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59470A - 码率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 Google Patents

码率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59470A
CN117459470A CN202311407096.9A CN202311407096A CN117459470A CN 117459470 A CN117459470 A CN 117459470A CN 202311407096 A CN202311407096 A CN 202311407096A CN 117459470 A CN117459470 A CN 117459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de rate
determining
data packet
data pack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070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强俊
唐辉
王佳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uyin 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uyin 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uyin 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uyin 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070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594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59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594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04L47/263Rate modification at the source after receiving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58One way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with rate being modified by the source upon detecting a change of network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码率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与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在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多个数据包中受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根据目标数据包确定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拥塞响应过程中网络带宽估计不准确的问题,可以从数据包层级进行数据传输延迟的分析,提高带宽估计准确性,以保证数据通信过程中的体验质量。

Description

码率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流媒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码率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背景技术
在实时通信过程中,通信数据发送端若监测到网络拥塞,通常会根据接收码率进行带宽估计的降级,以调整发送码率响应网络拥塞。
但是,由于用来指导带宽估计的接收码率是过去时刻的码率度量,在突发网络拥塞时,该接收码率会受到“好网”和“弱网”不同的干扰,进而导致度量的接收码率偏大,经过调整后的发送码率不足以缓解当前拥塞,影响流媒体体验质量。其中,“好网”和“弱网”可以是网络拥塞前和网络拥塞后对应的网络状态。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可以从数据包层级进行数据传输延迟的分析,提高带宽估计准确性,及时响应网络异常状态,以保证数据通信过程中的体验质量。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
在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包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所述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
网络状态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
数据包延迟分析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码率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包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所述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任一所述的码率调整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本公开实施例任一所述的码率调整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码率调整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与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在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多个数据包中受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即以各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为分析对象;从而根据目标数据包确定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带宽估计结果,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拥塞响应过程中网络带宽估计不准确的问题,可以从数据包层级进行数据传输延迟的分析,提高带宽估计准确性,及时对网络异常情况做出响应,提高数据通信的抗干扰能力,以保证数据通信过程中的体验质量。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码率调整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现有技术中码率调整方法的码率调整效果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信双方数据交互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本实施例码率调整方法的码率调整效果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码率调整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码率调整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目标数据包调整时通信双方数据交互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码率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本公开各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之前,均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恰当的方式对本公开所涉及个人信息的类型、使用范围、使用场景等告知用户并获得用户的授权。
例如,在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的主动请求时,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明确地提示用户,其请求执行的操作将需要获取和使用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提示信息来自主地选择是否向执行本公开技术方案的操作的电子设备、应用程序、服务器或存储介质等软件或硬件提供个人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但非限定性的实现方式,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的主动请求,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的方式例如可以是弹窗的方式,弹窗中可以以文字的方式呈现提示信息。此外,弹窗中还可以承载供用户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向电子设备提供个人信息的选择控件。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通知和获取用户授权过程仅是示意性的,不对本公开的实现方式构成限定,其它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也可应用于本公开的实现方式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本身、数据的获取或使用)应当遵循相应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要求。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码率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适用于数据传输过程中调整数据发送码率的情形,特别是在实时通信过程中的发送码率调整的场景。该方法可以由码率调整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形式实现,可选的,码率调整装置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来实现,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PC端或服务器等。
如图1所示,所述码率调整方法包括:
S110、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
在实时通信过程中,进行数据通信交互的双方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由发送端以某一发送码率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针对确定通信连接关系的双方中的发送端来说,与其进行通信连接并进行数据传递的接收方即为目标数据接收端。
目标数据接收端通常会定时向发送端反馈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包括其在进行信息反馈的时间间隔内接收到的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戳。其中,发送端向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可以是任意一种多媒体类型的流数据,如视频流、音频流或混合信息流。
与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可以理解为目标数据接收端从上一次发送数据接收反馈信息之后到本次发送数据接收反馈信息之前,即一个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发送间隔内,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由于网络带宽是实时动态变化的,每一个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发送间隔内能够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也是不同的,可以是0个,也可是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的,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包括前述多个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戳信息和对应的发送时间戳信息。其中,接收时间戳信息是可以从数据接收反馈信息中确定的,对应的发送时间戳信息则是发送端可以基于数据包表示在其本地查询获取到的信息。
在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时,可以根据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计算各数据包的发送延迟信息,通过判断延时信息是否正常来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如,数据发送延迟过长,可以确定网络异常。还可以通过确定在一个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发送间隔内,发送端发送数据包的数量和对应的目标数据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间的差值,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例如,一个时间间隔内,目标数据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比发送端发送数据包的数量少很多,可以确定数据通信网络出现异常情况。
数据通信网络状态的异常情况可以是网络带宽变小、数据丢包等情况。
S120、在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在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即网络状态发生变化,从正常情况下的网络带宽瓶颈(“好网”)变为异常情况下的网络带宽瓶颈(弱网)“”。基于当前的带宽估计算法,指导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如拥塞)响应后的带宽降低,均会根据接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指导带宽估计降低的幅度。其中,问题在于接收码率是过去时刻的接收码率度量,在突发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异常时,一段时间内的接收码率会受到“好网”和“弱网”不同的干扰,进而导致度量的接收码率比实际的接收码率偏大。相应的,基于偏大的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进而指导发送码率的调整的效果可参考图2所示的效果图。
在图2中,基于偏高估计的接收码率进行拥塞响应后的发送码率,仍比网络瓶颈带宽要高。这样会引入网络延迟堆积,实际到达接收端的数据包间隔会被拉长。这便是一次无效的网络拥塞响应。
因此,在本实施例步骤中,会针对当前接收到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逐个数据包进行单向传输延迟分析,以区分多个数据包中被“好网”和“弱网”切换影响的数据包。
根据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的过程中,首先,计算每个数据包的单向延迟时间(从发送端发出到接收端接收的时间),即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戳与发送时间戳之间的时间差。进而,分析相邻两个数据包的单向延迟时间的变化。若延迟时间的变化量超过了一个预设时间参考准,即可以判断出收到了网络状态变化影响的,目标数据包。
示例性的,可以结合图3所示的发送端和数据端数据通信交互过程的示意图进行说明。其中,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了实时通信数据包D1-D6,对应的Ts 1-Ts 6为对应数据包在发送端的发送时间,Tr 1-Tr 6为对应数据包在接收端的接收时间。在T0时刻,出现链路瓶颈带宽变化前处于“好网”(如瓶颈带宽为5000kbps),变化后处于“弱网”(如瓶颈带宽为100kbps)。在T1时刻,检测到拥塞开始降低带宽,假设拥塞响应速度为100ms。假设接收端按照100ms的间隔,反馈实时通信数据包(数据接收反馈信息),记为FB1、FB2等。发送端的发送码率一直为5000kbps,接收码率为2550kbps。假设发送时间间隔send-interval=Ts 1-Ts6,其值为100ms;假设瓶颈带宽变化的T0时刻,恰好为第50ms;假设D1-D6数据包大小均相同。实际上,此时的接收码率应该为100kbps较为合适,但是,常规的带宽估计算法中,根据全部的数据包信息确定接收码率,然而因为受到“好网”和“弱网”不同数据包的影响,导致计算出来的接收码率偏高。
而在本实施例中,会针对每个数据包进行延时时间分析。每一个数据包的单向延迟时间可表示为迟queueing-delay-n=(Trn-Trn-1)-(Tsn-Tsn-1),其中,n为数据表编号,在图3中表示1-6中任意一个数值。通过包级别延迟变化趋势分析,可以确定出在T0时刻前后出现明显的数据包延迟变化,如queueing-delay-4=(Tr4-Tr3)-(Ts4-Ts3)会显著大于queueing-delay-3=(Tr3-Tr2)-(Ts3-Ts2)。从而可以确定,在该组多个数据包中,D4-D6为目标数据包。
S130、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包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所述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
其中,目标数据包是经过逐包分析后确定的受网络异常情况干扰的数据包。基于目标数据包进行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的计算,可以更加真实的反映当前时刻对应的真实的接收码率,从而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网络带宽估计结果,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这样确定的目标发送码率能够有效的缓解网络的异常情况。
基于目标数据包进行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的计算的过程,可以是基于所述目标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的数据量之和与所述目标数据包中各数据包间最大接收时间间隔时长,确定在所述异常情况下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即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的数据量(数据大小)之和与所述目标数据包中各数据包间最大接收时间间隔时长的比值作为在所述异常情况下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
可参考图4所示的基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码率调整后的数据发送码率与带宽关系的示意图。在图4中,可以在拥塞响应时将发送码率降低搭配网络瓶颈带宽之下,及时疏通网络,拥塞响应的效果相较于图2中更佳。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与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在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多个数据包中受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即以各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为分析对象;从而根据目标数据包确定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带宽估计结果,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拥塞响应过程中网络带宽估计不准确的问题,可以从数据包层级进行数据传输延迟的分析,提高带宽估计准确性,及时对网络异常情况做出响应,提高数据通信的抗干扰能力,以保证数据通信过程中的体验质量。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个码率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说明了数据包传输延迟分析的过程。该方法可以由码率调整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形式实现,可选的,通过电子设备来实现,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PC端或服务器等。
如图5所示,所述码率调整方法包括:
S210、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确定与所述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中相邻的两个数据包的数据接收时间间隔。
在实时通信过程中,进行数据通信交互的双方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目标数据接收端通常会定时向发送端反馈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包括其在进行信息反馈的时间间隔内接收到的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戳。
与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可以理解为目标数据接收端从上一次发送数据接收反馈信息之后到本次发送数据接收反馈信息之前,即一个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发送间隔内,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
多个数据包中相邻的两个数据包的数据接收时间间隔可以理解为接收到多个数据包中先后接收到的两个数据包的接收时间间隔。可以表示为接收间隔recv-interval=Tr i-Trj
S220、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发送时间戳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相邻的两个数据包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
多个数据包中相邻的两个数据包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可以理解为多个数据包中发送端先后发送的两个数据包之间的发送时间间隔。可以表示为,隔send-interval=Tsi-Ts j
S230、基于各所述数据接收时间间隔和对应的所述数据发送时间间隔确定对应数据包的数据发送透过率,并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透过率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数据发送透过率可表示为pass-ratio=recv-interval/send-interval。通常,“好网”pass-ratio趋近为1,“好网”切换为“弱网”阶段,会出现pass-ratio变小的情况。可以将计算得到的数据发送透过率与预设的透过率下限阈值(low-pass-ratio-threshold)进行比较,确定是否发生网络异常。例如,low-pass-ratio-threshold为0.5,出现一次pass-ratio<low-pass-ratio-threshold的情况,则可以记录一次“好网”切换到“弱网”的出现条件,确定网络出现异常情况。
S240、在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计算所述多个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与相邻的前一数据包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发送时间间隔的传输延迟时间,并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的传输延迟变化趋势。
在确定网络出现异常情况之后,便会进一步的针对各数据包进行单向延迟分析,以区分出“好网”切换到“弱网”的数据包区间界限。
第n个数据包的单向延迟可表示为:queueing-delay-n=(Trn-Trn-1)-(Tsn-Tsn-1)。每个数据包的单向延迟计算之后,根据各数据包单向延迟时间的大小,便可以得到一条多个数据包的传输延迟变化趋势曲线。
S250、根据所述传输延迟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根据所述传输延迟变化趋势,可以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传输延迟时间增大且与相邻数据包的传输延迟时间差满足预设延迟时间差变化条件的关键数据包。即关键数据包与相邻的前一数据包相比传输延迟时间增大,且传输延迟时间的差值满足预设延迟时间差标准。然后,将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的所述关键数据包以及在所述关键数据包之后发送的数据包作为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示例性的,若出现包级别的单向延迟时间变大,且满足预设判断条件,如queuing-delay-j>queuing-delay-i+50ms,或者queuing-delay-j/queuing-delay-i>5,则可以确定数据包i和数据包j之间存在网络状态变化的界限。其中,数据包i和数据包j表示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相邻的两个数据包。数据包j即为关键数据包,可以将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中,数据包j与其后面的数据包作为目标数据包。
或者,还可以基于传输延迟变化趋势对应的变化趋势曲线的斜率确定关键数据包,当变化趋势曲线的某一斜率值大于预设斜率阈值时,可以确定异常斜率值对应的数据包之间存在网络状态变化的界限。
S260、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包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所述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
其中,目标数据包是经过逐包分析后确定的受网络异常情况干扰的数据包。基于目标数据包进行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的计算,可以更加真实的反映当前时刻对应的真实的接收码率,从而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网络带宽估计结果,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这样确定的目标发送码率能够有效的缓解网络的异常情况。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所述接收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的整体数据接收时间间隔;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发送时间戳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的整体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基于所述整体数据接收时间间隔和所述整体数据发送时间间隔确定数据发送透过率,并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透过率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在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计算所述多个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戳与发送时间戳的传输延迟时间,并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的传输延迟变化趋势;根据所述传输延迟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包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所述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拥塞响应过程中网络带宽估计不准确的问题,可以从数据包层级进行数据传输延迟的分析,提高带宽估计准确性,基于更加精确的带宽估计结果调整目标发送码率,及时对网络异常情况做出响应,提高数据通信的抗干扰能力,以保证数据通信过程中的体验质量。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个码率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实现码率调整方法流程的过程中,进一步解释说明需要进行目标数据包调整,以确保网络带宽估计结果准确性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码率调整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形式实现,可选的,通过电子设备来实现,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PC端或服务器等。
如图6所示,所述码率调整方法包括:
S310、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
S320、在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计算所述多个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戳与发送时间戳的传输延迟时间,并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的传输延迟变化趋势。
S330、根据所述传输延迟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S340、判断所述目标数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与最大接收时间间隔是否均满足对应的预设时间阈值条件。
在基于目标数据包的信息计算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之前,为了保证计算的接收码率是准确的,还要判断目标数据包中的数据包数量是否足够。若计算接收码率的时间间隔或数据包样本发送时间间隔偏小,计算结果准确度会降低,导致接收码率的误判。
目标数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的约束条件可以是最大发送间隔不小于全部数据包的发送间隔的二分之一。目标数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接收时间间隔约束可以是最大接收间隔不大于全部数据包的最大接收间隔的二倍。
S350、当所述目标数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或最大接收时间间隔不满足对应的预设时间阈值条件时,基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条件增加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包数量。
基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条件增加目标数据包的包数量的过程可以是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相邻的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确定在各所述目标数据包之后发送的多个新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戳;然后将所述多个新数据包按照对应的发送时间戳顺序依次确定为目标数据包,直到经过数据包扩增后的目标数据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与最大接收时间间隔均满足对应的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条件。
参考图7中所示的实时数据通信过程,发送端一开始接收到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为在Ts-fb1时刻发送的FB1,当目标数据包D4-D6对应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或最大接收时间间隔不满足对应的预设时间阈值条件时,可以根据在Ts-fb2时刻发送的FB2,确定与FB2关联的数据包D7和D8。可以将D7和D8先后列为目标数据包。每增加一个数据包,进行一次目标数据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或最大接收时间间隔是否满足对应的预设时间阈值条件的判断,若满足,则可停止目标数据包的数据包扩充。
S360、根据经过数据包调整之后的目标数据包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所述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在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计算所述多个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戳与发送时间戳的传输延迟时间,并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的传输延迟变化趋势;根据所述传输延迟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判断所述目标数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或最大接收时间间隔是否满足对应的预设时间阈值条件;当所述目标数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或最大接收时间间隔是否满足对应的预设时间阈值条件时,基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条件增加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包数量;根据经过数据包调整之后的目标数据包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所述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拥塞响应过程中网络带宽估计不准确的问题,可以从数据包层级进行数据传输延迟的分析,提高带宽估计准确性,及时对网络异常情况做出响应,提高数据通信的抗干扰能力,以保证数据通信过程中的体验质量。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码率调整装置,该装置适用于数据传输过程中调整数据发送码率的情形,特别是在实时通信过程中的发送码率调整的场景。码率调整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形式实现,可配置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PC端或服务器等。
如图8所示,所述码率调整装置包括:网络状态检测模块410、数据包延迟分析模块420和码率调整模块430。
其中,网络状态检测模块410,用于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数据包延迟分析模块420,用于在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码率调整模块43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包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所述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与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在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多个数据包中受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即以各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为分析对象;从而根据目标数据包确定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带宽估计结果,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拥塞响应过程中网络带宽估计不准确的问题,可以从数据包层级进行数据传输延迟的分析,提高带宽估计准确性,及时对网络异常情况做出响应,提高数据通信的抗干扰能力,以保证数据通信过程中的体验质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状态检测模块410具体用于:
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接收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相邻的两个数据包的数据接收时间间隔;
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发送时间戳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相邻的两个数据包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
基于所述数据接收时间间隔和对应的所述数据发送时间间隔确定数据发送透过率,并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透过率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包延迟分析模块420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多个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与相邻的前一数据包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发送时间间隔的传输延迟时间,并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的传输延迟变化趋势;
根据所述传输延迟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包延迟分析模块420进一步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传输延迟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的关键数据包;
将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的所述关键数据包以及在所述关键数据包之后发送的数据包作为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其中,所述关键数据包与相邻的前一数据包相比传输延迟时间增大,且传输延迟时间的差值满足预设延迟时间差标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包延迟分析模块420还可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目标数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与最大接收时间间隔是否均满足对应的预设时间阈值条件;
当所述目标数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或最大接收时间间隔不满足对应的预设时间阈值条件时,基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条件增加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包数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包延迟分析模块420进一步用于:
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相邻的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确定在各所述目标数据包之后发送的多个新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戳;
将所述多个新数据包按照对应的发送时间戳顺序依次确定为目标数据包,直到经过数据包扩增后的目标数据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与最大接收时间间隔均满足对应的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条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码率调整模块430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的数据量之和与所述目标数据包中各数据包间最大接收时间间隔时长,确定在所述异常情况下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码率调整装置可执行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码率调整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装置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参考图9,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图9中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5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9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5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501、ROM 502以及RAM 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编辑/输出(I/O)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5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5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508;以及通信装置509。通信装置5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5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9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5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508被安装,或者从ROM 5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5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码率调整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码率调整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
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
在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包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所述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任意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码率调整方法。
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一】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
在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包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所述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二】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方法,还包括: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接收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相邻的两个数据包的数据接收时间间隔;
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发送时间戳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相邻的两个数据包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
基于所述数据接收时间间隔和对应的所述数据发送时间间隔确定数据发送透过率,并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透过率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三】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方法,包括: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包括:
计算所述多个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与相邻的前一数据包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发送时间间隔的传输延迟时间,并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的传输延迟变化趋势;
根据所述传输延迟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四】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方法,还包括: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传输延迟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延迟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的关键数据包;
将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的所述关键数据包以及在所述关键数据包之后发送的数据包作为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其中,所述关键数据包与相邻的前一数据包相比传输延迟时间增大,且传输延迟时间的差值满足预设延迟时间差标准。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五】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方法,还包括: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数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与最大接收时间间隔是否均满足对应的预设时间阈值条件;
当所述目标数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或最大接收时间间隔不满足对应的预设时间阈值条件时,基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条件增加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包数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六】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方法,还包括: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条件增加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包数量,包括:
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相邻的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确定在各所述目标数据包之后发送的多个新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戳;
将所述多个新数据包按照对应的发送时间戳顺序依次确定为目标数据包,直到经过数据包扩增后的目标数据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与最大接收时间间隔均满足对应的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条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七】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方法,还包括: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包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的数据量之和与所述目标数据包中各数据包间最大接收时间间隔时长,确定在所述异常情况下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八】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装置,包括:
网络状态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
数据包延迟分析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码率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包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所述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九】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装置,还包括: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状态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接收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相邻的两个数据包的数据接收时间间隔;
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发送时间戳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相邻的两个数据包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
基于所述数据接收时间间隔和对应的所述数据发送时间间隔确定数据发送透过率,并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透过率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十】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装置,还包括: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包延迟分析模块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多个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与相邻的前一数据包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发送时间间隔的传输延迟时间,并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的传输延迟变化趋势;
根据所述传输延迟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十一】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装置,还包括: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包延迟分析模块进一步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传输延迟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的关键数据包;
将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的所述关键数据包以及在所述关键数据包之后发送的数据包作为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其中,所述关键数据包与相邻的前一数据包相比传输延迟时间增大,且传输延迟时间的差值满足预设延迟时间差标准。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十二】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装置,还包括: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包延迟分析模块还可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目标数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与最大接收时间间隔是否均满足对应的预设时间阈值条件;
当所述目标数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或最大接收时间间隔不满足对应的预设时间阈值条件时,基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条件增加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包数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十三】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装置,还包括: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包延迟分析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相邻的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确定在各所述目标数据包之后发送的多个新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戳;
将所述多个新数据包按照对应的发送时间戳顺序依次确定为目标数据包,直到经过数据包扩增后的目标数据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与最大接收时间间隔均满足对应的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条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十四】提供了一种码率调整装置,还包括: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码率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的数据量之和与所述目标数据包中各数据包间最大接收时间间隔时长,确定在所述异常情况下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1)

1.一种码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
在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包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所述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接收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相邻的两个数据包的数据接收时间间隔;
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发送时间戳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相邻的两个数据包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
基于所述数据接收时间间隔和对应的所述数据发送时间间隔确定数据发送透过率,并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透过率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包括:
计算所述多个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与相邻的前一数据包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发送时间间隔的传输延迟时间,并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的传输延迟变化趋势;
根据所述传输延迟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传输延迟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延迟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的关键数据包;
将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的所述关键数据包以及在所述关键数据包之后发送的数据包作为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其中,所述关键数据包与相邻的前一数据包相比传输延迟时间增大,且传输延迟时间的差值满足预设延迟时间差标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数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与最大接收时间间隔是否均满足对应的预设时间阈值条件;
当所述目标数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或最大接收时间间隔不满足对应的预设时间阈值条件时,基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条件增加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包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条件增加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包数量,包括:
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相邻的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确定在各所述目标数据包之后发送的多个新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戳;
将所述多个新数据包按照对应的发送时间戳顺序依次确定为目标数据包,直到经过数据包扩增后的目标数据包中各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与最大接收时间间隔均满足对应的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包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的数据量之和与所述目标数据包中各数据包间最大接收时间间隔时长,确定在所述异常情况下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
8.一种码率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状态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数据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与所述数据接收反馈信息关联的多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确定数据通信网络状态;
数据包延迟分析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数据通信网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迟,确定所述多个数据包中受所述异常情况干扰的目标数据包;
码率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包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接收端的接收码率,并根据所述接收码率进行网络带宽估计,以根据网络带宽估计结果确定目标发送码率。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码率调整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码率调整方法。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码率调整方法。
CN202311407096.9A 2023-10-26 2023-10-26 码率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Pending CN1174594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7096.9A CN117459470A (zh) 2023-10-26 2023-10-26 码率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7096.9A CN117459470A (zh) 2023-10-26 2023-10-26 码率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59470A true CN117459470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86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07096.9A Pending CN117459470A (zh) 2023-10-26 2023-10-26 码率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594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92967B (zh) 一种投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47606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272226B (zh) 图片加载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68488A1 (zh) 消息发送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35169A (zh) 一种媒体内容加载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WO2020026018A1 (zh) 文件的下载方法、装置、设备/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039926B (zh) 传输控制协议确定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953847B (zh) 网络的拥塞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42856B (zh) 在线录像的倒放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650295B (zh) Cdn质量调度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4979762B (zh) 视频下载、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服务器及介质
CN117459470A (zh) 码率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3839828B (zh) 一种网络质量探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3127282A (zh) 一种帧能力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04768B (zh) 处理通信连接的方法及装置、终端和非暂时性存储介质
CN117544575A (zh) 一种网络拥塞响应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527648A (zh) 一种带宽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5369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15074B (zh) 视频卡顿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8233400A (zh) 一种拥塞窗口的自适应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208860A (zh) 中断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处理设备及介质
CN117201418A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938718A (zh) 一种测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319752A (zh) 音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44517A (zh) 出口带宽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