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9643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79643A CN117479643A CN202310957465.5A CN202310957465A CN117479643A CN 117479643 A CN117479643 A CN 117479643A CN 202310957465 A CN202310957465 A CN 202310957465A CN 117479643 A CN117479643 A CN 1174796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in electrode
- layer
- source
- electrode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UMIVXZPTRXBADB-UHFFFAOYSA-N benzocyclobut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2=C1 UMIVXZPTRXBADB-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80 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 acryl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基底、第一平坦层、第二源漏极、第二平坦层以及第一电极;基底的一侧面上形成有第一源漏极;第一平坦层形成于基底的一侧面且覆盖第一源漏极,第一平坦层具有远离基底的第一侧面,第一侧面上对应第一源漏极的位置处设有开口;第二源漏对应开口设置且至少部分处于开口内,第二源漏极与第一源漏极电性连接;第二平坦层形成于第一侧面且覆盖第二源漏极;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二平坦层远离基底的一侧面,第一电极对应第二源漏极设置,且与第二源漏极电性连接;如此,有效改善第一电极的平坦度,从而获得较优反射色带的效果,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显示屏凭借高对比度、响应速度快、广视角、色彩鲜艳、低功耗、轻薄等优势在显示屏市场越来越受欢迎。OLED显示器件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半导体有源层、第一绝缘层、第一栅极、第二绝缘层、第二栅极、第三绝缘层、第一源漏极层、第二源漏极层、第一平坦化层、第二平坦化层、第一电极和像素定义层。在制备阵列基板过程中,由于第二平坦化层在对应第二源漏极层的位置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凸起,因此会导致第一电极的底部呈现高低不平特性,进而使得对应的像素单元的反射色带较差,显示器件的R/G/B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散,发光效果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彩晕。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有效改善第一电极的平坦度,并有效改善各发光材料像素单元底部的平坦度,从而获得较优反射色带的效果,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其一侧面上形成有第一源漏极;
第一平坦层,形成于所述基底的一侧面且覆盖所述第一源漏极,所述第一平坦层具有远离所述基底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源漏极的位置处设有开口;
第二源漏极,对应所述开口设置且至少部分处于所述开口内,所述第二源漏极与所述第一源漏极电性连接;
第二平坦层,形成于所述第一侧面且覆盖所述第二源漏极;以及,
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坦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面,所述第一电极对应所述第二源漏极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源漏极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源漏极完全设置于所述开口内,且所述第二源漏极的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平齐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自所述基底指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方向上,所述开口呈外扩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开口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源漏极具有源漏极搭接段,所述源漏极搭接段延伸至填充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源漏极搭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坦层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对应所述第二源漏极的位置设置;
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电极搭接段,所述电极搭接段延伸至填充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源漏极搭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坦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平坦层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坦层和/或所述第二平坦层的制成材质包括亚克力、聚酰亚胺以及苯并环丁烯中的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底包括:
衬底;
半导体有源层,形成于所述衬底的一侧面;
第一绝缘层,形成于所述衬底的一侧面且覆盖所述半导体有源层;
第一栅极,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面;
第二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面且覆盖所述第一栅极;
第二栅极,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面;以及,
第三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面且覆盖所述第二栅极;
其中,所述第一源漏极形成于所述第三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二绝缘层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源漏极与所述半导体有源层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平坦层远离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侧面,所述像素定义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所述像素定义层上开设有第三通孔,以使得部分的所述第一电极能够自所述第三通孔处显露。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基底、第一平坦层、第二源漏极、第二平坦层以及第一电极;所述基底的一侧面上形成有第一源漏极;所述第一平坦层覆盖所述第一源漏极,所述第二源漏极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层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源漏极的位置处设有开口,所述第二源漏极对应所述开口设置且至少部分处于所述开口内,所述第二源漏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平坦层覆盖所述第二源漏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坦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面,所述第一电极对应所述第二源漏极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源漏极电性连接;通过在所述第一平坦层上开口,并将所述第二源漏极对应设于所述开口处,由于所述第二源漏极至少部分处于所述开口内,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所述第二平坦层中与所述第二源漏极对应位置处的凸起高度,从而有效改善所述第一电极的平坦度,并有效改善各发光材料像素单元底部的平坦度,从而获得较优反射色带的效果,进而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发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基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屏等设备中的显示面板。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基底1、第一平坦层3、第二源漏极4、第二平坦层5以及第一电极6;所述基底1的一侧面上形成有第一源漏极2;所述第一平坦层3形成于所述基底1的一侧面且覆盖所述第一源漏极2,所述第一平坦层3具有远离所述基底1的第一侧面31,所述第一侧面31上对应所述第一源漏极2的位置处设有开口33;所述第二源漏极4对应所述开口33设置且至少部分处于所述开口33内,所述第二源漏极4与所述第一源漏2极电性连接;第二平坦层5形成于所述第一侧面31且覆盖所述第二源漏极4;所述第一电极6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坦层5远离所述基底1的一侧面,所述第一电极6对应所述第二源漏极4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源漏极4电性连接。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在制备显示面板100的阵列基板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SD2)的存在,导致所述第二平坦层5(PLN2)对应所述第二源漏极层(SD2)位置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凸起,进一步导致所述第一电极6(ANO)的底部呈现高低不平特性;同时,所述第二源漏极层(SD2)引起的不同发光材料(R/G/B)像素单元底部高低起伏差异较大,例如,绿光像素单元(Green pixel)、蓝光像素单元(Blue pixel)和红光像素单元(Redpixel)底部的高低起伏差异分别可以达到94nm、230nm和100nm;而不同发光材料像素单元底部高低起伏会使得所述显示装置出现一定程度的彩晕现象,即出现分散的RGB光,严重影响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和相关品质;并且,当所述第一电极6(ANO)底部较为平坦时,对应的像素单元的反射色带较好,所述显示装置的发光效果也较好;当所述第一电极6(ANO)底部有一定程度的凸起时,对应的像素单元的反射色带较差,所述显示装置的R/G/B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散,发光效果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彩晕;因此,在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平坦层3上开口,并将所述第二源漏极4对应设于所述开口33处,由于所述第二源漏极4至少部分处于所述开口33内,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所述第二平坦层5中与所述第二源漏极4对应位置处的凸起高度,从而有效改善所述第一电极6的平坦度,并有效改善各发光材料像素单元底部的平坦度,从而获得较优反射色带的效果,进而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发光效果。
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源漏极4部分处于所述开口33内,也就是说,此时,所述第二源漏极4部分处于所述第一平坦层3内,部分处于所述第二平坦层5内,虽然所述第二源漏极4还是有部分高于所述第一平坦层3,但是相较于现有的将所述第二源漏极4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层3之上的方案,本申请的所述第二源漏极4的设置,能够降低所述第二平坦层5中与所述第二源漏极4对应位置处的凸起高度,从而有效改善所述第一电极6的平坦度,并有效改善各发光材料像素单元底部的平坦度,从而获得较优反射色带的效果,进而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发光效果。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源漏极4完全设置于所述开口33内,且所述第二源漏极4的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31平齐设置;也就是说,此时,所述第二源漏极4完全处于所述第一平坦层3内,相较于现有的将所述第二源漏极4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层3之上的方案,本申请的所述第二源漏极4的设置,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所述第二平坦层5中与所述第二源漏极4对应位置处的凸起高度,从而最大程度改善所述第一电极6的平坦度,并最大程度改善各发光材料像素单元底部的平坦度,从而获得较优反射色带的效果,进而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发光效果。
基于此,为了便于所述第二源漏极4的沉积,自所述基底指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方向上,所述开口呈外扩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开口33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2,所述第一通孔32对应所述第一源漏极2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二源漏极4具有源漏极搭接段41,所述源漏极搭接段41延伸至填充所述第一通孔32且与所述第一源漏极2搭接;也就是说,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制备过程中,在所述开口33的底壁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32,在所述第一侧面31上沉积所述第二源漏极4时,所述第二源漏极4的源漏极搭接段41填充至所述第一通孔32内并与所述第一源漏极2搭接,如此,实现所述第一源漏极2与所述第二源漏极4的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坦层5在远离所述第一平坦层3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对应所述第二源漏极4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一电极6具有电极搭接段61,所述电极搭接段61延伸至填充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源漏极4搭接;也就是说,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制备过程中,所述第二平坦层5对应所述第二源漏极4的位置处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平坦层5上沉积所述第一电极6时,所述第一电极6的电极搭接段61填充至所述第二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二源漏极4搭接,如此,实现所述第二源漏极4与所述第一电极6的电性连接。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所述第一平坦层3和所述第二平坦层5的具体厚度尺寸不做限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坦层3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平坦层5的厚度;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源漏极2与所述第二源漏极4之间有足够的绝缘特性,从而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电性效果。
并且,本申请对于所述第一平坦层3和所述第二平坦层5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制,所述第一平坦层的制成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亚克力、聚酰亚胺以及苯并环丁烯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平坦层的制成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亚克力、聚酰亚胺以及苯并环丁烯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平坦层的制成材质与所述第二平坦层的制成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请参阅图5,所述基底1包括衬底11、半导体有源层12(3L poly)、第一绝缘层13、第一栅极14(GE1)、第二绝缘层15、第二栅极16(GE2)以及第三绝缘层17;所述半导体有源层12形成于所述衬底11的一侧面;所述第一绝缘层13形成于所述衬底11的一侧面且覆盖所述半导体有源层12;所述第一栅极14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3远离所述衬底11的一侧面;所述第二绝缘层15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3远离所述衬底11的一侧面且覆盖所述第一栅极14;所述第二栅极16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5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13的一侧面;所述第三绝缘层17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5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13的一侧面且覆盖所述第二栅极16;所述第一源漏极2形成于所述第三绝缘层17远离所述第二绝缘层15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源漏极2与所述半导体有源层12电性连接。
具体地,所述半导体有源层12、所述第一栅极14、所述第二栅极16以及源漏极层(所述第一源漏极2和所述第二源漏极4)共同形成所述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和电容等元器件。所述半导体有源层12图案化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区,有源区又包括沟道区和位于沟道区两侧的掺杂区。所述第一栅极14图案化形成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栅极14和电容的第一电机板,所述第二栅极16图案化形成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栅极16和电容的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一栅极14和所述第二栅极16同时对应于有源层的沟道区。所述第一源漏极2、所述第二源漏极4图案化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源极和漏极分别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13、所述第二绝缘层15和所述第三绝缘层17的过孔与沟道区两侧的掺杂区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层13设置于所述半导体有源层12和所述第一栅极14层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15设置于所述第一栅极14层和所述第二栅极16层之间,所述第三绝缘层17设置于所述第二栅极16层和源漏极层(所述第一源漏极2和所述第二源漏极4)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13、所述第二绝缘层15和所述第三绝缘层17分别用于隔绝与其相邻的两导电层。所述第一平坦层3处于所述第一源漏极2上,所述第二平坦层5处于所述第二源漏极4上,用于平坦化所述显示面板100,为所述第二平坦层5上的所述第一电极6的制备提供平坦的基底1,所述第一平坦层3和所述第二平坦层5的材料一般为有机层,包括但不限于亚克力、聚酰亚胺(PI)或苯并环丁烯(BCB)等有机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像素定义层7,所述像素定义层7形成于所述第二平坦层5远离所述第一平坦层3的一侧面,所述像素定义层7覆盖所述第一电极6,所述像素定义层7上开设有第三通孔71,以使得部分的所述第一电极6能够自所述第三通孔71处显露。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面板100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结构,以上显示面板100的结构仅在于解释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不用于限定。显示面板100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只有第一源漏极2或漏极层数多于两层的结构,在此不做相关限定。
基于上述显示面板100的结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请参阅图6,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如下。
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提供一基底1,其中,所述基底1的一侧面上形成有第一源漏极2;
S20:在所述基底1的一侧面上制作第一平坦层3,并在所述第一平坦层3远离所述基底1的一侧面上开设第一通孔32,其中,所述第一平坦层3覆盖所述第一源漏极2,所述第一通孔32对应所述第一源漏极2的位置设置;
S30:在所述第一平坦层3远离所述基底1的一侧面上涂覆光刻胶,并形成第一胶层,其中,所述第一胶层的部分延伸至填充所述第一通孔32;
S40:在所述第一胶层对应所述第一通孔32的位置处开设第一缺口,并对处于所述第一缺口内的所述第一平坦层3进行蚀刻并形成开口33;
S50:去除所述第一胶层;
S60:在所述第一平坦层3远离所述基底1的一侧面上沉积第二源漏极层;其中,所述第二源漏极层具有延伸段以及源漏极搭接段41,所述延伸段延伸至填充所述开口33,所述源漏极搭接段41延伸至填充所述第一通孔32且与所述第一源漏极2搭接;
S70:在所述第二源漏极层远离所述第一平坦层3的一侧面上涂覆光刻胶,形成覆盖所述延伸段的第二胶层;
S80:对所述第二源漏极层进行蚀刻,保留所述开口33内的延伸段以形成第二源漏极4;
S90:去除所述第二胶层,以使所述第二源漏极4显露。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的制备方法,使得所述第二源漏极4至少部分处于所述开口33内,能够有效降低所述第二平坦层5中与所述第二源漏极4对应位置处的凸起高度,从而有效改善所述第一电极6的平坦度,并有效改善各发光材料像素单元底部的平坦度,从而获得较优反射色带的效果,进而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发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90之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平坦层3远离所述基底1的一侧面上制作第二平坦层5,并在所述第二平坦层5远离所述第一平坦层3的一侧面上开设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二通孔对应所述第二源漏极4的位置设置;
在所述第二平坦层5远离所述第一平坦层3的一侧面上沉积第一电极6,其中,所述第一电极6与所述第二源漏极4极对位设置,所述第一电极6具有电极搭接段61,所述电极搭接段61延伸至填充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源漏极4搭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平坦层3上的第一通孔32和容纳槽33的形成方式不做限制,还可以通过Half-tone mask工艺制得,也就是使用HTM-MASK在钝化层打出与周边焊盘相接的开口;然后,对光刻胶进行灰化(Ashing)处理,使形成ITO图案的像素部分曝光,并在形成ITO膜以后,采用剥离方法将光刻胶剥离,除去不需要的ITO层。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所述显示面板100设置为上述的显示面板100,也就是说,所述显示面板100具有上述的显示面板100的全部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也就具有上述的显示面板100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基底1、第一平坦层3、第二源漏极4、第二平坦层5以及第一电极6;所述基底1的一侧面上形成有第一源漏极2;所述第一平坦层3形成于基底1的一侧面且覆盖所述第一源漏极2,所述第一平坦层3具有远离所述基底1的第一侧面31,所述第一侧面31上对应所述第一源漏极2的位置处设有开口33;所述第二源漏极4对应所述开口33设置且至少部分处于所述开口33内,所述第二源漏极4与所述第一源漏极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平坦层5形成于所述第一侧面31且覆盖所述第二源漏极4;所述第一电极6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坦层5远离所述第一平坦层3的一侧面,所述第一电极6对应所述第二源漏极4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源漏极4电性连接;通过将所述第二源漏极4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开口33内,能够有效降低所述第二平坦层5中与所述第二源漏极4对应位置处的凸起高度,从而有效改善所述第一电极6的平坦度,并有效改善各发光材料像素单元底部的平坦度,从而获得较优反射色带的效果,进而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发光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其一侧面上形成有第一源漏极;
第一平坦层,形成于所述基底的一侧面且覆盖所述第一源漏极,所述第一平坦层具有远离所述基底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源漏极的位置处设有开口;
第二源漏极,对应所述开口设置且至少部分处于所述开口内,所述第二源漏极与所述第一源漏极电性连接;
第二平坦层,形成于所述第一侧面且覆盖所述第二源漏极;以及,
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坦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面,所述第一电极对应所述第二源漏极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源漏极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源漏极完全设置于所述开口内,且所述第二源漏极的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平齐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基底指向所述第一平坦层的方向上,所述开口呈外扩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源漏极具有源漏极搭接段,所述源漏极搭接段延伸至填充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源漏极搭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坦层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对应所述第二源漏极的位置设置;
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电极搭接段,所述电极搭接段延伸至填充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源漏极搭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坦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平坦层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坦层和/或所述第二平坦层的制成材质包括亚克力、聚酰亚胺以及苯并环丁烯中的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包括:
衬底;
半导体有源层,形成于所述衬底的一侧面;
第一绝缘层,形成于所述衬底的一侧面且覆盖所述半导体有源层;
第一栅极,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面;
第二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面且覆盖所述第一栅极;
第二栅极,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面;以及,
第三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面且覆盖所述第二栅极;
其中,所述第一源漏极形成于所述第三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二绝缘层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源漏极与所述半导体有源层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平坦层远离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侧面,所述像素定义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所述像素定义层上开设有第三通孔,以使得部分的所述第一电极能够自所述第三通孔处显露。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957465.5A CN117479643A (zh) | 2023-07-31 | 2023-07-3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957465.5A CN117479643A (zh) | 2023-07-31 | 2023-07-3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79643A true CN117479643A (zh) | 2024-01-30 |
Family
ID=89630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957465.5A Pending CN117479643A (zh) | 2023-07-31 | 2023-07-3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479643A (zh) |
-
2023
- 2023-07-31 CN CN202310957465.5A patent/CN11747964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23382B2 (en) | Method of fabricating array substrat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9037297B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 |
KR101288427B1 (ko) | 표시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 |
US20230075199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1769148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20220367581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20220336556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1146215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13812014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 |
CN111162095B (zh) | 驱动背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CN111430443A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0718572B (zh)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13036057A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CN112289948A (zh) | 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1650787A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080048191A1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
CN111933671B (zh)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 |
CN218998737U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1415963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464656B (zh) | 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17479643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902422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15734659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1029387A (zh) | 一种oled基板的制作方法、基板、显示装置和掩模板 | |
CN111864113B (zh) | 显示背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