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64221A - 组对焊接装置及具有其的交叉杆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组对焊接装置及具有其的交叉杆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64221A
CN117464221A CN202311535599.4A CN202311535599A CN117464221A CN 117464221 A CN117464221 A CN 117464221A CN 202311535599 A CN202311535599 A CN 202311535599A CN 117464221 A CN117464221 A CN 117464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welding
piece
stop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355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养海
邓传福
李冰
李海麟
黄辉
潘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3559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642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64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642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1/00Processes relevant to this subcla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purposes, but not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1/02Processes relevant to this subcla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purposes, but not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relating to soldering or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7/04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3K37/0426Fixtures for other work
    • B23K37/0435Clamps
    • B23K37/0443Jig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对焊接装置及具有其的交叉杆加工设备,该组对焊接装置包括:杆体夹持件设置在组对平台上,两个端头夹持件在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杆体夹持件的两侧;组对驱动件驱动两个端头夹持件在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上靠近或远离;两个止挡件分别位于两个端头夹持件和杆体夹持件之间,止挡件沿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组对平台上,止挡件相对于组对平台可升降,止挡件具有伸入端头夹持件和杆体夹持件之间的间隔的止挡位置以及从端头夹持件和杆体夹持件之间的间隔中脱出的避让位置。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采用组对焊接装置所获得的交叉杆的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组对焊接装置及具有其的交叉杆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叉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对焊接装置及具有其的交叉杆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铁路货车交叉杆是一种支撑装置,铁路货车交叉杆由杆体和端头组成。交叉杆的支撑作用提高了车辆蛇行失稳临界速度,防止在最高运行速度范围内发生蛇行运动,不仅使车辆具有更好的运行平稳性和脱轨安全性,而且使车辆在直线与曲线运行时的轮对冲角减小,可有效减少车轮与钢轨的磨耗。交叉杆还可有效改善转向架斜楔的受力状态,延长减振装置摩擦副的使用寿命,提高转向架减振性能的稳定性。
在相关技术中,需要对杆体进行压型,将压型后的杆体和端头采用组对焊接装置进行组对焊接获得交叉杆。
然而,压型前的杆体为同一标准下生产的标准件,压型后的杆体的整体长度不一致,相关技术中依赖工人的经验调整组对焊接装置的焊接参数和焊接操作,受人为因素影响,使得获得的交叉杆的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对焊接装置及具有其的交叉杆加工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采用组对焊接装置所获得的交叉杆的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组对焊接装置,组对焊接装置包括:组对平台;组对夹持组件,包括杆体夹持件以及两个端头夹持件,杆体夹持件设置在组对平台上,端头夹持件沿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组对平台上,且两个端头夹持件在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杆体夹持件的两侧;组对驱动件,分别与两个端头夹持件驱动连接,以驱动两个端头夹持件在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上靠近或远离;两个止挡件,分别位于两个端头夹持件和杆体夹持件之间,止挡件沿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组对平台上,止挡件相对于组对平台可升降,止挡件具有伸入端头夹持件和杆体夹持件之间的间隔的止挡位置以及从端头夹持件和杆体夹持件之间的间隔中脱出的避让位置。
进一步地,止挡件包括止挡座和止挡立板,止挡座设置在组对平台上,止挡立板设置在止挡座上,止挡立板能够伸入端头夹持件和杆体夹持件之间的间隔。
进一步地,止挡座沿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相对于组对平台可移动,止挡立板可升降地设置在止挡座上,止挡件还包括止挡驱动件,止挡驱动件设置在止挡座上并与止挡立板驱动连接,以驱动止挡立板相对于止挡座升降;或者,止挡座沿可升降地设置在组对平台上,止挡立板沿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相对于止挡座上可移动,止挡件还包括止挡驱动件,止挡驱动件设置在组对平台上并与止挡座驱动连接,以驱动止挡座相对于组对平台升降。
进一步地,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止挡复位件,止挡复位件设置在组对平台和止挡件之间,以向止挡件施加远离杆体夹持件的作用力;和/或,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组对平台上并沿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止挡导轨,止挡件沿止挡导轨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止挡导轨上。
进一步地,组对平台上设置有与两个端头夹持件一一对应的两个限位凸起,两个限位凸起在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杆体夹持件的两侧,且限位凸起位于端头夹持件和杆体夹持件之间,在端头夹持件移动至预设行程时,端头夹持件能够与限位凸起的背离杆体夹持件的一端相抵接;和/或,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组对平台上的两个夹持导轨,夹持导轨沿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延伸,两个夹持导轨在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杆体夹持件的两侧,两个端头夹持件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导轨上,端头夹持件沿夹持导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夹持导轨可移动。
进一步地,组对夹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组对平台上的杆体预夹持件,杆体预夹持件在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上位于两个杆体夹持件之间,杆体预夹持件具有预夹持状态和拆装状态;端头夹持件包括端头移动座和端头夹爪,端头移动座沿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组对平台上,端头夹爪可转动地设置在端头移动座上,端头夹爪的转动轴线沿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延伸,且端头夹爪位于端头移动座朝向杆体夹持件的一侧;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组对平台上的组对机械手,组对机械手上设置有端头抓取部、杆体抓取部以及组对焊枪。
进一步地,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焊接平台;焊接夹持件,包括夹爪座和焊接夹爪,焊接夹爪可转动地设置在夹爪座上,焊接夹爪的转动轴线沿焊接平台的前后方向延伸;环焊焊枪,沿焊接平台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焊接平台上;焊缝测距件,设置在组对平台上。
进一步地,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控制件,控制件分别与焊缝测距件以及环焊焊枪信号连接,以根据焊缝测距件的检测参数控制环焊焊枪的移动参数。
进一步地,环焊焊枪包括:焊枪件,沿焊接平台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焊接平台上;焊枪驱动件,设置在焊接平台上并与焊枪件驱动连接,以驱动焊枪件移动,控制件分别与焊缝测距件以及焊枪驱动件信号连接,以根据焊缝测距件的检测参数控制焊枪驱动件的行程。
进一步地,焊枪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齿轮以及齿条,焊枪件与驱动电机的外壳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驱动连接,以驱动齿轮转动,齿轮的转动轴线与焊接平台的前后方向相垂直,齿条设置在焊接平台上并沿焊接平台的前后方向延伸,齿轮和齿条相啮合;和/或,焊枪件包括底座、焊枪座以及焊枪体,底座与驱动电机的外壳连接,焊枪座沿焊接平台的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上,焊枪体沿焊接平台的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焊枪座上。
进一步地,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焊接平台上并位于环焊焊枪的下方的清渣件,清渣件包括:基体,设置在焊接平台上;锥形锤击部,可伸缩地设置在基体上,锥形锤击部相对于基体的伸缩方向与焊接平台的前后方向相垂直,控制件分别与焊缝测距件以及锥形锤击部信号连接,以根据焊缝测距件的检测参数控制锥形锤击部的行程。
进一步地,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积渣槽,设置在焊接平台上并位于清渣件的下方;和/或,吸灰罩,包括罩体以及设置在罩体的上表面并贯穿罩体的下表面的吸灰管,罩体设置在环焊焊枪上并位于环焊焊枪的焊接端和锥形锤击部的上方,罩体的中部向上凸出。
进一步地,组对焊接装置包括在焊接平台的前后方向上相向设置的两个焊接夹持件,焊接夹持件沿焊接平台的前后方向相对于焊接平台可移动,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焊接平台上的杆体升降件,杆体升降件在焊接平台的前后方向上位于两个焊接夹持件之间;焊接夹持件还包括旋转驱动件,旋转驱动件设置在夹爪座上并与焊接夹爪驱动连接,以驱动焊接夹爪相对于夹爪座转动;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转载平台和转载机械手,转载机械手可移动地设置在焊接平台和转载平台之间,转载机械手上设置有交叉杆抓取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叉杆加工设备,交叉杆加工设备包括:打标码垛装置;组对焊接装置,设置在打标码垛装置的上游,组对焊接装置为上述提供的组对焊接装置。
进一步地,打标码垛装置包括:打标组件,包括打标平台以及设置在打标平台上的打标夹持件和打标件;码垛组件,包括码垛架、码垛推动件以及导向架,码垛架位于打标平台的右侧,码垛推动件设置在打标平台上,以将打标平台上的交叉杆推动至导向架的上端,导向架设置在打标平台和码垛架之间,导向架的上边沿在由左向右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至码垛架。
进一步地,码垛推动件包括升降推动件,升降推动件可升降地设置在打标平台上,升降推动件与打标夹持件在打标平台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升降推动件的上端设置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在由上向下的方向上逐渐向右倾斜至导向架的上边沿;导向架包括设置在打标平台上的两个导向立板,两个导向立板在打标平台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导向立板与打标平台的前后方向相垂直,导向立板的上边沿在由左向右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至码垛架。
进一步地,导向立板包括:固定立板,设置在打标平台上,固定立板的上边沿在由左向右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伸缩立板,沿打标平台的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立板上,伸缩立板具有相对于固定立板向右伸出的码垛位置以及相对于固定立板回缩的回缩位置,当伸缩立板位于码垛位置时,伸缩立板的上边沿在由左向右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至码垛架,固定立板的上边沿在由左向右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至伸缩立板的上边沿;伸缩件,设置在打标平台上并与伸缩立板驱动链接,以驱动伸缩立板相对于固定立板伸缩;成组止挡,设置在固定立板的上边沿的下端,成组止挡具有凸出于固定立板的上边沿的止挡状态以及低于或平齐于固定立板的上边沿的码垛状态。
进一步地,导向立板还包括设置在固定立板的上边沿的错位止挡,错位止挡位于成组止挡的上游并位于升降推动件的右侧,打标码垛装置还包括错位推杆,错位推杆设置在打标平台上并在打标平台的前后方向上可伸缩,错位推杆在打标平台的前后方向上位于固定立板的背离伸缩件的一侧,错位推杆在打标平台的左右方向上位于错位止挡和升降推动件之间;和/或,码垛架包括架体以及可升降地设置在架体内的升降梁,当伸缩立板位于码垛位置时,升降梁的上边沿低于或平齐于伸缩立板的上边沿的下端。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组对焊接装置包括组对平台、组对夹持组件、组对驱动件以及两个止挡件,将待组对的端头和压型后的杆体放置到组对平台上,利用端头夹持件夹持端头,并将杆体放置在处于松开状态的杆体夹持件上,将止挡件上升至伸入端头夹持件和杆体夹持件之间的间隔的止挡位置,并利用组对驱动件驱动两个端头夹持件在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上同步靠近,当端头夹持件所夹持的端头与止挡件抵接时,端头夹持件能够带动止挡件一同相对于组对平台移动,当止挡件与杆体的端部抵接时,止挡件能够带动杆体一同相对于组对平台移动,直至两个端头分别与两个止挡件相抵接,且两个止挡件分别与杆体的两端抵接,此时杆体在组对平台上位于两个端头夹持件在组对平台上的初始位置的对称中心,停止移动两个端头夹持件,将杆体夹持件切换至夹持状态,固定杆体在组对平台上的位置,将止挡件下降至从端头夹持件和杆体夹持件之间的间隔中脱出的避让位置,再利用组对驱动件驱动两个端头夹持件在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上同步靠近,直至两个端头夹持件均移动至预设行程,对杆体以及两个端头进行点焊,完成交叉杆的组对步骤,此时两个端头之间的间距一致,使得组对后的交叉杆的长度尺寸一致,并且由于杆体在组对平台上位于两个端头夹持件在组对平台上的初始位置的对称中心,且组对驱动件驱动两个端头夹持件在组对平台的前后方向上同步靠近或远离,能够使得组对后的交叉杆的杆体和两个端头之间的焊缝尺寸一致,在后续对杆体和两个端头进行焊接时,能够提高杆体的两端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的变形的一致性,进而提高利用组对焊接装置所获得的交叉杆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组对焊接装置的组对平台、组对夹持组件以及组对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组对焊接装置的组对平台、组对夹持组件以及止挡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组对焊接装置的焊接平台、焊接夹持件以及环焊焊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组对焊接装置的焊接平台、焊接夹持件以及环焊焊枪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叉杆加工设备的打标码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叉杆加工设备的压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端头;2、杆体;3、交叉杆;
10、组对平台;11、止挡复位件;12、止挡导轨;13、限位凸起;14、夹持导轨;
20、组对夹持组件;21、杆体夹持件;22、端头夹持件;221、端头移动座;222、端头夹爪;23、杆体预夹持件;
30、止挡件;31、止挡座;32、止挡立板;
40、组对机械手;41、端头抓取部;42、杆体抓取部;43、组对焊枪;
50、焊接平台;51、积渣槽;52、杆体升降件;
60、焊接夹持件;61、夹爪座;62、焊接夹爪;
71、环焊焊枪;711、焊枪件;7111、底座;7112、焊枪座;7113、焊枪体;712、焊枪驱动件;7121、驱动电机;7122、齿条;72、清渣件;721、基体;722、锥形锤击部;73、吸灰罩;731、罩体;732、吸灰管;
80、打标码垛装置;81、打标组件;811、打标平台;812、打标夹持件;813、打标件;82、码垛组件;821、码垛架;8211、架体;8212、升降梁;822、码垛推动件;8221、升降推动件;8222、导向斜面;823、导向架;8231、导向立板;8232、固定立板;8233、伸缩立板;8234、伸缩件;8235、成组止挡;8236、错位止挡;8237、错位推杆;
92、压型装置;921、压型平台;9211、定位挡块;922、压型夹持件;923、压型件;9231、压型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对焊接装置,组对焊接装置包括组对平台10、组对夹持组件20、组对驱动件以及两个止挡件30,组对夹持组件20包括杆体夹持件21以及两个端头夹持件22,杆体夹持件21设置在组对平台10上,端头夹持件22沿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组对平台10上,且两个端头夹持件22在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杆体夹持件21的两侧,组对驱动件分别与两个端头夹持件22驱动连接,以驱动两个端头夹持件22在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靠近或远离,两个止挡件30分别位于两个端头夹持件22和杆体夹持件21之间,止挡件30沿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组对平台10上,止挡件30相对于组对平台10可升降,止挡件30具有伸入端头夹持件22和杆体夹持件21之间的间隔的止挡位置以及从端头夹持件22和杆体夹持件21之间的间隔中脱出的避让位置。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组对焊接装置,将待组对的端头1和压型后的杆体2放置到组对平台10上,利用端头夹持件22夹持端头1,并将杆体2放置在处于松开状态的杆体夹持件21上,将止挡件30上升至伸入端头夹持件22和杆体夹持件21之间的间隔的止挡位置,并利用组对驱动件驱动两个端头夹持件22在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同步靠近,当端头夹持件22所夹持的端头1与止挡件30抵接时,端头夹持件22能够带动止挡件30一同相对于组对平台10移动,当止挡件30与杆体2的端部抵接时,止挡件30能够带动杆体2一同相对于组对平台10移动,直至两个端头1分别与两个止挡件30相抵接,且两个止挡件30分别与杆体2的两端抵接,此时杆体2在组对平台10位于两个端头夹持件22在组对平台10上的初始位置的对称中心,停止移动两个端头夹持件22,将杆体夹持件21切换至夹持状态,固定杆体2在组对平台10上的位置,将止挡件30下降至从端头夹持件22和杆体夹持件21之间的间隔中脱出的避让位置,再利用组对驱动件驱动两个端头夹持件22在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同步靠近,直至两个端头夹持件22均移动至预设行程,对杆体2以及两个端头1进行点焊,完成交叉杆3的组对步骤,此时两个端头1之间的间距一致,使得组对后的交叉杆3的长度尺寸一致,并且由于杆体2在组对平台10上位于两个端头夹持件22在组对平台10上的初始位置的对称中心,且组对驱动件驱动两个端头夹持件22在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同步靠近或远离,能够使得组对后的交叉杆3的杆体2和两个端头1之间的焊缝尺寸一致,在后续对杆体2和两个端头1进行焊接时,能够提高杆体2的两端在焊接过程中发生变形的一致性,进而提高利用组对焊接装置所获得的交叉杆3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中,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指的是图1中的前后方位,即组对平台10上放置的杆体2的延伸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杆体夹持件21为两个,两个杆体夹持件21在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从而在保证杆体夹持件21对杆体2的固定效果的同时,降低杆体夹持件21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组对焊接装置的紧密布局。
如图2所示,止挡件30包括止挡座31和止挡立板32,止挡座31设置在组对平台10上,止挡立板32设置在止挡座31上,止挡立板32能够伸入端头夹持件22和杆体夹持件21之间的间隔。采用板状结构的止挡立板32,便于止挡立板32伸入端头夹持件22和杆体夹持件21之间的间隔,在两个端头1分别与两个止挡件30相抵接,且两个止挡件30分别与杆体2的两端抵接时,止挡立板32夹设于端头1和杆体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止挡座31沿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相对于组对平台10可移动,止挡立板32可升降地设置在止挡座31上,止挡件30还包括止挡驱动件,止挡驱动件设置在止挡座31上并与止挡立板32驱动连接,以驱动止挡立板32相对于止挡座31升降。利用止挡驱动件驱动止挡立板32相对于止挡座31升降,提高焊接操作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需求,节省人力,降低成本。
在其他实例中,止挡座31沿可升降地设置在组对平台10上,止挡立板32沿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相对于止挡座31上可移动,止挡件30还包括止挡驱动件,止挡驱动件设置在组对平台10上并与止挡座31驱动连接,以驱动止挡座31相对于组对平台10升降。利用止挡驱动件驱动止挡座31相对于组对平台10升降,并带动止挡立板32相对于止挡座31升降,提高焊接操作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需求,节省人力,降低成本。
如图2所示,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止挡复位件11,止挡复位件11设置在组对平台10和止挡件30之间,以向止挡件30施加远离杆体夹持件21的作用力。利用止挡复位件11向止挡件30施加远离杆体夹持件21的作用力,在下降至从端头夹持件22和杆体夹持件21之间的间隔中脱出的避让位置时,能够使得止挡复位件11复位至远离杆体夹持件21的初始位置。
如图2所示,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组对平台10上并沿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止挡导轨12,止挡件30沿止挡导轨12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止挡导轨12上,利用止挡导轨12能够对止挡件30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如图2所示,组对平台10上设置有与两个端头夹持件22一一对应的两个限位凸起13,两个限位凸起13在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杆体夹持件21的两侧,且限位凸起13位于端头夹持件22和杆体夹持件21之间,在端头夹持件22移动至预设行程时,端头夹持件22能够与限位凸起13的背离杆体夹持件21的一端相抵接,利用设置在组对平台10上的两个限位凸起13,便于限制端头夹持件22相对于组对平台10的最大移动行程(即预设行程)。
如图2所示,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组对平台10上的两个夹持导轨14,夹持导轨14沿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延伸,两个夹持导轨14在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杆体夹持件21的两侧,两个端头夹持件22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导轨14上,端头夹持件22沿夹持导轨14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夹持导轨14可移动,利用夹持导轨14能够对端头夹持件22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提高两个端头夹持件22移动的同步性。
如图1所示,组对夹持组件20还包括设置在组对平台10上的杆体预夹持件23,杆体预夹持件23在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位于两个杆体夹持件21之间,杆体预夹持件23具有预夹持状态和拆装状态。将杆体预夹持件23切换至拆装状态,方便向组对平台10上的上料杆体2,或者对组对平台10上的组对后的交叉杆3进行下料,将杆体预夹持件23切换至预夹持状态,能够稳定组对平台10上的杆体2,避免杆体2从组对平台10上掉落。
需要解释的是,当杆体预夹持件23处于预夹持状态时,杆体预夹持件23能够避免杆体2掉落,与此同时杆体2能够绕其轴线相对于杆体预夹持件23转动和/或沿其轴线相对于杆体预夹持件23移动。
如图2所示,端头夹持件22包括端头移动座221和端头夹爪222,端头移动座221沿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组对平台10上,端头夹爪222可转动地设置在端头移动座221上,端头夹爪222的转动轴线沿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延伸,且端头夹爪222位于端头移动座221朝向杆体夹持件21的一侧。由于端头夹爪222可转动地设置在端头移动座221上,在对杆体和两个端头进行点焊连接时,能够利用端头夹爪222相对于端头移动座221的转动,方便在杆体2的周向上进行多处点焊操作,并提高组对后的交叉杆3的杆体2和两个端头1的可靠性。
具体地,对杆体和两个端头进行第一次点焊后,将端头夹爪222相对于端头移动座221的转动120°,对杆体和两个端头进行第二次点焊,再将端头夹爪222相对于端头移动座221的转动120°,对杆体和两个端头进行第三次点焊。
如图1所示,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组对平台10上的组对机械手40,组对机械手40上设置有端头抓取部41、杆体抓取部42以及组对焊枪43。通过移动组对机械手40,利用端头抓取部41将端头1上料至端头夹持件22上,利用杆体抓取部42将杆体2上料至杆体夹持件21和杆体预夹持件23上,利用组对焊枪43对杆体和两个端头进行点焊连接,提高组对操作上料和点焊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需求,节省人力,降低成本。
如图3所示,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焊接平台50、焊接夹持件60、环焊焊枪71以及焊缝测距件,焊接夹持件60包括夹爪座61和焊接夹爪62,焊接夹爪62可转动地设置在夹爪座61上,焊接夹爪62的转动轴线沿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延伸,环焊焊枪71沿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焊接平台50上,焊缝测距件设置在组对平台10上。将组对平台10上组对后的交叉杆3放置到焊接平台50上,并利用焊接夹爪62夹持交叉杆3,利用环焊焊枪71焊接交叉杆3的杆体2和端头1,在对杆体2和两个端头1进行连接时,利用焊接夹爪62相对于夹爪座61的转动,方便对杆体2和端头1的连接处焊接一圈,提高焊接操作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需求,节省人力,降低成本。
并且,利用设置在组对平台10上的焊缝测距件检测组对后的交叉杆3的杆体2和端头1之间的焊缝尺寸,人工或自动根据焊缝测距件的检测参数控制环焊焊枪71对杆体2和端头1的连接处进行焊接,能够提高杆体2的两端在焊接过程中发生变形的一致性,进而提高利用组对焊接装置所获得的交叉杆3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中,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指的是图3中的前后方位,即焊接平台50上放置的交叉杆3的延伸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控制件,控制件分别与焊缝测距件以及环焊焊枪71信号连接,以根据焊缝测距件的检测参数控制环焊焊枪71的移动参数。采用控制件能够根据焊缝测距件的检测参数自动调整环焊焊枪71的移动参数,使得焊枪件711能够对杆体2和端头1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均匀焊接,提高焊接操作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需求,节省人力,降低成本。
如图4所示,环焊焊枪71包括焊枪件711和焊枪驱动件712,焊枪件711沿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焊接平台50上,焊枪驱动件712设置在焊接平台50上并与焊枪件711驱动连接,以驱动焊枪件711移动,控制件分别与焊缝测距件以及焊枪驱动件712信号连接,以根据焊缝测距件的检测参数控制焊枪驱动件712的行程。利用控制件根据焊缝测距件的检测参数控制驱动件的行程,从而控制焊枪件711在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的距离,使得焊枪件711能够对杆体2和端头1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均匀焊接。
如图4所示,焊枪驱动件712包括驱动电机7121、齿轮以及齿条7122,焊枪件711与驱动电机7121的外壳连接,驱动电机7121的输出轴与齿轮驱动连接,以驱动齿轮转动,齿轮的转动轴线与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相垂直,齿条7122设置在焊接平台50上并沿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延伸,齿轮和齿条7122相啮合。利用相啮合的齿轮和齿条7122将驱动电机7121输出的扭矩传递给焊枪件711,使得焊枪件711相对于焊接平台50的移动稳定且精准高。
如图4所示,焊枪件711包括底座7111、焊枪座7112以及焊枪体7113,底座7111与驱动电机7121的外壳连接,焊枪座7112沿焊接平台50的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7111上,焊枪体7113沿焊接平台50的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焊枪座7112上。在对杆体2和端头1之间的连接处进行焊接时,将焊枪体7113和焊枪座7112移动至焊接位置,在焊接完成后,将焊枪体7113和焊枪座7112移动至避让位置,避免影响焊接平台50上的其他操作。
如图4所示,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焊接平台50上并位于环焊焊枪71的下方的清渣件72,清渣件72包括基体721和锥形锤击部722,基体721设置在焊接平台50上,锥形锤击部722可伸缩地设置在基体721上,锥形锤击部722相对于基体721的伸缩方向与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相垂直,控制件分别与焊缝测距件以及锥形锤击部722信号连接,以根据焊缝测距件的检测参数控制锥形锤击部722的行程。根据焊缝测距件的检测参数控制锥形锤击部722的行程,改变锥形锤击部722相对于基体721的伸缩距离,即改变锥形锤击部722对杆体2和端头1之间的焊接处的锤击力度,以对杆体2和端头1之间的焊接处的焊料残渣进行清理,并且能够根据杆体2和端头1之间的焊缝尺寸改变锥形锤击部722的锤击力度,以充分清渣并降低损伤。
如图3所示,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积渣槽51,积渣槽51设置在焊接平台50上并位于清渣件72的下方。利用积渣槽51能够收集清渣件72清理下来的焊渣,提高装置整洁性。
如图4所示,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吸灰罩73,吸灰罩73包括罩体731以及设置在罩体731的上表面并贯穿罩体731的下表面的吸灰管732,罩体731设置在环焊焊枪71上并位于环焊焊枪71的焊接端和锥形锤击部722的上方,罩体731的中部向上凸出。在环焊焊枪71对焊接平台50上的交叉杆3的杆体2和端头1的点焊连接处进行焊接时,能够利用吸灰罩73将焊接产生的烟尘吸走,提高装置整洁性。
具体地,利用罩体731罩设于端头1和杆体2的焊接处,有效提高吸灰罩73的吸灰范围,并且利用吸灰管732将烟尘导出集中处理。
如图1所示,组对焊接装置包括在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上相向设置的两个焊接夹持件60,焊接夹持件60沿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相对于焊接平台50可移动,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焊接平台50上的杆体升降件52,杆体升降件52在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上位于两个焊接夹持件60之间。由于压型后的杆体2的直线度不同,在将压型后的交叉杆3放置于焊接平台50时,将交叉杆3放置于杆体升降件52上,利用杆体升降件52调整交叉杆3在焊接平台50上的高度位置,使得交叉杆3与焊接夹爪62相平齐,确保焊接夹爪62能够夹持交叉杆3,具体地使得交叉杆3的端头1与焊接夹爪62相平齐,确保焊接夹爪62能够夹持交叉杆3的端头1。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焊接夹持件60在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上相向设置,指的是在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上,两个焊接夹持件60的焊接夹爪62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焊接夹持件60还包括旋转驱动件,旋转驱动件设置在夹爪座61上并与焊接夹爪62驱动连接,以驱动焊接夹爪62相对于夹爪座61转动。利用旋转驱动件驱动焊接夹爪62相对于夹爪座61自动转动,提高焊接操作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需求,节省人力,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转载平台和转载机械手,转载机械手可移动地设置在焊接平台50和转载平台之间,转载机械手上设置有交叉杆抓取部。利用转载机械手和转载平台,在焊接平台50和组对平台10上的操作耗时不同时,能够将组对后的交叉杆3放置于转载平台上,使得组对平台10上能够继续进行组对操作,并且能够从转载平台向焊接平台50上料交叉杆3。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叉杆加工设备,交叉杆加工设备包括打标码垛装置80和组对焊接装置,组对焊接装置设置在打标码垛装置80的上游,组对焊接装置为上述提供的组对焊接装置。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交叉杆加工设备,同样能够将待组对的端头1和压型后的杆体2放置到组对平台10上,利用端头夹持件22夹持端头1,并将杆体2放置在处于松开状态的杆体夹持件21上,将止挡件30上升至伸入端头夹持件22和杆体夹持件21之间的间隔的止挡位置,并利用组对驱动件驱动两个端头夹持件22在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同步靠近,当端头夹持件22所夹持的端头1与止挡件30抵接时,端头夹持件22能够带动止挡件30一同相对于组对平台10移动,当止挡件30与杆体2的端部抵接时,止挡件30能够带动杆体2一同相对于组对平台10移动,直至两个端头1分别与两个止挡件30相抵接,且两个止挡件30分别与杆体2的两端抵接,此时杆体2在组对平台10位于两个端头夹持件22在组对平台10上的初始位置的对称中心,停止移动两个端头夹持件22,将杆体夹持件21切换至夹持状态,固定杆体2在组对平台10上的位置,将止挡件30下降至从端头夹持件22和杆体夹持件21之间的间隔中脱出的避让位置,再利用组对驱动件驱动两个端头夹持件22在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同步靠近,直至两个端头夹持件22均移动至预设行程,对杆体2以及两个端头1进行点焊,完成交叉杆3的组对步骤,此时两个端头1之间的间距一致,使得组对后的交叉杆3的长度尺寸一致,并且由于杆体2在组对平台10上位于两个端头夹持件22在组对平台10上的初始位置的对称中心,且组对驱动件驱动两个端头夹持件22在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同步靠近或远离,能够使得组对后的交叉杆3的杆体2和两个端头1之间的焊缝尺寸一致,在后续对杆体2和两个端头1进行焊接时,能够提高杆体2的两端在焊接过程中发生变形的一致性,进而提高利用组对焊接装置所获得的交叉杆3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并且,将利用组对焊接装置所获得的交叉杆3输送至位于组对焊接装置的下游的打标码垛装置80,利用打标码垛装置80对交叉杆3进行打标码垛。
如图5所示,打标码垛装置80包括打标组件81和码垛组件82,打标组件81包括打标平台811以及设置在打标平台811上的打标夹持件812和打标件813,码垛组件82包括码垛架821、码垛推动件822以及导向架823,码垛架821位于打标平台811的右侧,码垛推动件822设置在打标平台811上,以将打标平台811上的交叉杆推动至导向架823的上端,导向架823设置在打标平台811和码垛架821之间,导向架823的上边沿在由左向右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至码垛架821。将利用组对焊接装置所获得的交叉杆3输送至打标平台811上,利用打标夹持件812夹持交叉杆3,并利用打标件813对交叉杆3进行打标,打标结束后,打标夹持件812松开交叉杆3,利用码垛推动件822将打标后的交叉杆3推动至导向架823的上端,交叉杆3沿导向架823的上边沿移动至码垛架821进行码垛。
其中,打标平台811的左右方向指的是图5中的左右方位。打标平台811的前后方向指的是图5中的前后方位,即打标平台811上放置的交叉杆3的延伸方向。
如图5所示,码垛推动件822包括升降推动件8221,升降推动件8221可升降地设置在打标平台811上,升降推动件8221与打标夹持件812在打标平台811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升降推动件8221的上端设置有导向斜面8222,导向斜面8222在由上向下的方向上逐渐向右倾斜至导向架823的上边沿。打标结束后,打标夹持件812松开交叉杆3,上升升降推动件8221,使得导向斜面8222与交叉杆3接触,升降推动件8221将交叉杆3顶升至与打标夹持件812相分离的位置,交叉杆3沿导向斜面8222的上边沿移动至导向架823的上边沿。
如图5所示,导向架823包括设置在打标平台811上的两个导向立板8231,两个导向立板8231在打标平台811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导向立板8231与打标平台811的前后方向相垂直,导向立板8231的上边沿在由左向右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至码垛架821。打标结束后,利用码垛推动件822将打标后的交叉杆3推动至导向立板8231的上端,交叉杆3沿导向立板8231的上边沿移动至码垛架821进行码垛。并且采用板状结构的导向立板8231,能够降低导向架823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紧密布局。
如图5所示,导向立板8231包括固定立板8232、伸缩立板8233、伸缩件8234以及成组止挡8235,固定立板8232设置在打标平台811上,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在由左向右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伸缩立板8233沿打标平台811的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立板8232上,伸缩立板8233具有相对于固定立板8232向右伸出的码垛位置以及相对于固定立板8232回缩的回缩位置,当伸缩立板8233位于码垛位置时,伸缩立板8233的上边沿在由左向右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至码垛架821,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在由左向右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至伸缩立板8233的上边沿,伸缩件8234设置在打标平台811上并与伸缩立板8233驱动链接,以驱动伸缩立板8233相对于固定立板8232伸缩,成组止挡8235设置在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的下端,成组止挡8235具有凸出于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的止挡状态以及低于或平齐于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的码垛状态。
其中,将成组止挡8235切换至止挡状态,利用码垛推动件822将打标后的交叉杆3推动至固定立板8232的上端,交叉杆3沿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向右移动,利用处于止挡状态的成组止挡8235将位于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的交叉杆3进行成组限位,当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的交叉杆3达到一定数量后,将伸缩立板8233移动至码垛位置,将成组止挡8235切换至码垛状态,位于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的交叉杆3移动至伸缩立板8233的上边沿,并沿伸缩立板8233的上边沿移动至码垛架821进行码垛。
如图5所示,导向立板8231还包括设置在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的错位止挡8236,错位止挡8236位于成组止挡8235的上游并位于升降推动件8221的右侧,打标码垛装置80还包括错位推杆8237,错位推杆8237设置在打标平台811上并在打标平台811的前后方向上可伸缩,错位推杆8237在打标平台811的前后方向上位于固定立板8232的背离伸缩件8234的一侧,错位推杆8237在打标平台811的左右方向上位于错位止挡8236和升降推动件8221之间。将错位止挡8236切换至凸出于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的状态,利用错位止挡8236对交叉杆3限位,并利用错位推杆8237沿打标平台811的前后方向上推动交叉杆3,使得相邻的交叉杆3在打标平台811的前后方向上错位排布,使得后续码垛整齐,缩小码垛间距。
如图5所示,码垛架821包括架体8211以及可升降地设置在架体8211内的升降梁8212,当伸缩立板8233位于码垛位置时,升降梁8212的上边沿低于或平齐于伸缩立板8233的上边沿的下端。在一组交叉杆3沿伸缩立板8233的上边沿移动至升降梁8212的上边沿后,升降梁8212向下移动一层,从而使得下一组交叉杆3沿伸缩立板8233的上边沿移动至上一组交叉杆3上,从而进行逐层码垛。
如图6所示,交叉杆加工设备还包括压型装置92,压型装置92包括压型平台921、压型夹持件922以及压型件923,压型平台921上设置有定位挡块9211,压型夹持件922设置在压型平台921上,压型件923可升降地设置在压型平台921上并位于压型平台921的上方,压型件923的朝向压型平台921的一侧设置有压型凸起9231。将杆体标准件放置于压型平台921上,并利用定位挡块9211定位杆体标准件的位置,利用压型夹持件922夹持杆体标准件,再下降压型件923,利用压型凸起9231对杆体标准件进行压型获得压型后的杆体。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组对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对焊接装置包括:
组对平台(10);
组对夹持组件(20),包括杆体夹持件(21)以及两个端头夹持件(22),所述杆体夹持件(21)设置在所述组对平台(10)上,所述端头夹持件(22)沿所述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组对平台(10)上,且两个所述端头夹持件(22)在所述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杆体夹持件(21)的两侧;
组对驱动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端头夹持件(22)驱动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端头夹持件(22)在所述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靠近或远离;
两个止挡件(30),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端头夹持件(22)和所述杆体夹持件(21)之间,所述止挡件(30)沿所述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组对平台(10)上,所述止挡件(30)相对于所述组对平台(10)可升降,所述止挡件(30)具有伸入所述端头夹持件(22)和所述杆体夹持件(21)之间的间隔的止挡位置以及从所述端头夹持件(22)和所述杆体夹持件(21)之间的间隔中脱出的避让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对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30)包括止挡座(31)和止挡立板(32),所述止挡座(31)设置在所述组对平台(10)上,所述止挡立板(32)设置在所述止挡座(31)上,所述止挡立板(32)能够伸入所述端头夹持件(22)和所述杆体夹持件(21)之间的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对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座(31)沿所述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相对于所述组对平台(10)可移动,所述止挡立板(32)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止挡座(31)上,所述止挡件(30)还包括止挡驱动件,所述止挡驱动件设置在所述止挡座(31)上并与所述止挡立板(32)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止挡立板(32)相对于所述止挡座(31)升降;或者,
所述止挡座(31)沿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组对平台(10)上,所述止挡立板(32)沿所述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相对于所述止挡座(31)上可移动,所述止挡件(30)还包括止挡驱动件,所述止挡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组对平台(10)上并与所述止挡座(31)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止挡座(31)相对于所述组对平台(10)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对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止挡复位件(11),所述止挡复位件(11)设置在所述组对平台(10)和所述止挡件(30)之间,以向所述止挡件(30)施加远离所述杆体夹持件(21)的作用力;和/或,
所述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组对平台(10)上并沿所述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止挡导轨(12),所述止挡件(30)沿所述止挡导轨(12)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止挡导轨(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对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对平台(10)上设置有与两个所述端头夹持件(22)一一对应的两个限位凸起(13),两个所述限位凸起(13)在所述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杆体夹持件(21)的两侧,且所述限位凸起(13)位于所述端头夹持件(22)和所述杆体夹持件(21)之间,在所述端头夹持件(22)移动至预设行程时,所述端头夹持件(22)能够与所述限位凸起(13)的背离所述杆体夹持件(21)的一端相抵接;和/或,
所述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组对平台(10)上的两个夹持导轨(14),所述夹持导轨(14)沿所述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夹持导轨(14)在所述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杆体夹持件(21)的两侧,两个所述端头夹持件(22)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夹持导轨(14)上,所述端头夹持件(22)沿所述夹持导轨(14)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夹持导轨(14)可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对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对夹持组件(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组对平台(10)上的杆体预夹持件(23),所述杆体预夹持件(23)在所述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杆体夹持件(21)之间,所述杆体预夹持件(23)具有预夹持状态和拆装状态;
所述端头夹持件(22)包括端头移动座(221)和端头夹爪(222),所述端头移动座(221)沿所述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组对平台(10)上,所述端头夹爪(2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端头移动座(221)上,所述端头夹爪(222)的转动轴线沿所述组对平台(10)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端头夹爪(222)位于所述端头移动座(221)朝向所述杆体夹持件(21)的一侧;
所述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组对平台(10)上的组对机械手(40),所述组对机械手(40)上设置有端头抓取部(41)、杆体抓取部(42)以及组对焊枪(4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对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
焊接平台(50);
焊接夹持件(60),包括夹爪座(61)和焊接夹爪(62),所述焊接夹爪(6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夹爪座(61)上,所述焊接夹爪(62)的转动轴线沿所述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延伸;
环焊焊枪(71),沿所述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焊接平台(50)上;
焊缝测距件,设置在所述组对平台(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对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分别与所述焊缝测距件以及所述环焊焊枪(71)信号连接,以根据所述焊缝测距件的检测参数控制所述环焊焊枪(71)的移动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对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焊焊枪(71)包括:
焊枪件(711),沿所述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焊接平台(50)上;
焊枪驱动件(712),设置在所述焊接平台(50)上并与所述焊枪件(711)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焊枪件(711)移动,所述控制件分别与所述焊缝测距件以及所述焊枪驱动件(712)信号连接,以根据所述焊缝测距件的检测参数控制所述焊枪驱动件(712)的行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对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枪驱动件(712)包括驱动电机(7121)、齿轮以及齿条(7122),所述焊枪件(711)与所述驱动电机(7121)的外壳连接,所述驱动电机(7121)的输出轴与所述齿轮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相垂直,所述齿条(7122)设置在所述焊接平台(50)上并沿所述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7122)相啮合;和/或,
所述焊枪件(711)包括底座(7111)、焊枪座(7112)以及焊枪体(7113),所述底座(7111)与所述驱动电机(7121)的外壳连接,所述焊枪座(7112)沿所述焊接平台(50)的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7111)上,所述焊枪体(7113)沿所述焊接平台(50)的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焊枪座(711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对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焊接平台(50)上并位于所述环焊焊枪(71)的下方的清渣件(72),所述清渣件(72)包括:
基体(721),设置在所述焊接平台(50)上;
锥形锤击部(722),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基体(721)上,所述锥形锤击部(722)相对于所述基体(721)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相垂直,所述控制件分别与所述焊缝测距件以及所述锥形锤击部(722)信号连接,以根据所述焊缝测距件的检测参数控制所述锥形锤击部(722)的行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对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
积渣槽(51),设置在所述焊接平台(50)上并位于所述清渣件(72)的下方;和/或,
吸灰罩(73),包括罩体(731)以及设置在所述罩体(731)的上表面并贯穿所述罩体(731)的下表面的吸灰管(732),所述罩体(731)设置在所述环焊焊枪(71)上并位于所述环焊焊枪(71)的焊接端和所述锥形锤击部(722)的上方,所述罩体(731)的中部向上凸出。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对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对焊接装置包括在所述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上相向设置的两个所述焊接夹持件(60),所述焊接夹持件(60)沿所述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相对于所述焊接平台(50)可移动,所述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焊接平台(50)上的杆体升降件(52),所述杆体升降件(52)在所述焊接平台(50)的前后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焊接夹持件(60)之间;
所述焊接夹持件(60)还包括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夹爪座(61)上并与所述焊接夹爪(62)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焊接夹爪(62)相对于所述夹爪座(61)转动;
所述组对焊接装置还包括转载平台和转载机械手,所述转载机械手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焊接平台(50)和所述转载平台之间,所述转载机械手上设置有交叉杆抓取部。
14.一种交叉杆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杆加工设备包括:
打标码垛装置(80);
组对焊接装置,设置在所述打标码垛装置(80)的上游,所述组对焊接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对焊接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交叉杆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标码垛装置(80)包括:
打标组件(81),包括打标平台(811)以及设置在所述打标平台(811)上的打标夹持件(812)和打标件(813);
码垛组件(82),包括码垛架(821)、码垛推动件(822)以及导向架(823),所述码垛架(821)位于所述打标平台(811)的右侧,所述码垛推动件(822)设置在所述打标平台(811)上,以将所述打标平台(811)上的交叉杆推动至所述导向架(823)的上端,所述导向架(823)设置在所述打标平台(811)和所述码垛架(821)之间,所述导向架(823)的上边沿在由左向右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至所述码垛架(82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交叉杆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码垛推动件(822)包括升降推动件(8221),所述升降推动件(8221)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打标平台(811)上,所述升降推动件(8221)与所述打标夹持件(812)在所述打标平台(811)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升降推动件(8221)的上端设置有导向斜面(8222),所述导向斜面(8222)在由上向下的方向上逐渐向右倾斜至所述导向架(823)的上边沿;
所述导向架(823)包括设置在所述打标平台(811)上的两个导向立板(8231),两个所述导向立板(8231)在所述打标平台(811)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导向立板(8231)与所述打标平台(811)的前后方向相垂直,所述导向立板(8231)的上边沿在由左向右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至所述码垛架(82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交叉杆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立板(8231)包括:
固定立板(8232),设置在所述打标平台(811)上,所述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在由左向右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
伸缩立板(8233),沿所述打标平台(811)的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立板(8232)上,所述伸缩立板(8233)具有相对于所述固定立板(8232)向右伸出的码垛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固定立板(8232)回缩的回缩位置,当所述伸缩立板(8233)位于所述码垛位置时,所述伸缩立板(8233)的上边沿在由左向右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至所述码垛架(821),所述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在由左向右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至所述伸缩立板(8233)的上边沿;
伸缩件(8234),设置在所述打标平台(811)上并与所述伸缩立板(8233)驱动链接,以驱动所述伸缩立板(8233)相对于所述固定立板(8232)伸缩;
成组止挡(8235),设置在所述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的下端,所述成组止挡(8235)具有凸出于所述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的止挡状态以及低于或平齐于所述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的码垛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交叉杆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立板(823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立板(8232)的上边沿的错位止挡(8236),所述错位止挡(8236)位于所述成组止挡(8235)的上游并位于所述升降推动件(8221)的右侧,所述打标码垛装置(80)还包括错位推杆(8237),所述错位推杆(8237)设置在所述打标平台(811)上并在所述打标平台(811)的前后方向上可伸缩,所述错位推杆(8237)在所述打标平台(811)的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立板(8232)的背离所述伸缩件(8234)的一侧,所述错位推杆(8237)在所述打标平台(811)的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错位止挡(8236)和所述升降推动件(8221)之间;和/或,
所述码垛架(821)包括架体(8211)以及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架体(8211)内的升降梁(8212),当所述伸缩立板(8233)位于所述码垛位置时,所述升降梁(8212)的上边沿低于或平齐于所述伸缩立板(8233)的上边沿的下端。
CN202311535599.4A 2023-11-16 2023-11-16 组对焊接装置及具有其的交叉杆加工设备 Pending CN1174642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5599.4A CN117464221A (zh) 2023-11-16 2023-11-16 组对焊接装置及具有其的交叉杆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5599.4A CN117464221A (zh) 2023-11-16 2023-11-16 组对焊接装置及具有其的交叉杆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64221A true CN117464221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39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35599.4A Pending CN117464221A (zh) 2023-11-16 2023-11-16 组对焊接装置及具有其的交叉杆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642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98196B (zh) 一种断路器机器人装配焊接自动生产线
CN110681996B (zh) 一种油桶及用于焊接该油桶的自动生产线和焊接方法
CN107571025A (zh) 一种电芯极耳焊接加工设备
CN212665672U (zh) 一种夹持机构及钢管全自动倒角设备
CN111975267A (zh) 焊接机械手
CN114055070A (zh) 一种工程脚手架立杆全自动焊接专机
CN207104130U (zh) 一种大直径螺柱焊接自动送钉机构
CN211614679U (zh) 一种叉车内门架滚轮座焊接生产线
CN117464221A (zh) 组对焊接装置及具有其的交叉杆加工设备
CN112643216A (zh) 一种带机械臂的坡口切割用激光切割机
CN204747729U (zh) 一种分离器环缝焊接工作站
CN115592327A (zh) 钢轮的自动焊接生产线
CN212734808U (zh) 一种焊接机械手的送料机构
CN112222587B (zh) 置物篮自动点焊设备及其焊接方法
CN211638844U (zh) 变位机
KR102104892B1 (ko) 머플러 행거 앗세이 조립 시스템용 파트 공급장치
CN208913352U (zh) 一种定位输送装置
CN111992933A (zh) 一种玉米收获还田机壳体焊接系统及方法
CN104785910A (zh) 一种分离器环缝焊接工作站
CN215787471U (zh) 自动拼焊设备
CN214921630U (zh) 一种钢瓶生产用封头对接环焊机上的双工位工作台
CN218396408U (zh) 一种中部槽点焊装置
CN218016719U (zh) 悬臂式自动焊机
CN218396623U (zh) 一种中部槽焊接生产线
CN113751932B (zh) 一种钢梁檩托件自动组立焊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