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1769B - 一种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31769B CN113531769B CN202110863999.2A CN202110863999A CN113531769B CN 113531769 B CN113531769 B CN 113531769B CN 202110863999 A CN202110863999 A CN 202110863999A CN 113531769 B CN113531769 B CN 1135317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value
- air conditioner
- humidity
- value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3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not covered by group F24F2110/00
- F24F2130/10—Weather information or forecas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温湿度控制方法包括:在制冷模式下,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的比较结果发出判定信号,内环温度值表示内机所处环境的温度。依据判定信号接收气象信号,气象信号由网关发出且表征室外环境的湿度值。依据气象信号和设定温度值判断是否允许空调器进行调湿。若允许,接收内盘温度值,内盘温度值表示空调器的内机中换热器的温度值。依据内盘温度值、气象信号和内环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调整运行频率。本发明提供的温湿度控制装置及空调器可以执行上述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湿度调节成本高且控制复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常规空调都能实现夏天制冷等基本功能,随着人们对舒适度及节能要求的提高,尤其在制冷湿度不高场景中,若房间要求同时实现智能控温调湿和舒适节能需求,现今仍无合理有效的控制方案。
现今带温湿双控功能的空调基本都需要配备湿度传感器,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环境湿度,然后搭配合适的控制逻辑,来实现湿度控制。这样虽能将房间温湿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但需增加湿度传感器,成本较高且控湿逻辑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改善现有技术中湿度调节成本高且控制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湿度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器,所述温湿度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的比较结果发出判定信号,其中,所述内环温度值表示所述空调器的内机所处环境内部的温度;
依据所述判定信号接收气象信号,其中,所述气象信号由网关发出且可以表征室外环境的湿度值;
依据所述气象信号和所述设定温度值判断是否允许所述空调器进行调湿;
在判断结果为允许所述空调器进行调湿的情况下,接收内盘温度值,其中,所述内盘温度值表示所述空调器的内机中换热器的温度值;
依据内盘温度值、所述气象信号和所述内环温度值控制所述空调器调整运行频率。
本发明提供的温湿度控制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在空调器执行该温湿度控制方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的比较结果判断室内环境的温度是否达到接近设定温度值的情况,并且在判定室内环境的温度达到了接近设定温度值的情况则表示可以在确保用户舒适度的情况下进行湿度调整。然后通过接收气象信号判断室外的当前的湿度情况,且综合设定温度判断是否允许空调器进行调湿,可以确保在空调器在适当的运行频率状态下进行除湿,保障空调器能进行有效地湿度调整且不影响空调器的正常运作。在允许空调器进行调湿的情况下,依据内盘温度值、气象信号和内环温度值对空调器的运行频率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地调整室内的湿度,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值得说明的是,该空调器可以在不设置湿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制冷调湿,可以节省采用湿度传感器而形成的巨大成本,并且控制方式简单,可以达到改善现有技术中湿度调节成本高且控制复杂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依据所述气象信号和所述设定温度值判断是否允许进行调湿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气象信号所表征的湿度值是否小于预设湿度值;
若所述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值,则不允许所述空调器进行调湿;
若所述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湿度值,则判断所述设定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
若所述设定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则不允许所述空调器进行调湿;
若所述设定温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则导出允许进行调湿的判断结果。
其中,在气象信号表征的室外的湿度值较高的情况下,则表示当下的环境湿度较高;另外,在设定温度值较低的情况下,表示空调器的运行频率较高,由此可以允许空调器进行湿度调整,可以保证空调器在适当的运行频率下进行有效的调湿作用,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可选地,依据内盘温度值、所述气象信号和所述内环温度值控制所述空调器调整运行频率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和所述内环温度值计算露点温度值;
依据所述露点温度值和所述内盘温度值控制所述空调器调整运行频率。
可以通过露点温度值和内盘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对空调器的运行频率进行调整,从而确保空调器进行除湿的时候不会导致过度除湿,由此确保室内湿度得到有效的调整,同时确保用户的舒适度。
可选地,依据所述露点温度值和所述内盘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调整运行频率的步骤包括:
比较所述露点温度值和所述内盘温度值;
若所述内盘温度值小于所述露点温度值,则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频率降低预设频率值;
若所述内盘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露点温度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露点温度值与第二预设温度值之和,则控制所述空调器不升频运行;
若所述内盘温度值大于所述露点温度值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之和,则控制所述空调器维持当前状态运行。
可选地,依据所述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和所述内环温度值计算露点温度值的公式如下:
;
其中,T0表示所述露点温度值,T1表示所述内环温度值,Z表示所述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A、B、C和D均为常数。
可选地,在接收内盘温度值的步骤之前,所述温湿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发出的调湿指令;
若是,则执行接收内盘温度值的步骤;
若否,则控制所述空调器维持当前状态运行。
当然,也可以在判断结果为允许空调器进行调湿的情况下,可以依据用户的意愿进行调湿,若用户感觉湿度合适,则不发出调湿指令,空调器则按照当前运行状态持续运行,如果用户认为需要调整湿度,则发出调湿指令,以对湿度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可选地,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发出判定信号的步骤之前,所述温湿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的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
若是,则执行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发出判定信号的步骤;
若否,则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继续运行。
可选地,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发出判定信号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内环温度值和所述设定温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值;
若是,则发出所述判定信号;
若否,则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继续运行。
在设定温度值和内环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值的情况下,表示内环温度值趋近于设定温度值,则表示室内的温度基本达到了设定温度值,进而表示室内的温度将要达到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在此情况下,则可以对是否允许调湿进行判断,从而确保调湿不会影响室内温度。
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应用于空调器,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配置成执行上述的温湿度控制方法,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配置成在所述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发出判定信号;
第一接收模块,配置成依据所述判定信号接收气象信号;
第二判断模块,配置成依据所述气象信号和所述设定温度值判断是否允许进行调湿;
第二接收信号,配置成在判断结果为允许进行调湿的情况下,接收内盘温度值;
控制模块,配置成依据所述内盘温度值、所述气象信号和所述内环温度值控制所述空调器调整运行频率。
一种空调器,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成执行上述的温湿度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温湿度控制装置及空调器可以执行上述的温湿度控制方法,该温湿度控制装置及空调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温湿度控制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温湿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温湿度控制方法中步骤S10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温湿度控制方法中步骤S30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温湿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温湿度控制方法中步骤S50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温湿度控制方法中步骤S520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判断模块;20-第一接收模块;30-第二判断模块;40-第二接收模块;50-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未示),该空调器可以安装在指定的空间,例如,室内空间,且该空调器可以向该指定空间提供空气调节作用。可选地,空气调节作用包括但不限于:温度调节作用、湿度调节作用、新风作用、风速调整作用以及空气中颗粒物清除作用等。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包括内机和外机,内机配置成安装在室内空间,外机则配置成安装在上述室内空间之外的外部空间,在冷媒循环于内机和外机中间的情况下,内机可以向室内空间提供空气调节作用,而外机则可以向冷媒提供换热作用,以确保冷媒在经过内机的情况下,内机可以向室内空间提供有效的空气调节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带温湿双控功能的空调基本都需要配备湿度传感器,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环境湿度,然后搭配合适的控制逻辑,来实现湿度控制。这样虽能将房间温湿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但需增加湿度传感器,成本较高且控湿逻辑复杂。
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换言之,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湿度调节成本高且控制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本申请中的空调器。换言之,本申请中提供的空调器可以达到不采用湿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应用较为简单的控制方式实现对于室内空间温湿度的调整,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其中,空调器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控制空调器进行温湿度的调整,以对室内空间提供温湿度的调整。例如,该控制器可以配置成控制空调器调整运行频率,也可以看作是,控制器可以控制外机中的压缩机调整运行频率,以调整空调器输出的空气调节作用,从而快速有效地完成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
可选地,控制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控制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单片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嵌入式ARM等芯片,控制器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空调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以存储可供控制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是独立的外部存储器,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存储器还可以与控制器集成设置,例如存储器可以与控制器集成设置在同一个芯片内。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该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包括网关以及与网关连接的服务器。其中,该空调器与网关连接。网关可以为智能网关,其可以实现系统信息的采集、信息输入、信息输出、集中控制、远程控制、联动控制等功能。网关可以负责具体的安防报警,家电控制,用电信息采集。网关还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智能交互终端等产品进行信息交互。网关还具备有无线路由功能,优良的无线性能,网络安全和覆盖面积。
空调器与网关连接,且该空调器可以与网关通过蓝牙、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ZigBee(紫峰技术)等通信方式连接,当然,网关与空调器连接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作为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是本地服务器、云服务器等服务器,具体的服务器类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作为限定。与网关连接的服务器,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网关之间进行信息的交互。设置于不同的室内空间的网关都可以通过网络与同一个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以进行服务器和网关之间的信息交互。
其中,网关可以从服务器上下载所需要的信号,例如,气象信号,该气象信号可以是外界气象监控机构发布在网络上的气象数据,其中,气象信号包含了外环境的湿度情况、天气情况以及风速情况等。网关在下载了对应的信号之后,可以将信号发送给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器则可以接收该信号以依据该信号控制空调器。
另外,空调器还可以包括内环温度检测装置和内盘温度检测装置,其中,内环温度检测装置和内盘温度检测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内环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内机上,且内环温度检测装置配置成检测室内空间的温度值,且将检测的温度值发送至控制器;可选地,内环温度检测装置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内盘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内机的换热器上,且内盘温度检测装置配置成检测内机的换热器的温度值,且将检测的温度值发送至控制;可选地,内盘温度检测装置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在接收网关发送的信号、内环温度检测装置发送的温度值以及内盘温度检测装置发送的温度值之后,可以依据上述多个数据对空调器的运行频率进行调整,从而达到调整室内空间湿度的目的。当然,与此同时,该控制器还同时控制空调器输出的温度调节作用,从而确保室内空间的温度维持舒适的程度,换言之,该控制器可以对空调器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以对室内空间进行温湿度的调整。
值得说明的是,其中,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中没有设置湿度传感器,而是可以依据网关发送的外界的气象信号以及内环温度和内盘温度对室内空间的温湿度进行调整,可以实现改善现有技术中湿度调节成本高且控制复杂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提供的空调器,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温湿度控制方法,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湿度调节成本高且控制复杂的技术问题。其中,温湿度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的比较结果发出判定信号。
内环温度值为内环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室内空间的内部温度获得的温度值,且内环温度检测装置在检测得到内环温度值的情况下,内环温度检测装置将内环温度值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则可以接收内环温度值。设定温度值为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即,用户希望室内的温度被调整到设定温度值,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感。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室内空气在内机中循环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分会冷凝到内机的换热器上,由此使得在空调器进行制冷的过程中会同时对室内的空气进行除湿。
其中,判定信号用于控制控制器进入执行判断是否允许空调器进入湿度调整的模式,空调器在进入湿度调整的模式中的情况下,可以调整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的除湿量,以使得在有效除湿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的比较,可以判断室内的温度是否趋近于设定温度值,换言之,可以判断空调器的温度调节作用是否达到用户的需求。因此,在判断室内的温度趋近于设定温度值的情况下,发出判定信号,以在判定室内的温度基本达到用户的需求的情况下进行判断是否允许空调器进入湿度调整的模式,可以确保空调器即使进入至湿度调整的模式也不会影响用户在温度方面的体验。
可选地,请参阅图2,步骤S10可以包括:
步骤S110、判断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值。
步骤S120、若是,则发出判定信号。
步骤S130、若否,则控制空调器以制冷模式继续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值的情况下,表示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之间的差值较大,由此表示对于室内空间温度的调节还不能满足于用户的需求,因此,需要继续对室内空间提供温度调节的作用,换言之,则继续控制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作以对室内空间的温度进行调整。当然,在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值的情况下,表示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之间的差值较小,即内环温度趋近于设定温度值,由此表示空调器对于室内空间的温度调节趋近于达到用户的需求,此时便可以发出判定信号以方便控制器判断是否允许空调器进行湿度调整。
可选地,第三预设温度值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3℃,换言之,第三预设温度值的取值可以是0.5℃、1℃、1.5℃、2℃、2.5℃或者3℃等。
另外,请继续参阅图1,在步骤S10之前,温湿度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05、判断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的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
步骤S06、若是,则执行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发出判定信号的步骤。
换言之,步骤S06也可以看作是,在步骤S05中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0。
步骤S07、若否,则控制空调器以制冷模式继续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控制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至少运行预设时间,以确保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足够的时间,从而方便对室内空间的温度调节可以达到用户的需求。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的时间的控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空调器可以包括一个计时器,在空调器将运行模式切换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计时器开始计时,在计时器计时达到预设时间的情况下,向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以控制控制器执行步骤S10。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是5min-20min;换言之,预设时间的取值可以是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11min、12min、13min、14min、15min、16min、17min、18min、19min或者20min等。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在预设时间之后,内环温度值与设定温度值之间的差值仍然过大,此时,控制器控制空调器继续以制冷模式运行,以调整室内空间的温度。当然,控制器可以每隔设定时间进行一次判断,换言之,控制器在步骤S130之后,空调器可以每隔设定时间再次执行步骤S110,知道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值。可选地,设定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是1min-3min,换言之,设定时间的取值可以是1min、1.5min、2min、2.5min或者3min等。
在控制器接收到判定信号之后,温湿度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20、依据判定信号接收气象信号。
其中,该气象信号为网关从服务器下载发送至控制器的信号,并且,该气象信号可以表征室外环境的湿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空调器未设置湿度传感器,因此,空调器不能直接地获取室内的湿度或者室外的湿度,因此,控制器可以通过网关从服务器上获取网络平台上的气象信号,由此依据气象信号中包含的外环境的湿度值判断室内的湿度情况。其中,在一般情况下,外环境的湿度值与室内环境的湿度基本一致,例如,室外环境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室内环境的湿度一般较高;因此,可以通过室外环境的湿度情况大致判断室内环境的湿度情况。由此,可以依据气象信号包含的室外环境湿度值判断是否允许空调器进行调湿。
步骤S30、依据气象信号和设定温度值判断是否允许空调器进行调湿。
其中,依据气象信号可以判断室内环境的湿度情况,则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对室内空间的湿度进行调整。依据设定温度值可以判断用户所需的制冷量的需求情况,则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室内空间进行湿度调整。另外,步骤S30中的“调湿”以及上述的“湿度调整”指代的均为对于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除湿量的调整。换言之,可以依据气象信号和设定温度值调整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的除湿量,以在所需除湿量较小的时候降低除湿量,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可选地,请参阅图3,步骤S30可以包括:
步骤S310、判断气象信号所表征的湿度值是否小于预设湿度值。
可选地,预设湿度值的取值范围可以是50%-70%;换言之,预设湿度值的取值可以是50%、55%、60%、65%或者70%。当然,在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表示室外环境的湿度较高,同理可以表示室内环境的湿度较高;若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则表示室外环境的湿度较低,由此可以表示室内环境的湿度较低。
步骤S320、若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则不允许空调器进行调湿。
换言之,在室外环境的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即室内环境的湿度较高的情况下,此时需要除湿量较大,因此,不允许空调器进入湿度调整的模式,以确保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运行从而提供足够的除湿量,可以有效地进行除湿。
步骤S330、若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则判断设定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
在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表示室外的湿度较低,即,室内的湿度较低。在此情况下,表示在湿度方面,室内可以降低除湿量。然后,判断设定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以判断用户所需的制冷量,若设定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则表示用户所需制冷量较大,则对应空调器的运行频率较高,因此可以较小幅度地降低空调器的运行频率,在达到降低除湿量的情况下,不影响制冷量的正常输出。然后,在设定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的情况下,则表示用户所需的制冷量较小,此时对应空调器的运行频率不高,因此,在此基础上对空调器的运行频率进行调整时可能会对空调器输出的制冷量影响较大,因此,此时不宜为了降低除湿量而对空调器的运行频率进行调整。
基于此,在步骤S330之后,温湿度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340、若设定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则不允许空调器进行调湿。
步骤S350、若设定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则允许空调器进行调湿。
可选地,第一预设温度值的取值范围可以是22℃-27℃,换言之,第一预设温度值的取值可以是22℃、23℃、24℃、25℃、26℃或者27℃等。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的执行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控制器在接收到气象信号之后,同时执行判断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是否小于预设湿度的步骤和判断设定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的步骤,而在两个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均为是的情况下,导出允许空调器进行调湿的判断结果。又例如,可以将步骤S330的判断步骤设置在步骤S310的步骤之前,在步骤S330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再执行步骤S310的步骤。
在判断结果为允许空调器进行调湿的情况下,换言之,步骤S3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温湿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接收内盘温度值。
其中,内盘温度值由内盘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内机的换热器获得,且在内盘温度检测装置获得内盘温度值之后,内盘温度检测装置将内盘温度值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则可以接收该内盘温度值。
另外,请参阅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0之前,温湿度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401、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发出的调湿指令。
步骤S402、若是,则执行接收内盘温度值的步骤。
步骤S403、若否,则控制空调器维持当前的状态运行。
换言之,在控制器的判断结果为允许空调器进行调湿的情况下,此时,还需要依据用户的意愿判断是否需要进入至湿度调整的模式中。若用户认为当前的运行模式较为舒适且不需要做出调整,则用户可以不发出调湿指令,从而使得控制器维持空调器当前的运行状态;若用户认为可以节能运行,则可以向控制器发出调湿指令,以控制空调器进入湿度调整的模式中。在此基础上,步骤S40也可以看作是:在判断结果为允许空调器进行调湿的情况下,依据用户发出的调湿指令接收内盘信号。
当然,在控制器判断结果为不允许空调器进入调湿的情况下,即使用户发出调湿指令,此时空调器可以进行实时地接收数据且进行判断是否允许空调器进入湿度调整的模式,直至判断结果为允许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空调器开始执行步骤S40。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步骤S401-步骤S403,换言之,在控制器判断结果为允许空调器进入调湿的情况下,控制器可以自动地控制空调器进入湿度调整的模式,且开始执行步骤S40。
步骤S50、依据内盘温度值、气象信号和内环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调整运行频率。
可选地,请参阅图5,步骤S50可以包括:
步骤S510、依据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和内环温度值计算露点温度值。
可选地,步骤S510中依据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和内环温度值计算露点温度值的公式如下:
;
其中,T0表示所述露点温度值,T1表示所述内环温度值,Z表示所述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A、B、C和D均为常数。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32-34,换言之,A的取值可以是32.2、32.4、32.5、32.6、32.8、33、33.2、33.4、33.5、33.6、33.8或者34等。B的取值范围可以是82-84;可选地,B的取值可以是82.1、82.13、82.2、82.4、82.6、82.8、83、83.2、83.4、83.6、83.8或者84等。C的取值范围可以是89-90;换言之,C的取值可以是89.1、89.2、89.3、89.384、89.4、89.5、89.6、89.7、89.8、89.9或者90等。D的取值范围可以是39-40,换言之,D的取值可以是39.1、39.2、39.3、39.4、39.5、39.6、39.7、39.8、39.9或者40。
在计算出露点温度值之后,步骤S50还包括:
步骤S520、依据露点温度值和内盘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调整运行频率。
其中,由于露点温度值可以表示空气中水分的含量,可以通过露点温度值与内盘温度值之间的比较获取判断内盘的温度过高或是过低,在内盘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内盘会促进水分的蒸发,从而提高空气中的湿度;而在内盘温度过低的情况下,内盘会促进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在内机换热器上,从而达到降低空气湿度的目的。因此,可以通过露点温度值和内盘的温度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空调器的运行频率,从而有效地调整除湿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可选地,请参阅图6,步骤S520可以包括:
步骤S521、比较露点温度值和内盘温度值。
步骤S522、若内盘温度值小于露点温度值,则控制空调器的运行频率降低预设频率值。
换言之,在内盘温度值小于露点温度值的情况下,表示内盘温度值较低,为了防止空调器在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造成过度除湿,控制器控制空调器的运行频率降低预设频率值,以降低空调器在运行制冷模式情况下的除湿量。
可选地,预设频率值的取值范围可以是2Hz-5Hz,换言之,预设频率值的取值可以是2Hz、3Hz、4Hz或者5Hz等。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空调器的运行频率较小幅度的降低,可以控制除湿量的降低,同时还能降低空调器的能耗,与此同时,对于空调器提供的制冷量影响较小,从而可以达到确保空调器提供有效的空气调节作用的同时,确保达到节能的目的。
步骤S523、若内盘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露点温度值,且小于或等于露点温度值与第二预设温度值之和,则控制空调器不升频运行。
其中,在内盘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露点温度值,且小于或等于露点温度值与第二预设温度值之和的情况下,表示内机换热器的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差距较小,换言之,此时内盘提供的除湿量可以满足用户所需的除湿作用,因此,可以控制空调器按照当前的状态运行,与此同时,不允许空调器升高运行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空调器不升频运行指代的是,空调器按照当前的运行模式运行,但是,不允许空调器提升运行频率,由此可以防止空调器提供制冷作用的同时造成过量除湿的情况。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值的取值范围可以是3℃-6℃,换言之,第二预设温度值的取值可以是3℃、4℃、5℃或6℃等。
步骤S524、若内盘温度值大于露点温度值与第二预设温度值之和,则控制空调器维持当前的状态运行。
在内盘的温度值大于露点温度值的情况下,表示内机换热器的盘管温度较高,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内机换热器不能提供较为足够的除湿作用,因此,此时保持当下的运行状态即可,防止调整空调器的运行频率造成除湿效果的降低,而导致室内空间的舒适度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22、步骤S523和步骤S524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在步骤S521之后,执行其中相对应的步骤即可。
另外,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为了执行上述的温湿度控制方法的可能的步骤,请参阅图7,图7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温湿度控制装置应用于上述空调器,且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该温湿度控制装置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应的内容。
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判断模块10、第一接收模块20、第二判断模块30、第二接收模块40和控制模块50。
第一判断模块10配置成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发出判定信号。
可选地,该第一判断模块10配置成执行上述各个图中的步骤S10及其子步骤,以实现对应的技术效果。
第一接收模块20配置成依据判定信号接收气象信号。
可选地,该第一接收模块20配置成执行上述各个图中的步骤S20,以实现对应的技术效果。
第二判断模块30配置成依据气象信号和设定温度值判断是否允许进行调湿。
可选地,该第二判断模块30配置成执行上述各图中的步骤S30及其子步骤,以实现对应的技术效果。
第二接收模块40配置成在判断结果为允许进行调湿的情况下,接收内盘温度值。
可选地,该第二接收模块40配置成执行上述各个图中的步骤S40,以实现对应的技术效果。
控制模块50配置成依据内盘温度值、气象信号和内环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调整运行频率。
可选地,该控制模块50配置成执行上述各个图中的步骤S50及其子步骤,以实现对应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可以通过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的比较结果判断室内环境的温度是否达到接近设定温度值的情况,并且在判定室内环境的温度达到了接近设定温度值的情况则表示可以在确保用户舒适度的情况下进行湿度调整。然后通过接收气象信号判断室外的当前的湿度情况,且综合设定温度判断是否允许空调器进行调湿,可以确保在空调器在适当的运行频率状态下进行除湿,保障空调器能进行有效地湿度调整且不影响空调器的正常运作。在允许空调器进行调湿的情况下,依据内盘温度值、气象信号和内环温度值对空调器的运行频率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地调整室内的湿度,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值得说明的是,该空调器可以在不设置湿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制冷调湿,可以节省采用湿度传感器而形成的巨大成本,并且控制方式简单,可以达到改善现有技术中湿度调节成本高且控制复杂的技术问题。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温湿度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的比较结果发出判定信号,其中,所述内环温度值表示所述空调器的内机所处环境内部的温度;
依据所述判定信号接收气象信号,其中,所述气象信号由网关发出且可以表征室外环境的湿度值;
依据所述气象信号和所述设定温度值判断是否允许所述空调器进行调湿;
在判断结果为允许所述空调器进行调湿的情况下,接收内盘温度值,其中,所述内盘温度值表示所述空调器的内机中换热器的温度值;
依据内盘温度值、所述气象信号和所述内环温度值控制所述空调器调整运行频率,以调整所述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的除湿量;
依据所述气象信号和所述设定温度值判断是否允许进行调湿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气象信号所表征的湿度值是否小于预设湿度值;
若所述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值,则不允许所述空调器进行调湿;
若所述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湿度值,则判断所述设定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
若所述设定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则不允许所述空调器进行调湿;
若所述设定温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则允许所述空调器进行调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内盘温度值、所述气象信号和所述内环温度值控制所述空调器调整运行频率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和所述内环温度值计算露点温度值;
依据所述露点温度值和所述内盘温度值控制所述空调器调整运行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露点温度值和所述内盘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调整运行频率的步骤包括:
比较所述露点温度值和所述内盘温度值;
若所述内盘温度值小于所述露点温度值,则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频率降低预设频率值;
若所述内盘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露点温度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露点温度值与第二预设温度值之和,则控制所述空调器不升频运行;
若所述内盘温度值大于所述露点温度值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之和,则控制所述空调器维持当前状态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和所述内环温度值计算露点温度值的公式如下:
;
其中,T0表示所述露点温度值,T1表示所述内环温度值,Z表示所述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A、B、C和D均为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内盘温度值的步骤之前,所述温湿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发出的调湿指令;
若是,则执行接收内盘温度值的步骤;
若否,则控制所述空调器维持当前状态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发出判定信号的步骤之前,所述温湿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的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
若是,则执行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发出判定信号的步骤;
若否,则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继续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发出判定信号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内环温度值和所述设定温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值;
若是,则发出所述判定信号;
若否,则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继续运行。
8.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应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配置成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的温湿度控制方法,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配置成在所述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依据内环温度值和设定温度值发出判定信号;
第一接收模块,配置成依据所述判定信号接收气象信号;
第二判断模块,配置成依据所述气象信号和所述设定温度值判断是否允许进行调湿;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气象信号所表征的湿度值是否小于预设湿度值;若所述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值,则不允许所述空调器进行调湿;若所述气象信号表征的湿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湿度值,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设定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若所述设定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则不允许所述空调器进行调湿;若所述设定温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则允许所述空调器进行调湿;
第二接收信号,配置成在判断结果为允许进行调湿的情况下,接收内盘温度值;
控制模块,配置成依据所述内盘温度值、所述气象信号和所述内环温度值控制所述空调器调整运行频率,以调整所述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的除湿量。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成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温湿度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63999.2A CN113531769B (zh) | 2021-07-29 | 2021-07-29 | 一种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63999.2A CN113531769B (zh) | 2021-07-29 | 2021-07-29 | 一种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31769A CN113531769A (zh) | 2021-10-22 |
CN113531769B true CN113531769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7808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63999.2A Active CN113531769B (zh) | 2021-07-29 | 2021-07-29 | 一种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31769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39371A (ja) * | 2001-10-31 | 2003-05-14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 |
CN104949270A (zh) * | 2015-06-12 | 2015-09-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05157168A (zh) * | 2015-08-24 | 2015-12-16 |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除湿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器 |
CN106152412A (zh) * | 2016-07-25 | 2016-11-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6225153A (zh) * | 2016-07-25 | 2016-12-1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7388503A (zh) * | 2017-08-03 | 2017-11-24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CN108870652A (zh) * | 2018-07-17 | 2018-11-23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10260482A (zh) * | 2019-05-10 | 2019-09-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制冷模式运行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
CN110469927A (zh) * | 2019-02-22 | 2019-11-19 | 秦文选 | 自耦换热及冷热回收新风除湿空调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13939A (ja) * | 1999-10-19 | 2001-04-24 | Sanden Corp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CN101915449B (zh) * | 2010-09-15 | 2012-07-18 |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 热泵型空调器的恒温除湿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3411341B (zh) * | 2013-09-02 | 2016-03-23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恒温除湿空调器及除湿方法 |
CN103727650B (zh) * | 2013-12-25 | 2017-07-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空调器和除湿的控制方法 |
CN104061660B (zh) * | 2014-07-15 | 2016-07-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除湿控制方法及系统 |
KR101626675B1 (ko) * | 2014-11-12 | 2016-06-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KR101676921B1 (ko) * | 2014-11-12 | 2016-11-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CN106225151A (zh) * | 2016-07-25 | 2016-12-1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温湿度控制方法 |
EP3543616A4 (en) * | 2016-11-16 | 2019-12-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
CN106705383B (zh) * | 2017-01-24 | 2019-03-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除湿控制方法、装置及具有除湿功能的设备 |
-
2021
- 2021-07-29 CN CN202110863999.2A patent/CN1135317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39371A (ja) * | 2001-10-31 | 2003-05-14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 |
CN104949270A (zh) * | 2015-06-12 | 2015-09-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05157168A (zh) * | 2015-08-24 | 2015-12-16 |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除湿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器 |
CN106152412A (zh) * | 2016-07-25 | 2016-11-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6225153A (zh) * | 2016-07-25 | 2016-12-1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7388503A (zh) * | 2017-08-03 | 2017-11-24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CN108870652A (zh) * | 2018-07-17 | 2018-11-23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10469927A (zh) * | 2019-02-22 | 2019-11-19 | 秦文选 | 自耦换热及冷热回收新风除湿空调机 |
CN110260482A (zh) * | 2019-05-10 | 2019-09-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制冷模式运行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31769A (zh) | 2021-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19989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
CN106871334B (zh) | 基于模糊控制的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7676935B (zh) | 智能空调节能控制方法 | |
CN109974237A (zh) | 空调器、空调器运行策略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
WO2016022730A1 (en) | Occupancy-based service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108105857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
JPH1183119A (ja) | 空調システムのための湿度制御サーモスタット及び湿度制御方法 | |
CN110701756B (zh) | 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
AU2011100169A4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humidity using an air conditioner | |
CN108679800B (zh) | 空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12728716A (zh) | 一种智能空调节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 |
JP2020034183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7631409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2160979A1 (zh) |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531769B (zh) | 一种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11442483B (zh) | 空气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 |
CN112346348A (zh) | 一种室内环境调整系统 | |
CN111023523A (zh) |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
CN108954716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413852B (zh) | 控制空调设备的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 | |
CN112747436B (zh) | 空调除湿的控制方法与空调 | |
CN113091229B (zh) | 空调断电记忆方法及系统 | |
CN110726238B (zh) | 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制冷设备 | |
CN113587384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
US20200370774A1 (en) | Selecting a fallback temperature sensor for no occupanc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