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96841B - Led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Led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96841B
CN117496841B CN202410006049.1A CN202410006049A CN117496841B CN 117496841 B CN117496841 B CN 117496841B CN 202410006049 A CN202410006049 A CN 202410006049A CN 117496841 B CN117496841 B CN 1174968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display
circuit
display unit
power supply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060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96841A (zh
Inventor
郑金龙
李军
刘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060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968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96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96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96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96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ED显示装置,该LED显示装置包括:箱体;LED显示单元,LED显示单元与箱体相连接;顶出机构,设置在LED显示单元的后侧,顶出机构包括架体及设置在架体上的顶出部,架体相对于LED显示单元可移动地设置并具有回收位置和外伸位置,架体由回收位置向外伸位置移动时,顶出部与LED显示单元和箱体的连接处抵顶配合以使LED显示单元向远离箱体的方向移动。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利用真空吸盘吸附在显示屏上进行拆卸,会造成拆装效率低,导致拆卸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LED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LE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LED显示屏由于良好的显示效果,在广告、会展以及演出等活动得到了广泛应用,LED显示屏包括箱体和显示屏,通过将显示屏安装在箱体上,这样能够保证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在相关技术中,在显示屏安装在箱体上后需要进行拆卸时,利用真空吸盘直接吸附在显示屏上,便于将显示屏和箱体进行拆卸。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利用真空吸盘吸附在显示屏上进行拆卸,会造成拆装效率低,导致拆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LED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利用真空吸盘吸附在显示屏上进行拆卸,会造成拆装效率低,导致拆卸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ED显示装置,LED显示装置包括:箱体;LED显示单元,LED显示单元与箱体相连接;顶出机构,设置在LED显示单元的后侧,顶出机构包括架体及设置在架体上的顶出部,架体相对于LED显示单元可移动地设置并具有回收位置和外伸位置,架体由回收位置向外伸位置移动过程中,顶出部能够与LED显示单元和箱体同时抵顶配合,且随着架体的移动使LED显示单元向远离箱体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LED显示单元包括框架及设置在框架的前侧的LED显示模组,框架设置有导向槽,顶出部在导向槽内进行移动,顶出部和导向槽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倾斜面,第一倾斜面与LED显示模组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由LED显示单元的中心至边沿的方向逐渐增大,顶出部和导向槽中的另一个与第一倾斜面抵顶配合且能够相对滑动,当架体处于外伸位置时,顶出部向后凸出于导向槽。
进一步地,顶出部具有第一倾斜面,导向槽包括与第一倾斜面相贴合的第二倾斜面。
进一步地,LED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在LED显示单元的后侧,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驱动件通过传动件带动架体在回收位置和外伸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LED显示装置包括相对驱动件对称设置的两个架体,驱动件驱动两个架体相靠近或相远离,架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顶出部。
进一步地,LED显示装置还包括电控模组,电控模组包括电源和控制件,电源与控制件电连接,控制件与驱动件连接,以控制驱动件正转或者反转,驱动件正转时,架体由回收位置切换至外伸位置,驱动件反转时,架体由外伸位置切换至回收位置。
进一步地,电源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电源输出端、第二电源输出端、第三电源输出端以及第四电源输出端,控制件包括控制电路和电机电路,电机电路包括与驱动电机连接的正转电路和反转电路,正转电路上设置有第三电源输出端和NPN型三极管,反转电路上设置有第四电源输出端和PNP型三极管。
进一步地,控制电路上设置有放大器、第一输入电路、第二输入电路、第一输出电路以及第二输出电路,放大器包括同向输入端、反向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第一输入电路与同向输入端连接,第一输出电路和第二输出电路均与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源输出端设置在第一输入电路上,第一输入电路上连接有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容;第二输入电路包括与反向输入端连接的输入主路及并联连接在输入主路上的第一输入子路和第二输入子路,输入主路上连接有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容,第一输入子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和接地端,第二输入子路上设置有第二电源输出端和第二开关,第一电容的容量大于第二电容的容量,第一输出电路连接在输出端和正转电路之间,第二输出电路连接在输出端和反转电路之间。
进一步地,电源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三电源输出端、第四电源输出端、第五电源输出端、第六电源输出端以及第七电源输出端,控制件包括控制电路和电机电路,电机电路包括与驱动电机连接的正转电路和反转电路,正转电路上设置有第三电源输出端、NPN型三极管以及第一开关,反转电路上设置有第四电源输出端、PNP型三极管以及第二开关,控制电路上设置有计数器,计数器上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连接,第七电源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连接,NPN型三极管与第一三极管连接以控制驱动电机正转,PNP型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连接以控制驱动电机反转。
进一步地,控制件包括电路板和导电触头,电源设置在电路板上并与导电触头电连接,电路板上具有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分别与导电触头的两端配合,导电触头的第一端与第一导电片形成第一开关以控制驱动电机正转,导电触头的第二端与第二导电片形成第二开关以控制驱动电机反转,其中,导电触头与架体联动。
进一步地,控制件还包括设置在电路板上控制电源和导电触头闭合或断开的磁簧管。
进一步地,架体上设置有沿架体的移动方向延伸的腰形孔,LED显示单元上连接有限位螺钉,限位螺钉穿设于腰形孔内,且限位螺钉能够相对于腰形孔的前后方向及延伸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LED显示单元的后表面设置有与箱体相连接的磁吸件;和/或,LED显示模组还包括顶出LED显示单元的弹性结构,LED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LED显示单元的背面的导向柱,导向柱的第一端与LED显示单元相连接,导向柱的第二端朝向远离LED显示单元的方向延伸,弹性结构包括套设在LED显示单元的导向柱上的中凸形螺旋弹簧,中凸形螺旋弹簧的第一端与框架相连接,中凸形螺旋弹簧的第二端朝向远离LED显示单元的方向延伸。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LED显示装置包括LED显示单元、箱体以及顶出机构,将箱体与LED显示单元进行连接,顶出机构设置在LED显示单元的后侧,顶出机构包括架体以及设置在架体上的顶出部,架体能够相对LED显示单元进行移动,架体在进行移动时相对LED显示单元具有回收位置和外伸位置。具体地,在初始状态时,LED显示单元与箱体相连接,此时架体处于回收位置,当需要将LED显示单元与箱体进行分离时,控制架体由回收位置移动至外伸位置,架体能够通过顶出部与LED显示单元和箱体的连接处进行抵接,使得在架体的顶出部的作用下能够分别与LED显示单元与箱体进行抵接,随着架体移动至外伸位置时,顶出部的顶出力能够克服LED显示单元与箱体的连接处的力,进而能够使得LED显示单元与箱体进行分离,保证利用顶出机构能够对LED显示单元进行拆卸,提升对LED显示单元的拆卸效率。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LED显示单元的后侧设置顶出机构,LED显示单元与箱体进行连接,当需要将LED显示单元从箱体上进行拆卸,控制顶出结构的架体进行移动,使得架体移动时,架体上的顶出部能够对LED显示单元和箱体的连接处施加顶出力,当架体继续移动至外伸位置时,顶出力大于LED显示单元和箱体的连接处的力,进而能够使得LED显示单元与箱体进行分离,便于对LED显示单元进行拆卸,保证拆卸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出机构和驱动机构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出机构和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架体处于回收位置时的电控模组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架体处于回收位置时的电控模组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控制件的控制电路和电机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控制件的控制电路和电机电路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LED显示单元;11、框架;111、导向槽;1111、第二倾斜面;12、LED显示模组;13、限位螺钉;14、磁吸件;15、弹性结构;
20、顶出机构;21、架体;211、齿轮盖;212、腰形孔;22、顶出部;221、第一倾斜面;
30、驱动机构;31、驱动件;32、传动件;321、主动齿轮;322、齿条;
40、电控模组;41、电源;42、控制件;421、电路板;4211、第一导电片;4212、第二导电片;422、导电触头;423、磁簧管;
511、第一电源输出端;512、第二电源输出端;513、第三电源输出端;514、第四电源输出端;52、放大器;521、同向输入端;522、反向输入端;523、输出端;53、第一开关;54、第二开关;55、第一输出电路;56、第二输出电路;57、驱动电机;58、NPN型三极管;59、PNP型三极管;
61、电容;62、可控硅;63、第一电容;64、第二电容;
71、计数器;72、第五电源输出端;73、第六电源输出端;74、第七电源输出端;75、第一三极管;76、第二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显示装置,该LED显示装置包括箱体、LED显示单元10以及顶出机构20,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相连接,顶出机构20设置在LED显示单元10的后侧,顶出机构20包括架体21及设置在架体21上的顶出部22,架体21相对于LED显示单元10可移动地设置并具有回收位置和外伸位置,架体21由回收位置向外伸位置移动过程中,顶出部22能够与LED显示单元10和箱体同时抵顶配合,且随着架体21的移动使LED显示单元10向远离箱体的方向移动。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LED显示装置,该LED显示装置包括LED显示单元10、箱体以及顶出机构20,将箱体与LED显示单元10进行连接,顶出机构20设置在LED显示单元10的后侧,顶出机构20包括架体21以及设置在架体21上的顶出部22,架体21能够相对LED显示单元10进行移动,架体21在进行移动时相对LED显示单元10具有回收位置和外伸位置。具体地,在初始状态时,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相连接,此时架体21处于回收位置,当需要将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进行分离时,控制架体21由回收位置移动至外伸位置,架体21能够通过顶出部22与LED显示单元10和箱体的连接处进行抵接,使得在架体21的顶出部22的作用下能够分别与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进行抵接,随着架体21移动至外伸位置时,顶出部22的顶出力能够克服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的连接处的力,进而能够使得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进行分离,保证利用顶出机构20能够对LED显示单元10进行拆卸,提升对LED显示单元10的拆卸效率。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LED显示单元10的后侧设置顶出机构20,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进行连接,当需要将LED显示单元10从箱体上进行拆卸,控制顶出结构的架体21进行移动,使得架体21移动时,架体21上的顶出部22能够对LED显示单元10和箱体的连接处施加顶出力,当架体21继续移动至外伸位置时,顶出力大于LED显示单元10和箱体的连接处的力,进而能够使得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进行分离,便于对LED显示单元10进行拆卸,保证拆卸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靠近LED显示单元10的中心是回收位置,远离LED显示单元10的中心是伸出位置。
其中,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之间不进行刚性连接,而是通过连接件将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进行连接固定,只需要利用架体21上的顶出部22移动至外伸位置,顶出部22的顶出力大于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之间的连接件的连接力,此时就能将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进行拆卸分离。并且,由于顶出机构20设置在LED显示单元的后侧,使得在顶出机构20的架体21移动使得顶出部22将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分离时,顶出机构20随着LED显示单元10一同朝向远离箱体的方向移动。
如图1至图3所示,LED显示单元10包括框架11及设置在框架11的前侧的LED显示模组12,框架11设置有导向槽111,顶出部22在导向槽111内进行移动,顶出部22和导向槽111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倾斜面221,第一倾斜面221与LED显示模组12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由LED显示单元10的中心至边沿的方向逐渐增大,顶出部22和导向槽111中的另一个与第一倾斜面221抵顶配合且能够相对滑动,当架体21处于外伸位置时,顶出部22向后凸出于导向槽111。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顶出部22上设置第一倾斜面221,使得在顶出部22与框架11的导向槽111抵顶配合,进而能够使得LED显示单元10能够朝向架体21的方向移动,并且在第一倾斜面221与LED显示模组12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由LED显示单元10的中心至边沿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能够便于对LED显示单元10进行顶出拆卸,当架体21处于外伸位置时,顶出部22向后凸出于导向槽111,进而能够实现利用顶出部22与框架11上的导向槽111相配合使得LED显示单元10顶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倾斜面221设置在顶出部22上,在顶出部22移动时,顶出部22的第一倾斜面221能够与LED显示单元10相抵接,这样在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连接时,为了将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进行分离,顶出部22的第一倾斜面221与LED显示单元10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由LED显示单元10的中心至边沿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在顶出部22移动后第一倾斜面221能够与LED显示单元进行抵接,但是此时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之间的连接的力大于顶出部22的顶出力,之后继续控制顶出部22移动,此时能够使得顶出部22继续朝向靠近LED显示单元10的边沿进行移动,保证顶出部22的第一倾斜面221与LED显示单元10在贴合的情况下继续对LED显示单元10继续增大顶出力,进而能够在顶出部22的顶出力大于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之间的连接的力实现对LED显示装置进行拆卸。
如图1至图3所示,顶出部22具有第一倾斜面221,导向槽111包括与第一倾斜面221相贴合的第二倾斜面1111。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在框架11上设置导向槽111,这样便于将顶出部22的第一倾斜面221与导向槽111的第二倾斜面1111进行配合,保证在用顶出部22顶出LED显示单元10时,顶出部22的第一倾斜面221能够与导向槽111的第二倾斜面1111进行抵接,并且顶出部22的远离第一倾斜面221的表面与箱体进行抵接,当顶出部22相对导向槽111发生相对移动时,此时LED显示单元10能够与箱体进行拆卸分离,只需要利用顶出部22分别对框架11的导向槽111和箱体施加力,这样能够便于将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进行分离。
如图2和图3所示,LED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30,驱动机构30设置在LED显示单元10的后侧,驱动机构30包括驱动件31和传动件32,驱动件31通过传动件32带动架体21在回收位置和外伸位置之间切换。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驱动机构30,驱动机构30的驱动件31与传动件32驱动连接,传动件32能够带动架体21进行移动,进而能够使得架体21在驱动件31和传动件32的作用下在回收位置和外伸位置之间切换。
如图3所示,传动件32包括主动齿轮321和齿条322,主动齿轮321与齿条322相啮合,齿条322设置在架体21上,驱动件31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主动齿轮321驱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主动齿轮321和齿条322,主动齿轮321与齿条322相啮合,并且将齿条322设置在架体21上,利用驱动电机与主动齿轮321驱动连接,能够带动架体21进行移动。
如图3所示,架体21上还设置有齿轮盖211,齿轮盖211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设置在LED显示单元10的后表面,驱动件31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设置在齿轮盖211上,传动件32设置在LED显示单元10和齿轮盖211之间。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齿轮盖211能够对传动件32起到保护的作用,驱动件31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设置在齿轮盖211上,并且将传动件32设置在LED显示单元10和齿轮盖211之间,便于传动件32能够进行移动,提升架体21的结构稳定性和实用性。
如图1至图3所示,LED显示装置包括相对驱动件31对称设置的两个架体21,驱动件31驱动两个架体21相靠近或相远离,架体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顶出部22。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相对驱动件31对称设置的两个架体21,进而能够利用便于利用驱动件31能够驱动两个架体21进行移动,进而能够利用两个架体21上的顶出部22对LED显示单元10进行顶出,提升LED显示装置的结构可靠性。
如图4至图6所示,LED显示装置还包括电控模组40,电控模组40包括电源41和控制件42,电源41与控制件42电连接,控制件42与驱动件连接,以控制驱动件正转或者反转,驱动件正转时,架体21由回收位置切换至外伸位置,驱动件反转时,架体21由外伸位置切换至回收位置。采用上述结构,利用电源41提供电力进而驱动控制件42控制驱动件进行转动,使得驱动件进行正传或者反转,便于架体21在回收位置和外伸位置之间切换,提升电控模组40的自动化。
如图4所示,控制件42包括电路板421和导电触头422,电源41设置在电路板421上并与导电触头422电连接,电路板421上具有第一导电片4211和第二导电片4212,第一导电片4211和第二导电片4212分别与导电触头422的两端进行配合,导电触头422的第一端与第一导电片4211形成第一开关53以控制驱动电机正转,导电触头422的第二端与第二导电片4212形成第二开关54以控制驱动电机反转,其中,导电触头422与架体21联动。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电路板421和导电触头422,进而将电源41与电路板421进行导通,实现导电触头422与第一导电片4211和第二导电片4212之间进行移动,进而能够控制驱动电机进行正转或者反转,并且,通过将架体21与导电触头422联动,这样能够保证导电触头422实现往复运动,保证架体21在外伸位置切换至回收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齿轮盖211上设置有对电路板421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板。
如图4至图6所示,控制件42还包括设置在电路板421上控制电源41和导电触头422闭合或断开的磁簧管423。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磁簧管423,利用磁簧管423能够控制电源41与导电触头422进行闭合或者断开。
图7示出了控制件的控制电路和电机电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图7和图8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源41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电源输出端511、第二电源输出端512、第三电源输出端513以及第四电源输出端514。第一电源输出端511、第二电源输出端512、第三电源输出端513以及第四电源输出端514均通过磁簧管423与磁性物质进行吸附的方式实现供电。
控制件42还包括控制电路和电机电路,电机电路包括与驱动电机57连接的正转电路和反转电路,正转电路上设置有第三电源输出端513和NPN型三极管58,反转电路上设置有第四电源输出端514和PNP型三极管59。
控制电路上设置有放大器52、第一输入电路、第二输入电路、第一输出电路55、第二输出电路56。放大器52包括同向输入端521、反向输入端522以及输出端523,第一输入电路与同向输入端521连接,第一电源输出端511和第一电容63设置在第一输入电路上,第一输入电路连接有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容63。第二输入电路包括与反向输入端522连接的输入主路及并联连接在输入主路上的第一输入子路和第二输入子路,输入主路上连接有第二支路,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容64,第一输入子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53和接地端,第二输入子路上设置有第二电源输出端512和第二开关54。第一电容63的容量大于第二电容64的容量。第一输出电路55连接在输出端523和正转电路之间,第二输出电路56连接在输出端523和反转电路之间。导电触头422的第一端(图4和5中的右端)与第一导电片4211构成第一开关53,导电触头422的第二端(图4和图5中的左端)与第二导电片4212构成第二开关54。
当输出端523输出的高电平信号,使得NPN型三极管58进行导通,进而使得驱动电机57进行正转。当输出端523输出低电平信号,使得PNP型三极管59进行导通,进而使得驱动电机57进行反转。
顶出机构的运动及控制过程如下:
当一开始架体21位于回收位置时(图4示出的位置),磁性物质贴合磁簧管423,将第一电源输出端511、第二电源输出端512、第三电源输出端513以及第四电源输出端514进行导通,此时,导电触头422的第一端与第一导电片4211接触导通,使得第一开关53进行闭合,导电触头422的第二端与第二导电片4212断开,第二开关54进行断开。此时,同向输入端521在通过第一电源输出端511进行持续充电的作用下具有高电平(正信号电压),反向输入端522由于第一开关53闭合,第二开关54断开,反向输入端522不存在电压,此时同向输入端521的电压大于反向输入端522的电压,输出端523输出的为高电平(正信号电压)。此时高电平(正信号电压)通过输出端523输出至第一输出电路55。由于NPN型三极管58接收高电平(正信号电压)才能够使得第三电源输出端513与驱动电机57之间进行连通,使得第三电源输出端513能够控制驱动电机57进行正转,使得驱动电机57能够驱动架体21移动至外伸位置。
当架体21移动时,存在导电触头4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导电片4211和第二导电片4212均连通的情况,由于第一开关53继续闭合,第一输入子路和第二输入子路为并联状态,此时第二电源输出端512产生的电能通过第一输入子路上的接地端直接进行接地,这样能够保证驱动电机57一直处于正转的状态。
图7还示出了电源电路的示意图。控制件还包括电源电路和磁控开关电路,电源电路上设置有电源41和可控硅62,磁控开关电路的两端分别与可控硅62的两端连接,磁控开关电路上设置有磁簧管423,磁控开关电路上设置有第三支路,第三支路上设置电容61。
如图7所示,磁簧管423与磁性物质进行接触后进行导通,此时可控硅62得到电荷进行导通,电源41能够进行供电。当磁簧管423与磁性物质进行分离后,通过电容61进行放电,继续维持可控硅62一直为连通状态,保证驱动电机57继续进行正转。其中,驱动电机57进行正转的时间是通过电容61储存的电量进行控制的,因此,需要选用合适的电容61的容量,保证驱动电机57正转,进而控制架体21移动至外伸位置。当电容61的电量释放完全后,可控硅62不导通,此时驱动电机57停止工作。此时,第一开关53断开,第二开关54闭合。
之后,当需要将顶出机构20由外伸位置移动至回收位置时,需要将磁性物质贴合磁簧管423,此时第一开关53处于断开状态,第二开关54处于闭合状态。之后由于第二电源输出端512向反向输入端522提供电压,第一电源输出端511向同向输入端521提供电压,由于第二电容64的充电时间相比于第一电容63的充电时间较短,此时反向输入端522的电压大于同向输入端521的电压,输出端523输出的为低电平(负信号电压)。此时PNP型三极管59接收低电平(负信号电压)导通,使得第四电源输出端514能够控制驱动电机57进行反转,使得驱动电机57能够驱动架体21由外伸位置移动至回收位置。
当架体21移动时,存在导电触头4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导电片4211和第二导电片4212均连通的情况,由于第二开关54继续闭合,第一开关53进行闭合,反向输入端522与第一开关53所在的第一输入子路为并联状态,此时第二电源输出端512产生的电能直接进行接地,并由于在反向输入端522存在的第二电容64的作用下进行放电,使得反向输入端522继续维持低电平,使得输出端523输出的为低电平(负电压信号),这样能够保证驱动电机57一直处于反转的状态。
如图8所示,本发明中还包括对电机进行正转或反转控制的第二个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电源41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三电源输出端513、第四电源输出端514、第五电源输出端72、第六电源输出端73以及第七电源输出端74,控制件42包括控制电路和电机电路,电机电路包括与驱动电机57连接的正转电路和反转电路。
控制电路上设置有计数器71,计数器71上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75进行连通,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三极管76进行连通,第六电源输出端73与第一三极管75连接,第七电源输出端74与第二三极管76连接,NPN型三极管58与第一三极管75相连接以控制驱动电机57进行正转,PNP型三极管59与第二三极管76相连接以控制驱动电机57进行反转。
当磁簧管423与磁性物质进行吸附接触时,第五电源输出端72向计数器71提供电能,计数器71通过判断为第一次接触,进而通过计数器71中的Q1线路导通,经过二级管向第一三极管75提供电压,使得第一三极管75进行导通,第六电源输出端73能够提供电压保证NPN型三极管58进行导通。由于导电触头422位于回收位置时,导电触头422第一端与第一导电片4211进行接触,此时第一开关53进行导通,进而能够利用第三电源输出端513输出电能,进而能够控制驱动电机57进行正转。并且在控制电路中只向第一三极管75进行导通,这样能够保证在导电触头422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导电触头422的第一端与第一导电片4211进行导通,保证第一开关53进行闭合。同时,在导电触头422向右移动过程中,存在导电触头422的第二端与第二导电片4212进行接触导通的情况,但是由于第二三极管76并未提供电压进行导通,进而在第二开关54进行闭合的情况下也能保证驱动电机57继续进行正转,保证将顶出机构20由回收位置移动至外伸位置,便于将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进行分离。当导电触头422的第一端离开第一导电片4211时,第一开关53进行断开,驱动电机57停止工作。
当磁簧管423与磁性物质进行第二次吸附接触时,第五电源输出端72向计数器71提供电能,计数器71通过判断为第二次接触,进而通过计数器71中的Q0线路导通,经过二极管向第二三极管76提供电压,使得第二三极管76进行导通,第七电源输出端74能够提供电压保证PNP型三极管59能够进行导通。由于导电触头422处于外伸位置时,导电触头422第二端与第二导电片4212进行接触,导电触头422第一端与第一导电片4211分离,此时第二开关54进行闭合,第一开关53断开,这样使得第四电源输出端514输出电能,进而能够控制驱动电机57进行反转。并且在控制电路中只向第二三极管76进行导通,这样能够保证导电触头422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导电触头422的第二端与第二导电片4212接触导通,保证第二开关54进行闭合。同时,在导电触头422向左移动过程中,存在导电触头422的右端与第一导电片4211进行接触导通的情况。但是由于第一三极管75并未提供电压进行导通,进而在第一开关53闭合的情况下也能保证驱动电机57进行反转,使得顶出机构20由外伸位置移动至回收位置,便于将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进行装配。当导电触头422的第二端离开第二导电片4212时,第二开关54进行断开,驱动电机57停止工作,顶出机构20回到回收位置。
其中,计数器中共包括Q0线路至Q9线路。当磁簧管423与磁性物质第三次接触,计数器71进行判断,将计数器71中的Q3导通,继续向第一三极管75提供电压,控制驱动电机57进行正转。当磁簧管423与磁性物质第四次接触,计数器71进行判断,将计数器71中的Q2导通,继续向第二三极管76提供电压,控制驱动电机57进行反转。
如图1至图3所示,架体21上设置有沿架体21的移动方向延伸的腰形孔212,LED显示单元10上连接有限位螺钉13,限位螺钉13穿设于腰形孔212内,且限位螺钉13能够相对于腰形孔212的前后方向及延伸方向移动。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架体21上设置腰形孔212,利用限位螺钉13穿设于腰形孔212内并与LED显示单元10进行连接,这样能够避免架体21从LED显示单元10上脱落,由于限位螺钉13与LED显示单元10进行连接但不与腰形孔212进行抵接,这样能够既能保证架体21相对LED显示单元10进行移动,还能够对架体21的移动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LED显示单元10的后表面设置有与箱体相连接的磁吸件14。采用上述结构,利用磁吸件14将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进行装配,这样保证箱体与LED显示单元10连接牢固,起到装配便利的作用。
如图1所示,LED显示模组12还包括顶出LED显示单元10的弹性结构15,LED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LED显示单元10的背面的导向柱,导向柱的第一端与LED显示单元10相连接,导向柱的第二端朝向远离LED显示单元10的方向延伸,弹性结构15包括套设在LED显示单元10的导向柱上的中凸形螺旋弹簧,中凸形螺旋弹簧的第一端与框架11相连接,中凸形螺旋弹簧的第二端朝向远离LED显示单元10的方向延伸。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弹性结构15,利用弹性结构15便于将LED显示单元10进行弹出。具体地,LED显示单元10的背面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能够对LED显示装置的装配起到导向的作用,中凸形螺旋弹簧的第一端与框架11进行连接,中凸形螺旋弹簧的第二端能够与箱体进行抵接,这样在LED显示单元10的磁吸件14与箱体进行磁吸装配时,中凸形螺旋弹簧进行压缩,磁吸件14的磁力大于中凸形螺旋弹簧的弹力,使得在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装配时中凸形螺旋弹簧处于压紧状态,在架体21进行移动时,架体21上的顶出部22分别与LED显示单元10的导向槽111和箱体进行抵接,在架体21继续移动时,顶出部22施加的顶出力与中凸形螺旋弹簧的弹力相配合以克服磁吸件14的磁力,进而便于实现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进行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中凸形螺旋弹簧,能够减少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之间的间隙,便于进行装配固定。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LED显示单元10的后侧设置顶出机构20,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进行连接,当需要将LED显示单元10从箱体上进行拆卸,控制顶出结构的架体21进行移动,使得架体21移动时,架体21上的顶出部22能够对LED显示单元10和箱体的连接处施加顶出力,当架体21继续移动至外伸位置时,顶出力大于LED显示单元10和箱体的连接处的力,进而能够使得LED显示单元10与箱体进行分离,便于对LED显示单元10进行拆卸,保证拆卸效率;
(2)通过设置驱动机构30,驱动机构30的驱动件31与传动件32驱动连接,传动件32能够带动架体21进行移动,进而能够使得架体21在驱动件31和传动件32的作用下在回收位置和外伸位置之间切换;
(3)通过设置相对驱动件31对称设置的两个架体21,进而能够利用便于利用驱动件31能够驱动两个架体21进行移动,进而能够利用两个架体21上的顶出部22对LED显示单元10进行顶出,提升LED显示装置的结构可靠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显示装置包括:
箱体;
LED显示单元(10),所述LED显示单元(10)与所述箱体相连接;
顶出机构(20),设置在所述LED显示单元(10)的后侧,所述顶出机构(20)包括架体(21)及设置在所述架体(21)上的顶出部(22),所述架体(21)相对于所述LED显示单元(10)可移动地设置并具有回收位置和外伸位置,所述架体(21)由所述回收位置向所述外伸位置移动过程中,所述顶出部(22)能够与所述LED显示单元(10)和所述箱体同时抵顶配合,且随着所述架体(21)的移动使所述LED显示单元(10)向远离所述箱体的方向移动;
所述LED显示单元(10)包括框架(11)及设置在所述框架(11)的前侧的LED显示模组(12),所述框架(11)设置有导向槽(111),所述顶出部(22)在所述导向槽(111)内进行移动,所述顶出部(22)和所述导向槽(111)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倾斜面(221),所述第一倾斜面(221)与所述LED显示模组(12)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由所述LED显示单元(10)的中心至边沿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顶出部(22)和所述导向槽(111)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一倾斜面(221)抵顶配合且能够相对滑动,当所述架体(21)处于所述外伸位置时,所述顶出部(22)向后凸出于所述导向槽(111);
所述顶出部(22)具有所述第一倾斜面(221),所述导向槽(111)包括与所述第一倾斜面(221)相贴合的第二倾斜面(1111);
所述LED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30),所述驱动机构(30)设置在所述LED显示单元(10)的后侧,所述驱动机构(30)包括驱动件(31)和传动件(32),所述驱动件(31)通过所述传动件(32)带动所述架体(21)在回收位置和外伸位置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显示装置包括相对所述驱动件(31)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架体(21),所述驱动件(31)驱动两个所述架体(21)相靠近或相远离,所述架体(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顶出部(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显示装置还包括电控模组(40),所述电控模组(40)包括电源(41)和控制件(42),所述电源(41)与所述控制件(42)电连接,所述控制件(42)与所述驱动件(31)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件(31)正转或者反转,所述驱动件(31)正转时,所述架体(21)由所述回收位置切换至所述外伸位置,所述驱动件(31)反转时,所述架体(21)由所述外伸位置切换至所述回收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41)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电源输出端(511)、第二电源输出端(512)、第三电源输出端(513)以及第四电源输出端(514),所述控制件(42)包括控制电路和电机电路,所述电机电路包括与驱动电机(57)连接的正转电路和反转电路,所述正转电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三电源输出端(513)和NPN型三极管(58),所述反转电路上设置有所述第四电源输出端(514)和PNP型三极管(5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上设置有放大器(52)、第一输入电路、第二输入电路、第一输出电路(55)以及第二输出电路(56),所述放大器(52)包括同向输入端(521)、反向输入端(522)以及输出端(523),所述第一输入电路与所述同向输入端(521)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电路(55)和所述第二输出电路(56)均与所述输出端(523)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511)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电路上,所述第一输入电路上连接有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容(63);
所述第二输入电路包括与所述反向输入端(522)连接的输入主路及并联连接在所述输入主路上的第一输入子路和第二输入子路,所述输入主路上连接有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容(64),所述第一输入子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53)和接地端,所述第二输入子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512)和第二开关(54),所述第一电容(63)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二电容(64)的容量,所述第一输出电路(55)连接在所述输出端(523)和所述正转电路之间,所述第二输出电路(56)连接在所述输出端(523)和所述反转电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41)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三电源输出端(513)、第四电源输出端(514)、第五电源输出端(72)、第六电源输出端(73)以及第七电源输出端(74),所述控制件(42)包括控制电路和电机电路,所述电机电路包括与驱动电机(57)连接的正转电路和反转电路,所述正转电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三电源输出端(513)、NPN型三极管(58)以及第一开关(53),所述反转电路上设置有所述第四电源输出端(514)、PNP型三极管(59)以及第二开关(54),所述控制电路上设置有计数器(71),所述计数器(71)上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75)连接,所述第七电源输出端(74)与第二三极管(76)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58)与所述第一三极管(75)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57)正转,所述PNP型三极管(59)与所述第二三极管(76)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57)反转。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42)包括电路板(421)和导电触头(422),所述电源(4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421)上并与所述导电触头(422)电连接,所述电路板(421)上具有第一导电片(4211)和第二导电片(4212),所述第一导电片(4211)和所述第二导电片(4212)分别与所述导电触头(422)的两端配合,所述导电触头(4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片(4211)形成所述第一开关(53)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57)正转,所述导电触头(4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片(4212)形成所述第二开关(54)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57)反转,其中,所述导电触头(422)与所述架体(21)联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4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路板(421)上控制所述电源(41)和所述导电触头(422)闭合或断开的磁簧管(4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1)上设置有沿所述架体(21)的移动方向延伸的腰形孔(212),所述LED显示单元(10)上连接有限位螺钉(13),所述限位螺钉(13)穿设于所述腰形孔(212)内,且所述限位螺钉(13)能够相对于所述腰形孔(212)的前后方向及延伸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LED显示单元(10)的后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箱体相连接的磁吸件(14);和/或,
所述LED显示模组(12)还包括顶出所述LED显示单元(10)的弹性结构(15),所述LED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LED显示单元(10)的背面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第一端与所述LED显示单元(10)相连接,所述导向柱的第二端朝向远离所述LED显示单元(10)的方向延伸,所述弹性结构(15)包括套设在所述LED显示单元(10)的所述导向柱上的中凸形螺旋弹簧,所述中凸形螺旋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框架(11)相连接,所述中凸形螺旋弹簧的第二端朝向远离所述LED显示单元(10)的方向延伸。
CN202410006049.1A 2024-01-03 2024-01-03 Led显示装置 Active CN1174968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6049.1A CN117496841B (zh) 2024-01-03 2024-01-03 Led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6049.1A CN117496841B (zh) 2024-01-03 2024-01-03 Led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96841A CN117496841A (zh) 2024-02-02
CN117496841B true CN117496841B (zh) 2024-05-03

Family

ID=89671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06049.1A Active CN117496841B (zh) 2024-01-03 2024-01-03 Led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9684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17075B1 (ko) * 2017-12-12 2018-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017554A (zh) * 2020-09-22 2020-12-01 深圳利亚德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
CN213815368U (zh) * 2020-12-15 2021-07-27 东莞市中麒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托架组件、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CN213935458U (zh) * 2021-01-08 2021-08-10 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收放手机支架的显示设备
CN218273885U (zh) * 2022-09-07 2023-01-10 深圳利亚德光电有限公司 维护机构、显示屏模组以及led显示屏
CN116592225A (zh) * 2023-05-17 2023-08-15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的边锁装置及led显示屏
CN117218970A (zh) * 2023-11-07 2023-12-12 深圳利亚德光电有限公司 Led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17075B1 (ko) * 2017-12-12 2018-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017554A (zh) * 2020-09-22 2020-12-01 深圳利亚德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
CN213815368U (zh) * 2020-12-15 2021-07-27 东莞市中麒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托架组件、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CN213935458U (zh) * 2021-01-08 2021-08-10 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收放手机支架的显示设备
CN218273885U (zh) * 2022-09-07 2023-01-10 深圳利亚德光电有限公司 维护机构、显示屏模组以及led显示屏
CN116592225A (zh) * 2023-05-17 2023-08-15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的边锁装置及led显示屏
CN117218970A (zh) * 2023-11-07 2023-12-12 深圳利亚德光电有限公司 Led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96841A (zh)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53419B2 (en) Card tray ejection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819085B (zh) 触发开关
CN109756599A (zh) 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1432593B (zh) 电子设备
CN117496841B (zh) Led显示装置
US2022041812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884670B (zh) 电子设备
WO2020224461A1 (zh) 移动终端
CN218298964U (zh) 一种提笔检测结构及交互平板
CN109922182B (zh) 终端设备
CN115101994A (zh) 一种充电对接装置以及充电连接方法
CN116613925B (zh) 一种电推杆的行程限位控制方法
CN110174913B (zh) 温控模块及终端设备
CN101154411B (zh) 光盘装置
CN115206183B (zh) 电子设备
CN114843831B (zh) 一种可调节式转接头
CN109548346A (zh) 电子设备
CN111409826B (zh) 电子设备
US20190067965A1 (en) Separable Mobile Power Source Bracket
CN112492075A (zh) 电动手机支架
CN209879381U (zh) 一种摄像头可滑动且可旋转的平板电脑
WO2021108570A1 (en) Ejectable fan with push-push attachment mechanism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US6665253B2 (en) Optical disk control mechanism
CN202024101U (zh) 一种新型手电筒结构
CN111355825A (zh) 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