成的控制决策指令,进行散热控制,包括:
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
根据所述实时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所述实时的空气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热交换密封舱内部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
以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大于所述实时的空气露点温度加上第三预设值,且交换密封舱内部空气温度小于等于第四预设温度阈值为目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内风机的运行转速、外风机的运行转速进行调整,以降低散热器翅片温度。
12.一种充电桩散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干球温度、热交换密封舱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气干球温度、所述空气相对湿度和所述表面温度,生成控制决策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按照生成的控制决策指令,进行散热控制。
13.一种电器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桩散热控制装置。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620967.5A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75078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0967.5A CN117507895A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0967.5A CN117507895A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7895A true CN117507895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56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20967.5A Pending CN117507895A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078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39501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05042766B (zh) 空调室外风机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JP5890697B2 (ja) 冷却塔ファン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4613604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00644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07485B (zh) 一种防冻结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CN108168027A (zh) 除霜控制方法、除霜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8151231A (zh) 除霜控制方法、除霜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12032851B (zh) 一种加湿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8116840A1 (ja) 冷却装置の制御装置
CN107560072A (zh) 一拖多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3757823B (zh) 一种冷凝水利用装置、空调器以及冷凝水利用控制方法
CN117507895A (zh) 一种充电桩散热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7327993A (zh) 一种高效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04697084B (zh) 一种逆流的溶液调湿空气处理装置
CN110949089A (zh) 汽车的热管理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JP6019491B2 (ja) 冷凍システム、コントローラ、及び冷却塔
CN113745710B (zh) 电动汽车电池包与充电桩联合冷却方法及系统
CN108227782A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
CN113531769B (zh) 一种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4484648A (zh) 冬季免制冷idc高效制冷机房
CN113764773A (zh) 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020148A (zh) 一种新型智能变频除湿系统
CN208652744U (zh) 一种多功能空调冷热水机组
CN206875670U (zh) 一种智能散热交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