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滚筒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滚筒电机。
背景技术
滚筒电机是把电动机联合减速器协同装于滚筒体内部的一种驱动装置,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电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其具有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传动效率高、密封性好等特点,因此滚筒电机作为皮带输送的动力源,滚筒上可张紧传送带、流水线带等,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行业中。
中国专利CN202110020584.9公开了一种内置永磁电机滚筒,包括承托底板、支撑侧板、从动旋转侧筒、主动旋转侧筒、第一绕线筒、第二绕线筒、横向驱动机构、第一支撑轴、驱动机构和第二支撑轴,所述承托底板的顶部对称安装有支撑侧板,两个所述支撑侧板的侧壁分别焊接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第一支撑轴的外壁套接有从动旋转侧筒,第二支撑轴的外壁套接有主动旋转侧筒,从动旋转侧筒的侧壁焊接有第一绕线筒,主动旋转侧筒的侧壁焊接有第二绕线筒,第一支撑轴的端头处设置有驱动机构,本发明可有效地对电机进行防护,防止电机受损的情况发生,且可通过改变第一绕线筒和第二绕线筒的最大牵引绳绕接圈数和叠加层数,满足不同高度作业的需求,实用性更高。但是现有的技术的滚筒电机在对内部运动部位进行加油润滑时,往往需要拆卸后才能对运动件进行加油润滑,操作复杂,时间较长,影响滚筒电机的正常使用,且滚筒电机在工作过程中,运动件之间的润滑油会升温,高温会使润滑油的性能下降,导致零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加剧了零件的磨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滚筒电机,当滚筒电机开始工作时,通过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在第一凹槽的内壁转动,使得齿轮板带动滚筒在第一固定件的外壁转动,通过设置第一密封腔室、第二密封腔室、排气管、活塞板和挤压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滚筒电机,包括滚筒,所述滚筒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滚筒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盖,所述安装盖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件和第一密封腔室;
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固定件均位于第一密封腔室内部,所述第一齿轮的转动轴与第一密封腔室密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贯穿第一密封腔室,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外壁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滚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轮板,所述齿轮板外侧与第一密封腔室密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板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密封腔室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腔室,所述第一密封腔室内部设有多个挤压板,每个所述挤压板外侧均与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件均与第一密封腔室密封滑动连接,每个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塞板,每个所述活塞板均位于第二密封腔室内部,每个所述活塞板外侧与第二密封腔室内壁之间均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滚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进气管,所述滚筒的内腔设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滑动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进气管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外壁开设有多个排气孔,每个所述排气管均与第二密封腔室连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滚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进风箱,所述进风箱与进气管连通,所述进风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冷凝板,所述冷凝板呈环形结构设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板上设有导流孔,所述进风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盖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活动件,所述第一弧形活动件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挡板,所述挡板与第一弧形活动件之间呈夹角状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活动件的外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安装有第二弧形活动件,所述第二弧形活动件一侧与滚筒内壁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密封腔室转动连接处呈机械密封设置,所述安装盖一侧设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与第一密封腔室连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转动能够对第一密封腔室内的润滑油进行搅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密封腔室,向第一密封腔室内部加入润滑油,无需对滚筒电机拆卸,便能实现对滚筒电机中运动部位进行润滑,且第一密封腔室内部空间较大,能够加入大量的润滑油,提高了润滑油添加与更换的间隔时间。
2、本发明通过设置气泵和冷凝板,对比传统的开设通风口的降温方式,本发明在气泵作用下能够快速地使得外界的气体进入滚筒电机内部实现降温,且进入滚筒电机内部气体会在冷凝板的作用下降温,避免了外界高温气体对滚筒电机散热效率的影响,提高了滚筒电机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通过设置挤压板和活塞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转动对第一密封腔室内的润滑油进行搅动,搅动中的润滑油与挤压板接触产生压力,连接件和活塞板在压力与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往复移动,活塞板在往复移动过程中能够对排气管产生吸气和吹气的效果,吸气一方面能够加快排气管内的散热气体的流通,提高排气管后半段内气流量,使得排气管后半段排气孔的排气量提高,另一方面使得排气管内的散热气体进入第二密封腔室内部,吹气能够使得第二密封腔室内部的散热气体吹入滚筒电机内部,如此循环吸气与吹气,使得滚筒电机内部的散热气体产生流动,实现滚筒电机内部散热气体的均匀分布,进而对滚筒电机内部充分地进行散热,对比现有的滚筒电机,不仅能够对滚筒电机内部充分地进行散热,还能够对润滑油进行降温,避免了润滑油的性能下降,防止零件之间的磨损加剧。
4、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弧形活动件和挡板,滚筒在转动过程中,第一弧形活动件是静止的,此时第一弧形活动件对滚筒内壁附着的灰尘进行刮除,安装槽用于对刮除的灰尘进行存储,挡板与第一弧形活动件之间夹角呈40度状设置,这样不仅方便对滚筒内壁附着的灰尘进行刮除,还能够对安装槽中所存储的灰尘进行阻挡,防止泄漏,对比现有的滚筒电机,本发明能够对滚筒电机内部的进行有效的清理,避免了灰尘进入零部件的配合面影响电机的磨损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图2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图2的C部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图2的D部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弧形活动件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图7的E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1、滚筒;2、第一固定件;3、电机;4、第一齿轮;5、安装盖;6、第二固定件;7、第一密封腔室;8、第一凹槽;9、第二齿轮;10、第三齿轮;11、齿轮板;12、第二密封腔室;13、挤压板;14、连接件;15、活塞板;16、复位弹簧;17、进气管;18、滑动件;19、第二凹槽;20、密封板;21、连接管;22、排气管;23、排气孔;24、进风箱;25、冷凝板;26、导流孔;27、气泵;28、过滤板;29、第一弧形活动件;30、安装槽;31、挡板;32、第二弧形活动件;33、进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现有的滚动电机对内部运动部位进行加油润滑时,往往需要将滚筒电机拆卸后才能对运动件进行加油润滑,操作复杂,时间较长,影响滚筒电机的正常使用,且每次添加润滑油的量有限,导致润滑油添加与更换的间隔时间缩短。
参照说明书附图1-6,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滚筒电机,包括滚筒1,滚筒1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固定件2,第一固定件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滚筒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盖5,安装盖5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件6和第一密封腔室7;
第一齿轮4和第二固定件6均位于第一密封腔室7内部设置,第一齿轮4的转动轴与第一密封腔室7密封转动连接,第二固定件6的一端贯穿第一密封腔室7,第二固定件6的外壁开设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9,第二齿轮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0,第三齿轮10与第一齿轮4啮合,滚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轮板11,齿轮板11外侧与第一密封腔室7密封转动连接,齿轮板11与第二齿轮9啮合;
第一齿轮4与第一密封腔室7转动连接处呈机械密封设置,安装盖5一侧设有进油管33,进油管33与第一密封腔室7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3带动第一齿轮4转动,第一齿轮4转动使得第三齿轮10、第三齿轮10和齿轮板11进行转动,齿轮板11转动带动滚筒1进行转动,通过进油管33能够对第一密封腔室7内部加入润滑油,第一密封腔室7内部的润滑油实时对第一齿轮4、第三齿轮10、第三齿轮10和齿轮板11进行润滑,对比现有的滚筒电机,本发明通过向第一密封腔室7内部加入润滑油的方式,滚筒电机无需拆卸,便能实现对滚筒电机内部运动部位进行润滑,且第一密封腔室7内部空间较大,能够加入大量的润滑油,提高了润滑油添加与更换的间隔时间,提高了滚筒电机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齿轮4与第一密封腔室7转动连接处呈机械密封设置,机械密封就是动环借助密封腔体内液体压力和弹性元件压力,使其端面贴合在静环端面上,在动、静环端面间有一定的压力,并形成了一层液体薄膜,从而达到密封的目的。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现有的滚筒电机,在工作状态下,其内部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传统的开设通风口进行降温,这种降温方法难以快速对滚筒电机内部进行降温,且容易受到外界高温气体的影响,降低了散热效率,导致滚筒电机在运转状态下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导致滚筒电机内部电源件容易损坏,影响正常使用。
参照说明书附图1-6,第一密封腔室7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腔室12,滚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进气管17,滚筒1的内腔设置有滑动件18,滑动件18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19,第二凹槽19的内壁滑动安装有密封板20,密封板20与进气管17固定连接;
滑动件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管21,连接管21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22,排气管22的外壁开设有多个排气孔23,每个排气管22均与第二密封腔室12连通;
滚筒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进风箱24,进风箱24与进气管17连通,进风箱2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冷凝板25,冷凝板25呈环形结构设置,冷凝板25上设有导流孔26,进风箱2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气泵27,气泵2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28
需要说明的是,气泵27对进风箱24进行送气,过滤板28对气体进行过滤,进入进风箱24内部的气体会在冷凝板25的作用下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气体通过进气管17进入排气管22内,进入排气管22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孔23进入滚筒电机内部,由此实现对滚筒电机内部的降温,对比传统的开设通风口的降温方式,本发明在气泵27作用下能够快速的使得外界的气体进入滚筒电机内部,实现进快速降温,且进入滚筒电机内部气体的温度能够在冷凝板25的作用下降温,避免了外界高温气体影响滚筒电机散热的效率,提高了滚筒电机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排气管受到长度与气压的影响,排气管后半段排气孔的排气量呈递减状态,导致散热气体难以在滚筒电机内部均匀分布,无法对滚筒电机内部充分降温,且现有滚筒电机在工作过程中,运动件之间的润滑油会升温,高温会使润滑油的性能下降,导致零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加剧了零件的磨损。
参照说明书附图1-6,第一密封腔室7内部设有多个挤压板13,每个挤压板13外侧均与连接件14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个连接件14外壁均与第一密封腔室7密封滑动连接,每个连接件14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塞板15,每个活塞板15均位于第二密封腔室12内部设置,每个活塞板15外侧与第二密封腔室12内壁之间均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16;
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9和第三齿轮10转动能够对第一密封腔室7内的润滑油进行搅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9和第三齿轮10转动能够对第一密封腔室7内的润滑油进行搅动,搅动中的润滑油与挤压板13接触,润滑油对挤压板13产生压力,此时连接件14和活塞板15在压力与复位弹簧16的作用下进行往复移动,活塞板15在往复移动过程中能够对排气管22产生吸气和吹气的效果,吸气一方面能够加快排气管22内的散热气体的流通,提高排气管22后半段内气流量,使得排气管22后半段排气孔23的排气量提高,另一方面使得排气管22内的散热气体进入第二密封腔室12内部,吹气能够使得第二密封腔室12内部的散热气体吹入滚筒电机内部,如此循环吸气与吹气,使得滚筒电机内部的散热气体产生流动,实现滚筒电机内部散热气体的均匀分布,进而对滚筒电机内部充分地进行散热,同时,第二密封腔室12内部的散热气体,能够对第一密封腔室7进行降温,进而使得第一密封腔室7内的润滑油降温,对比现有的滚筒电机,本发明不仅能够对滚筒电机内部充分地进行散热,还能够对润滑油进行降温,避免了润滑油的性能下降,防止零件之间的磨损加剧。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滚筒电机长时间使用,滚筒电机内部会附着灰尘与杂质,如果不对灰尘与杂质进行清理,灰尘与杂质会进入零部件的配合面,从而影响滚筒电机的磨损程度。
参照说明书附图1-8,安装盖5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活动件29,第一弧形活动件29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30;
安装槽3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挡板31,挡板31与第一弧形活动件29之间夹角呈40度状设置,第一弧形活动件29的外壁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安装有第二弧形活动件32,第二弧形活动件32一侧与滚筒1内壁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滚筒1在转动过程中,第一弧形活动件29是静止的,此时静止的第一弧形活动件29与转动中滚筒1内壁接触,第一弧形活动件29对滚筒1内壁附着的灰尘进行刮除,安装槽30用于对刮除的灰尘进行存储,挡板31与第一弧形活动件29之间夹角呈40度状设置,这样不仅方便对滚筒1内壁附着的灰尘进行刮除,还能够对安装槽30中所存储的灰尘进行阻挡,防止泄漏,对比现有的滚筒电机,本发明能够对滚筒电机内部的进行有效的清理,避免了灰尘进入零部件的配合面影响电机的磨损程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